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1+X”证书制度下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终期验收结果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1+X”证书制度下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终期验收结果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1+X”证书制度下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终期验收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23.11.02
•【字号】苏教高〔2023〕17号
•【施行日期】2023.11.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
正文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1+X”证书制度下的专业教学改革研
究项目终期验收结果的通知
苏教高〔2023〕17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各在苏州高职高专院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在苏州分院:
根据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苏州高职高专院校“1+X”试点理论实践研究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23〕11号)精神,苏州高职高专院校联席会议“教学联盟”组织专家组进行了验收评审,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1+X’书证融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研究”等20项课题通过验收(详见附件),特此公布。

附件:苏州高职高专院校“1+X”试点理论实践研究课题通过验收名单
苏州市教育局
2023年11月2日附件
苏州高职高专院校“1+X”试点理论实践研究课题通过验收名单。

“一体两翼”背景下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体两翼”背景下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体两翼”背景下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本文以“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物流专业具体教学环境和就业环境,主张建立以高校研究性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政府职能部门”和“明星合作企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教学环境研究模式,和相应的“赛学用”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教学模式在《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以期推进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

标签:物流专业;条码技术;“一体两翼”;教学模式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将人们的视线瞬间聚焦到了物联网、物流业的发展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上。

而2011年出台的“国八条”,则再次将人们的关注点投在了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上。

受此影响,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围绕提高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也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

所培养的“人才”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智力产出之一,其是否具备“高质量”,必须放入实际的研究或实践环境中去试炼。

物流教学模式等都必须以上述外部宏观环境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察并利用物流高校教育的行业和社会背景,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物流人才。

物流教学微观环境是指相对外部的物流行业环境而言,在物流教学系统内部当今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正悄然发生变化。

当今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以有用为导向。

在物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内外部教学环境的变化。

本文从“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理论入手,充分考察和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形成“一体两翼”办学模式,构建“赛学用”教学模式并在《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中进行“赛、学、用”教学模式改革。

一、“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理论背景美国教育家Bruner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

”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展思维能力。

该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一种,因其关注学生自主能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特点,受到极大推崇并广泛应用于实践类课程教学中。

产教融合的职业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的职业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生产与教育的结合也被称为生产与教育的结合。

努力把产业与学校的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彼此提高,彼此促进,让职业院校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以达到学校与企业一体化目标的办学模式[1]。

那么如何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化管理提供服务型和职业化培训,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之路,培养创新人才,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一点思路[2]。

一、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理论实践相相结合。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一步。

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师团队也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并亲自到公司工作。

在学校教学的同时努力提升个人的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方向指导和学习建议。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下,生产教育一体化可以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利用生产和教育一体化的工作室平台,邮政仓储,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等任务和工作流程[3]。

完善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这对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是极其重要的。

二、把握教育维度,改革教育机制。

目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形下,物流行业已经进入全面的创新时代。

目前,只需要通过人脸识别和在线支付流程,即可提货,方便、快捷、非常安全。

然而,这样的场景已不再是人们的想象。

技术革命加速导致一切生产要素的时空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使得当前我们的教育明显水平滞后,教育水平急需提高,教育制度急需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4]。

技术变革最深刻得影响不是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工具,而是教育维度和时空关系需要改变,当下的教育应当从原来的三维空间变成多维空间。

因此,要把握教育维度,改革教育机制,在把握好教育维度的基础上对教育机制进行改革,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创新性培养[5]。

三、立足校园现实,激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巧妙地使用集成生产和教育的物流工作室,基于特定任务和工作流程,如快递仓储,物流和配送,信息管理和客户服务。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

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进入制造、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什么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盘运以及包装等物流勾当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办理,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即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运用计较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办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提高质量,为主顾提供最好的服务。

物流专业现状:目前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空前的应用和成长,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跟着我国物流快速度完成长及插手wto 后所面临的机缘与挑战,引进和成长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造就现代物流谋划办理的高级人材,已成为燃眉之急。

现在就来看一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一般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实业、物流企、运输仓储服务企业,从事物流系兼顾划、运作、办理品级一线的办理工作.如: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2、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的客户服务人员3、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中的制单、审单等工作的表单作业人员4、现代物流企业中进行商品配送、运输调度的规划调度人员5、从事商品资料、配送客户资料等工作的档案办理人员6、从事商品畅通加工办理与操作的办理人员7、从事进货、理货、发货等工作的办理人员8、从事储位、库存办理工作的办理人员9、现代物流企业的报关人员10、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操作人员物流管理专业现状分析现代物流产业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且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物流人才难觅。

