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复句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复句知识点

(完整版)复句知识点

(完整版)复句知识点复句相关知识点⼀、复句的定义:所谓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成分的分句组成。

同⼀复句⾥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

⼀个复句只有⼀个句终语调,不同于连续⼏个单句。

⼆、复句的特点1、语⾳停顿:复句的分句间⼀般有较长的停顿,书⾯上⽤逗号或分号。

单句不论长短,都有表⽰这句话说完了的语调,在结尾有⼀个较⼤的停顿,书⾯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

2、结构关系:复句中的每⼀个分句都不作另⼀个分句的任何成分,它们之间没有谁包含谁关系,单句相反。

3、意义关系: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常⽤关联词语来表⽰,但有时并⾮所有复句都使⽤关联词语,甚⾄会出现可作单句或可作复句的句⼦,这就要结合句⼦的意义关系来考虑,4、关联词语:复句⼀般使⽤关联词语,或成对使⽤,或单独使⽤,甚⾄不⽤,单句⼤都不⽤。

三、复句的分类复句的分类主要有以下⼏种:(⼀)按照复句组合⽅式分类1、由单句直接组合⽽成的例如:⽼师⾛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才能弄清楚。

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例如:只要坚持锻炼⾝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结构显得严密。

(⼆)按照复句的结构分类按照复句的结构,可以分为⼀重复句和多重复句:1、⼀重复句指的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

按照分句间的关系是否平等,复句。

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联合复句包括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和解说复句。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种事物,或者⼏种事情,或⼀种事情的的⼏个⽅⾯,分句之间是平⾏并列的关系,分句的顺序⼀般可以互换。

根据分句之间并列关系的差异,并列复句分为两类。

①并举并列表⽰相关的⼏件事情或⼏个⽅⾯同时并存。

并举并列复句常⽤的关联词语有:“既??⼜??,还,也,同样,同时,⼜??⼜??,⼀⽅⾯??⼀⽅⾯??,有时??有时??,有的??有的??”等。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复句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复句
//
/
/
//
/
//
/
并列
因果
转折
并列
并列
假设
条件
//
假设
5、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②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 ③也和她说话, 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6、①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 ②时间是多么宝贵, ③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 ④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7、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 ②也不喜欢去看戏, ③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 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错用 例:我这里的荷花,由于红色浓,所以花瓣多。
1
01
例:一方面,谦虚使人进步;一方面,骄傲使人落后。
02
例:a、不但免费师范生不收学费,而且每人每月补600元钱。
03
b、如果一位游客不是自告奋勇送我回家,我就会迷失在香山植物园里。
5、错位
滥用
语言的形式 能是美的,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的“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01
02
承接关系的复句
选择关系的复句
各个分句之间表示事物存在着两种以上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a、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或此或彼)
b、我们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勇敢地去克服困难。
(非此即彼)
c、与其打扑克,不如去锻炼一下身体。
(取舍选择)
常见关联词语: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或者……或者……;或许……或许……; 不是……就是……;可能……可能……; 非……则……;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一、复句概说(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紧密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

例1: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似乎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它的支撑和引导的作用,自然科学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例2:在经过战争、吞并和融合之后,华夏族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乃至东亚大陆人数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实力最强的民族,占据了当时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二)复句的特点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构成,可以表达比单句更为复杂的语义内容。

2、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做句子成分。

3、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

例1:这是一个不幸的人:二老双亡,无亲无故,孑然一身。

例2: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4、复句之间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

例1: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例2:这类信件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例1“不是……而是”表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例2“不仅……而且”表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三)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而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结构是否包含构成单句的直接成分之间在结构上互相包含,存在着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结构关系。

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主谓短语充当分句时,与另一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与主谓短语作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是不同的。

例1: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例2:我这才明白,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

