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种称法你知道几种

合集下载

赞美父爱如山的句子实用一篇

赞美父爱如山的句子实用一篇

赞美父爱如山的句子实用一篇赞美父爱如山的句子 11、父爱是座山,比山更伟岸,父爱是条江,比江更宽广,父爱是片海,比海更慷慨,父爱是棵树,比树更大度。

2、父爱如山可擎天,父爱如海纳百川,父爱如丝绕心间;父爱驰骋如轻风,父爱挺拔如青松,父爱浩荡如长空。

身体健康,愿天下父亲多珍重,欢乐藏心中。

3、父亲像一座巍峨的高山,不懂得真爱的人永远无法登上峰顶,当你明白他的用心良苦时,你就觉得他亲切和蔼。

4、有一个人永远住在心房,不唠叨不计较,是你坚强的避风港;有个日子有点异常的味道,不煽情不感伤,是心头暖暖的力量。

你的生日到了,祝父亲欢乐!5、有人说父爱如山,让我们有所依靠;有人说父爱如伞,在雨天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有人说父爱如海,能包容我们所有缺点。

而我却说父爱如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6、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7、父亲节敬告父亲约法三章: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潇洒点糊涂点。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忐忑忘记操劳。

祝福父亲健康长寿!8、因为是山,所以父爱默默无闻。

它也许不是你跌倒时有力的大手,也许不是你哭泣时亲切的关怀,也许不会和你一齐分享成功与失败,但它必须会化为笔盒里削好的铅笔,化为回家后丰盛的晚饭,化为你不经意间一句鼓励的话语。

它不必须引人注目,但必须时时刻刻与你相傍相依。

9、每一代都至少应当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

10、父爱似水。

他将所有的爱都化做流水,从我心头流过,伴我跋涉人生旅程。

哪里有我,哪里就有流水的足迹。

于是水充塞着我的生活。

当我悲伤忧郁时,有水歌唱的声音;当我欢欣狂喜时,又有水警示的话语在耳畔响起。

来自天国的圣水,带着智慧,带着无私的爱,流淌在我心灵的每一处空间,不时给我安慰,给我激励,给我警示,不时地洗涤着我跳动的灵魂,让我在爱的呵护下健康并欢乐地成长。

11、有人说,母爱如山,母爱如海。

而我却说,父爱是大海,我们做子女的只是一艘轮船,永远驶不出港湾;父爱是天空,我们只是一只小鸟,永远飞不出那辽阔的天空。

父亲的45种称谓

父亲的45种称谓

父亲的45种称谓古人对父亲的称谓复杂多样,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以及不同情况下,使用的称谓都有所不同。

细数下来,竟有45种之多,你知道几种呢?1.父本义即父亲。

如:《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2.翁指父亲。

如:《史记·项羽纪》:“吾翁即若翁。

”3.尊魏晋六朝皆称“尊”,指父亲。

如:《宋书·谢灵运传》:“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

”4.叟年老的男人,此处指父亲。

如:《广雅》:“叟,父也。

”5.公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此处指父亲。

如:《战国策·魏策》:“陈轸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

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

’”6.耶古人称父为耶。

如: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

”7.爷“爷”和“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如:《木兰诗/ 木兰辞》:“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8.君君指父亲。

如:《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9.乔称人父子为乔梓。

如:《尚书大传》:“桥者,父道也。

”10.考指死去的父亲。

如:《尔雅》:“父为考。

”11.家尊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如:《晋书·王献之传》:“谢安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12.严亲指父母或单指父亲。

如:司马光《送王殿丞知眉山县》:“畴昔侍严亲,俱为彩服人。

”13.家翁称自己的父亲,为自谦用语。

《山堂肆考》:“郭子仪子暧尚升平公主,尝与争言。

子仪囚暧,入待罪。

上曰:‘不痴不聋,不为家翁。

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14.阿公阿公,古代对父亲的俗称。

如:《南史·颜延之传》:“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

’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15.老儿父亲的俗称。

赵彦卫《云麓漫钞》:“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

”16.灵椿灵椿,喻年高德劭的人或父亲。

冯道《赠窦禹钧》:“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描写父爱的句子100字 称赞父爱的句子

描写父爱的句子100字 称赞父爱的句子

描写父爱的句子100字称赞父爱的句子描写父爱的句子100字1、父爱是海,深沉而又宽厚;父爱是火,炽热燃烧;父爱是酒,令人回味无穷;父爱是山,深沉而又博大;父爱是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是雨,为你清洗心灵;父爱是路,伴你走完人生。

