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理念浅析

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理念浅析
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理念浅析

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理念浅析

武汉洪山广场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林威

摘要:2005年是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从植大绿到景观绿化、生态绿化”转变的一年。洪山广场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广场,其植物景观档次、品位在全市处于一流水平。为更好地响应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的指示精神,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工程于4月4日正式启动。

洪山广场坐落于武昌区中南路与中北路交汇处,地理位臵尤显重要,周边毗邻湖北省政府办公大楼,洪山体育馆、中国电信大楼、科教大厦、武汉市铁路局等组织机构分布于广场周围。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载体,洪山广场自建成以来就扮演着“城市小森林”的角色。随着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广场周边居民对公共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植物景观改造的必要性及遵循的原则

自2000年草坪景观改造以来,广场植物景观凸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东、西广场植物视角上分布不均衡。从景观视角平衡上看,景观东重西轻;

2、观赏草坪景观层次不丰富;

3、广场周边大树未形成浓蔽的遮荫效果,景观舒适度不够。

本次植物景观改造,是在不破坏广场现有景观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对西广场及东广场部分景观节点进行局部范围内的改造。改造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植物改造紧跟当前国内城市绿化发展的趋势,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把握国内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动态走向,使植物景观改造后2-3年内,景观设计水平仍能保持在全国前列;

2、坚持广场“纪念、集会、休闲、娱乐”的功能定位,对增添的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功能性完善和景观性提升。利用植物造景,在不改变广场原有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用以构筑优美、和谐的植物立体景观层次,体现“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3、广场与周边植物景观整体改造一致性的原则。将广场周边大树环绕景观与广场内植物景观改造统一设计,形成景观一致性的和谐统一;

4、广场内植物改造多选用色叶性植物、鲜花或木本花卉,以丰富的植物季相变化、艳丽的花卉和大色块的组合图案来增加广场景观,满足四季有花的要求。二、植物材料选择原则及植物空间组合合理性分析

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植物材料选择充分考虑到广场现有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状况及多年来广场及周边地区气候、水文、气象、土壤等多方面因素,乔木多以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生长的树种为主,如香樟、桂花、广玉兰等常绿乔木及日本晚樱、垂丝海棠等落叶小乔木,落叶树与常绿树种在数量上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红叶碧桃、红枫等色叶植物种类的引进,丰富了植物的四季季相景观;对于花灌木,多选用观赏性强、抗性强健的优良植物树种,如紫薇、斗球等落叶树种及双面红继木、茶梅、龙柏、杜鹃等常绿植物种类;此外,石蒜、常绿萱草、鸢尾等作为地被植物材料被广泛应用到改造工程中,其中,市园林科研所引进栽种的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荆芥(Nepeta cataria Linn)和景天科多年生草本白景天(Sedum erythrostictum)作为试验性栽种地被一并引入本次绿化工程中栽植。在工程完工后的几个月内,经记录观察,发现栽植于东广场南面水杉林下草坪边缘30㎡区域的荆芥和北面大草坪东侧人工微地形草坪边缘面积50㎡的白景天等两种广场引进栽植的植物生长表现良好,初步达到了预期栽植效果。

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为改善东、西广场植物视角分布不均衡、景观东重西轻的分布格局,设计考虑在西广场南、北两侧,即在以广场西端司令台——中央喷泉——下沉式文化休闲广场为景观轴线的两侧草坪边缘地带,以植物围合形成半开敞空间。其中,南、北两侧边缘截断了原草坪灌溉系统,并对地下排水系统重新设计,地表形成微地形以利于树木的排水。植物种类上,南侧形成以桂花、日本晚樱、垂丝海棠为组成的乔木层,紫薇、红叶碧桃、斗球等花灌木分布其下,地被层以杜鹃(石蒜)、茶梅、常绿萱草、鸢尾做色块铺植;北侧植物小群落乔木层由桂花、垂丝海棠、日本晚樱等树种组成,灌木以红叶碧桃、斗球、紫薇为主,茶梅、常绿萱草、杜鹃(石蒜)、鸢尾等色块植物作为地被铺植于微地形上。其中,为提高群落观赏性,提升植物档次,设计在北侧弧形转角草坪上栽种三株红继木古桩,古朴的树桩造型奇特优美,古桩前、后以常绿萱草、杜鹃(石蒜)点缀,紫薇、日本晚樱分布在古桩的左、右侧,桂花则作为背景树穿插其中。乔、灌、草结合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竖向空间景观,同时,随四季季相变化,群落中的植物呈现出色彩、空间疏密程度、形态等方面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植物的时序景观。

西广场南、北两侧植物围合形成的半开敞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广场周边杂乱无章的不佳景观,使广场景观保持集中与统一,提供给游客一个愉悦、舒适的空间环境。

三、四季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花材选择及布局手法分析

四季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是广场植物景观改造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包含对西广场南北两侧“S”形道路一侧草坪区域的整体改造。改造原则是在确保广场四季有花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换花次数,最少的换花量,营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通过反季节花卉和新品种花卉的运用,打造四季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丰富多变、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效果。

四季有花,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均有花可赏,在花卉种类的选择上,可以是鲜花、时令花,也可以是花灌木,如月季;摆放形式上,可以是造型优美、曲折流畅的花带,亦可是层次明显、错落有致的园林花境。四季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在视觉上要形成一定的冲击力,花卉色彩要明亮,以形成景观。同时,鲜花的摆放力求做到整齐、规范。方案上也可以采取园林花境、花艺等手法进行配植。

作为武汉市园林花卉试点工程,四季

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从2005年5月开始

上花至今,已连续上花若干次。从试验效

果分析,无论是五、六份以红色、白色、

玫瑰红三种颜色的矮牵牛、黄色万寿菊为

主的植物配臵,还是以黄色孔雀草和红色

美人蕉为主的植物搭配,都给人以极佳的

视觉美感:花带图案线条流畅优美,富于

动感,色彩简洁清新,仿佛是刺绣在

图一西广场动感花带中色彩明快、亮丽的矮牵牛西广场南、北两侧观赏草坪上的两条明艳绸缎。(图一)

