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共产党宣言》
1、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 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运输条件,使 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促 进作用。
3、资产阶级凭借着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亚非拉纳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探究: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后人 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图一:使用蒸汽机的工厂
图片中工厂里冒出的浓浓黑烟,反映出工厂大量 使用蒸汽机。同时也表明当时的环境污染严重。
图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2)图二和图三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图二表明 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分析主要原因。
水力纺纱机 不足:纱不均 匀
骡机 优点:纱既结 实又均匀
水力织布机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进一步发展:瓦特蒸汽机的出现和应用
瓦特及其改良的蒸汽机
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同时 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04年富尔顿制成的蒸汽机轮船
富尔顿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 的蒸汽机车
英国早期的铁路运输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和掠 夺原料,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地位:英国掌握着 世界工业霸权和商业霸权,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原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掠夺等。
请回答: (3)有人说19世纪的世界是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世 界。请选择上述图片中的两幅说明其对整体世界形成 的重要作用。
图一,蒸汽机在工厂里使用,商品数量激增,既 增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实力,又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 展。图二 ,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直接将世界各地 连成一个整体。图三,迅速、快捷的交通工具便利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

历史7 第一次工业革命

历史7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40S)完成标志:机器生产机器特点:轻工业为主◎一工和蒸汽时代1733英国人凯依:飞梭人们开始设法提高产量,结果促成了机器的发明生产技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其他领域效仿。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一工开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蒸汽时代”◎从工场到工场随着机器的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出现。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逐渐集中,形成工业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出现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欧美资义国家开始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工业革命后,希望三自由,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

1840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法美其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原料-加工-成品出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中后期,各种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称为“二工”特点:电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66,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面市。

“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时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

随后,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

1885德国本茨三轮汽车1903美国莱特兄弟的内燃机飞机化工:从煤和石油里,提取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人造纤维。

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垄断组织二工时诞生电力、石油、汽车工业,推动纺织、钢铁、造船进步。

工业生产结构:重工业代替轻工业,规模更大,资本需求更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追求利润。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1850年)导入: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1)政治: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英国最早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解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民主水平还很低,但已经形成了“开放社会”、思想自由,新思想与新知识在社会上能够迅速传播。

当时的英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新社会和新制度激励着人们通过和平的方式创造财富。

而与其相比的中国,则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官员享有特权,权力不受监督,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不受保护,新思想受到钳制,人们的聪明才智用于官场钻营,通过非法和暴力的方式掠夺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

(2)劳动力:圈地运动和农业变革提供了丰富的自由劳动力。

(3)市场:18世纪英国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

(4)资本: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

(5)技术: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达。

(6)资源:英国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

(7)科学:18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

1.唯物史观:使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现代化史观: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3.革命史观: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4.思想意识:促进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5.世界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西方最终超越了东方,成为世界的中心。

6.全球史观: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社会史观: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时间观念、隐私观念),促进了中产阶级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开始的工业变革。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变革。

1. 时间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760年至1840年。

这一时期正值英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这段时间内,英国经历了农业革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革命的重要发展。

2. 关键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化生产:利用蒸汽机、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机械设备,实现了农业、制造业和矿业的机械化生产。

•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从传统的水力和风力驱动向燃煤供能的能源转变。

•工厂体制:工厂体制的出现,将劳动者聚集在一起,实现了劳动力的大规模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的工业城市,吸引了农村地区的劳动者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中心的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1. 时间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871年至1914年。

这一时期正值美国和西欧国家在科技、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兴起和发展。

2. 关键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力和化学工业: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改善和创新。

•大规模制造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企业,如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标志着工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交通和通信革命: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如蒸汽火车和汽车的广泛应用,以及电报和电话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和人员的流动。

•城市化和国际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
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珍妮机纺出的纱线比较细, 容易断。1769年,英国钟表匠阿 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 水力纺纱机有4对卷轴,以水力作
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
较粗。此后不久,英国第一家用 水带动纺纱机运转的棉纺厂便出 现了。但一旦天气干旱,河流枯竭, 就不能运转了。
假设大家要开办一个工厂,那 么需要什么条件呢?
想一想:开办工厂需要哪些条件呢?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广大的市场
政治前提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技术人才
思考:这些条件在英国又是怎样具备的?
背景: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
①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中,地主们热衷于圈地养羊,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 变世界的面貌。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⑴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 ⑵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 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⑶发明过程为:纺织---动力---交通。 ⑷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 “蒸汽时代”。
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 4.引发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5.导致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6.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20.第一次工业革命

