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一)松叶蕨多年生附生草本,地下茎匍匐,二叉分枝,仅有假根。
叶退化,极小厚革质。
产于秦岭南坡以南广大地区;泛热带其他地区,喜高钙环境。
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蕨类植物。
全草药用,治跌打损伤、内伤吐血、风湿麻木。
(二)华南马尾杉附生草本,高达40cm。
产于西南、华南、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
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或石壁。
植株内含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石杉碱甲。
(二)华南马尾杉附生草本,高达40cm。
产于西南、华南、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
附生于阴湿的林下树干或石壁。
植株内含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石杉碱甲。
(三)小石松矮小草本,主茎匍匐地面。
叶钻状密生,覆瓦状排列,通常单一。
产于广东、福建、日本、斯里兰卡、印度、加尔格达、马达加斯加、非洲西部、北美洲。
生于湿地、溪边。
是湿地中非常少见的植物,孢子粉可做润滑剂。
(四)七指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
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亚热带其他地区。
生育低海拔潮湿处。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嫩叶可做蔬菜;根状茎入药,可治疗咳嗽、哮喘、外敷治毒蛇咬伤。
濒危种(五)带状瓶尔小草附生植物,根状茎短,肉质粗跟。
产于台湾、海南、热带亚洲、大洋洲、夏威夷、马达加斯加等地。
附生于热带雨林中的树干上。
单种属植物。
濒危种(六)福建观音座莲大型草本,根状茎直立,块状,状如莲花台。
叶簇生,叶片阔卵形,二回羽状;顶生小羽片与侧生小羽片同形。
产于香港、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日本南部。
喜生于阴湿的林下沟谷和溪边。
是现存的真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群,株型美观,多做园林植物。
(七)尖叶原始观音坐莲中型陆生植物,叶簇生,叶柄长,淡绿色,叶片阔卵圆形,远短于叶柄。
产于海南五指山、越南北部。
生于山谷密林下溪边阴湿处。
极危物种,该属是莲座蕨科的进化类群,以中国为分布中心。
(八)粤紫萁草本,根状茎短粗,直立。
叶簇生,坚硬,叶片卵状长圆形。
产于广东、香港,喜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水边。
极危物种,本种为香港、深圳特有种。
中国蕨类药用植物概要

中国蕨类药用植物概要
蕨类药用植物是指蕨类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蕨类药用植物及其概要:
1. 铁角蕨:铁角蕨的根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被视为滋补和强壮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尿频遗精等症状。
2. 鳞盖蕨:鳞盖蕨提取物被广泛用于皮肤保护和治疗阳光引起的皮肤问题,如晒斑、晒伤和光敏性皮炎等。
3. 石蕨:石蕨被用作利尿剂、消炎剂和止咳剂,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咳嗽和支气管炎等。
4. 甘露醇蕨:甘露醇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水肿等症状。
5. 菊花蕨:菊花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痛、扭伤和跌打损伤等。
6. 鹿蹄草:鹿蹄草被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具有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骨折、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等。
7. 瓦松:瓦松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蕨类植物,其根茎具有抗菌、抗炎和止血的作
1/ 2
用,常用于治疗腹泻、外伤出血和溃疡等。
需要注意的是,蕨类药用植物的应用应遵循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不宜自行使用。
对于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 2。
蕨类植物

