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

合集下载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RDI科研范式及其启示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RDI科研范式及其启示

2019年第4期高教探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夏霖R D I科研范式及其启示刘海峰谭贞摘要:芬兰应用技术大学$D I科研范式突出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其项目申请、签订协议、项目计划、理论研究、项目落实、研发报告、项目研讨、项目评估、成果发布、成果应用RDI“十步法”与LVD教学项 目“十步法”紧密结合,既提高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又提高了创新驱动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能力。

关键词:芬兰应用技术大学'$D I科研范式;LVD教学范式芬兰是世界上典型的创新型国家,也是第一个 与我国开展联合研究资助项目的欧洲国家。

#《2017 -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芬兰排名位居世界 第10位;《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中,芬兰排名位居世界第7位。

芬兰高等教育由学术型 大学和应用技术型大学构成,属于典型的二元高等 教育结构。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为国家创新力和综合 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独特的RDI科研范式对 我国众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大的 借鉴价值。

一、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壮大的成功秘诀(一)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快速发展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和独特办学模式是芬 兰跻身全球创新型国家的“秘密武器”。

上世纪90 年代,芬兰政府为了加强产业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国 家创新竞争力,把一些分散各城市的专科学校合并 成多科性技术学院(Polytechnic)。

2003年,芬兰教 育与文化部统一称多科性技术学院为应用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简称 UAS)。

为了规 范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教学行为,芬兰国会1995年 单独颁布《多科性技术学院法》(Poly - technics Act),2003年修订为《应用技术大学法》(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 Act),接下来大约 5 年修订 一■次。

芬兰职业教育管窥及启示

芬兰职业教育管窥及启示

芬兰职业教育管窥及启示芬兰地处北欧,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

但是却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国家,也是我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作为“北欧模式”的福利国家代表,芬兰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

芬兰经济的发展与其成功的职业教育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以Heltech为例,通过对芬兰教育体系、师资要求、学生培养、家校合作、毕业安排等方面政策的介绍,一窥芬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阐述对我国职教的启示。

芬兰职业教育启示一、芬兰职业教育概述(一)职业教育在芬兰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可通过如下图标得到清晰的说明上图展示了芬兰教育的几个阶段:基础阶段由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组成,年龄阶段为6~16岁;第二个阶段是高中阶段,此阶段包含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Heltech就属于该层次的职业教育;第三个阶段是大学阶段的教育,同样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综合性大学,另一个是职业大专。

需要指出的是,芬兰的学校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别,在师资水平、学生待遇、国家重视程度上都是相同的。

而且高中阶段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考取综合性大学。

职业院校的学生最高可以获得硕士学位,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最高可以获得博士学位。

职业教育能够得到硕士学位对鼓励青年选择职业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芬兰,教师职业虽然收入不高,但却非常受欢迎。

这并不表明教师入职的要求很低,相反,教师入职的要求非常严格。

在Heltech,教职工人数310人,其中教师275人(2008年数据),每个教师都需要具有硕士学位或工程师资格,同时具备三年工作经验和一年师资培训方可任教。

这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资格制度要求,即职教教师都需要拥有最低硕士学位或专业执照、三年相关专业工作经验、一年教育学课程的学习经历。

对于教师能力结构的要求则体现在核心领域、教学法领域、发展和研究领域、组织领域四个方面。

其中核心领域的能力体现在专业能力和工作生活能力两个方面,教学法领域能力体现在教学法技能和驾驭过程监控技能两个方面,发展与研究领域的能力体现在自我教育能力和专业实践发展能力两个方面,组织领域能力体现在经济、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与社会联系能力两个方面。

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Vol.13 , No.5Sep. 2020第13卷第5期2020年9月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Qingyuan Polytechnic 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启示陈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天津300222)摘要:国外的应用科技大学发展较早且迅速,为保持其竞争力,不同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应用科技大学的入学条件、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并且都获得了成效。

我国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在办学方面的成果对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特色专业、加强师资建设以及加深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德国、瑞士等欧美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各个国家的特点与发展状况的 不同,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也有所差异。

对不同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进行分析,对了 解以及借鉴其成功经验具有良好的作用。

1国外应用科技大学概述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欧洲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不断的变化升级,因此对从业者自身技能要求有所提高,需要 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同时,社会大众对 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大,但当时的传统大学更加注 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并且院校的数量与增加的教育需求量不匹配,出 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状态。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教育改革的需求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应用科技 大学随之出现。

不同国家的应用型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 发展。

如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德语为Fach-hochschule,简称为FH,早期被翻译为高等专科学校等,到20世纪90年代,统一命名为应用科技大文章编号:1674-4896(2020)05-075-05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1]o 在芬兰最早 英文名为"Polytechnic "大意为"多科技术学院",后正式改名为“应用技术大学”,简称为UAS 叫英国 称为多科技术学院。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收稿日期:2017-03-03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地方性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研究》(Y201431244)。

