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节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合集下载

3.1“铁及其化合物”《铁盐及亚铁盐》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3.1“铁及其化合物”《铁盐及亚铁盐》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1
2
3
4
PART 4
教学方法&重难点
主 要 教 学 方 法
观察讨论法
任务驱动法
实验探究法
重 难 点
Fe3+和Fe2+的检验; 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重点:
1
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难点:
2
PART 5
教学过程
知识线
问题线
活动线
素养线
“补铁剂”、“补铁保健品”的有效成分是什么?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几价?为什么补铁剂盒子上会写含维生素C?
通过Fe3+和Fe2+相互转化方案的设计、交流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单一水平、综合水平)。
通过学生对Fe3+和Fe2+的鉴别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并在分析过程中诊断和发展学生认识物质的水平(物质、元素、微粒水平)。
通过对“铁三角”转化关系模型的建立,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检验的简单任务方案。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变化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课 标 分 析
3. 学业质量要求:
(1)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能说明常见物质与应用的关系。(1-1)
(2)能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完成物质检验等实验。(1-3)
教 材 分 析
2.教材作用分析:
(1)从学科价值来看,铁元素作为学生继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之后学习的第1个变价金属元素,有助于从元素价态、物质类别视角去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而本节课是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认识Fe3+和Fe2+的性质,可以使学生在探究 Fe3+和Fe2+的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中构建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思维模型,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从社会价值来看,铁及其化合物、合金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与人体健康相关的补铁剂;利用Fe3+氧化性制作覆铜板图案;利用铁与氧气反应放热制成暖宝宝等。所以,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在有关物质检验、转化等实验中感受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目录

高中化学目录

高中化学目录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必修2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选修1(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电解池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选修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三节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第二章烃第一节烷烃第二节烯烃炔烃第三节芳香烃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卤代烃第二节醇酚第三节醛酮第四节羧酸羧酸衍生物第五节有机合成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第一节糖类第二节蛋白质第三节核酸第五章合成高分子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第二节高分子材料。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是一类具有典型性质的化学元素。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可塑性。

金属可以通过金属键形成晶体结构,并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金属的性质- 电导性: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使其能够有效地传导电流。

- 热传导性:金属的电子能够高效地传递热量,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 延展性和可塑性:金属可以通过受力而发生形变,可以拉成细丝或锤击成薄片。

- 良好的反射性:金属对光线具有良好的反射性,使其在制造镜子等光学器件方面有广泛应用。

- 融点和沸点较高:相比其他元素,金属具有较高的融点和沸点。

金属的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各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建筑和建材:金属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门窗、屋顶、钢筋混凝土等。

- 电子和电气设备:金属是电子器件、电线电缆和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制造业:金属在制造业中用于制造机械、工具、交通工具等各种产品。

- 交通运输:金属在制造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化工和冶金:金属化合物在化学反应和冶金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主要金属化合物金属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以下是一些主要金属化合物的例子:- 氧化物:金属与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例如氧化铁(Fe2O3)和氧化铜(CuO)。

- 硫化物:金属与硫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例如硫化铁(FeS2)和硫化铜(CuS)。

- 氯化物:金属与氯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钠(NaCl)和氯化铝(AlCl3)。

以上是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简要介绍,金属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章 铁碳合金(二、三)

第三章 铁碳合金(二、三)

§3-2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和性能钢和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们都是铁碳合金。

不同成分的钢和铸铁的组织都不相同,因此,它们的性能和应用也不一样。

铁碳合金中碳原子和铁原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结合方式:一种是碳溶于铁中形成固溶体;另一种是碳和铁化合形成化合物;此外,还可以形成由固溶体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一、铁素体(F)它是碳溶解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简称α固溶体)。

通常用符号F表示。

晶体结构呈体心立方晶格,碳在α铁中的溶解度极小,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在室温时的溶解度仅有0.008%,在727℃时最大溶解度为0.0218%。

铁素体的性能几乎与纯铁相同,它的强度和硬度较低,σb=250MPa,HBS=80,塑性和韧性则很高,δ= 50%。

二、奥氏体(A)碳溶解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简称γ固溶体),通常用符号A表示。