2、父爱其实很简单。

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给人温暖去却令人生畏,容易让人激奋自己。

3、如果说,我们是鸟儿,那么父亲是一轮太阳。

如果说,我们是雄鹰,那么父亲是任其我们飞翔的太空。

如果说,我们是一颗坚韧的松,那么,父爱就是一座大山。

向日葵仰望太空,等待鸟儿飞过大山上方时,才能看到父爱的重量。

4、父爱是无言的,父爱是用行动表达的,父爱是用心去体会的。

父爱是山,母爱是灯。

山在远处巍,灯在近处暖。

的确,父亲在我看来一直都是绷着扑克脸,也因此,我从来不认为他对我的爱有一分一毫。

5、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蒙受风霜雨雪也冷静动摇;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碰到电闪雷鸣仍然仁厚宽容;父爱是广阔的大陆,即使在我一事无成的时刻,也会容纳我,把我纳入他温暖的胸膛。

6、我曾经看到有人描写父爱父爱如山。

以前的我根本体会不到父爱。

其实父爱真是严肃的,他只是不会表达。

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宝贝。

类似肉麻的话。

当我想要什么时,他都会努力的满足我。

7、父爱如山,您给我安全的依靠。

父爱无言,您默默传递严肃的温情。

我最敬爱的父亲,您为我撑起理想的天空,我的童年充满您温厚的教导。

在属于您的节日里,我送上女儿最真挚的祝福:愿您健康长寿,幸福永远!8、为表达对父亲的尊爱,我们天下的儿女,把所有的祝福用短信送给我们父爱如山的父亲吧,送上我们做儿女的一份真挚的祝福!让他享受一份儿女的天伦之乐和亲情的温馨!亲爱的朋友,你今天做了吗?9、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爱最多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

从我们“呱呱”坠地起,我们的父母就承担起了养育我们的重任。

书迷爸爸作文_1

书迷爸爸作文_1

书迷爸爸作文书迷爸爸作文书迷爸爸作文1 我的爸爸可是一个大忙人,看他在家包揽了做饭、炒菜、扫地等家务,还要陪我玩,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太少了。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就会拿起书来看。

记得有一次,家里的大厨妈妈放假,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她包了。

我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作业,爸爸因为没什么事干,就泡了一杯他最喜欢喝的绿茶,来到书房,把茶放到茶几上,接着选了一本他最爱的书,坐到沙发上仔仔细细地看起来。

不一会儿,就入迷了。

他时而皱眉,时而笑嘻嘻的。

而我只听到翻书的声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很快就到了中午。

我作业做完了,看了看手表,10点45分了。

我便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饭。

妈妈说还要等十几分钟。

我就来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来休息。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开饭了!”我就来到餐厅吃饭了。

可爸爸却没有出来。

我就大声叫道“爸爸吃饭了。

”“噢。

”听到爸爸应了一声,以为他马上就出来了。

等了一会儿,爸爸还是没出来,我便走到书房里,发现茶几上的茶还满着。

爸爸一口都没喝,原来爸爸一直在全身心地看书,连我说的话都没听清楚。

我走过去拍了一下爸爸的肩说:“该吃饭了,书呆子!”爸爸终于想起他还没吃饭,感到有点饿了,坐在餐桌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看看我的爸爸,是不是一个读书迷啊?书迷爸爸作文2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工人。

他特爱看书,简直把书当成了饭吃。

每次上班回来,他就躲进他的小书房,静静地看书。

一会儿翻翻书柜,一会儿练练字。

有时候还叫我和他比赛,看谁的字写得又快又好,结果他写的字我一个都不认识。

妈妈也常常说他的眼睛会近视。

他呢?嘴巴笑笑,把妈妈说的话当作耳边风。

每晚在灯下,他又看又写,常常要到深夜也能安睡。

那天,还闹了个大笑话呢!爸爸那一天回家,第二天就要走的,就开了书房的灯在写文件。

只听见五斗橱上的“三五”牌台钟“当当当”连续敲了几下,爸爸就起身拎着他的大包急匆匆地往房门外走。

妈妈不解地问:“你上哪儿去呀?”“上班呗,七点了,再不走就迟到了!”爸爸还挺认真地回应道。

斩衰 五服中最重的丧服,子为父、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 ...

斩衰 五服中最重的丧服,子为父、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 ...

