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历史文化简析

合集下载

奉节的地域特色

奉节的地域特色

奉节的地域特色贵州奉节是一个民族风情淳厚、历史悠久、风景名胜的地方。

一、历史文化1、贵州奉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奉节县地处贵州省内,在汉朝至现代一直为统一大中华祖国和贵州省的重要地方。

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兴衰的见证者。

2、奉节县拥有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该县有北宋的博物馆、吴越文化的遗迹;吴越文化是贵州大地上最早的民族文化。

《战国策》中有奉节、牟定、德克诸县的记载,预示着奉节县在古代的历史渊源。

二、地域特色1、贵州奉节位于贵州省内,处于云南、贵州两省之间,毗邻西南腹地,地理位置处于海拔1000—3000米的环境中。

这里气候适宜,四季格局清晰,深受大自然的宠爱。

2、贵州奉节是拥有众多古迹、古墓葬和古代奇胜风景的地方。

在历史文化遗产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屏山上保存较完整的“黄果树神秘石窟”,该石窟由百枚石窟和两座大殿组成,丰富多彩,极富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

三、民族风情1、民族风情是奉节的重要特色之一,这里既有融合中外文化的民族风俗,亦兼容汉、高、瘠多元文化特色。

奉节的居民自古以来,尊崇自然,崇尚使者,其手把神工巧匠,安乐民间,反应出他们心中虔诚崇敬的神性。

2、奉节中弘扬敬天崇地、爱祖宗教育的“四育”思想及四美文化,得以在宗教仪式中发展圆满。

其中包括文明斋戒、衣食守恒,孝礼敬老,心存善念,用有礼节的言传身教,从中汲取正直正义的优良品德。

四、美食特色1、贵州奉节的美食文化极其丰富,有大量的美食可供游客挑选。

秘制菜肴有香辣脆瓜、红肉小鱼、四味花菜、椒口里脊,素有“奉节珍味”之称。

2、贵州奉节除去一般吃货熟悉的特色美食,还有一些本地式美食,如龙须鱼、梅子苗、鸡窝藤等,是一定要试一试的美味小吃。

对于渴求新口味的游客,奉节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来体验这些独特的当地美食。

奉节历史沿革

奉节历史沿革

重庆市奉节县历史沿革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于巴国之地置巴郡,鱼复县随巴郡同置。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据蜀称帝,在瞿塘峡侧山头筑白帝城。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改固陵郡为巴东郡,二年(222年)刘备夷陵之战后败退白帝城,改郡治鱼复县为永安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名鱼复县,南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鱼复县为人复县。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人复县为奉节县。

据《今县释名》:“蜀先主终,诸葛亮受遗诏于此,有武侯八阵图,县名盖旌武侯,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云奉节也。

”清康熙六年(1667年),裁大宁县(今巫溪县)并入奉节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大宁县。

1949年12月3日奉节解放,12月19日成立奉节县人民政府。

1950年,奉节县属四川省万县专区。

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属万县市。

1997年3月随万县市隶重庆市,后直属重庆市。

1997年,奉节县面积4087.2平方千米,人口97万。

辖16镇47乡。

县政府驻永安镇。

1999年12月,恢复部份乡镇。

全县辖16个镇、6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871743人,其中:永安镇79487人、白帝镇19788人、草堂镇11886人、汾河镇12757人、康乐镇17482人、大树镇9503人、竹园镇15209人、公平镇18899人、朱衣镇21000人、甲高镇12968人、羊市镇12239人、吐样镇19448人、青龙镇12235人、兴隆镇14412人、新民镇12825人、永乐镇16546人、双潭乡7352人、奇峰乡11612人、天池乡11246人、岩垮乡11871人、前进乡14859人、九盘乡7629人、寂静乡12593人、平皋乡6961人、梅子乡10272人、槽木乡7593人、黄村乡12837人、曲龙乡6434人、青莲乡4249人、龙池乡12213人、双店乡7598人、平安乡8092人、桃树乡2355人、建农乡6903人、新政乡9256人、高治乡10788人、茅田乡3827人、金凤乡8481人、桃李乡7355人、罗汉乡5425人、石岗乡11435人、明水乡10456人、青正乡13072人、大寨乡5631人、野茶乡7089人、红土乡13238人、万胜乡19818人、三江乡7662人、康坪乡8966人、黄井乡8251人、安坪乡16772人、新治乡13517人、杨坪乡6676人、合营乡6419人、高雅乡7741人、黄泗乡2952人、上庄乡7448人、范家乡4036人、马驿乡8507人、梅魁乡8950人、云雾乡3810人、金子乡6978人、太和乡4540人、九里乡7800人、石罐乡3976人、荆竹乡8120人、新贺乡6839人、庙湾乡14331人、含瑞乡8410人、龙桥乡1686人、长安乡1992人、鹤峰乡8797人、长凼乡7230人、九树乡6343人、尖峰乡6858人、五马乡12232人、尖角乡10390人、冯坪乡8362人、明堂乡9622人、江南乡14198人、新城乡16108人。