晶体结构呈面心立方晶格。

由于γ铁晶格中间隙较大,因此在727℃时能溶解0.77%碳,在1148℃时的最大溶解度达到2.11%,奥氏体存在于727℃以上的高温区间,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以及很好的塑性,是绝大多数钢在高温进行锻造或轧制时所要求的组织。

三、渗碳体(Fe3C)它是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Fe3C,含碳量为6.69%,其晶胞是八面体,晶格构造十分复杂。

渗碳体的性能很硬很脆,HBW≈800,δ≈0。

渗碳体在钢中主要起强化作用,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渗碳体的数量增多,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下降。

四、珠光体(P)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符号P表示,它是由硬的渗碳体片和软的铁素体片层片相间,交错排列而成的组织。

所以其性能介于它们二者之间,强度较高,σb=750MPa ,HBS=180,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塑性和韧性δ=(20~25)%。

五、莱氏体(L d)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

它是C=4.3%的铁碳合金液体在1148℃发生共晶转变的产物。

初三化学教材目录

初三化学教材目录

初三化学教材目录1、1化学基本概念2、2化学式与化合价3、3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章:空气和氧气2、1空气的组成与性质21、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11、3氧气的制取与分离第三章:水与溶液3、1水的组成与性质31、2溶液的组成与性质311、3溶液的浓度与配制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4、1金属的组成与性质41、2非金属的组成与性质411、3金属和非金属的应用第五章:酸碱盐5、1酸碱的性质与用途51、2盐的性质与用途511、3酸碱盐的应用第六章:化学实验基础6、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61、2常见化学实验技能611、3化学实验安全与防护第七章:生活中的化学7、1生活中的化学现象71、2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711、3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第八章:化学计算基础8、1化学计算基本方法81、2化学计算实例解析811、3化学计算综合运用高中化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目录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本教材目录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基础知识、物质性质、反应原理、实验技能与应用、环境化学以及化学与生活等方面。

希望能够帮助师生更好地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也鼓励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为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人才贡献力量。

高中化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我们特地整理了一份高中化学教材目录,涵盖了高中化学的全部内容。

希望这份目录能够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帮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版教材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九年级化学电子版教材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这种教材具有多种优点,比如便携性、可随时更新、可多角度展示化学实验等。

便携性:九年级化学电子版教材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使用,只要有电子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更新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版教材可以随时更新,不断改进,使学习内容更加完善。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章节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章节总结

学习笔记与氢氧化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快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Cl2+2NaOH==F e(O H)2↓+2NaCl4F e(O H)2+O2+2H2O==4F e(O H)3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 e(O H)3↓+ 3NaCl与KSCN溶液无现象产生血红色Fe3++3SCN-==Fe(SCN)3氧化(还原性)主要表现:还原性,举例:2FeCl2+Cl2 ==2FeCl3表现:氧化性,举例:2FeCl3+Fe==3FeCl2相互转化FeCl2FeCl3:2FeCl2+Cl2 ==2FeCl3FeCl3 FeCl2:2FeCl3+Fe==3FeCl2名称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 e(O H)2F e(O 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酸反应F e(O H)2+2HCl==FeCl2+2H2OF e(O H)2+2H+==Fe2++2H2OF e(O H)3+3HCl==FeCl3+3H2OF e(O H)3+3H+==Fe3++3H2O氢氧化亚铁露置空气中4F e(O H)2+O2+2H2O ==4F e(O H)33、铁三角二、本章典型题剖析1、滴加依次不同,试验现象不同(1)稀Na2CO3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起先时无气体产生,达到肯定量后才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下列反应:是NaOH。

若将1克该样品放入含有HCl 3.65克的盐酸中使其完全反应后,残酸再用50克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反应,蒸干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多少克?解:所得固体是NaCl ,是5.85克[小结]本题数据众多,反应物不纯,过程困难。