孢子囊是蕨类植物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性生殖 器官。孢子囊常成孢子囊群(sorus),也有2-3个聚生,或单 生于孢子叶的叶腋,孢子叶再密集于孢子体分枝的顶端形成 球状或穗状,如伏地卷柏。 蕨类植物的孢子为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细胞 结构,其形状,大小和结构因种类而异。一般为同型孢子, 大孢子萌发产生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产生雄配子体。还不 能完全适应陆生环境,一般生活在沟谷和阴湿环境。
六 、 生 活 史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均具世代交替,孢子减数代交替,配子体虽微小,但大多可独立生 活。
蕨类植物的生物史
孢子
孢子囊
精子器 原叶体
精子 孢子体 合子 卵
颈卵器
卷柏背腹面 Dorsal and ventral MC
卷柏茎的横切面
桫椤
桫椤为乔木
紫萁
紫萁为多 年生草本
蕨类植物大多仅具根状 茎。
叶 的 类 型
孢子囊
孢子囊切面
孢子囊(8胞期)
孢子囊(16胞期)
孢子囊(64胞期)
成熟的孢子囊
孢子果(示满江红孢子果)
水生蕨类的孢子囊群生 在特化的孢子果内。
槐叶萍孢子果
孢子叶球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在 小型叶蕨类中是单生在 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 叶子基部,孢子叶通常 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 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 球或称孢子叶穗。
颈卵器 精子器 蕨配子体
性生殖器官和受精条件
精子器 蕨类植物的有 性生殖器官为多细胞 的颈卵器(雌性器官) 和精子器(雄性器 官)。但和苔藓植物 相比,蕨类植物的颈 卵器相对退化,颈卵 器的腹部埋入配子体 组织中,内有1卵, 颈部较短,颈沟细胞 也少。精子器多为球 形。精子均具鞭毛, 除石松类的精子具多 条鞭毛并呈螺旋形弯 曲的精子。
蕨类植物的定义

蕨类植物的定义
蕨类植物指的是蕨纲(Pteridophyta)下的所有植物,包括蕨类被子植物,苔藓蕨类植物和孢子蕨类植物,并归类于无性系种植物。
蕨类植物主要以无性繁殖及其传播种子来复制。
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相比,叶缘扁平,叶柄细长,结构简单,一般情况下,叶不可分裂,植株略呈圆柱状。
无性繁殖的方式是重要的细胞分裂繁殖方式,即由被子作用来提供遗传物质交换,也称为雄性无性繁殖,可以使蕨类植物的个体数量持续增加,但不能使一个物种得以进化。
蕨类植物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在多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能调节土壤和空气环境中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能减少土壤侵蚀,能防止流域植被破坏,能抵挡火灾等影响,所以被公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植物。
著名的蕨类植物包括毛蕨、鹅掌柴、松蕨、毛羽衣蕨和萱草等。
此外,绿萍、苔藓也属于蕨类植物。
特别是绿萍,它的吸水能力极强,可以在极端环境中存活,耐贫瘠土及旱涝苦脆。
此外,有许多蕨类植物都含有抗病菌物质,在现代药物中也得到了重视。
因此,蕨类植物可以说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对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利用能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广阔的应用更是让人们称赞不已,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蕨类植物的研究,为人类服务。
第五章蕨类植物

㈧ 配子体又称原叶体,多为具有背腹之分的叶状体,在 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
㈨ 有些种类有无孢子生殖和无配子生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于孢子叶背面的孢子囊群
孢子囊
孢子
原叶体
紫萁属 孢子体根状茎粗短,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复 叶。孢子叶和营养叶分开或不分。孢子囊生于 羽片边缘。
紫萁属:孢子叶与营养叶异型。
紫萁属:不分孢子叶与营养叶。
五、 真蕨亚门
孢子囊起源于1个原始细胞,孢子囊壁为 1层细胞,孢子囊群生于孢子叶背面、边缘。 囊群盖有或无。除水生种类外,均为同型孢 子。
㈠水龙骨目:陆生种类,孢子同型。
石松的孢子囊
配子体为不规则的 块状,有假根。精 子器和颈卵器生于 配子体顶部。 精子具两根鞭毛, 游入颈卵器中与卵 结合,受精卵发育 成胚。
石松的配子体
一、 石松亚门
㈡卷柏目: 植物体常匍匐,有背腹面。匍匐茎上生有
根托。根托先端生有不定根,叶为小型叶,有 叶舌。孢子叶通常集生成孢子叶球。有大、小 孢子之分。
蕨的生活史
五、 真蕨亚门
