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料的固化实验

合集下载

口腔医学专业《实训二 石膏牙模型Ⅰ类洞制备(2学时)》

口腔医学专业《实训二  石膏牙模型Ⅰ类洞制备(2学时)》

实训二石膏牙模型Ⅰ类洞制备〔2学时〕一、实训目的1掌握Ⅰ类洞的形状结构、外形特点。

2熟悉石膏牙Ⅰ类洞洞形的设计、制洞的方法和要点。

二、实训内容1学习打磨机的使用技巧。

2演示石膏牙Ⅰ类洞形的设计及制备方法。

3学生在石膏牙模型上制备Ⅰ类洞洞形。

三、实训器材1器械打磨机、车针、气枪、铅笔。

2材料石膏牙模型。

四、方法和步骤〔一〕讲述并演示打磨机的应用:1执笔式握持打磨机,支点要稳,尽量使用无名指为支点。

型号车针。

3磨切时车针和磨切的牙面相垂直。

〔二〕复习Ⅰ类洞的相关知识:1Ⅰ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上的点隙、裂、沟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牙合面洞、上颌前牙腭面洞、上颌磨牙和下颌磨牙颊面牙合2/3的颊面洞及颊牙合面洞、上颌磨牙腭面牙合2/3的腭面洞和腭牙合面洞。

2后牙牙合面Ⅰ类洞形预备要点:〔1〕洞的外形呈圆缓曲线,避开牙尖,尽量保存斜嵴或横嵴。

〔2〕洞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深度,应达牙本质浅层。

〔3〕洞形为典型的盒状洞形,洞侧壁直并略向洞口聚合,必要时可增加倒凹固位。

〔4〕保护牙髓,洞底应与牙合面外形一致,以防穿髓。

〔5〕点、线角清晰而圆钝,洞底平坦。

〔6〕洞缘角呈直角,无短斜面形成。

〔二〕Ⅰ类洞洞形的设计及制备:1设计外形用铅笔在石膏牙模型后牙牙合面上设计窝洞外形。

要求包括沟裂,避让牙尖和边缘嵴,形成圆缓曲线。

2制备洞形在外形线内约处开始磨切,保持车针与牙体长轴平行,依次磨切颊侧壁、远中壁、舌侧壁及近中壁,洞深至少~2mm。

要求侧壁直且互相平行。

3制备洞底沿一侧洞壁修整洞底,要求底平。

4修整洞形要求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楚而圆钝,在牙尖下的侧髓线角处做倒凹。

打磨机应在外形线内开始磨切,预留出修整的空间,以免扩大洞形。

选用适宜的支点,用力方向与牙合面垂直。

五、思考题1Ⅰ类洞的根本结构和特点?2Ⅰ类洞制备过程中可以考虑的固位形和抗力形有哪些?〔王家霞〕。

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料的固化实验

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料的固化实验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课程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口腔材料学实验名称: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料的固化实验实验地点:口腔医学院技工室学生姓名:林彦君学号:指导教师:郭永锦实验时间:2015年 5 月26日【目的和要求】1.熟悉自凝基托树脂、和石膏模型材料在固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物理化学变化,如固化放热、固化时间和固化形态等。

2.掌握上述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与临床操作方法的关系,为正确使用这些材料打下基础。

【实验内容】1.自凝基托树脂的固化实验。

2.石膏模型材料的凝固实验。

【实验用品】1.实验器械调拌刀、一次性纸杯、小架盘药物天平、温度计2个、铝箔纸、塑糊胶片、有孔大塑料圈(内径40mm.h l5mm,侧面中部开一个可插入温度计的小孔)、无孔大塑料圈(内径40mm.h l5mm)、玻璃板、塑料勺、量筒(l0ml)、玻璃吸管、木垫块(f 40mm.b 20mm.h 8nun)、石膏调拌刀、橡皮碗、量筒(25ml)、不锈钢盘。

2.实验材料自凝牙托粉、自凝牙托水、熟石膏、超硬石膏、自来水、凡士林。

【实验原理】1.自凝牙托粉与自凝牙托水按比例调和后,牙托粉即在牙托水中溶胀和溶解,同时牙托粉中的BPO(引发剂)与牙托水中的DMT(促进剂)在室温下反应,生成自由基,引发MMA进行聚合反应(参见第二章),故可达到在室温下快速固化制备义齿基托的目的。

