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高二地理厄尔尼诺与拉尼亚知识点

高二地理厄尔尼诺与拉尼亚知识点高二地理厄尔尼诺与拉尼娅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注地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而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亚现象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气候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地理中关于厄尔尼诺和拉尼亚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其定义、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上升并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
它通常在每隔2-7年出现,并持续数月到数年不等。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几乎所有地理环境均有重要影响。
1. 成因厄尔尼诺现象主要由于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温度异常增暖引起。
它与太平洋表层海洋压力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2. 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引起全球范围内降水分布的改变。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南美洲西部和北美洲南部降水量减少,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则可能出现异常降水。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海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它会使得原本温暖的太平洋海水向东移动,对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有关。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上升,海洋膨胀,从而使得海平面上升。
3. 应对措施针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例如,加强气象监测,及早预警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气象数据和研究成果;向受灾地区提供救援和援助等措施。
二、拉尼亚现象拉尼亚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下降并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拉尼亚现象在地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成因拉尼亚现象主要由于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温度异常下降引起。
它与太平洋表层海洋压力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2. 影响拉尼亚现象对全球气候和地理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拉尼亚现象会导致全球降水分布的异常。
例如,拉尼亚现象会导致南美洲西部和北美洲南部降水量增加,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则可能出现异常干旱。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是经常出现在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中的两个术语。
这两个现象经常发生在太平洋的赤道附近,对于世界各国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一种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每隔几年一次,持续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段内。
这种现象导致温暖的海洋水流从西太平洋流向东太平洋,通常引起海平面升高和降雨量增加的情况。
它对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因为厄尔尼诺会改变海洋和大气的循环,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也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气候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它会导致海洋表层温度下降和降雨量减少的情况,其中通常会包括干旱灾害。
由于局部的气候变化,拉尼娜和其它一些卫星现象可以导致世界各地的气候异常变化。
以上两个现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例如,在厄尔尼诺期间,大气动力系统会发生大规模变化,而拉尼娜时期,这些系统将
会逆转,导致一些区域进行显着干旱。
这些气候现象通常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总的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它们的出现与否通常会对全球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和关注。
高考地理小专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高考地理小专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介绍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由海洋温度变化引起的气候现象,它们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们将分析这两个现象对洪涝、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科学原理。
厄尔尼诺现象与自然灾害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而厄尔尼诺现象时海水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气候模式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引发各种自然灾害。
1. 洪涝灾害:厄尔尼诺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加剧了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这可能导致降水增加,引发洪涝灾害。
在厄尔尼诺年份,一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2. 干旱灾害:尽管厄尔尼诺可能导致某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但它也可能导致其他地区出现干旱。
该现象会导致降雨减少,土地干燥。
这可能导致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等干旱灾害。
3. 风暴灾害: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变化,这可能增加风暴的发生概率。
一些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份更容易发生飓风、台风等风暴灾害。
拉尼娜现象与自然灾害拉尼娜现象则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相比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气候模式的影响相反,但同样可能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
1. 干旱灾害:拉尼娜现象导致降雨减少,从而可能导致干旱灾害的发生。
一些地区可能面临降雨不足、农作物受旱等问题。
2. 洪涝灾害:虽然拉尼娜一般导致降雨减少,但也有可能引发极端降水事件,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拉尼娜之后的阶段。
3. 风暴灾害:拉尼娜现象通常伴随着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在某些地区可能增加风暴发生的可能性。
这可能导致飓风、台风等风暴灾害的发生。
科学原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由赤道太平洋海洋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这种温度变化会影响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全球气候模式。
具体而言,温暖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热带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而拉尼娜则导致相反的效果。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两种全球气候变化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现象,主要由太平洋上的海温变化引起。
本文将介绍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成因以及对全球气候的不同影响。
一、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拉尼娜事件”或“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与正常的海温分布相比,表现为赤道东部海域反常下沉冷水的较强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在每3至7年发生一次,持续数月至一年半不等。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是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
当东太平洋表面风力偏强时,它会引起表面水流的聚散,进而导致深层水由海底上升并替代热波流。
这导致了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偏低,形成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它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降雨量减少,可能引发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拉尼娜现象通常与全球温度升高的趋势相反,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对渔业、农业等地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二、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偏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相当于拉尼娜现象的相反,即赤道东太平洋海域表面温度高于正常情况。
与拉尼娜现象类似,厄尔尼诺现象同样每隔3至7年左右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由大气环流和海洋表面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当赤道东太平洋风力偏弱时,海水聚集,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即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导致赤道东太平洋降雨量增加,可能引发洪灾和飓风等自然灾害。
