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病例分析
口腔病例分析

口腔病例分析(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患者,男,68岁。
主诉:戴全口义齿8年,咀嚼无力二年。
检查:上、下颌8—8缺失,全口义齿修复。
义齿易脱落,面重度磨损,息止颌间隙5mm。
义齿摘除后,见基托所覆盖区域的粘膜潮红。
生活史:饭后不清洁义齿,夜间不摘取。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上、下牙列缺失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义齿性口炎3、分析咀嚼无力的原因:①镶复时间长,基托与粘膜不贴合,义齿固位稳定差。
②面重度磨损,垂直距离过低。
4、若重新修复,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有:①利用息止颌间隙确定②面部比例平分法③面部外形观察法④旧义齿作参考⑤拔牙前的记录。
5、校对垂直距离的方法:①指感髁状突撞击法②指感颞肌纤维收缩法③面部外形观察法6、非主诉疾病发生的原因:①义齿清洁差②夜间不摘取。
二、患者,男,56岁。
主诉:上前牙修复二年变色,影响美观。
检查:左上1烤瓷冠,外形如图(显示冠颈缘变黑),全口牙结石(++— +++),X片如图(显示牙槽骨水平吸收)。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上颌牙体缺损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慢性牙周炎3、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拆除修复体②重新制作4、非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龈上洁治术②龈下刮治术③口腔卫生宣教④定期复查,维持疗效。
三、患者,女,52岁。
主诉:下前牙缺失三个月。
检查:下颌1│1缺失,下颌3│3稳固,下唇及颊粘膜处可见3~4个溃疡点。
上颌│2邻面龋。
X片如图(显示:龋达牙本质浅层)。
既往史:溃疡有反复发作史。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下颌牙列缺损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①复发性口腔溃疡(单纯型)②左上2中龋。
3、主诉疾病的修复设计:①固定义齿②可摘局部义齿③种植义齿④粘结桥4、非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消炎止痛,促进愈合②局部、全身用药③消除病因④左上2垫底充填。
5、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溃疡3~4个②有自限性③周期性反复发作④红、黄、凹、痛⑤左上2邻面龋达牙本质浅层。
口腔住院病例展示范文

口腔住院病例展示范文
一、病例概要
患者姓名:王××
年龄:45岁
性别:男
住院日期:2023年5月10日至2023年5月18日
主诉:右侧上颌龈肿痛伴发热3天
诊断:慢性根尖周围炎
二、病史资料
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颌龈部肿痛,伴有发热,体温38.5℃。
就诊后予以抗生素治疗,但症状无明显缓解。
为进一步治疗,经医嘱入院。
三、检查结果
1.体格检查:右侧上颌龈部可见约1.5cm×2cm大小的肿物,肿胀质硬,压痛明显。
2.口腔X线檢查: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周围可见骨质破坏及透射影。
四、诊断分析
根据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根尖周围炎。
该病主要由牙髓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根尖周围骨质破坏、
肿胀疼痛等症状。
五、治疗经过
1.口服抗生素及消炎药物治疗5天,控制感染;
2.行根管治疗,清创根管;
3.注射消炎针控制肿胀;
4.术后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加强口腔卫生。
六、出院时情况
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积极治疗,肿胀逐渐消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出院时已无明显不适。
嘱其继续口服抗生素,定期口腔检查,以预防感染反复发作。
七、体会与反思
此病例提示慢性根尖周围炎需要及时根管治疗,以避免继发感染扩大。
