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台南县西埔国民小学五年级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课程计画
2023年五年级自然学科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自然学科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植物生长和变化3. 动物的生长和变化4. 物体的性质与变化5. 环境保护与生态三、教学活动安排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2)讲解式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和解释科学知识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2. 教学活动(1)科学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动物生长实验、物体性质实验等,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现象和规律。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郊外考察活动,观察和记录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讨论和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去探索科学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观察记录等。
2. 实验报告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评价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3. 小组展示评价:通过对学生小组展示的评价,包括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沟通表达等,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4. 考试评价:通过课后测试和考试进行评价,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根据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实验设备和材料: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教具,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观察活动。
3. 多媒体课件和图册: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册辅助教学,直观呈现科学知识和实验过程。
2024年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自然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自然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地球与月球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和掌握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物体的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
(4) 了解和探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方式。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友爱精神。
3.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与月球(1) 了解地球与月球的特点。
(2) 探究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
2. 动植物生长和繁殖(1) 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2) 探究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1) 了解物体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2) 探究光学器件的应用和作用。
4. 地球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1) 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 探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地球与月球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物体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 掌握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它们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 正确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月球、动植物和光学器件等,让学生亲身感受。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
3. 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友爱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地球与月球(1) 探究地球和月球的特点。
(2) 了解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升学自然科学学习计划

小学五年级升学自然科学学习计划尊敬的家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五年级升学考试,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自然科学学习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们计划的详细内容。
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并支持他们的学习。
1. 知识点梳理:为便于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我们将按照课程标准梳理出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动物的分类、植物的特征与繁殖方式、生物的生命周期、天体运动规律以及环境保护等。
我们将通过教材、参考书、课外阅读等多种资源来辅助学生学习。
2. 知识讲解与拓展:为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和拓展。