在全球范围内,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温度异常升高,对农作物生长、渔业资源等产生不利影响。
三、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相互关系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两种相对的现象。
它们通常交替出现,形成所谓的厄尔尼诺-拉尼娜(EN)事件。
在EN事件中,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相互转变,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影响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影响
1、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
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影响: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
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2、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最为确定的影响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
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
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中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
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
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
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一种气候现象。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等太平洋西海岸附近带来丰富的降水。
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发生改变,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正常年份的丰富的降水,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一般认为,这一海域的水温比正常温度高出0.5℃以上就可以判定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大面积的海水温度增高,造成东太平洋上空水蒸气量加大,西向信风减弱,改变了大气环流的常态,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形成原因一、自然因素。
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与其有关;二、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暖,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
正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南赤暖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东南信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影响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影响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为活动的科学,其中气候变化一直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气候变化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具有极大影响的现象之一。
本文将从成因和影响两个方面探讨这两个现象。
一、成因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是由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通常在南美海岸)的海水温度高于平均水平,在冬季到来之前和之后,对大气的气流形成影响。
而拉尼娜现象则指的是相反的情况,即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低于平均水平,在冬季到来之前和之后,也对大气的气流形成影响。
具体来说,这两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
太平洋上的直接阳光辐射和反射的底部水体会形成热层,而距离表面约100-200米的冷水层在短时间内也能起到影响。
从而,在海面上形成大小不定,飘忽不定的热带气旋,形成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
然而,海洋中与大气分离着的盐度高于海面附近,形成了一个相当的厚度,使水眼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变得非常稳定。
这样,每一次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都会在热带太平洋中引发出大规模的气旋,并对全球的大气环流产生极其复杂的影响。
二、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十分广泛和显著。
它们可以对全球的气候、海洋、生命和经济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下面是具体的影响。
1.气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全球气候模式的基础,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现象中,来自太平洋的暖湿空气登陆南美洲和北美洲,以至于全球各地都会受到影响。
例如,美国西部太平洋地区会出现暴雨、洪涝和山崩等问题;澳大利亚则出现所有的大坑垫水和沼泽的水面均会变浅。
而在拉尼娜现象中,则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即干旱的地区会更加干旱,而湿润的地区则会更加湿润。
2.海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海洋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在厄尔尼诺现象中,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许多海洋生物的繁殖数量减少和种类减少。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El Niño)和拉尼娜(La Niña)是指发生在太平洋热带地区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们是由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引发的,对全球天气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定义、成因和对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1. 定义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通常,厄尔尼诺现象会每隔几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约为数个月至一年左右。
2. 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是与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东赤道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比西赤道太平洋的海水温度高。
而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升高,与西太平洋形成温度梯度差,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引发全球气候的变化。
3. 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
其主要影响包括:- 欧亚大陆及中东地区降水减少,干旱频发;- 地中海地区降水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增大;- 南美洲西海岸地区干旱加剧,造成农作物减产;- 澳大利亚的洪涝和干旱事件频繁发生;- 全球气温升高,气候极端事件增多。
二、拉尼娜现象1. 定义拉尼娜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现象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发生,并持续一段时间。
2. 成因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在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迅速回升。
这种急剧变化导致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下降,从而影响大气环流。
3. 对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系统同样产生重要影响,其主要影响包括:- 南美洲东海岸地区及西北美洲干旱和火灾事件增多;- 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降水量减少,干旱情况恶化;- 赤道地区降水量异常增加,引发洪涝灾害;- 非洲东南部地区降水异常减少,导致干旱和饥荒。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由太平洋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引起的重要气候现象。
它们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广泛影响,导致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知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
现已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
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
变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 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怎样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片东风(称为信风),大洋东侧表层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使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东部偏高40厘米,年平均海温西部约为29℃。
但是,当某种原因引起信风减弱时,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东延伸,海温在太平洋西侧下降,东侧上升,形成厄尔尼诺。
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⒈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⒉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
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