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合集下载
古汉语常识——律诗精选教学PPT课件 通用

练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 卧室的 窗户整 天都是 密闭着 ,他们 认为屋 内太阴 暗,看 见外面 灿烂的 阳光, 觉得十 分羡慕 。兄弟 俩就商 量说:“ 我们可 以一起 把外面 的阳光 扫一点 进来。 ”于是 ,兄弟 两人拿 着扫帚 和畚箕 ,到阳 台上去 扫阳光 。等到 他们把 畚箕搬 到房间 里的时 候,里 面的阳 光就没 有了。 这样一 而再再 而三地 扫了许 多次, 屋内还 是一点 阳光都 没有。 正在厨 房忙碌 的妈妈 看见他 们奇怪 的举动 ,问道 :“你们 在做什 么?” 他们回 答说:“ 房间太 暗了, 我们要 扫点阳 光进来 。”妈妈 笑道: “只要 把窗户 打开, 阳光自 然会进 来,何 必去扫 呢?” 秘诀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 就能驱 散失败 的阴暗 。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
同。
近体诗的平仄可根据“对”、“粘”的规 律来掌握。
—
律 诗 平 仄
五言律诗格式:
对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粘粘
(丙)平平—平—仄仄 对
(丁)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格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粘
粘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音韵声律—古代诗律(古代汉语课件)

1)活用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杜甫《移居东屯茅屋》 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内涵丰富意境生动
2)错位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小树花传香——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典雅别致
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仄·平平仄仄——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
特有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3)格律诗怎样讲究平仄 四种基本句式:
甲:平平﹣ 乙:仄仄﹣ 丙:仄仄﹣ 丁: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粘”、“对”规则:
仄仄﹣平平﹣仄→出句
联
对
平平﹣仄仄﹣平→对句
粘
平平﹣平﹣仄仄→出句
联
对
仄仄﹣仄﹣平平→对句
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尾严格)。否则叫“失对”。 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
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定的要求 ➢ 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杜甫《移居东屯茅屋》 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内涵丰富意境生动
2)错位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小树花传香——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典雅别致
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仄·平平仄仄——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
特有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3)格律诗怎样讲究平仄 四种基本句式:
甲:平平﹣ 乙:仄仄﹣ 丙:仄仄﹣ 丁: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粘”、“对”规则:
仄仄﹣平平﹣仄→出句
联
对
平平﹣仄仄﹣平→对句
粘
平平﹣平﹣仄仄→出句
联
对
仄仄﹣仄﹣平平→对句
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尾严格)。否则叫“失对”。 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
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定的要求 ➢ 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共74页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古代汉语课件2诗律

比兴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广泛应用,如《诗经》、《离骚》等经典诗歌作品,通过比 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象征
象征手法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 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诗歌更具 深度和哲理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也有广泛应用 ,如“月亮”常常象征着思乡之情, “梅花”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坚强等。
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诗人应该通过独特的意象创造,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客观事物相 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诗
歌意象。
CHAPTER 06
诗与文化
诗与历史
01
02
03
历史记录
诗歌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 历史记录方式,许多历史 事件和人物通过诗歌得以 流传。
时代反映
诗歌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 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 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
02
平声调值平缓,音长较长;仄声 调值急促,音长较短。平仄的交 替使用可以产生韵律的变化,增 强诗歌的音乐美。
押韵
押韵是指在诗歌中,某些音节或字音 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形成和谐统一的 声音效果。
押韵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 美感,使诗歌更加易于记忆和传唱。
对仗
对仗是指在诗歌中,将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配对,形成一种平衡和 对称的美感。
诗律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诗律起源于先秦时期,随着诗歌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详细描述
诗律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随着诗歌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唐诗、宋词、元 曲等不同形式的诗律。这些诗律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形成了各自独特的 韵律和节奏特点。
诗律在古代汉语中的地位
总结词
诗律是古代汉语诗歌的精髓,对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18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元), ―△――△△― 渔梁渡头争渡喧(元)。 ――△――△― 人随沙岸向江村(元), ―――△△―― 余亦乘舟归鹿门(元)。 ―△―――△―
鹿门月照开烟树, △―△△――△ 忽到庞公栖隐处(御)。 △△―――△△ 岩扉松径长寂寥, ―――△―△― 唯有幽人独来去(御)。 ―△――△―△
28
五言律诗共有三个节拍,即二二一,诗例如“白日—依 山—尽”。七言律诗共有四个节拍,即二二二一,诗 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组成节拍的两个字 可以同是平声或仄声,也可以是平仄不同的两个字。 节拍由平仄不同的两个字组成时,节拍的性质取决于 后一字的声调,如“仄平”算平声拍,“平仄”算仄 声拍,因为后一字是在节奏点上,起着定音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律诗对每一节拍中的二个字平 仄的要求特别严格,其平仄不能变动,对第一字的要 求则比较宽松,常常平也可,仄亦可。
9
二、近体诗 (一)近体诗的分类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大类。 律诗指七律和五律,绝句指七绝和五绝。绝句由律 诗截取而成,故名。排律又称长律,是律诗的延长。 排律一般是五言的,七言的很少。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都有限定(排律的句数 在八句以上),其具体情况如下:
五律——八句,每句五字,共40字。 七律——八句,每句七字,共40字。 五绝——四句,每句五字,共20字。 七绝——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 排律 —— 句数超过八句,每句字数为五字或 七字。
13
上平声 一东 二冬(钟) 三江 四 支 ( 脂 之 ) 五 微 六鱼 七虞(模) 八齐 九佳(皆) 十灰 (咍) 十一真(谆臻) 十二文(欣) 十三元(魂 痕) 十四寒(桓) 十五删(山) 下平声 一先 ( 仙 ) 二萧 ( 宵 ) 三肴 四豪 五歌 ( 戈 ) 六麻 七阳 ( 唐 ) 八庚 ( 耕清 ) 九青 十蒸 ( 登 ) 十一尤 ( 侯幽 ) 十二侵 十三覃 ( 谈 ) 十四盐 (添严) 十五咸(衔凡)
古代汉语教学PPT05诗律

