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详案

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详案

23.孔子游春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

1、岁月在流逝,历史在远走。

但无论时空如何转换,历史也不会在我们心中湮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始终镌刻在我们教育的成功柱上,相传他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你们知道是谁吗?2、孔子是什么人?你能简单简介一下吗?(课件出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者爱人”。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收录在《论语》一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孔子的思想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被尊为万世之师表。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跟孔子有关。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随同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游春。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飘逸凿石壁蹲着广袤宏论荡涤污垢桃红柳绿绿草如茵奔流不息波澜起伏司空见惯意味深长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善施教化2、理解词语的意思:司空见惯、意味深长、温文尔雅、善施教化3、通过预习,谁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春,他告诉弟子们水是真君子。

在他的诱导下,弟子畅谈了自己的志向。

)概括小标题(板书: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或赏春、论水、言志)4、检查读书: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一人读1-2节;下面的自然段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读比较好?请同学提个方案。

分角色读3-19节)读后评价。

三、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泗水河畔春意盎然,让我们一起欣赏泗水河边美丽的春景吧!出示句子:“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用心去体验、感受这美好的春光。

(指名读、齐读)(二)这句话你觉得美吗?美在哪儿?(体会比喻的写法)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成语?学生说说:多迷人的春景啊!如果你站在这里看到这美丽的春景,你的脑海中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哪些诗句?(学生答)看到那美妙的春景了吗,用你的朗读把这幅美景展现给大家。

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详案)

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详案)

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详案)一、导入课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些熟悉的话语是谁讲的?你能介绍一下孔子吗?(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跟随着这位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相信沿途中,你一定会饱览到很多如画的美景,聆听到圣人如诗歌般的教诲。

(出示课题)齐读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读课题你在想什么问题?了解了孔子之后,你对孔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提到游春,你有没有想起我们前几天的旅游呢?心情怎样?好的,带着尊敬和愉悦的心情再读课题。

可以再慢一点,让我们和孔子一起走进春天!二、学习第一部分(一)预学单一: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根据预学单一的要求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1、要求读正确每一个字,读通顺每一句话。

(扫清拦路虎)2、自学三个生字(注音、辨形、释意、组词)逸凿蹲#再读课文1、画出文中的成语或四字词语,诵读并理解。

(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你能给每一段列个小标题吗?用四个字列小标题:泗水春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两个字列小标题:赏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检查自学1、生字(出示生字)谁来领读一下生字组词谁来提醒一下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笔画(出示组词,齐读)2、词语这篇课文的好词可真多呀。

同学们画到哪些成语和四字词语呢?交流一下(出示)阳光普照波澜起伏意味深长翩翩到来不知疲倦温文尔雅桃红柳绿奔流不息深思熟虑草色青青荡涤污垢从容不迫绿草如茵善施教化手舞足蹈(1)大家知道吗,每一个词语都有自己的生命和色彩,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声音,读出它的生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由朗读(2)竖着读词,想一想每一列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指名读(3)读着这些词语,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引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

孔子游春的意义
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游春是儒家思想传播的重要事件之一。在游春过程中,孔子与弟子们讨论了“仁”、 “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思想,并阐述了自己对这些思想的见解。这 些讨论和阐述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促进文化交流
孔子游春也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游春过程中,孔子与各地名士广泛交流,吸收 了各种文化精髓,同时也向各地介绍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这对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游春的主题解析
仁爱之道
孔子在游春过程中强调了仁爱的 重要性,认为仁爱是人类最基本、
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基石。
志向与人生目标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志 向和明确的人生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 断进步。
大自然与人生感悟
孔子通过带领弟子们欣赏大自然的 美景,引导他们思考人生与自然的 联系,领悟人生的真谛。
文化交流的促进
孔子游春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在游春过程中, 孔子与各地名士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吸 收各种文化精髓,同时也为各地了解 儒家文化提供了机会,促进了文化多 样性和相互理解。
教育思想的启示
孔子游春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 远影响。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启发 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性等方面的 思考,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 提供了重要借鉴。同时,孔子与弟子 们的讨论和阐述也为教育内容的制定 和教育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课程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 重点词汇和句式。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和修辞手法,提高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 和人生观,培养学生 的道德观念。
课程安排

23孔子游春(第1课时)

23孔子游春(第1课时)

详写
练一练
• 1、完成课后第二题的描红,再听写。
• 2、把听写错了的生字词抄一行。 • 3、课后第3题,先解词,再造句。
• 她经过了深思熟虑,终于胸有成竹地做完 了这道题。 • 呼伦贝尔绿草如茵,风景优美,是一个旅 游的好去处。 • 考政法大学,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 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 春天总是桃红柳绿,美不胜收。 • 老师意味深长地对着我微笑。 • 我听到我熟悉的歌就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 这里真是绿草如茵啊!
• 内容:掌握生字和理解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 方法:1、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2、读课文,画出本课中的成语和不理 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 的意思。 3、同桌互读互教。
• 泗(sì )泗水 • 逸(yì )飘逸 • 蹲(dūn)蹲着
袤(mào)广袤 凿(záo) 开凿
桃红柳绿
波澜起伏
意味深长 善施教化 绿草如茵 温文尔雅 从容不迫 情不自禁
奔流不息 司空见惯 有福同享 深思熟虑 侧耳倾听 手舞足蹈
•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 鲜艳的春景。 • 指波浪一起一落。多指局势不稳定。 •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 味。 •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 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 反复深入地考虑。 • 形容教育好。
一、你认识下列生字吗?