古城风韵:如何传承与发展?——奉节新县城文化特色刍议

古城风韵:如何传承与发展?——奉节新县城文化特色刍议

举 世 瞩 目的宏 伟 工 程 , 区 人 民作 出 了 许 多 牺 牲 和 贡 献 。从 库 历 史 文 化 方 面 来 看 , 节 县 将 付 出 比其 它 县 更 为 惨 重 的 代 价 , 奉

座 具 有 悠 久 历 史 并 有 大 量 文 化 遗 存 的 古 城 将 全 部 沉 没 水
和 建 设 者 面前 一 个 严 峻 的 课 题 。

、Hale Waihona Puke 奉 节 新 城 不 能 失 去 记 忆
奉 节 县 是 三 峡 库 区 著 名 的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是 三 峡 水 库 也
淹没的唯 一一座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 。
座没 有 历 史 文 化 传 统 的 城 市 , 显 得 幼 稚 和 苍 白 。 如 将
来 , 付 国 事 家 事 。宋 太 祖 进 攻 巴蜀 时 , 自指 点 伐 蜀 将 士 将 托 亲
领 如 何 夺 取 夔 门铁 锁 关 隘 。 明朝 时 , 献 忠 攻 陷 夔 州 后 , 直 张 就 入 重 庆 。后 来 , 东 十 三 家 , 在 奉 节 一 带 抵 抗 清 廷 , 事 达 夔 也 战
有 史 以 来 , 节 即 以 “ 荆 楚 上 游 , 巴 蜀 要 郡 ” 在 奉 扼 为 。 20 0 0多 年 的 历 史 长 河 里 , 里 都 是 县 、 、 、 、 所 在 地 。 这 郡 州 府 路 特 别 是 宋 咸 平 四年 ( 元 10 公 0 1年 ) 四川 分 为 益 州 、 州 、 州 、 梓 利
邃 、 化 发 展 的 多 元 和文 化 风 格 的和 谐 性 同 在 , 在 三 峡 文 化 文 但
史 上 成 为 兵 家 必 争 之 地 。汉 武 帝 在 这 里 设 江 关 都 尉 , 重 兵 用 扼 守 要 隘 。 隋 开 皇 年 间 设 总 管 府 , 龙 山 公 扼 守 瞿 塘 。刘 备 派 伐 吴 失 利 , 守 这 里 , 鱼 复 县 为 永 安 , 让 诸 葛 亮 从 成 都 赶 退 改 并

奉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节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木雕(奉节木雕)、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蹬技(重庆蹬技)、挑花(巫溪嫁花)、石雕(大足石雕)、木雕(奉节木雕)、彩扎(铜梁龙灯彩扎)、针灸(赵氏雷火灸)和中医正骨疗法(燕青门正骨疗法)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属于传统戏剧类,有的属于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有的属于传统美术类,还有的属于传统医药类和民俗类。

这些文化遗产是奉节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该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中,木雕(奉节木雕)是奉节区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奉节阴沉木雕刻技艺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于2021年5月2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58。

诗城奉节简介

诗城奉节简介

诗城奉节简介
奉节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中国著名的“诗城”,以
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文化名人而著名。

奉节建市较早,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就是军事和交通要道。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奉节曾是有名的文化名城之一。

历代文人墨客留
下了大量的诗文、碑刻等文化遗产,使奉节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较
高的地位。

奉节的山水风景非常优美,东边是贡嘎山,西边是武陵山,南滨
长江。

奉节有许多著名景点,如奉节古城、夔门古镇、大石页乡等等。

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吸引着众多的艺术家、文化爱好者和游客。

在奉节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许多著名文人都出生或生活过这里。

例如,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任奉节县令。

此外,还有唐代文人谭用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清代宋庆龄、四川文学家叶圣陶等著名人士
都与奉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奉节县将“诗城”作为其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更
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欣赏奉节的美丽风景和文化遗产。

