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古籍之六韬《文韬·举贤》、《文韬·赏罚》、《文韬·兵道》阅读 精品
六韬(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读书笔记
神作。
世人多知孙子兵法而不知六韬之谋略,太公谋略不熟孙子。
凭记忆评价,水平有限。将军如何挑选士兵,如何带兵打仗,如何对待士兵,如何选拔兵种,文中都有案例 举行。。
文韬、武涛部分,主要讲管理,为君者五要素:仁(共赢)、德(利他主义)、义(同理之心)、道(创造 价值)、礼(开放心态),识别和选用人才,六要素:仁、义、忠、信、勇、谋。
六韬(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升级版
法家
金鼓
清静无为
奇兵
道家
动静
六韬
兵学
六韬 兵
军略
经典
王翼 国 鸟
大礼 疾 农器
内容摘要
《六韬》汇综了先秦兵学的诸多精华,内容丰富。其中,《文韬》论治国用人,《武韬》论用兵,《龙韬》 论军事编制,《虎韬》论特殊作战、武器和阵型,《豹韬》论战术使用,《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自西汉以 后,逐渐受到重视。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始,《武经七书》成为武试必读的书,对中国兵学产生极大的影响。 它采用文王与姜太公问答的形式,对前代的儒、道、法各家也兼收并蓄,儒家发民贵君轻,道家的清静无为,法 家的赏信罚必,《六韬》都加以吸收包容。
七
3
战车第五十八
4
战骑第五十九
5
战步第六十
作者介绍
这是《六韬(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六韬(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六韬_文韬_文师原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读六韬的心得体会

在这一卷主要分为《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主要论述取得政权及对敌斗争的策略,强调在作战前必须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行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才能制胜。在这卷里,我懂得了要想在商业市场上站住脚步旧的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公司在投入新的行业或是产品时,要加强对市场的市场调查分析,找出在公司中存在的优势。
在读完《六韬》后,对于书中提到的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武韬——讲用兵的韬略;龙韬——论军事组织;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豹韬——论战术;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等,我在此浅谈一下对于这六韬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文韬——加强领导意识韬略
在这节里,通过对《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十二篇的阅读,主要是讲了如何加强公司管理者在思想上、德行上的问题,在这一节里,我明白了要使公司企业能在这激烈竞争的市场里站稳脚,对员工的管理、加强公司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多重要。公司应做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积极采纳员工意见,深入到员工中去,听取员工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更加完善公司制度,加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读六韬的心得体会
为使公司能在管理上别具一格,我拜读了周吕望撰写的《六韬》,《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五、豹韬——完善公司制度韬略
这一卷主要分为《林战》、《突战》、《帮强》、《敌武》、《山兵》、《泽兵》、《少众》、《分险》等八篇,主要论述在各种特殊的地形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在这一卷的阅读上,加强了我对公司制度重视,公司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有利于更好的管理公司,加强公司各部门的运行,做到有据可依。公司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公正、公平,使能在真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上给公司带来好处。
什么是六韬?

什么是六韬?什么是六韬呢?先提纲挈领的,概述一下《六韬》这本书的主旨。
这样会有利于大家,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也更能有利于我们后面的学习。
《六韬》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
我们下面依次来说说,这六部分,都分别讲了什么,以及,各大部分之间,又是怎么样的关系。
我们用下象棋来比喻:象棋分:将帅,士,相,車,马,炮,兵卒,六个部分,将帅为君王,士,相,車,马,炮,兵卒,分别对应的是:文、武、龙、虎、豹、犬。
第一部分是文韬,讲的是怎么治国。
第二部分是武韬,我们可以称之为定策。
第三部分是龙韬,建立整套的作战体系。
第四部分的虎韬,讲的是军备问题。
第五部分是豹韬,怎么才能解决战术问题。
第六部分是犬韬,讲的是怎么用兵。
经常听人说,为什么同样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国民党军队打不过日本人,而志愿军就能打败联合国军呢?同样都是中国人组成的军队,两支军队的战斗力却有天壤之别,这是怎么回事?这个事情很容易解释,军队的战斗力,不是靠士兵层面来形成的,关键还是要看前五步。
国军的弱,是因为前五步都错了,志愿军的强,是因为前五步都做正确了。
所以,虽然士兵都是中国人,但是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却有天壤之别。
《六韬》一书,把兵家道术,分成六个层面,从道到术,从本到末,层层推进逐层深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体系。
这本书既讲思想,也讲方法,更讲工具。
一本书,彻底把打仗这件事给说透了。
用它来打仗,能做到战无不胜。
用它来应对其他的一切事,也都可以做到战无不胜。
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六韬》具有极高的实战应用价值。
我们成功,为什么能成功呢?那一定是哪几步做对了。
我们失败,为什么会失败呢?那一定是哪几步做错了。
《六韬》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做事,也可以用来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进行分析和诊断。
很多平时困惑不解的事,如果运用六韬这套道术,都很容易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很容易做出正确的诊断。
接下来,就能自然而然的,一切疑惑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六韬》军事思想之浅见