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加速了尚未固化的MMA的挥发,加之搅拌带人的空气,故容易产生一些微小气泡。

在溶胀、溶解和聚合反应的不同时期,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最后完全固化。

材料从开始调和的湿砂状变成坚硬固体的时间即为固化时间。

2.石膏粉和水按比例调和后,发生凝固放热反应,所以石膏凝固时温度明显升高。

材料从开始调和起,15分钟左右达到初凝,l小时左右基本凝固,由糊状变成硬质固体,24小时完全凝固,强度很高。

【方法和步骤】1.自凝慕托树脂的固化实验将自凝基托材料的粉剂和液剂按2:1准确取量(每个试样取量189粉剂和9ml液剂)后,先把牙托水放入调拌瓷杯中,再加入牙托粉,用调拌刀沿杯壁快速混合均匀,用塑料胶片加盖静置,以进行(1)(2)项实验。

牙体石膏模型制作实训报告

牙体石膏模型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牙体石膏模型制作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技能,通过对牙体石膏模型的制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牙体解剖结构,熟悉牙体修复材料的特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牙体石膏模型的制作,使学生掌握牙体石膏模型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实训内容(1)牙体石膏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材料(2)牙体石膏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3)牙体石膏模型的修复与维护2. 实训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牙体石膏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材料选择、步骤等。

(2)示范操作:教师现场示范牙体石膏模型制作的全过程。

(3)学生分组操作:学生按照分组进行牙体石膏模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与讨论:实训结束后,学生总结实训经验,讨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三、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牙体石膏、模型托盘、牙模型、雕刻工具、打磨工具等。

(2)人员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

2. 实训步骤(1)牙体石膏模型的调拌:按照牙体石膏的配比要求,将石膏粉与水混合均匀。

(2)牙体石膏模型的放置:将调好的石膏倒入模型托盘中,将牙模型放入托盘中,调整牙模型的位置,确保石膏模型能够覆盖牙模型。

(3)牙体石膏模型的固化:将托盘放置在固化箱中,按照石膏的固化时间进行固化。

(4)牙体石膏模型的脱模:固化完成后,将石膏模型从托盘中取出。

(5)牙体石膏模型的修复:对石膏模型进行打磨、抛光等处理,使其表面光滑、无气泡。

(6)牙体石膏模型的维护:对制作好的石膏模型进行清洁、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3. 实训总结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牙体石膏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熟悉了材料选择、步骤等要点。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对牙体石膏模型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训成果与分析1. 成果展示本次实训共制作牙体石膏模型10个,其中9个模型符合制作要求,1个模型因操作不当出现气泡,需要重新制作。

实验二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料的固化实验

实验二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料的固化实验

实验二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料的固化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固化机制。

二、实验原理:1.口腔高分子材料固化机制:口腔高分子材料一般是由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和一些混合剂组成的,其固化过程主要是通过聚合反应来实现的。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和混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2)物理变化:混合后的材料会发生物理变化,如变得粘稠;(3)聚合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材料表面会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实现固化。

2.石膏模型材料固化机制:石膏模型材料主要是以石膏为主要成分,通过加水反应生成硬质的固态材料。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加水混合:将石膏粉末和适量的水混合,形成均匀的糊状物;(2)物理变化:混合后的材料会发生物理变化,变得粘稠;(3)结晶反应:水分子在与石膏反应的同时,石膏逐渐固化并结晶,生成固态的石膏模型。

三、实验步骤:1.口腔高分子材料固化实验:(1)将两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和混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2)将混合后的材料放置于容器中,并在观察窗口处进行观察;(3)观察材料的物理变化,如颜色、粘稠度等的变化;(4)记录固化时间,即材料表面形成的硬化层;(5)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材料固化的机制。

2.石膏模型材料固化实验:(1)将适量的石膏粉末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2)将混合后的材料放置于容器中,并在观察窗口处进行观察;(3)观察材料的物理变化,如颜色、粘稠度等的变化;(4)记录固化时间,即材料完全固化形成的硬质石膏模型;(5)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材料固化的机制。