雄奇夔州地 诗意奉节城

雄奇夔州地 诗意奉节城

雄奇夔州地诗意奉节城奉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县城之一。

据《禹贡》记载,奉节县地跨天下九州中的荆、梁二州,西周初年成为巴国属国夔子国的领地,名鱼邑。

公元前314年,秦在原巴国地域建巴郡,并在鱼邑建鱼复县。

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称帝,修筑白帝城。

三国时期,刘备将鱼复县改为永安县,太康元年恢复鱼复县名。

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改名奉节县。

奉节地处三峡西首,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个性鲜明的夔州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三峡工程第一爆”,奉节县城进行了整体移民搬迁。

新三峡,新奉节。

地处三峡的诗城奉节,正在诗意地发展。

栏目主持人杨亮与诗结缘据光明日报消息奉节新县城的路标,更像一本诗词指南。

诗仙路、少陵路、竹枝路、老泉街、依斗门,每一处都散发着诗歌的气息。

这是一座与诗结缘的城市。

诗仙李白数次游历奉节,有一次是在流放过程中,经过奉节时得到了自己被赦免的消息。

诗人欣喜若狂,《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仙辞别,诗圣驾临。

晚年的杜甫体弱多病,“每依北斗望京华”,壮志难酬,只能以诗寄情。

诗圣在田间地头和白帝城下徘徊,春蚕吐丝一般吟诵出《八阵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他也《登高》,却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蛰居奉节两年,诗圣写诗462首,为现存杜诗的三分之一。

夔州诗也是其巅峰之作,代表了杜诗的最高成就。

《朝发白帝城》和《登高》两首千古绝唱,将奉节浓墨重彩地写入了中国文学史。

但奉节的诗缘还远不止于此。

诗豪刘禹锡在奉节任刺史期间,广泛采集当地民间歌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朗朗上口的《竹枝词》,别开盛唐一代诗风。

“成就"诗城奉节"的,绝不只有诗仙、诗圣和诗豪。

”67岁的奉节县诗城博物馆馆长赵贵林说,自三国以来,文人墨客以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曲艺、绘画、书法等各种体裁反复描绘《白帝城》和《八阵图》,《三国演义》更是令鱼复浦八阵图、托孤堂等历史遗迹声名大震。

白帝城的历史典故

白帝城的历史典故

白帝城的历史典故
白帝城位于中国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是三峡的著名旅游胜地。

白帝城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关于白帝城的历史典故:
1. 白帝城的由来:据《史记》记载,西汉时期,巴郡太守公孙述在此筑城,因其城楼高峻,形似白帝,故称为白帝城。

2. 刘备托孤:公元223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东吴,后病重回到白帝城。

临终前,刘备将蜀汉江山托付给诸葛亮,并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辅佐。

这就是著名的“刘备托孤”典故。

3.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奉节任职期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描绘了白帝城的美丽景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4. 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五》: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白帝城创作了《秋兴八首·其五》,诗中描绘了白帝城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5. 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在白帝城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表达了他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6. 杜甫的《登高》:唐朝诗人杜甫在白帝城创作了著名的《登高》,诗中描绘了白帝城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以上是关于白帝城的一些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使得白帝城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奉节的历史故事

奉节的历史故事

奉节的历史故事
奉节是中国重庆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县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一提的历史故事:
1. 长江第一碑:奉节县境内的雪山镇是长江三峡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座著名的“长江第一碑”。

这座碑刻于明朝,是纪念当地人民抵御倭寇入侵的伟大胜利而建立的。

碑文记载了抵御倭寇的历史事件,凝聚了奉节人民的英勇精神和爱国情怀。

2. 奉节起义:奉节在清朝末年曾发生著名的奉节起义。

清末时期,民众生活困苦,政府腐败无能,人民怨声载道。

奉节起义是湖北、四川等地的农民起义的一部分。

起义者卢德铭等一群勇敢的农民领导者组织起义,反抗清朝政权。

尽管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它代表了当时农民的抗争精神,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青衣江战役:奉节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三峡的重要入口,历史上多次发生
重要战役。

其中一次知名的战役是1938年的青衣江战役。

当时,日军企图通过长
江攻占重庆,他们进军到了奉节,但在当地人民和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下,日军未能成功渡过长江。