同时应重视牙龈卫生,定期检查。
医生诊疗态度认真负责,处理得当值得学习。
口腔典型病例分析

死的可能;┗7 虽有近期充填史,冷热刺激有反应, 很容易误认为病变牙,但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检查结 果及叩痛,故诊断难以成立。┗6 虽冷热刺激无反应, 但有轻度叩诊痛,结合昨晚有持续性疼痛,应考虑到 牙髓炎晚期牙髓已坏死的可能。本例诊断难处在于 面无磨损,牙折初发生裂隙小,无明显的痕迹,故视 诊未发现,又未能找到其它感染途径。后经碘酒染色 试验才得以发现,为牙髓坏死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例开髓后可及坏死的残髓,且有腐臭味,扩大针进 入远中颊根近根尖处尚有痛感,验证了牙髓坏死的诊 断。
侧牙龈轻度萎缩,冷热试验(+),但较轻而迟钝。追 问病史:┗5 半年前曾在他院治疗过,治疗时有剧痛, 后注射麻药,治疗后未再疼痛过。 处理:予以去除残留根充剂,扩大针探无疼痛反应, 根管有偏舌侧现象,再详细探查,颊侧根管探痛明显。 予以浸润麻醉下拔髓,FC 处理后棉球置髓室暂封,2 天后复诊患者诉未再疼痛过。
一些个体牙医常有将三叉神经痛误诊为牙痛,错误的 拔除牙齿;而将牙髓病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者亦不少见, 其主要原因是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或 对病史的了解分析不够,检查时亦不够仔细,因而造 成误诊误治。
病例 3:女性,45 岁 主诉:左下磨牙冷热刺激痛月余。 现病史:患者诉近一个多月来每于进冷热饮食就出现 左下磨牙疼痛,每次痛数秒钟即缓解;有时夜间亦觉 疼痛,张口吸气时尤甚,因此自觉心烦、不爱进食、 睡眠也差。曾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牙髓炎,拟 行局麻去髓术,但因患者惧怕注射拒绝治疗,今转诊 本科。 检查:左侧上下牙无龋坏,┏ 6 中度磨损,牙龈萎缩, 近中根暴露少许,表面牙骨质稍缺损,探针轻划即有 较强烈酸痛;冷热试验敏感,但刺激移去后疼痛立即 消失;叩诊患者有痛感,但叩击邻牙疼痛程度相同。 初诊:牙本质敏感症。 予以脱敏治疗 2 次症状消失,随访 1 年未再复发,牙 髓活力检测正常。
口腔内科学病例分析

口腔内科学病例分析口腔内科是一门研究口腔疾病的学科,包括口腔黏膜疾病、牙齿疾病、颌面部疼痛等。
本文将分析一个口腔内科的病例,从病史、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
病例患者是一名35岁的女性,主诉左下颌牙齿疼痛伴有腮腺肿胀已经一周。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之前没有类似的疼痛经历。
根据病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种急性腮腺炎引起的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左下颌腮腺区肿胀,压痛明显。
口腔内检查中,可以观察到左下颌腮腺口出血,颌下淋巴结无明显异常。
进一步询问患者,未发现有任何潜在的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唾液分泌不畅或口腔卫生差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诊断这是急性腮腺炎。
急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常见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感染。
症状包括腮腺肿胀、腮腺疼痛、咀嚼困难等。
针对这个病例,我们需要考虑一些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建议患者休息,并避免咀嚼困难的食物,以减轻疼痛。
其次,可以建议患者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促进病毒的排出。
防止交叉感染,可以嘱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毛巾,并嘱咐患者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如果疼痛较重,可以给予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但要遵循剂量和用药时长的建议。
对于这种急性腮腺炎病例,预后通常良好,大多数患者在几天到一周内会自愈。