若按常规方法,一步步分析计算,不但费时还易出错,若仔细分析就会发觉,最终所得固体物质NaCl中全部的Cl全来自于HCl中的Cl1、有5.1gMg–Al合金,投入500mL 2mol/L HCl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又加4mol/LNaOH 溶液VmL,得最多沉淀8.6g,则V等于A. 425mLB. 560mLC. 250mLD. 500mL2、铝三角转化及铝的图像问题(1) 向Al3+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现象:先出现白色溶液后消逝方程式:Al3++3OH―==A l(O H)3↓A l(O H)3+OH― ==AlO2―+H2O图像:(2) 向强碱溶液中加入Al3+现象:先没有沉淀后出现并不消逝方程式:Al3++4OH―==AlO2―+2H2O3AlO2―+Al3++6H2O==4A l(O H)3↓图像:(3) 向AlO2―溶液中加入H+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渐渐溶解。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是2010年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钟山。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高中化学怎么能学高中化学既有文科的性质,需要背诵很多的公式以及知识点,还有理科的属性,需要计算大量的内容,化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而且杂。

很多人之所以学不好化学,没有其他原因,无非是初中基础没打好,高中又觉得化学简单,懒得背,轻视了化学这科,结果反倒折在了化学上。

化学要想学好,就得从头学,上课跟住老师的思路,认真听会每一个知识点,课前也要做好预习,课后还要及时复习,通过做题去巩固。

化学知识点很多,比较细碎,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躁,它不像物理只要会几个公式就能把题目做出来,化学要会很多的公式以及掌握大量知识点,所以要注意细节问题。

高中化学分为很多章节和板块,有机部分、无机部分学习方法都不同,大家要学会自己画知识框架图,把所学知识整理出来,把重难点知识罗列出来,该背的背熟,该理解的理解透了。

学化学还要通过多做题去总结哪些知识没有掌握,然后对照课本再复习一遍。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化学计算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

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常见的方法有假设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

化学反应图像化学反应图像题的特征是将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图像、图表的形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查考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运用能力。

高中常规工作电子资源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常规工作电子资源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中第一课时的授课内容,是教材第二部分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了金属钠和非金属氯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典型的金属——铁及其化合物。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简单学习了单质铁的化学性质,知道铁是一种典型的金属,了解铁与氯气、氧气、酸以及硫酸铜的反应,同时与金属钠进行性质的对比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简单的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时的学习融合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实验等知识。

因此,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可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也知道了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作为两种金属的性质对比,教材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为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与本章节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初中学习过相关内容,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2、高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

3、高中的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新知识接受能力,本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思考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人人参与,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动脑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铁元素在自然界存在形态、与人体健康关系,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重要意义;从我国古代应用铁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在科技进程中的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2、能用氧化还原原理进一步认识铁的化学性质;铁与水蒸气反应可以解释生产中简单问题,培养安全意识。

