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综合应用(知识点归纳总结+典例解析)

合集下载

有机合成知识点总结大全

有机合成知识点总结大全

有机合成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1.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是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酸、酯等多种功能团。

由于含氢、氧、氮等原子,有机物的性质也十分复杂,有着多种化学反应。

2. 有机合成的目的有机合成的目的是通过有机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合成成为目标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是医药中间体、农药、化工原料、日用化学品等,有机合成在这些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有机合成的原则有机合成的原则包括立体选择性、官能团保护、官能团活化、反应选择性、原子经济性等。

这些原则对于有机合成过程的设计、优化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有机合成的反应类型1.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化学物质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比较典型的有醇的加成反应、醛/酮的加成反应、亚硫酸酯的加成反应等。

2.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中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官能团的β位和β'位上发生消除反应,去掉了一个小分子(通常是水、氨、醇等),从而形成一个双键或三键的反应。

典型的有醇的消除反应、卤代烷的消除反应、酸碱催化的消除反应等。

3.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某一化合物中的一个取代基离去,而另一份人接进来,形成新的有机物质。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卤代烷的取代反应、醇的取代反应、酯的取代反应等。

4.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两种有机物相互加成,生成一个大的分子,这个生成的分子内部可能是通过一个新的碳碳键,也可能是通过其他的键连接。

如酸醛缩合反应、酯缩合反应、酯缩酰反应等。

5. 加氢反应加氢反应是氢气作为一种高效的还原剂,将某些不饱和的有机物饱和的过程。

典型的有烯烃的加氢反应、芳香环的加氢反应等。

6.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官能团与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氧化。

常见的有氧化物的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醛和酮的氧化反应等。

7.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质的氧、氮等氧化物相互发生反应,从而进行还原。

有机合成重要知识点总结

有机合成重要知识点总结

有机合成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合成基础知识1. 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有机合成是指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特性和化学键的特性,以一种有机物为出发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有机合成的对象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药物、功能材料等。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碳-碳键(C-C)或碳-氢键(C-H)的形成或断裂,以及化学键的变换,来合成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合成的基本步骤有机合成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出发物的准备、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设计、反应过程的监测和产物的纯化。

在有机合成中,反应条件的选择、反应物的选择和搭配以及产物的纯化是十分关键的。

3. 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有机合成反应种类多样,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环化反应等。

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 反应物和条件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4. 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催化剂主要是帮助控制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物质。

常见的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催化剂、有机小分子催化剂、酶催化剂、光催化剂等。

二、有机合成策略1. 逆合成策略逆合成策略是指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从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出发,设计出一系列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2. 多组分合成策略多组分合成策略是指以两种以上的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多组分合成策略可以增加反应的多样性,提高合成效率,丰富了反应类型。

3. 变位合成策略变位合成策略是指通过多步反应依次进行有机分子中某些官能团的位置的变化来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这种策略通过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转移和变位来合成目标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 生物启发合成策略生物启发合成策略是指通过模拟生物合成的原理和方法,来合成目标化合物。

生物启发合成策略主要是借鉴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机制,通过设计合成途径来合成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有机分子。

三、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1.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被一种物质(还原剂)接收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过程。

有机合成必备知识点总结

有机合成必备知识点总结

有机合成必备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反应的类型1. 取代反应:即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团的单一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取代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基本的反应之一,例如芳香族取代反应、脱卤反应等。

2. 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多个不饱和键发生加成反应,从而生成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3. 消除反应:当分子中的两个邻接原子团形成双键或三键而释放来分子时,消除反应发生,如脱氢反应、脱卤化反应等。

4. 重排反应:由于有机分子中原子排列的不同而导致将原子或原子团重新排列的反应。

5. 转化反应:原子或原子团经过某种反应条件,转变成为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

以上五种反应类型都是有机合成中的常见反应,熟悉并掌握这些反应类型对于有机合成至关重要。

二、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1. 受阴离子催化加成反应:这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通过阴离子催化剂来促进烯烃与电泄合成触化合物。

2. 卤代取代反应:通过碱性条件加上亲核反应,使得卤代烃中的卤原子被另一种亲核剂取代。

3. 羟基取代反应:利用亲核试剂与含有羟基的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将其进行取代反应来合成新的化合物。

4. 化学加成:这是有机合成中广泛使用的重要反应,通过将两个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而制得更为复杂的合成物。

