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疫苗接种流程与操作规程
新生儿疫苗接种的程序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疫苗接种前准备 • 疫苗接种流程 • 疫苗接种后观察与护理 • 常见问题解答与注意事项 • 政策法规与宣传推广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疫苗接种前准备
了解疫苗种类及作用
01
02
03
一类疫苗
国家免费提供,必须接种 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 肝疫苗等。
二类疫苗
自费且自愿接种的疫苗, 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 。
疫苗作用
预防相应传染病,提高新 生儿免疫力。
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
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喂养情况 、有无疾病史等。
禁忌症
如有严重疾病、过敏史等情况, 需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接种。
选择合适接种时间和地点
接种时间
根据疫苗种类和程序安排接种时间, 一般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第一针,卡介苗在出生后3个月内接 种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未来国际间的预防接种合作将更加紧密, 共同应对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疫苗接种后观察与护理
观察新生儿反应及异常情况处理
01 02
发热
接种疫苗后,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发热反应,通常为低热,持续1-2天。 家长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必要时可咨 询医生使用退热药。
红肿、硬结
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一般直径小于1.5cm,无需特殊处理。 如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或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03
针对医务人员和家长等不同人群,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提高
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家长的认知度。
06
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百白破/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充分摇匀,无菌开启安瓿,准确吸取0.5ml。
五、接种儿童取侧卧位,选臀部外侧1/4处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70~9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棒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六、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七、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八、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严格“一人一杯一勺”制度。
四、服苗方法:(一)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二)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放入口杯内,加少许凉开水碾碎,溶解成糊状服用。
(三)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五、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六、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A群/A+C群流脑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儿童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免受各类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儿童预防接种的流程,我们特别制作了一份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以便家长和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儿童预防接种的标准格式流程图:1. 预约- 家长通过电话或在线平台预约接种时间。
- 医院或接种点确认预约并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
2. 到达接种点- 家长按照预约时间到达接种点。
- 家长携带儿童的相关证件和接种记录。
3. 登记- 接种点工作人员核对家长和儿童的身份信息。
- 工作人员登记儿童的基本信息和接种记录。
4. 咨询- 医生或护士与家长进行儿童接种相关的咨询。
- 家长可以提问并获取相关信息,如接种疫苗的种类、剂量和副作用等。
5. 体检- 医生或护士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和体温等。
- 医生或护士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确定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6. 接种- 医生或护士根据儿童的接种记录和年龄,准备合适的疫苗。
- 医生或护士按照接种计划和规定的程序给儿童接种疫苗。
7. 观察- 儿童接种后,医生或护士会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儿童没有不良反应。
- 家长也需要观察儿童在接种后的几天内是否出现异常症状。
8. 记录- 医生或护士记录儿童接种的详细信息,包括接种时间、疫苗种类和批号等。
- 家长可以向医生或护士索取接种记录的复印件。
9. 下次接种提醒- 医院或接种点会提供下次接种的时间和疫苗种类。
- 家长需要记下下次接种的时间,并提前预约。
以上是儿童预防接种的标准流程图,通过这个流程图,家长和医护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步骤的顺序和要求。
儿童预防接种是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并按照流程图的指引进行接种。
