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句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如何准确区分单句和复句

在现代汉语中,准确区分单句和复句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
单句和复句在语法结构和语义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准确地划分单句和复句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歧义和误解。
引言概述:单句和复句是中文句子的两种基本结构形式。
单句是由一个主谓结构组成的完整句子,它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复句由两个或更多个单句组成,其中每个单句都有自己的主谓结构,但它们之间有特定的关系连接起来。
准确区分单句和复句对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单句的特点1.单一主语和谓语单句通常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它们可以直接表达主体的动作、状态或描述。
2.完整的意思单句能够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需要依赖其他句子。
3.不含有连接词单句通常不含有连接词,因为它们不需要与其他句子进行关联。
二、复句的特点1.由多个分句组成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单句构成,称为主句和从句。
主句是复句的核心,从句则是主句的补充或修饰。
2.存在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复句中的主句和从句之间存在特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比较关系、条件关系等。
这种关系通过连接词或标点符号来表示。
3.从句的结构与单句相同从句具有与单句相同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但从句通常需要通过连接词引导。
三、单句和复句的区别1.结构上的区别单句通常由一个主谓结构构成,而复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2.完整性的区别单句能够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复句需要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来构成完整的句子。
3.联系词的区别单句通常不含有连接词,而复句使用连接词来标识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
四、如何准确区分单句和复句1.分析句子结构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结构,确定是否存在主句和从句。
主句是句子的核心,从句是主句的补充或修饰。
2.辨别连接词我们需要辨别是否存在连接词。
连接词可以是连词、关联词、倒装词等,通过连接词确定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句子的意义我们需要理解句子的意义,判断句子是否能够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一、复句概说(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紧密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
例1: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似乎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它的支撑和引导的作用,自然科学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例2:在经过战争、吞并和融合之后,华夏族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乃至东亚大陆人数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实力最强的民族,占据了当时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二)复句的特点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构成,可以表达比单句更为复杂的语义内容。
2、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做句子成分。
3、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
例1:这是一个不幸的人:二老双亡,无亲无故,孑然一身。
例2: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4、复句之间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
例1: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例2:这类信件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例1“不是……而是”表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例2“不仅……而且”表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三)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而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结构是否包含构成单句的直接成分之间在结构上互相包含,存在着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结构关系。
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主谓短语充当分句时,与另一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与主谓短语作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是不同的。
例1: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例2:我这才明白,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
例1是主谓短语“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在句中作主语。
例2是主谓短语“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在句中作宾语。
《现代汉语》第五章8复句

复句概说
3.关联词语的作用 关联词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连接、标示某种关系:两个分句之间原本存在 某种关系,用X关联词语来连接、标示这种特定的语义 关系。如: 他三下两下穿好一件衣服,然后,大步流星地 走出院子。 他去了,而且去得最早。 (2)显化某种关系:各分句之间本来隐含某种或几 种关系,用特定的关联词语使特定的语义关系得到明显 的标示。如:
复句类型
下边是上述三种句子关系的比较:
任选句 选择意向 语 气 确定与否 或此或彼 比较和缓 选择未定 限选句 非此即彼 比较坚定 选择未定 决选句 舍此取彼 非常肯定 选择已定
复句类型
4.递进关系 (1)递进关系的含义 递进关系,说的是后一个分句所表述的内容比前一个分句在某 些方面更进一层。 (2)典型格式 递进关系的典型格式是:不但„„而且„„、不但不„„反 而„„、尚且„„何况„„ 预示下文即将发生递进
复句概说
① 隔了几道墙,声音听不清楚。 →因为隔了几道墙,所以声音听不清楚。 (因果) →如果隔了几道墙,声音就听不清楚。 (假设) (3)转化某种关系:各分句之间原本具有A关系,现在 使用另外一套关联词语,使A关系转变为B关系。如: ① 那时,他们很少交谈,即使偶尔交谈,也只 是工作上的联系。(让步) →那时,他们很少交谈,虽然偶尔交谈,但也只是 工作上的联系。(转折)
复句类型
分类的原则 汉语复句分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从关系出发,用 标志控制。 关系:是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标志:是联结、标示各分句之间语义关系的关联词 语。如:因果关系 比如: ① 没有事,很无聊。 (没有特定的关联词语作为标记,语义关系模 糊、不确定) ② 因为没事干,所以很无聊。(因果)
复句概说
(二)关联词语的范围和性质 1.关联词语的范围 汉语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指的是能够发挥连接、 表示复句语义关系的词语,只要具有上述作用、性质 的词语,都是关联词语。 (1)连词:连接分句,不充当句子成分。 单用的:所以 因此 或者 甚至 但 是 „„ 两两套用的:因为A,所以B 如果A,那么B 虽然A,但是B
现代汉语复句新解

