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与功效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与功效大豆异黄酮是由天然大豆中提取的植物有效成分,因它与雌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能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对雌激素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所以有时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大豆异黄酮的主要作用:1、改善经期及更年期不适经期及更年期不适常与雌激素分泌不平衡有关,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雌激素水平维持正常,达到改善经期不适的目的。
2、预防骨质疏松及乳腺癌女性随着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防止骨骼钙质溶出的功能减弱,造成骨质流失,如果及时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防止骨质流失,预防骨质疏松。
补充大豆异黄酮能够减少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高而缓乳腺癌的危险性。
3、改善产后精神障碍女性生育后孕激素减少,雌激素水平尚未恢复,因此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形成精神障碍,大豆异黄酮可及时补充这种缺乏。
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女性30岁后雌激素下滑,更年期下滑到15%,补充植物雌激素有效延缓女性容易衰老.豆浆就是很好的选择,豆浆富含植物蛋白质等养分。
且含有一种牛奶所缺乏的植物雌激素——黄豆苷原,所以,女性每天喝豆浆,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降低乳腺癌、子宫癌的发病率,减轻、缩短更年期综合征的不适和时间,并且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抗衰老作用。
常饮豆浆,还可以减少面部青春痘、暗疮,可以使皮肤白皙润泽,容光焕发。
所以有一种说法:男喝牛奶,女喝豆浆.大豆异黄酮的功效:大豆异黄酮是对大豆进行精深加工后的产品,它是从天然大豆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素,因为它与雌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能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安全且无副作用,所以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在当今欧美以及日本的女性保健领域中,对大豆异黄酮的利用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归纳起来它有如下一些功能:改善肤质:它的“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可使女性皮肤光润、细腻、柔滑、充满弹性、焕发青春光彩。
抗衰老:长期补充异黄酮可使体内雌激素保持正常水平,推迟绝经期或达到改善经期不适的目的,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

报告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葛根、山楂叶等作物中提取的一种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大豆甙元、大豆甙,染料木素(异黄素)、染料木甙、黄豆甙元、黄豆甙。
近年来,大豆异黄酮的药用价值引起国际营养学界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大豆异黄酮可以预防治疗多种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动脉硬化以及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
大豆异黄酮使用价值的发现,掀起了一个研究、发展、推广的热潮。
在国际上,大豆异黄酮作为健康食品的热门课题被世界列入十大最佳投资项目之一;在国内,对于大豆异黄酮的应用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涉及食品、医药、饲料和化妆品等行业。
在美国、欧洲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大豆异黄酮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已成为一种新型畅销食品,国外市场上含有大豆异黄酮的保健食品达数十种之多。
市场对大豆异黄酮的年需求量在1500吨,而目前的年产量仅为500吨。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开发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据统计,2000年全球各种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总销售额已达2亿~3亿美元。
目前我国大豆异黄酮的生产单位约20余家,总产能约200吨,产量不足100吨。
国内对大豆异黄酮的消费量不是很大,国内产量的80%以上用于出口。
消费者对大豆异黄酮的认识正处于不断深化的阶段,大豆异黄酮市场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际大豆异黄酮的市场需求在1500吨/年,但总的产量只有500吨/年,有较大缺口。
我国大豆异黄酮为非转基因原料制品,在国际市场有相当的竞争力,这将有助于我国大豆异黄酮扩大国际市场。
现有生产企业应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对于国内市场,由于大豆异黄酮下游产品的生产技术难度不大,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化的时间将不会很长。
<报告篇幅>=12页<字数>=7728。
大豆异黄酮的副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副作用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被广泛用作天然药物和保健品。
虽然它被广泛认为是安全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产生副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豆异黄酮的副作用,并提醒读者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谨慎。
首先,大豆异黄酮可能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的大豆异黄酮可能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特别是对于已经存在甲状腺问题的人来说,额外的雌激素摄入可能会进一步扰乱甲状腺功能,因此这部分人群应该限制摄入量。