5. 不对称合成反应: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可以制备具有手性的化合物。

以上这些有机合成重要的反应都是在有机合成中必备的知识点,掌握这些反应对于有机合成的实践至关重要。

三、有机合成的常用试剂1. 有机溴化合物:这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试剂,可以用于卤代反应、消除反应等。

2. 氮化钠:可以用于邻位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等。

3. 氢氧化钾:可以用于消除反应、醇类的合成反应等。

4. 强碱试剂:如正丁基锂、钠甲醇溶液等,可以用于进行受阴离子催化加成反应。

5. 金属钯催化剂:可以用于进行不对称合成反应、苯基取代反应等。

以上这些试剂在有机合成中被广泛使用,熟悉这些常用试剂的性质和反应条件对于有机合成的实践非常重要。

有机合成的知识点总结

有机合成的知识点总结

有机合成的知识点总结1.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有机物是由碳、氢和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酸、酯、醚、胺等多种类别。

有机合成是指从简单的有机分子开始,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构建出更加复杂的有机分子的过程。

在有机合成中,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然后设计合成路线,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包括选择合适的反应途径、寻找合适的合成方法、控制反应条件等。

2. 有机合成的合成方法有机合成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重排反应等。

其中加成反应是指两个化合物的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碳-碳或碳-其他原子键,例如氢化反应、氢甲酰加成反应等。

消除反应是指分子内的一个原子或团从两个相邻的原子之间脱离,形成一个双键或者环状结构,例如脱水反应、脱卤反应等。

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原子或者原子团与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交换位置,例如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等。

重排反应是指分子内的原子或者原子团重新排列,形成新的化学键或者结构,例如氧杂环丁二烯重排反应、卤代烷烃重排反应等。

3. 有机合成的反应机理有机合成的反应机理是指在有机合成过程中,反应物经过哪些步骤,经历哪些中间体,形成最终产物的化学过程。

有机合成的反应机理主要包括初级反应、中间体形成、中间体转化和最终产物生成等步骤。

在有机合成的反应机理研究中,通常采用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来解释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过程。

4. 有机合成的应用有机合成在医药、农药、颜料、染料、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有机合成用于合成药物原料、医药中间体和活性药物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抗生素等。

在农药领域,有机合成用于合成农药原料和农药活性成分,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在颜料、染料领域,有机合成用于合成颜料和染料,如颜料的合成、染料的合成等。

在材料科学领域,有机合成用于合成新型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功能性材料等。

有机合成 知识点

有机合成 知识点

1.常见官能团与性质2.3.常见有机物转化应用举例(1)一元合成路线:R —CH =CH 2――→HX 卤代烃--------------→NaOH 水溶液△一元醇------→[O]一元醛------→[O]一元羧酸--------------------→醇、浓H 2SO 4,加热酯 (2)二元合成路线:CH 2=CH 2-------→X 2CH 2X —CH 2X -----------→NaOH 水溶液△CH 2OH -CH 2OH ------→[O]OHC -CHO ------→[O]HOOC -COOH --→链酯、环酯、聚酯(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4)(5)4.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1)“光照”为 反应。

(2)“NaOH 水溶液、加热”为 反应,或 反应。

(3)“NaOH 醇溶液、加热”为 反应。

(4)“浓HNO 3(浓H 2SO 4)”为 反应。

(5)“浓H 2SO 4、加热”为 或 反应。

(6)“浓H 2SO 4、170 ℃”是 条件。

5.根据有机反应的特殊现象推断有机物的官能团(1)使溴水褪色,则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 。

(2)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3)遇FeCl 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 。

(4)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 。

(5)加入金属钠,有H 2产生,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可能有 。

(6)加入NaHCO 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 。

【练习】化合物H 可用以下路线合成:。

有机合成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机合成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机合成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1. 有机合成的定义有机合成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分子合成成复杂的有机分子的过程。

这些反应可以按照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等进行分类。

2. 有机合成的重要性有机合成在药物、材料、生命科学、农业等众多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有机合成可以合成新的药物分子、光学材料、催化剂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包括立体选择性、效率性、高选择性和高纯度等。

二、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1.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其中,烷基取代反应、芳烃取代反应、醇醚取代反应等都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2.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分子中的键结合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其中,氢化加成、卤素加成、亲电加成等都是有机合成中的常见反应类型。