斩衰五服中最重的丧服,子为父、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父为长子。

明清二代,规定子(包括未嫁之女及嫁后复归之女)为母(包括嫡母、继母、生母)也服斩衰。

持斩衰之服的男子全套丧服是: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

如持丧者是女子,绖、杖、绞带、菅屦与男子相同,但不用丧冠,而是用一寸宽的麻布条从额上交叉绕过,再束发成髻,这种丧髻叫做髽(zhuā)。

髽用一尺长的小竹为笄,叫做箭笄。

另外还要用粗布包住头发,叫做布总。

女子的外衣原先都是连裳于衣,斩衰裳也无上下之分,连为一体。

斩衰的服期是三年,实际是两个周年外加第三个周年的头一个月,共二十五个月。

一说为二十七个月。

唐代以后多从二十七月之说。

齐(zi)衰古代五服中的第二等丧服,分齐衰三年,齐衰杖期(jì),齐衰不杖期,齐衰三月,四个等级。

父先卒,子及未嫁之女、嫁后复归之女为母(包括嫡母、生母、继母、嗣母),服齐衰三年;父在而母卒,服齐衰杖期(一年)。

唐玄宗《开元礼》改为不论父在、父不在,一律齐衰三年,明代以后又加重为斩衰三年,与父丧完全一致。

母为长子服齐衰三年,夫为妻服齐衰杖期。

齐衰不杖期适用于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未嫁之姐妹、长子以外的众子以及兄弟之子。

此外,祖父母为嫡孙、出嗣之子为其本生父母、已嫁之女为父母,随母改嫁之子为同居继父、妇(儿媳妇)为舅姑(公婆)、为夫之兄弟之子,妾为女君(夫的正妻)也服齐衰不杖期。

齐衰三月适用于为曾祖父母,高祖父母。

此外,一般宗族成员为大宗宗子,也服齐衰三月。

齐衰三年的丧服用较斩衰略细的粗麻布制作,衣边经缝缉而显齐整。

丧冠所用麻布也较斩衰略细,并以麻布为缨,叫冠布缨。

杖用桐木制作,叫削杖。

汉语中误用率最高的词:“慈母”不是生母是养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诗,在大华语圈中家喻户晓。

这首诗中的“慈母”一词,估计也是汉语中误用率最高的一个词。

我们太习惯于说“慈母严父”了,我们自然地就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

别称大全——精选推荐

别称大全——精选推荐

别称⼤全别称⼤全古代男⼦别称:古代男⼦别称丁:《史记.律书》记载:"丁者,⾔万物之丁壮也。

丈夫、⼤丈夫:"丈夫"不仅仅是妻⼦的配偶,它也是男⼦的别称。

⽽"⼤丈夫"则是⼈们对有志⽓、有作为的男⼦的称呼,如我们常说的"⼤丈夫敢作敢为......"、"⼤丈夫⼀⾔既出,驷马难追"等等。

"后来,⼈们因此⽽称美好的男⼦或⼥⼦爱恋的男⼦为"萧郎"。

"古时以为男⼦之美在于须眉,故以须眉来代称男⼦。

吉⼠、⽟郎:古⼈对男⼦的美称。

美⼈、⾹草:也曾作为过男⼦的别称。

中国古代帝王别称中国古代帝王别称_yu4977的⼝袋_经验⼝袋。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称呼。

36、国王:君主或帝王的称呼。

道家称有帝王之德⽽不必居帝王之位者为素王。

49、驾、⼤驾、车驾、御驾、圣驾、尊驾:原为帝王车乘的总称,后来常⽤为帝王的代称。

51、乘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52、皇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57、天颜:帝王的容颜,代称帝王。

73、朝廷:本来指帝王接见⾂下纥处理政事的地⽅,也⽤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称。

皇帝皇帝。

皇帝⾃称"朕",其他⼈当⾯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官家"、"⾄尊"等。

南越武帝赵陀超过⼋⼗岁的皇帝只有七位,即最长寿的南越武帝赵佗(约103岁)、乾隆皇帝(89)、梁武帝萧衍(86)、⼥皇帝武瞾(82)、宋⾼宗赵构(81)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81)、元世祖忽必烈(80)。

皇帝的在位时间 在位最久的皇帝:康熙皇帝(1661-1722,共61年)和乾隆皇帝(1735-1795,共60年)。

中国古代帝王别称中国古代帝王别称中国古代帝王别称。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我国各种辈分称呼集锦附祖宗十八代的稱呼及家族稱呼大全