课堂教学将以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师会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会安排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环境,观察和了解生物的生存状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环境的意识。
3. 实践能力培养: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从而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结果。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参与科学竞赛等,以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4. 复习与评估:为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牢固掌握,我们将安排定期复习和评估。
学生需要定期进行知识点、实验操作、科学思维等方面的复习和能力测试。
我们会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强化重点和难点。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在复习中自主总结,促进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份学习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学习效果。
我们相信,通过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他们必将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我们也欢迎家长对我们的计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谢谢!祝好!敬上。
国民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主题探讨系列

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日常生活中,我們脫離不了光,它豐富了我們的世界。
.本議題主要是讓兒童從生活經驗中發現光的現象,並藉由光的遊戲和簡單的實驗,利用日常生活小東西來認識“光“,進而主動探索光的基本原理及用途。
設計者:台中縣新平國小黃俊豪老師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二)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四)各活動科學智能一覽表(五)學習成就評量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一)光在哪裡?(觀察與發現)(了解為什麼可以看得見東西及察覺光是直線進行的)(二)鏡子遊戲(實驗與探索)(察覺光的反射現象)(三)光的魔法遊戲(實驗與探索)(探索光的折射現象)(四)我是光魔術師(經驗分享與概念統整)(探索光的色散現象,自製萬花筒、潛望鏡、針孔相機、彩色陀螺等)使用說明(一)本模組可囊括低、中、高年級三個階段,建議低年級可以選擇第(一)大項活動進行,中年級可以選擇第(一)、(二)、(三)、(四)項活動進行,高年級模組正在發展中。
(二)建議光學玩具DIY,自製萬花筒、潛望鏡….,可於中年級實施;針孔相機、彩色陀螺等則可列入高年級。
(三)本模組開始之研發向度偏向中年級,目前高年級內容尚在研發中。
(四)為了讓學生能自行建構出光的概念,因此在每個實驗出現前,老師應先提問,利用拋出的問題盡量誘導學生自行想出實驗方法或解決問題。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和光玩遊戲在黑暗中看得清東西嗎?如果在黑暗中照鏡子,手電筒要朝向哪裡,才看得清楚呢?馬路上貼有一塊塊的反光器「貓眼」到底有什麼功用呢?你知道潛望鏡可以幫助你觀察高高的圍牆外的世界嗎?萬花筒怎麼會出現千變萬化的圖案呢?對著哈哈鏡,我看「科學智能」之教學目標.. . □□□□□□□□□□□□□□□□□□□□組織□□□□□□□□□□□□□□□推斷. □□□□□□□□□□思考解決本質科技X 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二)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一、【光在哪裡?】活動指導【教學重點】本活動希望透過暗箱觀察,讓小朋友發現,原來在完全黑暗、沒有任何光線的情況下,無法看見東西,透過不同面的孔洞觀察,能自行歸納出,人們所以能看見周圍的物體,是因為光線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如再將反射光送入人的眼睛內,才能被看見。
2024年小学五年级科学计划范文

2024年小学五年级科学计划范文科学计划主题:探索自然奥秘,培养科学兴趣一、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建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和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概念。
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计划安排:1. 第一学期科学主题:观察自然a) 学习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显微镜、测量工具等,观察微观世界和测量物体属性。
b) 学习观察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了解它们的运动规律。
c) 学习观察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特征和栖息环境。
d) 进行观察报告,记录和总结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第二学期科学主题:实验探索a) 学习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沸腾点、灯泡的发光原理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b) 学习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
c) 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d) 探索一些科学问题,并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第三学期科学主题:生活科学a) 学习常见的生活科学知识,如饮食营养、健康生活习惯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b) 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如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c) 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如防火、防盗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d) 参观实践活动,如参观农场、工厂等,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4. 第四学期科学主题:科学探索a) 学习一些科学史故事,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和科学发展历程。
