上消化道出血药物介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

危险因素
评分
年龄≥60岁
2
男性
2
急性肾功能不全
2
肝脏疾病
2
尿毒症
2
预防性抗凝药物
2
凝血障碍(基于实验室指标或用药)
3
合并内科疾病
3
低危<7分,低中危8-9分,中高危10-11分,高危>12分
不明原因出血药物治疗
(1) 急性大出血支持治疗同前; (2) 慢性或间接性出血应补充铁剂; (3) 炔雌醇、炔诺酮(有争议); (4) 生长抑素、奥曲肽(胃毛细血管扩张); (5) 沙利度胺(血管扩张引起出血); (6) EPO(消化道黏膜弥漫性出血)。
物使用,特别对于栓塞性出血患者,没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避免滥用此类药物
,急性期使用氨甲环酸证据不充分。
内镜止血前给予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可改善内镜视野;内镜下药物注射可选用
1:10000肾上腺素盐水、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插入胃管患者可关注硫糖铝混悬液 内镜下使用药物
或冰冻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冰生理盐水100-200ml,30min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处理手札
BY--林大爷的学习生涯
上消化道出血时内科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近的 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 病变一起的出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上消化 道肿瘤。消化掉出血危险成端不同、出血原因不一, 其给药剂量、途径、治疗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 况而定。
可大剂量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同时应用
维生素K
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用于重症患者静脉注射
时,给药速度不应该超过1mg/min。可用于华法林过量导致的出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于长期酒精滥用、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导致肝细胞的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和肝功能受损的病变。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组合,本文将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的治疗效果奥曲肽是一种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肽(GH-RH)拮抗剂,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来减少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从而减轻上消化道静脉曲张并防止出血。
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胃酸的分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可以协同作用,减轻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研究表明,该药物组合可以有效控制出血的紧急情况,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一项对4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出血控制率高达90%,再出血率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尽管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皮疹、黄疸等过敏性反应。
长期使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可能会影响血糖代谢、脂代谢和骨代谢,导致血糖升高、血脂异常、骨密度减少等不良影响。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血糖、血脂和骨密度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什么是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食管或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病变导致的出血。
常见的原因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迟缓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止血、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808方案的基本原则808方案是指基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定向治疗原则,主要包括:1.8小时内:尽早确诊和治疗2.0.8ml/kg/h的血液净化3.8mg/h的PPI(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下面将详细介绍808方案的具体内容。
1. 8小时内:尽早确诊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因此尽快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步处理的步骤:•评估患者: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快速诊断:通过内镜检查、胃肠道造影等方法尽快确定出血的原因和位置。
•治疗措施:根据出血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例如内镜止血、介入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
2. 0.8ml/kg/h的血液净化血液净化是指利用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技术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改善血液的质量和流动性。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液净化可以有效辅助治疗。
•血液滤过:通过滤过器过滤血液,去除其中的毒素和废物。
•血液透析:通过透析器来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血浆置换:将患者的血浆与血液分离,用清洁的血浆代替。
上述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3. 8mg/h的PPI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可以减少胃酸的产生,从而帮助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在808方案中,建议每小时给予8mg的PPI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黏膜上的质子泵,在胃酸分泌过程中发挥作用。