我国各种辈分称呼集锦附祖宗十八代的稱呼及家族稱呼大全

我国各种辈分称呼集锦附祖宗十八代的稱呼及家族稱呼大全我国各种辈分称呼的知识集锦这些辈分称呼你知道吗?不知道辈分算不算一种文化,然而弄清辈分却真得算一门学问。

在中国,辈分的起源和历史,不是才疏学浅的我所能够考证的,然而从古籍中的记载及自己幼年至今的阅历,却使我触摸到,辈分经历岁月沧桑,朝代更迭而潜移默化变化的河流。

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

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宗族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

曾读过这样的史料:在山西、五台山下,有一个4000余人的大村庄——槐荫村。

赵姓占了90%以上。

人称赵氏一家村,人兴族旺。

据《槐荫村志》记载:槐荫村自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居。

明朝洪武年开始,赵氏始祖伯英公从朔州马邑迁来五台,定居槐荫,以务农为主,勤俭持家,逐渐成为五台望族。

赵氏家族繁衍至今,已有600余年,传25世,勤奋起家,豪爽待人,传宗续谱,辈分严谨,还组织筹划下《赵氏宗谱》一套12本书。

赵氏家族之间辈分是严格遵守的,即使是白发满头的老者,也必须称呼比自己辈分大的娃娃为爷爷、叔叔。

如果有人叫错了称呼,立即会受到族人的指责和纠正。

宗族中孩子的取名也是依据宗谱中的辈分而定,不可随意而取。

可见,槐荫村的人民几百年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里,已经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和礼法制度,影响了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人。

这里人口流动少,人们生活安定,生活也相对贫穷、落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必然要求同族、本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宗族间的纽带也就比较紧密,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的程度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我们熟知的巨著《红楼梦》中,也能找到“辈分”的痕迹。

如[林黛玉进贾府]一章里: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父亲的72种称法,你知道几种?作者:国色天香来源:国色天香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父亲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中国古文中有很多不同的父亲称呼,我们今天来慢慢解读。

有前缀的称呼方式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1、阿父《南史·谢诲传》:“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诲女(诲诛)被发徒跣与诲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2、阿公对父亲的方言俗称。

《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3、阿伯对父亲的一种口语称呼。

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4、阿耶《乐府诗集·二五·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清代著名小学家钱大昕《恒言录·三·称父曰爷》条云:“古人只用耶字。

……《木兰诗》'阿爷无长男’、'卷卷有爷名’,本当作'耶’字。

杜子美《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自注云:'《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

’即是引《木兰诗》,初不作爷可证。

木兰诗'爷’字,乃后人所改。

又杜《北征诗》:'见耶背面啼’,亦不作'爷’。

”今耶则作爷。

5、阿翁明代著名小学家方以智《通雅·十九·称谓》中有这样的话:“方言:秦晋陇谓父为翁;今人作书于子,自称阿翁;称人之父曰乃翁。

”按,方氏此说有失允当,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乃翁”乃是陆游自指,而非称呼他人之父。

6、阿爹《续古文苑·二十·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昌黎集·二三·祭女孥文》:“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孥子之灵。

”《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7、阿妈这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在看清代特别是满洲人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叫法。

《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二、以“家”为前缀的称呼方式这类称呼主要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有自谦的意味。

8、家父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太平御览·三四六·三国魏曹植·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

”这里的“家父”,是曹植对其父亲曹操的称呼。

9、家君既用做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

《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有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家君做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10、家大人清代著名的小学家王引之在他的著名著作《经义述闻》里每一篇的开首都要冠上一句话:“家大人曰”,“家大人”,即王引之称呼自己的父亲王念孙。

11、家严清陈梦雷《绝交书》:“先慈恐不孝激烈难堪,遣人呼入。

家严出,以婉词相讽。

”12、家翁《晋书·山简传》:“简曰:‘家翁乘鹤业三载。

’”(意:不经意间,父亲已离我而去三年了。

)13、家尊称呼别人的父亲。

《世说新语·品藻》:“谢公(就是谢安)问王子敬(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

’”“家尊”,在这里是谢安对王献之父亲王羲之的称呼。

14、家公对自己父亲的称呼。

《后汉书·二七·王丹传》:“(侯霸)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

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孔丛子·执节》:“申叔问子顺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

今子易之,是非焉在?’”三、以“先”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

15、先父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左传·成九年》:“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这是自己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也可以用来称呼别人死去的父亲,《晋书·鸠摩罗什传》:“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

’”这里的“先父”,指的是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

《水浒传》第一回:“王进笑道:'……为因新任一个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16、先君《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以坚部曲还策。