毕业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是一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过程的写作。

以下是分享的毕业论文范文免费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毕业论文范文免费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

该门课的内容主要是对于与物流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其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本文对当前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以此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实践探究1引言随着当前网络不断普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程度也在不断深化。

无论是对于个体的社会生活还是企业的日常管理,信息技术可谓贯穿其中。

信息管理技术为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西方国家,物流管理行业也逐步向信息化发展,以此促使物流管理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业对于具备信息化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高,这就要求高校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越发受到重视,这也要求相关的教学工作朝向更高标准发展。

因此,立足于信息化教学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因此教学时一是需要将多种不同的理论融会贯通,二是需要将实践与理论予以有效地结合。

当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在理论实践结合方面始终是薄弱之处,很多学生都感觉学以致用的难度较高。

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对于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而言,特别是对于当下最为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而言,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都是同等重要。

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要注意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这样才不会导致令学生所学到的与行业、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相脱节。

但是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安排时,与实践相结合都比较薄弱,仅依靠理论讲授教学必然难以令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并胜任实际工作,从而导致学生一方面难以就业,另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由于难以胜任实际工作任务,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再去进行后续培训学习,从而耽误了个人职业发展。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6期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北文理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资助项目 基于OBE 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以‘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为例 (JY2022099)㊂作者简介:张雅蕊(1986-),女,汉族,博士,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马俊(1974-),男,汉族,博士,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张羽(1988-),男,汉族,博士,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㊂基于OBE 理念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为例张雅蕊㊀马㊀俊㊀张㊀羽(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摘㊀要: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强调教学理论和实践应用兼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㊂在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本文基于OBE 教学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并结合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目标㊁教学内容㊁教学过程㊁考核与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进一步丰富了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学习质量㊂关键词:OBE 理念;混合式教学;物流技术与设备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830㊀引言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是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和学位课,其涵盖了装卸与搬运系统㊁仓储系统㊁流通加工系统㊁智能信息技术㊁多式联运等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设施与设备㊂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实践体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又难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㊂因此,有必要借助工程教育的理念和信息化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㊂成果导向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课程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预期成效㊂这种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㊂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日益受到重视,它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互动性,又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的便利性和灵活性㊂基于以上背景,在OBE 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程探索实施了 1+3+3 混合式教学法㊂具体来说,即1个教学目标,3个学习阶段和3个评价阶段㊂期望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㊂1㊀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基于OBE 教育理念,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剖析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㊂1.1㊀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以往的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宏观和抽象,无法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㊂同时,模糊的教学目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㊂如果学生不清楚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可能会对学习感到迷茫和困惑,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㊂1.2㊀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物流技术与设备是一门以教授为主的课程,长期缺乏实践,容易与实际设备技术的应用相脱离㊂原先教学内容全部设计为在线下课堂上完成,且按照实际学时来设计教学任务量,导致课程内容的扩展性不够;考虑到课堂讲授的易操控性,以往会倾向在课堂上讲授较为简单的仿真案例,教学内容的挑战性不强㊂1.3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的评价方式,仍然停留在以考试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即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出勤情况作为考核依据㊂此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学情评价较为片面,仅仅依靠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㊂此外,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占比偏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㊂2㊀基于OBE 理念下的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物流岗位就业需求,物流技㊃252㊃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术与设备课程考虑实施OBE 理念下的 1+3+3 混合式教学,即 1个目标(物流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㊁3个学习阶段(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教授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㊁和3个评价阶段(过程评价㊁结果评价㊁反馈评价) ,具体见图1所示㊂图1㊀OBE 背景下的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2.1㊀教学目标基于OBE 理论,结合课程标准和物流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需求,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一,正确理解装卸搬运技术设备㊁仓储技术设备㊁包装与流通加工设备㊁运输技术设备及智能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㊂第二,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相关概念㊁基本原理㊁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包括国内外物流设施与设备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紧密联系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企业物流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㊂第三,培养学生遵纪守法㊁不偷工减料的职业道德,专业㊁严谨的职业态度,求真务实㊁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㊂第四,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㊂2.2㊀教学内容和方法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㊁成果为导向 