3、通过氢氧化物制备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形成证据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 Fe(OH)2 极易被氧化,转化为 Fe(OH)3。 要想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关键是降低反
应体系中氧气的存在量和操作过程中氧气的引入
量。就教材中的实验来说,常采用的方法有: (1)采用新制备的纯亚铁盐溶液(Fe2+易被空气
中的氧气氧化成 Fe3+); (2)将溶解亚铁盐的蒸馏水煮沸(除去溶解在蒸
馏水中的氧气); (3) 将 碱 直 接 加 到 亚 铁 盐 溶 液 的 底 部 ( 使
Fe(OH)2 与空气隔离); (4)在亚铁盐溶液液面上加隔氧剂(如加入苯等
密度比水小,而又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
考点精讲
考点一 Fe3+的检验 1.如何证明一瓶 FeSO4 溶液是否变质? 提示 用洁净的试管取少量(1~2mL) 的样品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 (或NH4SCN溶液)1~2滴,若溶液立即 显红色证明该溶液已被氧化变质。
_F_e_2_O__3_+__6_H__+__ _=_=_=__2_F__e_3+____ _+__3_H__2_O______
F_e_3_O__4+__8_H__+_=_=_= F_e_2_+_+__2_F__e3_+_+__ 4_H__2O___
与CO 反应
__F_e_O__+__C__O__________ F__e_2_O__3+___3_C__O___ _F_e_3_O__4_+__4_C__O____ __F_e_+___C_O__2_________ _____2_F_e__+__3_C__O_ 2 ______3_F_e_+___4_C__O_2
⑦_2_F__e_3+__+__C__u_=_=_=__C_u_2_+__+__2_F_e_2_+_____________
(2)以上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 、 ⑥、 ⑦,说明+2 价 Fe 与+3 价 Fe 之间在氧化剂、还原剂的作用下可以_相__ _互__转___化__,Fe3+具有 氧化 性,Fe2+具有 还原性。Fe(OH)2 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 O2氧化生成Fe(OH)3 。
2.用 NaOH 溶液和苯酚溶液是否能证明 题 1?
提示 NaOH不能证明,因为OH-与Fe2+ 反应生成的Fe(OH)2能够迅速被氧化为 Fe(OH)3,不易观察现象。苯酚溶液能证明, 因为Fe3+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
3.有两瓶显黄色的溶液,它们分别是溴水和 FeCl3 溶液。
(1)如何鉴别它们?(至少说出两种方案) 提示 ①用KSCN溶液或苯酚溶液 ②用NaOH或其它碱溶液 ③用AgNO3溶液 ④用铜片
名称(俗名) 化学式
铁的化合价 颜色
氧化亚铁
氧化铁(铁红 )
四氧化三铁(__磁__性__ __氧__化__铁___)
FeO +2 _黑__色__
Fe2O3 +3 __红__棕___色__
Fe3O4
+2(
1 3
)、+3(
2 3
)
__黑__色___
溶解性
与H+ 反应
都__不__溶于水,但溶于 酸溶液
___F_e_O__+__2__H_+__=_=__= ___F_e_2_+__+__H__2_O____
Fe2+ ⑦
④⑤ Fe3+
①_4_F_e_(_O__H_)_2_+__O__2_+__2_H__2O__=_=_=__4_F_e_(_O__H_)_3______
②_F_e_(_O__H_)_2_+__2_H__+_=__=_=_F__e2_+__+__2_H__2O___________
③__F_e_2_+_+___2_O_H__-__=_=_=_F__e_(O__H__)_2↓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④说明 Fe(OH)2、Fe(OH)3 具有 碱 性,能与_酸_
反应生成盐和水。
(4)反应③、⑤说明了 Fe(OH)3、Fe(OH)2 的 制备方法 。 (5)FeCl2、FeCl3 的水溶液显 酸 性,说明了 Fe2+、Fe3+具有 _水__解__性。
(6)检验溶液中是否会有 Fe3+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
空气中的 不稳定 ,空气中 稳定性 加热,生成Fe3O4
_稳__定___
生成 方法
2Fe(过量)+O2
2Fe(OH)3
2FeO(炼钢炉) Fe2O3+3H2O
_稳__定__
3Fe+2O2 Fe3O4
2.铁的氢氧化物和盐类
(1)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

Fe(OH)2
Fe(OH)3
②③ ⑥
_K__S_C_N__溶液,现象是 溶液显红色 。 (7)Fe(OH)2、Fe(OH)3 的颜色分别是 白色、 红褐色 , Fe2+、Fe3+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分别是 浅绿色、 棕黄色 。
思考 2 教材中有关 Fe(OH)2 的制备方 法,实际上只能瞬间观察到白色 Fe(OH)2 沉淀 (几乎分辨不出来)。为什么不容易观察到白色 的 Fe(OH)2 沉 淀 呢 ? 可 采 取 哪 些 措 施 使 Fe(OH)2 沉淀能够维持较长时间不被氧别? 提示 不能,因为二者均与Fe反应 生成Fe2+。
例 1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 Fe3+而可能含有 Fe2+进
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 KMnO4 溶液 ③加
入少量 NH4SCN 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④_F_e_(_O__H_)_3_+__3_H__+_=__=_=_F_e_3_+__+__3_H__2O___________
⑤__F_e_3_+_+__3_O__H__-_=__=_=_F_e_(_O__H__)3_↓______________
⑥_2_F__e_2+__+__C__l2_=_=__=_2_F_e_3_+_+___2_C_l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 4 讲 铁及其化合物
基础盘点 一、铁的化学性质 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变 化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2 价和+3 价,通常可以形成 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 铁(Fe3O4)]。 三种氧化物性质的比较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