3.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分子中的两个基团形成双键,同时释放出一个小分子。

消除反应有氢氟消除、烷基消除、芳烃消除等类型。

4. 重排反应重排反应是指分子内的原子重新排列形成结构不同的产物。

重排反应有氢转移、烷基转移、醇醚转移等类型。

三、重要的有机合成实验方法1. 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包括格氏反应、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醇醚反应、酮醛反应等。

这些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2.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包括金属催化剂,生物催化剂,微波加热等新型合成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提高产物纯度和产率。

3. 精细有机合成精细有机合成是指合成具有特定结构、活性、功能的有机分子的方法。

这些分子在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四、有机合成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反应选择性问题有机合成中常常遇到反应选择性较低的问题,这时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提高反应物的稳定性等方式提高反应选择性。

2. 高效合成问题有机合成通常需要多步反应才能得到目标产物,而且过程繁琐。

2021学年初三化学人教版(下)《有机合成材料》知识点总结+典例解析

2021学年初三化学人教版(下)《有机合成材料》知识点总结+典例解析

有机合成材料【学习目的】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理解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知道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一般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如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等〔不包括CO、CO2、H2CO3、碳酸盐及氰化物等〕2.有机物的共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低、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不导电。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几万到几百万的化合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4.有机物构造的特点:〔1〕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

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就不同。

同一分子式往往表示多种构造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如C2H6O既可以表示C2H5OH 〔乙醇〕,又可以表示CH3-O-CH3〔甲醚〕。

因此,有机物的数目非常庞大,其种类远远超过了无机物。

〔2〕我们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把它分为高分子和小分子。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虽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或更高〕,但通常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构造并不复杂,它们是由简单的构造单元〔每个小分子〕重复连接而成的。

例如,聚氯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氯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也称聚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

构造不同,呈现出的性质也不同。

【要点诠释】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碳外,通常还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

2.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除有机物外,还有一类组成里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如CaO、NaOH、H2SO4、NaCl等。

3.CO、CO2、H2CO3以及碳酸盐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因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仍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要点二、有机高分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天然的〔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和人工合成的〔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知识点(有机推断)

有机合成知识点(有机推断)

一、各类官能团或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对比官能团 组成通式 结构特点 主要的化学通性 代表物碳碳单键 CnH2n+2正四面体1、取代:Cl2(光照)2、氧化:氧气 甲烷碳碳双键 C=CCnH2n(单烯烃)平面(至少六原子)1、加成:H2、HX、H2O、X2(溴水等)2、氧化:KMnO4、氧气等3、加聚乙烯碳碳叁键 C≡CCnH2n-2(单炔烃)直线(至少四原子)1、加成:H2、HX、H2O、X22、氧化:KMnO4、氧气等3、加聚乙炔卤代烃 -XCnH2n+1X(饱和一元卤代烃)分子中碳卤键易断裂1、 水解反应:生成醇2、消去反应:生成烯或炔溴乙烷醇 —OHCnH2n+2O(饱和一元醇)羟基与链烃直接相连,分子极性较强1、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和氢气(所有)2、催化氧化:成醛或酮(某些)3、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烯或炔(某些)4、酯化反应:与酸生成酯(所有)5、与HX的反应乙醇乙二醇丙三醇酚 —OH——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1、弱酸性:比碳酸弱,可与NaOH、Na2CO3等反应2、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显色反应FeCl3溶液显紫色4、氧化反应:O2、KMnO45、还原反应:苯酚醛-CHOCnH2nO(饱和一元醛)碳氧双键有极性,具有不饱和性1、加成反应: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醇,也可以看作是还原反应2、氧化反应:能被强氧化剂KMnO4、氧气等氧化,也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成羧酸。

甲醛乙醛羧酸 -COOHCnH2nO2(饱和一元酸)羟基受碳氧双键的影响能发生电离1、具有酸的通性,乙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2、酯化反应,与醇反应生成酯甲酸乙酸酯 -COO-CnH2nO2(饱和一元羧酸一元醇酯)分子中的碳氧单键易断裂水解反应:酸性条件下生成相应的羧 酸和醇;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

