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合集下载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摘要: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是一项关键的技术,通过卫星定位技术,能够实时跟踪和监控车辆的位置信息。

本文将介绍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的技术要求,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硬件设备技术要求1.卫星定位设备: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需要具备高精度的卫星定位设备,能够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

选择卫星定位设备时,应考虑其定位精度、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等因素。

2.车载终端设备: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需要车载终端设备,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并将位置信息上传至数据中心。

车载终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的信号接收性能。

3.通信设备: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需要和数据中心进行实时通信。

通信设备可以选择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或蜂窝网络等,要确保通信稳定、及时可靠。

4.电源设备: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源设备应具备短路保护、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等功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

5.其他设备:根据实际需求,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可能需要其他辅助设备,如车辆状态监测设备、摄像头等。

二、软件系统技术要求1.位置信息采集与存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需要具备位置信息采集和存储的功能,能够实时记录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轨迹等信息,并进行存储和管理。

2.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能够实时显示车辆位置,并进行异常行为的检测和预警。

例如,超速、路线偏离等情况应能及时发出警报。

3.数据分析与报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应具备数据分析与报表生成的能力,能够根据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4.平台接口与互联互通: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需要支持与其他相关平台的接口对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三、数据处理技术要求1.数据传输安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需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和数据传输协议,防止数据的泄露和被篡改。

道路营运中的车辆定位技术

道路营运中的车辆定位技术

道路营运中的车辆定位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中普遍使用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和智能技术,其中车辆定位技术成为公共交通和境内大中型物流运输行业中,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和优化服务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道路营运中的车辆定位技术。

一、车辆定位技术有哪些种类?目前,车辆定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利用卫星卫星信号精确测量车辆的位置,从而实现对车辆位置、速度和方位角的精确定位。

2.蜂窝移动电话系统:通过基站网络把车辆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来定位车辆。

3. 惯性导航系统:通过惯性传感器和地球重力来确定车辆位置。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车辆定位技术,如AGPS(辅助全球定位系统)、DSRC(无线电短距离通信)、RTLS(实时定位系统)等,但这些技术应用更加专业和细分化。

二、车辆定位技术在道路营运中的应用道路货运行业的运输车辆按照装载方式和行驶路线不同而有其独特性,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定位技术可以帮助实现以下目的:1.增强车辆安全:如果一个司机在路上遭遇紧急情况,他可以通过使用车辆定位技术,把自己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或者服务提供商,以及时求助并得到救援。

2.提高运输效率:运输企业利用车辆定位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安排、调度运输车辆,合理规划车辆的行驶路线、节约耗油、避免堵车等现象。

3.提供精确服务:通过车辆定位技术,消费者可以精确了解运输车辆的实时位置和运输情况,确保货物更加精准、及时、安全地到达指定地点。

三、车辆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车辆定位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未来,车辆定位技术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在车联网时代,车辆定位技术将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对车辆和道路设施的全面监测、管理和调度;2.基于智能交通、互联网等技术,车辆定位技术将能够更加智能化、全面化地应用于运输、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等领域;3.发展定位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和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

物流运输中的GPS定位与追踪系统

物流运输中的GPS定位与追踪系统
维护成本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 确性,物流企业需要定期对GPS定位 与追踪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这需要 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成本。
05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的未来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物联网技术将与GPS定位与追踪系统 深度融合,实现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实 时监控、数据采集和智能调度。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连接各种运输 设备和传感器,收集运输过程中的温 度、湿度、压力等环境数据,为物流 运输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信息。
功能
实时监控运输工具的位置、速度、方向等动态信息;记录运输工具的行驶轨迹 ;提供预警和调度功能等。
工作原理
GPS接收器
安装在运输工具上的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获取运输工具 的经度、纬度、高度、时间等信息。
数据传输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GSM、GPRS、CDMA等),GPS接收器将 获取的位置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或监控平台。
物流运输中的GPS定 位与追踪系统
目录
•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概述 •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的技术实现 •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的未来发展
01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物流运输过程 中的车辆、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进行实时定位和追踪的现代化管理系统。
信息呈现
数据中心或监控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地图、表格、图表 等形式展示运输工具的实时位置和轨迹,方便用户进行监控和管理。
GPS定位与追踪系统的重要性
提高运输效率
实时监控运输工具的位置和轨迹,优化调度和路线规划, 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