通过减少胃酸的产生,可以降低胃酸对出血病变的刺激和损伤,促进病变的修复和愈合。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要尽快确诊和治疗。
808方案包括8小时内尽早确诊和治疗、0.8ml/kg/h的血液净化以及8mg/h的PPI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上消化道出血概述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主要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的出血。
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发热等。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不再出血。
英文名称: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呕血、便血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消化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胃,肠,食管常见症状:呕血、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发热主要病因: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粪便潜血试验、胃液潜血、X 线、CT、超声、MRI、血管造影、胃镜、手术探查重要提醒:如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临床分类: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1、静脉曲张性出血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导致的出血,这类出血的死亡率较高,治疗有其特殊性。
肝硬化患者60%-65%的出血由此原因引起。
2、非静脉曲张性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有胃黏膜糜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恶性肿瘤等。
胆道损伤、主动脉瘤破入上消化道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较少见。
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病因总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明确,主要与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1、食管疾病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食管损伤(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强酸、强碱等化学剂所致)、食管憩室炎、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等,均可以导致食管损伤出血。
2、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息肉、恒径动脉破裂、胃间质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血管瘤、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憩室、促胃液素瘤等,可以导致血管破裂或物理损伤而出血。
2023上消化道出血常用治疗药物

2023上消化道出血常用治疗药物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病变或内镜治疗后黏膜溃疡并发出血。
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黏膜下血管因溃疡或糜烂损伤而破裂出血,约占80-90%)和静脉曲张性出血(门静脉压力过高导致侧支循环静脉曲张后破裂出血I临床表现因出血部位、病因和出血速度不同而异。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药物种类1.抑酸类: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在明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前,尽早经验性静脉给予大剂量PPI,以使胃内pH值快速升高至>6,并与生长抑素合用,以赢得确诊及特异性治疗的时间。
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患者可以进食后,可考虑改为口服PPI序贯治疗。
注意事项:1)第一代PPI包括奥美拉嘎、兰索拉嘎、泮托拉嘎,第二代PPI有雷贝拉理、艾司奥美拉嘎、艾普拉嗖。
相比第一代PPI,第二代PPI起效更快、24小时持续抑酸效果更好,个体差异较少。
2)宜选择作用稳定、疗效较好、受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如艾司奥美拉嗖、雷贝拉哩、泮托拉理。
3)奥美拉理、泮托拉嘎、雷贝拉嘎、艾司奥美拉嘎主要经CYP2C19代谢,兰索拉嗖、艾普拉陛主要经CYP3A4代谢,有可能与影响这2种肝药酶或由其代谢的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临床效果:起效快,几种静脉用PPI的疗效相当,止血效果显著优于H2受体拮抗剂。
可延长胃内pH>4的时间>16小时,双倍剂量可使胃内PH值>4的时间理15.6~20.4小时。
H2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可作为PPI的备用药物用于低危出血患者,常用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静脉注射,之后可序贯口服给药。
注意事项:1)应激性黏膜病变并发消化道出血,剂量宜高于标准剂量,连用5~7天。
出血停止后继续应用至消化性溃疡灶愈合,疗程通常为4~6周。
2)长期使用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耐受,因此一般不用作长期维持治疗。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种药物疗效比较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种药物疗效比较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病死率约为10%[1]。
其病因复杂、起病急、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治疗的关键是正确选用止血药物,如何寻找经济有效的止血方法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近几年对溃疡活动期出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现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收治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4例。