”裴松之注引《吴历》曰:“先君(即指孙坚)与袁氏共破董卓。

”也用做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如《魏书·穆绍传》:“老身二十年侍中,与卿先君亟连职事。

”17、先府君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苏洵《嘉佑集·十四·送石昌言使北引》:“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

”儿子给父亲写行状,一般也用这样的称呼,如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写有《先府君行状》。

18、先考这种说法不用于口语,一般在祭文、灵位或者碑文中出现,《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死曰考……”唐朝张九龄《曲江集·十七·追赠祭文》:“谨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灵。

”这是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也用于称呼别人死去的父亲,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先考授以礼经。

”19、先人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

《左传·宣十五年》:“尔用先人之治命。

”这里的“先人”,指的是魏颗已经死去的父亲魏武子。

20、先子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

《国语·鲁语下》:“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

”韦昭注:“先子,先舅季悼子也。

”“舅”字解释如下。

21、先舅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

《尔雅·释亲》:“姑舅,则曰……没则曰先舅、先姑。

”22、先君子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序云:“伯温早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

”23、先夫子对自己死去父亲的称呼。

清朝钱谦益《重修素心堂记》:“吴江张益之先生,余之先友也。

余儿时闻诸先夫子:益之世居越来溪水。

”24、先公对自己死去父亲的称呼。

晋朝陆云《答兄平原书》:“先公克构,乃崇斯堂。

”清朝黄宗羲《移史馆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声酸苦。

”25、先帝现在皇帝对死去的上一代皇帝的称呼。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6、先卿古代君主对臣子已经死去父亲的敬称。

《宋史·理宗纪》:“工部侍郎朱在进对,奏人主学问之要,上曰:'先卿《中庸序》言之甚详,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同时。

’”顾炎武《日知录·先卿》:“称其臣为卿,亦可称其臣之父为先卿。

”27、先严对死去父亲的敬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兄弟襁褓时,先严、慈便相继弃养,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

”四、以“老”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子女称呼父亲,表示一种亲昵。

28、老爷子对父亲的方言称呼。

老舍《骆驼祥子》:“'也不是我说,老爷子,’她撇着点嘴说,'要是有儿子,不象我就得象祥子!可惜我错投了胎。

’”29、老公此说见于《南北史续世说》。

原文为:“高昂兄弟并劫略。

其父次同语人曰:'吾四子皆凶狠,我死后有人与我一楸土耶?’及次同死,昂起大冢。

对之曰:'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楸土,今被压,竟知为人否?’”老公即是高昂对他父亲高次同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老头”。

30、老太爷《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尊称别人的父亲(也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或公公、岳父)。

”31、老爷子《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人称自己的或对方的年老的父亲。

”32、老子对父亲的方言称呼。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八岁,有子,亦称老子。

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

’”33、老爷封建社会大家族里对自己父亲的称呼。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宝玉一面登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34、老爹儿媳妇对公公的方言称呼。

35、老大人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扫这里,因为署院说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

”36、老太公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元朝人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当日死了你那老太公,怎么生下你这个小业种。

”37、老太爷对别人或者自己父亲的敬称。

《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手递给我的。

”38、老父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39、老公公女子对丈夫父亲的方言称呼。

40、老儿父亲的俗语称呼。

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二卷:“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

”41、老爷子女对父亲的一种称呼。

元朝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老爷休道一桩事,就是十桩事,你孩儿也依的。

”42、老尊父亲的别称。

《醒世恒言》第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原来父母虽亡,他的老尊原是务实生理的人,却也有写田房遗下。

”43、老汉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含有轻蔑的意味。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猪与鸡》:“等你老汉儿回来,老子再跟你算帐。

”44、老头儿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有亲昵的意味。

元朝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正在教场耍子,老头儿呼唤,须紧走一遭。

”45、老头子对父亲的一种称呼。

王跃文《国画》:“皮杰越是喝酒,话就越多,嗓门也越高:'兄弟们,我在外面自己闯天下,沾不了老头子的光,靠的就是些难兄难弟。

搭帮兄弟们啊,老弟我才万难混了碗饭吃。

老头子,他不端掉我的饭碗就算开恩了。

……’”五、以“令”为前缀的称呼该种称呼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别人的父亲。

和别人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以“令”字为前缀称呼,也是一种固定的结构,如“令堂”、“令爱”、“令弟”……六、以“尊”为前缀的称呼此类称呼大多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