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教育学常考人物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教育学知识点常考人物之杜威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教育学知识点常考人物之杜威必须知道的那些事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教育学家之一,他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关于杜威的一些必须知道的事项和知识点:1.杜威的生平:杜威于1859年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长子。
他在丹尼森大学学习实验心理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职,成为了一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
2.功能主义教育哲学:杜威的教育理论基于功能主义,主张教育应该为个体和社会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以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公民。
他强调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非纯粹的知识传授。
3.经验主义教育观:杜威主张学习应该基于学生的经验,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尝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育应该追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连接的教学方法。
4.社会学派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正义和民主的价值观。
他主张学校应该是充满合作与民主的社区,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5. 实验学校:杜威在芝加哥成立了实验学校(Lab School),这是他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
实验学校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实际技能。
7.成长教育理念:杜威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发展,而不是针对所有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标准化的评估。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他们的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
8.实用主义教育观:杜威的教育观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
他主张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他认为学生通过实践和实践中的反思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9.革新教育运动:杜威的教育观念对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观点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实践中,推动了教育的社会变革。
10.杜威的影响:杜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人物及有关理论

§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着作:孔子“述而不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3、观点: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学的方法有: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至圣”、“孔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1、个人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着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着作:《孟子》3、观点: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教育学考试常考人物及理论

教育学考试常考人物及理论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4.《中庸》“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二字最早合用;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体性原理;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教育学常考的十大人物word精品

教育学常考的十个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1.《论语》
1.孔子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4.教学过程:学-思-行
1.最早使用教育”一词(《孟子尽心上》)
2.孟子(孟 2.内发论
轲) 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4.思孟学派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冋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
3.朱熹最早使用课程”两字: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4.苏格拉底
1.助产术
2.启发式教学
5柏拉图《理想国》
6.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一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1.《大教学论》一一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2.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7.夸美纽斯 3.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和班主任”进行了理论阐述
4.直观性教学原则: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
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1.《普通教育学》一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赫尔巴特
2.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1.《民主主义与教育》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
9.杜威 3.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无目的论
5.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0.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学十大人物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 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 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 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 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 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 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 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 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 的正确结论。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 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总过古 代教育思想和时间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 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 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 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 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 育遗产之一。《学记》是以《大学》为其 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 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 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 育;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学生要按年龄 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 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 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序渐进思想,提出了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 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 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 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 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 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 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 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 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 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 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 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教育学常考人物

(一)教育学常考人物1、柏拉图(古希腊):灵魂、理性智慧、《理想国》。
教育得最高目得就是培养治理国家得哲学家。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得一部教育著作),人文主义,遵循人得自然发展原则,“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学之父”。
3、康德(德国):第一位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得教授,《康德论教育》(学生林克整理并发表),尊重自然、道德规范,用“儿童”代替“学生”。
4、洛克(英国):“白板说”,天赋论,绅士教育在家庭中实施,‘轻视国民教育’。
5、卢梭(法国):《爱弥儿》,遵循自然。
教育目得: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然发展得人,“个人本位论”或“儿童本位论”。
6、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实证主义:科学就是对经验事实得描写与记录,主张启发学生学习得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提出哲学基础与心理学基础,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8、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
教育无目得论。
现代教育派,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得中心。
(二)心理学常考人物1、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代表作《梦得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纲要》等精神分析学派2、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3、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支架式教学。
4、埃里克森:现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格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5、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提出儿童得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班杜拉:提出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理论,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7、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得学习律,提出联结学习理论,提出共同要素说,她在针对问题解决模式中提出试误说。
8、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提出教学四原则,提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学习与教学基本原则。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一《综合素质》教资常考人物汇总

考综合素质,你须知道这49个著名科学家!1.塔尔塔利亚塔尔塔利亚(1449/1500——1557),意大利数学家,发现三次方程解法。
2.韦达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世界代数之父,主要著作《分析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修正》《分析五章》《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
3.笛卡尔笛卡尔(1596——1650),法国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主要著作《几何学》等。
4.雅各布第一·伯努利雅各布第一·伯努利(1654——1705),瑞士数学家,在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数论和光学方面作出了巨1大贡献。
对数学最大贡献在概率论,主要著作是《猜度术》。
5.欧拉欧拉(1707——1783),百科全书般的瑞士数学家,主要著作是《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
6.高斯高斯(1777——1855),成就卓著的德国数学家,数学上的突出贡献有高斯分布等,主要著作《算术研究》等。
7.大卫·希尔伯特大卫·希尔伯特(1862——1943),德国数学家,与爱因斯坦齐名的数学天才,主要著作《希尔伯特全集》《几何基础》《线性积分方程一般理论基础》等。
8.威廉·吉尔伯特威廉·吉尔伯特(1540——1605),英国物理学家,第一2个发现磁现象的人,主要著作《磁石论》。
9.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1546——1601),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由他编著经开普勒完成的《鲁道夫天文表》成为当时最精确的天文表。
10.约翰·开普勒约翰·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即“开普勒定律”,主要著作《梦》《新天文学》等。
11.布莱斯·帕斯卡布莱斯·帕斯卡(1623——1662),法国物理学家,物理学“帕斯卡定律”的证明者,主要著作《论算数三角形》,论文《圆锥曲线论》。
12.克里斯蒂安·惠更斯3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荷兰物理学家,发现光的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主要著作《光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学常考人物
1、柏拉图(古希腊):灵魂、理性智慧、《理想国》。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着作),人文主义,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学之父”。
3、康德(德国):第一位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康德论教育》(学生林克整理并发表),尊重自然、道德规范,用“儿童”代替“学生”。
4、洛克(英国):“白板说”,天赋论,绅士教育在家庭中实施,‘轻视国民教育’。
5、卢梭(法国):《爱弥儿》,遵循自然。
教育目的: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然发展的人,“个人本位论”或“儿童本位论”。
6、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实证主义: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提出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8、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
教育无目的论。
现代教育派,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
(二)心理学常考人物
1、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代表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纲要》等精神分析学派
2、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3、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支架式教学。
4、埃里克森:现代着名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格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5、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班杜拉:提出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理论,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
7、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学习律,提出联结学习理论,提出共同要素说,他在针对问题解决模式中提出试误说。
8、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提出教学四原则,提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学习和教学基本原则。
9、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提倡从“做中学”。
1、孟子学生乐克正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
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4、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他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5、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着作。
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他被誉为“教育学之父”,他曾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提出“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8、卢梭的《爱弥儿》,他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9、康德,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
10、裴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11、洛克,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
1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使教育成为科学,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13、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理论核心。
14、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五步教学法、“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在做中学”。
在《经验与教育》中提出“连带学习”。
15、克伯屈提出“附属学习”、设计教学法。
16、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17、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
18、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19、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0、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
21、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
22、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
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道德发展论中的“对偶故事”(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2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两难故事”(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24、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提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25、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6、内发论与外铄论代表人物P28 学习理论代表人物P166
27、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使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28、奥苏伯尔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9、柏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制(学生自主学习)。
30、劳伊德·特普朗提出特普朗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相结合,被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3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3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