b) 学习科学发明创造,如电话、电视等,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c)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发明,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d) 参加科学比赛活动,展示学生的探索成果。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国民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主题探讨系列

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做家事做家事是每一個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生活能力。
本主題主要是經由觀察家事的操作,了解各種家事的運作情形,並因此發現這些家事大半是集中在媽媽一個人身上,激盪思考該如何分工合作,從食衣住行日常生活中,實際付予行動參與家事,甚至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
設計者:吳碧霞 台北市公館國民小學 接受日期:2003/11/28 內容: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教學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一)甜美的家庭(音樂欣賞、家庭生活經驗分享…)1 1 1 1(二)家事大轟炸(家事知多少、媽媽的一天影片觀賞、依工作區域分類…)(三)家庭清潔日(分組實作某一家事,並蒐集它的生活資料…)(四)我的第一餐(使用電鍋經驗分享、統整概念…)三、學習手冊使用說明:本模組最大特色在於「學習生活的能力,培養負責的態度,體恤家人的情懷」。
每個小朋友由於成長的經驗不同,有些小朋友有做家事的經驗,有的則從未接觸過家事。
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可能家事的作法會不一樣,但本模組仍然適用。
另外,由於家事的作法眾多而分歧,小朋友可以從家事不同的作法,發現比較省時、省力的方式,並且找出合理的工作流程,進而歸納出做家事的通則。
網址:http://www.phy.ntnu.edw.tw/nstsc/ 或.tw/nstsc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二)教學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五)學習成就評量(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做家事將零碎博雜的談話歸出幾個可探究的問題,例如:‧ 你做過家事嗎? ‧ 有什麼家事? ‧ 誰來做家事?小朋友你喜歡你的家嗎?家裡有些什麼人? 放學後回到家你最喜歡做什麼事?觀察情境 引導討論(二)教學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分工合作進行探究】【分享經驗整合成果】各組個別進行操作及探討,再綜合各組的發現形成結論。
五年级自然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五年级自然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2)五年级自然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2)精选3篇(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主动探索和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科学: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繁殖方式等;人体的构造、功能及保健知识等。
2. 物理科学:物体的运动、力学、光学、电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能源与环境保护等。
3. 化学科学: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及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和实验。
4. 地理科学:地球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基础知识;地球环境的改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情境引导、实践活动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3. 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学习内容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参加小组讨论、展示实验成果等方式,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评价: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实验报告评分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并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3. 家长评价: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告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资讯,并了解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计划:1. 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科需求和相关知识背景。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学期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认识科技了解科技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2. 第二章:科学探索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巧。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3. 第三章:动手制作学习简单的工具使用和材料加工方法。
完成一些简单的制作项目,提高动手能力。
4.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一些生活中的科技小窍门。