作者简介:陈斌岚(1983-),女,浙江天台人,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及其启示陈斌岚(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浙江台州318000)摘要: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是芬兰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她的诞生标志着芬兰高等教育进入“二元体制”时代。

多科技术学院肩负着为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被誉为“欧盟最具竞争力国家”的强大支撑者。

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强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措施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价值,地方本科院校要彰显“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重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度推进以“校企合作、产学融合”为指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17)03-0095-06芬兰多科技术学院(芬兰语简称AMK)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是芬兰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她的诞生标志着芬兰高等教育进入“二元体制”时代。

多科技术学院肩负着为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被誉为“欧盟最具竞争力国家”的强大支撑者。

目前多科技术学院在校生数量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半壁江山”。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青睐,其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推进办学转型、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兴起和发展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芬兰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

独具特色的芬兰高等教育(组图)

独具特色的芬兰高等教育(组图)

独具特⾊的芬兰⾼等教育(组图)【世界教育之窗】光明⽇报驻芬兰记者卞晨光在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年初发布的《全球竞争⼒报告》中,芬兰的国家创新能⼒在全球138个接受评估的经济体中排名第⼀,其⾼等教育和专业培训排名第⼆。

确实,政府在教育上的长期⾼额投⼊、家庭对⼦⼥教育的⾼度重视以及崇尚技术的传统和健全发达的职业培训体系使芬兰在教育领域始终⾛在了世界的最前端,不仅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劳动⼒资源,还为⾼⽔平的技术应⽤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在芬兰的全部就业⼈⼝中,受过⾼等教育的⼈已经占到了42%。

图为阿尔托⼤学的学⽣在开展脑科学研究。

资料图⽚1.就读⾼校的双向选择过程芬兰的初中毕业⽣进⼊⾼中后开始⾸次分流,对于那些有志于从商、教学、学术研究和学医的学⽣来说,进⼊普通⾼中继续学业是其⾸选,也有学⽣暂时⽆法确定⾃⼰的职业志向,同样会选择上普通⾼中。

每年⼤约有45%的初中⽣升⼊普通⾼中,其余的55%的学⽣则依据个⼈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职业⾼中接受专门的培养,为将来能够进⼊⼤学⾥的特定专业求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2017年的⾼中招⽣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职业⾼中是杂技表演学校、⽛科技⼯学校、舞蹈学校、体育学校和⾳乐学校。

芬兰的⾼校分为综合⼤学和⾼等技术学院两⼤类,前者开设学⼠、硕⼠、副博⼠和博⼠学位课程,除承担教学任务外,还从事基础科学、⼈⽂科学和应⽤科学的研究⼯作,后者则仅提供学⼠和硕⼠学位课程,教学内容则侧重⾼等职业培训,更加注重技术的应⽤与综合能⼒的培养,强调实际经验的积累,且与企业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芬兰的⾼中⽣,⽆论是从普通⾼中毕业还是从职业⾼中毕业,除⼀部分⼈会选择直接就业、⼀部分⼈会去英国、瑞典和爱沙尼亚等其他国家上⼤学外,⼤部分⼈还是会选取适合⾃⼰的专业在芬兰的综合⼤学或⾼等技术学院完成学业。

在芬兰,⾼中阶段的教育通常以课程选修为基础,学科分为必修学科、⾼级学科和应⽤学科,不设⽴特定的年级班。

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综述

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综述

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综述作者:成伟伟孙翠香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6年第03期摘要:应用技术大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

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技术大学提出背景、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等几方面。

已有研究存在如下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理论的建构,缺少实证性的研究;从研究视角来看,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少多元化的视角;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偏重于微观层面,缺少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相关研究。

基于此,未来的研究应建立专门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数据平台,加强基于数据的量化研究,以契合大数据时代需求;应采用多元化视角研究应用技术大学,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应注重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3-0005-06应用技术大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

2013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进行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并将其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有机的衔接”。

2014年4月,国内178所高等学校聚集河南驻马店,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

一、关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相关研究高等院校应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因此,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不仅是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共同需要,更是时代给予高等院校的一种使命。

笔者以CNKI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搜索平台,以“应用技术大学”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截至2014年11月26日,共检索到关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研究文献334篇,每年涉及的研究文献数量及动态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

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

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摘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支撑和推动国家产业转型的人才需求,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背景下,国家提出借鉴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文章分析了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意义,以及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原则,并从学科专业优化、教学团队建设、校企深度合作三个方面分析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德国、瑞士、芬兰、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在逆势中仍能够保持稳定而强劲的世界经济竞争力,与这些国家的技术技能优势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又来自于背后完善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隶属职业教育类型的应用科技大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面临着产业转型与人才的矛盾,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看,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支撑和推动国家产业转型的人才需求。

