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名词解释
戏剧学名词解释

戏剧学名词解释戏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一直是人们喜爱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
其中涉及的许多名词和概念,对于戏剧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解释一些戏剧学中常见的名词,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戏剧艺术。
1. 剧本:剧本是戏剧的基础。
它是一部戏剧作品的文本,包含了剧情、角色、舞台布置、台词等元素。
剧本的写作与表现是戏剧的核心。
2. 演员:演员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展现出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动作。
演员艺术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技巧的积累。
3. 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是指舞台美术设计师根据剧本的要求,为戏剧作品进行舞台布置。
它包括了舞台布景、道具、灯光、声音等方面,是戏剧艺术中艺术效果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寓意:戏剧具有一定的寓意性。
它的内容和形式通常与社会现实、人性问题等密切相关。
戏剧的寓意性也是其深受大众喜爱和启发人们思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台词:台词是演员在戏剧表演中所说的话语。
台词在剧本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常透露出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的想法。
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准确把握台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6. 独白:独白是指戏剧中一位角色单独说话,与其他角色没有对话的情况。
独白可以透露出角色的内心想法、真实情感和个性特征等,是表现角色性格和情感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 导演:导演是戏剧创作和表演的总指挥。
他负责剧本的选定、演员的选角、舞台设计的安排、演出的调度等方方面面。
导演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结合剧本的要求,进行整体的艺术创作。
8. 观众:观众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众对戏剧的欣赏和接受,极大地影响了演员和导演的表演和创作。
观众的反应也是演员和导演判断演出效果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
以上就是一些戏剧学中常见的名词和概念。
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多种元素。
通过对戏剧学名词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戏剧艺术,从而达到更深入的文化体验和感悟。
戏剧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2潜台词——在剧中有些意思是不能用语言传达的,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中”更好,这就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如果要使这一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中,这语言就叫“潜台词”3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是演员表演艺术中的术语。
演员扮演角色,需要对所扮演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概括地说,乃是对情境中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
4高潮——从剧本结构看,高潮是戏剧性最突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那一刻,是水到沸点化为气,物至极热放白光的时候。
高潮是戏剧精神内涵最闪光的地方,是揭示主题最有力量的场面。
另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出戏的高潮还有主、次、大、小之别。
在迂回曲折的情节线上,除了最后、最大、的高潮之外,在开端、发展的阶段中,也有各式各样的小高潮,正是这些局部的片断高潮,造成情节的起伏跌宕,并酿成最后最大的高潮,把观众的紧张心情推到顶点5.情节最能打动人心的两个地方是什么?(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
”所谓突转,是指行动的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说得通俗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机”、“危机”,用两个成语来说,即“柳暗花明”“飞来横祸”,这部分往往是戏剧曲折性的来源,也是观众备受期待的部分。
戏剧名词解释

戏剧名词解释(戏剧概论)1. 戏剧动作:戏剧艺术基本手段。
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2. 戏剧情境: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情况。
3. 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4. 戏剧性: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观。
从广义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畴。
5. 假定性:在戏剧艺术中,则指戏剧艺术形象与它所反映的生活自然形态不相符的审美原理,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生活的自然形态所作的程度不同的变形和改造。
艺术形象决不是生活自然形态的机械复制,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定性乃是所有艺术固有的本性。
6. 戏剧风格: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戏剧风格的形式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7. 戏剧流派:戏剧风格群体化现象。
通常以一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一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自觉地以组织形式进行艺术性、学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一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而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
戏剧流派大多产生于戏剧思想比较自由,戏剧事业比较繁荣的时期。
8. 现实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一。
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地、精细地再现生活,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在世界各国的戏剧史上自戏剧的最早形成就包含现实主义因素,这种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戏剧随着时代、民族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发展。
但是,作为比较自觉的、有完整的艺术理论和演剧体系的流派,通常是指19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学与艺术中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兴起的一种戏剧运动和流派。
从19世纪30~70年代,随着文学领域里浪漫主义和错误!超引用无效。
两大流派的相继出现,现实主义戏剧也开始在欧洲舞台上活跃起来。
