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果园建设规范

合集下载

农业部水果标准园创建规范

农业部水果标准园创建规范

农业部水果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按照农业部水果标准园创建方案的要求,为规范创建工作,统一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一、园地要求(一)环境条件。

标准园的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相关水果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

(二)标准园规模。

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

(三)功能区布局。

生产资料存放、生产区、生活区布局合理。

具备采后处理、产品初步检测等设施设备。

(四)果园基础设施。

交通便利,园内水、路设施配套,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果园主干道硬化,能通过运输车辆。

园区主干道入口处设立植物检疫警示牌。

(五)栽培模式根据各地的生态条件和和生产实际,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露地、促成、延迟、避雨),具备必要的促成、延迟、避雨、防寒、防风设施。

二、栽培管理要求(六)品种和砧木选择。

选用抗逆性强、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同一果园,要求主栽品种一致,纯度99%以上。

除果园土壤类型或抗病性等特定需要外,同一个果园,相同的接穗品种应采用相同的无病毒砧木,砧木纯度98%以上。

无检疫性病虫为害。

(七)土壤管理。

适宜采用生草栽培的果园,在适宜季节应采取生草栽培或种植绿肥,要求草和绿肥种类与果树没有共生性病虫害,且为浅根、矮秆和非藤蔓类。

适宜覆盖的果树,旱季或冬季提倡树盘覆盖或全园覆盖。

保持树盘下及周边地表疏松。

地表严重板结的,在非雨季适度中耕。

(八)肥水管理。

根据年周期内不同物候期对肥料的需要量和土壤肥力情况进行施肥,果树施肥分为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三种方式,力争做到配方施肥。

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所施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灌水时期、方法、用量合理。

提倡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科学合理用水。

(九)花果管理。

综合应用土肥水管理和植保措施,维持正常开花结果,无明显大小年。

产量连续3年高于当地省(市、区)相同树龄果园平均水平20%以上。

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外观等基本整齐,优质果率80%以上。

观光采摘果园建设PPT课件

观光采摘果园建设PPT课件

2、生态性的原则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观光采摘园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果园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 面的要求,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开展观光旅游后就更加需要重视环境的治理,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这就需要规划设 计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 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时,果园需要一个恬静、 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来此旅游观光 的人消除、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
灌、管道微喷 ? (4)病虫管理:无公害化防治,农业、生物、
物理防治为主,不使用违禁农药 ? (5)整形修剪:因树造型,重视夏季修剪
3、观光旅游管理
? (1)宣传与联合:通过广告、网络、媒体发 布等形式加强宣传,就地跟旅行社联合
? (2)门票:限时或不限时,含采摘果与否 ? (3)采摘果:定价合理,童叟无欺 ? (4)导游导购:及时介绍,方便采摘和观光 ? (5) 垃圾:保持清洁,及时清理 ? (6)其他:多种经营,农家饭,农副产品等
3 、经济性原则
? 开展旅游观光采摘和对果园进行园林的改造无 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 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 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里边来。尤其对于各类果 园来说,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 采摘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同时要充分考虑非采 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4 、突出特色的原则
? 特色是旅游观光采摘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 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 ,因而规 划设计要与观光果园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 特色,选准契合点,使整个果园的特色更加鲜 明,使园林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观光采摘服务, 为园区的果品生产服务。
5 、文化性的原则
? 深入挖掘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果园的环 境设计中应 体现出其内在的文化特征 。丰富果 品文化、展现果品文化,以果品文化为主题, 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果品 观光园。

db11 t 342-2006 观光果园建设规范

db11 t 342-2006 观光果园建设规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 次前言.....................................................................................................................................................................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观光果园环境质量与气候条件 (2)5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3)6果园基本类型和立地选择 (4)7观光果园规划设计内容 (4)8观光果园果树栽植区建设 (9)9观光果园果树管理 (11)I前 言本标准由北京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农学院、北京市林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姚允聪、张瑞、付占芳、沈红香、方建辉、李松涛。

II观光果园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观光果园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要求,规划设计要求和果树育苗、园地建设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观光果园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 10001.1-2000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2000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 18406.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T 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观光果园producing orchard for sightseeing fruit industry具有一定面积,可供观赏、采摘、品尝、休闲、度假、健身、科普教育及具有优质果品生产能力的地域。

果园规划设计

果园规划设计

果园规划设计引言概述:果园规划设计是指对果园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以达到最大化果实产量和质量的目标。

一个好的果园规划设计可以提高果树的生长环境,优化果树的生长结构,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从果园规划设计的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土地选择、果树品种选择、果树间距安排、灌溉系统设计和果园管理。

正文内容:1. 土地选择:1.1 土壤条件: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含水量适中的土地,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2 阳光照射:选择阳光充足的土地,确保果树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促进光合作用和果实的生长。