进行知识架构,同时,根据行业发展以及物流管理岗位所必需的知识㊁能力及素质要求重组课程内容㊂首先,选取中国大学MOOC 平台建设异步SPOC 资源(参考东北财经大学刘培德老师智能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以帮助学生线上学习了解装卸搬运技术设备㊁仓储技术设备㊁包装与流通加工设备㊁集装单元化技术㊁现代运输设施设备㊁物流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㊂其次,为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将讲授内容归纳为5大模块,即物流技术与设备概论㊁运输技术与设备㊁仓储技术设备㊁包装加工技术设备及智能技术设备㊂每个模块都加入实践环节,包括集装箱与多式联运㊁自动化仓储系统㊁农产品包装及物联网技术,主要采用企业参观和小组案例讨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思辨能力㊂2.3㊀教学实施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自主线上学习㊁课中互动教授学习及课后知识巩固3个阶段㊂首先,课前自主线上学习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利用中国大学线上资源进行知识的回顾梳理和资料查找整理等任务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初步理解和掌握,也为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和教师的针对性讲解提供了基础㊂在课前自主线上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件㊁视频教程㊁在线阅读材料等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㊂此外,还设置了在线讨论区,鼓励学生通过发帖和回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㊂其次,在课中互动教授学习阶段,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成果为基础,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知识讲解的重点内容㊂然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完成该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㊂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困惑和重难点进行解答和拓展㊂特别是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㊂教师还会定期进行小测试和提问,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㊂最后,课后知识巩固阶段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应用的核心㊂在这个阶段,教师会在线上布置强化练习任务,学生则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设置了额外的学习活动㊂例如,定期组织线上讨论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㊂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在线讲座或研讨会,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最新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应用㊂2.4㊀教学评价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主要是基于中国大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㊂此教学模式有利于课程教学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设计㊂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期中考核10%和期末考核50%)与平时过程性考查(40%)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㊂过程性考核评价,主要由学生线上学情(20%)㊁课程实践活动(10%)㊁作业(5%)及出勤和课堂表现(5%)组成㊂㊃35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6期基金项目:宜宾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学科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以‘公共管理学“为例(JGQ202117)㊂作者简介:冯嘉华(1992-),男,汉族,广东中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钟小容(1995-),女,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乡村基层治理;黄哲(1991-),女,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㊂3㊀结语将OBE 模式引入到物流技术与设备课程中,通过对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三届学生课堂实践检验发现,此模式下的课堂学习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有较大提升,对重难点知识的交流和吸收有所增强,学生对物流技术与设备教学整体表现的满意度较高㊂后续将持续更新和补充线上线下课程内容和资源,及时融入国内外物流技术与设备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并考虑加入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因素对学生进行知识㊁能力㊁思政三维度的考核㊂参考文献[1]周晓欢,袁亚敏,李馨,等.基于OBE 理念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8):38-39.[2]乔欢欢.OBE 教育理念下国际贸易实务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 ].对外经贸,2022,(2):141-144.[3]高学贤.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课程混合式实验教学探索 基于OBE 教育理念[J ].教育教学论坛,2022,(3):85-88.[4]王晓娟,韦韫韬. 一流课程 建设背景下基于OBE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 C 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2):164-166.数字治理时代下公共管理学课程混合式实验教育实践探索冯嘉华㊀钟小容㊀黄㊀哲(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四川宜宾644000)摘㊀要:在当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与政府治理形式日益多元背景下,公共管理学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不足㊁课程内容滞后㊁授课形式单一㊂混合式教学改革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㊂本研究结合公共管理学课程的 线上 线下 理论 实践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介绍公共管理学在线上课程资源利用㊁混合式教学理念设计和课堂实施细节,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㊂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充分拓展课程资源内容㊁优化课程知识结构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学生的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素养与综合实务技能得到同步提升,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有效落实㊂关键词:公共管理学;混合式教学;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84㊀㊀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㊁政治学㊁经济学㊁政策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㊂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公共管理学与经济学㊁社会学㊁政治学等学科一样,具有共同的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知识增长的要求㊂在当代,以算法技术㊁人工智能等公共大数据技术已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共管理学学科知识与理论框架面临知识增长瓶颈,政府治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㊂在大数据㊁人工智能引领的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深化 公共管理学 与 现代数字治理技术 的学科知识交融关系,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拓宽传统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与应用空间以回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变迁显得尤为必要㊂1㊀公共管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1.1㊀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体系包括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㊁政府组织管理㊁公共政策㊁公共服务等内容,涉及政治㊁法律㊁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复杂学科知识㊂无论是课程体系设置抑或是学术研究都有着浓厚的学理性色彩,而实务层面的内容则相对薄弱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对复杂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会出现重视理论内容㊁轻视实践环节的情况,课程教育内容也限制在理论化范畴之内,并导致课程教育的视野受限㊁学生课程收获感较差等问题㊂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人才培养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吸收与应用不平衡,课程实践环节的缺㊃452㊃。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收稿时间]2020-02-21[作者简介]尹海林(2000-),男,四川成都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李延德(1980-),男,辽宁辽阳人,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相关建设与研究。