现代汉语复句新解
随着语言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一轮语言技能考试迅速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交
流的常见手段。
而被尊称为资格考试的汉语复句已成为留学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中学生所必须通过的语言考试组成部分。
汉语复句最初是从五言律诗中推演出来的,试题内容一般为两句话或更多句话,有时候会加上表情符号以表示情感,要求考生将原句进行整合改写,有效构思合理的复句,以考验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需要考虑句子的语法正确性、结构清晰性、语言表达精练性以及背景信息和上下文信息的联系等多方面条件来完成题目。
另外,汉语复句的考试内容也不断发展,现在的复句主要分为常规复句和活动
复句。
常规复句指的是由汉语原句改写,内容主要局限于课本以及学校官方教育教材内容;活动复句指的是依据古典文献以及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对人物描绘或情节发展等进行改写和改编,以体现其艺术性。
由于汉语复句考试的重要性,因此考生应该利用大量的实践训练来加强文笔表
达能力和语言表达技能。
一方面考生可以按照不同的题型,复习语法知识、练习写作技巧,从构思策略、语句结构、句子段落、重点词汇和词变等来提供对复句修辞特性的认识与掌握;另一方面,可以运用语言本身的表述能力和文字组织技巧,深入学习复句所需要的语言表达知识。
汉语复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能力考试,只有正确的语言表达,考生才能更好
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因此考生应该认真练习,用心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专接本现代汉语多重复句分析

1. 选择题:下列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关系是并列关系的是?A. 他不仅学习努力,而且工作负责,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B.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都坚持训练,因此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C.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但是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去公园玩耍。
D. 因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完成工作。
答案:C解析:选项C中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是并列关系,由两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组成。
2. 选择题:下列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关系是因果关系的是?A.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强学习方法。
B. 因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完成工作。
C.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要勤奋学习。
D.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都坚持训练,因此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答案:B解析:选项B中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是因果关系,由因果复句组成。
3. 选择题:下列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关系是转折关系的是?A.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强学习方法。
B.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都坚持训练,因此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C.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但是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去公园玩耍。
D. 因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完成工作。
答案:A解析:选项A中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是转折关系,由转折复句组成。
4. 选择题:下列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关系是条件关系的是?A.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要勤奋学习。
B.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但是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去公园玩耍。
C.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强学习方法。
D. 因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完成工作。
答案:A解析:选项A中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是条件关系,由条件复句组成。
5. 选择题:下列多重复句中,包含三层关系的是?A. 他不仅学习努力,而且工作负责,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B.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都坚持训练,因此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现代汉语复句分析

并列
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
假设
并列
怕是极小的一部分,只要他管不着,
让步
他就觉得逆情背理。
条件
30.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红叶,未免美中不
足,我w却elc摘ome一to片use更the可se 贵Pow的erP红oin叶t tem,pla藏tes到, Ne我w 心 转折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连贯
因果
因果
于不知道, 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
并列
说。
4.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
并列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人C担onte心nt d,esi好gn,像10 大yea病rs e新xpe愈rien的ce 人,但
并列
转折
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
祖,而是人民自己,是当代的
并列
并列
“风流人物”!
23. 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
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
条件
并列
在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
连贯 连贯
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
并列
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
并列
并列
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24. 想出去,可是脚真懒得动,
转折
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
费, 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 连贯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 因果 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
并列 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12.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
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
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
现代汉语复句知识点