四、东、西广场植物景观改造生态功能浅析

针对广场周边大树未形成浓蔽遮荫效果,景观舒适度不够的现状,在这次植

物绿化补植工程中,广场管理处贯彻“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从湖南调运四十余株樟树大苗,栽种于西广场外围人行道

内侧。大冠幅樟树、桂花等乔木树种的应用,

增加了广场园林绿化的绿量,同时完善了广

场“纪念、集会、休闲、娱乐”四方面功能,

给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夏季遮荫等躲避不利自

然气象条件的场所。(图二)

作为完善广场生态功能的重要举措,下

一步,广场管理处准备在今年继续沿 图二 西广场栽植的四十余株香樟大苗,可

以很好地解决市民夏季遮荫的问题

东广场外围人行道上栽种大乔木,提高广场植物绿化覆盖率。

在这次广场植物景观改造工程中,东广场的部分景观结点也进行了相关改

造,主要体现在董必武纪念铜像后照壁下层植物改造、水杉林下部分草坪区域的改造及东广场北侧观赏草坪东面部分区域的改造。

董必武纪念铜像后照壁下的环形地带,原土层上栽植了观赏性较强的草种

马蹄金,由于广场恶劣的气候条件,如夏季大量的热辐射,使草种枯灼死亡,严重影响了草坪的观赏效果,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改造方案中选择常绿地被植物龙柏满铺,其上层原有植物雀舌黄杨保留,长势不佳的茶梅由八株造型各异的小红继木古桩替代,常绿植物龙柏和雀舌黄杨,不仅可以维持景观常年观赏效果,同时也积极烘托出铜像周边庄重、肃穆的环境氛围,使广场纪念功能得以更深层次的升华。

五、植物新品种在广场景观改造工程中的

应用

作为本次工程的另一试点项目,东广场水杉

林下30㎡的草坪边缘区用于试验栽植唇形科多

年生草本植物荆芥(Nepeta cataria Linn),在

栽植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这种耐荫性强的草本

植物对生长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植物长

势正常,并具有较佳的景观观赏效果。(图三)

图三 多年生草本荆芥(Nepeta cataria Linn)

为平衡东广场南、北侧的植物分

布,设计方案对北侧观赏草坪东面人行

道边缘区域进行了微地形处理,并引进

广玉兰、红枫等乔木和原有的一株樟树

构成新植物群落的乔木层,此外,色块

植物杜鹃(石蒜)、常绿萱草、茶梅、

鸢尾布臵于微地形下,其间以花灌木红

继木球(7株拼一大球)点缀。在转角

处人工微地形草坪边缘,近50㎡的条

图四 东广场北面草坪东侧的人工微地形处理。一方面

增加了景观竖向空间层次,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树木排水

问题

形区域栽种着另一试验草本植物——白景天(Sedum erythrostictum),作为适应热带沙漠环境生长的植物,其应对高温干旱等恶劣环境的能力十分强健,同时,植物明快亮丽的色彩给人以舒适的视觉感受。(图四)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平面图,透视图等 关键词:设计说明;广场景观;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一、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本方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一反“常规内向的”购物商业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概念断然将城市商业村落迁到了公园里。我们相信这种朝向自然景观的商业街最适合当地人的思维及喜好,这是一种可以同时交流享用的街道、漫步路,水道、广场和公共绿色空间等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娱乐、购物、工作、休闲放松。我们坚持利用自然,反对一切人造的,粗劣的东西,相信人们会愿意感受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地域的情调、优美的建筑和材质。自然的商业感受将更有趣、更艺术化。一切能发挥人们想像的景观元素将呈现在公共空间里。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 多层次的体验:设计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把不同的景观元素穿插利用到院落空间、广场、街道和水岸线。 生动的水岸线:独特的水景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无论是散步、逛街,还是表演,都有不同的景观节点,丰富的水岸线设计为行人提供了不同的感受。 公共领域:在这个大的区域里,合理的配置了不同主题的公共空间:购物、餐饮、娱乐、消遣、休闲、健身以丰富购物的感受。例如,配合主力店入口的景观设计可以置一个室外卖花空间,或者在餐馆的外部公共空间可以设置一个卖食品的空间。这种室内外配合的设计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蛇行的和梯形的通道:像孩子的游戏,景观领域像蜿蜒的人行的蛇行路。例如弯曲的水岸线散步路和东西向的弧形步行路联系了未来的娱乐中心、主力店和公园的主入口。一系列的节梯或桥体被运用到整个项目,每个设计思路都有它的特别情趣性。 景观介入:许多的漫步路都非常长,为避免其单调性,我们介入了许多景观元素、不同的材料和铺装图案。在商业街建筑北部,以引进的水体刻意的打破了过长的漫步路。放射形铺装的运用和水边的平台都打破了其单调性。 漫步路和街道景观:东西向的曲线路把人们导入北面沿湖景观及中心公园,放松的步行路联系着不同的景点。岸线前的步行路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是很活跃的。这里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因为这里分布了水景、公共艺术和雕塑和室外街具小品。各种动态的和好玩的水景观像珍珠一样被串在沿湖建筑主轴线上。每个水景被清楚的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平静的水池、戏剧性的喷泉等。

