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孔子游春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23课孔子游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栏
一
二
三
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精读课文:
1.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 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3.揭示课题: 孔子游春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学生说说对孔子的了解。
说说自己背过的孔子名言。
(4) 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
2.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2)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3)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4)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新23《孔子游春》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 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 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宏论:见识广博的言论。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 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 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 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 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 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 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 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 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同学们,在绿草如茵的泗水河畔,颜回 与子路向孔子谈了自己的志向,此时,在悠 扬的琴声中,在孔子翩翩的舞姿里——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
同学们,泗水河畔的春景已经让人心旷 神怡了,为什么此时的春意更浓了?
春意,我们可以用眼感受到,所以我们 感受到了泗水河畔那春意盎然的景色,但更 浓的春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能感受 到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美丽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 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 们启迪。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论水
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 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 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 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 者流连忘返。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又 说了些什么呢?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
(漫天的云朵)是她( 洁白)的(衣衫 )
(茫茫的大雾)是她( 神秘)的( 面纱)
(壮阔的大海)是她( 沸腾)的( 血液)
不由让我们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 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 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孔子游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孔子游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孔子游春》主要写了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店铺为六年级师生整理了苏教版语文课文《孔子游春》,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孔子游春》课文原文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
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
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
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
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
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游春》文言文翻译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一生好学不倦,遍访名山大川,以求广博学识。
一日,孔子与弟子们游览于春色盎然的泰山之下,不禁感慨万千,遂作《孔子游春》一文。
原文:春三月,草长莺飞,花开遍野。
孔子与弟子子路、颜回、曾参等,共游泰山之下。
孔子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实乃游春之佳期也。
”于是,众人拾级而上,赏花观景,畅谈人生。
孔子见山间流水潺潺,不禁感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吾辈当如山间流水,静水流深,方能涵养德性。
”子路闻言,感慨道:“先生所言极是,吾当以水为师,修养德行。
”孔子又见山间草木繁茂,便对弟子们说:“草木无情,而能生长繁盛,盖因其顺应自然,故能茁壮成长。
人亦当如此,顺应自然,方能成就大业。
”颜回闻言,点头赞同:“先生之言,深得我心。
吾当以草木为师,遵循自然规律,修身养性。
”孔子见山间云雾缭绕,便对弟子们说:“云雾随风,变幻无常,犹如人生。
人当如云雾,随风而动,随遇而安,方能适应世间万物。
”曾参听后,心生感悟:“先生之言,吾已铭记在心。
吾当如云雾,随遇而安,以适应世间万物。
”众人游览至山巅,孔子望见远方,感慨道:“人生如梦,世间万物皆如过眼云烟。
吾辈当珍惜时光,勤学不辍,方能不负此生。
”子路、颜回、曾参等弟子,皆受孔子教诲,纷纷表示要刻苦学习,不负韶华。
游春之际,孔子与弟子们一同吟诵诗篇,畅谈理想。
孔子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吾辈当以诗为伴,抒发胸臆,陶冶情操。
”众人齐声吟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夕阳西下,孔子与弟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泰山。
孔子感慨道:“今日游春,受益匪浅。
吾辈当以此为鉴,勤学不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子路、颜回、曾参等弟子,皆表示要牢记孔子教诲,不负师恩。
《孔子游春》一文,通过孔子与弟子们在泰山之下游春的情景,展现了孔子博学多才、教育有方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孔子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此文虽为文言文,但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不禁让人深思。
23 孔子游春

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背诵指导:第二自然段写景,首先要抓住“阳光普 照”“桃红柳绿”等重点词语,感受泗水河边迷人的景 色,然后分析其中的比喻句,抓住本体和喻体进行背诵。
3.画出课文中的成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 思,然后选择两个造句。 参考答案:[桃红柳绿]桃花红,柳叶绿。形容 绚丽多彩的春景。 [意味深长]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温文尔雅]举止文雅,态度温和。 [深思熟虑]深入反复地思索、考虑。 [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
来,水是真君子啊!”
思考: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孔子说水是真君子有什么目的?