ICS备案号:JT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第1部分:平台技术要求Road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GNSS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Part 1: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 platform(草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JT/T XXXX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第2部分:平台交换技术要求 (6)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3.1 营运车辆 Road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7)3.2 重点营运车辆 Emphasis Road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7)3.3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Road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GNSS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7)3.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7)3.5 通信网络 communication network (7)3.6 交换平台 information exchange platform(IEP) (7)3.7 市监管平台 municip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MMMP) (7)3.8 省监管平台 provinc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PMMP) (8)3.9 部监管平台 ministeri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MMMP) (8)3.10 监控平台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MMP) (8)3.11 车载终端 vehicle terminal(VT) (8)3.12 终端接入网关 VT gateway(VTG) (8)3.13 监控信息服务系统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MMSS) (8)3.14 监控工作站 monitoring station (8)3.15 紧急报警 emergency alarm (9)3.16 疲劳驾驶fatigue driving (9)3.17 越界 cross-border (9)3.18 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9)3.19 电话接听策略telephone answering strategy (9)3.20 事件项Event Item (9)3.21 汽车行驶记录仪v ehicle traveling data recorder (9)3.22 上传uplink (9)3.23 下发down (9)3.24 车牌license plate (9)4 缩略语 (10)5 系统结构 (10)6 省级平台要求 (10)6.1 功能要求 (10)6.1.1 监管功能 (10)6.1.1.1 平台管理 (10)6.1.1.2 车辆管理 (11)6.1.1.3 从业人员信息管理 (11)6.1.1.4 运输企业管理 (11)6.1.2 监控功能 (12)6.1.2.1 车辆监控管理 (12)6.1.2.2 轨迹分析管理 (12)6.1.2.3 电子地图管理 (12)6.1.3 信息交换功能 (13)6.1.3.1 部级监管平台信息交换 (13)6.1.3.2 市监管平台信息交换 (13)6.1.3.3 企业监控平台信息交换 (13)6.1.3.4 同级政府单位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13)6.1.4 统计分析功能 (13)6.1.4.1 平台管理统计分析 (13)6.1.4.2 车辆管理统计分析 (13)6.1.4.3 其它统计分析 (14)6.2 性能与技术要求 (14)6.2.1 质量与性能指标 (14)6.2.1.1 数据交换时间 (14)6.2.1.2动态数据统计分析时间 (14)6.2.1.3 接入监控平台和接入车辆的数量要求 (14)6.2.1.4 平台响应时间要求 (14)6.2.1.5 地图数据质量要求 (15)6.2.2 网络传输 (15)6.2.2.1 专线和备份线路 (15)6.2.3 数据存储 (15)6.2.3.1 保存时间和容灾 (15)6.2.3.2 安全要求 (15)6.2.3.3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16)6.2.3.4 系统运维功能 (16)7 市级平台要求 (16)7.1 功能要求 (16)7.1.1 监管功能 (16)7.1.1.1 车辆管理 (16)7.1.1.2 从业人员信息管理 (17)7.1.1.3 运输企业管理 (17)7.1.2 监控功能 (18)7.1.2.1 车辆监控管理 (18)7.1.2.2 轨迹分析管理 (18)7.1.2.3 电子地图管理 (18)7.1.3 信息交换功能 (18)7.1.3.1 省级监管平台信息交换 (18)7.1.3.2 企业监控平台信息交换 (18)7.1.3.3 同级政府单位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18)7.1.4 统计分析功能 (19)7.1.4.1 车辆管理统计分析 (19)7.1.4.2 其它统计分析 (19)7.2 性能与技术要求 (19)7.2.1 质量与性能指标 (19)7.2.1.1 数据交换时间 (19)7.2.1.2动态数据统计分析时间 (20)7.2.1.3 接入监控平台和接入车辆的数量要求 (20)7.2.1.4平台响应时间要求 (20)7.2.1.5 地图数据质量要求 (20)7.2.2 网络传输 (20)7.2.2.1 专线和备份线路 (20)7.2.3 数据存储 (20)7.2.3.1 保存时间和容灾 (20)7.2.3.2 安全要求 (21)7.2.3.3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21)7.2.3.4 系统运维功能 (21)8 企业平台要求 (22)8.1 一般性功能要求 (22)8.1.1 报警和警情处理 (22)8.1.1.1 报警 (22)8.1.1.2 报警信息处理 (22)8.1.2 监控功能 (22)8.1.2.1 车辆监控管理 (22)8.1.2.2 轨迹分析管理 (23)8.1.2.3 电子地图管理 (23)8.1.3 监管功能 (23)8.1.3.1 与监管平台实时数据交换 (23)8.1.3.2 监管巡查 (23)8.1.3.3 车辆协查 (23)8.1.4 统计分析功能 (24)8.1.4.1 违规统计分析 (24)8.1.4.2 报警统计分析 (24)8.1.4.3 行驶里程统计分析 (24)8.1.4.4 油耗统计分析 (24)8.1.4.5 车辆上线率统计 (24)8.1.5 管理功能 (24)8.1.5.1 终端参数配置管理 (24)8.1.5.2 基础信息管理 (24)8.1.5.3 业务管理 (24)8.1.5.4 行驶记录信息调用 (24)8.1.5.5 系统管理 (25)8.1.5.6 运维管理 (25)8.2 业务功能要求 (25)8.2.1 危险品业务功能 (25)8.2.1.1 偏离路线报警 (25)8.2.1.2 线路关键点监控 (25)8.2.1.3 地理栅栏 (25)8.2.2 客运业务功能 (25)8.2.2.1 营运线路管理 (25)8.2.2.2 偏离路线报警 (25)8.2.2.3 线路关键点监控 (25)8.2.2.4 超员监控 (25)8.2.2.5 分路段限速 (26)8.2.3 货运业务功能 (26)8.2.3.1 线路关键点监控 (26)8.2.3.2 司机身份识别 (26)8.3 性能与技术体制要求 (26)8.3.1 质量与性能指标 (26)8.3.1.1 数据交换时间 (26)8.3.1.2 动态数据统计分析时间 (26)8.3.1.3 应急与报警信息响应时间 (26)8.3.1.4接入车辆的数量要求 (27)8.3.1.5 平台响应时间要求 (27)8.3.1.6 地图数据质量要求 (27)8.3.2 网络传输 (27)8.3.2.1 专线和备份线路 (27)8.3.3 数据存储 (27)8.3.3.1 保存时间和容灾 (27)8.3.4 安全要求 (28)8.3.4.1 网络安全 (28)8.3.4.2 系统安全 (28)8.3.4.3 安全认证 (28)8.3.4.4 数据加密 (28)8.3.4.5 数据日志 (28)8.3.5系统运行安全 (28)8.3.6 安全等级与数据库安全 (28)前言JT/T XXXX《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平台技术要求——第2部分:交换平台接口规范——第3部分:车载终端技术要求——第4部分: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本部分为JT/T XXXX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关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应用的管理办法》