()()不迫 ()红()绿 ()()教化
二、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司空见() 绿草如() 温文()雅 意味()长 深思熟() 波()起伏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 中两个成语造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3.孔子游春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3.孔子游春 第一课时-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朗读课文,试着概括段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画出文中的成语,查工具书理解生词,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题。阅读《练习与测试》P83“资料卡”。
3.搜集课文中人物的背景资料。
(5)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3分钟)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1.抄写文中的成语2遍。
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1、2、3题。
3.写一段春景的话语。
知道“游春”的意思吗?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8分钟)
● 预习作业2
1.出示词语
A、飘逸 凿石壁蹲着
2.交流:找到了哪些成语?
B、桃红柳绿 草色青青
波澜起伏 意味深长
奔流不息 善施教化
司空见惯 绿草如茵
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情不自禁
手舞足蹈
C、广袤 泗水
教师提醒:“广袤”的“袤”读第四声。“泗水”的“泗”读平舌音。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情意。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人。家中排行第二。是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孟子为“亚圣”。孔子又称“文圣”。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武宁小学杨宝明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能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义。

2、小组合作,理清课文脉络,正确合理划分段落。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并能根据要求学会仿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伴随着春姑娘的姗姗到来,大地渐渐显示了勃勃生机,冰雪融化,河水上涨,百花争艳,鸟语花香。

春天是人们踏青赏光的好时节。

早在2000多年前啊,有位为人曾经带领他的学生去野外观景赏光,一览大自然的奇观妙景,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他的故事:孔子游春(出示、板书)二、了解人物:谁能通过事先预习介绍孔子这个人吗?还有谁补充?出示:孔子画像和介绍。

三、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穿越时空,走近孔子。

请大家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指名读。

四、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大屏幕5分钟后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先出示生字,并指名读;2、再出示有关词语。

(7分钟)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再读课文,出示要求,讨论: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小标题概况内容。

汇报交流,并相机板书:赏春----议水------谈志向(竖写)(5分钟)学习赏景段落:春天到了,泗水河边出现呈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谁来读一读。

好,我们一起来欣赏写景部分,请大家先看前半部分,请大家仔细体会,作者从哪两角度来写的?具体描写了几种景物,你们认为这段写得好不好?好在哪?(很生动,很具体、形象。

)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4分钟)再出示后半部分,这段是作者描写大自然的,首先将大自然比作母亲,接着从不同方面具体写出了这位母亲的可爱。

知道写了母亲的哪几个方面吗?这段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而具体的写出了大自然这位母亲的温柔与可爱。

你们喜欢这位母亲吗?怎样读出自己的心情呢?指导:1、指名读2、小组读3、集体读。

下面我们一起把写景部分连起来欣赏一下。

齐读(8分钟)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泗水河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公开课

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公开课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 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 里寻找智慧。
读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 , 并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
阳光普照 桃红柳绿 春风习习 草色青青 绿草如茵
波澜起伏 不知疲倦 奔流不息 荡涤污垢 善施教化
颜回呀,听说你把 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 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 听?
看到习习的春风,想到

看到
,想到宽广的胸怀;
看到茂密的森林,想到

看到Leabharlann ,想到明亮的眸子;看到和煦的轻风,想到

看到习习的春风,想到优美的琴声; 看到广袤的大地,想到宽广的胸怀; 看到茂密的森林,想到飘逸的长发; 看到温暖的太阳,想到明亮的眸子; 看到和煦的轻风,想到甜蜜的絮语。
意味深长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阳光普照 桃红柳绿 春风习习 草色青青 绿草如茵
写景
波澜起伏 不知疲倦 奔流不息 荡涤污垢 善施教化
写水
意味深长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写人
弟子们不知老师在 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老师遇水必观,其 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 讲给我们听听?
23
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吴 娟
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 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最早 把教育普及于民,弟子遍 天下,中国两千多年的历 史文化发展中,孔子的思 想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固 有万世师表之称,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 十大名人之一。
仿写我最棒

)是她(

6下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课案

6下2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课案
附板书设计:
孔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引导自学
三、精读1到2自然段
四、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孔子的一句名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教学生读两遍;
2问:你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
2.指导学生了解孔子生平。(课件出示孔子像和生平资料要点,指名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介绍孔子生平)
3.教师帮学生整理课文中出现四字词语并领读,再指名领读,然后检查后进生读。
4.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写了孔子游春时的哪几件事?你能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把课文分三段吗?
1.播放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指一名学生读。
2.你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
3.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
根据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度,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如:生平,图像,名言等。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课案
理论支撑
“教育是要解放人,而不是束缚人,更不是压制人。”(陶行知)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干――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并不是说可以摒弃课文的文本价值。教学时重视课本的文本价值,将人本理念贯彻到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高年级的教学应该集阅读、理解、思维、想象和创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1)指名读
学生1: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2:读第十自然段
学生3:读第八自然段“得行”(不读轻声)
学生4: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5:读第十一自然段
学生6:读第十二自然段
5.刚才听了六(2)班文章,一方面大家很优秀,一方面是文章中不少优秀的成语。

老师在课前布置了,这些成语都划下来了吗?
(1)读成语(领读-齐读)
(2)对于这些成语的理解,大家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大家还有什么方法?
(3)师生交流方法
(4)再读成语
(5)知道为什么要让大家再读一遍呢?(师生交流)
孔子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我们多读,多记就便于积累和运用了。

6.2500年,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怎么样游春的呢?
(1)请大家读读课文,迅速地找到答案并做出相应的记号。

看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游春的过程中看了什么,听了什么,说了什么?
(2)师生交流
(3)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知道在哪里吗?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