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分析】《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

通过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学成报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

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掌握观察和理解地图的基本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

强调国土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成报国的理想。

【教学重点】1. 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2. 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1. 学会观察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2. 理解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领土的完整性。

【学情分析】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国家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等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欠缺。

学生对台湾的认识可能也存在一些误解和混淆。

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地图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全面理解祖国的地理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展示中国美景的视频,如大熊猫的栖息地、长城的壮丽景色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大家看到这些美丽的地方了吗?你们知道这些地方都在哪个国家吗?学生:中国!教师:没错!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我们神圣的国土。

二、教学目标解读1. 教师向学生解读今天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思考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教师:学习我们国家的地理信息,对于我们了解祖国、热爱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重要。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我们生息的国土》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6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我们生息的国土》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6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二可爱的祖国《1我们生息的国土》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

2.通过认图活动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学习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

2【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明白我国与这些国家相邻、山水相依,应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

3【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祖国政区及授课资源。

4【教学过程】
1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师: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

住在你家隔壁的,我们称为“邻居”,如果是挨在我国旁边的国家呢?我们称之为——邻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热情好客,广交朋友。

今天,就让我们绕着边境走一圈,看看中国都有哪些邻国吧!【板书课题:绕着边境走一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共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共2课时

1.小组分享交流:
录音材料: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

台湾岛山地面积大,气候温暖湿润,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都是台湾岛的美称。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A:余光中为什么这么感慨?学生B:余光中的诗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大陆和台湾当时是由于政治原因隔绝多年,他非常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

1661年三月,明朝将领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越过台湾海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三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通过地图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可能还不太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知道我国领土的广阔。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观察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结合地图和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和实例,用于讲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准备PPT,用于展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谈对我国领土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结合地图和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操练(10分钟)利用谈话法和讨论法,让学生谈谈对我国领土四至点的理解,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巩固(10分钟)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加以确认。

5.拓展(10分钟)利用谈话法和讨论法,让学生谈谈我国领土四至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旅行、军事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提醒学生要时刻热爱祖国。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在地图上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加强巩固。

8.板书(课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板书,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的单元标题为《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而第6课的标题则为《我们神圣的国土》,由此可以看出,本课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文牵涉到许多关于祖国方方面面的介绍,其本质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同胞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本课乃至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知识点是介质与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多有涉及,要把重点放在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上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能力目标: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加深对祖国国土、山水的了解,并认识到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懂得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四、教学难点1.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2.不断增加对祖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ppt六、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

(课件出示:祖国风光图片)然后想一想: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 - -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靠全球最大陆。

(打一国家名称)中国的版图像- - -只雄鸡,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和全称是什么吗?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源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板书课题)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4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4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首都北京教学目标1、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2、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培养探究收集资料的能力。

3、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二、悠久的历史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作为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国都,前后有近800年的历史,所以北京文物古迹很多,现存的明清宫苑、坛庙等古建筑列全国第一。

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北京的名胜古迹。

三、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2、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3、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四、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1、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讲一讲:我心中的五星红旗。

2、文化中心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本课我们通过研究,了解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同时也知道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通过观看图片和解密谜语,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美丽风光的热爱和对祖国疆域辽阔的感受。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比较世界各大国面积和了解我国的邻国,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疆域辽阔和地理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品读、感悟、讲授的教法,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课前预案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讲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四大海域、第一大岛和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2.掌握中国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3.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重难点:1.中国的四大海域、第一大岛和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2.中国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基本教法:讲授、问答、展示、小结。

教具:地图、图片。

课前准备:1.准备地图和图片。

2.复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Step 2 研究海域、岛屿和邻国教师出示地图,介绍中国的四大海域、第一大岛和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引导学生跟随地图找出这些地理位置。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地方。

Step 3 研究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教师出示地图,介绍中国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让学生了解这些地方的行政特点和文化特色。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这些地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地方。

Step 4 研究台湾省的基本情况教师介绍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面积、人口等,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台湾省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

Step 5 小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们研究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6我们神圣的国土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祖国的概念,理解国土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珍爱和保护祖国国土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应该为国土保卫作出贡献。

3.了解祖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意识,增强爱国情感。

2.能力目标1.学会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土的保护意识。

2.培养观察、调研、领悟和探究国土相关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尊重祖国国土的态度,提高爱国情感。

2.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对“祖国”和“国土”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祖国的重要性。

3.学生能够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表达对祖国和国土的热爱。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学内容1.什么是祖国?—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范围和概念。

2.祖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如何保护祖国的国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保护祖国国土的重要性,寻找有效的保护方法。

4.表达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土的保护意识。

2.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独特和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步骤二:呈现通过介绍祖国的范围,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含义。

展示祖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让学生感受祖国美丽的山川和文化名胜,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宝贵文化遗产。

步骤三: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多角度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国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步骤四:创作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土的保护意识,这一步可以让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创作和表述。

步骤五: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祖国和国土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俯瞰祖国大地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相关课件,学生探究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

“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

“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祖国的行政区划;祖国的首都北京;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4、在地图生搜索钓鱼岛的位置。

分组开展寻秘活动。

5、我国的位置“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

”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6、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7、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8、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分组汇报: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部分是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9、我国的四大海域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0、我国的四端: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最北端:北纬53度,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北纬3度,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西端:东经73度,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东经135度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11、作业填写课本33页下方“漫游祖国海域”。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俯瞰祖国大地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相关课件,学生探究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

“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

“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祖国的行政区划;祖国的首都北京;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4、在地图生搜索钓鱼岛的位置。

分组开展寻秘活动。

5、我国的位置“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

”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6、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7、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8、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分组汇报: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部分是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9、我国的四大海域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0、我国的四端: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最北端:北纬53度,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北纬3度,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西端:东经73度,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东经135度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11、作业填写课本33页下方“漫游祖国海域”。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俯瞰祖国大地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相关课件,学生探究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

“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

“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祖国的行政区划;祖国的首都北京;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4、在地图生搜索钓鱼岛的位置。

分组开展寻秘活动。

5、我国的位置“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

”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6、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7、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8、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分组汇报: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部分是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9、我国的四大海域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0、我国的四端: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最北端:北纬53度,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北纬3度,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西端:东经73度,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东经135度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11、作业填写课本33页下方“漫游祖国海域”。

1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