20.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 起 义
西 里 西 亚



1844年 马克思、 恩格斯在巴黎相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科学
哲学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一国际成立
史蒂芬孙,英国铁路机车的 主要发明家,没受过学校教育, 是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青年 时期的斯蒂芬森,常常是白天 在煤矿做工,夜里参加夜校学 习并坚持自学,同时还替人擦 皮鞋,以维持艰苦的生活。他 对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有着浓 厚的兴趣,经常独立认真研究。 后来立志从事交通工具的发明 创造。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 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 车,被称为“布拉策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18c60s—19c40s)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40s)
一、最早开始的国家:英国
英国当时具备什么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40s)
一、最早开始的国家:英国 二、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2.资金: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原料:殖民掠夺 5.市场:海外殖民地和圈地运动 6.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史蒂芬森的蒸汽机车在行驶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40s)
一、最早开始的国家:英国 二、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三、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 四、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的标志:

【历史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开始国:英国。

开始部门:棉纺织部门。

(1)开始的标志: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2)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最主要标志)。

①时间:1785年。

作为动力带动机器,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②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扩展: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①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825年,"旅行者号"火车机车在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

(影响:火车的发明和使用,促使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②轮船(汽船):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考试不作要求)(4)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

法国、美国随后也完成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从生产领域产生变革,需要提供动力支持,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以及大工厂制的建立。

