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

合集下载

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神态、外貌);②抓语言(对话/独白);③抓动作(及所做的事);④抓心理;⑤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等);⑥白描⑦对比突出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白描等。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环境描写、对比)(二)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③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烘托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预示人物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⑥烘托、暗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①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②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暗示主题(三)小说的情节及结构安排:(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结尾来说有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行动。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2)写景法。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小说人物形象解读与评价方法指导

小说人物形象解读与评价方法指导

小说人物形象解读与评价方法指导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更是读者与故事之间的桥梁和连接点。

因此,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指导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和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一、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在解读和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剖析。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了解人物形象的要素:1. 外貌描写:作者通常会通过详细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包括身材、相貌、服装等等。

通过观察人物的外貌描写,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其个性特点和身份背景。

2. 语言和行为:人物在小说中的语言和行为举止可以直接反映其性格、习惯和情绪状态。

通过观察人物的日常交流和行为方式,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个性特点和行为动机。

3. 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揣摩其情感状态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人物的内心独白、回忆和思考,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其情感变化和心理转折。

二、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解读和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1. 对比与对照:通过将同一小说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对比,或将不同小说中的相似人物进行对照,有助于读者更加准确地评价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价值。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2. 反思与批判:评价人物形象不仅仅是表达个人喜好或者厌恶,更应该是基于对人物形象的深入思考和批判。

读者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和思想,审视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形成有深度的评价。

3. 观众参与:在评价人物形象时,读者可以尝试将自己置身于小说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观察人物行为和思维。

通过真实感受人物形象的言行和情感,读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评价人物形象的原则在评价人物形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1. 主观客观并重:评价人物形象既要考虑读者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意见,也要尽量客观地评估人物形象的艺术性和符合性。

例谈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角度与方法

例谈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角度与方法

例谈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角度与方法摘要: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透过生动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个窗口来领略人物的内心。

还要联系故事情节来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更要看到人物身上打上的时代环境的烙印,认识到人物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现象。

关键词:阅读小说人物形象方法小说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古典四大名著、经典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大家欲罢不能的玄幻小说,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吸引着我们。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而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称典型人物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一、借助小说中对人物的各种刻画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一)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又称肖像描写。

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仪表、风度、生理特征等的描写。

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老舍也认为“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三角眼”、“吊梢眉”的肖像描写,就能暗示王熙凤“胭脂虎”的性格为人。

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如《守财奴》中葛朗台在得知妻子病情加重,财产有可能失去时,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道:“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首先,可以从外貌形象着手分析人物。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可以直观地感知到他们的容貌、身材和着装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他长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一双明亮炯炯的眼睛,总是穿着整洁得体的西装”这样的描写会让读者对这个人物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印象。

外貌形象能够给人物注入个性特点,使其更加立体化。

其次,可以从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析人物形象。

一个人的性格是由其思想、行为、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而在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其言行举止一一呈现。

例如,一个人物言语犀利、做事果断,那么读者可以推断他可能是一个敢于冒险、有领导才能的人。

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

再次,可以从人物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彼此产生影响的能力。

通过分析人物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可以获取更多关于人物的信息。

例如,一个角色与其他角色的亲密关系可能表明他的友善、热情;而一个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冲突关系可能暗示他的固执、独立。

通过对人物关系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的构建与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行为来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动作和行为是他们性格特点的直接体现,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来理解其思考方式、价值观和追求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一个人物经常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动态,那么可以说他是一个善良、乐观的人。

通过对人物动作和行为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行为动机。

最后,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来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语言和对话往往能够直接传递他们的思想、态度和情感,并在对话中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和角力。

通过对人物语言和对话的分析,可以了解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方式,进一步刻画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通过从外貌形象、性格特点、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动作行为以及语言对话等多个方面入手,读者可以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和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1、环境: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
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
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
的一个重要方面。

2、情节: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
的历史。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
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内容: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作品所提供的
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答题技巧:总体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延伸阅读
求战锤40000k的同人小说
关于堕落天使的玄幻小说
完结的清穿小说推荐。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人物背景和外貌特征
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人物的基本背景和外貌特征。