当时欧洲革命兴起,自然科学家大量地发现,哲学家们深思妙想,给他们带来解决这个世界的新式武器,新的方法。
戏剧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2潜台词——在剧中有些意思是不能用语言传达的,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中”更好,这就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如果要使这一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中,这语言就叫“潜台词”3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是演员表演艺术中的术语。
演员扮演角色,需要对所扮演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概括地说,乃是对情境中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
4高潮——从剧本结构看,高潮是戏剧性最突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那一刻,是水到沸点化为气,物至极热放白光的时候。
高潮是戏剧精神内涵最闪光的地方,是揭示主题最有力量的场面。
另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出戏的高潮还有主、次、大、小之别。
在迂回曲折的情节线上,除了最后、最大、的高潮之外,在开端、发展的阶段中,也有各式各样的小高潮,正是这些局部的片断高潮,造成情节的起伏跌宕,并酿成最后最大的高潮,把观众的紧张心情推到顶点5.情节最能打动人心的两个地方是什么?(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
”所谓突转,是指行动的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说得通俗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机”、“危机”,用两个成语来说,即“柳暗花明”“飞来横祸”,这部分往往是戏剧曲折性的来源,也是观众备受期待的部分。
中国大百科全书1名词解释(戏剧概论)

中国⼤百科全书1名词解释(戏剧概论)中国⼤百科全书(戏剧卷)名词解释(戏剧概论)1.戏剧动作:戏剧艺术基本⼿段。
在表演艺术中,⼜称舞台动作。
2.戏剧情境: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戏剧中⽤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情况。
3.戏剧冲突:表现⼈与⼈之间⽭盾关系和⼈的内⼼⽭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4.戏剧性: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物⼼理的直观外观。
从⼴义⾓度讲,它是美学的⼀般范畴。
5.假定性:在戏剧艺术中,则指戏剧艺术形象与它所反映的⽣活⾃然形态不相符的审美原理,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活的⾃然形态所作的程度不同的变形和改造。
艺术形象决不是⽣活⾃然形态的机械复制,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定性乃是所有艺术固有的本性。
6.戏剧风格: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
戏剧风格的形式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7.戏剧流派:戏剧风格群体化现象。
通常以⼀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觉地以组织形式进⾏艺术性、学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影响,⾃觉不⾃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
戏剧流派⼤多产⽣于戏剧思想⽐较⾃由,戏剧事业⽐较繁荣的时期。
8.现实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
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地、精细地再现⽣活,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物。
9.浪漫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
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有3条基本特征⼤致相同:(1)从产⽣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冲破⼀切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作为⼀种公然反叛的⼒量⽽崛起的;(2)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的激情、想象与灵感,既⽆视艺术艺术程式的束缚,也不受⽣活真实的局限:(3)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强烈的对⽐和夸张,使舞台上⾊彩斑斓,⾃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处处出奇制胜。
剧场戏剧的名词解释

剧场戏剧的名词解释剧场,作为一种文化表达的场所,是戏剧演出的重要舞台。
它是戏剧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感受戏剧艺术的窗口。
在剧场里,演员们化身为舞台上的角色,通过表演、对白和舞蹈等艺术手段,将戏剧作品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戏剧是指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是一种融合了文学、表演、舞台设计和音响等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
戏剧可以分为古典戏剧、现代戏剧、现实主义戏剧、抽象戏剧、实验戏剧等多种类型。
在剧场戏剧中,有一些常见的名词,我们来一一解释。
首先是导演。
导演是戏剧作品的创意和执行者之一,负责掌握戏剧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导演通过对编剧的剧本进行解读和调整,组织演员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以及布置舞台和灯光等,来达到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其次是剧本。
剧本是戏剧作品的书面表达形式,包括台词、台词人物间的注解、台词背景和舞台说明等。
它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导演和演员依据剧本进行排练和表演。
还有演员。
演员是戏剧表演的核心,他们将导演的指导转化为角色的生动演绎。
演员通过表情、动作、声音等受限的艺术形式,将戏剧作品的情感和内涵传达给观众。
舞台是剧场戏剧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舞台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它是戏剧情节和人物的衬托背景。
舞台设计师通过布景、道具和灯光等手段,营造出逼真的场景和氛围,增强戏剧效果。
此外还有服装和化妆。
服装和化妆是戏剧演出中的重要部分,它们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服装设计师根据戏剧剧情和角色特点,设计和制作适合的服装。
化妆师则负责给演员上妆,以突出角色的特点和表达情感。
音响是戏剧演出中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音响设计师通过掌控音响设备和音效,将声音与戏剧情节相结合,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
音响可以使观众更加投入、感受到戏剧中的氛围和悬念。
剧场戏剧还有剧评、奖项、票房等等与其相关的内容。
剧评是指对剧场戏剧演出作出评价和批评的文章或评论。
奖项则是对在剧场戏剧表现出色的演员、导演、剧本等进行表彰和奖励。
戏剧名词解释