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理念浅析

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理念浅析 武汉洪山广场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林威 摘要:2005年是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从植大绿到景观绿化、生态绿化”转变的一年。洪山广场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广场,其植物景观档次、品位在全市处于一流水平。为更好地响应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的指示精神,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工程于4月4日正式启动。 洪山广场坐落于武昌区中南路与中北路交汇处,地理位臵尤显重要,周边毗邻湖北省政府办公大楼,洪山体育馆、中国电信大楼、科教大厦、武汉市铁路局等组织机构分布于广场周围。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载体,洪山广场自建成以来就扮演着“城市小森林”的角色。随着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广场周边居民对公共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植物景观改造的必要性及遵循的原则 自2000年草坪景观改造以来,广场植物景观凸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东、西广场植物视角上分布不均衡。从景观视角平衡上看,景观东重西轻; 2、观赏草坪景观层次不丰富; 3、广场周边大树未形成浓蔽的遮荫效果,景观舒适度不够。 本次植物景观改造,是在不破坏广场现有景观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对西广场及东广场部分景观节点进行局部范围内的改造。改造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植物改造紧跟当前国内城市绿化发展的趋势,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把握国内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动态走向,使植物景观改造后2-3年内,景观设计水平仍能保持在全国前列; 2、坚持广场“纪念、集会、休闲、娱乐”的功能定位,对增添的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功能性完善和景观性提升。利用植物造景,在不改变广场原有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用以构筑优美、和谐的植物立体景观层次,体现“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3、广场与周边植物景观整体改造一致性的原则。将广场周边大树环绕景观与广场内植物景观改造统一设计,形成景观一致性的和谐统一; 4、广场内植物改造多选用色叶性植物、鲜花或木本花卉,以丰富的植物季相变化、艳丽的花卉和大色块的组合图案来增加广场景观,满足四季有花的要求。二、植物材料选择原则及植物空间组合合理性分析 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植物材料选择充分考虑到广场现有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状况及多年来广场及周边地区气候、水文、气象、土壤等多方面因素,乔木多以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生长的树种为主,如香樟、桂花、广玉兰等常绿乔木及日本晚樱、垂丝海棠等落叶小乔木,落叶树与常绿树种在数量上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红叶碧桃、红枫等色叶植物种类的引进,丰富了植物的四季季相景观;对于花灌木,多选用观赏性强、抗性强健的优良植物树种,如紫薇、斗球等落叶树种及双面红继木、茶梅、龙柏、杜鹃等常绿植物种类;此外,石蒜、常绿萱草、鸢尾等作为地被植物材料被广泛应用到改造工程中,其中,市园林科研所引进栽种的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荆芥(Nepeta cataria Linn)和景天科多年生草本白景天(Sedum erythrostictum)作为试验性栽种地被一并引入本次绿化工程中栽植。在工程完工后的几个月内,经记录观察,发现栽植于东广场南面水杉林下草坪边缘30㎡区域的荆芥和北面大草坪东侧人工微地形草坪边缘面积50㎡的白景天等两种广场引进栽植的植物生长表现良好,初步达到了预期栽植效果。

某商业广场设计说明

XXX项目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1、项目概况 XXX项目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部,由洛阳市XXX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36544㎡,总建筑面积267610㎡,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1770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49908㎡,容积率为5.96 ,绿地率31.5%,机动车车位631个。该项目是一个包含百货、超市、电影院、餐饮、服装、高档酒店及写字楼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能很好地结合周边的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成为集工作、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区。 2、位置与现状 该项目南邻九都东路、北临吕氏街、东临柳林街、西邻校场街,周边道路网络发达,交通十分便利。该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资源十分丰富,坐拥老城区及瀍河回族区的大量人脉,但其周围缺少能有效聚集人气的大型商业建筑,因此该项目的开发将改变地块及周边的商业形态。地块总用地面积36544㎡,场地现状多为二、三层民居,用地平整,并无太大的高差变化。 3、设计依据 本工程应执行的主要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08-8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国家有关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和技术要求。 二、设计理念 洛阳市作为国家的中部重镇,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老城区改造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开发来提升城市竞争力。因而该项目的建立很好地满足当今这个大环境。 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会展、餐饮、娱乐和交通等各个功能复合、互相作用、形成价值链的高度集合化的建筑群体。 该项目从“城市性、开放性和集合性”的层面上出发,把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筑实体与城市其他空间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城市实体。 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将是人口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拥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市民对亲近自然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生态的、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空间就会成为城市的主体。本案以此为出发点,塑造了一个绿色生态的建筑综合体。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体现建筑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把人纳入到建筑中,人融入自然中,人、自然、建筑融为一体。建筑充分考虑气候、日照、通风以及建筑空间对人的影响。考虑对残疾人及老年人的关怀等等,期望做到以人为本,创造适宜的建筑内部环境。 洛阳自然条件优越。本案取法自然,整个布局,建筑依托地形展开,利用景观绿化带、广场绿化以及屋顶绿化,以形成不同绿地层次,人工自然相得益彰,补充和完善了该地区的城市景观。 三、规划构思 1、总体布局的目标是在有限用地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发掘使用价值,同时充分结合地形现状,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形成完整统一的空间形态,强调为城市做贡献。位于老城区的XXX项目建筑综合体,在融于整体环境的同时,应表现自身卓尔不凡的文化特质,因此和环境协调的办法并非简单的吸收和移植。相反,他是从城市场所中吸收若干属性,继而使其转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建筑群落形态。 2、道路交通组织 机动车流线分析: (1)静态交通:静态停车交通空间由地下停车库及部分地上临时停车位构成。地下二层停车556辆,地面临时停车75辆, (2)动态交通:动态交通空间依据规划用地可开口位置确定机动车流线从东西两边的校场街和柳林街两条城市次干道引入。从而避免了人车间相互干扰,

