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常考人物及理论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教育学常考人物及其常考理论

教育学常考人物及其常考理论

(一)国外常考人物及其常考理论1.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代表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地位:(1)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代表作:《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准)、《母育学校》理论:(1)“泛智”教育(2)教育适应自然(3)班级授课制(4)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循序渐进等原则3.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忏悔录》理论:(1)自然教育思想(2)儿童本位教育观4.康德代表作:《康德论教育》地位: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5.裴斯泰洛齐代表作:《林哈德与格鲁德》理论:(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2)西方教育史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6.洛克代表作:《教育漫话》理论:(1)“白板说”(2)“绅士教育”7.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理论:(1)教学四阶段论。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传统三中心论。

(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3)儿童管理的理论。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这家话强调了加强对儿童的管理。

)(4)教育性教学原则。

(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首提出。

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5)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8.杜威代表作:《民主与教育》理论:(1)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学常考的十大人物word精品

教育学常考的十大人物word精品

教育学常考的十个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1.《论语》
1.孔子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4.教学过程:学-思-行
1.最早使用教育”一词(《孟子尽心上》)
2.孟子(孟 2.内发论
轲) 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4.思孟学派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冋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
3.朱熹最早使用课程”两字: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4.苏格拉底
1.助产术
2.启发式教学
5柏拉图《理想国》
6.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一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1.《大教学论》一一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2.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7.夸美纽斯 3.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和班主任”进行了理论阐述
4.直观性教学原则: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
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1.《普通教育学》一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赫尔巴特
2.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1.《民主主义与教育》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
9.杜威 3.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无目的论
5.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0.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学十大人物

教育学十大人物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 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 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 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 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 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 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 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 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 的正确结论。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 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总过古 代教育思想和时间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 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 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 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 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 育遗产之一。《学记》是以《大学》为其 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 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 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 育;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学生要按年龄 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 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 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序渐进思想,提出了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 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 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 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 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 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 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 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 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 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 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 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教育学常考人物

教育学常考人物

(一)教育学常考人物1、柏拉图(古希腊):灵魂、理性智慧、《理想国》。

教育得最高目得就是培养治理国家得哲学家。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得一部教育著作),人文主义,遵循人得自然发展原则,“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学之父”。

3、康德(德国):第一位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得教授,《康德论教育》(学生林克整理并发表),尊重自然、道德规范,用“儿童”代替“学生”。

4、洛克(英国):“白板说”,天赋论,绅士教育在家庭中实施,‘轻视国民教育’。

5、卢梭(法国):《爱弥儿》,遵循自然。

教育目得: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然发展得人,“个人本位论”或“儿童本位论”。

6、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实证主义:科学就是对经验事实得描写与记录,主张启发学生学习得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提出哲学基础与心理学基础,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8、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

教育无目得论。

现代教育派,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得中心。

(二)心理学常考人物1、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代表作《梦得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纲要》等精神分析学派2、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3、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支架式教学。

4、埃里克森:现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格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5、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提出儿童得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班杜拉:提出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理论,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7、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得学习律,提出联结学习理论,提出共同要素说,她在针对问题解决模式中提出试误说。

8、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提出教学四原则,提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学习与教学基本原则。

教资常考人物45个汇总

教资常考人物45个汇总

教资常考人物45个汇总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朱熹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著名思想家。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教育学常考的人物

教育学常考的人物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人物的地位、观点、著作非常容易混淆,想必也是让大家非常头疼的一类内容,今天小编就详细给大家解析一下教育学中常考的几位人物。

一、苏格拉底1.地位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西方教育史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2. 观点苏格拉底在教学的方法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二、昆体良1.地位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雄辩家,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著作《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3. 观点(1)昆体良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良好修养的雄辩家(演说家)。

(2)昆体良还对班级授课进行了一些阐述,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三、夸美纽斯1.地位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有“教育学之父”之称。

2.著作著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世界图解》等,其中《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也被认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观点(1)“泛智”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2)教育适应自然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3)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育学常考人物及其理论观点(上)

教育学常考人物及其理论观点(上)