通过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请注意,儿童预防接种的具体流程可能因地区和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应该根据当地的政策和规定进行接种。
如何正确进行婴幼儿的疫苗接种

如何正确进行婴幼儿的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它帮助婴幼儿建立免疫系统,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感染。
然而,正确进行婴幼儿的疫苗接种并不仅仅是带他们去接种点,事前的准备、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接种过程中的细节都需要我们注意。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正确进行婴幼儿的疫苗接种。
一、事前准备在接种前,有一些准备工作需要我们提前完成。
1.了解疫苗接种计划在婴幼儿出生后,了解相关的疫苗接种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不同地区、国家的接种计划,不同的疫苗接种时间和种类都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事先了解婴幼儿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2.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在接种前,我们可以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机构,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
他们会为我们提供接种的具体时间、接种点和接种流程等重要信息,并解答我们的疑虑。
3.检查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在接种前,我们需要确保婴幼儿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感冒、发烧或其他不适症状。
如果婴幼儿有以上症状之一,应暂时推迟接种,直到他们康复。
二、接种注意事项在开始进行婴幼儿的疫苗接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质量,我们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
这些机构通常会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并且设备设施齐全。
2.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接种前,我们需要确认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疫苗应该是由正规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并且符合国家标准。
在接种时,我们可以要求医务人员出示相关证明或疫苗的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
3.遵循接种计划按照事先了解的接种计划,我们需要准时进行婴幼儿的疫苗接种。
如果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接种,我们需要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制定接种计划。
4.准备必要的材料在接种前,我们需要准备必要的材料,例如婴幼儿的健康档案、相关证件等。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接种者的背景信息,并为接种过程提供便利。
5.按照接种流程进行接种在接种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接种流程进行。
疫苗接种标准操作规程最新

疫苗接种标准操作规程最新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它通过引入微弱或死亡的病原体,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为了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与有效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
一、接种对象的选择1. 接种对象应紧密符合接种目标人群,对疾病有易感性且传染性较大的人群优先选择,如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
2. 接种对象要符合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禁忌症包括过敏史、免疫缺陷病、正在发热等情况。
适应症包括常见传染病、免疫缺陷、接触感染者等。
3. 对于接种对象的特殊情况,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根据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决策。
二、接种疫苗的选择1. 根据疾病防控工作的需要,确定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时间。
2. 注意疫苗的供应情况,确保疫苗的存储和运输符合规范,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 对于需要多次接种的疫苗,要注意接种间隔时间,确保充分产生免疫应答。
三、疫苗接种过程的操作规范1.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核对接种对象的身份信息,核实接种对象的相关疫苗接种史。
2.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向接种对象及其家属介绍疫苗种类、接种目的、接种副反应等相关信息,做好知情同意工作。
3. 接种过程中,接种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采取洗手、消毒等措施,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
4.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外观,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5. 接种时,接种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接种技术和方法,准确注射疫苗,避免过深或过浅的注射。
6. 接种后,接种人员应向接种对象及其家属解释接种注意事项,包括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急救措施等。
四、接种后的监测与管理1. 接种后,对接种反应进行监测,包括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等,及时处理并记录。