现代汉语复句知识点
复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子结构,它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在
复句中,主句是整个句子的核心,而从句则提供额外的信息或对主句进行修饰。
复句的从句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三种。
名词性从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它的引导词包括“是”、“不是”、“确信”、“想要”等动词,以及“那”、“如果”、“为了”等词语。
例如:“他说他会来的”中的从句“他会来”充当了宾语的功能。
定语从句用于对主句中的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它的引导词包括“的”、“关于”、“先”、“后”等词语。
例如:“我们喜欢的那本书”中的从句“我们喜欢的”修饰了名词“书”。
状语从句则用于对主句的动作、状态、原因、条件等进行补充说明,它的引导
词包括“如果”、“虽然”、“因为”、“当”等词语。
例如:“虽然下雨,但是我还是去了”中的从句“虽然下雨”修饰了主句中的动作。
除了从句类型的分类,复句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句型,如“既...又...”、“不但...而且...”、“除了...以外还...”等。
这些句型可以通过多个从句的组合来形成更复杂的句
子结构。
总的来说,掌握现代汉语复句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运用中文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熟练运用复句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能力,使句子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现代汉语 复句

从“不生气”递进到“摸着胡子乐”。“摸着胡子乐”与 “生气”是反 方向的。又如: 李大爷不但没有一丝笑意,脸色反而严肃起来。
“没有一丝笑意”接近“严肃”,但还不等于“严肃”。前 句用“不但” 引出“没有一丝笑意”,似乎这是违背常理的,后句在这个有 违
5.假设关系 偏句提出一个假设的情况,正句为随着这个假设情况而产 生的结果。关联词语一般是:“如果…,则… 。”或“即使…, 也…”。 “即使”所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如果”所表示的 情况 可以是假设的,也可以表示一种事实或作出一种判断。例如: 即使跟我没有关系,我也要管。 “跟我没有关系”是假设的。 如果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则 一部分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前身了。 “如果”后是已经的事实,后面是推断。
的孩子。 她买了一件大衣,( )是羊毛的。
上面这几个句子,后一分句的主语都是承前一分句的宾语 而省掉了。又如:
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 )丝毫也不能自 满。
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主语的定语而省掉了。
2. 分句主语不相同时: 一般要求主语都出来。
如:优点展现得越充分,缺点也往往暴露得越多。 这个情况很重要,( )得马上打电话向上级汇报。 这个句子后一分句省略的主语得依靠语境来确定。当后一
是说…)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与
其…,不如…)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
都…) 假设关系(如果…,则…/ 即使…,也…)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既然…,就…) 目的关系(…,以便…/ …,为的是…/…,以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 歧义分析
1 一、词汇歧义、语用歧义和句法歧义
2
二、句法歧义的主要类型
3
三、歧义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4
四、歧义的消除
一、词汇歧义、语用歧义和句法歧义
? 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单位可以作出不同解释的现象。 ? 歧义现象分类: A. 词汇歧义
“张三租李四一间房” → 租来还是租给? B. 语用歧义
第九节 复句1一、复句概说2二、联合复句
3
三、偏正复句
4
四、多重复句
5
五、紧缩复句
一、复句概说
(一)复句的定义 (二)复句的关系类别
(一)复句的定义
?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 包含的分句构成的语言单位。 ? 复句与单句的区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句法结构 → 单句 VS 复句 2. 关联词语 → 复句最重要的形式标记,作用:显示、选示、强化 3. 停顿→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形式标志。复句的分句之间一 般要有停顿,书面上大都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但 并非绝对。如紧缩复句无停顿,例句: 你去我就去。
各种因素的综合运用决定了歧义能否从可能变为现实。
四、歧义的消除
(一)层次分析法 (二)变换分析法 (三)语义特征分析法 (四)语义指向分析法 (五)语境分化法
(一)层次分析法
? 适用于那些因内部结构层次差异而造成的歧义现象。 例如: 1. 告 别 山 区 的 青 年