《关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应用的管理办法》

《关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应用的管理办法》(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2x年1月13日以粤交运〔202x〕48号发布自202x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强化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监督责任和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监控主体责任,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科技化水平,发挥道路运输车辆动态安全监管和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是指使用卫星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实时记录和传输道路运输车辆所在位置、行驶路线、行驶速度等数据,具有定位、监控、记录、警示、指挥调度等综合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监控管理系统。

由监控平台和车载终端组成。

本办法所称的道路运输车辆是指道路旅客运输车辆、重型货车(总质量超过12吨的货物运输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教练车、汽车列车等,以及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为需进行监管的重点营运车辆。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建或者委托建设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以下简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控系统)、道路运输企业自建或者委托建设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以下简称企业监控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控系统及企业监控系统应当符合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796-202x),并应根据车辆动态监管新的要求进行系统升级改造。

第四条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的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地级以上市(含顺德区,下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具体应用和实施;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的具体监管工作。

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明确本级及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控系统的负责部门和岗位职责,确定相对固定的责任人,并报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架构,以及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中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功能要求、平台性能与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政府监管平台及企业自建或运营商搭建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20263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JT/T794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JT/T7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简称卫星定位系统)GNSSsystemforoperatingvehicles以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实时位置和状态信息为特征,具有运输车辆驾乘人员及运输车辆管理者等用户远程信息服务,反映运输车辆实时动态数据,满足政府监管部门及运营企业对系统信息运用要求,能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辆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综合性信息处理系统。

政府监管平台(简称政府平台)governmentmonitoringandmanagementplatform以计算机系统及通信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卫星定位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管辖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接入平台进行管理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上级平台的数据报送和对下级政府平台的管理、对企业平台的监管和服务。

?企业监控平台(简称企业平台)enterprisemonitoringandmanagementplatform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建设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通过接入通信网络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安全运营监控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平台中的车辆安全运营的实时监控。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文字版)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文字版)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架构,以及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中政府监督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功能要求、平台性能与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及企业自建或运营商搭建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

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平安保卫等级划分准那么GB20263导航电子地图平安处理技术全然要求JT/T794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JT/T794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简称卫星定位系统〕GNSSforoperatingvehicles以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实时位置和状态信息为特征,具有运输车辆驾乘人员及运输车辆治理者等用户远程信息效劳,反映运输车辆实时动态数据,满足政府监管部门及运营企业对系统信息运用要求,能对效劳范围内的车辆进行治理和操纵的综合性信息处理的系统。

3.2政府监管平台〔简称政府平台〕governmentmonitoringandmanagementplatform以计算机系统及通信信息技术为根底,通过卫星定位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管辖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接进平台进行治理的系统平台,要紧实现对上级平台的数据报送和对下级政府平台的治理、对企业平台的监管和效劳。

3.3企业监控平台〔简称企业平台〕enterprisemonitoringandmanagementplatform企业自建或托付第三方技术单位建设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以计算机系统为根底,通过接进通信网络对效劳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用户进行治理,并提供平安运营监控的系统平台,要紧实现对平台中的车辆平安运营的实时监控。

3.4接进平台accessplatform接进到政府平台的平台,包括企业平台和下级政府平台。

JTT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JTT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ICS 03.220.20 ; 33.040.40 M3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 /T 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GNSS system for operati ng vehic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vehicle terminals 2011-02-28 发布2011-05-08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JT /T 794—2011 目次前言............................................................................. I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一般要求 (2)5功能要求 (3)6性能要求 (8)7安装要求 (11)附录A (12)前言本标准按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委员会(筹)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炜、林元洪、冯泉、杨英俊、董轩、罗冠伟、李明瑛、杨富锋、李文亮、张锦、沈兵、王轶萍、晋杰、梁金焰、尚绛、肖晔、王建、丘舍金、韦昌荣、代伟良、孙亚夫、张伟。

II JT / T 794 —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安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中安装在车辆上的终端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56汽车行驶记录仪GB/ T 19951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JT /T 766-200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监测终端技术要求QC/T 413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QC/T 420汽车用熔断器QG/T 730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YD/ T 1050 800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YD/ T 1214 900/1800 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YD/ T 1367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 T 1547 2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YD/ T 1558 2GHz CDMA2D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讯协议技术规范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nd data format of BD compatible vehicle terminal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二〇一三年一月前言本规范是对JT/T 808-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的补充和完善,与JT/T 808-2011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通信连接中“连接的维持”的描述;——修改了协议分类中采集驾驶员身份信息数据”的流程描述;——增加了协议分类中“分包消息”的流程描述;——修改了数据格式中,原终端注册、设置终端参数、位置信息汇报、文本信息下发、设置圆形区域、行驶记录数据采集命令、行驶记录数据上传、行驶记录参数下传命令、驾驶员身份信息采集上报、多媒体事件信息上传、多媒体数据上传、多媒体数据上传应答、存储多媒体数据检索应答、数据下行透传、数据上行透传等章节的内容;——增加了数据格式中,补传分包请求、查询指定终端参数、查询终端属性、查询终端属性应答、下发终端升级包、终端升级结果通知、人工确认报警消息、上报驾驶员身份信息请求、定位数据批量上传、CAN 总线数据上传、摄像头立即拍摄命令应答、单条存储多媒体数据检索上传命令等12 条命令,并对影响的章节和表格编号进行了调整;——修改了附录A 中,表外设类型编号表、表命令类型表的内容;——增加了附录A 中,查询从机版本号信息、从机自检、从机固件更新、查询外设属性、道路运输证IC 卡认证请求、道路运输证IC 卡读取结果通知、卡片拔出通知、主动触发读取IC 卡等终端主机与外设的通讯协议指令;——修改了附录B 消息对照表中上述修改相对应的内容。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以下简称终端)与监管/监控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之间的通讯协议与数据格式,包括协议基础、通信连接、消息处理、协议分类与说明及数据格式。

