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幼儿想象共18页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复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二、课程内容:1、想象的概念①定义: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古代人们面对美丽的月亮产生了___的想象,创造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②补充: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1.黏合:如___、美人鱼等形象。
2.夸张与强调:如大头儿子。
3.拟人化:如黑猫警长。
4.典型化:文学创作运用普遍,如___笔下的阿Q、___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明确:想象发生的条件是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的对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便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中的作用:想象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研究任务。
游戏中的作用: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
结构游戏中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进行结构活动。
②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
2.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想象的。
3.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5.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6.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幼儿心理学课件:幼儿的想象力(一)

第二章
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想象的特点
在学前中、晚期,在教育的影响下, 随着幼儿语言的发 展,经验的丰富,幼儿
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着。中班幼儿的想象 已有初步的目的性,大班幼儿想象的目的性 更强,他 们在进行想象活动之前,基本都
能有一个明确的预定主题,并能根据预定的 主题,有意地、稳定地进行想象。
第二章
第二章
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想象的特点
幼儿的想象,主要 是无意想象。他们 的想象事先常常没有什么目的,往往由外 界刺激直接引起,并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 化。在绘画时, 如果幼儿随便涂画,画出 的某些线条与飞机相似,就会引起 他们头 脑中出现飞机的形象,于是他们会惊喜地欢 呼:“飞 机。”一会儿,他们再无意涂画 几笔,画纸上的线条又变成 另一种形式, 这又会引起他们头脑中出现另一新的形象。 这 种现象在整个学前期,特别是学前初期, 表现得非常明显、 突出。
第一章
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性
这种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 改组加 工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心理学上就 叫做想象。 想象和创造发明紧密相联,在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 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 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並且是知识 进化的源泉。
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想象的特点
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首先应当了解 幼儿想象有什么特 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 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加以培养。幼儿 想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 逐渐发展。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如何,可以把 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 没有预定目的,在外界某种刺激影响下不由 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想象;有意想 象则有一定的目的性,是有目的的自觉主动 的想象。
幼儿心理第六章-想象课件

A
49
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 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 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 ,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 条件(绘画、音乐)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 导幼儿大胆想象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50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 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 儿异想天开。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 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30
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1)幼儿的再造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
言描述;
(2)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
件。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31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 从内容上可分为: (1)经验性想象:想象凭借个人生活经验 (2)情境性想象:想象由某个情境引起 (3)愿望性想象:想象表露个人愿望 (4)拟人化想象:把客观事物想象成人 (5)夸张性想象:幼儿园孩子“说大话”的现象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8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 的描述和图样、图纸、符号的 示意,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 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续编故事、娃娃家游戏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9
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 两个必要条件:
1、是正确理解语词描述和图 样、符号标志的意义。
2、是丰富的表象储备。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6
三、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 一定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地进 行的想象。
如: 仰望浮云 梦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精选课件
(二)有意想象 ▪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 自觉进行的想象 。
▪ 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假说,文学艺术家在头 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等都是有意想象的结 果。
精选课件
1、再造想象
▪ 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图样)的 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精选课件
(三)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 ▪ 2、想象是儿童理解的基础 ▪ 3、想象在游戏中作用:游戏离不开想象 ▪ 4、想象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 5、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精选课件
二、想象的种类 ▪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 ▪ (一)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 。
▪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 始发展 。幻灯片 14
▪ (三)想象易脱离实际,与现实混淆。
▪
幻灯片 15
精选课件
二、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 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幼儿还常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看到同 伴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会说:“我妈 妈也给我买了一个。”被成人误认为 故意说谎。
精选课件
幼儿晚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 富,认识能力的增强,幼儿开 始能区分想象的东西与真实的 东西,并向成人提出“这个故 事是真的还是假的?”之类的问 题。由于许多想象中才能获得满 足的东西已变成现实,幼儿在游 戏中开始追求逼真,智力游戏和 竞赛性游戏开始逐渐取代象征性 游戏。
《幼儿想象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想象的进步》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想象力是幼儿认知进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创设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援助他们建立自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幼儿想象力的进步特点及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想象力的进步阶段;2. 精通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3. 增进幼儿的创设思维和想象力。
三、导入活动1. 给幼儿看一幅画或者给一段故事情节,让他们开启想象之旅;2. 通过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3. 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四、教学内容1. 幼儿想象力的进步特点:(1) 幼儿期:幼儿主要通过仿效和角色扮演来进行想象活动,喜爱幻想和虚构的故事。
(2) 学龄前期:幼儿开始具备自我认识和想象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
(3) 学龄期:幼儿的想象力逐渐成熟,能够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和创设新的事物。
2.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1) 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如绘本、玩具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2) 鼓舞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活动,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3) 创设情境,援助幼儿体验各种场景,培育他们的想象力和创设力。
五、教室练习1. 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想象活动,体验不同场景下的情感和行为;2. 绘画竞争: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象,展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3. 故事创作:鼓舞幼儿编写自己的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设力。
六、课后作业1. 制作一个想象力手工作品,展示给家长和同砚;2. 大声朗读或者叙述一个自己编写的故事;3. 观察并记录在平时生活中幼儿进行想象活动的状况,反馈给老师。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幼儿想象力的进步特点,精通了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增进了幼儿的创设思维和想象力的进步。
期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多练习想象力,创设美妙的童年回忆!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性;2、精通幼儿想象力的进步特点;3、探讨如何增进幼儿想象力的进步。
幼儿心理学课件