其次,某些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雌激素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是必需的,但如果摄入过多,大豆异黄酮可能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过高,从而造成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和乳腺增生等问题。
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该特别注意,因为大豆异黄酮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的生长和发育。
再次,大豆异黄酮还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一些副作用。
一些人在摄入大豆异黄酮后可能会经历腹胀、腹泻和胃痛等不适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大豆异黄酮可以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干扰肠道的正常功能。
此外,大豆异黄酮也可能会对肠道细菌群产生影响,干扰肠道微生态平衡。
尤其是具有胃肠道问题的人或对大豆异黄酮过敏的人,应该避免或限制其使用。
最后,一些人可能对大豆异黄酮过敏。
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皮肤发红、肿胀、呼吸困难和过敏性鼻炎等。
如果有过敏史的人应该小心使用大豆异黄酮或避免使用,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需要指出的是,大豆异黄酮的副作用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它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大豆异黄酮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定是否适合自己使用,并根据个人体验来调整剂量。
此外,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人,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甲状腺问题患者,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尽管大豆异黄酮是一种被广泛使用和认可的天然药物和保健品,但它也可能产生副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量且适时地使用大豆异黄酮可能是安全的,但对于特定人群来说,要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大豆异黄酮是天然的元素,大豆异黄酮在医学上,对身体方面有着很好的价值,首先说起大豆异黄酮的第一反应就是女性,很多女性要对自己的健康和身体负责,所以女性的身体中是不可缺少大豆异黄酮的,因为大豆异黄酮对女性来说,可以促进雄性激素降低,提高雌性激素活跃,达到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平衡作用,所以人的身体只要激素平衡,身体方面才能健康,女性脸上才不会出现皮肤衰老,以及妇科疾病,大豆异黄酮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摄入,更多的是通过食材会更加有效健康。
★方法/步骤大豆异黄酮在化学上作为结构类似物与雌激素活性有关,显示抑制和协同的双向调节功效: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时,异黄酮占据雌激素受体,发挥弱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异黄酮以“竞争”方式占据受体位置,同时发挥弱雌激素效应,因而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
延缓女性衰老、留住靓丽青春大豆异黄酮滋养卵巢,双向调节补充女性雌激素分泌,加速新陈代谢,清除体内毒素沉积,有明显的润巢养颜、美容祛斑、延缓衰老和保持女人年轻态的作用。
国内外科学家经大量实验证明:女性在35岁以后就需要适量补充雌激素,而大豆异黄酮因其没有人工合成雌激素代用品(如乙烯雌酚等)的毒副作用和危险性(主要是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而成为最佳雌激素代用品。
改善更年期综合症在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各器官组织的功能调整不相适应,出现一系列病症,而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这类病症的目的。
尤其对潮热汗出、头疼、头晕、心悸、失眠、忧郁、四肢麻木等证效果突出。
对膝关节痛、肩关节痛、腰痛症状会出现好转,食欲增加,便秘改善。
改善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比例高: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造成的。
大豆异黄酮可与破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降低其活性,还有阻止破骨细胞酸的分泌,使骨质流失减少;此外大豆异黄酮增加强机体对钙的利用,增加骨密度,因此能增强其它补钙制剂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服用禁忌有哪些

大豆异黄酮的服用禁忌有哪些
所谓的大豆异黄酮其实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这种物质又被叫做是植物动情激素。
大豆异黄酮是天然的荷尔蒙,这种物质主要在豆科植物当中含量丰富。
大豆异黄酮能够影响身体激素的分泌以及代谢,对于身体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生长因子的活性有很好的调控作用。
女性30岁之后雌激素分泌不足,这个时候可以补充大豆异黄酮。
但是大豆异黄酮服用的时候有一些禁忌,请看下面的介绍。
服用大豆异黄酮期间尽量不要与其他补充雌激素的产品同时服用,特别是医院开的人工合成的化学雌激素,因为大豆异黄酮主要作用也是补充雌激素,作用是相同的,同时服用的话量就比较大,身体可能吸收不了,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大豆异黄酮与一些中药搭配还是非常不错的,像六味地黄丸等。
服用大豆异黄酮期间尽量不要接触烟酒。
因为吸烟喝酒都会对卵巢的功能产生影响,不利于分泌雌激素,甚至会加重内分泌失调。
“吸烟有害健康”,一定要尽量远离烟酒,特别是女性朋
友,“二手烟”危害也是巨大的!少吃辛辣的食物,例如重庆水煮鱼等麻辣食品最好少吃,因为对胃肠消化系统,对卵巢也不好。
现在新闻报道的“地沟油”很多主要集中在川菜中,女性朋友尽量少吃。
一般来说,中老年女性最适合补充大豆异黄酮。
女性在40岁之前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剂量应该比较小,41岁到50岁的女性,可以适当的增加大豆异黄酮的服用量,到了50岁之后,女性朋友可以大剂量的补充大豆异黄酮。
