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
1、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 有些雕像溶蚀程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 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D)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 忍受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 上万名工人开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 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 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一天烧掉一架飞 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病、神 经系统疾病。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 D)
A.在原市区扩大规模和经济再生产
B.向高层建筑方向发展
C.向黄浦江西岸的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发展
D.建设新城区
8、上海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
是 (C)
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B.将市中心区的污染企业外迁 C.控制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 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
大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 地理环境:比如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 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 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强 质烈,改使变城了市下产垫生面“的热原岛有效性应” 形 气 郊成 污 区城 染 大市带气风到污,郊染将区带城,到市也城大将区
1、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农业用地逐步演 化为建设用地,如居住、商业、工业、交通和仓储用地等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1、热岛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等大量的人工表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活动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使得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郊区,形成了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还可能导致局部的气象灾害,如暴雨、雷电等的发生频率增加。
2、雨岛效应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的地面硬化率高,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导致地表径流迅速增加。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物和空气污染物会使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核增多,从而增加了城市的降雨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雨岛效应。
雨岛效应可能会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3、大气污染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引发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城市化对水文的影响1、地表径流变化城市的建设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硬化,如铺设道路、建设建筑物等,这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迅速增加。
同时,城市的排水系统通常是为了尽快排除雨水而设计的,这使得雨水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入河流,造成河流水位的急剧上升,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风险。
2、水污染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会进入水体,导致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
水污染不仅会影响城市的供水安全,还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的水污染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然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给地理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这些影响涉及到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一、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化使得城市的下垫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道路等人工表面取代了自然的植被和土壤,导致地表的粗糙度增加,风速减小,空气流通不畅。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城市的气温高于周边的郊区,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城市化还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和污染物会干扰气流的运动,使得降水在城市内部的分布不均匀。
一些城市可能会出现局部暴雨增多的情况,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降水减少。
二、对水文的影响城市化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特征。
城市中的道路、建筑物等不透水表面增加,使得雨水无法像在自然环境中那样迅速渗透到地下,而是形成地表径流快速汇集。
这不仅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风险,还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城市污水的排放也对水文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得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三、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田、林地和草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功能的丧失。
城市的扩张往往是无序的,缺乏合理的规划,造成土地的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
同时,城市化还会引发土地的沉降问题。
过度开采地下水用于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压力减小,地面出现下沉现象,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城市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城市中的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受到削弱。
城市中的污染物排放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生态问题,如病虫害的爆发、水土流失等。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 大型中谐的人居环境 ☆ 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 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直击会考
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居民就业方式
景观特征 人口 经济开放程度 信息、交通
文化、观念
传统、落后
现代、先进
温州版蓝色多瑙河
火爆的招聘会现场 伸手不见五指 pm2.5
神一样的汤家桥转盘 火爆的招聘会现场 胶囊公寓
扒你没商量
火爆的招聘会现场 现代版愚公移山
交通拥挤
居住困难
环境恶化
“城市病”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发展公共交通等)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城市化过程 对地理环境 2.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的影响
b c b
3. 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1992年
2010年
阅读P41-42材料,概括、评价城市化过程对自
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地形
趋向平坦
热岛效应 水系紊乱 生产生活污染
气候
河流 生态
人文环境 土地利用方式
影响
乡村 农业用地 第一产业 乡村景观 分散,农业人口 低 欠发达 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三产业 城市景观 密集,非农业人口 高 发达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一、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早期阶段,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和产业活动相对集中在城市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
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的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本的自然植被和土壤被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人工铺装所取代,这导致城市的热容量变小,比热容降低。
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城市气温升高,形成“热岛效应”。
此外,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增加了空气的阻力,使得风速减小,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加重了城市的雾霾和空气污染。
2、水文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地区的水系和水文循环。
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地面被硬化,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同时,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也改变了水流的自然路径和速度,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此外,城市中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河流、湖泊等水体,破坏水生态环境。
3、地形地貌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人们往往会对地形地貌进行改造。
例如,开山填谷、削平高地、填平洼地等,这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城市建设中的大规模挖掘和填方也会破坏原有的地形景观。
4、土壤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土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城市中的工业活动、交通排放和生活垃圾等都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增加,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此外,城市中的建筑施工和道路建设也会压实土壤,破坏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三、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土地利用城市化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城市中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区的划分更加明确,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但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响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二、城市环境问题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高楼鳞次栉比,交通运输现代化,信息 技术广泛普及,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一)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C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Ⅰ Ⅱ Ⅲ BⅡ Ⅰ Ⅲ CⅢ Ⅱ Ⅰ D Ⅰ Ⅲ Ⅱ C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6-7 题。 D 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3)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关系最为密 切,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6分) 答案: 环节:下渗(2分) 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增加透水砖; 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答到任意两点给4分)
(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 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 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 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第2~3题。
(3)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时间: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 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 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 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2.3【教学设计】《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3.了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归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能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和出现的问题。
2.明确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复习提问〕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并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
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
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过渡〕先请同学们阅读图2—17、P41第一自然段思考城市化对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影响〔板书〕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过程对生活的影响〔点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城市文明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板书〕(1)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点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是:改变了城市交通,促进了城乡交流,缩小了城乡差别〔板书〕(2)对城市生活的影响[讨论] P41“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交通工具〔点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运载量、速度、灵活度、污染);(2)城市的实际情况(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道路状况)。
〔过渡〕城市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读P41“阅读”,总结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填写下表。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讨论三:“大树移植”可使城市迅速绿化,这样
的做法值得推广吗 ?为什么?