德国等欧洲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人才培养目标、学制和学位设置和办学特色,对发展我国高等应用型教育、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创立于1970年,当时产业结构的改变使得人才结构需要很大的调整,而人才培养需要依靠教育体系结构与之相适应。

在此背景下,催生了应用技术大学这种有别于普通大学的新的大学类型。

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等工程和技术教育,强化职业培训,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职业导向,专业设置一般集中在工程科学,如建筑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等,以及经济学、社会服务、行政管理与司法服务等领域。

应用科技大学专业的设置,往往与当地产业、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校企合作和特色发展。

芬兰大学介绍塞马应用科学大学简介

芬兰大学介绍塞马应用科学大学简介

芬兰大学介绍塞马应用科学大学简介学校名称:芬兰塞马应用科学大学所在位置:芬兰,Pohjolankatu 23, P.O.Box 99, FI-53101 Lappeenranta创建时间:2009芬兰大学介绍塞马应用科学大学简介塞马应用科学大学位于芬兰的南芬兰省,其校区分布在该省的拉彭兰塔城和伊马特拉城。

该校现更名为塞马应用科学大学(芬兰语Saimaan ammattikorkeakoulu)。

塞马应用科学大学下辖工商管理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卫生保健与社会服务学院,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等五个学院。

塞马应用科学大学提供本科与硕士层次的高等教育,其主要授课语言为芬兰语,但为了吸引国际学生,该校还开设了一部分用英语授课的专业。

院系设置塞马应用科学大学的本科专业有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学,视觉艺术,设计,紧急救护,物理疗法,护理学与卫生保健,社会服务,职业病治疗,机械工程与生产,机械与制造技术,物流学,造纸技术,土木与施工工程,电气工程等等,硕士专业为英语授课的工商管理学(国际商业管理方向)。

赫尔辛基工业大学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子工程、通信瓦萨大学 Vaasa University国际金融埃博学术大学Abo Akademi University化学工程、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和法律、软件工程坦佩雷工业大学 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建筑、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环境工程和生物工艺、工业工程和管理推荐学士课程阿卡达理工学院Arcada Polytechnic商业管理、健康与社会服务、工业工程与管理(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李建忠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高等教育出现一个重要现象,一些国家陆续将职业性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型大学,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双元格局。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和芬兰等国。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创办于20 世纪90 年代,芬兰语简称AMK,意为“多科技术学院”,英文推广名称为“应用技术大学”。

2003 年芬兰通过法律,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和使命。

法律规定,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与普通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和面向工作生活的教育类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

一、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多重动因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既是服务产业调整升级、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社会就业结构变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完善教育体系结构的客观要求。

芬兰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有着多重动因。

第一,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产业调整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有效需求,这成为芬兰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重要动因。

芬兰在20 世纪80 年代,经济以年均3.7% 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到了90 年代初,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芬兰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增大知识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芬兰是个小国,人力和资源有限,没有能力涉及所有产业领域,采取“鸡蛋不多,不能分散到多个篮子”的做法,集中力量和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森工产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芬兰经济在90 年代中后期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 左右,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一跃成为在很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强国,迈入知识经济社会,实现了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2003 年芬兰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31.1% 和54.4%,分别吸纳了5.1%、34.2% 和31.2% 的劳动力。

鉴于芬兰出色的表现,2007 年芬兰被欧盟智库里斯本委员会评为“欧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65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第二,满足产业调整和升级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导致劳动力市场需要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的劳动者,特别是需要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这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欧盟的预测表明,从2000 年到2020 年,劳动力市场对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需求从22.3% 增加到37%,初中文化程度从30.6% 减少到16.4%,高中文化程度大体维持平衡,从47.1% 略减到46.6%。

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与发展中心代理主任克里斯丁认为,现在常规任务越来越多地由技术而不是由人来执行,即使是在初级职业也极为需要具有独立解决问题、规划与组织、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劳动者。

第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撑,走科教兴国之路成为芬兰政府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芬兰建立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的合力。

芬兰一贯重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GDP 比例从1999 年的3.17% 稳步上升到2009 年的3.96%,投入强度居欧盟各国之首,大大高于欧盟27 国2.01% 的平均水平,欧盟的目标值是到2020 年达到3%。

芬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尤皓(Juho Rissanen)曾说,芬兰是个小国,在发展劳动力或资本密集型经济方面没有优势,只有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才有出路。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成了以高校为依托的19 个科技园,政府鼓励和资助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发项目。

高校研发投入占GDP 比例达到0.75%,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丹麦和瑞典0.9% 的水平。

应用技术大学与地方政府、企业及各类组织和国内外高校组成研究发展网络,开展应用研发与创新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适应社会就业结构变化。