四、实验结果分析:1.口腔高分子材料固化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口腔高分子材料在混合后,会发生物理变化,从液态变得粘稠,且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硬化层。

这是由于混合后的材料在一定时间内发生了聚合反应,从而实现了固化。

聚合反应可以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酸催化聚合等机制来实现。

实习二牙体缺损的印模制取和翻制石膏模型6学时

实习二牙体缺损的印模制取和翻制石膏模型6学时

实习二牙体缺损的印模制取和翻制石膏模型(6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取印模的方法。

【实习内容】1.观看牙体缺损的印模制取和翻制石膏模型的电教片。

2.讲解印模材性能和选择。

3.教师示教讲解印模托盘的选择、准备、印模制取、模型灌注和修整。

4.学生之间互相取模,灌注标准模型一副。

【实验用品】口腔综合治疗台、口腔检查盘一套、一次性薄膜手套、漱口杯、各型号印模托盘、藻酸钠印模材料、普通石膏、硬石膏、橡皮碗、石膏调拌刀、振荡器、石膏打磨机等。

【方法和步骤】1.讲解印模材性能和选择:印模材料是用于制作牙齿或牙弓的阴模(即阴复制品)。

然后,把石膏或牙科石料倒入此阴模中,等固化后即形成牙齿或牙弓的铸件.代型或模型(即阳复制品)。

理想印模材料的性能和作用:(1)印模制作前:使用方便.足够的操作时间(2)印模制作过程中:1)亲水性.可湿润性.接触角小(可湿润性是指印模材料与湿润的硬.软组织表面亲合的性能,这种性能帮助印模材料渗入牙龈沟中);2)尺寸精确:精确地复制口腔结构,尺寸和形状都完全一致;3)不产生令人不快的味道和气味。

2.制取印模(1)选择托盘:1)根据牙列是否缺失选择有牙列或无牙列托盘;2)根据患者牙弓的形态、大小、缺牙区牙槽嵴的高度,缺失的部位数目选择托盘。

要求:1)托盘与牙弓内侧之间有3-4㎜间隙,以容纳印模材料,翼缘应距粘膜转折2㎜;2)上颌托盘的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3)若托盘边缘伸展不够,可用蜡片加深或加长,如果仅局部有一定差异,可用技工钳调改。

(2)调整椅位:1)取印模前首先调整患者的体位和头位,使椅背与地面成近90°角;2)取上颌印模时,其上颌与医师的肘部相平或者稍高,张口时上颌牙弓的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接近平行;3)取下颌印模时,患者的下颌与医师的上臂中份大致,张口时下颌牙弓的牙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3.取印模:(1)患者准备:嘱咐患者在取模时勿咬合,放松上下唇,教会如何后卷再前伸舌及作主动肌功能修整动作。

打石膏实验报告

打石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石膏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石膏模型的制备方法。

3. 了解石膏模型在口腔修复、牙科正畸等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石膏是一种无机胶凝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稳定性。

石膏模型是牙科临床和教学中常用的模型材料,用于制作义齿、正畸矫治器等。

三、实验用品1. 原材料:石膏粉、水、模型石膏、石膏浆、调拌刀、调拌瓷杯、小架盘、药物天平、温度计、铝箔纸、塑糊胶片、有孔大塑料圈(内径40mm)等。

2. 设备:电子秤、量筒、振实台、搅拌器、烘箱、模型架等。

四、实验步骤1. 模型石膏的制备(1)将石膏粉过筛,去除杂质。

(2)按照石膏粉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称量。

(3)将石膏粉倒入调拌瓷杯中,加入相应比例的水。

(4)用调拌刀充分搅拌,直至石膏浆均匀、细腻。

(5)将石膏浆倒入模型石膏中,搅拌均匀。

2. 石膏模型的制备(1)将石膏模型倒入模型石膏中,使其均匀覆盖。

(2)用调拌刀轻轻刮去多余模型石膏。

(3)将模型石膏放入振实台中,用振实器振实。

(4)将振实后的模型石膏放入烘箱中,烘烤至固化。

(5)取出固化后的模型石膏,去除多余部分。

3. 石膏模型的打磨与修整(1)用砂纸将石膏模型表面打磨光滑。

(2)用模型石膏刀将石膏模型修整成所需形状。

(3)检查石膏模型的质量,确保无气泡、裂缝等缺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符合要求的石膏模型。

