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人物及有关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科二必考人物和观点

教育学1.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使教育学正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口诀:夸大自然拌饭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提出了一目的:他认为教育目的应来源于教育内部,而不应当从教育外部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本身;提出了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他提出了五步教学法;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口诀:杜威一三五,既民主又实用。
3.孔子,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儿》,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口诀:卢梭爱自然。
6.洛克,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著作是《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思想”。
口诀: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对应。
8.舒尔茨,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教育学常考人物及其常考理论

(一)国外常考人物及其常考理论1.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代表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地位:(1)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代表作:《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准)、《母育学校》理论:(1)“泛智”教育(2)教育适应自然(3)班级授课制(4)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循序渐进等原则3.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忏悔录》理论:(1)自然教育思想(2)儿童本位教育观4.康德代表作:《康德论教育》地位: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5.裴斯泰洛齐代表作:《林哈德与格鲁德》理论:(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2)西方教育史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6.洛克代表作:《教育漫话》理论:(1)“白板说”(2)“绅士教育”7.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理论:(1)教学四阶段论。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传统三中心论。
(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3)儿童管理的理论。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这家话强调了加强对儿童的管理。
)(4)教育性教学原则。
(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首提出。
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5)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8.杜威代表作:《民主与教育》理论:(1)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师资格证笔试常考人物,你都认识他吗?

在备考教师资格证笔试时,你经常会遇见一些教育学人物,常常会让你感觉两眼发黑,有一种“这是谁?这又是谁?”的感觉。
这些重点人物及其教育学观点是笔试考试的重点之一,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本科目中常见的重点人物及其观点,建议收藏哦~一、罗杰斯观点:①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②倡导“非指导教学”模式;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④创立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
二、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观点: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⑤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⑥形式教育论代表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克伯屈观点:①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②创设设计教学法。
四、桑代克著作:《教育心理学》观点:①教育心理学之父;②尝试—错误说代表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③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五、维果斯基观点: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②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③提出心理发展观;④倡导内化学说;⑤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⑥倡导支架式教学。
六、布鲁姆观点:①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七、班杜拉观点:①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②观察学习。
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③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八、夸美纽斯人物地位:教育学之父著作:《大教学论》观点:①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②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④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教育学考试常考人物及理论

教育学考试常考人物及理论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4.《中庸》“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二字最早合用;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体性原理;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人物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人物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涉及众多重要人物及其相关理论和观点。
了解这些常考人物对于我们备考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教育大家的世界。
首先要提到的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阶级和出身的限制,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倡导“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此外,他还重视道德教育,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孟子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良的本性,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善性。
他提出“深造自得”的学习理念,强调学习要深入思考,有所领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来改造。
他强调“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认为只有通过感官接触、思考理解、实践行动等环节,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真理。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智慧、有美德的人。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
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治理好国家。
他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主张“灵魂说”,认为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地,教育应当遵循人的发展阶段进行。
他在教育实践方面也有诸多贡献,创办了吕克昂学园。
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教师招聘必背的教育人物

教师招聘必背的教育人物孔子东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是苏格拉底)1.著作:《论语》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3.教学过程的“学——思——行”4.德育主张:立志有恒、自省自克、改过迁善、身体力行5.教学内容: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夸美纽斯1.著作《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最早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2.“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3.直观性教学原则:“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4.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洛克1.著作《教育漫话》2.白板说3.绅士教育4.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卢梭1.著作《爱弥儿》2.自然主义教育理论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1.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1.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2.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理论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4.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5.教育无目的论6.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7.首创设计教学法《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奥苏伯尔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2.先行组织者3.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4.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内化(上位、下位、并列结合)5.学习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布鲁纳1.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2.发现教学法3.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概念的提出2.认知发展阶段论3.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班杜拉1.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替代强化2.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人物及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人物及考点2012-12-21 09:50:50 来源:点击:80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人物及考点1.利托尔诺与沛西·能是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孟禄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
4.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是产婆术。
5.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6.亚里斯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7.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8.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他的《大教学论》(1632)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0.裴斯泰洛奇最早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11.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12.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他的代表作是《教学与发展》。
13.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14.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全面和谐教育的思想。
15.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16.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凯兴斯泰纳、涂尔干。
17.主张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
18.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
19.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学家泰勒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理论之父”。
20.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述。
21.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家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3.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
24.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教师编制必考!人物及其思想 教育学