乙酸乙酯二、知识要点归纳1、根据反应物性质确定官能团 :反应条件 可能官能团能与Na反应 羧基、(酚、醇)羟基能与NaOH反应 羧基、酚羟基能与Na2CO3反应 羧基、酚羟基能与NaHCO3反应 羧基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醛基(醛、甲酸、甲酸某酯)与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 (溶解) 醛基 (醛、甲酸、甲酸某酯)若溶解则含—COOH使溴水褪色 C=C、C≡C或—CHO 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遇Fe3+显紫色 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C、C≡C、酚类或—CHO、苯的同系物等 能连续氧化 醇2、由反应条件确定官能团反应条件 可能官能团浓硫酸△ ①醇的消去(醇羟基)②醇的分子间脱水 三酯化反应(含有羟基、羧基)稀硫酸△ 酯的水解(含有酯基)浓硝酸和浓硫酸混酸 苯环的硝化反应NaOH水溶液△ ①卤代烃的水解②酯的水解NaOH醇溶液△ 卤代烃消去(-X)H2、催化剂 加成(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羰基、苯环)HX①加成(碳碳双键、碳碳叁键)②醇的卤代反应O 2/Cu、加热 醇羟基 (-CH2OH、-CHOH)Cl2(Br2)/Fe苯环Cl2光照烷烃或苯环上烷烃基银氨溶液【Ag (NH3)2OH】醛基的氧化反应:-CHO: Ag (NH3)2OH == 1:2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Cu(OH)2]醛基的氧化反应(1:2)Fe/HCl-NO2→-NH23、根据反应类型来推断官能团反应类型 可能官能团取代反应 烷、苯环、-X、-OH 、酚羟基、-COOH 、酯基 加成反应 C=C、C≡C、-CHO 、羰基、苯环 加聚反应 C=C、C≡C 酯化反应 羟基或羧基水解反应 -X、酯基、肽键 、多糖等 缩聚反应酚羟基、醛基4、根据反应产物推知官能团位置反应产物 官能团位置醇氧化得醛或羧酸 -OH 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 2OH醇氧化为酮 -OH 连在有1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OH -醇不能被氧化 -OH 所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 取代反应产物的种数 确定碳链结构加氢后碳链的结构确定原物质分子中C=C 或C C的位置5、特殊的现象和物理性质特殊的颜色酚类物质遇Fe 3+ 紫色苯酚无色,放在空气中因部分氧化而显粉红色淀粉遇碘水蓝色 醛基的物质遇新制的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特殊的气味 硝基苯 苦杏仁味 乙醇和低级酯 香味 甲醛、乙醛、甲酸、乙酸刺激性味特殊的水溶性 苯酚 常温时水溶性不大,但高于65℃以任意比互溶特殊的用途甲醛的水溶液 用来消毒、杀菌、浸制生物标本葡萄糖或醛类物质用于制镜业 乙二醇用做防冻液 甲苯、苯酚、甘油、纤维素制备炸药6、有机反应数据 (1)1mol -C=C- 加成时需1mol H 2 (2)1mol完全加成时需2mol H 2(3)1mol 苯环完全加成时需3mol H 2 (4)1mol -CHO 加成时需1mol H 2 (5)1mol -CHO 完全反应时,需要2mol 银氨溶液或Cu(OH)2,生成2mol Ag或1mol Cu 2O (6)2mol“-OH ”或“-COOH ”与足量活泼金属完全反应时放出1mol H 2 (7)1mol“-COOH ”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完全反应时放出1mol CO 2 (8)n 个C 的一元醇与(n+1)个C 的一元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三、有机合成 1.官能团引入: 官能团的引入:引入官能团有关反应羟基-OH①烯烃与水加成 ②醛/酮加氢 ③卤代烃水解 ④酯的水解卤素原子(-X) ①烃与X 2取代②不饱和烃与HX 或X 2加成 ③醇与HX 取代碳碳双键C=C ①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 ②炔烃加氢醛基-CHO 某些醇(-CH 2OH)氧化羧基-COOH①醛或醇氧化 ②酯酸性水解 ③羧酸盐酸化④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 酯基-COO -酯化反应2、苯环上引入基团的方法:3、转化关系 (1)线型转化:(与同一物质反应)醇 醛 羧酸乙烯 乙醛 乙酸炔烃 稀烃 烷烃加H 2 加H 2O 2 O 2 O 2 O 2(2)叉型转化4、知识网(1)单官能团卤代烃R—X醇R—OH醛R—CHO羧酸RCOOH水解取代氧化还原氧化水解酯化消去加成加成消去不饱和烃水解酯RCOOR’酯化(2)双官能团卤代烃烯烃醇 醇酯羧酸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2、了解逆合成分析法,通过简单化合物的逆合成分析,巩固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并认识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意义。