石膏模型表面光滑,尺寸准确,无气泡、裂缝等缺陷。

2. 实验分析(1)石膏模型制备过程中,石膏浆的均匀性和细腻度对模型质量有重要影响。

应确保石膏浆充分搅拌,无颗粒状物质。

(2)模型石膏的烘烤温度和时间对模型固化质量有直接影响。

应控制烘烤温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

(3)石膏模型的打磨与修整过程中,应注意力度均匀,避免损坏模型。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符合要求的石膏模型,验证了石膏模型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在口腔修复、牙科正畸等领域,石膏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口腔石膏的制作实训报告

口腔石膏的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口腔石膏制作实训,旨在使我对口腔石膏的制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口腔石膏的类型、性能及操作方法,提高我的口腔医学技术操作技能。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口腔医学实训室四、实习内容1. 口腔石膏的类型及性能口腔石膏分为普通石膏和超硬石膏两种。

普通石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及可塑性,适用于牙列缺失、牙齿修复等口腔修复领域。

超硬石膏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复杂口腔修复手术。

2. 口腔石膏的操作方法(1)石膏调拌:将石膏粉与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使其达到适宜的稠度。

(2)石膏灌模:将调好的石膏倒入预先准备好的石膏模型中,注意避免气泡产生。

(3)石膏凝固:将灌模后的石膏模型放置于室温下自然凝固,一般需30-40分钟。

(4)石膏打磨:待石膏凝固后,使用石膏磨光机对石膏表面进行打磨,使其达到所需的精度。

(5)石膏雕刻:根据临床需求,对石膏模型进行雕刻,修整多余部分。

3. 实训过程(1)准备石膏模型:选用适合的石膏模型,确保模型表面平整、无杂质。

(2)石膏调拌:按照石膏产品说明书,将石膏粉与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石膏灌模:将调好的石膏倒入石膏模型中,注意均匀分布,避免气泡产生。

(4)石膏凝固:将灌模后的石膏模型放置于室温下自然凝固,观察石膏凝固情况。

(5)石膏打磨:待石膏凝固后,使用石膏磨光机对石膏表面进行打磨,确保石膏表面平整、光滑。

(6)石膏雕刻:根据临床需求,对石膏模型进行雕刻,修整多余部分。

五、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口腔石膏制作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内容:1. 口腔石膏制作是口腔医学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掌握石膏制作技巧对提高口腔修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石膏调拌、灌模、凝固、打磨等环节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石膏质量。

3. 石膏雕刻需根据临床需求进行,提高石膏模型的美观度和实用性。

4.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气泡产生、石膏凝固不均匀等。

基托的实验报告(3篇)

基托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基托制作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基托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2. 掌握基托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体验基托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三、实验原理基托是口腔修复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材料,用于固定义齿,保持口腔组织的稳定性。

基托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模型准备、基托蜡堤制作、基托蜡堤雕刻、基托蜡堤修整、基托蜡堤粘接等步骤。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基托蜡、模型、蜡刀、剪刀、基托蜡堤粘接剂等。

2. 实验设备:口腔模型、蜡炉、基托蜡堤雕刻机、基托蜡堤修整机等。

五、实验步骤1. 模型准备:将模型放入口腔模型架中,调整模型位置,使其与口腔结构相符。

2. 基托蜡堤制作:将基托蜡加热至软化,用蜡刀将其均匀涂抹在模型上,形成基托蜡堤。

注意蜡堤的厚度和形状,使其符合口腔结构。

3. 基托蜡堤雕刻:用剪刀将基托蜡堤多余的部分剪掉,使蜡堤与模型贴合。

4. 基托蜡堤修整:用基托蜡堤修整机将基托蜡堤修整至符合口腔结构。

5. 基托蜡堤粘接:将修整好的基托蜡堤用粘接剂粘接到模型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托蜡堤与模型贴合度良好,符合口腔结构。