本规范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和平台之间的通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JT/T 415-2006 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目编码规则JT/T 79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数据通信链路异常abnormal data communication link无线通信链路断开,或暂时挂起(如通话过程中)。

注册register终端向平台发送消息告知其安装在某一车辆上。

注销unregister终端向平台发送消息告知从所安装车辆拆下。

鉴权authentication终端连接上平台时向平台发送消息以使平台验证自己身份。

位置汇报策略location reporting strategy定时、定距汇报或两者结合。

位置汇报方案location reporting program根据相关条件确定周期汇报的间隔的规则。

拐点补传additional points report while turning终端在判断到车辆拐弯时发送位置信息汇报消息。

采样频率不低于1Hz,汽车方位角变化率不低于15°/s,且至少持续3s以上。

电话接听策略answering strategy终端自动或手动接听来电的规则。

SMS 文本报警SMS text alarm终端报警时以SMS方式发送文本信息。

事件项event item事件项由平台预设到终端,由事件编码和事件名称组成,驾驶员在遇到相应事件时操作终端,触发事件报告发送到平台。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N——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GZIP——一个GNU自由软件的文件压缩程序(GNUzip)LCD——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RSA——一种非对称密码算法(由Ron Rivest、Adi Shamirh、Len Adleman开发,取名来自三者的名字)SMS——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TS——文本到语音(text to speech)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VSS——车辆速度传感器(vehicle speed sensor)4 协议基础通信方式协议采用的通信方式应符合JT/T 794 中的相关规定,通信协议采用TCP或UDP,平台作为服务器端,终端作为客户端。

当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时,终端可以采用SMS 消息方式进行通信。

数据类型协议消息中使用的数据类型见表1:表 1 数据类型传输规则协议采用大端模式(big-endian)的网络字节序来传递字和双字。

约定如下:——字节(BYTE)的传输约定:按照字节流的方式传输;——字(WORD)的传输约定:先传递高八位,再传递低八位;——双字(DWORD)的传输约定:先传递高24 位,然后传递高16 位,再传递高八位,最后传递低八位。

消息的组成消息结构每条消息由标识位、消息头、消息体和校验码组成,消息结构图如图 1 所示:图 1 消息结构图标识位采用0x7e 表示,若校验码、消息头以及消息体中出现0x7e,则要进行转义处理,转义规则定义如下:0x7e <————> 0x7d 后紧跟一个0x02;0x7d <————> 0x7d 后紧跟一个0x01。

转义处理过程如下:发送消息时:消息封装——>计算并填充校验码——>转义;接收消息时:转义还原——>验证校验码——>解析消息。

示例:发送一包内容为0x30 0x7e 0x08 0x7d 0x55 的数据包,则经过封装如下:0x7e 0x30 7d 0x02 0x08 0x7d0x01 0x55 0x7e。

消息头消息头内容详见表2:表 2 消息头内容消息体属性格式结构图如图 2 所示:图 2 消息体属性格式结构图数据加密方式:——bit10~bit12 为数据加密标识位;——当此三位都为0,表示消息体不加密;——当第10位为1,表示消息体经过RSA算法加密;——其他保留。