然而,我们还是需要告知患者密切关注症状的变化。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伴随有高热、出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本文对口腔内科的病例进行了分析。
通过病史、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腮腺炎,并给予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这个病例对于了解口腔内科疾病的病程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口腔修复病例分析2篇

口腔修复病例分析2篇口腔修复病例分析1患者,男性,32岁。
主诉:右侧下颌疼痛、咀嚼功能下降。
检查发现患者右侧下颌骨质量明显减少,右下颌第一磨牙已开始松动,右下颌第二磨牙已经缺失,右下颌前牙区依次缺失三颗牙齿。
经过全面检查,我们确诊为患者右侧下颌部存在严重的骨质丢失,导致牙齿龈下支持不足而失去,需要进行口腔修复治疗。
治疗方案为:1. 颞骨内侧冠状切开术取骨。
2. 确定牙位形,制作颊侧金属支架种植体,并埋入颞骨内侧取骨处。
3. 术后,定期随访,对种植体进行固定的修复治疗。
首先进行左侧修复治疗,待左侧修复治疗完成后再进行右侧修复治疗。
治疗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右侧颌骨内侧冠状切开术取骨,以获得足够的骨组织修复右侧缺失的牙齿。
接着我们根据患者的口内情况和口腔修复治疗的需要,制作颊侧金属支架种植体并埋入颞骨内侧取骨处,以确保牙位的稳定性。
我们通过数次术后随访和治疗,最终成功地进行了右侧口腔修复治疗。
治疗过程顺利,患者的牙位稳定,咀嚼功能得到了恢复。
口腔修复病例分析2患者,女性,40岁。
主诉:左上颌第二臼齿疼痛。
检查发现患者左上颌第二臼齿龋齿严重,导致牙髓炎并引发了严重的牙周炎,牙龈已出现明显红肿。
根据患者口内情况和病情,我们决定进行口腔修复治疗。
治疗方案为:1. 治疗炎症,清除龋齿,并进行根管治疗。
2. 制作左上颌第二臼齿冠。
首先我们对患者的牙周炎进行了有效的治疗,清除了龋齿并进行了根管治疗。
接着我们根据患者的口内情况制作了左上颌第二臼齿冠,以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整个治疗过程进行顺利,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龋齿和炎症得到有效治疗,口腔修复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通过数次术后随访和治疗,我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患者的口腔修复治疗。
口腔内科典型病例分析

口腔内科典型病例分析病例 1 患者,男,17 岁,学生。
刷牙时牙龈出血2年。
2年前开始患者每日刷牙时发生牙龈少量出血,未曾治疗。
近一年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出血症状加重,并且牙龈肿胀明显,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无全身慢性系统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特殊嗜好,每日刷牙两次。
家族史:家人身体健康,无类似疾病。
口腔检查:口腔中戴有固定矫治器,软垢(+),上下前牙牙龈色鲜红,水肿光亮,牙龈乳头成球状突起,肿胀增生,覆盖部分牙冠,探诊出血,探诊龈沟深度4mm未探及附着丧失。
辅助检查:血象检查无异常,X 线片显示牙槽嵴顶无吸收。
诊断:青春期龈炎诊断依据:1.青春期男性患者2.牙龈炎症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程度不成正比3.牙龈乳头球状增生线片正常。
治疗:1. 口腔卫生宣教2. 进行牙周基础治疗3. 定期复查复治4. 手术治疗 病例 2患者 男 42 岁两年来,牙龈经常出血,咬东西无力,下前牙松动,偶有牙床 流脓,经口服“消炎药”后症状缓解。
近两周来,后牙遇冷热 痛。
无自发痛、夜间痛。
否认全身疾病及家族史。
检查:全口牙龈红肿,点彩消失, ? 龈乳头退缩,质软。
牙石 (+++) , 牙周袋3〜4mm 探诊出血,可探及龈下牙石,附着丧失 3〜5mm 下 前牙松动n 度。
X 线片显示:全口牙槽骨水平吸收n 度,牙周膜间隙 增宽,个别牙的骨硬板消失。
诊断:广泛型中度慢性牙周炎牙龈退缩伴牙本质过敏诊断依据: 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下前牙松动,牙床肿胀,流脓,后牙遇冷热痛, 全口牙龈红肿,点彩消失,龈乳头退缩,质软,牙石 (+++) ,牙周袋3〜4mm 探诊出血,可探及龈下牙石,附着丧失 3〜5mm 下前牙松 动n 度°x 线片显示:全口牙槽骨水平吸收n 度,牙周膜间隙增宽, 个别牙的骨硬板消失 治疗方案全口龈上洁治主诉: 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两年余。