孟子: 1、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孟子*尽心上》2、性善论,教育目的:明人伦;民贵君轻荀子:性恶论(外铄论)墨子:素丝说(外铄论),亲知,闻知,说知许慎:东汉《说文解字》解释教育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利托尔诺,沛西*能(利息)心理起源:孟禄(心理仿梦露)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这个人有故事)(米夫爱劳动)凯洛夫:劳动起源说,主编《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教学是一种认识的过程,“感知,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苏格拉底:问答, 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重视女子教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希腊百科全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分班授课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实验归纳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教育学之父、,泛智,学年制,学日制,班级授课制(夸大三颗痣)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洛克:《人类理智论》,《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德育在首位(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造物者东西都是好的,到人手里就变坏(卢梭的儿子爱自然),自然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
裴斯特洛奇: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化,西方第一个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康德:教育学首次列入大学课程,“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设计和实施班级教学2、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4、四阶段论:明了,联系,系统,方法。
(小明联系小方)5、最高目的是道德6、社会本位论(一二三四和最高目的)和杜威是死对头学科课程“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杜威: 1、《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2、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3、推崇教育无目的4、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着作:孔子“述而不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3、观点: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学的方法有: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至圣”、“孔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1、个人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着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着作:《孟子》3、观点: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被多数人称之为“孔孟之道”。
§荀子1、个人简介:荀子,名况,字卿,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生于约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
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
其对重新整理儒家经典也有相当的贡献。
2、着作:《荀子》3、观点:1.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是恶的。
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2.教育目的: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俗儒、雅儒、大儒,教育应当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3.教育内容:教育的内容是《诗》《书》《礼》《乐》《春秋》五经,其中《礼》是重点,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
4.教学方法: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4、历史地位及评价:荀子是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他所提倡的“性恶论”,常被后世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相比较。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梁启超1、个人简介: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等。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着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2、着作:其代表作有《变法通议》、《湖南时务学堂学约》、《教育政策私议》、《论教育当定宗旨》等,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传世。
3、观点:1.梁启超认为,教育的作用和宗旨就是培养新民。
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特性和品质。
2.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教育改革主张有:变科举、兴学校;兴办师范学校;倡导女子教育;改革儿童教育。
3.论学制。
借鉴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幼儿期(5岁以下),儿童期(6—13岁),少年期(14—21岁),成人期(22—25岁)。
4、历史地位及评价: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是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宣传家,世所罕见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坚决反帝的旗手以及杰出的教育家。
§杨贤江1、个人简介:杨贤江(1895-1931) 着名教育家,南高师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者,字英父,又名李浩吾,浙江慈溪人(原属浙江余姚),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杨贤江是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3、观点:1.对教育本质的论述。
杨贤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
2.对各种流行教育观点的批驳:批判“三论”,阐述教育的职能;批判“四说”,阐述教育的涵义。
3.对青年进行“全人生的指导”。
4、历史地位及评价:杨贤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家,他的着作《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原理的专着。
§陶行知1、个人简介:陶行知(1891—1946)男,安徽歙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等。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着作:《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4、历史地位及评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一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表达,他以这样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陶行知去世的次日,中共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毛泽东的评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其为“万世师表”,董必武称其为“当今一圣人”。
§苏格拉底师出教育——安徽教师培训领导品牌!1、个人简介: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是古希腊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2、着作:苏格拉底并未留有着作,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所着《对话录》中。
3、观点:1.教育的意义。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可以使人得到改进。
2.教育的目的。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3.教育的内容。
关于教育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道德,教人学会做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最后,他主张人锻炼身体。
4.教学法。
经过长期实践,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4、历史地位及评价: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着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成为“希腊三贤”。
§柏拉图师出教育——安徽教师培训领导品牌!1、个人简介: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他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教育史的三个里程碑。
2、着作:《理想国》、《法律篇》3、观点:1.政治观和哲学观。
柏拉图的政治观是哲学家治国;在哲学观中,他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不完善的、暂时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完善、真实、永恒的,这个理念世界就是理想国。
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男女平等;重视早期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3.《法律篇》中的教育观。
首次提出强迫教育;早期教育的规定比《理想国》更加具体;恢复了一夫一妻制,人伦、孝道成了道德教育的内容。
4.学习观。
学习即回忆。
4、历史地位及评价:柏拉图是西方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他的着作的学派。
在后世哲学家中,柏拉图也一直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有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
§亚里士多德1、个人简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师。
他的着作包含许多学科,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玄学等。
他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着作:《政治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3、观点:1.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的基础——灵魂论,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教育的作用是使人的理性得到发展。
关于教育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人都应该受一样的教育。
2.对实际教育工作的意见。
主张应当优生优育,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初等教育分阅读、书写、体育、绘画四科;高等教育应该与科研相结合。
3.伦理思想。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对幸福、美德等有所论述。
4、历史地位及评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的着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统治过全欧洲,改变了几乎全西方的哲学家。
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并称为“希腊三贤”。
§昆体良1、个人简介:昆体良(约35—约95年)古罗马时期的着名律师、教育家和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也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在担任教师的同时,昆体良还兼任律师,这使他有可能以当律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着作:《雄辩术原理》,又叫《论演说家的教育》3、观点:1.教育观。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雄辩家;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巨大作用,天生的才能只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其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和教育。
2.教学观。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知识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提倡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
3.教师观。
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教师对学生应当有耐心,奖惩时要注意分寸;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