原因: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
厚;水和顺温柔,似君子般温文尔雅;水穿山岩,
凿石壁,胸怀志向,像君子一样百折不挠;水能 荡涤污垢,还万物本身洁净的姿态,像君子教人 求真、求善、求美的风范。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春 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 子贡,姓端木,名赐,春秋时卫国人。孔子得意 门生,孔门十哲之一。
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
的学生,为孔子三千弟子之首、七十二贤之冠,素以 德行著称。
字词学习
yì 隐逸
záo dūn 开凿 蹲守 mào 广袤
目的:
目的是通过自己对水的领悟来启发弟子如
何做人。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
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老师。
孔子微笑着说:“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 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互 相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从孔子的志向中可以体现出他怎样的思想? 从“所有人”到“朋友”再到“年轻的子弟 们”,孔子的志向体现了他博大的仁爱思想,可谓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23 孔子游春(新)课件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 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 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 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 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 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 絮语……
课文分几段来写,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段(1-2):写春天到了,孔子带 弟子到风光迷人的泗水河畔游赏。 第二段(3-9):写孔子凝望泗水的绿波 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弟子们听了 很惊讶。 第三段(10-19):写孔子和弟子娱乐及 孔子和弟子各言其志。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 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 到来的春天伴奏。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 无私仁爱;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 雅恬淡的性情;水穿山岩、凿石壁,胸 怀志向,多像君子具有百折不挠的坚贞 情操;水能洗涤污垢,还万物本身洁净 的姿态,多像教人求真求美的君子风范。 孔子用流水来为喻,巧妙暗示弟子也要 做个真君子。
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 子循循善诱的老师。
23
孔 子 游 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者爱人”、 “因材施教”这些思想观点就是他提 出来的。他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 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 四年后虽因遭小人暗算弃官,但没有 放弃自己的理想,后率弟子周游列国, 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 理古籍。他的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 生活,文化领域中,影响了中国乃至 世界上其它地区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桃( )柳( ) 草色( )( ) 波( )起( ) 不知( )( ) 奔( )不( ) 司( )见( ) 绿( )如( ) 温( )尔( ) 深( )熟( ) 耳( )听( ) 不自( )( ) 手( )足(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3孔子游春

孔子真是我们的骄傲,值得我们崇 拜、敬仰。他到底有哪些智慧?让我们 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孔子游春》。
孔子周游列国图
《孔子游春》选自曹尧德、宋均平、 杨佐仁三人合著《孔子传》第十四章《泗水 观澜 泰山抒怀》。
课文主要记述了论水和言志。孔子论 水的出处见于《荀子 侑坐篇》,记述了子 贡和孔子濒临东流之水时的对话;言志出自 《论语 公冶长篇》。虽然这两件事在历史 上并非同一天发生,但这样的编排完全符合 孔子的教育方式,集中体现了孔子一生的教 育理念。可以说,《孔子游春》所表现的内 容是孔子四十多年教育生涯的一个缩影。
孔 子 游 春
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中 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修订六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 《书》《礼》《乐》《易》 《春秋》。
“人类要继续生存学习,必须要从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宣言时讲的 话。
“水穿山岩,凿石壁”,水滴石穿,锲而不舍, 具有认准目标不放松的“韧”劲。孔子说过“三 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为了实现自己的 梦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这就是流水的志向。 同学们,难道我们不该有这样的志向吗?
水“荡涤污垢”,帮助别人把污垢洗刷掉,就 像老师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改正错误, 去掉恶习。水就是这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一点又多么像孔子自己,不管是谁,无论他高 低贵贱,只要他肯学习,孔子都愿对其教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 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1988年·巴黎·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的共同倡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 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 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 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孔子说:“许多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 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加以改正。
孔子游春

23 孔子游春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论水、言志两部分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论水的目的以及“真君子”的内涵,从而初步了解孔子的大教育观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3.学习课文,渗透《论语》的有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和了解孔子思想的兴趣。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游春》。
齐读课题。
(乐起)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来到了泗水河边,欣赏了那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美丽春光。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齐读。
二、精读品味(一)整体感悟。