1.3 土地面积:根据果树品种和种植数量确定土地面积,确保每棵果树都能得到足够的生长空间。

2. 果树品种选择:2.1 生长环境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果树品种,以提高果树的生长适应性和产量。

2.2 品质和口感:选择品质优良、口感好的果树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

2.3 抗病虫害能力: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果树品种,以降低病虫害对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3. 果树间距安排:3.1 生长空间:根据果树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树冠大小,合理安排果树之间的间距,以保证每棵果树得到足够的生长空间。

3.2 通风透光:合理的果树间距可以促进果树之间的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3 机械作业:合理的果树间距可以方便农业机械的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果园管理的便利性。

4. 灌溉系统设计:4.1 水源选择:选择可靠的水源,确保果树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

4.2 灌溉方式:根据果树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或者雨水采集灌溉等。

4.3 灌溉频率:根据果树的生长阶段温和候条件,合理确定灌溉的频率和水量,以保证果树的生长需求。

5. 果园管理:5.1 修剪和整形:定期对果树进行修剪和整形,以保持树冠的形状和平衡,促进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5.2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标准化果园建设标准

标准化果园建设标准

标准化果园建设标准果园建设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的果园建设标准对于提高果园的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提高果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果园建设的标准化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果园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首先,果园建设的选址要选择在土地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病虫害等条件较好的地方。

其次,果园的面积和形状要合理规划,根据果树的生长习性和管理便利性,合理划分果园的各个区域,确保果园的整体布局合理。

同时,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包括灌溉系统、排水系统、防护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建设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确保果园的正常运作和管理。

在果园建设的过程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果树品种也是至关重要的。

果树的种植密度、行距、栽植方式等也需要按照标准进行规划和实施。

此外,果园的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管理工作也需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果园的生产效益和果品的质量。

标准化果园建设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果园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取生态友好的栽培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果园建设要注重节水、节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果园建设标准化的过程中,要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引导果农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果园建设和管理,确保果园的正常运作和管理。

总之,标准化果园建设对于提高果园的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提高果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果园建设要选择合适的地块,合理规划果园的面积和形状,建设基础设施,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果树品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确保果园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希望本文对果园建设的标准化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促进果园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苹果标准果园建设标准

国家苹果标准果园建设标准

国家苹果标准果园建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苹果标准果园的建设标准,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果园的环境条件与选园标准、品种和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树形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品分级包装和冷藏、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果园档案管理等技术标准。

1 综合指标1.1 产量要求丰产稳产,范围2.5~4吨/亩。

1.2果实质量果品质量达到品种特征要求,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

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

平均单果重大果型200g以上,中果型180g以上,小果型160g以上。

大果型80mm以上果实不低于60%,75mm以上果实不低于90%,中果型75mm以上果实不低于60%,70mm以上果实不低于90%。

小型果75mm以上不低于50%,70mm以上不低于80%。

果面平均着色面积,嘎啦大于50%,红星系大于85%,富士系大于7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14%以上;病虫果率5%以下。

1.3 树体中庸健壮,新梢年平均生长量25cm以上;果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秋后保叶率90%以上。

1.4 管理制度有完善的果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果园信息化系统和果农服务培训系统健全。

2 果园的环境条件与选园标准2.1 环境条件标准苹果园要选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果园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1)的要求,特别是空气、水、土壤条件要按照附表1—3中所要求的标准执行。

园地坡度小于15°。

土壤以黄绵土、沙壤土为宜,土层厚度2 m以上,土壤肥沃,地下水位在2 m以下。

2.2 选园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园地规模及行向、小区的设计、道路与排灌系统、防护林的设置和附属建筑设施等。

通常苹果树栽植面积应占园地总面积的85%以上,其它非生产用地不应超过总面积的15%。

2.2.1 园地规模及行向园地应集中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

平地采用南北行向,或按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

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观光果园是将果园作为观光、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绿色产业。

集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果园既有果品的经济收入,还可以从旅游产业中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而广大游客可以通过果园的观光旅游使得向往温馨田园生活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实践证明,观光果园是当今充分利用果树资源,改变单一树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崭新模式。

那么做好观光果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1、适地适树,以增收为目的。

依据景源特征、自然生境和社会经济因素设计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果树品种和观光项目,创造性的将单一粗放的经营模式向综合性经营模式转变,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动态性
利用发展的眼光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保证整个风景园的时效性。

3、经济性
降低投资成本、减少日常维护费用、提高周边地区的经济利益。

还可以结合其他产业做林下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4、景观性
提升现状景观,丰富植物景观。

在充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完善道
路系统,使游路渗透到观光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游路两侧安置不同性质的休闲平台,放置茶座和游戏设施,亦动亦静的小空间满足游人的不同需求,同时在园中安排出较大的活动空间,满足游人的集中活动。