病史:肿胀,全口龈下刮治药物治疗下前牙松牙固定定期复查口腔卫生宣教病例 3 患者,男,56 岁主诉:左下后牙自发痛、持续性胀痛一天。
口腔执业医生病例分析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8 岁主诉:上前牙被门把手撞伤 1 天(母代诉)。
检查:上唇轻度肿胀,1|1冠完整,松(Io),叩(++),X 线片示根尖1/3根折线。
余未见异常。
答案1)诊断:1|1 根折2)诊断依据:外伤史;X 线片示根尖1/3 根折线。
3)治疗:固定1|1,范围321|123;定期复查,监测牙髓活力状态。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59 岁。
主诉:左颊部白色斑块 1 个月。
现病史:于 1 个月前发现左颊部有白色斑块,无任何自觉症状。
检查:左颊部粘膜咬合线处有一1.0cm×0.5cm 的长方形病损,呈灰白色,略高于粘膜面,触诊病损粘膜较硬。
组织病理检查:上皮单纯增生。
答案1)诊断:白斑(均质型)2)诊断依据:①无明确发病原因。
②口腔粘膜单发的白色斑块。
③组织病理所见证实。
3)鉴别诊断:①口腔白色角化病:一般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损害基底部柔软,致病因素去除后,损害常在 2 周内消失。
②白色水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
呈半透明或乳白色薄膜,牵拉时变浅,扪之柔软。
4)治疗:①切除局限病损。
②定期追踪复查。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23 岁主诉:右下后牙胀痛 3 天,伴张口受限 1 天。
现病史: 3 天前患者自觉右下后牙胀痛,后渐有咀嚼及吞咽时疼痛加重等症状,1天前出现张口受限,无冷热刺激痛及牙齿浮出感。
检查:双侧面部对称,右面部嚼肌区无红肿热痛,张口度一指。
8| 近中阻生,周围软组织及牙龈发红,水肿明显,龈瓣边缘糜烂,触痛明显,龈瓣内有脓溢出。
答案1)诊断:8| 智齿冠周炎。
2)诊断依据:右下后牙区肿痛 3 天,右下智齿近中阻生,冠周牙龈红肿、溢脓,开口受限。
3)鉴别诊断:右下磨牙后区或颌骨中枢恶性肿瘤继发感染:该患者无肿瘤特征表现,病史有较长的牙痛史,抗生素治疗有效。
4)治疗:局部冲洗上药,消炎后择期拔除8| 。
试题 1 答案患者,女,36 岁。
主诉:右上后牙自发性疼痛 1 天。
口腔病例分析

第一节龋病浅龋(1)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接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2)窝沟浅龋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
(3)平滑面浅龋呈白垩色点或斑,或黄褐色斑点。
(4)邻面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察觉,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中龋(1)患者对酸或甜食物较为敏感,冷、热饮食也可引起酸痛感觉,以冷刺激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2)深及牙本质浅层的龋洞,内有黄褐或深褐色的病变组织和食物残渣等。
(3)龋洞探诊质软,可有酸痛感或无明显的感觉。
(4)颈部牙本质龋的病变浅而宽,探痛症状较明显。
深龋(1)患者遇冷、热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显著。
引起疼痛以温度刺激为主,温度刺激入洞可引起疼痛。
(2)刺激除去后,疼痛立即消失。
温度测试反应同对照牙。
(3)深及牙本质深层的龋洞,内有大量深褐色的病变组织和食物残渣等。
(4)龋洞内探诊质软,可有痛感。
猛性龋猛性龋又名猖獗龋,是特殊类型的急性龋。
(1)短期内(6~12个月)多个牙、多个牙面,尤其在一般不发生龋的下颌前牙甚至是切端的部位均发生龋。
(2)见于患者唾液腺功能被破坏或障碍时,如头颈部放疗后出现的龋损增加或患口干症时,前者又称为放射性龋。
(3)可分别出现浅龋、中龋和深龋的症状或无明显自觉症状。
继发龋(1)已有修复体的边缘或底部发生的龋。
(2)可分别出现浅龋、中龋和深龋的症状。
(3)X线片见修复体周围或底部牙组织密度降低。
静止龋(1)无明显自觉症状。
(2)或曾经有过中龋的症状,现无任何自觉症状。
(3)邻面龋呈浅碟状,轻度着色,表面光亮。
(4)探诊质地坚硬同正常组织。
再发龋指原发龋损修复后在同一牙其他部位发生的龋损。