2. 基托蜡堤粘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3. 基托蜡堤在口腔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固定义齿,保持口腔组织的稳定性。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基托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2. 掌握了基托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3. 体验了基托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今后口腔修复工作奠定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1. 在制作基托蜡堤时,注意蜡堤的厚度和形状,使其符合口腔结构。

2. 在粘接基托蜡堤时,确保粘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3. 在实际应用中,注意观察基托的使用效果,及时调整。

九、实验拓展1. 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厚度的基托蜡堤,观察其对口腔修复效果的影响。

2. 研究基托材料的性能,提高基托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3. 探索基托在口腔修复中的创新应用,提高口腔修复质量。

第2篇一、实验名称基托制作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基托的制作工艺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口腔高分子材料与石膏模型材料的固化实验
【目的与要求】
1.熟悉自凝基托树脂、石膏模型材料在固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物理化学变化,如固化放热、固化时间与固化形态等。

2.掌握上述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与临床操作方法的关系,为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打下基础。

【实验内容】
1、自凝基托树脂的固化实验。

2.石膏模型材料的凝固实验。

【实验用品】
1.实验器械调拌刀、调拌瓷杯、小架盘药物天平、温度计3个、铝箔纸、塑糊胶片、有
孔大塑料圈(内径40mm、h l5mm,侧面中部开一个可插入温度计的小孔)、玻璃板、水砂纸、塑料勺、量筒(l0ml)、玻璃吸管、木垫块(f 40mm、b 20mm、h 8nun)、有孔小塑料圈(内经15mm、h l5mm,侧面中部开一个可插入温度计的小孔)、调拌纸、塑料调拌刀、酒精灯、气枪、火柴
(或用电吹风替换前三者)、棉球、广口瓶、石膏调拌刀、橡皮碗、量筒(25ml)、塑料洗瓶、无孔大塑料圈(内径40mm、h l5mm)、不锈钢盘。

2.实验材料自凝牙托粉、自凝牙托水、2,6二叔丁基对甲酚(简称264)、化学固化复
合树脂、灯用酒精、熟石膏、超硬石膏、人造石、自来水、凡士林。

【实验原理】
1.自凝牙托粉与自凝牙托水按比例调与后,牙托粉即在牙托水中溶胀与溶解,同时牙托粉中的BPO(引发剂)与牙托水中的DMT(促进剂)在室温下反应,生成自由基,引发MMA进行聚合反应(参见第二章),故可达到在室温下快速固化制备义齿基托的目的。

聚合反应就是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加速了尚未固化的MMA的挥发,加之搅拌带人的空气,故容易产生一些微小气泡。

在溶胀、溶解与聚合反应的不同时期,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最后完全固化。

材料从开始调与的湿砂状变成坚硬固体的时间即为固化时间。

2.石膏粉与水按比例调与后,发生凝固放热反应,所以石膏凝固时温度明显升高。


料从开始调与起,15分钟左右达到初凝,l小时左右基本凝固,由糊状变成硬质固体,24小时完全凝固,强度很高。

【方法与步骤】
1.自凝慕托树脂的固化实验将自凝基托材料的粉剂与液剂按2:1准确取量(每个试
样取量189粉剂与9ml液剂)后,先把牙托水放入调拌瓷杯中,再加入牙托粉,用调拌刀沿杯壁快速混合均匀,用塑料胶片加盖静置,以进行(1)(2)项实验。

(1)固化放热的测定:将有孔大塑料圈的下端磨平,并放在覆有一层塑料胶片的玻璃板
上,把包上一层铝箔纸的温度计经侧面的小孔插至塑料圈中央,温度计头部应在塑料圈中心
部位,温度计的另一端用木垫块垫成水平状。

然后迅速把调与均匀的已呈糊状后期的自凝
基托材料充满塑料圈,同时把玻璃板稍加振动,以尽量除去气泡,表面用调拌刀压平,再覆盖一层塑料胶片。

用上述方法制备2个相同的试样,其中一个在室温(RT)下,另一个用热空
气加热到到35℃,分别进行(l)项与(2)项的同步实验。

从材料刚调与开始,每1-3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当温度明显上升时应每30秒内记录一次温度,以测定各期温度与最高放热温度
以及它们的出现时间,直至温度显示明显下降趋势为止。