怪了,树木也输液!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电磁污染
城 市 环 境 污 染
光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住房紧张
香港的“铁笼”
——就业困难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 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应当综合考虑:
1、促进和带动城乡经济发展; 2、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防治“城市病”; 4、因地制宜,形成城市特色; 5、留有发展余地。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 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 容易使城市在下暴雨时排水不 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 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 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 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 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 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 区的生态环境 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
——社会秩序混乱
持刀抢劫
飞车抢包
干啥来着,这么专注?
二、城市环境问题
1.问题(“城市病”的表现)
人口密集
就业困难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病”
交通拥挤 社会秩序混乱
地价房租昂贵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
2.原因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课时主备:朱云审批:旭莲编号:9G9030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会分析逆城市化的成因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自学思疑初探问题尊重认知规律,亲历感悟知识生成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P41页容,归纳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P41页阅读部分,回答下面容:
城市化的影响结果
地形进行改造,趋向_____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
流等
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____效
应,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污染物带
到郊区,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
市
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富营养化,水体变黑发臭
土地利用
就业方式
聚落景观
人类活动
文化
1.“城市病”
(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___________,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思考】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市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
含义由于“城市病”的困扰,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
或_____迁移
表现
结果市___衰落
本质城市化进程从___发展到____的新阶段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__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2)有更多的______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3)运用________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4)控制_____________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5)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__________。
(6)________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导思合作互助探究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形成主动探究与的意识和能力1.【探究材料】材料一某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气温变化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材料二我国正逐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涝问题。
到2015年底,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2)结合材料探究: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伴随着“出门坐汽车”“走路不用腿”的新时代的降临,大中城市交通拥堵之况已然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居民百姓心生厌烦、挥之不去的苦恼之事。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由于人口过分集中,导致住房拥挤,2011年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为35平方米,目前全国各城市有51万户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
(3)结合材料探究:
①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其成因主要有哪些?如何整治?
②除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外,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有哪些?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吗?
3.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倒退吗?
包括环境污染整治和合理规划两个主要方面,如下图所示:
成因城市人口为追求
更好的生活环
境,中小城镇和
乡村基础设施更
加完善,环境优
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
区,调整产业结
构,积极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和第
三产业
图解
联系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
城市化
导练展示交流科学解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巩固】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等原则。
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和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4.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B.工业区
C.交通区D.住宅区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5~6题。
5.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6.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
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2014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基本建成48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
据此完成7~8题。
7.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
A.城市洪水问题B.交通拥挤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D.住房困难问题
8.下图为某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图,其中最合理的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如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10.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请列举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列举两项吗?
(3)从乙图气候资料看,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效应,从气温和降水现象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
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负相关
B.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D.欧洲、北美呈现逆城市化
2.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
是()
A.无序扩、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堵,住房紧
C.教育配套滞后,学位不足
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城市化率的高低表明农村劳动人口转移了多少。
如果城市化率高,说明农村转移人口多,人口红利实现也多;反之,说明人口红利尚未实现或未充分实现。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国家中,人口红利潜力最大的是()
A.越南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D.马来西亚
4.对图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菲律宾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B.印度尼西亚城市环境恶化
C.马来西亚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泰国城市中心出现空洞化
【拓展延伸】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
思维导图
课后作业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