《六韬》军事思想之浅见《六韬》与战国晚期的《尉缭子》等典籍阐述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成书时代也大致相同。
《六韬》相传为姜太公吕望所撰,但据历史学者考证,其书并非殷周时期的作品,而是后人假托姜太公之名写成的,不过是想借以广流传而已。
“六韬”,就是六种秘密的谋略,即论述战争问题的六种韬略。
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六卷,共计六十篇,其所论述的内容涉及治国理政、战争战略、军事战略、作战指导、作战方法、人才选用、军队治军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穿插在六篇的不同章节内,致使不能严格区分每篇是专门论述哪一内容。
鉴此,纵观《六韬》,全书以姜太公同周文王、周武王问答的形式写成,也以文王、武王父子密谋兴周灭商的背景而展开论述。
开宗《文师》篇,姜太公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一重要命题,强调“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继而主张必须从“仁”、“德”、“义”、“道”四个方面着手,天下便会“归之”,也就是说可以夺取天下。
从逻辑上讲,可以把此篇看作是周灭商的政治纲领和战略决策,理解为《六韬》的立意之篇,后面的各篇章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这些措施和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诸多方面:一、遵循治理国家的诸多方略治国理政,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诸多方面,《六韬》立足当时历史背景,都作了较为全面精彩的论述。
《六韬》认识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主张“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追求“上贤,下不肖”的理想境界。
主张:欲使主尊人安,“爱民而已”,“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做到“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
提出:“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
”主张君主要清静无为治理国家,主张“太上因之,其次化之”,最好的政治是顺应民心,其次是感化民众,做到“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遵循圣人的德治。
强调君臣要自重,主张“为上唯临、为周”,“为下唯沉、唯定”,这样“大礼乃成”。
古籍之六韬:《龙韬·论将》、《龙韬·选将》、《龙韬·立将》阅读

古籍之六韬:《龙韬·论将》、《龙韬·选将》、《龙韬·立将》阅读龙韬·论将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
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
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
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武王曰:“善哉。
”龙韬·选将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对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嚆嚆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
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对应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龙韬·立将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

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中国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幼学琼林》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弟子规· 增广贤文· 声律启蒙》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
训练儿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幼学琼林· 千家诗· 人间词话· 诗品》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而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
(混沌)赤作浑沌、浑敦、混沌,元气未分的样子,《太始经》上说,当天地尚未分别时,称为洪源,迷迷糊糊混合成一处,好像尚未成形的鸡蛋一样,黄白不分。
(乾坤)易经卦名,乾为天,坤为地。
(奠)是“定”字的意思。
(凝)是冻结的意思。
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百家姓· 千家名》讲述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姓名,而且无论是在社会交往中还是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要使用自己的名字。
如填履历表时,要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名片上要印上自己的名字,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要“自报家门”,在与朋友打电话时也要说出自己的名字。
由此可见,名字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古代教育孩子的书籍《弟子规》《孝经》解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
中国兵书大全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被称为我国古代十大兵书。
1、《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期孙武著,82篇,图9卷,今存13篇,被称为“兵经”。
2、《孙膑兵法》:战国时齐国孙膑作,亦称《齐孙子》。
89篇,图4卷。
3、《吴子》: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6篇。
4、《六韬》:战国时作品,传说为吕尚作,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5、《慰缭子》:传说为战国时尉缭作,共31篇,今存5卷,共24篇。
6、《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本仅有5篇。
7、《太白阴经》:唐代李筌作,共10卷。
8、《虎衿经》:宋代许洞写,20卷,共120篇。
9、《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写,共18卷,每篇附图说,是练兵和作战经验的总结。
10、《练兵实记》:戚继光在蕲镇练兵时写,正集9卷,附杂集6卷。
十大兵书详解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
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
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一共7000余字。
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孙膑兵法《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
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
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之六韬:《文韬·举贤》、《文韬·赏罚》、《文韬·兵道》阅读六韬的作者是姜子牙。
其实姜子牙那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事处,闲居在家。
之所以姜子牙有很多阅历,所以才会写出这么好的六韬古籍著作,下面就和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
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
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文韬·赏罚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
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文韬·兵道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
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
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