5. 第五章: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小设计和小发明。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验、制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科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测试。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六、第六章:计算机科技基础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等。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七、第七章: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学习上网浏览信息、搜索知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通讯的基本知识,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八、第八章:生活中的科技现象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视、洗衣机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九、第九章:科技改变世界介绍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分析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單元名稱
第一單元、 巧妙的施力
工具 1. 槓桿
臺南縣西埔國民小學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表
單元學習目標
節 能力指標(融入重大議 評量方式
數
題、學校特色)
1. 指出以長桿撐起 東西時,支點、
1-3-1-1 能依規劃的實 觀察評量 驗步驟來執 實作評量
施力點和抗力點
1-3-1-3 辨別本量與改 口語評量
變量之不
態度評量
同。 ( 例如溫
度與溫度的
變化 )
1-3-2-1 實驗前,估量
「變量」可能
的大小及變
化範圍。
1-3-3-1 實驗時確認相
8
關的變因 ,做 操控操作。
1-3-3-2 由主變數與應
變數,找出相
關關係。
1-3-3-3 由系列的相關
活動,綜合說
出活動的主பைடு நூலகம்
要特徵。
1-3-4-2 辨識出資料的
特徵及通則
性並作詮釋。
1-3-4-3 由資料顯示的
相關,推測其
背後可能的
南一版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因果關係。 1-3-4-4 由實驗的結
果,獲得研判 的論點。 1-3-5-3 清楚的傳述科 學探究的過 程和結果。 1-3-5-4 願意與同儕相 互溝通 ,共享 活動的樂趣。 1-3-5-5 傾聽別人的報 告,並做適當 的回應。 2-3-1-1 提出問題、研 商處理問題 的策略、「學 習」操控變 因、觀察事象 的變化並推 測可能的因 果關係 。學習 資料整理 、設 計表格 、圖表 來表示資 料。學習由變 量與應變量 之間相應的 情形,提出假 設或做出合 理的解釋。 2-3-5-3 了解力的大小 可由形變或 運動狀態改 變的程度來 度量。 2-3-5-4 藉簡單機械的 運用知道力 可由槓桿 、皮 帶、齒輪、流 體( 壓力 ) 等 方法來傳動。 3-3-0-1 能由科學性的 探究活動 中,了解科學
作用,說明省力
度與溫度的
或費力的機械裝
變化 )
置。 5. 施力臂>抗力臂
時,省力。
1-3-2-1 實驗前,估量 「變量」可能 的大小及變
6. 施力臂<抗力臂 時,費力。
化範圍。 1-3-3-1 實驗時確認相
7. 施力臂=抗力臂 時,不省力也不 費力。
關的變因 ,做
8
操控操作。
1-3-3-2 由主變數與應
8. 能以槓桿原理來
變數,找出相
分析生活中的常
關關係。
用工具。
1-3-3-3 由系列的相關 活動,綜合說
出活動的主
要特徵。 1-3-4-1 能由各不同來
源的資料 ,整 理出一個整 體性的看法。
1-3-4-2 辨識出資料的
特徵及通則
性並作詮釋。 1-3-4-3 由資料顯示的
相關,推測其
背後可能的 因果關係。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第一單元、 巧妙的施力
工具 2. 槓桿的應 用-滑輪、
輪軸
1. 由實驗得知,定 滑輪不省力也不 費力。
2. 由實驗得知,動 滑輪省力。 3. 認識輪軸的傳動
方式和輪軸同步 轉動一圈的距離 不同。 4. 以用力的距離和 物體移動的距離 之比,來解說輪 軸的省力或費 力。
1-3-4-4 由實驗的結 果,獲得研判
教材來源 南一版
備註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的論點。 1-3-5-2 用適當的方式
表述資料。 1-3-5-3 清楚的傳述科
學探究的過 程和結果。 1-3-5-4 願意與同儕相 互溝通 ,共享 活動的樂趣。 1-3-5-5 傾聽別人的報 告,並做適當 的回應。 2-3-1-1 提出問題、研 商處理問題 的策略、「學 習」操控變 因、觀察事象 的變化並推 測可能的因 果關係 。學習 資料整理 、設 計表格 、圖表 來表示資 料。學習由變 量與應變量 之間相應的 情形,提出假 設或做出合 理的解釋。 2-3-5-3 了解力的大小 可由形變或 運動狀態改 變的程度來 度量。 2-3-5-4 藉簡單機械的 運用知道力 可由槓桿 、皮 帶、齒輪、流 體( 壓力 ) 等 方法來傳動。 3-3-0-1 能由科學性的 探究活動 中,了解科學 知識是經過
6-3-3-1 能規劃、組織
探討的活動。
6-3-3-2 體會在執行的
環節中 ,有許
多關鍵性的
因素需要考
量。
7-3-0-1 察覺運用實驗
或科學的知
識,推測「可
能發生的
事」。
7-3-0-4 察覺許多巧妙
的工具常是
簡單科學原
理的應用。
1-3-1-1 能依規劃的實 觀察評量
驗步驟來執 實作評量
行操作。
發表評量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知識是經過 考驗的。 3-3-0-5 察覺有時實驗 情況雖然相 同,也可能因 存在著未能 控制的因素 之影響 ,使得 產生的結果 有差異。 4-3-1-2 了解機具、材 料、能源。 5-3-1-1 能依據自己所 理解的知 識,做最佳抉 擇。 5-3-1-2 知道細心、切 實的探討 ,獲 得的資料才 可信。 5-3-1-3 相信現象的變 化有其原 因,要獲得什 麼結果 ,須營 造什麼變因。 6-3-1-1 對他人的資訊 或報告提出 合理的求證 和質疑。 6-3-2-1 察覺不同的辦 法,常也能做 出相同的結 果。 6-3-2-2 相信自己常能 想出好主意 來完成一件 事。 6-3-3-1 能規劃、組織 探討的活動。 6-3-3-2 體會在執行的 環節中 ,有許 多關鍵性的 因素需要考 量。
行操作。
發表評量
的位置。
1-3-1-2 察覺一個問題 口語評量
2. 以槓桿名詞說明
或事件常可 態度評量
工作時費力或省 力的感覺。
由不同的角 度來觀察而
3. 由實驗指出物體 受力大小可由形
看出不同的 特徵。
變程度得知。
1-3-1-3 辨別本量與改
4. 設計實驗裝置, 以數據驗證槓桿
變量之不 同。 ( 例如溫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考驗的。 3-3-0-3 發現運用科學
知識來做推 論,可推論一 些事並獲得 證實。 3-3-0-4 察覺在「以新 觀點看舊資 料」時,常可 發現出新問 題。 4-3-3-1 了解社區常見 的交通設 施、休閒設施 等科技。 5-3-1-1 能依據自己所 理解的知 識,做最佳抉 擇。 5-3-1-2 知道細心、切 實的探討 ,獲 得的資料才 可信。 5-3-1-3 相信現象的變 化有其原 因,要獲得什 麼結果 ,須營 造什麼變因。 6-3-1-1 對他人的資訊 或報告提出 合理的求證 和質疑。 6-3-2-1 察覺不同的辦 法,常也能做 出相同的結 果。 6-3-2-2 相信自己常能 想出好主意 來完成一件 事。 6-3-2-3 面對問題時, 能做多方思 考,提出解決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