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3、掌握碳链的增长与缩短、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的方法,加深对有机合成的关键步骤的认识。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机合成的过程1.有机合成的定义。

有机合成是指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物的过程。

2.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1)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性、低污染。

通常采用四个碳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2)应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

为减少合成步骤,应尽量选择与目标化合物结构相似的原料。

步骤越少,最后产率越高。

(3)合成路线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化合物中,达到零排放。

(4)有机合成反应要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于实现。

(5)要按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综合运用有机反应中官能团的衍变规律及有关的提示信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有时则要综合运用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导出最佳的合成路线。

原料顺推逆推中间产物顺推逆推产品3.有机合成的任务。

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4.有机合成的过程。

有机合成的过程是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连上一个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其合成过程示意图如下:要点二、有机合成的关键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目标化合物分子的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1.碳骨架的构建。

构建碳骨架是合成有机物的重要途径。

构建碳骨架包括在原料分子及中间化合物分子中增长或缩短碳链、成环或开环等。

(1)碳骨架增长。

条件:有机合成所用的有机原料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若小于目标物质的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就需要增长碳链。

碳骨架增长举例:①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a.溴乙烷与氰化钠的醇溶液共热:CH3CH2Br+NaCN∆−−→CH3CH2CN+NaBr(取代反应)CH3CH2CN+2H2O+H+→CH3CH2COOH+NH4+(酸性条件下水解)b .溴乙烷和丙炔钠反应:2CH 3C ≡CH+2Na −−−→液氨2CH 3C ≡CNa+H 2↑ CH 3CH 2Br+CH 3C ≡CNa →CH 3CH 2≡CCH 3+NaBr②醛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③酮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④醛、酮和烷基锂的加成。

⑤烯、炔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HC ≡CH+HCN 2CuCl ∆−−−−−→溶液CH 2=CH —CN ⑥醛、酮与醛的加成。

⑦各类缩合反应。

⑧酯化反应。

CH 3COOH+CH 3CH 2OH∆浓硫酸CH 3COOCH 2CH 3+H 2O(2)碳链的减短。

条件:有机合成所用的有机原料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大于目标物分子,就需要减短碳链。

①烯烃、炔烃的氧化反应。

如:②羧酸或羧酸盐脱去羧基。

如:CH 3COONa+NaOH ∆−−→CH 4↑+Na 2CO 3 ③水解反应。

CH 3COOCH 3+NaOH ∆−−→CH 3COONa+CH 3OH H 2N —CH 2—CONH —CH 2COOH+H 2O —→2H 2N —CH 2COOH(C 6H 10O 5)n +nH 2O ∆−−−−→催化剂nC 6H 12O 6④苯的同系物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3)成环反应。

①二元醇成环。

②羟基酸分子内酯化。

③二元羧酸成环。

④氨基酸成环。

(4)开环反应。

③环烯烃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2.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和转化。

有机合成的思路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根据所学过的有机反应,应掌握有机物官能团的引人、消除和转化的各种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

①引入碳碳双键()。

a .卤代烃的消去:CH 3CH 2Br+NaOH ∆−−→醇CH 2=CH 2↑+NaBr+H 2Ob .醇的消去:CH 3CH 2OH 170C ︒−−−−→浓硫酸CH 2=CH 2↑+H 2O c .炔烃的不完全加成:HC ≡CH+HCl −−−−→一定条件CH 2=CHCl ②引入卤原子(—X)。

a .烷烃或苯及其同系物的卤代:CH 4+Cl 2−−→光CH 3Cl+HClb .不饱和烃和HX 、X 2的加成:CH 2=CH 2+HBr −−−−→催化剂CH 3—CH 2Br HC ≡CH+2Br 2→CHBr 2—CHBr 2c .醇与氢卤酸的取代:CH 3CH 2OH+HBr →CH 3CH 2Br+H 2O ③引入羟基(—OH)。

a .烯烃与水的加成: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b .醛(酮)的加成:c .卤代烃的水解:R —X+H 2O OH -−−−→R —OH+HX d .酯的水解:R —COOR '+NaOH →R —COONa+R '—OH (2)官能团的消除。

①通过有机物加成可消除不饱和键; ②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可消除羟基; ③通过加成或氧化可消除醛基; ④通过消去或取代可消除卤原子。