社会规范学习
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互 动等方式,学习社会规范 和价值观,如尊重他人、 遵守规则等。
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发展
道德认知
幼儿开始理解道德概念和原则,如公 平、正义、诚实等,并能判断行为的 好坏。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幼儿逐渐表现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如主动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等,并 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道德 行为。
想象力的表现与培养方法
想象力的表现 能够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或场景,并赋予其意义和价值。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组合和创造,形成新的概念和想法。
想象力的表现与培养方法
能够理解和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如爱、友谊、正义等。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体验,如阅读、音乐、绘画等,激发幼儿的 想象力。
的思想。
沟通技能的发展
听力理解
01
幼儿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逐渐发展出对语言的感知和
理解能力。
口语表达
02
幼儿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感受。
非语言沟通
03
幼儿学会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
通。
阅读与书写准备
阅读兴趣培养
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好 奇心。
幼儿心理学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 幼儿心理学概述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语言与沟通发展 • 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幼儿心理学概述
0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幼儿心理 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6心理学 第六章 想象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想象概述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1)想象按其功能分为:认知性想象和情感性想象(2)根据想象有没有目的,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3)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①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③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①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
②情绪影响想象。
(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想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想象,也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4)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
(5)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换言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和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1)想象发生的年龄:1岁半-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
(2)想象发生的原因:1大脑皮质的成熟儿童语言的发生生活经验的积累(3)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表现为下列特点:①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②简单的相似联想。
③没有情节的组合。
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的特点: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喂洋娃娃。
看见小汽车,就想要玩开汽车。
看见书包,又想去当小学生。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她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儿童发展心理学:想象

例如:一根木棍,先当枪使,后又当马骑;小椅子, 一会儿使“汽车“,一会儿又变成“拖拉机”:游 戏中的人物也可以变化,一会儿是老师,一会儿是 医生,一会儿又可能是售货员;游戏的情节更是经常 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而千变万化。所有这些变化 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游戏。
当1岁半~2岁的儿童想象萌发后,随着年 龄的增长,儿童的想象逐渐发展。比如, 幼儿大班的孩子在绘画或搭积木前,一般 能在头脑中想象即将要画的“小树”或要 搭成的“小房子”的形象,并据此“构 思”“计划”自己的动作或活动,使其朝 着“小树”或“小房子”的方向前进。
❖ 5想象是儿童行动的推动力,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 要手段
❖ 3想象是学前儿童理解乃至学习的基础
1、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2、例如:教幼儿学习《悯农》这首古诗, 如果幼儿想象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土”的艰苦劳动情景,就不能真正理解“谁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就不能从 中受到教育。
❖ 4想象能是儿童预见活动的结果并指导儿童活动的进 行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Name
@YourName
想象
什么是想象?
1.想象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 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
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1;想象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例如:当孩子用缺口饼干表征月亮、用小玻 璃管象征听诊器是......实际上是在进行想象活动。
(2)早期的表征功能的出现也就是早期想 象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的认知由只能 对具体事物进行直接反映进入到以反映事 物的关系和联系为特征的高级人直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以自己崇拜的人 物或胜利者自居,即把自己想象成心目中 的强者或勇敢的人,以激励自己。比如, 打针时,有的孩子一边卷衣袖一边大声说: “我是解放军,我不怕打针!”儿童的内 心深处十分害怕打针,但真到了打针时不 仅不用,反而会增加痛苦和焦虑,还不如 把自己想象成勇敢精神的化身——解放军, 以减轻恐惧和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