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这场技术发展史上的巨大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世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请回答:
材料一:针对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社会变化,恩格斯说:“当革命风 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
变革。”
材料二:英国在近代史上进行了两次著名的“革命”,一次是迎来自己新
①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 时代的“革命”,另一次是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新时代的“革命”。 工业革命 1640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商品的需求。 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1)材料一中的“变革”指英国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18世纪60年代;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③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
飞梭、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织布 纺纱 纺纱 织布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进程
时间
机器
国家 发明人
动力
进入什么时期
珍妮 纺纱 机 改良 蒸汽 机 汽船 蒸汽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人力
工业革命开始
1769年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蒸汽机 蒸汽机 蒸汽机
蒸汽时代
汽轮时代 铁路时代
工业革命的完成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 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 阶级)。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是在怎样的背景 下举办世博会的?
完成了工业革命
2、在展会上英国会展出 哪些工业展品?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展厅—— 英国水晶宫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火车机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技术知识海外贸易的发展 Nhomakorabea市场的扩大
思考:英国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呢?
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
16世纪,英国的毛纺 织等手工业部门出现了 手工工厂.手工工场把工 人集中在一起劳动,每件 产品的生产分成若干道 工序,每个工人只负责其 中的一道工序.分工的细 化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 使工具专门化,为以后机 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因 为机器实际上是由许多 简单的工具组合而成的.
(1)原因
工 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
业 革
(市场和原料) 交通运输条件:蒸汽机车、轮船
命 军事条件:强大的军事实力
资本主义国家抢占 海外市场、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 对世界: 进一步加强了世界间的联系
• 对资本主义国家: 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
英国早期的火车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动力的革新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运输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圈地运动的评价:
1.生产力标准 2.道德标准
1.促进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 化提供市场、原料、资金、尤其是 劳动力条件。
2. 大量农民破产流离失所,体现 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本质。
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满足 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 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1)开始标志:
1733年飞梭 提高了织布效率,棉纱供不应求
水力纺纱机 纱韧而结实,但比较粗
(工业革命开端)
1765年珍妮纺纱机 提高纺纱速度
骡机 提高纺纱速度,细而结实
水力织布机 提高织布效率40倍
工厂 手工工场
机器大生产
手工生产
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 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特点: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 革命”会首先 从英国开始?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 你想投资工场,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制度保障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圈地运动
15世纪末叶——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 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德、法、 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 为典型。由于当时英国制呢业发达,呢绒出口剧增, 刺激了羊毛的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濠沟把强占的农民份 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 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T·莫尔在 《乌托邦》中,辛辣地指责这种现象是“羊吃人”。
•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双重影响(破坏性、建设性)
加剧了亚非拉的贫穷落后;
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它们的面貌。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 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 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 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 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机器动力的革新
——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瓦特、1785)
影响:
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 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轮船、火车的出现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 标志着帆船时代的结束,汽船时代的开始。
1814年史蒂芬逊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
人物介绍
• 哈格里夫斯(约1720—1778),英国人,织工,发明了
“珍妮纺纱机”,他是一个夏季当木工,冬季当织工的工匠.
• 瓦特(1736—1819),英国人,父亲是一个熟练的造船
装备工人,由于家庭贫穷,瓦特身体也不好,在受完初等教育 后就辍学了.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漫长历程,终于实现了蒸汽 机的彻底革命.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法国、美国 等后,世界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请阅读教材“从工场到工厂”和“世界 市场的基本形成”,思考第一次工业革 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 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
时间 1865
发 明 动力 珍妮纺纱机 人 力
1769 水力纺纱机 水 力
1779
骡机
水力
1785 水力织布机 水 力
思考: 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 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请地理学家为 我们分析!
容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仅交通 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工业还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 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1.1813年-1814年间,在213000名织工中,14岁以下的童工共 130000人,占一半以上。
2. 一位牧师叙述了一个他刚刚埋葬的男孩的故事:那个男孩手臂 里抱着一些羊毛,站着睡熟了,可是又被揍醒了。那一天他 已经工作了17个小时,等到父亲把他背回家时,他已经不能 吃晚饭了。第二天早晨4点钟,他又醒了。他央求哥哥看着工 厂的灯光,因为他怕迟到,随后他就死去了。
业……
——《大国崛起》
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首发)
(一)政治前提:
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稳定)
(二)条件:
1、资本: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积累了原始 资本;
2、劳动力: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工场;
3、原料:海外殖民掠夺,攫取工业材料;
英国棉花加工量增长表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材料二:比较图片
•(2)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
材料三: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在英国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示意图:
(3)经济结构: 工业化
材料四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上述材料说明了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什么思想?
(6)社会意识: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 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
(7)世界市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三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二)生产组织形式:机器大工业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工 厂取代工场。
想一想: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四、特点
1、技术与科学联系并不紧密; 2、以轻工业为主,纺织领域; 3、首先由一国发生,随后在扩展他国。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1、无产阶级从此遭受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而变得日 益贫困。(贫富分化)
2、造成亚非拉等地区的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带来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性严重问题
4、技术: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
5、市场: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直接原因
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
思考:
工业革命首先是从哪个领域开始的?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从这个领域开始?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是在棉纺织行 业之中进行的?
原因:
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 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技术
为支撑的各生种产商能品力的变需得求捉量襟越见市求来肘场总越总是…是在大…在 增,一扩加以大。位,甚手英需至工国工棉场纺 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工得场手到工这业样也不的再信能息: “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满好足的这种次需的求我了。们都要。”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共出产党现宣言在》 纺织
• 富尔顿(1765—1815), ,美国人,出身农民家庭,曾做
过首饰店学徒.后开始对有关船舶推进的新发明产生兴趣. 发明了“克莱蒙”号,这是第一艘正式使用的蒸汽船.
• 史蒂芬孙(1781—1848),英国人,出身矿工家庭,没有受
过学校教育他工余参加夜校学习并坚持自学.1814年,研制 了一台蒸汽机车,被称为”火车之父”.
80
70
60
50
40
农村
30
城市
20
10
0 17世纪中 18世纪中 19世纪中
(4)生活方式: 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
加速了城市化 进程。
材料五
(5)阶级关系:
社会日益分 裂为两大对立 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 和工业无产阶 级。
材料六: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 认为“各人应为追求自己利益做选择 ……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 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罗伊斯顿·派克
你受到了怎样的震撼?
环境问题
非洲遭受污染的河流
遭受污染的海鸟
本课给我们感悟有:
文明?
野蛮?
进步? 罪恶?
灾难?
生存?
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
影响六: 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厂冒出滚滚浓烟
(三)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推动了 城市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