青衣江战役堪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一章,也是奉节人民保家卫国的壮举。

这些历史故事见证了奉节人民的勇敢精神和爱国情怀,并且对于塑造中国的历
史和文化传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奉节既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地方,也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游客可以在奉节感受到这些历史故事带来的文化氛围,并欣赏到那里独特的自然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奉节县历史文化简析2017-06-03 作者:平地处长江三峡西首的奉节,是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三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方古老的土地,远至洪荒的岁月,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儿繁衍生息,人类的文明史刚刚揭开第一页的时候,我们的先辈也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在奉节县提出以"旅游富县"战略的日子里,认真深入发掘奉节县的历史文化资源,继承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色彩,并充分让它为一方人民造福,这不仅将对地方经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奉节县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处东经109°31 ″,北纬31°02,一年平均温度在16,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升,常年日照1639。

1小时,四季分明,很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

从200多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可以知道,那时候这里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生活着熊猫、剑齿象等各种动物。

近几十年,考古学家在奉节县的周边地区发现了"巫山人"和"建始人"的化石,说明这一地区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2001年,考古学家又在奉节县的天坑地缝周边地区发现距今10多万年前"奉节人"的化石。

这充分表明,这一地区古人类的活动始终未有中断。

石器时代,奉节县境内,就有老官庙文化遗址、鱼复浦遗址、观武镇遗址、千秋坊遗址、三塘遗址、擂鼓台遗址、关庙沱遗址、新浦遗址等30余处。

前些年,考古工作者在鱼复浦的台地上发现大量石制品、烧石、烧土和动物化石。

让考古工作者十分兴奋的是,在一些排列很整齐的红烧土堆旁,发现一块不同凡响的陶片。

它从陶质、火候等各个方面都显得很原始。

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俞伟超先生看到很激动,认为它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称它为"三峡第一陶"。

从烧土堆周围密集分布的鱼骨、兽骨、小石器来看,当时的原始人以狩猎、捕鱼为生,过着一种群居的生活,好象吃饭都是集体在一起。

据推论,鱼复浦遗址时代应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即北方所谓的"细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左右。

有史以来,奉节县的发展变化脉络各种史册记载得十分清晰。

据《禹贡》记载,奉节县地跨九州中的荆、梁二州,到西周初年,这里是巴国的属国夔子国的的领地,名鱼邑。

春秋战国时期,瞿塘峡成了楚、秦、巴、蜀四国争夺的要地。

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楚灭夔子国,夔并为楚庸国的鱼邑。

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叛楚,楚联巴、秦共同灭亡庸国。

庸国一分为三,鱼邑重归于巴国。

到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并吞巴国。

周郝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原巴国地建巴郡,并在鱼邑建鱼复县。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县城之一。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平定巴、蜀,沿用秦的建制。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设13个刺史部,鱼复属益州刺史部的巴郡,并设江关都尉。

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称帝,修筑了白帝城。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璋分巴郡为三郡,鱼复属固陵郡。

三国鼎立时,刘备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将鱼复县改为永安县。

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益州置梁州,永安属梁州的巴东郡。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恢复鱼复县名。

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划巴郡和东郡属荆州。

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公元469年),分荆州、益州五郡,置三巴校尉,治地白帝城。

萧梁普通五年(公元523年)分梁州置信州,治白帝城。

以分鱼复县西南和朐忍东部,新增设了阳口县。

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鱼复为人复县。

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升信州为总管府;分巴东郡置永安郡,治人复县;废阳口县,其东部地区归还人复。

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在永安宫南建城,并迁州、郡、县治为一地。

宣政元年(公元576年),将治地迁回白帝城。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拆永安郡,人复隶属信州总管府。

六年,置山南道行台尚书省,信州为其属州。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将信州改置巴东郡,人复为其首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废巴东郡复置信州。

二年(公元619年)改信州为夔州,并设总管府于白帝城。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改夔州总管府为夔州都督府。

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蜀国丞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改人复为奉节县,为州治。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山南道为山南东、西两道。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州置云安郡,隶属山南东道,奉节为其属县。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云安郡为夔州。

五代时,州、县建置无改变。

到宋朝时,分四川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

夔州路辖数十县,治白帝城。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将路、州、县治迁至梅溪边的奉节县城。

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全国建置行中书省,奉节属陕西四川行中书省。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设夔州路总管府于奉。

十八年,分陕西四川行省置四川行省,奉节为其属县。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降夔州路为府。

九年(公元1376年)又降为州。

拆奉节县入夔州,隶重庆府。

十四年(公元1381年)又升夔州为府,复设奉节县。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把大宁县(今巫溪)划入奉节县。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恢复大宁县。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在府上设道,夔州隶川东道。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奉节县革命党人杀死县官,同年十月初六宣布独立。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道制,奉节仍属夔州府。

民国二年,复道废府、州、厅,奉节隶川东道。

民国七年(1918)撤消道,奉节直隶四川省府。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奉节属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节县属万县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属万县市,后来直属重庆直辖市。