5、文化性
凸显地域文化。

丰富园区文化、赋予园区文化,能够和其他园区区分开来,创造自己的品牌。

标准果园

标准果园

标准果园、精品茶园建设标准附件1 苹果园建设标准一、标准园规模在国家苹果优势区域内或青岛市优势产区内,成龄果园面积500亩以上,新建园面积300亩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水、电、路、沟、渠配套,旱能灌、涝能排。

1、水源充沛。

标准园附近要有充沛的水源保证。

2、灌溉设施设备完备。

标准园的最低灌溉要求为低压管道灌溉系统。

要求泵房、管网齐全,出水口到地头。

标准园涉及农户的,每户留1-2个出水口。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滴灌或喷灌系统。

3、电力配套齐全。

标准园电力配套要齐全,能保证灌溉和基本生产需求。

4、作业道路平坦。

标准园主干道要硬化,并与乡镇以上主要公路连接;作业道路的最低要求为砂石路面,配套排水沟渠、绿化带等。

路面平坦,适于生产作业、车辆通行。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

三、示范推广6项关键技术1、培肥地力。

每亩每年增施土杂肥2吨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以上。

2、果实套袋。

要求全园实行果实套袋。

果袋采用优质中档或者高档的单层或双层纸袋。

3、壁蜂授粉。

全园实施壁蜂授粉技术,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增加单果重。

4、果园生(覆)草。

全园实行生草或覆草技术,提高节水和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

5、铺设反光膜。

要求全园铺设反光膜。

套袋果园一般在摘除果袋3-5天后铺设,没有套袋的果园宜在采收前30-40天铺设。

6、绿色控害技术。

推广应用物理、农业、人工等措施防治病虫害。

按照控制半径80m一盏的标准,全园应用频振式杀虫灯。

示范推广生物农药、性诱剂、防虫网、粘虫色板等绿色控害技术。

科学安全用药,农药以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为主,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来源不明、成分含量标注不清的农药。