更年期如果出现的各种症状,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剂量应该有所增加。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与健康效应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与健康效应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属于大豆中的一类化合物。
它们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然而,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和健康效应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讨论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其在人体内的来源。
大豆和大豆制品是人类主要的食用植物蛋白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来源。
然而,大豆异黄酮并非直接存在,而是通过酶解作用从大豆中释放出来。
因此,大豆加工过程中的破碎和发酵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
关于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一些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只有约5%-10%被吸收。
这是因为大豆异黄酮在肠道中遇到了多种酶的降解和肠道菌群的代谢,导致其在胃肠道中被分解或结合,进而被排泄掉。
然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高达20%-50%,取决于人体对异黄酮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
尽管生物利用度存在一些限制,大豆异黄酮仍然对人体健康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植物雌激素,在体内可以模拟雌激素的作用。
这种雌激素样活性使得大豆异黄酮在更年期综合征的缓解和骨密度的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大豆异黄酮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的活性,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豆异黄酮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因为个体对异黄酮的反应存在差异。
有些人可能对大豆异黄酮过敏或不耐受,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反应。
另外,由于人体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有限,我们并不能依靠大豆异黄酮来替代药物或其他营养成分来治疗疾病。
正确地饮食结构和均衡摄入不同种类食物才是保持健康最关键的。
为了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和健康效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例如,选择经过酶解和发酵的大豆制品,如豆腐、豆奶等,因为这些加工过程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合理搭配食物,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也可以增强大豆异黄酮的吸收和利用。
合成生物学 大豆异黄酮

合成生物学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也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属于植物雌激素。
它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过氧化氢的生成,并减少DNA的氧化损伤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
大豆异黄酮可以与不同组织器官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或拮抗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
它被认为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表现为雌激素样作用;而在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
此外,大豆异黄酮还可以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心血管疾病等。
大豆异黄酮结构

大豆异黄酮结构大豆异黄酮结构是指大豆中的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它的结构与其他类黄酮化合物类似,但在分子结构的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
大豆异黄酮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异黄酮骨架,由两个苯环通过一个三碳的侧链相连而成。
在大豆异黄酮中,通常还存在着不同的取代基,如羟基、甲氧基、糖基等,这些取代基的差异使得大豆异黄酮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大豆异黄酮结构中最常见的化合物是大豆苷素(genistein)和大豆黄酮(daidzein),它们分别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两种化合物在大豆中的含量较高,也是研究最多的大豆异黄酮成分。
大豆苷素的结构中,两个苯环相连的位置上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甲氧基,这种结构使得大豆苷素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活性。
研究表明,大豆苷素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雌激素受体的激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具有一定的激素调节作用。
大豆黄酮的结构中,两个苯环相连的位置上有一个羟基和一个氢原子,相比于大豆苷素,大豆黄酮的雌激素活性较弱。
但大豆黄酮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研究发现,大豆黄酮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这些生物活性,如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等。
除了大豆苷素和大豆黄酮,大豆异黄酮结构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化合物,如甘豆苷素(glycitein)、异黄酮苷(isoflavone glucoside)等。