步入知识经济社会,芬兰的就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农业部门和制造业用人需求大幅减少,而服务行业对人才需求大幅增加。

欧盟的预测表明,从2010 年到2020 年,初级部门和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下降5%,而现代服务业将增加5 ~10%。

芬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芬兰人口平均年龄达到42 岁,65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从1990 年的13.3% 上升到2010 年的17%,老年人抚养率达到25.6%,每年的退休人员数量大于新增劳动力数量,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日益受到重视。

应用技术大学开设了老年人关爱、社会服务等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专业。

第五,完善教育体系结构的内在要求。

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不仅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客观需要。

芬兰通过立法,逐步将职业教育从专科层次提升到了本科和硕士层次。

教育层次向上延伸既是完善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客观要求。

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而且也需要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普通大学,也需要应用技术大学。

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是优化人力资本供给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必然要求。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全部在校人数的45%,形成与普通大学共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双元格局。

66二、办学模式和特色(一)不断提升层次,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在于它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芬兰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最早来自于1981 年的OECD 的报告,报告建议芬兰建立有别于传统大学的多科技术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1991 年芬兰试办20 多所多科技术学院,以专科层次为主。

1995 年芬兰议会通过《多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与普通大学并行的应用技术大学教育体系的地位。

2003 年芬兰修改《多科技术学院法》,法律赋予应用技术大学享有职业技术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5 年芬兰再次修订法律,应用技术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样芬兰的职业技术教育就提升到了硕士学位教育层次。

现在,芬兰应用技术大学除了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外,依法举办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两个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已完全取消专科层次教育。

层次的不断向上提升大大增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在教育层次结构上,应用技术大学以学士学位教育为主,本科生占到了94.4%。

尽管硕士生仅占5.6%,但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学习打开了向上的通道。

政府法令明确规定了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标准,有广泛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以及理论基础,了解本专业或行业发展状况,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具有终身学习、语言与交流表达和参与本领域国际活动的能力。

培养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是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主要特色。

[1](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课程芬兰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和就业市场需求对接。

教育部出台了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目录,规定了8 个学科领域:人文与教育;文化;社会科学及商业管理;自然科学;技术与交通;自然资源与环境;社会服务、卫生和体育;旅游、餐饮和家政服务。

各个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

例如,赫尔辛基大都市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1.6 万多人,设有民用工程、信息技术、社会福利和人体机能、卫生保健与护理、文化与创意产业、商业管理等7 个学院,涉及5 个学科领域。

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强化与工作生活的联系,社会福利和人体机能学院不仅开设了牙科技术、验光、职业治疗、理疗、足部医疗、假肢和矫形器等与人民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而且还开设了老年人关爱、社会服务等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可授予学位的专业。

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标准相一致的学分制。

在“博洛尼亚进程”背景下,适应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要求,芬兰改革了学位制度,应用技术大学学位课程被纳入到国家统一的学位体系之中,使应用技术大学的学位体系和普通大学的学位体系保持一致。

学士学位课程学制一般3 ~4 年,以4 年制为主,硕士学位课程学制一般1 ~1.5 年。

四年制课程需修满240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67个学分,一个学年为60 学分,其中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占120 个学分,专业课60 个学分,选修课15 个学分,实习课30 个学分,毕业论文15 个学分。

课程结构分为5 个板块:基础学习、专业学习、选修课、实训和学位论文,其中基础学习占教学时间50%、专业学习25%、选修课6.25%、实训12.5%、学位论文6.25%。

(三)生源多样化,准入资格设计科学合理应用技术大学生源来源呈现多样化,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

学士学位课程通过联考不仅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大学的前两年教育中,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弥补两类生源知识基础和结构上的差异,普高生源适当加强专业基础课学习,而职高生源则适当加强文化课学习。

在语文、数学和物理三门文化基础课,职高生源比普高生源多修15 个学分,而在机械自动化、材料和制造工程与机械设计三门专业基础课,普高生源比职高生源多修15 个学分,见表2-1。

表2-1 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普高生源和职高生源基础课程学习学分差别资料来源:Degree Programme in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matriculation exam [EB/ OL]. http://opinto-opas.tamk.fi/ops/opas/ops/kops.php?y=2012&c=1134&lang=en此外,具有职业资格的成人学生和符合条件的国际学生也可报考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课程招生对象则要求教育背景的一致性和实际工作经历,面向那些取得了应用技术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或具有应用型专业本科学士学位并至少有3 年专业工作经历的人员。

通过实习和参与项目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一条成功经验。

四年制课程中安排了一个学期的实习课,学生与企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规定学生在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足够的生产或技术项目,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和项目中,而且还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软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以作业的形式,吸收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研发项目,与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完成企业研发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