努力实现100%农药统购统供、100%病虫害统防统治。

四、郁闭园改造对树龄在15年以内、亩产量1500kg以上、亩枝量超过13万条、树势健壮的成龄郁闭苹果园进行改造。

1、改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DB11/T 342—2015
观光果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观光果园环境质量与气候条件、规划设计基本原则、类型、布局、规划设计、果树栽 植区建设和果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观光果园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园路倾斜度:一般横斜度为 1:10~1:30;狭小园路可向一面倾斜,以利排水,一般车道的纵斜 度在 1:10 左右,步行道在 1:15 的斜度为宜;若超过以上倾斜处,应设梯段。 8.3.2.2 园桥
5
DB11/T 342—2015
桥形应与地形相调和,外形美观。桥梁式样大小应与路幅一致。桥面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粗糙面,切 忌溜滑,桥体两侧应设置护栏,保证行人车辆通行安全。
8.3 园区设施设计 8.3.1 休息设施 8.3.1.1 园椅
园椅应设置在地面平坦、避风、阴凉干燥及出入方便等条件良好处。一般以高度 40cm~50cm,宽 度 30cm~45cm 为宜,长度依实际情况而定。
设置地点:园舍、凉棚、铺石地、露台边、道路旁、水岸边、山腰墙角、草地、树下、纪念碑或雕 像脚处。 8.3.1.2 绿廊
绿廊设计多为平顶或拱门形,宽度 2m~5m,高度则视宽度而定,高与宽的比例宜为 5:4,四侧柱子 的距离宜在 2.5m~3.5m 之间。绿廊中应配置休息座椅。 8.3.1.3 凉亭与园舍
在平地观光园的采摘区、观景区、人行步道交叉口应设置凉亭和园舍。山地、坡地观光园的凉亭与 园舍可设在位置显要处。
凉亭与园舍内部可适量设置桌椅、栏杆、盆钵、花坛等附设物。 8.3.1.4 野外桌
I
DB11/T 34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 342—2006《观光果园建设规范》,与DB11/T 342—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中的部分内容(见第 3 章); ——增加了经济性原则(见 5.1); ——修改了观光果园的类型(见第 6 章); ——增加了观光果园布局(见第 7 章); ——增加了旅游线路设计(见 8.3); ——修改了标识、解说设施部分内容(见 8.4.3)。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本标准起草人:姚允聪、张杰、宋备舟、宋婷婷、田佶、付占芳、张瑞、方建辉、李松涛。
2
5 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DB11/T 342—2015
5.1 安全性原则 规划设计时园区的生产、观光、道路、饰景、消防等应本着安全的原则。
5.2 经济性原则 规划设计时应融合经营管理、高效生产、降低成本的理念。
5.3 适度规模化原则 果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常规果园不低于 4 hm2,特色果园不小于 1 hm2。
1
DB11/T 342—2015 园垣 wall of the garden 具有保护、隔离、装饰等功能的各种形式的墙体。
3.6 饰景设施 decoration facilities 增添景园的气氛和趣味性,提供赏景及夜景等视觉效果的装饰物。
4 环境质量与自然条件
4.1 园地选择 观光果园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果树生产区域,可借助或依
托自然景观或人为景观。 4.2 园地环境质量要求 4.2.1 园地空气环境质量
空气环境质量按照NY 5013有关规定执行。 4.2.2 园地农田灌溉水质量
灌溉水质按照NY 5013有关规定执行。 4.2.3 园地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按照NY 5013有关规定执行。 4.2.4 园地环境质量检测检验方法
3
DB11/T 342—2015 兼顾果品生产、科技研究与科普旅游功能的果园,具有良好的科研优势和科技示范推广价值,种质
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和设备先进。 6.5 市民休闲体验园
以认领、租赁等形式参与体验农业劳动、农村生活以及乡土风俗活动,并在其中得到新、奇、劳动、 收获等乐趣的果园。 6.6 旅游度假园
野外桌的摆放应视用途而定,应保持一定的间距,桌面不宜过高。野外桌摆放位置周围应铺装铺面 材料。 8.3.2 基础服务设施 8.3.2.1 园路
园路确定应根据地形的要求,考虑景观和设施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对沿线原有树木和风景加以保护 和利用。形状可采用直线或曲线。
路宽应根据园区规模、客流量大小、周围景致确定,一般主干道车道 6m 为宜,步行道主道 2m~3m。 采摘步道应不少于 1.5m,园内与外部相接的道路应是上下车道,宽度为 8m~15m。
依托度假区、自然景观区、民俗旅游村,建立一定规模的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特色果园。 6.7 果树庄园
有一定规模,具各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保鲜、加工等配套设施,形成具有生产、加工、休闲等功 能的果园。 6.8 自然生态园
坐落在远郊,依托良好自然环境,不施用任何化学投入品,从而生产出着色好、风味浓郁、营养丰 富、安全性高的优质果品的果园。 6.9 果树休闲观光区(带)
类型以生产优质、特色果品为主,主要满足游人采摘独特果品的需求。 6.2 果树景观园
按照其自身的特征及周边环境等特点,通过园林设计新建或改造果园,满足游人采摘、品尝及旅游 观光的需求。这类观光果园以果园特色、果品品质吸引游客,以现代景观设施、游憩设施、果树认养满 足游客需要。 6.3 果树主题园
以某一树种为主题建造的品种丰富、模式多样的高级观光果园,既可满足游人对果树及果品文化的 欣赏、品尝等多方面需求,增加游览乐趣,也可成为果树界专家学者交流展示品种、文化的场所。 6.4 科研科普园
应根据园区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和塑形,并根据果树品种特性进行选择和配置,使人造景观和自 然景观和谐统一。 5.7 旅游路线结合原则
观光果园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的旅游路线相结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观光果园类型
6.1 普通采摘园 生产性果园经一定的环境改造,补充一些基本设施,满足游人采摘、品尝等最基本功能的果园。该
ICS 65.020.99 P 53 备案号: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342—2015
代替 DB11/T 342—2006
观光果园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stablishment of touring orchard
2015 - 09 - 23 发布
2016 - 01 - 01 实施
以区域产业为主导,园区成片分布,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 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观光果园(区/带)。
7 观光果园布局
7.1 城郊结合区 以观赏和体验为主,合理配置树种、品种,宜发展以观赏和科研实践为主的观光果园。
7.2 近郊平原区 以体验、参与型为主,根据区位果树生产特色,宜发展大规模的观光果园。
7.3 远郊山丘区 以生态度假为主,宜建设较为庞大的观光、休闲、度假、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园。
8 规划设计
8.1 立地条件调查 规划设计之前,对园地应进行地型地类、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土质厚度、土壤养
分、pH 值、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植被及气候情况调查,并绘出相关平面图、地形图、土壤分布图, 并编写说明书。 8.2 园区规划 8.2.1 办公区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NY 5013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观光果园 touring orchard 以果园景观为主题,以果园生产和经营为基础,结合具有一定特色的果园资源与环境、农村文化及 农家生活,开展观光采摘、科普教育、参与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的场所。 3.2 休闲区 leisure zone 观光果园内用来给游客调节与放松身心、恢复体能、愉悦身心的区域。 3.3 绿廊 pergola 通过搭设棚架,采用植物绿化,供游人遮阳与休闲的一种景观设施。 3.4 园路 pathway in garden 设在园内和周围,可供生产管理、游人徒步观光和车辆进出的交通道路。 3.5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342—2015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环境质量与自然条件................................................................. 2 5 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3 6 观光果园类型....................................................................... 3 7 观光果园布局....................................................................... 4 8 规划设计 .......................................................................... 4 9 果树栽植区建设..................................................................... 8 10 果树管理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