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灰汤紫龙湖南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一、设计背景 1、本广场用地狭长,位于灰汤国际温泉度假区紫龙湖核心景区的南入口。也是灰汤健翔综合商业开发项目的南入口。需要同时满足核心景区入口广场的要求和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南入口的要求。 2、东边蒋琬路将来是步行街,场地内部需要增加一条机动车道,并结合布置40个停车位供游客使用。 3、广场南端正对着长花灰韶高速路的连接线路口,是未来灰汤度假区的门户位置。 4、广场东临紫龙湖,湖岸线较长。对岸是紫龙湾温泉大酒店。 二、设计思想 1、设计目标:打造大气、优美、温馨、引人入胜的文化景观休闲广场 2、设计理念:“三带迎宾” 设计绿青黄三条景观带连接南端主入口的沸玉广场和北端商业区的紫龙广场。 “绿带”指蒋琬路东边的机动车绿道,夹在两侧的绿化当中,引导游客驾车进入生态停车区。“青带”指中间由青石板和青砖地面为主的步行景观道,是游客从入口广场进入商业区的主要道路,种植带和微地形隔离机动车道,可横向进入滨水带。 “黄带”指滨湖的木质栈道,是游客休闲观光和亲水活动的场所。 三、总体设计 1、空间结构 三条纵轴一条横轴、两个广场 三纵轴就是三带 一横轴联系停车场到滨水区的木平台 南北两个广场:沸玉广场和紫龙广场 2、交通分析 人车分流 “绿带”是车行道,包括停车场、南端车行出入口、北端度假别墅区专用出入口; “青带”是主要人行流线,主要流向北端的商业区,有三个人行出入口; “黄带”是休闲观光的人行流线。 3、种植设计 绿道两侧种植香樟、栾树等较为高大荫浓的乔木。 车道与人行区的隔离带选用斑竹、凤尾竹、红枫绣线菊、金桂等色彩丰富和四季变化的树种,并配以景天、甘野菊、八角金盘等地被植物。 滨水区种植水杉、垂柳、荷花、鸳尾等亲水植物和水生植物。 四、具体景观设计 南广场八景 1、灰汤沸玉 沸玉广场中石阵喷雾景观,寓意温泉形成的“灰汤沸玉”景观。

城市棕地改造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9418960.html, 城市棕地改造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作者:覃娇芬张鹏黄秋燕 来源:《河南农业·科技版》2018年第05期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内的一些旧工业区已经慢慢向外迁出,在城市中留下大量 的工业旧址,导致城市棕地产生。棕地被废弃,无人管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美化环境、保护城市生态,应对城市中的棕地进行改造。基于此,本文对城市棕地改造的意义和棕地植物景观营造进行探讨,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棕地;棕地改造;植物景观营造 在城市中,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城市土地价值改变,原有的工业区或外迁或衰退失去价值,導致原有场地的土壤、水源、植被等都被破坏,而且受到了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对这些城市棕地进行改造,使其满足城市生态发展的需要。 一、城市棕地改造的意义 城市棕地在各个国家都存在,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存在着大量工业化或半工业化的城市,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工业迁出城区,留下了废弃的建筑设施和土地,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为了重新利用这些棕地,需要进行改造和景观修复。而对城市棕地进行改造的意义主要如下。 (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棕地是废弃的工业用地,由于无人看管而废弃荒芜,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城市棕地进行改造,能够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改良,再利用自然自我修复能力,让城市棕地形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绿化城市的功能,最后将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良性循环状 态[1]。在城市棕地内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构建城市绿地,让城市的绿地面积得到提升, 保护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促进资源转化利用 城市棕地进行改造后,原本荒弃的土地资源得到转化利用,节约了土地资源,也减少了景观改造的成本,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新的改变。土地经过景观改造后,其价值得到了提升,减少了对城市环境带来的污染,给城区的后续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植物景观分析作业

植物景观分析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植物景观作业 1、建筑物南面(三教门口) 现有植物:阔叶麦冬,蒲葵,山茶,杜鹃,雪松。 现况:靠近建筑墙体有宽35cm的阔叶麦冬种植 带,往南延伸植有蒲葵及三颗山茶。分布如图。 蒲葵冠幅约1.2m,单独生长的山茶冠幅约2.5m, 高约2.5m,两颗并在一起的山茶单颗冠幅约为 2m,高约2.8m,杜鹃种植带靠近路的宽约1.8m, 其余往北延伸。 改造:现有植物情况过于杂乱,周围大乔较 多, 围合感很 重,而这 块绿地给 人一种杂 乱的感 觉,不能 突出入口 的感觉。 采用规整式的配置突出入口的感觉。 使用种植池种植花叶蔓长春,高约1.6m,形成入口边界。移除原先长势过于茂盛的山茶,换种体积较小高约1m的山茶球。因为两边都有高大的树木,同时还有一栋教学楼挡在南面,所以这边虽然是建筑物南面但光照度并不高,采用朱砂根,11月以后还可以赏果。 2、建筑物北面 现有植物:广玉兰,桂花,石榴,梧桐,棕榈,杜鹃,山茶,蒲葵 现况:靠近建筑墙体部分没有种植大乔,有1.25m宽的地被绿化+小灌木,距离建筑约3m种植了四株广玉兰长势良好,非常健壮,冠幅约5m,高度约6.5m,广玉兰下的地面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围绕广玉兰有杜鹃带,高75cm,宽80cm。 花叶蔓长春 阔叶麦冬 山茶 朱砂根 地被:马蹄金

改造后: 因为建筑物北面有窗户,需要采光,所 以选择不会遮挡窗户的灌木:八角金盘,八 角金盘下植吉祥草。中间的灌木球采用红叶 石楠,对应建筑北面的红色墙面的建筑。 改造方案:广玉兰下种植大吴风草,移除杜 鹃,边缘杂植吉祥草,两边呼应,产生整体 感,使得校园内两栋建筑产生联系,减弱两 栋建筑之间的分离感(因为我觉得让校园内 的建筑产生联系是很重要的…园内的建筑和 植物配植相互之间如果没有联系感,要在校 园内产生归属感是很难的。同在一个园区 内,建成年代的不同使得两栋建筑已经很有 断裂感,不能改变建筑外观只能在植物配植 上减弱断裂感。) 3、水边 现有植物:伞竹,池杉,海芋,沿阶草 现况:调查的地方位于三教后方西侧,阳光充 足。池杉长势还可以,冠幅1.6m—1.8m,高约 5m,伞竹生长良好,海芋部分叶色发黄,是因为 后方有挡土墙,并且有上有乔木荫蔽,缺少充足 的散光,光线不足影响光合作用。