㈡苹目:孢子囊生于特化的孢子果内,孢子果壁 由羽片变态而来。孢子异型。
苹 草本,茎匍匐,双韧维管中柱。叶有长柄。叶片由4
片小叶组成。孢子果幼时绿色。密生细毛,成熟时棕 黑色,无毛。内生多数孢子囊群。大、小孢子囊群生 于胶质环上,孢子果成熟后,第2年或第3年开裂。孢 子分别形成雌、雄配子体。
松叶蕨 孢子体分根状茎和气生枝,仅具假根。体内
有共生菌丝。气生枝多次叉状分枝。叶鳞片状,小型 叶,无叶脉。
蕨类植物品种

蕨类植物品种摘要:一、蕨类植物简介1.蕨类植物的定义2.蕨类植物的特点二、蕨类植物的品种1.铁线蕨2.贯众蕨3.肾蕨4.鳞毛蕨5.巢蕨6.满江红7.卷柏三、蕨类植物的养护方法1.光照2.水分3.土壤4.肥料四、蕨类植物的价值1.观赏价值2.生态价值3.药用价值正文:蕨类植物是一类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植物,它们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
蕨类植物种类繁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几个品种。
1.铁线蕨: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中的小型品种,其叶子呈蓝绿色,形状细长,枝条柔软,适合装饰书房、案头等小空间。
2.贯众蕨:贯众蕨的叶子呈灰绿色,形状扁平,枝条柔软,适合悬挂种植。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3.肾蕨:肾蕨的叶子呈扇形,绿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明亮处。
4.鳞毛蕨:鳞毛蕨的叶子呈灰绿色,表面具有鳞片状毛,形状独特。
它们适应能力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5.巢蕨:巢蕨的叶子呈棕色,枝条柔软,呈巢状。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6.满江红:满江红叶子呈红色,枝条修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明亮处。
7.卷柏:卷柏叶子呈绿色,枝条柔软,呈卷曲状。
它们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适合放在室内阴凉处。
养护蕨类植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光照:蕨类植物喜欢阴凉环境,应避免阳光直射。
但在冬季,适当的光照对它们的生长有益。
2.水分:蕨类植物需要较高的湿度,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可以在植物周围喷雾,提高空气湿度。
3.土壤:蕨类植物需要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可以在园土中加入腐叶土、珍珠岩等,以提高土壤的排水性和通气性。
4.肥料:蕨类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施肥。
可以在春秋两季施用一次腐熟有机肥,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综上所述,蕨类植物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
养护蕨类植物需要注意光照、水分、土壤和肥料等方面的问题。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当你走在野外,看到路边或林下有一株如拳头般卷曲的幼叶,或者不经意间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的叶背有许多棕色虫卵状的结构(孢子囊群),或者仔细观察到某种草本植物的叶背(特别是叶柄基部)生有一些棕色披针形的毛状结构(鳞片),这些植物都是蕨类植物。
可以说,识别蕨类植物的三把金钥匙是:拳卷幼叶、孢子囊群、鳞片。
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蕨类植物体内输导水分和养料的维管组织,远不及种子植物的维管组织发达,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离不开水,也不具备种子植物那样极其丰富多样的传粉受精、用以繁殖后代的机制,因此,蕨类植物在生存竞争中,臣服于种子植物,通常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少数耐旱的种类能生长于干旱荒坡、路旁及房前屋后。
其实,除了大海里、深水底层、寸草不生的沙漠和长期冰封的陆地外,蕨类植物几乎无处不在。
从海滨到高山,从湿地、湖泊,到平原、山丘,到处都有蕨类的踪迹。
它们有的在地表匍匐或直立生长,有的长在石头缝隙或石壁上,有的附生在树干上或缠绕攀附在树干上,也有少数种类生长在海边、池塘、水田或湿地草丛中。
蕨类植物绝大多数是草本植物,极少数种类,比如桫椤,能长到几米至十几米高。
现在地球上生存的蕨类约有12 000 种,分布世界各地,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国约有2600种,多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