这些化合物在大豆中的含量较低,但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大豆异黄酮结构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调节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等多种途径发挥其生物活性。
此外,大豆异黄酮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乳腺癌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然而,大豆异黄酮结构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化学结构、剂量、个体差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属天然黄酮类物质,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典型结构,其基本骨架是3-苯基苯并二氢吡喃。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主要的植物雌激素(photoestrogen)之一。
目前已经发现的大豆异黄酮共12种,分为3种游离型的苷元(aglycon)和9种结合型的糖苷(glucoside)。
三种苷元即三羟异黄酮(genistein, CAS号为446-72-0,亦称染料木素或金雀异黄素)、二羟异黄酮(daidzein,CAS号为486-66-8,亦称黄豆苷元)和二羟甲氧基异黄酮(glycitein,CAS号为40957-83-3,亦称大豆黄素)。
这三种苷元分别与葡萄糖、乙酰基葡萄糖、丙二酰基葡萄糖结合形成9种异黄酮糖苷。
一般而言,大豆异黄酮的苷元的形式比糖苷形式的活性要高,尤其是燃料木素的活性更高。
通常大豆中的苷元占总量的2%~3%,糖苷占总量的97%~98%。
大豆异黄酮通常为淡黄色粉末,具有苦涩味和收敛性,大豆异黄酮苷元比糖苷具有更强大的不愉快风味。
大豆异黄酮在常温下性质稳定,耐热(120℃加热30min不变,180℃加热30min残留80%),耐酸(pH2.0情况下仍稳定)。
可溶于醇类、酯类和酮类,不溶于水,难溶于石油醚、正己烷等。
异黄酮分子中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及吡啶中。
大豆异黄酮与钠汞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与醋酸镁甲醇溶液反应显褐色。
二、主要来源与生产制备方法主要来源:自然界中异黄酮资源十分有限,大豆是唯一含较多异黄酮且其含量又营养学意义的食物资源,干大豆中含量为0.5~0.7mg/g,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
不同品种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及存在形式有所差异。
生产制备方法:大豆异黄酮的制备方法包括天热提取法(溶剂萃取法、碱提取酸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和柱层析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等。
三、生理功能及作用(抗)雌激素样活性:大豆异黄酮的双羟基酚结构与动物和人体内雌激素的结构类似,故具有弱雌性激素活性(约为内源性雌二醇活性的1/100,000~1/1,000),可竞争性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大豆异黄酮还可表现出2种相反的生物学活性,即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的双相作用。
当体内或细胞内雌激素活性较强时,它主要显示拮抗作用;而当体内或细胞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时,它则显示类雌激素活性。
故大豆异黄酮能缓解妇女更年期因此激素分泌量的急剧下降而引起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有报告表明,绝经后妇女每天摄入大豆类食品(异黄酮总量大于260mg/d),连续12周,其血中三羟异黄酮浓度增加22倍,绝经症状积分降低50%,“潮热”症状积分降低54%,阴道干燥症状积分降低60%。
维持骨代谢平衡:大豆异黄酮可改善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妇女由于更年期综合征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提高骨中的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促进骨代谢。
动物实验表明。
大豆异黄酮可直接一直骨骼的再吸收,促进骨骼健康。
其中染料木黄铜可刺激破骨细胞生成转化成长因子β,而黄豆苷元则可通过抑制骨质的转移而减少骨质流失。
抗突变作用:大豆异黄酮可预防激素依赖型肿瘤和其他一些相关疾病。
大豆异黄酮中的染料木黄铜为其发挥抗癌作用的主要成分,有抑制抗癌促进酶和人体激素活性、阻碍肿瘤获得养分等作用。
此外,染料木黄铜还能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从而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大肠癌的发生,对于肝癌、肺癌、胃癌、皮肤癌、子宫内膜癌等亦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由于亚洲人膳食中含有更多的大豆及其制品,其血管疾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低于美国人和西欧人。
有报告表明,成人每日摄入40~50mg 大豆异黄酮便可有效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但也有研究表明异黄酮的摄入量每天要达1.5~2.0mg/kg才能有明显的抗癌效果。
研究还揭示,大豆异黄酮中仅有苷元形式的异黄酮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特异性抑制作用。
其他:大豆异黄酮还具有抗氧化、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等作用。
对38项受控临床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天使用47g大豆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平均可降低23mg/dl。
四、安全性研究人群资料:现有人体资料较少。
有人体干预试验表明,大豆异黄酮可刺激绝经前妇女乳腺增生和子宫内膜增生。
代谢情况:人体每天摄入45g大豆食品,血中染料木黄铜的浓度可达120~148mg/ml,黄豆苷元的浓度可达64~75mg/ml,比正常女性的血清雌二醇浓度(0.0024~0.534ng/ml)高出数百倍。
其他许多研究也证实常食用大豆人群血中的染料木黄铜的浓度是雌二醇的100~1000倍。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5g/kg。
遗传毒性:Ames试验为阴性。
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微核试验表明,30µmol/L的染料木素可诱导微核试验发生率增加。