中心广场改造方案设计说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一、广场概况 黄兴南路步行街中心广场位于长沙市商业繁华中心地区,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质。广场总面积3800多平方米,景观空间效果不强,娱乐、文化和商业氛围欠浓,与整个黄兴步行街的景观规划显得不太和谐。 二、规划功能需求 随着整个商业步行街的商业运营水平的提高,商业步行街各项如火如荼的商业活动越发突显重要,作为中心广场则更应当发挥其巨大商业价值和为城市景观增亮的作用。因此,在改造广场的方案里面,我们始终以“繁荣商业”为核心,以“增加城市景观亮点”为目标来进行规划。 具体如下: 一是规划一个商业和艺术性很强的现代舞台; 二是提高整个商业步行街的休闲娱乐和文化氛围; 三是加强对广场空间景观效果的改造,为城市增加景观亮点,形成区域特色。 三、规划设计概念 一是空间概念,追求空间景观的垂直效果。以圆形环绕的文化石柱,来构建整个广场空间,以稍高的弧形看台和叠层双舞台竖向构筑广场层次,以小高差、大台阶和下沉式中心来丰富、完善整个广场的空间景观效果。 二是动水概念,以水形的变化和流畅为主线激活广场气氛。舞台区以喷泉为主,后设大型音乐喷泉增加整个广场舞台的效果。中间下沉式广场以流线型溪流打破广场方圆规则。西面看台顶设旱地喷泉,中间设台阶型叠水,下设弧型水池。可以说,水是整个广场的血液,流注于广场的每个重要体位。 三是商业文化概念,升华广场商业、文化氛围。文化柱的文化体现在柱子的造型、纹理及其蕴藏的文化底韵上,又不失现代风味。舞台区文化柱栏以石雕的形式,展现长沙古时市民文化,切合黄兴步行街的文化主流。在广场的中心溪流区,设“鹤栖”、“鹤翔”等商业文化雕塑,柱栏下设商业广告栏等,丰富广场商业氛围。

万达广场景观设计导则2013-0709

WORD格式 附件4万达广场景观设计导则 1)总体要求 商业广场景观设计是商业建筑外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衬托 商业气氛,通过合理、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商业建筑的室外场所。这是检验景观设 计的最主要标准,也是业主审查景观设计的依据。 设计方应着重考虑如下内容: (1)使用功能:商业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广场设计。步行街出入口位置要有大型集散广场,根据对广场的区位分析和地块分析得出的主要人流、车流方向确定主次 广场,主广场应预留足够场地,以满足大型商业活动使用要求。考虑到各业态 定期或不定期的促销活动,因此,在各业态的主入口和公共区不应布置阻挡人 流的固定设施,另外还要考虑物业公司组织的大型促销活动的场所和需求(包 括预留水、电、通讯等)。此要求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单独阐述其设置位置、设 置原则以及保证措施。 考虑室外步行街开放的时间段及主要消费人群的活动取向;形成户外休闲活动 空间为主的景观空间,在室外步行街局部放大区域预留商户开展户外经营活动 的场所,同时预留移动设施供围合空间使用。 所有室外空间必须满足消防安全功能需求。 (2)交通组织:参考交通评估报告,依照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各单体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从住宅和商业两方面确定机动车、非机动车、消防动线、人流、 物流等流线组织,合理确定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地面停车场的出入口(包括各 主力店的地上、地下卸货口,卸货区,装卸货物的时间,出租车等候,餐饮娱 乐停车区,商务办公停车区)及公交站台设置等等。交通分析需要在方案阶段 对各流线进行阐述。需考虑集中的非机动车停放范围。 需考虑酒店的车流动线,同时考虑酒店前广场,大巴停放处的位置及流线,酒 店物流动线及后勤通道等。方案深化签批后需在两周内提供酒店大巴和中巴转 弯轨迹图(根据万达提供的转弯半径模版)。 所有商业广场的景观设计都要考虑如何与城市交通的顺利接驳,强调与城市的 完整融合,即进入广场的方式要满足可达性和可视性,这是商业景观设计的核 心理念,通过与城市人行道斑马线、天桥、公交车站、出租车站、地铁站等的 完美结合,吸引人流顺利达到广场。 满足机动车进入室外步行街的使用需求。 地面停车位的出入口安排在靠近商业大广场附近,但不能设置在人行出入口等

怎么写景观设计说明要点

一、现状分析二、设计依据三、指导思想四、总体特色五、种植特色六、具体景观分析七、投资造价估算目录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一、项目概况1、区位 2、基地现状 3、设计范围二、设计依据三,设计构架 1、指导思想 2、设计原则 3、设计理念四、设计布局五、种植设计 1、设计原则 2、具体设计3、树种选择六、照明设计七、景观小品设计八、无障碍设计九、设施布置第二部分车站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一、存在问题二、沿街建筑分类三、整治对策 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 2、在建建筑的整治 3、未建空地的整治 4、需改建旧宅地块的整治第三部分附件:温州市规划局关于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第四部分附图 1、总平面彩图 1:1000 15 铺地设计详图 2、总平面图 1:1000 16-21 环境小品设计详图 3、分析图 1:2000 22 市府路口景观效果图 4、道路断面 1:200 23 城南大道路口景观效果图 5、沿街立面 1:200 6-9 节点详图 1:500 10-13 绿化详图 1:500 14 隔离带设计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一、工程概况 1.区位:温州市车站大道位于温州城市中心,是规划建设中城市中心区西侧边界,整体呈南北走向,南到火车站,北至江滨路。 2.基地现状:车站大道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A 类:新建地块: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B类: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已拆迁的空地,场地内较脏乱。在建地块部分基地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地外观不整洁。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好,但外表陈旧,部分建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一类为旧房:相当杂乱、破旧;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道路红线内:存在部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北临时绿化占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3.设计范围:本次景观设计范围为南起疏港路火车站、北至江滨路火车站,总长4.12km,宽50m的道路红线,以及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m的用地。设计重点在从人行道至建筑物临街面15.5m之间,还有车站大道与市府路、城南大道、学院路、黎明路形成的几处景观节点空间。二、设计依据 1、《温州市城市 总体规划》 2、《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83-99 5、开发和管理部门提