(3)官能团的转变。

①利用官能团的衍生关系进行转变,如:醇醛—→羧酸②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增加官能团的个数,如:③通过不同的反应,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官能团的转化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方法,卤代烃在官能团的转化中起着桥梁作用。

因此要熟练记住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并能熟练运用。

要点三、有机合成的方法—逆合成分析法1.有机合成的方法包括正向合成分析法和逆合成分析法等。

2.正向合成分析法是从已知的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体,逐步推向合成的目标有机物,其合成示意图是:基础原料⇒中间体⇒中间体------ 目标化合物3.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时常用的方法。

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推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与目标化合物一样,又可以由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到。

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目标化合物⇒中间体⇒中间体------ 基础原料要点四、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1.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程序。

设计有机合成路线,可以从确定的某种原料分子开始,逐步经过碳链的连接和官能团的安装来完成。

运用逆推法,优选最佳合成路线。

在优选合成路线时,必须考虑是否符合绿色化学原理,以及合成操作是否安全可靠等问题。

绿色合成的主要出发点是:有机合成中的原子经济性;原料的绿色化;试剂与催化剂的无公害性。

2.有机合成题的解题思路。

(1)首先要正确判断需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它含有哪种官能团,与哪些知识和信息有关;(2)其次是根据现有的原料、信息和有关反应规律,尽可能合理地把目标化合物分成若干片断,或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化、保护方法,或设法将各片段拼接衍变,尽快找出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关键;(3)最后将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得出的若干个合成路线加以综合比较,选择出最佳的合成方案。

其解题思路如下表:【典型例题】类型一:逆合成分析法 例1 以和为原料合成,请用合成反应的流程图表示出最合理的合成方案(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提示:①②RCH 2CH =CH 2+Cl 2500C︒−−−→RCHClCH =CH 2+HCl ; ③合成反应流程图可表示如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

A −−−−→反应物反应条件B −−−−→反应物反应条件C ……→H 【思路点拨】本题可用逆合成法解答,其思维过程为:【答案】【解析】逆合成分析思路为:由此确定可按以上6步合成。

【总结升华】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时常用的方法。

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推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与目标化合物一样,又可以由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到。

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

举一反三:【变式1】香豆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光敏性,有的还有抗菌和消炎作用。

它的核心结构是芳香内酯A ,其分子式为C 9H 6O 2。

该芳香内酯A 经下列步骤转变为水杨酸和乙二酸。

提示:①CH 3CH =CHCH 2CH 34+3KMNO , OH H O -−−−−−−−→① ② CH 3COOH+CH 3CH 2COOH ②R —CH =CH 2HBr−−−−−→过氧化物R —CH 2—CH 2—Br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合物C 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化合物D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类同分异构体是苯的二取代物,且水解后生成的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

这类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3)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反应步骤B →C 的目的是________。

(4)请设计合理方案从合成(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例:由乙醇合成乙烯的反应流程图可表示为:CH 3CH 2OH 170C ︒−−−−→浓硫酸CH 2=CH 2−−−−−→高温,高压催化剂 【答案】(1)(2)9(3)保护酚羟基,使之不被氧化CH 2-CH 2 n类型二:有机框图题例2 物质A(C11H18)是一种不饱和烃,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之一。

某化学实验小组从A经反应①到⑤完成了环醚F的合成工作:该小组经过上述反应,最终除得到F1()外,还得到它的同分异构体,其中B、C、D、E、F 分别代表一种或多种物质。

已知:(R1,R2,R3,R4为烃基或H) 请完成:(1)写出由A制备环醚F1的合成路线C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①写出B的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②写出由该B出发经过上述反应得到F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3)该小组完成由A到F的合成工作中,最多可得到________种环醚化合物。

【思路点拨】本题给出有机物键线式的表达方法。

根据反应物可以逐步推断产物B、C;然后再由逆合成法由产物逐步倒推。

两种方法综合应用即可解答。

分析时注意反应条件及产物。

【答案】(3)5(1)可采用逆推法,由F可推得E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由于D 2H / Ni−−−−→E ,所以D 的结构可能为,根据题给信息知C 的结构简式为。

(2)由于,则C 可能的结构为:,故D 可能的结构为:,E 可能为上述结构对应的二元醇,经分子内脱水可得F 1的同分异构体为:(3)由(2)的分析可知最多可得到5种环醚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