2. 对于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接种对象,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将接种情况及反应记录完整记录,建立良好的接种档案,便于做好疫苗接种的追踪和疫情的分析。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1.0目的:按质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
2.0适用范围:使用于进行此项工作操作的护理人员。
3.0操作步骤:3.1告知:核对医嘱,评估新生儿一般情况。
向新生儿监护人告知疫苗的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相关事项,取得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在《新生儿预防接种告知单》上签名确认。
3.2接种时限: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6小时后,没有发现异常的健康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
3.2.1 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及体重<2.0kg低体重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3.2.2 其他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不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3.2.3 建议乙肝疫苗与维生素K1注射间隔2小时以上,目的是万一发生过敏性休克便于鉴别病因。
3.3接种禁忌证:3.3.1新生儿有严重窒息及其他严重疾病者暂缓接种疫苗。
3.3.2早产、低体重儿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
3.3.3 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应及时接种,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可以推迟到1月龄接种。
3.4 准备:取乙肝疫苗1支,充分摇匀使疫苗中的氢氧化铝佐剂完全悬浮后,用1m注射器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有效期、冻结疫苗,冻融后的乙肝疫苗均不得使用。
3.5接种方法:注射部位在右臂三角肌下缘,肌内注射0.5ml(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用75%的酒精棉枝皮肤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握笔式持针,中指固定针栓,呈直角垂直进针,松开左手抽活塞,无回血将0.5ml的药液均匀注入,快速拔针,按压针眼。
)3.6宣教:对产妇和家属说明乙肝疫苗的作用,使其了解相关知识,告知接种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个别有注射局部红肿或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极少数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异常反应者,应及时就诊对症处理,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3.7流程图:用物准备—评估—告知—准备—查对—接种—宣教—记录。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儿童预防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预防接种流程,我们特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流程图,以便于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接种的步骤和要点。
流程图如下:1. 预约接种- 家长提前电话或在线预约接种时间和地点。
- 接种点确认预约信息,并提供相关接种材料清单。
2. 前期准备- 家长准备儿童的相关证件(身份证、户口本等)和健康档案。
- 家长核对儿童接种记录,确保接种计划的准确性。
3. 到达接种点- 家长按照预约时间到达接种点。
- 接种点工作人员核对预约信息,并指引家长和儿童进入接种区域。
4. 咨询和评估- 接种点工作人员进行儿童健康状况的咨询和评估。
- 家长提供儿童的个人和家族病史等相关信息。
5. 选择疫苗- 接种点工作人员根据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接种计划,为其选择合适的疫苗。
- 家长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关于疫苗的相关问题。
6. 签署知情同意书- 家长在了解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 知情同意书包括疫苗名称、接种时间、剂量等详细信息。
7. 接种疫苗- 接种点工作人员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接种计划,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疫苗接种。
- 接种过程中,家长可以陪同儿童并提供安慰和支持。
8. 观察和记录- 家长在接种后,留在接种区域观察儿童的反应和不适症状。
- 接种点工作人员记录接种信息,包括疫苗名称、剂量、接种部位等。
9. 给予接种证明- 接种点工作人员根据接种记录,为儿童提供接种证明。
- 接种证明包括疫苗名称、接种时间、剂量等详细信息。
10. 接种后护理- 家长根据接种点工作人员的建议,给予儿童适当的护理和观察。
- 家长注意观察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咨询医生。
11. 接种提醒- 接种点工作人员提醒家长下一次接种的时间和疫苗种类。
- 家长根据接种计划提前预约下一次接种。
12. 接种记录更新- 家长及时将儿童的接种记录更新到健康档案和相关机构。
- 健康档案的更新有助于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疫苗接种追踪。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儿童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免受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制作一份清晰的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详细描述了从预约接种到接种完成的整个流程。
1. 预约接种- 家长或监护人通过电话或在线平台预约接种时间。
- 提供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 预约接种的时间和地点根据接种中心的安排确定。
2. 到达接种中心- 家长或监护人带着儿童按照预约时间到达接种中心。
- 接种中心工作人员核对预约信息并登记。
3. 健康评估- 接种前,医生或护士会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