诊断1.问诊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等。
2.视诊观察牙表面有无色泽变化和形态缺损。
3.探诊探查视诊所见的异常牙面或视线不易达到的隐蔽部位,了解龋洞深度、质地、范围,是否卡住探针,患者对探诊的反应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龋病浅龋(1)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接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2)窝沟浅龋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
(3)平滑面浅龋呈白垩色点或斑,或黄褐色斑点。
(4)邻面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察觉,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中龋(1)患者对酸或甜食物较为敏感,冷、热饮食也可引起酸痛感觉,以冷刺激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2)深及牙本质浅层的龋洞,内有黄褐或深褐色的病变组织和食物残渣等。
(3)龋洞探诊质软,可有酸痛感或无明显的感觉。
(4)颈部牙本质龋的病变浅而宽,探痛症状较明显。
深龋(1)患者遇冷、热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显着。
引起疼痛以温度刺激为主,温度刺激入洞可引起疼痛。
(2)刺激除去后,疼痛立即消失。
温度测试反应同对照牙。
(3)深及牙本质深层的龋洞,内有大量深褐色的病变组织和食物残渣等。
(4)龋洞内探诊质软,可有痛感。
猛性龋猛性龋又名猖獗龋,是特殊类型的急性龋。
(1)短期内(6~12个月)多个牙、多个牙面,尤其在一般不发生龋的下颌前牙甚至是切端的部位均发生龋。
(2)见于患者唾液腺功能被破坏或障碍时,如头颈部放疗后出现的龋损增加或患口干症时,前者又称为放射性龋。
(3)可分别出现浅龋、中龋和深龋的症状或无明显自觉症状。
继发龋(1)已有修复体的边缘或底部发生的龋。
(2)可分别出现浅龋、中龋和深龋的症状。
(3)X线片见修复体周围或底部牙组织密度降低。
静止龋(1)无明显自觉症状。
(2)或曾经有过中龋的症状,现无任何自觉症状。
(3)邻面龋呈浅碟状,轻度着色,表面光亮。
(4)探诊质地坚硬同正常组织。
再发龋指原发龋损修复后在同一牙其他部位发生的龋损。
诊断1.问诊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等。
2.视诊观察牙表面有无色泽变化和形态缺损。
3.探诊探查视诊所见的异常牙面或视线不易达到的隐蔽部位,了解龋洞深度、质地、范围,是否卡住探针,患者对探诊的反应如何。
线检查(1)邻面的浅龋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照片可早期诊断。
(2)邻面龋、继发龋在X线片上显示透射影像。
(3)为了检查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髓的关系,也可借助于X线检查。
鉴别诊断浅龋应与釉质发育不全鉴别诊断釉质发育不全牙面有变黄或变褐色的情况,不同于浅龋的是:1.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
2.病变呈对称性,发生在同一时期发育和钙化的几个牙上。
3.有患者婴幼儿时期患高热疾病史。
浅龋应与氟牙症鉴别诊断氟牙症是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不同于浅龋的是:1.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缺陷处探诊粗糙但不软。
2.患牙为对称性分布,或受损牙面涉及全口牙。
3.患者有牙齿发育矿化期在高氟区生活的历史。
深龋应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鉴别诊断深龋的特点是:1.患者遇冷刺激时,产生的疼痛不如可复性牙髓炎显着。
2.深龋患牙温度刺激入洞可引起疼痛,刺激除去后疼痛立即消失。
3.深龋患牙温度刺激试验反应同对照牙,而可复性牙髓炎温度刺激试验的疼痛在刺激除去后可有短暂持续后消失称为一过性敏感。
深龋应注意与慢性牙髓炎鉴别1.深龋无自发痛史,慢性牙髓炎可有自发痛史。
2.温度测试深龋患牙反应同对照牙,慢性牙髓炎可为敏感、迟钝或迟缓痛。
3.深龋无叩痛,慢性牙髓炎叩痛(±或+)。
治疗原则终止病变的进展,保持牙髓的正常活力,恢复牙齿的外形和生理功能。
1.牙体硬组织缺损作充填治疗或粘结修复。
2.深龋时洞底敏感者可垫底后充填或粘结修复。