浅谈南京南站北广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

浅谈南京南站北广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 随着国内高铁交通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出行选择高铁的机会越发频繁,对高铁站点的使用要求也相应提高,不能只局限于候车乘车的功能。文章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综合性交通枢纽的环境下阐述和分析站前广场的设计特点和应用对策,为后续高铁项目站点的设计提供有益探讨依据。 标签:高铁站;广场;台地景观;空间组合;人性化设计 1 概述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各城市兴建的车站站房不再是单一的候车、乘车和达到等基本功能,而是集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人流集散和换乘、商业和文化相结合,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的地标性多功能综合体。 2 项目概述 南京南站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占地近70万平方米,包括主体辅助站房及其配套大型景观广场、快速交通道路、商业、地上和地下综合换乘枢纽、及周边附属用房和商业居住地块。其中主站房面积28.1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造型,反映人与天地的融洽、和谐。 3 现状分析 本项目属于改造类型项目,位于南京南站北广场的外围区域,沿广场中轴对称布置,共分为两块:一块在场地外围,沿玉兰路相接的弧形主干道分布,呈弧形条带状,满植灌木模纹和弧形乔木树阵,面积约19000平方米;与其一条弧形主通道之隔,主要改造地块呈发散性的半圆扇形,中间有数条纵向小型通道分割,也呈发散型,面积约13000平方米。本项目区域与主体站房通过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矩形集散广场过渡,场地整体地势平坦,绿化种植上除简单的乔木树阵和草坪外没有其他景观元素,整体空旷、枯燥,空间处理上缺乏变化。在宏观和微观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宏观上 (1)由交通枢纽向枢纽型人行尺度空间的转化不够明显,过于简洁;(2)城市空间公共性、连续性、参与性不足;(3)缺少高质量“立体网络化”空间环境,与地下商业空间、交通换乘休息候车等静态空间连接脱节,无法实现空间高效、混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与南京南站打造建立的开放空间及“公共空间精细化”的空间场所价值不相符,无法强化体现南站门户的重点特性。 3.2 在细节处理方面

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图文表格

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主要内容 ㈡设计说明 本册设计图为XXX景观工程设计中的植物设计部分。 1、设计依据 ⑴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 ⑵现有地形的实际状况; ⑶建设单位认定的景观方案; ⑷国家现行的园林行业标准; 2、设计范围 XXX景观工程设计范围内。 3、设计内容 ⑴设计工程苗木的品种及质量要求。 ⑵不同景观区内的植物配置形式及施工要点. 4、苗木要求: ⑴工程苗木应具备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冠形完整、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 虫害。枝干、根系造成机械损伤的,应在伤处截枝截根,以防病菌感染。 ⑵乔木类苗木:具主轴的应有主干枝、主枝分布均匀,干径应满足设计中规定的 最小尺寸;作景观树阵栽植的乔木分枝高度应相对一致,具有3-5个主枝,干径应满足设计中规定的最小尺寸。除主景树和特大乔木外,其他植株高度应严格遵照设计所定范围,以避免破坏设计所构成的空间高低关系。

⑶灌木类苗木:丛生型灌木要求灌丛丰满、主侧枝分布均匀、主枝数不少于5枝, 至少有3枝以上灌高达到规定标准;匍匐型灌木要求至少有3枝以上主枝达到规定标准长度;绿篱用灌木要求灌丛丰满、分枝均匀、干下部枝叶无光秃,树龄2年以上。 苗木表中所定的灌木规格为灌木栽种修剪后的实际规格而非苗木采购规格。 ⑷地被类苗木:样板区及重要景观区域的地被苗木应选用盆苗,避免栽植后稀疏 露土严重。如苗木实际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知会我司设计师进行品种替换或栽植密度调整。 5、种植要求: ⑴种植土必须质地疏松,保水保肥力好。栽种前应整理场地,清除碎石瓦砾,如有 条件可进行土壤消毒。种植土壤厚度:乔木土层厚度不少于100cm,灌木不小于50cm,地被不少于30cm。 ⑵乔木应带土球栽植、土球直径应为基径的6-8倍,土球厚度应为土球直径的三分 之二以上。 ⑶高度大于5M以上的大树定植后应搭支架支撑,园区内支架高度及支撑形式应统一。 ⑷灌木、草花植为绿篱或花带时应密植。 ⑸主要景观大树、骨架乔木请参照我司提供的苗木规格表及苗木选型图片进行采 购,施工方应提供苗木实际照片与我司设计师确认树形后购买及栽植。 ⑹如因苗圃供应情况、售楼时机等情况需变更植物品种,施工方应与我司设计师 确认替换品种。 ⑺种植时如遇地下管道及井盖等设施,需对乔木种植位置有较大调整,施工方应 知会我司设计师提供调整设计。

景观广场施工组织方案

****************改造工程景观广场专项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二零一六年八月十日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一、编制依据

1. 《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中华人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广场施工图纸 4、安全规程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11、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区花桥镇特色集镇甲方项目市政改造工程,主要对场镇道路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其基本情况如下: ◇甲方地点:*********** ◇甲方规 模:*************************************************** ************************************************ 三. 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案 以上的配套工作完成后才能按照景观图纸施工,本工程作业方案顺序如下: 现场定位放线---复核位置准确----景观石周边砌筑------景观石位置土石方回填达到标高要求 ---管线预埋----夯实.平整----景观石基础-------景观石吊装---喷泉安装---景观石以外的墙体砌筑----景观道路.台阶混凝土垫层(预留灯口)---- 检查复核-----跌水垫层.施工----铺砌.镶贴-------灯具.座椅安装----调试运行----竣工评估。