- 询问儿童是否有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
- 检查儿童的体温、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4. 了解疫苗信息- 医生或护士会向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相关疫苗的详细信息。
- 解释疫苗的功效、接种时间和副作用等。
- 回答家长或监护人的疑问和关注。
5. 接种疫苗- 医生或护士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接种计划,为其接种相应的疫苗。
- 选择适当的接种部位,如上臂或大腿。
- 采用合适的接种方法,如注射或口服。
6. 监测观察- 接种后,儿童会被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
- 医生或护士会密切关注儿童的状况,如体温、呼吸等。
- 家长或监护人也应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并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7. 接种记录- 医生或护士会在儿童的接种记录卡上记录接种的详细信息。
- 包括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日期等。
- 家长或监护人可以随时查看和更新接种记录。
8. 下次接种提醒- 医生或护士会根据接种计划提醒家长或监护人下次接种的时间。
- 提供接种提醒卡或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
- 家长或监护人应按时带儿童到接种中心接种下一剂疫苗。
9. 接种完成- 当儿童完成所有接种计划中的疫苗后,接种过程就算完成。
- 家长或监护人可以向接种中心索取接种证明或接种记录的副本。
- 接种中心也会将接种信息报送给相关部门,以便建立完整的儿童免疫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疫苗接种禁忌症
• 新生热体温大于37.5℃ • 早产儿或难产儿,且病情未稳定者 • 有顽固性呕吐及显著消化不良者 • 有明显临床分娩创伤者 • 有明显感染的表现:脓疱疹,肺炎,败血症等 • 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生儿 • 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者 • 有明确过敏史,如:乙肝疫苗(酵母过敏或疫苗
酒消毒。 • 3 菌苗启用后须在半小时内完成。 • 4 菌苗应置冰箱内冷藏,不可直接放在冰上或泡在冰水内。 •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 6 注射后可有局部反应,一般在两周后出现局部红肿,化脓,溃疡,3-5周结痂,是正
常现象,如溃疡较深,长时间不愈合,腋下或锁骨下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 • 7 出生后超过两个月以上才接种者,须先体检和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才能接种。
肤呈5-15度平行刺入皮内,固定针头注射0.1毫升后出现一个6-8毫米大小皮丘,并可见 毛孔,皮肤变白后迅速拔针。 • 注意事项: • 1 注射前检查菌苗,如无异常,稀释摇匀后吸取菌苗,每支卡介苗用
0.5毫升注射用水稀释,每个新生儿注0.1毫升 • 2 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才行皮内注射,不能过深,以免引起深部脓肿,忌用碘
2)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先查阅医嘱及宝宝保健册 3) 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及住院号 七对:护士在执行医嘱前要先核对床号,对 姓名,对疫苗的 名称,对剂量,对用法,对疫苗是否过期。用药后要对是 否有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二登记:护士在执行医嘱后需要登记宝宝的健康教育本及我 科室的疫苗接种登记本。 一告知:宝宝出院时需归还家长健康保健册,同时告知家长 患儿是否已接种疫苗;因故未予接种,应与家长说明理由 并嘱咐适时到当地医院补接种。
新生儿疫苗接种流程及操 作规程
鲁世琼
新生儿科疫 登记是否完整
核对后把蓝 色宝宝册认 真转抄到黄色
宝宝册
转抄完毕,在蓝 色宝宝册上注明 已转抄,并签名
两本宝宝册一 同存放在
该患儿的病历 夹中
新生儿疫苗接种流程
原则:“三查七对二登记一告知”的原则 三查:1)医生开医嘱前先查宝宝的健康保健册
接种乙肝疫苗
• 物品准备:按皮下注射常规外,另加4号半 针头,乙肝疫苗
• 注射部位:右上臂三角肌下缘 • 注射方法: • 1 注射前将新生儿右上臂暴露,常规消毒皮
肤 • 2 注射前用手绷紧皮肤,针头斜面朝上,呈
30-40度角刺入皮下,抽无回血后固定好针 头,即可注射
谢谢观看! 2020
反应情况及 接种后4-6周局部有 一般无反应,个 一般无反应
小溃疡,保护创口不 受感染。个别腋下或
别轻度红肿,疼
接种卡介苗
• 物品准备 :注射盘 ,75%酒精, 1ml注射器 ,棉签 ,弯盘。冻干卡介苗,卡介苗专 用注射用水。(注意查药核对)
• 接种部位:左上臂三角肌下缘皮内 • 剂量:注射量要准确,每人注0.1毫升(既含菌量0.05mg) • 注射方法:用75%酒精消毒皮肤,注射时用手绷紧皮肤,针尖稍向下压,浅浅地与皮
签名工作
新生儿科疫苗接种流程
• 注意事项 • 除母亲有乙肝病毒携带,需尽早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
肝疫苗外,其他患儿需体重达2kg才接种乙肝疫苗,2.5kg 接种卡介苗 • 凡外院转入新生儿除了患儿母亲有乙肝病毒携带,需接种 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其他患儿一概不予接种疫苗, 出院时与家长说明出院后回当地医院补接种 • 我院出生的患儿因体重未达标准,未种疫苗,告知家长到 当地医院补种 • 出院时蓝色宝宝册由我科保管,黄色宝宝册交给家属
新生儿科疫苗接种流程图
接种疫苗前
执行疫苗前认真核 对蓝色宝宝册及黄 色宝宝册,判断患儿 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查看医嘱及执行前 注意查对剂量及用法
若患儿母亲有乙肝病毒 携带,生后24小时内接种 乙肝免疫球蛋白100u及乙肝疫苗
电脑班护士认真核对 两本宝宝册及医嘱 治疗班护士在接种 疫苗前再次查对两本 宝宝册及核对医嘱后 接种疫苗并做好登记
中任何成分过敏)
新生儿时期各种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表
预防接种名 卡介苗 称
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 蛋白
接种方法 皮内注射 肌注或皮下 肌肉注射 注射
接种部位 左上臂三角 右上臂三角 臀部肌肉
肌上端
肌处
初种剂量 0.1ml
5ug
(0.05mg)
100iu
接种时间 生后2-3天 出生后第二 生后24小时 到2个月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