分包:当消息体属性中第13 位为 1 时表示消息体为长消息,进行分包发送处理,具体分包信息由消息包封装项决定;若第13 位为0,则消息头中无消息包封装项字段。

消息包封装项内容见表3:表 3 消息包封装项内容校验码校验码指从消息头开始,同后一字节异或,直到校验码前一个字节,占用一个字节。

5 通信连接连接的建立终端与平台的数据日常连接可采用TCP或UDP 方式,终端复位后应尽快与平台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立即向平台发送终端鉴权消息进行鉴权。

连接的维持连接建立和终端鉴权成功后,在没有正常数据包传输的情况下,终端应周期性向平台发送终端心跳消息,平台收到后向终端发送平台通用应答消息,发送周期由终端参数指定。

连接的断开平台和终端均可根据TCP协议主动断开连接,双方都应主动判断TCP连接是否断开。

平台判断TCP连接断开的方法:——根据TCP协议判断出终端主动断开;——相同身份的终端建立新连接,表明原连接已断开;——在一定的时间内未收到终端发出的消息,如终端心跳。

终端判断TCP连接断开的方法:——根据TCP协议判断出平台主动断开;——数据通信链路断开;——数据通信链路正常,达到重传次数后仍未收到应答。

6 消息处理TCP 和UDP 消息处理平台主发的消息所有平台主发的消息均要求终端应答,应答分为通用应答和专门应答,由各具体功能协议决定。

发送方等待应答超时后,应对消息进行重发。

应答超时时间和重传次数由平台参数指定,每次重传后的应答超时时间的计算公式见式(1): (1)式中:终端主发的消息数据通信链路正常数据通信链路正常时,所有终端主发的消息均要求平台应答,应答分为通用应答和专门应答,由各具体功能协议决定。

终端等待应答超时后,应对消息进行重发。

应答超时时间和重传次数由终端参数指定,每次重传后的应答超时时间按式(1)进行计算。

对于终端发送的关键报警消息,若达到重传次数后仍未收到应答,则应对其进行保存。

以后在发送其它消息前要先发送保存的关键报警消息。

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时,终端应对需发送的位置信息汇报消息进行保存。

在数据通信链路恢复正常后,立即发送保存的消息。

SMS 消息处理终端通信方式切换为GSM 网络的SMS 消息方式时,采用PDU 八位编码方式,对于长度超过140字节的消息,应按照GSM 网络的短信服务规范GSM 进行分包处理。

SMS 消息的应答、重传和保存机制同,但应答超时时间及重传次数应按照表10 中参数ID0x0006 及0x0007的相关设定值处理。

7 协议分类概述以下按功能分类对协议进行描述。

无特别指明,缺省采用TCP 通信方式。

车载终端与外接设备通讯协议见附录A。

协议中消息名称与消息ID的消息对照表见附录B。

终端管理类协议终端注册/注销终端在未注册状态下,应首先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终端将获得鉴权码并进行保存,鉴权码在终端登录时使用。

车辆需要拆除或更换终端前,终端应该执行注销操作,取消终端和车辆的对应关系。

终端若选择通过SMS方式发送终端注册和终端注销消息,平台应通过SMS方式发送终端注册应答对终端注册进行回复,通过SMS方式发送平台通用应答对终端注销进行回复。

终端鉴权终端注册后每次在与平台建立连接后,应立即进行鉴权。

鉴权成功前终端不得发送其它消息。

终端通过发送终端鉴权消息进行鉴权,平台回复平台通用应答消息。

设置/查询终端参数平台通过发送设置终端参数消息设置终端参数,终端回复终端通用应答消息。

平台通过发送查询终端参数消息查询终端参数,终端回复查询终端参数应答消息。

不同网络制式下的终端应支持各自网络的一些特有参数。

终端控制平台通过发送终端控制消息对终端进行控制,终端回复终端通用应答消息。

位置、报警类协议位置信息汇报终端根据参数设定周期性发送位置信息汇报消息。

根据参数控制,终端在判断到车辆拐弯时可发送位置信息汇报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