陈萍(1980-),女,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赵丽洲(1975-),男,辽宁抚顺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为了解决匮乏的物流管理人才与巨大的社会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力培养集综合型、创新应用型于一身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高校应从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促进物流管理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04-0164-032021年4University Education近几年,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服务行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且逐渐成为支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整个社会对物流管理领域相关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然而现阶段高校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而实训、实践教学体制不够健全,广大学生所能够学习、了解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当前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都客观上加剧了物流管理领域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在此社会背景下,以社会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毕业就能就业”的、无须社会企业二次培训的、既具有专业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全面综合型的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工学结合模式下服务外包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

工学结合模式下服务外包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
( ad i d ct n 。国 内学 者对 工 学 结合 的研究 Sn wc E u a o ) h i 也在纷纷进 行 , 如周桂 瑾 在 《 学 结合 人 才 培 养模 例 工
售等企 业为 集 中精 力 增 强 核 心 竞 争 力 , 而将 其 物 流 业务以合同的方式 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 P ) 3 L 运 作 。服 务外包 物 流管 理专 业 是 面 向我 国服务 行业 物 流管理业务流程领域 , 培养熟练掌握物流业务流程 知识 与基本 技 能 , 有 较 强 的 物流 实践 能力 , 具 并具 有 熟练的行业外语运用能力 , 以及 I T应用能力, 能迅速
据 商务 部预 计 ,0 0年全 球 服 务 外 包 市 场 规模 21
将 达到 60 00亿 美元 , 而按 照 印度 的估 计 , 2 1 到 00年 左 右全球 有 101亿 美元 的 IO业 务 、 101亿美 00 3 T 有 00 3
Hale Waihona Puke 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体系对培养高职学生实践 元 的 B O业务 。另据 分析 , P 全球 离 岸 服 务外 包 市 场 技能 的好 处 。 规模未来几年将保持 2 %以上的增长速度。我国提 0 外包 ( usucn ) 译 为 “ 部 寻找 ” 最 早 由 O t rig 直 o 外 , 出到 2 1 年 , 0 3 实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30亿美 0 C r H me 和 C K Pa aa a, a l ) . . rh od在 l9 9 0年 正式 提 出 。 元 , 以预见 , 来 5一l 可 未 O年将 是 我 国服 务外 包 发展 国际经济 学家郑雄 伟早 在 20 04年 就 发 现 并提 出“ 服 的黄金 时期 , 样 的 发 展 形 势 注 定 需 要 大 量 的 服务 这 务外 包运作 ” 的理 念 , 在《 他 国际外 包理 论 与 战略 》 一 外包 人 才 。对 于 我 国 国 内 物 流 业 , 国 万络 环 球 公 美 书 中明确指 出未来 全球大 多数 公 司 6 % 以上 的业 务 司( 0 全球最 大 的 货运 公 司 之 一 ) 总裁 卡 扎瑞 预 测 , 副 将通过 外包来 实现 l 。这 个 观 点 跟美 国管 理 学家 詹 中国物流 业 预 计 未 来 l 4 J 0年 内相 关 服 务 收 入将 保 持 姆斯 的 观 点 十 分 相 近 , 姆 斯 说 “ ow a yud 2 % 的年增 长 速 度 。北 京科 技 大 学 教 授 、 流 研 究 詹 D ht o o 0 物 bs, usuc ers 已经 成 为企 业管 理 的 一个新 所所 长吴清 一 认 为 , 国 现 代 物 流 发 展 尚 处 于起 步 et ot ret et o h ” 中 阶段 , 配送 体 系不 健 全 , 随 着 电 子 商务 的普 及 , 但 物 理念 。国 内学 者 李 子 慧 等 在 《 全球 服 务 外包 发 展趋 物流业将产生大 势与对策》 一文中提到了服务外包未来 的发展 , 呼吁 流市场潜力和发 展前景十分广 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期2016年6月
No.3
June,2016
现代盐化工
Modern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1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1.1 应试教育环境下重理论轻实践
物流是一项操作性十分强的行业,物流企业在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招聘过程中,要求被招聘的从业人员是相关物流专业,并且具有非常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作为一个近年兴起的热门专业,应用技术大学也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物流理论等相关知识基本上是从国外引进,或者是借鉴兄弟学校做参考,没有结合我国自身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个物流理论体系。