3.猛性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口患牙的治疗和防龋计划。
儿童龋病的诊治特点1.急性龋多见急性龋进展快,龋损染色较浅,松软湿润,容易用挖匙去除。
2.龋蚀呈广泛性、多发性儿童龋齿发病时间早,同一口腔内多个牙可同时患龋,恒牙龋齿好发(牙合)面和邻面,乳牙龋齿除(牙合)面和邻面外,还好发于唇面、舌面等光滑面和牙颈部。
3.自觉症状不明显儿童龋齿症状不明显,往往在龋齿发展成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家长才发现。
4.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活跃临床常见到釉质全部剥脱的乳牙,其牙髓活力仍然正常。
治疗1.分析儿童龋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宣教,请家长协助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配合医生治疗。
2.改变致龋的口腔环境,限制含糖零食的摄入,戒除不良的喂养习惯,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定期局部涂布氟化物,应用含氟牙膏,进行窝沟封闭术预防龋齿。
3.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区治疗首先治疗急性炎症,其次按上、下磨牙区和上、下前牙区分区有步骤地进行治疗。
浅龋或剥脱性龋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2%氟化钠,酸性氟磷酸盐,38%氟化氨银等溶液。
38%氟化氨银使牙齿变黑并且有腐蚀性,禁用于年轻恒牙。
儿童龋齿临床采用去腐,备洞后可以选择释氟的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光敏树脂粘接修复,金属预成冠修复。
年轻恒牙深龋可以去除大部分龋坏组织,保留易露髓处软化牙本质采取氢氧化钙间接牙髓治疗,10~12周后再次治疗,使牙齿正常发育。
4.定期复查每隔3~6月进行定期的口腔检查。
第二节牙本质过敏症【临床表现】1.症状(1)激发痛,以机械刺激最为显着,其次为冷、酸、甜等。
(2)刺激除去后疼痛立即消失。
2.检查所见(1)(牙合)面或牙颈部有磨损的浅黄色牙本质暴露区。
(2)用探针尖在牙面上寻找一个或数个敏感点或敏感区,引起患者特殊的酸、“软”、痛症状。
(3)敏感点多在(牙合)面釉牙本质界、牙本质暴露处或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可发现在一个或多个牙上。
【诊断】1.探诊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滑动,可找到1个或数个过敏区。
2.冷测验敏感点或敏感区敏感,用温度降低的多少来判断牙髓对冷刺激的敏感程度。
3.可用主观评价评定牙本质过敏的程度。
(1)疼痛3级评判法(VRS):令患者将日常生活中对冷空气、冷热甜酸食物和刷牙等刺激进行综合评价,每次复诊时用问卷方式:定好转为(-1),无改变为(0),加重为(+1)。
有时,3级评判法提供描述的词语不足以反映患者的真实感觉。
(2)数字法疼痛评判法(VAS):用一条10cm长的线,一端标有“无不适或无疼痛”,另一端标有“严重不适或剧烈疼痛”。
全线分为10度,要求患者在直线上作一标记来代表测定时的牙敏感程度。
临床医师使用后,认为数字法疼痛评判法重复性更好,能连续评价牙齿的敏感性。
【鉴别诊断】牙齿感觉过敏症与浅龋鉴别诊断:牙齿感觉过敏症的特点是1.探诊过敏的牙面无变色,为牙本质色。
2.过敏区探诊硬而光滑。
【治疗原则】1.药物脱敏治疗根据敏感点的部位选用合适的脱敏药物或方法。
2.激光治疗激光的热效应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可在瞬间使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热凝封闭,从而达到脱敏作用。
3.调磨对(牙合)牙过高的牙尖。
4.治疗相应的牙体疾病牙硬组织磨损较多者可作充填治疗。
5.个别磨损严重而接近牙髓,症状明显而脱敏无效者,可考虑牙髓治疗。
第三节牙髓病牙髓炎是发生于牙髓组织的一组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来自牙体的感染所致,还见于来自牙周袋的逆行性感染和非常少见的血源性感染。
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可将牙髓炎分为:可复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残髓炎、逆行性牙髓炎和牙髓坏死。
由于牙髓炎的症状主要是疼痛,而且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疼痛。