这包括人物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外貌特征等等。

深入了解人物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第二步:考察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人物的性格:
1.行为举止:观察人物的行为和举止,研究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表现。

这可以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一个勇敢的人可能会在危险情况下表现出果断和沉着的态度。

2.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情感状况和价值观。

这可以通过人物的独白、内心独白和对话等方式进行分析。

3.他人评价:观察其他人物对该角色的评价,他们如何看待该角色,如何与其互动。

这可以从不同角度突显出该角色的性格特点。

第三步:关注人物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第四步:探索人物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第五步:对比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立和互补关系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立和互补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物的独特性格和作用。

有些小说中,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每个人物的特点和价值观。

最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要将上述几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和合理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和主题。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

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小说的三个要素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三者是不可分离的。

鉴赏人物形象,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

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

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

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

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

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怎样分析环境呢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

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

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

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

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

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一、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中分析人物形象一)、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1、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例: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不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

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

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

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

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

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3)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
群文阅读是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少教师尝试将多篇文章排列组合,围绕某个论题或方向,指导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对既有内容进行建构,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解读。

然而,由于方法等局限,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3的第一单元为例,谈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提取主题,形成阅读目标
面对多篇文章,如何整合并提取出相应的阅读主题,使之统一起来,形成明晰的阅读线索,对于构建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尤为关键。

因教师阅读视野的差别、阅读品味的差异,其选文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所以,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生成也不同。

第一单元的小说阅读任务是“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其主题统领下的小说有《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共三篇。

由于选文是小说文体,阅读目标按照文体要素特点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可细分为若干阅读板块:理解曹雪芹及鲁迅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根据人物描写与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其对主题的作用。

当然,群文阅读的主题选取是多样化的,可以某个作者为主题,如“鲁迅小说阅读”或“杜甫诗歌阅读”,还可以某种观点为阅读主题,如“古代文人的思乡之情”等。

这样,在明确的阅读目标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活动有序而自主,也为群文阅读的高效性提供了动力支撑。

二、巧设问题,推动阅读自主
高中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强,然而在群文阅读中没有明确的阅读主题的引领,缺乏必要的阅读步骤的调动,其阅读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因此,将阅读主题细化,以问题的形式体现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之中,同时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检测与反馈的作用,对于构建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十分重要。

本单元选文的人物形象鲜明,林黛玉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有共同之处,他们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先自主阅读分析,然后提出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加深自己对阅读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从旁作出必要的点拨。

在《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描写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语言、动作、心理等。

同样在《祝福》中,以祥林嫂的外貌、语言、神态等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次见她“两颊消失了血色”说明生活的艰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体现内心的悲苦,“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以及“没有神采的眼睛”,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的人生走向。

三、鼓励质疑,促进阅读分享
在群文阅读实践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形成发散性思维,体验到阅读分享的乐趣。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性思考,提出问题,在质疑中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力求突破既有教参解读,形成阅读分享。

在《祝福》与《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有学生质疑:为什么祥林嫂不主动反抗,不去捐门槛?为什么林黛玉这样小心翼翼?首先,祥林嫂被周围的封建势力排挤,失去了丈夫之后,被夫家转卖,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儿子之后,雇主四婶忌讳祥林嫂的不祥身份,剥夺了她参与祭祀的资格,祥林嫂内心悲苦,她问“我”有没有魂灵,而“我”也无法回答,足以表明祥林嫂依靠环境与自身而实现觉醒与救赎是枉然,她只能在苦痛里沉沦。

四、注重总结,加强阅读反馈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构成语文素养的两大板块。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归纳,形成篇幅或长或短的读书报告或阅读心得,一方面加强了阅读反馈,提高了阅读效果,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重在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

教师通过阅读主题的设计,以问题的形式推动群文阅读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质疑与探究、分享与交流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从而借助多样化的阅读技巧,形成一定的阅读个性,进而推动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