对仗
从词的角度看对仗: 工对:同一门类的名词相对仗。 前 人 将 名 词 分 为 16 个 门 类 : 天 文 ( 日 月 风 云…)、地理(山川湖海…)、人事(道德才情…)、 人伦(父子夫妻 … )、形体(身心手足 …) 、时令 (年节朝夕 … )、宫室(楼台门户 … )、器物(琴 棋刀剑 … )、金石(金玉铁石 … )、衣饰(衣冠钗 环…)、饮食(茶羹酒饭…)、文具(纸墨笔砚…)、 文学(诗赋书画 … )、草木(花草树木 … )、动物 (鸟兽虫鱼…)、方位(里外前后…)。 如:禾黍青山外,桑麻绿水边。
A本句拗,对句救: a 大拗:“平仄脚”的句子,倒数第二个 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b 小拗:“平仄脚”的句子,倒数第三个 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大 拗、小拗的“救”,都是将对句(“仄 平脚”的句子)到数第三个字改用平声 字。
B.本句拗,本句救: a.孤平拗:“仄平脚”的句子倒数第五个 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孤平拗”必救。孤平拗的“救”,是将 本句倒数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 b.三仄拗:“仄仄脚”的句子倒数第三个 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 “三仄拗”一般要救。三仄拗的“救”, 是将本句倒数第二个字改用平声字。
近体诗的格律 —— 1、字句有定
五绝
绝句
七绝 近体诗 五律 律诗 七律
四句,分上、下两联
每联的第一 句称为“出 句“,第二 句称为“对 八句,分首、颔、颈、尾四联 句”。
“绝句”是“律诗”的一半(半首律诗)。
近体诗的格律 ——2、用韵严格
①一韵到底,不能“出韵”或“换 韵”。 ②韵脚固定,即“对句”的最后一个 字必须押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可入韵 (平声字)也可不入韵(仄声字)。 ③一般押平声韵,即“对句”的最后 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字。
古代汉语(诗律)课件