同时加上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单纯注重知识的灌输,以卷面知识考试的高低作为评判学习的好坏,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对应用技术大学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知识包括了经济、高等数学、管理、外语、思想政治、计算机等门类众多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了专门的物流知识,有物流概论、配送与运输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和生产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从知识的学习面看是非常全面的,但是相对实训的课程就少之又少了。

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让实践教学走形式,虽然近年来不断提倡校企合作,但在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中并不乐观,企业担心在校学生在企业实训阶段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造成企业的额外负担。

学校没有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打消企业的担忧,造成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较丰富,专业操作技能差,难以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迅速地适应工作,也无法有更好的创新创造能力。

1.2 教学方式落后,无法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不断地深入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全面在各行各业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也成为当前教学主要手段。

由于理论课程开设太多,加上学校课时规定,很多教师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赢得好的考试成绩,所以更多的是依靠板书进行物
流知识教学。

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教学就更加少了,这样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缺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乏味,使得学生几次课程上下来,只是知道了这些存在的知识点,根本不能真正理解EDI是什么,什么是RFID,也使得学生开始对这个热门专业学习的兴趣逐渐减退。

学校和教师如果无法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1.3 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加之学科缺乏带头人,没有培养出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使得我国教师队伍的水平良莠不齐。

当前培养的教师队伍很多是从高校选拔来的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毕业生,理论功底非常强,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但是没有经过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没有太多物流企业的工作经验,在指导学生动手训练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方法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这种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直接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2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2.1 加强实践教学,引入校企激励机制
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离开了实践锻炼,将不能很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运用。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实践出技术和实践出创新,实践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那么作为应用技术大学应该以这两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

首先,弱化理论课程,减少知识的重合,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教学做,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于在某一阶段相关性不强的学科,如经济、外语和思想政治等课程,不需要进行单独开设课时进行教学,而在教学专业课程时进行穿插教学,重在专业课程的教学。

同时在知识的重合性方面,应该以专业
作者简介:张扬(1986-),女,天津人,助教;研究方向:仓储管理、物流成本管理。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管理
专业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
张 扬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000)
摘 要:作为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要面向物流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认真分析当前办学现状,并提出改
革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改革研究
第3期2016年6月
No.3
June,2016第43卷 第3期
Vol.43 No.3
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建立为主线进行整合。

如《库存管理》课程里的一些内容可以整合到《仓储管理》课程里。

把《仓储管理》入出库过程管理的教学,改成货物出入库的任务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对于以往《仓储管理》课程内容结合“双证”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可以进一步依照物流采购联合会从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主要做整合。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多沟通,给予企业最大的激励政策,以稳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在学校追求办学效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双方都有做好培养学生能力的工作。

学校应该跟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输送政策,使得经过在企业培训实践的人才在毕业后也能回归到培养的企业里面去。

学校在安排学生进企业前,也需要跟学生签订一定的协议,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特长选择所喜欢的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假设在企业经过实践培训后最终没能回归到培训的企业,学生应该给予企业补偿一定的费用。

2.2 实现多元化的现代化教学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最终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方式上就应该用灵活多样的优化教学方法,实现让学生易学易懂的过程。

可以采取“案例导入”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就是采用物流案例辅助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为教学方式,通常是以一个个任务、问题的提出为教学的主要脉络,以分组讨论、现场教学、模拟操作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运用的目的,加以解决,达到理解、应用知识的目的。

如《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些课程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物流课程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学习不易理解,就可以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扩大授课的知识面。

2.3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坏。

学校要构建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考评机制,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的结果可以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分配、工资收益等挂钩,形成良性机制。

其次,鼓励、选派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

最后积极聘请企业、科研单位等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专家兼任教授、副教授,以更好地充实教师队伍。

3 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展望
作为应用技术大学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适应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尤其是在市场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影响,将会促使物流业朝着更加复杂化、精细化方面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

在办学教学模式下,探究出一种更加适合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系统。

包括“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创业实践”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产学研培养”模式、“个人专业”模式和“创业孵化器”模式等。

如何适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才培养的新常态,这是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须思考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仁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N].
福建日报,2013-11-25.
[2] 曲晓丽,田 葳.“电路分析”课程中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J].中
国电力教育,2013(2):78-79.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 the Mode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Zhang Yang
(Tianjin Chinese and Germa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300000,China)
Abstract: As a school running mode of applied technology,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facing the reality demand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nning school,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eform.
Key words: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reform resear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