1过渡:我们已陶醉在这浓浓的春意中,可孔子却动情地凝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那孔子究竟对水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1.请大家浏览课文第3-9自然段,从中找出一句话。
2.找出来了吗?(水是真君子啊!)板书(二)观水悟道。
过渡:水为什么是真君子呢?课文第8自然段作了具体的阐述,我们来学习。
3 1.生:自由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1)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选择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理解。
(可以用上熟悉的成语、诗句、名言警句等。
)(2)孔子论水的用意是什么?2.交流,理解孔子论水的深刻含义:16师:哪一组先来汇报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随机板书:(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小组汇报:(1)生:有德行:水是生命之源。
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师:a.是呀,正因为有了水的哺育和滋润,泗水河边才会。
b.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奔腾不息等体会)功劳这样大却还每天奔流不息、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此时,你对它产生怎样的情感?感激、敬佩,小组朗读c.这就是——生:有德行的水,师: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2)生:有情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柔情似水和谐相处,交流完毕,师补充:关于这些特点,我想起了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笔下的水是什么形状?(方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呢?九曲黄河万里沙呢?师:(水或方或长):随遇而安、能屈能伸、韧性;(流必向下,和顺温柔):谦逊朴实、温柔恬淡、不张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列:春景。
读:感受一下美丽的春景。
(女生读)第二列:水。
读:读出水的特点(男生读)第三列:师生。
读:在头脑中勾画出孔子和弟子样的形象。
(齐读)(3)在这些词语中,哪个词语你还不太理解,想请老师和同学们帮帮忙?提示解词方法:(联系上下文)2、运用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1)字词掌握得不错,那文章你们会读吗?那在读书过程中是否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呢?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大家,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有选择地运用我们刚才读的这些词语说说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2)刚才你们说得都很好,都能正确运用这些词语说一段通顺的话。
现在老师要提更高一点的要求,谁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回忆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春天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他意味深场地告诉弟子们水是真君子。
在他的诱导下,弟子畅谈了自己的志向。
)板书:赏春论水言志(3)概括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文章要点,把事情前因后果说明白,而且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练。
【设计意图:寻找词语的共同点,更利于学生积累。
运用词语说一段比较连贯的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引导抓住重点。
1、指点: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文中那些地方文字优美,写得特别精彩?或者能让你有所思,有所启发的地方呢?请速读课文,找找是哪几个自然段。
2、你找到了哪个自然段,来读一读,谈谈你的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概括一下所找的自然段的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核心目标:1、让我们一起欣赏泗水河边美丽的春景吧!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用心去体验、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2、这段文字我非常喜欢。
读完一遍,我就忍不住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感受就更深一层。
老师提个建议,要是大家在深情朗读的过程中能加入自己的想象,想象自己也来到了这泗水河边赏春,再联系课本上的图画,相信你看到的画面会更真切,更美妙。
试试看,再好好读一读!3、看到那美妙的春景了吗,谁能把你看到的春天与大家分享一下?“阳光普照着……春天伴奏。
”(1)交流:是否能再走近些,去闻闻那花的香味,看看千姿百态的桃花,去欣赏一下河边婀娜多姿的柳树?你是站在泗水河边,你们是站在哪里观察的呢?是否坐在柔软的草地上尽情地享受无限春光。
——春天是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看(图)金色的阳光,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柔柳,青青的小草,再加上泗水的绿波,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多迷人人啊。
——阳光普照,眼前一片明亮、灿烂;桃花开了,殷红如云;柳树绿了。
摇摆着柔美的身姿;春风习习,如悠扬的琴声。
(2)小结:记得朱熹在春天游览泗水时也写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相信他也一定被这泗水美景所深深陶醉了。
(3)朗读:课文中哪句话中看到泗水美景的,谁来读读,把你看到的春景告诉大家。
(点评:“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有了色彩的春天才是姹紫嫣红的!“习习的春风、翩翩到来”——轻一些,慢一些,你就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柔了。
)齐读感受泗水河畔迷人的春景。
4、过渡:这金色的阳光,这习习的春风,这美丽的泗水,这充满生机的万物是是哪位大师的杰作呢?(大自然)请大声地有感情地读读下面两句话,你觉得大自然怎么样?“大自然多像……甜蜜的絮语……”(1)交流,相机指名朗读:(像母亲一样美丽、温柔、胸怀宽广)相机理解“广袤”(你想到哪些词语)“飘逸”(什么样的长发才是飘逸的长发?)“絮语”(什么样的声音?呢喃细语)(点评:“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带着对妈妈的感情,你一定能读好!“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呢喃细语只有你一个人才能听得懂,再轻柔一些。
)(2)小结:提起母亲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感受到一份温馨。
而大自然也像母亲一样美丽、温柔,默默地奉献着她的一切。
(3)朗读:把你对母亲的这份情怀表达出来吧!指名读让我们一起向大自然这位美丽无私的母亲表达我们的爱和赞美吧!齐读(4)仿写:留意到没有,在这段话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的作用大家一定明白。
那么,你能通过想象,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A同桌讨论交流一下,春天的大自然还有哪些可描摹的事物呢?我们可以它们比作大自然这位伟大母亲的什么?(相机板书)参考: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裙子;峻峭的山峰是她强劲的筋骨;(强劲的手臂、臂膀)绚丽的鲜花是她迷人的微笑;(美丽的绣花鞋)滔滔的江河是她流动的血液;(评价: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啊,真有灵性,太迷人了,真是童话般的境界)B(朗读)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小小的省略号竟能引发我们这么多美妙而又神奇的想象!看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还应该要关注文章的标点符号啊!谁能把上面的文字和刚才想象补充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让大家来感受大自然这位伟大母亲的形象。