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某个教育家及其观点而且很多都是非常重要的、必考的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教育学常考人物及理论观点内容比较多记得收藏了经常拿出来背背1沛西能、利托儿诺(法国)(1)生物起源说(2)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3)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说。

(本能生利息)2孟禄(美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心理仿孟禄)3米丁斯基(前苏联)、凯洛夫、蔡元培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凯爱劳动)4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直和美感教育。

(世界观教育是最高层次的)(2)改革北京大学: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于宗教)5黄炎培教育思想: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而反思之前的学校教育。

6陶行知(1)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内容。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2)生活教育的六个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3)陶行知先生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等学校。

7孔子(1)《论语》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创办私学(2)教育作用①社会功能:庶富教(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②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3)教育内容①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②继承了西周的六艺教育(4)教学方法①有教无类(教育方针)②启发诱导(启发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性)④循循善诱⑤学思行结合(理论联系实际)(5)教育目的强调教育必须将德育放在首要地位(6)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7)最早的启发式教育8孟子(1)“亚圣”,内发论代表人物(2)主张施行“仁政”(3)提出“性善论”——教育理论的基础(4)教育作用:扩充善性(5)教育目的:“明人伦”(6)教育内容:道德教育(7)教育方法:盈科而后进(循序渐进)(8)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9)《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9荀子(1)外铄论代表人物(2)观点: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的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3)理想的培养目标:大儒(4)获得知识途径:闻见知行10墨子(1)外铄论代表人物(2)观点:“兼爱”和“非攻”,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能的传习,重视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试常考人物及理论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
4.《中庸》“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二字最早合用;
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体性原理;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
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
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4.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士”;
15.柏拉图①《理想国》、《法律篇》;②“天赋说”;③最早提出“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
16.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 《伦理学》、《政治学》
17.培根①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②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
18.夸美纽斯①《大教学论》;(捷克)②最早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作用;
③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

19.康德(德国)首开教育学讲座;“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得问题。

’”20.赫尔巴特①《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②建立了“四段论”教学体系,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③最早阐述和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④“教师中心论”的代表;⑤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从而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

21.洛克(英国)①“白板说”——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任何样式”;②主张绅士教育;
22.卢梭(法国)①《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新爱洛绮丝》;②提出“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论;③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④“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
23.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4.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
25.斯宾塞(英国)①《教育论》——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国外最早出现“课程”一词的著作;
26.梅伊曼①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思想;②《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学论》,囊括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
27.拉伊《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28.杜威(美国)①《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既生长”“教育既改造”;②提倡以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③提出“做中学”思想;④创办“芝加哥实验”;⑤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观点”;
29.凯洛夫(俄国)《教育学》——我国翻译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0.布鲁纳(美国)①《教育过程》——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法”思想;②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③提出三种不同的认知表征形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
④总结知识学习的获得过程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
⑤在教学中提出了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
31.布鲁姆(美国)①《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②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2.巴班斯基(前苏联)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3.赞可夫(前苏联) “教学与发展”理论;
34.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全面发展理论”;“没有聪明能干的教师,就没有集体。

”——说明教师个体劳动的重要性“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主体性原理;
35.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36.蔡元培①提出《对应教育方针之意见》,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②“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美德。


37.陶行知①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包括“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8.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39.“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
40.“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41.李秉德把我国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有: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直观感知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

42.华生(美国)《行为主义》一书中指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环境决定论”;
4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
44.“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45.“当代人本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斯杰
46.“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
47.“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
48.“社会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和布拉梅尔德
49.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我国最早“课程”一词的出处;
50.加里宁“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51.伊拉斯谟斯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 52、贝尔、兰卡斯特19
世纪初期在英国创立“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53.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追求教学的“个性化”。

54.桑代克①《教育心理学》——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奠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②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观”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提出“共同要素说”——技能的迁移理论。

55.泰勒被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56.詹姆斯《同教师的谈话》——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告诉教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必须与心理学所提及的原理相一致”。

57.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

58.霍尔①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在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②“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遗传决定论”
59.卡特尔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60.房东岳1908年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

61.廖世承1924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2.潘菽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