└————————┘ └——┘ 偏正 └——┘ └—————————┘ 动宾 2. 准 备 了 一 个 星 期 的 干 粮 └——┘ └—————————┘ 动宾 └——————————┘ └——┘ 偏正
(二)复句的关系类别
1. 复句的分类原则 → 要以语义关系为分类依据,以关联词语为分类标准。 → 分类原则必须具有同一性和彻底性,分类结果必须具有 切实性和全面性。 ? 复句的关系分类存在较大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 为分类基础的复句语义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概括来 说,复句的语义关系至少能分出两大层次:
B.这个人(都)不认识谁 (移位) 4. 河边种着树→ A.河边正在种树 B.树种在了河边
(三)语义特征分析法
? 语义特征分析法是根据组合关系中语法单位的区别性语 义特征来进行句法分析的方法。它往往通过对比相关句法 结构中某类词的区别性语义特征来说明造成歧义句法格式 的原因。举例分析说明: 1. “处所词+V+着+N” 格式 2. “V+了+时量+了” 格式 ? 语义特征分析法不仅对歧义句式进行了分化,而且也使 我们认识到歧义出现的原因,将形式和意义结合在一起进 行分析,深化了句法格式的研究。
→“咬死了∕猎人的狗” 同类的又有:
告别山区的青年 没有必要的批评(是有害的) 赠荷兰图书 撞倒妹妹的自行车 看了三天了 运了一个月的煤 放大了一点儿 骑好车(很重要) 新职工宿舍 两个工厂的工人 弟弟和妹妹的同学 关于韩寒的评论
(二)由语法结构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 含义:这类歧义是指同一种线性序列、同一种组合层次具 有多种结构关系。 ? 举例:“经济困难”→ 偏正结构 / 主谓结构;
(四)语义指向分析法
? 何谓语义指向?→ 语义上的直接 关联性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坏了
? 语义指向分析法 举例运用:A. 我们在飞机上看三峡
B. 她在头发上别了一朵花 A句的“在飞机上”指向施事“我们”,而不能是受事 “三峡”。 B句的“在屋顶”既可以指向施事“我”,也可以指向 受事“小王”,还可以指向动词“发现” → B为歧义句, 造成歧义的原因跟我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差一点儿没结婚” → 结没结? C. 句法歧义
“通知的人还没来” → 谁没来?
二、句法歧义的主要类型
(一)由层次构造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二)由语法结构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三)由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一)由层次构造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 含义:这类歧义是指同一种线性序列具有多种组合层次和 构造。如果不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它的组合层次便不明确。 ? 举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
一是事理关系或逻辑关系, 二是心理关系或认识关系。
(二)复句的关系类别
2. 复句的分类结果 Step One. 按结构关系,先分出联合与偏正两大类; Step Two. 按语义差别,再在联合复句内部细分出并列、连 贯、递进等,在偏正复句内部细分出因果、目的、条件等。 ? 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的差别在于:
其中“通知的人”既可以理解成通知这个动作的发出者
(施事);也可以理解成通知这个动作的接受者(受事)。
同类的如:
相信的是傻瓜
开刀的是她
王老师已经问了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汽车运走了
鸡不吃了
鲁迅的书(很丰富) 母亲的回忆(令人难忘)
三、歧义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 形成歧义的原因:语言结构有限而意义可以多种。 ? 歧义产生的条件: 1. 可能性→ 线性组合序列或者说句法格式为歧义的发生提供 了可能性。 2. 现实性→ 同一个线性序列,能进入其中的聚合成分是有差 异的,当这些不同的聚合成分组合成语言单位时,也会具有 差异。
(二)变换分析法
? 适用于那些层次相同而结构关系不明确或语义关系不明 确的歧义现象。 常用手段有添加、删除、移位、替换等。 例如: 1. 煮 鸡 蛋
└┘ └—┘ 偏正(添加“的”:煮的鸡蛋) └┘ └—┘ 动宾(添加“了”:煮了鸡蛋) 2. 通知的人→ A.他们通知的人 B.通知他们的人 (添加) 3.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A.谁都不认识这个人
“我们工人”→ 偏正结构 / 复指结构; “学习文件”→ 偏正结构 / 述宾结构。 同类的如:
食堂卫生教学规范 他们学校你们领导 修订方案表演节目 烤红薯煮鸡蛋
(三)由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 含义:这类歧义是指同一种线性序列、同一种组合层次、
同一种句法关系具有多种语义关系。
? 举例:“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五)语境分析法
? 通常所说的歧义都是作为一种抽象格式而存在的,如果 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常常不再出现歧义。 ? 换个特定的词语。例如: A. 去通知的人还没有来。(“人”是施事) B. 被通知的人还没有来。(“人”是受事) ? 说话的双方、场景、身份等具体语境对说话内容的影响 和限制作用。例如:
在学校食堂里,学生对食堂师傅说“我要煮鸡蛋”,这 里的“煮鸡蛋”指“用煮的方式做好的鸡蛋”,而不是 “我要去煮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