一、土石方工程 1、定位放线(撒灰线)→机械挖土→清槽→回填处理→回填砖渣垫层→夯实平整达到设计高程。 2、根据提供的厂区测量方格网和设计坐标用全站仪一侧到圆形广场施工现场区域,并在景观石基础外围设置控制桩,在场外适当位置设水准基点一个并用于对基础标高控制,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复核验收。控制点固定后立即将控制轴线用经纬仪投射到基层土上用钢尺拉出中间轴线,然后根据方格网图纸按比例进行定位放线,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用少量人工配合清理。植树绿化位置用机械挖坑至有机土,清理周边建筑垃圾,保证植被树木成活率(详见绿化方案)。 3本工程采用甲方统一提供的碎砖石作为基础回填用料,将土与块径不一的砖块合理配比,现场将石渣用挖掘机统一摊平,虚铺厚度不超过30cm,然后用挖掘机统一进行压实,边角处自垫层往两侧各出30cm工作面,回填围按照图纸要求和施工作业面要求,标高用水准仪复核准确。 二、混凝土工程 1.垫层施工前先将基地围的松散砖头渣土压实找平,按照基台放线进行垫层模板支设,浇注混凝土用平板振捣器振动密实。 2、处理施工缝:将施工缝的浮浆杂物清除,凿毛后清扫干净,并用水冲洗。 3、砼浇灌:浇灌前先检查轴线、高程等是否有误,互检、隐检后再进行浇灌。灌前先清扫施工缝处的杂物、积水、堵好清扫孔、铺与砼同标号的砂浆厚5-10CM,然后分层下料捣固密实。 4、质量控制:浇筑前先用水将基层润湿,振捣棒(平板器)操作人员要严格按规振捣密实,防止砼初凝后震动影响强度;浇筑砼后按时养护。 三、广场铺砌铺贴 工艺流程 本工序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砂浆摊铺→花岗岩石块铺贴→灌缝→养护。 施工准备 ⑴清理基层:将混凝土层(水稳层)表面的积灰及杂物等清理干净。如局部凹凸不平,应将凸处凿平,凹处补平。 ⑵找平、弹线:按照设计图纸标高控制点近引标高及平面轴线。开始铺砌前,先根据位置和高程在四角各铺一块基准石材,在此甚础上在南北两侧各铺一条基准石材。

广场景观改造工程市政园林绿化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2) 第二章资源配备情况 (3) 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5) 第四章质量管理措施 (42) 第五章安全管理措施 (51) 第六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7) 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57) 第八章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59)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第一节.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攀枝花市政府广场景观改造工程,需对原景点进行景观改造。局部工艺要求复杂,施工工期较短,土方造景线条流畅结合自然。 第二节.编制说明 (一)编制原则 按质按量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 (二)编制依据 1、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2、施工合同及施工图。 3、业主及当地人民政府在市政建设、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规 定和要求以及沿线的乡规民约、风土人情等。 (三)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范围为:工程量清单及业主发的图纸。(四)技术标准和要求 1、遵守设计图纸明确的技术规范; 2、执行国家、四川省、市现行的施工、质量检测及验收规范; 3、依照设 计文件的要求,施工材料、设备须达到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行业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8-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9-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 77-200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第二章资源配备情况 第1节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制定本工程的施工布置。 1、布置原则: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的投入,在确保每道工序质量的前提下,立足抢时间争速度,科学地组织流水和交叉作业,严格劳动纪律,严肃施工调度命令,严格控制关键工序施工工期,确保按期、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2、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成立本工程园林道路景观工程项目部,负责本工程的总体管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合理安排施工流水,统一协调各分部、项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第2节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准备: 1.1、因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短,就近租赁办公及休息场所。

植物景观方案设计思路

植物景观设计思路 一、资料收集阶段 1.熟悉项目所在地的气候资料,市树市花,人情风俗,常用植物品种等 2.熟悉项目的方案,包括风格定位,平面,竖向,硬质景观形式尺度,是否有地下车 库及覆土问题,隐形消防车道,方案主设对植物的空间想法,项目造价等 3.了解甲方的需求,例如是否对一些植物品种有喜好和忌讳,是否有囤苗木供项目使 用等 二、手稿构思阶段 1.确定所使用苗木品种并列出清单。 2.构思整体设计,确定项目主题,风格,定位,寻找意向图辅佐设计。 3.手绘主要节点平面图和立面图。 4.将设计想法排版成PPT文本作为方案阶段设计成果提交 三、深化阶段 概念方案--深化方案,植物概念:种植设计主题,空间意向、主要品种等。 深化方案:植物深化方案,包括主要节点详细设计,点位及品种等 文本包含内容: ?植物设计原则 1道路绿地要和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2以人为本,符合人们的行为规律和动态视觉特性 3与其他街景元素相协调 4 考虑城市地域特性和绿化养护水平 ?树种选择考虑方面 1.充分考虑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选择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2.行道树要选择深根性,分支点高,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3.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选择枝叶繁茂,病虫害少,便于修剪便于管理的品种。 4.土壤:酸性土植物:杜鹃,栀子花,棕榈科植物。白桦,印度橡皮树,山茶。 5.中性植物:不能忍受过干或过湿。大多数植物如此,杜鹃,茉莉,金丝桃,天目琼 花。 6.盐碱土植物:黄栌、白蜡、石榴、旱柳 7.树干下部侧枝早行枯落得多为阳性树; 不易枯落且枝繁叶茂的多为阴性树。 树冠叶幕区稀疏透光,叶色淡而质薄的多为阳性树; 叶幕区浓密,叶色浓且质厚的多为阴性树。 ?不同项目类型侧重方向

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造景分析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手法:园林种植设计中有许多应用手法和原则,但绝大多数下不能孤立地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而是要紧密地结合项目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以及总体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统一考虑。在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1、均衡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看到的景物中寻找平衡。在植物配置中都存在着虚实或真实的轴线,当群植的植物分布于轴线两侧时,平衡和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均衡就是一种量的均衡感,而将这种平衡将轴线两侧的竞争力协调一致,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稳定。

简洁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简洁不是指视觉效果上的简单和单调,而是设计中所必需的控制性和适宜度,以期能形成一种长久性的美感,体现出“简洁即是美”的真谛。 对比 对比的手法在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又可分为色彩对比、形态对比、体量对比以及质感对比等。对比的效果由对比的强弱来体现,实质上也是一种相互的衬托,突出彼此的个性。但是盲目使用对比,可能会造成混乱的视觉,所以应用时要服务于整体效果。