例1是主谓短语“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在句中作主语。

例2是主谓短语“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在句中作宾语。

《现代汉语》第五章8复句

《现代汉语》第五章8复句

复句概说
3.关联词语的作用 关联词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连接、标示某种关系:两个分句之间原本存在 某种关系,用X关联词语来连接、标示这种特定的语义 关系。如: 他三下两下穿好一件衣服,然后,大步流星地 走出院子。 他去了,而且去得最早。 (2)显化某种关系:各分句之间本来隐含某种或几 种关系,用特定的关联词语使特定的语义关系得到明显 的标示。如:
复句类型
下边是上述三种句子关系的比较:
任选句 选择意向 语 气 确定与否 或此或彼 比较和缓 选择未定 限选句 非此即彼 比较坚定 选择未定 决选句 舍此取彼 非常肯定 选择已定
复句类型
4.递进关系 (1)递进关系的含义 递进关系,说的是后一个分句所表述的内容比前一个分句在某 些方面更进一层。 (2)典型格式 递进关系的典型格式是:不但„„而且„„、不但不„„反 而„„、尚且„„何况„„ 预示下文即将发生递进
复句概说
① 隔了几道墙,声音听不清楚。 →因为隔了几道墙,所以声音听不清楚。 (因果) →如果隔了几道墙,声音就听不清楚。 (假设) (3)转化某种关系:各分句之间原本具有A关系,现在 使用另外一套关联词语,使A关系转变为B关系。如: ① 那时,他们很少交谈,即使偶尔交谈,也只 是工作上的联系。(让步) →那时,他们很少交谈,虽然偶尔交谈,但也只是 工作上的联系。(转折)
复句类型
分类的原则 汉语复句分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从关系出发,用 标志控制。 关系:是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标志:是联结、标示各分句之间语义关系的关联词 语。如:因果关系 比如: ① 没有事,很无聊。 (没有特定的关联词语作为标记,语义关系模 糊、不确定) ② 因为没事干,所以很无聊。(因果)
复句概说
(二)关联词语的范围和性质 1.关联词语的范围 汉语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指的是能够发挥连接、 表示复句语义关系的词语,只要具有上述作用、性质 的词语,都是关联词语。 (1)连词:连接分句,不充当句子成分。 单用的:所以 因此 或者 甚至 但 是 „„ 两两套用的:因为A,所以B 如果A,那么B 虽然A,但是B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京,小李也去北京。 • ②小王和小李去北京。 •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的分
句组成的。
• 单句和分句的关系:
• 同:形式、构造一致,
• 异:单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能表达完 整的意思。分句则没有完全独立的语调, 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 2、分句的结构:
• 天气暖和,下着小雨。

——主谓句,非主谓句
• 阳光,沙滩,海浪。

——非主谓句(词)
• 他去北京,我也去北京。

——主谓句,主谓句
3、主语的异同 1)一个复句的几个分句如果主语相同,
其它主语往往承前省或蒙后省。如:
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
——承前省 只要轻点鼠标,来自五大洲的人们就可 以交谈。
• ①因为路不好走,所以今天不能赶到。 • (因果) • ②如果路不好走,今天就不能赶到。 • (条件)
联合复句
——分句之间意义平等,无主从之分
(一)并列复句:几个分句在意义上彼此平行或对立, 几个分句采取的是“雁行式”,齐头并进。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如:
这个班毕业的学生一些当老师,一些进了行政机关。

(可是,然而,,却,还)

单用:虽然,虽,但是,然而
• 2、轻转句:前后意思不一致,但不明 显对立。如:
• 他文章写得很漂亮,只是字迹太潦草。
• 关联词:单用:可是,可,却,只是
• (七)条件复句: • 1、有条件
• 充足条件:只要…就。满足了前一分句的条件 就会产生后一分句说出的结果,但也不排斥其 它条件。如:
• 先总后分:人这一生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天就过去;眼

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现代汉语语法讲座(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讲座(复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 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 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 常 用关联词语有: 于是, 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 接着,首先(起初) 然后……,从 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 然后 , 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 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 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 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 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 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 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连动句没有. 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 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 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 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 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 句则不能用. 句则不能用.如: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 真在眼前了.(承接复句) .(承接复句 真在眼前了.(承接复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连动句) .(连动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连动句)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 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含有转折意 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 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 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 "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 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 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如: 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刮风下 雨"说不准) 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刮风 下雨"是确定的事实)

现代汉语复句知识点

现代汉语复句知识点

现代汉语复句知识点
复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子结构,它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复句中,主句是整个句子的核心,而从句则提供额外的信息或对主句进行修饰。