(“事”属去声寘韵,“未”属去声未韵)
学习交流PPT
7
●近体诗押韵的两条规定
其二,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且中间 不 能换韵,要一韵到底。但第一句的韵脚字有时可 以与相邻的韵通押。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韵字“峰”为“冬”韵,二、四句
的韵字“同”、“中”均为“东”韵)
3
一、 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二)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
区分其中的“古”和“近”两个特定概 念。
时代界限:以初唐以后为上限。 1.古体诗 凡初唐以后再按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
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 古体诗。
换句话说,“古体诗”指对平仄、对仗、 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无要求的诗(唐以前的诗 及初唐以来的仿古诗或“古风”)。 。
仄声(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但五律B类句式的第一字、七律B
类的第三字却不能通用 学。习(交流为PP什T 么?)
13
2. 平仄格式
(1) 五律的平仄格式(共四种)
(详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第1524-1525页)
●王维《山居秋暝》(五言b类,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七言A类,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仄仄平平仄仄平
○
几处早莺争暖树, 仄仄平平平仄仄
○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仄仄平平仄
○
浅草才能没马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
绿学杨习阴交流里PP白T 沙堤。平平仄仄仄平平
学习交流PPT
7
●近体诗押韵的两条规定
其二,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且中间 不 能换韵,要一韵到底。但第一句的韵脚字有时可 以与相邻的韵通押。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韵字“峰”为“冬”韵,二、四句
的韵字“同”、“中”均为“东”韵)
3
一、 诗歌形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二)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
区分其中的“古”和“近”两个特定概 念。
时代界限:以初唐以后为上限。 1.古体诗 凡初唐以后再按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
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 古体诗。
换句话说,“古体诗”指对平仄、对仗、 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无要求的诗(唐以前的诗 及初唐以来的仿古诗或“古风”)。 。
仄声(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但五律B类句式的第一字、七律B
类的第三字却不能通用 学。习(交流为PP什T 么?)
13
2. 平仄格式
(1) 五律的平仄格式(共四种)
(详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第1524-1525页)
●王维《山居秋暝》(五言b类,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七言A类,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仄仄平平仄仄平
○
几处早莺争暖树, 仄仄平平平仄仄
○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仄仄平平仄
○
浅草才能没马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
绿学杨习阴交流里PP白T 沙堤。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律知识

3.2.1每句诗平仄交替。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
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节形成的。五言诗的四 种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诗就是在五言诗的前头增添两个音节。
3.2.2一联诗平仄相对。律诗共八句,每两句
为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 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单数句叫出句, 偶数句为对句。一联诗如果出句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仄”,那么对句的平仄就应 为“平平—仄仄—平”。
汉魏六朝诗的用韵形式多样,基本上继承了
《诗经》、《楚辞》的用韵方式,交韵抱韵 少见。七言诗句句押韵,后来形成一种诗体 “柏梁体”,直到鲍照才写了一些隔句押韵 的七言诗。目前还未研究出一个严密的汉魏 六朝诗歌用韵的韵部系统。
3、唐及唐以后诗歌
3.1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按 汉魏六朝诗歌的写法来写的 诗,讲究押韵,其它方面较 为自由,没有严格的格律,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王 维的《渭川田家》等。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 是唐代才正式形成的一种格 律极严的诗,在字数、句数、 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 有严格的要求。
3.2.3两联诗平仄要相黏。 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 的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 要相同。
黏、对的作用是使平仄 的安排多样化,因为如 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 仄就雷同了;如果不黏, 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 了,讲究黏、对就能使 整首诗的平仄有变化, 有回环,对诗的音律美 能起很大作用。
3.3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楚辞》的诗句以六言为主, 五言次之(不算语气词“兮”), 六言的句式(节奏)一般为三、 三,五言的为三、二,。《楚辞》 的用韵方式多样,所用韵部30部, 可以通押,可以合韵。
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节形成的。五言诗的四 种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诗就是在五言诗的前头增添两个音节。
3.2.2一联诗平仄相对。律诗共八句,每两句
为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 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单数句叫出句, 偶数句为对句。一联诗如果出句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仄”,那么对句的平仄就应 为“平平—仄仄—平”。
汉魏六朝诗的用韵形式多样,基本上继承了
《诗经》、《楚辞》的用韵方式,交韵抱韵 少见。七言诗句句押韵,后来形成一种诗体 “柏梁体”,直到鲍照才写了一些隔句押韵 的七言诗。目前还未研究出一个严密的汉魏 六朝诗歌用韵的韵部系统。
3、唐及唐以后诗歌
3.1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按 汉魏六朝诗歌的写法来写的 诗,讲究押韵,其它方面较 为自由,没有严格的格律,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王 维的《渭川田家》等。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 是唐代才正式形成的一种格 律极严的诗,在字数、句数、 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 有严格的要求。
3.2.3两联诗平仄要相黏。 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 的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 要相同。
黏、对的作用是使平仄 的安排多样化,因为如 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 仄就雷同了;如果不黏, 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 了,讲究黏、对就能使 整首诗的平仄有变化, 有回环,对诗的音律美 能起很大作用。
3.3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楚辞》的诗句以六言为主, 五言次之(不算语气词“兮”), 六言的句式(节奏)一般为三、 三,五言的为三、二,。《楚辞》 的用韵方式多样,所用韵部30部, 可以通押,可以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