因其病因明确,大多是通过一定的感染途径引发,以及牙髓炎发生时牙髓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增高等特点,临床诊断牙髓炎并不十分困难。
但急性牙髓炎所表现的疼痛不易定位,因而明确患牙是诊断牙髓炎的关键所在。
临床上可通过三大步骤进行诊断,称为牙髓炎的诊断“三步曲”。
首先是问诊,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获取初步印象;然后检查可能引起牙髓炎的病原问题,排查病因,寻找可疑患牙;再进一步对可疑患牙进行牙髓温度试验进行验证。
这样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证实所判断的可靠性,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最终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一、可复性牙髓炎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初期炎症表现,以往又称作“牙髓充血”。
在临床上若能得到适当治疗,患牙症状可消失,牙髓恢复至原有状态。
【临床表现】1.症状患牙遇到冷热刺激或甜酸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更敏感,但无自发痛。
2.检查所见(1)患牙有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病损(如深龋、深楔状缺损等)、充填体、深牙周袋或有(牙合)创伤。
(2)患牙对温度试验敏感,且反应迅速,尤其对冷测反应强烈;去除刺激后,症状随即消失,即呈一过性敏感反应。
(3)叩诊反应与正常对照牙相同,即叩痛(-)。
【诊断】1.对温度刺激一过性敏感的病史,但无自发痛。
2.可找到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病损或牙周疾病。
3.对牙髓温度试验的反应阈值降低,相同的刺激,患牙常可出现一过性敏感。
【鉴别诊断】(一)深龋1.深龋时患牙对温度刺激也敏感,但往往是当冷、热刺激进入深洞内才出现疼痛,且刺激去除后症状不持续。
因此,深龋患牙对牙髓温度试验的反应为“正常”或“同对照牙”,只有当冷水(或热水)入洞时才会有一过性敏感反应。
2.在临床上,深龋与可复性牙髓炎有时很难区别,此时可按可复性牙髓炎的治疗进行处理。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1.不可复性牙髓炎一般有自发痛史。
2.温度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久。
3.在临床上若可复性牙髓炎与无典型自发痛症状的慢性牙髓炎一时难以区分时,可先采用诊断性治疗的方法(安抚),在观察期内视是否出现自发痛症状再明确诊断。
(三)牙本质过敏症牙本质过敏症的患牙往往对机械刺激(探、触)和化学刺激(酸、甜)更敏感。
【治疗原则】去除感染源,避免外界温度刺激患牙,给牙髓恢复正常提供条件。
如:对因龋或其他牙体疾患所致的可复性牙髓炎,可行间接盖髓术或安抚治疗;对(牙合)创伤所致的可复性牙髓炎,可行调(牙合)处理。
二、急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
临床上绝大多数是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的表现(龋源性者尤为显着),无慢性过程的急性牙髓炎多出现在牙髓受到急性的物理损伤、化学刺激以及感染的情况下,如手术切割牙体组织所导致的过度产热,充填材料的化学刺激等。
【临床表现】1.症状(1)自发性疼痛,阵发性发作或加剧,炎症牙髓化脓时可出现搏动性跳痛。
(2)夜间疼痛较白天剧烈。
(3)温度刺激可激发或加剧疼痛。
炎症牙髓出现化脓或部分坏死时,可表现为热痛冷缓解。
(4)疼痛呈放散性,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放散,患者常不能定位患牙。
2.检查所见(1)患牙有深龋或其他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或可见有充填体。
(2)患牙对温度试验可反应为极其敏感或激发痛,且刺激去除后症状要持续一段时间。
也可表现为热测激发痛,冷测缓解或迟钝。
(3)叩诊可有不适或轻度疼痛,即叩痛(±)或叩痛(+)。
【诊断】1.典型的疼痛症状(自发痛、阵发痛、夜间痛、冷热痛、放散痛)。
2.查及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损害或其他病因。
3.牙髓温度试验结果以及叩诊反应可帮助定位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