二从奉节县的沿革变化,可清晰地钩画出她繁荣兴衰的曲线。

可以看出,从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起,她就开始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三峡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这儿设立了江关都尉。

到了宋代,她西至重庆、贵州,南至湖北恩施、利川,东至湖北巴东一带,疆域十分辽阔。

由于奉节地处三峡西首,自然是三峡的重要关隘,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史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发生在夔门的战事。

至今,高高矗立的炮台、铁骨铮铮的锁江铁柱和那浑厚的古城墙,犹有当年的烽火硝烟。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被人誉为"巴人魂"的巴蔓子将军,就以"刎首高风传日月"的事迹广为流传:巴国发生内乱,巴蔓子将军请求楚国派兵支援,并以平乱后以三座城池以赠。

结果平乱后,巴蔓子将军十分为难,割城损害国家,不割城失信于人。

于是巴蔓子拔剑自刎,"以头授楚使"。

巴将军为什么把三城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正是这三城地处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城之中,据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就有奉节在内。

三国时期,刘备攻打东吴失败后,也是以三峡为屏障,退守白帝城。

值得让人思索的是,刘备在奉节一住就是几个月。

他不仅不急于回成都,而是将这里的鱼复县改名为永安县,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

病重期间,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家事、国事一并托付给他。

这就是在史学上颇有影响的"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的人文意义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

虽然有的学者对刘备的托孤举动有所非议,但大多数人认为,刘备是真诚的,其"托孤"行为在封建世袭时代难能可贵。

在"托孤"事件中,诸葛亮的更让世人敬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成为万代楷模。

奉节县名的来历也与"托孤"有关。

后来,奉节的两道古城门被命名为"依斗门"和"开济门",使奉节县的城市文化意蕴更为深遂和具有靓丽的色彩。

诸葛亮在奉节留下的八阵图遗址也是闪烁中国古代军事艺术的一处重要遗存。

八阵图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运用,但诸葛亮让它与古老的《易经》相结合,闪烁出神秘的光彩。

目前,全国的八阵图遗址的地方屈指可数,而奉节县的八阵图不仅最有名气,而且最显得真实可靠和富有传奇色彩。

《三国演义》上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白帝城下鱼复浦的八阵图困住了东吴大将陆逊的故事。

小说的描写固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让鱼复浦从此声名远播。

实际上,远在小说之前,鱼复浦就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最早记载八阵图遗址的是东晋大司马桓温,他率兵伐蜀,从白帝城下经过时,写了《八阵图》一诗:访古识其真,寻源爱往迹。

悉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

在许多咏叹八阵图的诗词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八阵图》最为有名: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为什么"江流石不转"?是奉节的三国文化之谜。

历来学者看法不一。

有的认为"不转石"是先人祭祠的"大石",有的认为是过去遗留的"盐灶"。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已经对八阵图作了深入的研究,八阵图之谜正在被人破译。

三国时期留在奉节的最大悬案是刘备死后葬于何处。

刘备死后是否葬于奉节?近些年一直是四川、重庆市以及许多三国文化爱好者关注的话题。

1999年在奉节召开的三国文化研讨会上,"成都说"和"奉节说"的两派学者济济一堂。

虽然经过一番激烈的论争,但双方仍各执一词,谁也不能用确凿的科学根据来说服对方。

但是,双方却达成一种共识:无论刘备是否葬于奉节,都应该在三峡工程蓄水以前对一切可疑地带进行认真地勘测和发掘,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久的遗憾。

到宋朝时期,随着江河航运的发展,长江作为连接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交通干线,奉节的战略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

宋太祖派大将曹彬伐蜀时,首先就指点他如何重视三峡地区,怎样攻占夔门的铁锁关。

宋朝的地方政区分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夔州作为西南地区四大路之一,所辖范围达成数十个州、府、县。

奉节自然成了进入西南地区的东大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元、明、清以来,奉节一直是作为一座军事要塞受到军事家、政治家的重视。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命汤和、廖永忠伐蜀。

廖永忠进军瞿塘关时,蜀人在瞿塘峡口设铁索桥横据关口,船无法进峡。

廖永忠悄悄派数百人带着干粮饮水,翻山越岭,偷渡过关。

第二天天刚亮,水陆两支人马上下夹攻,方才攻下铁索关,进入夔州。

明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

第二年,在成都的义军失利后,起义军将领张余率部东下,"攻陷嘉、戌、泸、渝、涪、忠、万、开八州",直扑夔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