韵律及节奏 韵律是一种规则或不规则的间歇式重现,而重复出现其中的空间距离就是节奏。

统一 园林中的种植设计都有其中心,即主题。种植设计中的各种手段,从植物种类的选择,到植物配植方式的运用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都统一这一主题中。但统一并不是无变化的,应有主有次,宾主分明,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是指色彩的变化统一和植物种类的变化统一。 7、重复 这是指在植物种植设计时,某些植物材料以相同或相似的外形、质地或颜色反复出现,或者通过将相似物体放在一起,来增强景观的节奏感。

主次和多样性 突出主次关系,也就是要突出重点,强调重要的特征。可通过强化种植中主要成分的主导性和次要成分的从属性来实现。这也是植物混合配植中常用的方法,体现出秩序与多而不乱的造景效果,使主与辅有机地结合,营造有序而主题分明的景观效果。

广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

鸡西休闲广场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项目背景,本广场位于黑龙江的省鸡西市某住宅区附近,占地面积约为公顷。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因市区地处鸡冠山西麓而得名,地处三江平原穆棱河流域,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跨二、三、四积温带。鸡西市境内地势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地貌特征为“四山一水一草四分田”。 (二).目的及意义,“人”是文化休闲广场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在文化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本地特色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纵观古今中外的广场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思及指导思想) (一).设计立意,广场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承载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释放城市空间,协调人与自然共生的使命。自由而奔放的弧线围合出鲜明强烈的广场空间,游走于广场绿荫之中,品位每一处精心刻画的细节,真正开拓人们的胸怀情感。 (二).构思,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

论居住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论居住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摘要:植物景观是生长、发育着的景观,由于组成要素类型的多样性和设计方 法的多样性,植物景观最容易成为与其他硬质景观相融合、具有生态艺术价值和 人性化的景观类型。[1]本文以洛阳龙祥小区为例,通过分析该小区的景观特点和 存在的问题,探讨运用洛阳高中档小区的植物造景手法和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原 则等方面改善其景观效果,从而打造出具有洛阳本地特色的景观效果。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造景;洛阳;龙祥小区 引言 居住区景观是与人们的生活最贴近的,也是人工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景观类型。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住房与日俱增的需求,居住区的建设似乎就 成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筋水泥建筑和相似景观元素的拼贴。从南到北,不同气 候条件,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居住区都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同样的规划格局, 同样的建筑形式,同样的景观效果。更有甚者,景观设计的程度远远达不到人们 的需求。而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又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因此,如 何运用植物造景来达到人们对于住区景观的生理、心理需求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 意义的课题。 一、研究区概况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地理位 置北倚邙山,南接终南山,又有洛河、伊河两大水系,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当地 地处暖温带,并受季风环流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因此植物区系以暖温带植被为主,还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如南方红豆杉、银杏、水杉、香果树等。其中最著名的植物当属牡丹,曾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这也是当地的特色植物。 龙祥小区,坐落于洛阳市洛龙区,属于洛龙区规划建设后的城中村范畴。南 侧是开元大道快速路,东侧是龙翔商业街,北部接洛宜路,西侧隔瀛州路与龙腾 小区相邻。周边有洛阳理工学院和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人流比较混杂。小区建 设分为三个组团,均为六层板式楼房,采用行列式布局,并配有相应的服务设施 建设。根据调研分析,住区环境并不十分可观,绿化以乔木、灌木为主,类型较 为单一。植物空间基本没有,多以行道树、灌木群的形式呈现。 二、洛阳小区建设植物景观配置特点 图1较丰富的植物组合 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所以分析对象即为洛阳近几年建成的小区,植物景 观系统已经成熟,具备研究价值。并且居住区入住率较高,有利于研究景观的实际使用价值。经过实地调研,目前洛阳景观层次较高的小区都基本符合园林植物造景的五个原则,即“适地 适树”的原则、功能性要求、景观需求、经济要求、.美学原则。具有雕塑效果的乔木孤植, 既可以起到标识作用,同时也兼具观赏价值,如迎客松,龙槐,日本樱花,红枫等,甚至可 以作为精神寄托;作独赏树的树种,一般均选择树木高大雄伟,树形优美,且寿命较长,或 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种类;在居住区级道路两侧利用灌木的高低,色彩线状种植,再配合乔木的交替种植以达到秩序良好的视觉层次等。这是通过植物运用孤植、对植、 群植、韵律变化等常见的造景手法营造出的景观效果,同时也造就了景观美的感受。 三、研究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小区内建筑以行列式排布为主,根据调研,植物景观主要分布在建筑行列之间,植物类 型基本是以高大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种植形式是以上层乔木+中层灌木为主,植物类型和形 式都十分单一。整体景观分级不明确,局部景观层次单一。无论是造景手法还是景观构成,

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XXXX大学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园林植物造景》XXX(地方)植物造景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年级专业:20XX级园林指导老师:XXX教授 2017年4月9日

一、大学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 意义。 大学校园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学习、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将在这个空间里度过他们的身体和思想成长中最为剧烈的时期,可能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园区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颗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步,让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仍记忆犹新。环境艺术的核心应该是生活艺术,美化环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 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活跃,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渴望人际交流,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而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是在建筑空间以外,校园内的小树林,林荫路,池塘边,往往是学生停留的地方,或交谈,或散步,或静静的看书。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植物景观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带来的是感官上的美的享受,更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以下即对xxx(地方)内各高校校园内植物造景做简要分析。 二、植物造景具体分析。 1、多样统一原则:在色彩线条形成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

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这种风格比较踏实稳重,不会给别人突兀的感觉,尤其在一些僻静、人烟相对稀少的环境或者山坡、断崖边应用更加符合周围的环境特点。 图一(左) 图二(右) 2、对比与调和原则:颜色、形状、体量、软硬、线条等对比在xxx(地方)植物造景中应用尤为广泛。体量上的对比与调和在各种植物中,有的体量上的很大差别。可取得不同的景观效果。运用色彩的调和,则可获得宁静稳定与舒适优美的环境,从感官上带给人们新鲜奇特的感觉,多彩缤纷的颜色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往往结合周围的环境建筑,通过构造植物不同的线条以及利用植物(大多为草本)的“软”与建筑的“硬”也形成对比,使周围环境均衡协调,不显突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