提示染料木素在体外具有遗传毒性。
大豆苷元的4种代谢产物(雌马酚、邻去甲基安哥拉紫檀素、4,6,7-三羟基异黄酮、3,4,7-三羟基异黄酮)均能诱导微核发生,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大豆苷元的氧化和还原产物均可在体外表现出遗传毒性。
但尚未查见大豆异黄酮在体内试验中有遗传毒性的报告。
亚慢性毒性:采用Beagle犬进行90天喂养试验,每天给予0.02~0.3mmol/kg的染料木黄铜,结果未见不良反应。
慢性毒性与致癌性:大鼠和犬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
但用刚出生小鼠进行染料木素长期致癌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摄入染料木素有可能使腺癌发生率升高。
生殖与发育毒性:动物试验表明,生命早期接触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可影响动物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对子代也有一定影响。
但尚无人体试验证据表明大豆异黄酮类物质能否对人体的生殖发育产生影响。
其他: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五、常见使用方法与调查/推荐摄入量常见使用方法食品:异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目前已发现300多种植物中含有,大豆异黄酮的主要膳食来源仍是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异黄酮广泛应用于饮料、甜点、烘焙食品、谷物食品和健康食品中。
保健食品:大豆异黄酮和大豆提取物作为膳食补充剂和保健食品功能成分,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延缓衰老、增加骨密度、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降血脂等多种类型的保健(功能)食品。
可制成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剂型。
1995年第1个以大豆异黄酮为主要原料的功能性食品在芬兰上市。
其他:药品:常见的有片剂、口服液、粉剂和胶囊等剂型。
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也应用于相关医药产品的开发,尤其是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由于内源性雌激素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骨质疏松和老年痴呆症等。
护肤品: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还可添加于化妆品中以防止皮肤老化。
调查/推荐摄入量调查摄入量:1989年,美国人每天平均约摄入2mg的大豆异黄酮。
推荐摄入量:日本厚生省2006年提出,膳食中大豆异黄酮的摄取上限为70-75mg/d;饮食外追加的摄取量上限为30mg/d。
日本科学家还认为,每天使用20~30g大豆,就可获得充足的大豆异黄酮预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利于保持健康。
EC就大豆异黄酮对骨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评价,其推荐摄入量40~100mg,最少摄入量35mg。
大豆异黄酮可以声维持骨健康和骨密度以及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等。
六、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评价、批准、认可情况中国:我国近年也已批准了多种含大豆异黄酮的保健食品。
GB/T23788-2009规定了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美国:FDA于1998年批准为GRAS物质(GRN:000001)。
198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作用。
199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肯定了大豆异黄酮为有效的天然抗癌物质。
1996年,美国国家肿瘤研究中心将大豆异黄酮中的染料木素列入肿瘤化学预防药物临床发展计划,主要目标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1999年美国FDA宣布允许对大豆异黄酮进行如下的健康声称:“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最具生物活性的物质,是一种植物雌激素,与女性雌激素结构相似,有助于维持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平衡”,并批准其作为膳食补充剂。
欧盟:阐述了植物雌激素在乳腺和前列腺癌中的预防作用,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估。
根据EC1924/2006对大豆异黄酮对骨密度的健康声称进行了科学评价,其推荐摄入量40~100mg/d。
澳/新:对大豆及其制品进行综合评价。
其他:食品法典委员会(CAC):JECFA已将其列为GRAS(一般认为安全)物质。
日本厚生省已将含大豆异黄酮的食品可列入“特定保健用食品”名单。
七、注意事项和禁忌不适宜人群:日本厚生省提出,过量摄入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可能有损体内的激素平衡,故对孕妇及未满15周岁儿童不推荐在饮食外追加摄取大豆异黄酮。
禁忌:染料木黄铜和甲氧氯联合暴露时存在协同效应。
染料木素可加重甲氧氯对21日龄雄性大鼠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增加甲氧氯延迟雄性大鼠青春期发育的能力,还可加剧甲氧氯引起的雄性大鼠动情后期和动情期间的缩短。
与药物相互作用: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其他:研究表明,母亲摄入大豆较多时其婴儿体内大豆异黄酮的水平也较高,婴儿还可通过大豆为主要原料的配方食品大量摄入植物雌激素,但其生物学效应尚待阐明。
八、小结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属天然黄酮类物质。
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制备方法包括天然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等。
对其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HPLC法。
具有雌激素样作用、防止骨质疏松、调节妇女更年期等功能和作用。
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药品等。
因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因此孕妇及乳母不宜使用。
在中国和日本,大豆异黄酮可应用于保健食品,美国认为其为GRAS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