我国西南地区是亚洲、也是世界蕨类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云南的蕨类植物种类达到约1400种,是我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省份。
我国宝岛台湾,面积不大,但蕨类植物有630余种之多,台湾是我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蕨类物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桫椤 图片蕨类比苔藓植物略高级的的高等植物蕨类(Pteridophyta)是只比苔藓植物略高级的的高等植物。
繁盛于石炭纪,当时曾是高达20-30m的高大植物。
靠孢子繁衍后代。
一些种类可食用、药用和观赏。
地球上的优质煤基本上是由石炭纪大型蕨类植物形成的。
这些蕨类中的绝大多数已在中生代前灭绝。
三十二种蕨类植物介绍赏析

三十二种蕨类植物介绍赏析一、狼尾蕨狼尾蕨(Dauallia bullata)又名龙爪蕨、兔脚蕨属于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骨碎补科( Davalliaceae) 蕨类植物[1] ,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
根茎裸露在外,肉质,长约6-12厘米,表面贴伏着褐色鳞片与毛,如同兔脚,花农因此称它为兔脚蕨或狼尾蕨。
其叶形优美,形态潇洒,根状茎和叶都具极高的观赏价值,是非常流行的室内观赏蕨类;也可以作为景观植物配植于假山岩石边。
其根状茎还能入药,有祛风除湿,清热凉血的功效。
中文学名:狼尾蕨拉丁学名:Dauallia bullata别称:龙爪蕨科属:骨碎补科阴石蕨属二、圆盖阴石蕨圆盖阴石蕨(学名:Humata tyermannii)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下的一个种。
别名: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其长长的根状茎上密被绒状披针形的灰色鳞片,常自然弯曲,如狼尾,因而又称狼尾山草。
植株直立,高约20厘米,其叶阔卵状三角形。
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越南也有。
中文学名:圆盖阴石蕨拉丁学名:Humata tyermannii别称: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温度与环境:生长适温21~26℃,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以上,即可越冬而叶色不变。
最喜明亮的散射光,夏、秋季遮光60%,冬、春季遮光30%为宜。
畏强光,光线过强时易叶片泛黄。
圆盖阴石蕨主要用分株和扦插、两种方法繁殖。
扦插时,将根状茎切成10厘米左有的段,在伤口上涂上草木灰,然后斜插入干净的腐殖土中,保持一定的湿度并认真遮萌。
春季扦插的,约一个月就可发芽居叶。
分株常在春季分盆时,将根状茎分切开,每段留2-3片叶或芽,放在土表或稍加覆土,使其固定,置阴湿处,待新根长出后再逐步移至半阴处。
三、银脉凤尾蕨银脉凤尾蕨,又名白羽凤尾蕨、白斑凤尾蕨。
是凤尾蕨属、凤尾蕨组剑叶凤尾蕨的一个变种。
与剑叶凤尾蕨(原变种)区别在于:该种羽片中央沿主脉两侧各有1条纵行的灰白色带。
四、阿波银线蕨阿波银线蕨,凤尾蕨科凤尾蕨属,这种原始而古老的植物,曾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甚至寒带地区,分布极其广泛,品种繁多,大多数热带品种较适合室内栽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孢子囊为主,有环带(唇细胞); 聚集成囊群,生于孢子叶背面或背缘,多具囊 群盖; 孢子多为同型;
2、配子体 配子体绿色自养,心形,雌雄同体; 精子多条鞭毛; 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 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孢子体配子体均 能独立生活。
二、真蕨亚门的主要类群 1.厚囊蕨纲: 孢子囊壁厚, 多层细胞, 来源于多个细胞 2.原始薄囊蕨纲: 孢子囊单层细胞, 来源于一个细胞; 孢 子囊柄来源于多细胞 3.薄囊蕨纲: 孢子囊单层细胞, 具环带,来源于一个细胞
A. 根状茎的横切面;B. 茎部分横切面放
大(示维管束构造)1. 厚壁组织; 2. 维管束;
3. 薄壁组织;4.
5. 内皮层;6.
维管束鞘;7. 韧皮部;8. 木质部
孢子囊聚集成囊群,外有囊群盖。生于孢子叶背面, 沿叶缘生长;
孢子囊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壁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具环带;
孢子同型;
配子体雌雄同体,心形,背腹式,腹面有假根,能独立生 存,称为原叶体;
Ectophloic Siphonostele: has Phloem on its exterior circumference.