(评价:你真的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这位母亲的伟大了,非常感谢你!)C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5、(齐读这一段)再一次欣赏一下泗水河畔迷人的春景,感受一下美妙的大自然。
6、这段文字读起来真是令人回味无穷,那你发现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美,这么生动呢?(1)交流:你真会阅读欣赏。
第一句比喻、拟人、叠词——感受到春风的轻盈、春天的可爱。
第二名排比、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壮美,很好地抒发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小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些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并且善于在我们的写作中加以运用,这样你的文章也同样会令人赏心悦目。
7、引导背诵。
同学们,这么美妙的文字,要是把它记下来该有多好啊!等会儿咱们来比比,看谁背得最熟练,最有感情。
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准备。
(鼓励为主,可适当提醒)【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体会句子特点、感受自然美丽的基础上积累背诵,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也不要让课后的背诵成为学生课外的沉重负担,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引领学生积累词语,掌握句型的特点,以化解背诵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背诵积累。
】五、总结今天,我们随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来到泗水河畔赏春,欣赏了迷人的春景,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
不过,大教育家孔子仅仅是带弟子来此赏春吗?当然不是,那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在这泗水河畔聆听孔子的教诲。
请同学们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六、作业1、完成习字册。
2、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2、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3、学习本文情景相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4、恰当想象,补充8自然段中省略的内容。
一、复习导入1.揭题、读题。
2同学们,从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3、过渡:在上节课,我们跟随孔子和他的弟子欣赏了浓浓的春景。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孔子作为智仁兼备的圣人对水也是情有独钟。
对水,孔子还作出了一番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议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品味(一)论水。
过渡:我们已陶醉在这浓浓的春意中,可孔子却动情地凝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孔子究竟对水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1.自由读第八自然段,了解对水的独到见解。
交流: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真君子。
师:你能将这段文字读成一句话吗?(水是真君子啊!)【设计意图:由分到总,既让学生一下子就抓住这段话的要旨,又指导了学生读书时要抓中心句、抓中心词的方法。
】2.再读课文,理解孔子论水的深刻含义。
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这一段,从描写水品性的四句话中选择你深有同感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可以用上熟悉的成语、名言警句等。
(1)学生默读,理解。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者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和体验,学生真正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者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使语文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
】★核心目标:(3)仿照句式,展开想象,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师:这一段“善施教化”的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教师板书:……)这表示什么呢?水还有真君子的哪些品性呢?请你模仿这四句话也来写一两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仿写表达训练,一是对文本末尾处“……”的内容进行补白;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组成结构,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了解孔子论水的目的。
同学们,水是很常见的、很平常的,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叫——(司空见惯),孔子却从这司空见惯的水中看出了水有德行、有情意、有志向、善施教化,那孔子仅仅是在赞美水吗?(用水来教育弟子做人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4.拓展《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名句。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就有100多处提到“君子”这个词语,我们来看其中的几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大家自由读读这些句子。
看看你能理解哪些?(2)齐读。
(3)生活中关于“君子”的成语、名言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吗?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论水这一段,这番话孔子还仅仅是说给弟子听的吗?所以孔子论水,不仅是教育弟子怎样做人,而且也是他内心世界的表白呀!5.分角色感情朗读。
师:难怪孔子对弟子们说出这番话时“意味深长”。
(1)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孔子在泗水河畔与弟子们论水的情景。
自己读读3至8自然段,待会儿分角色朗读。
(2)分角色读。
(二)谈“志”。
提问过渡。
孔子论水的良苦用心,弟子们有没有领悟到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十至十七自然段。
1.自由读10至17自然段。
2.理解并交流。
(1)子路的志向。
(2)颜回的志向。
(3)孔子对弟子的志向很满意。
【设计意图:言志的内容,教者首先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既承上启下,自然过渡,使“论水”与“谈志”浑然一体,又让学生理解了“谈志”这一部分的重点语句。
】3.介绍此段内容的出处。
孔子和弟子们言志的这段课文是根据《论语》中《公冶长第五》的一段话改编而来。
(1)先出示原文前三句: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2)师:大家结合课文11至13自然段的内容读一读这三句话,相信你会明白它的意思的。
(3)理解孔子的志向。
孔子胸怀天下,心系百姓,这就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仁爱”思想啊!(4)教师范读。
现在来听老师读这段话。
注意老师的断句和语调。
(5)自由读。
大家自由读一读,注意读通顺、读出古人读书的语调和神韵。
(6)指名读。
4.小结。
同学们,水是司空见惯的,但孔子将水看作真君子,他希望弟子们要做真君子,他也一直要求自己也要做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