男254例,女230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6岁。
全部病例经过急诊胃镜、粪便潜血化验诊断,均符合叶任高主编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4组:Ⅰ组法莫替丁组108例、Ⅱ组泮托拉唑组130例、Ⅲ组奥美拉唑组136例、Ⅳ组奥曲肽组110例。
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症状及体征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四组基础治疗相同,入院后均给予卧床休息、禁食,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尿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指标,输全血补充水和电解质。
Ⅰ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法莫替丁20 mg,静脉滴注,2次/天,疗程4-7d。
Ⅱ组给予0.9%氯化钠液100 ml+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2次/天,疗程3-5天。
Ⅲ组给予0.9% 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2次/天,疗程5-7天,如无出血则改口服继续治疗。
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加奥曲肽0.1 mg,缓慢静脉推注,然后将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奥曲肽0.2mg,30μg/h 静脉滴注,连续用药24-72 h,无出血现象停药。
1.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胃镜下出血停止或临床无活动性出血表现。
有效:用药36-72 h后呕血、血便次数明显减少,血压稳定,无继续出血现象;无效:用药72h后呕血,便血不缓解,生命体征不稳定。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q 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 检验。
上消化道出血药物介绍

非选择性β阻断剂
用法用量: 普萘洛尔的剂量是小剂量(20mg,2次/日)开始逐步增加,至心率从基线水平降低25%,
但不低于55次/分, 普萘洛尔的剂量要调整到最大可耐受剂量 服用普萘洛尔过程中不宜骤然停药,有诱发出血的危险性
非选择性β阻断剂
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阻断剂,其对气管、心脏、血管均有影响,导致不良反应 禁忌症: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糖尿病和外周血管
局部止血药物
8%去甲肾上腺素、 强效的α受体激动剂,同时也激动β受体 局部用药,引起粘膜血管收缩(α受体),产生止血效果 8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50ml/2h口服
局部止血药物
凝血酶 从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激活而得的凝血酶,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用盐水或牛奶溶解(不超过37度),2000-10000u/次,1-6h/次口服 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至500-1000u/ml,局部喷雾或灌注。 云南白药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潮红、月 经不调、和粒细胞减少等。
肝、肾功能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减量 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 孕妇慎用,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西咪替丁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活性
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比较
西咪替丁是第一个H2受体拮抗剂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
40倍,但并不提高疗效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 12h给药1次,能持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
用 雷尼替丁对肝功能的影响较西咪替丁重
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措施

③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
三.止血措施: 止血措施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 ①血管加压素:作用机制为通过对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及其 侧支循环压力。推荐疗法为 0.2U/min 静脉持续滴注,可逐渐加量至 0.4U/min。该药不良反 应大,常见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严重者发生心梗。冠心病禁用血管加压素。
2.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内镜见活动性出血或暴露血管的溃疡可立即内镜止血,还可激光、高频电灼、 内镜治疗 注射疗法或上止血夹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 少数情况下可选择肠系膜动脉造影找到出血灶进行血管栓塞。
2.气囊压迫止血 经鼻或口腔插入三腔二囊管充气后压迫胃底而起到止血作用。
3.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组织粘合剂至曲张的静脉,或用皮圈套扎曲张静脉。
4.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出血(消化性溃疡常见)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 PH>6 时方能发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挥疗效,而新形成的凝血块在 PH<5 的胃液中会迅速消化。因此提高胃内 PH 值具有止血 作用。可以 H2 受体拮抗剂或 PP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受体拮抗剂
H受体拮抗剂特异性地作用于H1 、H2受体,竞争组 胺与受体的结合,使由组胺释放引起的症状消失或 减轻。分两类。 一、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过敏性反应, 1、老牌的抗组胺药,代表有----马来酸氯苯那敏, 盐酸异丙嗪,苯海拉明,西替利嗪,等。还有一种 介质阻释剂,如酮替酚也可算这一类; 2、第二代抗组胺药,典型的有阿司咪唑(息斯敏) ,氯雷他定(开瑞坦) 二、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用于消化溃疡
非选择性β阻断剂