注意保护温度计,避免它与材料粘
断。

(2)固化形态的观察与固化时间的测定:在(l)项实验的两个固化放热的测定试样上(从材料开始调与就同步进行本项实验),一边观察温度,一边用调拌刀试探试样表层材料(不能搅动
中、下层材料,以避免散热的影响),仔细观察聚合过程中各期的外观现象及其出现时间,认真分析最佳临床操作期与最高放热温度时的现象,写出自己的结论。

在观察固化形态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材料的固化时间,从调与开始到调拌刀用4N力压下时不出现压痕的时间即为固化时间(固化前期每隔3分钟,固化后期每隔30秒压一次)。

2.石膏模型材料的凝固实验
(1)凝固形态观察与凝同时间及凝固放热的测定:熟石膏按混水率(W/P)0、5,即按粉水
的质量体积比2:1取量(每个试样取30g粉与15ml水),把水与熟石膏粉顺序放人橡皮
碗中.用石膏调拌刀常速调与1分钟,混合均匀后按自凝基托材料的固化放热测定方法操
作(使用有孔大塑料圈,下端磨平,涂上凡上林分离剂)。

当温度明显上升时,应每1分钟
记录一次温度,测定各期凝固温度、最高放热温度及其出现时间,同时进行凝固形态观察
与凝固时间测定。

从粉水调与开始,至材料表面用调拌刀施加3N力时不出现压痕的时间定为
凝同时间(初凝后每隔30秒压一次)。

本实验同法做2次,不观察加热下的变化情况。

用人造石与超硬石膏分别按混水率0、3与0、22同法重复上述操作。

(2)凝同时间的测定:将熟石膏模型材料按表17-1的条件与前述凝同时间测定方法(使用无孔大塑料圈,下端磨平,涂上凡士林分离剂),每组条件各重复操作三次,把三次凝固时间读数的
算术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保留小数点后第一位,并得出标准偏差。

该项实验只
做窒温下的测定,不进行固化放热测定与固化形态观察。

【实验报告与评定】
1.自凝基托树脂材料的固化形态观察与固化时间及固化放热测定。

固化时间:8 min
2.石膏模型材料的凝固形态观察与凝固时间及凝固放热测定。

固化时间:9 min
3.熟石膏模型材料凝固时间的测定。

固化时间:6 min
【注童事项】
1.室温较高则牙托水的挥发性增大,为了避免火灾,应更加注意安全使用酒精灯。


以用电吹风代替气枪加热,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观察加热下的变化情况。

2.注意保护温度计,避免它与材料粘接或折断。

3.为了节省实验材料与时间,某些实验就是在另外实验的试样上同时进行,例如同化形态观察与固化时间测定就就是在固化放热测定试样上同步进行的。

【思考题】
1、根据本实验,如何才能保证自凝基托材料固化后的较佳性能?
2.自凝与热凝基托材料在粉液比与最佳临床操作期及其出现时间方面有何不同?
3.自凝基托材料与化学固化复合树脂在固化形态方面有何异同?
4.比较实验材料的最高放热温度与固化时间。

自凝基托材料熟石膏超硬石膏
最高放热温度℃86 30、2 30、4
固化时间min 8 6 9
6.操作义齿基托材料时,有的人手上出现皮疹,为什么?
可能就是对单体(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料)过敏。

医生操作的时候尽量少接触单体、调与物。

7.探讨熟石膏的凝固条件与凝固时间的关系。

①熟石膏的质量:在熟石膏制作中,若加热脱水不足,则生石膏含量较多,凝固核心也较多,凝固加快,反之,凝固减慢。

②水粉的比例:水量较多,凝固时间延长,抗压强度与表面硬度明显下降。

③调拌时间与速度:调拌时间越长,速度越快,凝固速度越快,但膨胀率变大,强度降低。

④水温的影响:水温0~30℃时凝固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加快;30~50℃随水温升高无明显
变化,水温50~80℃随水温升高而变慢,80℃以上,石膏不再凝固。

⑤加速剂与缓凝剂:加速剂(硫酸钾,氯化钠)增加强度,缓凝剂(硼砂,枸橼酸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