复句的从句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三种。

名词性从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它的引导词包括“是”、“不是”、“确信”、“想要”等动词,以及“那”、“如果”、“为了”等词语。

例如:“他说他会来的”中的从句“他会来”充当了宾语的功能。

定语从句用于对主句中的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它的引导词包括“的”、“关于”、“先”、“后”等词语。

例如:“我们喜欢的那本书”中的从句“我们喜欢的”修饰了名词“书”。

状语从句则用于对主句的动作、状态、原因、条件等进行补充说明,它的引导
词包括“如果”、“虽然”、“因为”、“当”等词语。

例如:“虽然下雨,但是我还是去了”中的从句“虽然下雨”修饰了主句中的动作。

除了从句类型的分类,复句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句型,如“既...又...”、“不但...而且...”、“除了...以外还...”等。

这些句型可以通过多个从句的组合来形成更复杂的句
子结构。

总的来说,掌握现代汉语复句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运用中文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熟练运用复句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能力,使句子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专题04 复句(课件)-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与练

专题04 复句(课件)-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与练
然后、接着、于是、便、又 具体举例:
他推开门,走进房间,然后轻轻地关上了门。 听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便纷纷动手做起实验来。 穿过那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又跨过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我们终于到达了 目的地。
03选择复句
概念: 选择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这些分句分别提出不同的选择项,
要求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回答或执行。 常用关联词:
常用关联词: 如果(假如、要是)……那么(就)、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
具体举例: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野餐。 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会放弃追求梦想。 假如没有你的帮助,我可能无法完成这个项目。
07条件复句 概念:
条件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提出一个或多个条件,后一分句则 指出在这些条件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或必须采取的行动。
语(包括词)构成,拥有 (即互不作为对方句法成分)的单句 词语(如“虽然……但”)
特定的语调,能够完整表 (在复句中称为分句)组合而成,通 来表示,称为关联法;有
达一个思想或意思,无需 常通过关联词语来连接,表达更为复 时则无需或不适合使用关
依赖其他句子来理解其意 杂或多重的意思。复句有两个或两个 联词语,而是通过句意本
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句。
区别一下
①我吃菜。
单句
②你喝汤。
单句
③我吃菜,你喝汤。
复句
二、复句的类型
01并列复句
概念: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相互独立、地位平等的分句组成,它们分别阐
述几个相关但不构成因果、递进等关系的事实、观点或情况,共同表达一个较 为全面的意义。 常用关联词:
也、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表示并列而非 选择,特别注意一下这个关联词) 具体举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张三不去,那么李四就去。 (假设)
张三不去,李四去。 因为张三不去,所以李四去。 (因果)
只要张三不去,那么李四去。 (条件)
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在全句的末尾有 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感叹号表示。分句 没有独立的句调,不是独立的句子,但分句之间又不互相 包含。也就是说,分句与分句不能组成主谓、动宾等句法 结构。分句具有句子的形式但又不是独立的句子,所以叫 做“单句形式”。同样的道理,一个复句在充当句子成分, 处于被包含的地位而失去独立语调的时候,就叫做“复句
分句主语相同时的一般都会省略,以省为常,如不省,倒
是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通常为强调。如1)中的句子“我们不
能死,我们得活着,我们得跟他们斗。” 主语相同但没有省
略,就是为了强调主语。
另外,汉语很灵活,分句主语也可以承前面其他句法成分 而省略。如:
我也做过这种工作,( )不算太难。 他身旁站着一个又瘦又黄的女人,( )拉着一个三四岁
形 式”。
二、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复句中的分句是一种单句形式,分句的构造与一般单句的构
造基本一致,只是分句的单句没有独立的语调,不能表达一个完 整的意思。其区分有三点:
1. 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主谓短语是常常做分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谓短语都是分 句,它如果处于被别的句法结构所包含它就不是句子,而是句子 的某个成分。 例1. 谁去都一样。(主谓短语作主语) 例2. 他记得你去年已经来过了。(主谓短语作宾语) 例3. 他身体很结实。(主谓短语作谓语) 例4. 我们要去英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主谓短语作定语)
(2)承前省 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省略。如: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红山之巅,( )是藏传佛教的圣 殿。
范博文又慌慌张张地坐起来,( )看着林佩珊,( )不 明白为什么她突然要回去。
(3)蒙后省 前一分句的主语蒙后一分句的主语省略。如: ( )作为建筑群,布达拉宫堪称是一流杰作。 ( )听说爷爷回来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 ( )看着大家那样辛苦地劳动,老通宝觉得身上更热了。
亲。(长宾语之间的停顿) 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往往用逗号或分号。例如:
例1. 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联合短语作谓语) 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 并列复句)
例2. 他走过去关上门。(连谓短语作谓语) 他走过去,关上门。(顺承复句)
三、复句和主语 充当复句分句的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非主
复句的分句之间一定有某种逻辑联系,没有逻辑联系的句子 不能构成复句。 关联法: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用关联词来表示。
如:“只要有了人格,你就有了生命中最精华的部分。” 意合法:分句与分句之间不用关联词。
如:“起风了,把窗子关上吧。”
“他不来,我去。” “他是上海人,我是山东人。”
一般书面语多用关联法,口语中多用意合法。通过关 联词可以明确分句之间的关系。
2. 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 关联词有三类:(1)连词 在复句中连词只起关联作用, 没有语法功能。(2)副词 既做句法成分又起关联作用。如: “只有……才……”“只要……就……”。(3)某些独立成分和固 定短语 如:“反之”“总而言之”“一方面……另一方些句子不用关联词就无法联系起来,造成语义 关系不明确。 例1. (无论)我到了哪里,我都想念故乡。 例2. (即使)他给我金山银山,我也不稀罕。 第二,可以把分句之间复杂的逻辑、语义关系表达清楚。 例3. (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困境,(那么),(即使)心
的孩子。 她买了一件大衣,( )是羊毛的。
上面这几个句子,后一分句的主语都是承前一分句的宾语 而省掉了。又如:
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 )丝毫也不能自 满。
里不愿意,(也)会考虑我们的要求,(除非)公司 不批准;(而且)(只有)在他们同意以后,我们 (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难题。
3. 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形式标志 但要注意分清是“句内停顿”还是“句间停顿”,有些单句 句 内的成分比较长,也会用标点符号进行停顿。如: 例1. 那些刚进校的大一新生,都喜欢背个大书包。(主语停顿) 例2. 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几个移动的身影。(方位短语作 状语的停顿) 例3. 到了苏南以后,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国农民创造的奇迹。 (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停顿) 例4. 我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他给我的。(动宾间停顿) 例5. 我从来不曾忘记生我养我的山山水水,疼我爱我的父老乡
第八节 复 句 本节要点及要求: 1.了解复句的定义,能区别单句和复句、复句和
复句形式、复句和紧缩复句; 2.了解复句的主要类型; 3.能正确划分多重复句; 4.能辨别和纠正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一、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但结构上互不做句子成 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在结构上类似单句但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 单位,又称作“单句形式”。
关联词大多用连词来充当,也有少量副词,如: “也”、 “有”等。关联词还有用短语来充当的,如:“还是”、 “不 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关联词不同句子的 意义就 不同。如:
只有努力拚搏,才能做出好的成绩。(必要条件复句)
只要努力拚搏,就能做出好的成绩。(充足条件复句)
因为他努力拚搏,所以做出了好的成绩。(因果复句)
谓句没有主语,如: 一阵铃声,上课了。(两个分句都没有主语) 分句是主谓句的,自然有主语。主谓句的主语有时候可以
省略,而是否省略应根据语言环境决定。一般有以下情况: 1. 分句主语相同时,有三种情况: (1)分句主语全出现,这种情况是对主语的强调。如: 爱,需要艺术,爱,更需要才能。 我们不能死,我们得活着,我们得跟他们斗。
以上的主谓结构只是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并不独立成句,也 不被包含在更大的句法结构里,所以上面的句子都是单句。 例5. 我清楚地懂得,即使我不去他们也是会去的。(“即使…… 也……”虽然是复句的形式,但在句中作宾语,也没有被包含。) 例6. 内容好而且旋律美的歌曲是大家欢迎的。(有关联词“而且” 但这里是做句子的定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