1、现实主义戏剧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的精细的再现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世界各国的戏剧史上自戏剧的最早形成就包含现实主义因素,这种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戏剧随着时代,民族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作为比较自觉地,有完整的艺术理论和演剧体系的流派,通常是指19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学与艺术中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后兴起的一种戏剧运动和流派.2、古典主义17世纪盛行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要求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主要特征拥护王权,歌颂贤明郡主,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感,宣扬公民义务,模仿古典文学,恪守三一律.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让.拉辛等4、情节剧19世纪初源于法国,是一种配有音乐,内容通俗的戏剧样式,其剧情有一定的套路,热衷于制造舞台效果,虽然也常有进行“善恶”有极的道德说教但这种戏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不太强,但由于它突破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为浪漫主义在形式上提供了摹本。
代表作家是德国的考茨尔和法国的皮克塞雷克尔5、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作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既有别于哲学创作,又不同于寓言式的作品,它是通过创作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教值性。
6、三联剧又称三部曲,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三个剧本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后来,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
7、大学才子派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富有才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并锐意创新的剧作家,他们被称为“大学才子”,他们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但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主要代表作家有黎里,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将浮士德塑造成打破宗教教养,追求现实享受,强调知识和科学,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巨人。
古希腊戏剧名词解释

古希腊戏剧名词解释
1. 剧场 (Theatre) - 古希腊戏剧演出的场所,通常是半圆形的露天建筑,观众席建在舞台前。
2. 舞台 (Stage) - 剧场中用来表演戏剧的地方,包括舞台前面的空地和舞台上方的支架。
3. 演员 (Actor) - 指表演戏剧角色的艺术家。
4. 基伍恩 (Chorus) - 古希腊戏剧中一个由一个团队的演员组成的群体,通常在戏剧的旁白和音乐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5. 希罗 (Hero) - 古希腊戏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通常是具有社会地位、遭遇困难并通过追求目标和价值来解决问题的人物。
6. 悲剧 (Tragedy) - 一种围绕英雄人物陷入悲惨命运的戏剧,力图探讨人性的缺陷。
7. 喜剧 (Comedy) - 一种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探讨社会问题的戏剧。
8. 场面 (Scene) - 古希腊戏剧中一个生动的画面或情景,通常用于引出一个新的角色或情节。
9. 歌颂歌 (Paean) - 古希腊戏剧中一种用于表达喜悦或庆祝的歌曲。
10. 希腊剧院 (Greek theatre) - 一种拥有传统形式和表演风格的古代希腊戏剧表演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名词解释(戏剧概论)
1.戏剧动作:戏剧艺术基本手段。
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2.戏剧情境: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情况。
3.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4.戏剧性: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观。
从广义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5.假定性:在戏剧艺术中,则指戏剧艺术形象与它所反映的生活自然形态不相符的审美原理,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生活的自然形态所作的程度不同的变形和改造。
艺术形象决不是生活自然形态的机械复制,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定性乃是所有艺术固有的本性。
6.戏剧风格: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戏剧风格的形式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7.戏剧流派:戏剧风格群体化现象。
通常以一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一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自觉地以组织形
式进行艺术性、学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一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而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
戏剧流派大多产生于戏剧思想比较自由,戏剧事业比较繁荣的时期。
8.现实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一。
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地、精细地再现生活,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在世界各国的戏剧史上自戏剧的最早形成就包含现实主义因素,这种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戏剧随着时代、民族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发展。
但是,作为比较自觉的、有完整的艺术理论和演剧体系的流派,通常是指19 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学与艺术中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兴起的一种戏剧运动和流派。
从19 世纪30~70 年代,随着文学领域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的相继出现,现实主义戏剧也开始在欧洲舞台上活跃起来。
当时欧洲革命兴起,自然科学家大量地发现,哲学家们深思妙想,给他们带来解决这个世界的新式武器,新的方法。
于是现实主义适逢其时,蔚然成象,以他们特有的思想武器来暴露黑暗,力求真实,深切,广阔,这也是当时许多被称为现实主义的作家的共同特点。
9.浪漫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一。
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 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有3 条基本
特征大致相同:
(1)从产生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冲破一切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作为一种公然反叛的力量而崛起的;
(2)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的激情、想象与灵感,既无视艺术艺术程式的束缚,也不受生活真实的
局限:
(3)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用强烈的对比和夸张,使舞台上色彩斑斓,自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处处出奇制胜。
在
历史上,浪漫主义戏剧在各国先后经历时间不长,然而,给
它以影响及受它影响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却源远流
长,情况十分复杂。
10.古典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一。
欧洲17 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形成;17 世纪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在欧洲戏剧界曾占支配地位,19 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后逐渐消失。
对古典主义戏剧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但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确立是在17 世纪30~70 年代的法国。
1636 年,巴黎戏剧界因P. 高乃依悲剧《熙德》的演出而发生争论。
首相黎塞留授意法兰西学院撰文批
评《熙德》。
1638 年,由学院创始人之一沙波兰(1595~1674)执笔的《法兰西学院对〈熙德〉的意见书》正式发
表。
文中指责高乃依违背了戏剧“以理性为根据”的“娱
乐”作用,
没有始终把“满足荣誉的要求”放在首位,未能严格遵守
“三一律”等。
这份意见书初次系统地宣告了古典主义戏剧的理论主张。
1674 年,另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布瓦洛发表了诗体论著《诗的艺术》,集中阐述戏剧理论的第三章,汇集
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以来一切合乎古典主义原则的戏剧观
点和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的创作经验。
这部戏剧论著可以说
是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总结。
11.表现主义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19 世纪末出现于德国、瑞典、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极盛于20 世纪初至20 年代前后。
表现主义戏剧是一部分左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现实深感不满,并想在精神上将此种
情绪表达出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戏剧流派。
他们受到柏格森
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
这派剧作家
不满于对外在事物的描绘,要求突破事物的表相揭示其内在
的本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言行的模写而表现其“深藏在内部
的灵魂”,要求丢弃人的个性而表现其原始性的“永恒的品质”。
在表现派剧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各种人物的潜意
识的开掘,并把它“戏剧化”。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派
剧作家借用了象征主义戏剧的各种象征手法,同时往往大量
运用内心独白、幻象和梦境的具象化等主观表现方式。
12.象征主义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作为一个流派,它首先兴起于诗歌。
象征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是: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
象征主义的产
生,在哲学上是由于受到叔本华、马赫和祈康滇主义者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别是尼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影响,信奉神秘主义,沉溺于个人的返躬自省,强调直觉的作用,认为非理性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认为存在于现象界之外的物体是不能被人的理性认识能力达到的,只好借助艺术家的直觉创造出来的象征,把它暗示出来。
象征主义认为宇宙万物与人类的精神之间存有某种互相契合的“对应”关系,主张将宇宙万物作为各种人类精神或社会观念的象征来加以表现。
象征主义戏剧也基本体现了这种精神。
它们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
在这派剧作中,有时通过奇特的想象把抽象的观念和有形、无形的事物,都化为具有特征的象征形象。
13.未来主义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1909 年由意大利诗人、剧作家马里内蒂创立,因他发表《未来主义文学宣言》、《未来主义戏剧宣言》等而得名。
14.超现实主义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这一名称源出于法国诗人、剧作家阿波利奈尔(1880 ~1918)1917 年创作的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剧作家在此剧剧名下标明:这是一部“两幕及一序幕”的“超现实主义戏剧”。
作为一个有理论纲领的独立流派,它正式形成于1924 年,以诗人、剧作家勃勒东(1896 ~1966) 于当年发表的《超
现实主义宣言》为标志。
超现实主义戏剧将表现主义戏剧的非理性倾向推到了极限,主张在创作中完全打乱人的常规思维方式,而采取一种所谓的“自动书写方法”。
此方法要求剧作家采用“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把白日作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而加以诱导”,使剧作家在下意识状态中,“不假思索地、拼命地写下去”,而“完全不考虑文字的任何效果”,然而在事后,却能发现这样的写作方法具有“行文流畅的幻觉, 过分的情绪的迷惘, 有一般写作方法所从未获得的特殊意象,有别具风格的画意,还夹杂着一些荒唐透顶的趣语”。
超现实主义戏剧认为,采用这种写作方法,是它与其他戏剧流派的根本区别所在。
15.存在主义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20 世纪30 年代末在法国兴起,40 年代,尤其在战后发展到顶峰。
存在主义戏剧的思想哲学基础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学说。
16.先锋派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先锋派”一词出自法语,原被用来泛指所有背离传统,带有政治性的激进艺术家,后来指各时期具有革新实践精神的艺术家。
17.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 absurd theatre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 absurd )一词,由拉丁文的sardus (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
“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
林1962 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 世纪
50 年代在欧洲出现的S. 贝克特、E.尤内斯库、A. 阿达莫夫、J. 热内、H. 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
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荒诞派剧作家拒绝象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来反映荒诞的生活,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
18.三一律:三一律( classical unities )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琴提奥约于1554 年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
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