网状中柱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又称羊齿植物,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 和颈卵器,不产生种子
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内有维管组 织
维管植物的特征 中柱类型
维管植物概述
维管系统 陆生为主 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劣势 多数植物分化为根、茎、叶系统
中柱类型
中柱与维管柱
原生中柱(protostele):裸蕨、石松及植物的幼茎、根中
单中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星状中柱
编织中柱
管状中柱(siphonostele):蕨类植物
双韧管状中柱
外韧管状中柱
Tmesipteris ,仅1种,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洋。
第六节 楔叶蕨亚门
一、主要特征 1、孢子体 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 茎有节和节间(中空); 具节中柱:髓腔,脊腔,槽腔; 小型叶,鳞片状,一条叶脉; 厚孢子囊生于特化的孢子叶(孢囊柄)的六角形盘状体下面; 孢囊柄在生殖枝顶端聚集成孢子叶球; 孢子同型,周壁具弹丝;
网状中柱(dictyostele):真蕨类植物
真中柱(eustele):木贼、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散生中柱(atactostele):单子叶植物
原生中柱:最简单的 中柱;
单中柱:中央为 木质部所占;
星状中柱:木质 部伸出脊状突起;
编织中柱:韧皮
部侵入木质部,局部 成为不连续结构。
管状中柱
Amphiphloic Siphonostele: has Phloem on both sides of the Xylem.
态形成,孢子果两性 孢子异型。 槐叶苹目 (Salviniales) 漂浮水生植物 孢子果,壁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孢子果单性 孢子异型。
水龙骨目,蕨属(Pteridium):
孢子体为多年生草本,有根、茎、叶分化; 根状茎; 不定根; 2-4回羽状复叶; 多环中柱;
图5–24 蕨属根状茎的横切面
(二)原始薄囊蕨纲
根状茎; 一回、二回羽状复叶,有些种类有孢子叶与营养叶之
分; 孢子囊大,来自于一个原始细胞,但囊柄由多数细胞
发生; 孢子囊壁由单层细胞构成,有盾形环带 孢子同型; 配子体为长心形的叶状体,雌雄同体; 代表植物:紫萁
(三)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精子器、颈卵器生于腹面; 精子多鞭毛,受精离不开水; 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孢子体、配子体独立生活;
海金沙:海金沙科
贯众:鳞毛蕨科
瓦 苇:水龙骨科
芒萁:里白科
肾蕨:骨碎补科
凤尾蕨:凤尾蕨科
井栏边草:凤尾蕨科
铁 线 蕨:铁线蕨科
鹿角蕨
蜈蚣草
石 韦
二、分类
现存的石松亚门植物仅有石松目和卷柏目。
1、石松属(Lycopodium): 石松科,石松目
多年生草本; 不定根; 茎分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辐射式星状中柱或编织中
柱,木质部为外始式; 叶螺旋状排列,无叶舌; 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或异型,孢子囊聚集或不聚集为孢子
叶球;
孢子四面型,同型。 孢子休眠后发育成配子体;
水韭亚门 Isoephytin 秦仁昌系统 松叶蕨亚门 Psilophytina
楔叶亚门 Equisephytina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拟蕨类
第三节 石松亚门
一、特征
古老 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
茎具二叉分枝:原生中柱 小型叶,一条叶脉 厚孢子囊,单生于叶腋基部,孢子叶形成孢子叶球 孢子同型或异型 配子体单性或两性,与真菌共生
2、配子体 配子体雌雄异体,绿色,独立生活; 颈卵器较退化:3-4颈细胞,腹沟细胞1,卵1; 精子多鞭毛,受精离不开水; 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 3、生活史 二、分类 仅存木贼科的木贼属(Hippochaete)和问荆属 (Equisetum)
木 贼(Hippochaete hiemale)
配子体的形态:原叶体
营养方式:
无叶绿素,与真菌共生:松叶蕨、石松
有叶绿素,光合自养型:楔叶、真蕨类
有性生殖器官:
颈卵器:与苔藓比相对退化
精子器:球形,精子均具鞭毛
受精条件:水
减数分裂
孢子母细胞
孢子
配子体
(原叶体)
孢子囊 无性世代(2N) 有性世代(N)
精子
精子器
孢子体
胚
合子
卵子 颈卵器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精子双鞭毛;
合子发育成胚,有胚柄和基足以及根、茎、叶原型。
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配子体劣势,二者都独立生活。
卷柏的生活史
小孢子囊
小孢子母细胞
孢子体 大孢子囊 大孢子母细胞
RD
RD
2 N 孢子体世代
大孢子
小孢子
幼孢子体
雌配子体
N 配子体世代
胚 合子
卵 颈卵器
精子 精子器 雄配子体
孢子体发达
配子体退化
图5–20 莲座蕨属 A. 孢子体外形; B. 羽片背面观(示孢 子囊着生情况);C. 孢子囊切面1. 孢 子囊壁(示多层细胞); 2. 绒毡层; 3. 造孢组织
厚囊蕨纲小结
厚孢子囊,多细胞起源,孢子囊较大; 孢子数目多,同型; 配子体发育需要与真菌共生; 精子器、颈卵器大部分埋在配子体组织内; 代表植物:瓶尔小草,观音座莲。
属(Isoetes) 代表植物:水韭,中华水韭
中华水韭 Isoetes sinensis
第五节 松叶蕨亚门
一、主要特征 孢子体仅具假根,体内有共生菌丝;叶小型,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 气生枝二叉分枝,原生中柱; 厚孢子囊(3室)生于枝端,形成聚囊; 孢子同型圆形; 配子体两性与真菌共生,有断续的中柱; 精子器、颈卵器结构似苔藓植物;精子多鞭毛; 胚的发育必须有菌丝的共生; 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 二、分类 现仅存松叶蕨目(Psilotales),包含两属:松叶蕨属(Psilotum)和梅溪 蕨属(Tmesipteris)
特征
孢子囊起源于一个圆锥形原始细胞; 孢子囊壁薄, 由一层细胞构成; 孢子囊具有各式的环带; 孢子囊通常聚集成孢子囊群, 着生在孢子叶的背面、
边缘或特化的孢子叶边缘;囊群盖有或无 。 孢子少,有定数,大多为同型孢子;少数水生蕨类形成
孢子果,具异型孢子。
分类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陆生或附生 孢子囊聚成各式孢子囊群,囊群盖有或无 孢子同型 苹目 (Marsileales) 浅水或湿生性草本 孢子囊生长在特化的孢子果中,孢子果壁由羽片变
3、分类系统 在蕨类植物的分类鉴定中,常依据下列一些主要 特征: 茎、叶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孢子囊壁细胞层数及孢子形状 孢子囊的环带有无及其位置 孢子囊群的形状、生长部位及有无囊群盖 叶柄中维管束排列形式、叶柄基部有无关节 根状茎上有无毛、鳞片等附属器官及形状
现存蕨类约12000种,供药用300多种 分为5亚门: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节节草(E. ramosissimum)
问荆 (E. arvense)
第七节 真蕨亚门
一、主要特征 1、孢子体 有根、茎、叶分化; 不定根,茎以根状茎为主; 大型叶有脉序,多为复叶;叶柄基部密生褐色鳞
片, 具有缩短的地下茎,其上生有卷曲状的幼叶和残
留老叶柄及不定根。 原生中柱、管状中柱、多环网状中柱等,
孢子囊叶腋生 异型孢子 大孢子囊 大孢子 小孢子囊 小孢子
孢子囊生于孢子叶叶腋内,孢子叶集生成孢子叶球; 孢子囊异型、孢子异形:大孢子囊内生4个大孢子;小 孢子囊内生多数小孢子;
雄配子体 精子器 精子
雌配子体 颈卵器
配子体雌雄异 株,初期发育在 孢子内进行;
雄配子体由1 精子器和1个原 叶细胞组成;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1、特征
孢子囊壁厚, 由几层细胞组成 。 孢子囊的发生是由几个细胞同时起源的,
为厚囊性发育。
2、分类
瓶尔小草目
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
孢子体小草本; 根肉质,无根毛,真菌共生; 茎短; 大型叶,1-3片,网状叶脉; 叶柄腹面生出孢子叶穗,穗上生2 行孢子囊;
卷柏(九死还魂草)
江南卷柏 Selaginellae Moellendorfii
翠
云 草
第四节 水韭亚门
一、主要特征 孢子体茎粗短似块茎状,草本,原生中柱 小型叶,细长条形,具叶舌 厚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近轴面特殊凹穴中,无特殊的适应散
布孢子的特殊结构 孢子异形,有大孢子和小孢子之分, 配子体在孢子壁内发育,极度退化,雌雄异体 精子多鞭毛 二、分类 现存的仅有水韭目(Isoetales)水韭科(Isoetaceae),水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