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阻断剂,其对气管、心 脏、血管均有影响,导致不良反应
禁忌症: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力 衰竭、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糖尿病和外 周血管病。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 潮红、月经不调、和粒细胞减少等。
肝、肾功能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减量 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 孕妇慎用,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西咪替丁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活
性
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比较
H2受体拮抗剂用法用量
西米替丁:口服:200mg~400mg,4次/d; 静脉注射或滴注:200mg~600mg,4次/d 雷尼替丁:150mg/次, 2次/d 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 1次20~40mg;静脉:20mg,1日2次/日 (间隔12小时) 也有研究显示日剂量睡前顿服效果与分次服 用相等甚至更佳,因能更好的抑制夜间胃酸 分泌
长期使用本品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 抑制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活性(雷贝拉唑) 可显著提高胃内pH值,影响多种药物的吸收
:地高辛(奥美拉唑10%、雷贝拉唑20%)
PPI与H2RA对比
PPI是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 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
兰索拉唑:口服,30mg/次,1~2次/d 雷贝拉唑:口服,10mg/次,1~2次/d 埃索美拉唑:口服,40mg/次,1~2次
/d
PPI的临床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用量 奥美拉唑/潘托拉唑:首剂80mg静脉推注
,继以8mg/h持续静点。
PPI不良反应
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皮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LT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 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
H2受体阻滞剂不能阻断餐后胃酸分泌
PPI与H2RA对比
24h胃酸测定证明, 标准剂量的H2RA可在第1天使胃内pH>4
,但第2、3天的胃内pH<4; 大剂量PPI可使胃内pH>6,维持时间>3天
,无快速减敏现象 PPI首剂80mg静脉推注,继以8mg/h持
续静点,24h内可维持胃内pH>6时间达 90%以上
在胃内pH<6时,PT和APTT进行性延长 ,血小板凝聚功能受到抑制
在胃内pH<5时,胃蛋白酶仍有活性,会 消化已形成的凝血块
PPI与H2RA对比
H2RA不能降低出血性溃疡病人的再 出血率、需要手术率以及死亡率
大剂量PPI显著降低出血性溃疡病人 的再出血率、需要手术率或需要反复内 镜检查率
PPI与H2RA对比
非选择性β阻断剂
β1效应--阻断心脏β1受体,表现为心率减 慢,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心 肌细胞氧耗,减慢房室传导,降低血压
β2效应--作用于平滑肌β2受体,引起气管 与血管收缩
还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非选择性β阻断剂
降低门脉压力的机制: 通过降低心输出量(β1效应) 通过产生内脏血管收缩(β2效应)进而减
消化道出血相关药物介绍
药物分类
抑酸药 降门脉压药物 全身/静脉止血药物 局部止血药物 ▪ 其他
抑酸药物
H2受体阻滞剂 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阻滞剂
药理机制:作用于胃壁细胞上组胺H2受体 ,竞争性抑制组胺的作用,减少基础胃酸分 泌,也可减少对各种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与剂量成正比 H2受体阻滞剂不能阻断餐后胃酸分泌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
西咪替丁是第一个H2受体拮抗剂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抑制胃酸分泌
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40倍 ,但并不提高疗效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 12h给药1次,能持续有效 抑制胃酸分泌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 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用 雷尼替丁对肝功能的影响较西咪替丁重
质子泵抑制剂(PPI)
药理机制:作用于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对基 础胃酸及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都 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对胃液总量及胃蛋白酶也有抑制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
对抗作用,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 久的抑酸效应。
PPI发展史
少门脉血流量来降低门脉压力。 选择性β阻断剂(美托洛尔)只有β1效应
,效果较差
非选择性β阻断剂
用法用量: 普萘洛尔的剂量是小剂量(20mg,2次/日
)开始逐步增加,至心率从基线水平降低 25%,但不低于55次/分, 普萘洛尔的剂量要调整到最大可耐受剂量 服用普萘洛尔过程中不宜骤然停药,有诱发 出血的危险性
消化性溃疡出血首选内镜下止血 如果没有条件,可用大剂量PPI替代内镜 治疗 当没有条件应用大剂量静脉PPI时,口服 PPI的效果强于静脉H2RA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药物
预防首次出血药物(一级预防) 急性出血药物 预防再出血药物(二级预防)
预防首次出血药物
非选择性β阻断剂(普萘洛尔) 静脉扩张剂-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 螺内酯、生长抑素
上市时间
开发商
1988
瑞典阿斯利康
1991
日本武田
1994
德国BYK
1999
日本卫材
2000
瑞典阿斯利康
化学名
商品名
奥美拉唑 洛赛克
兰索拉唑 达克普隆
潘妥拉唑 泰美尼克
雷贝拉唑 波利特
埃索美拉唑 耐信
PPI的临床应用
奥美拉唑:口服:20mg/次,1~2次/d 静脉滴注,40mg/12小时。
潘托拉唑:口服:40mg/次,1~2次/d 静脉滴注,40mg/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