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课程‘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教材内容细目检核表
学年度九年一贯课程海洋议题融入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教学

教師以生物攝影圖片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講述課程內容讓學生認識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各種環境條件,進而說明海洋對生物的重要性,並請學生討論出保護海洋環境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使用)
生物攝影圖片、與海洋議題相關之新聞(議題討論)、討論學習單。
教 學 活 動 流 程
學生活動
時間(分)
評量方式
1.使用生物攝影圖片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3-4-0-1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7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6-4-1-1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推論思考。
6-4-2-1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5min
10min
15min
15min
課堂參與程度。
參與小組討論程度、
小組討論結果、議題討論學習單。
課堂表現。
參與小組討論程度、
小組討論結果、議題討論學習單。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明地球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各種環境條件。
2.學生能了解地球上生物分布的範圍及生物圈的定義。
3.學生能認識生物具有不同的外觀、構造和習性,可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
4.學生能說明海洋對生物的重要性,並討論出如何保護海洋環境。
能力指標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2.採分組討論方式,讓學生發表看法,探討為什麼生物的範圍集中於海平面上下各一萬公尺的範圍內。
3.解說生物圈的意義及其範圍,舉例說明各種不同生物生存所需的環境條件,讓學生認識生物具有不同的外觀、構造和習性,可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
析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中的能力指标及其特点——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

析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中的能力指标及其特点——自
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
王俊民;张娅妮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11(040)010
【摘要】介绍我国台湾地区《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将能力指标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总纲》要求培养的十大基本能力结合,并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体现了能力培养的全面性、阶段性和系统性,也体现了课程统整理念.
【总页数】3页(P100-101,118)
【作者】王俊民;张娅妮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北碚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8
【相关文献】
1.台湾地区九年一贯数学课程纲要的特点及其对大陆数学课标修订的启示 [J], 吕世虎;王泳涛
2.赴台湾交换生交流学习和生活适应程度的调研--以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为例 [J], 张敏婕
3.台湾地区十二年一贯数学课程纲要的特点及启示 [J], 杨小丽
4.台湾初中生物教材的人文特点——以《自然与生活科技》为例 [J], 沈瑜
5.台湾九年一贯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特点初探 [J], 韩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自然与生活科技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七)附錄附錄一〆「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要項水、空氣、土地1a.察覺環境中有水、空氣與土地。
1b.察覺地表有石頭、砂與土壤等,各具特徵,可以分辨。
水、空氣、土地的性質2a.察覺並描述水受冷熱影響改變形態的情形。
2b.察覺很多物質能溶於水,空氣可助燃。
地球上的水3a.知道大氣中含有水蒸氣,若凝結成雲有時可降為雨。
3b.知道海水是鹹的,淡水只存在於河流、湖泊、及土壤中。
空氣的重要成分與其性質3c.能以簡單的實驗製造氧和二氧化碳,並檢驗其性質,知道空氣裡含有氧和二氧化碳。
岩石的組成與性質3d.觀察並知道岩石主要是由各種礦物組合而成。
3e.知道不同礦物各具有明顯特性。
3f.知道不同岩石有不同的用途(例如做建材、煉取材料等)。
岩石圈、氣圈、水圈4a.認識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分布情形。
4b.冺用模型來認識地球的內部結構。
4c.知道地球由一空氣圈所包圍,空氣圈的溫度隨高度而變化。
4d.認識地球上的水圈〆地下水、河流、湖泊與海洋。
生物圈3g.生物的分布及其習性,會受水、陽光、空氣、養分的影響。
4e.瞭解地球上生物分布的範圍,並體認地球擁有維繫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以及人類必頇珍惜並愛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性。
大氣的組成與特性4f.瞭解地球大氣的重要成分與特質(如氧氣、氮氣、水氣、二氧化碳等)。
次主題111地球和太空1a.察覺太陽東昇西落,使一天分為白天和黑夜。
月亮2a.察覺月亮東昇西落。
2b.觀察並知道月亮有盈虧現象(月相變化)。
星象觀察3a.知道太陽在不同季節,其升起與落下的方位也不同。
3b.察覺天空中有許多星星,有明有暗。
3c.觀察並描述,不同季節的夜晚會看到的不同星星(或星座)。
恆星3d.能辨認重要的恆星與星座。
3e.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
地、日、月系統4a.冺用模型描述地、日、月之間的相對運動,並解釋月相變化、日食、月食的現象。
4b.認識潮汐的現象,並瞭解潮汐發生的原因,以及潮汐對生活的影響。
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办理九年一贯「自然与生活科技」解读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辦理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國中小學教師研習96 年寒假活動簡章一、活動目的:科教館96 實字第960016 號為輔導各縣市國民中小學推動九年一貫國中小學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授課程,特辦理「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研習活動,以提供任課老師具備「自然與生活科技」智能與教材參考,俾利教育部推動九年一貫國民教育之遂行。
二、活動主題:1. 創新教學設計「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範例。
2. 加深加廣課程之實例介紹。
3. 多元智慧與多元評量。
4. 統合課程之設計「協同教學與合作學習之精神與實例」。
三、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實驗組。
四、參加對象:各縣市國民中小學現職教師及校長均可參加。
現擔任「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老師優先錄取。
五、活動日期及課程代號:詳如後附課程表一)96 年1月29 日(週一)二)96 年1月30 日(週二)三)96 年1月31 日(週三)四)96 年2 月1 日(週四)五)96 年2 月2 日(週五)課程代號:A960129】課程代號:B960130】課程代號:C960131】課程代號:D950201】課程代號:E960202】課程代號:F960203】六)96 年2 月3 日(週六)七)96年2月5日(週一)【課程代號:A960205】八)96年2月6日(週二)【課程代號:B950206】九)96年2月7日(週三)【課程代號:C960207】十)96年2月8日(週四)【課程代號:D960208】十一)96年2月9日(週五)【課程代號:E960209】十二)96年2月10日(週六)【課程代號:F960210】六、錄取名額:受理預約報名50 名,課堂現場報名30 名,共計錄取80 名。
七、報名方式:自即日起受理網路報名,額滿為止(報名表如附)請將報名表填妥後逕以電子郵件傳送至本館實驗組錢康偉先生收。
八、錄取通知:(一)本項研習活動完全免費,報名表經審查合格者,錄取名單將公布於本館網站,並以電子郵件個別通知獲錄取的學員。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审查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审查说明(一)审查目的
本次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统一义务教育小学自然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要求,规范义务教育小学自然课程的教学过程,提高义务教育小学自然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审查内容
1、素质教育精神:教学大纲不仅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要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为主、以技能行为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意识。
2、教学活动:教学大纲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对自然课程的帮助,表达教学的动态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生动地了解自然课程内容。
3、技能:教学大纲要重点强调自然课程教学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项,要使学生了解自然课程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并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4、思想观念:教学大纲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自然规律和科学思维,使学生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良好习惯,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能力。
(三)审查程序
1、由省教育厅组织起草:由省教育厅区域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论证、有关各方面专家指导,制定义务教育小学自然课程教学大纲的初稿。
2、市县研究:省教育厅研究及省示范校实施后,各市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和完善,审查由省教育厅编制的教学大纲初稿,修改后复核通过后,及时作出定稿。
3、教材研究:教学大纲定稿后,由省教育厅指导组织有关新课程教材编制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广教材。
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能力指标研讨会-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精)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能力指標研討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會議紀錄摘要一、研討會對能力指標問題之建議:1.各領域能力指標代號宜統一,各學習階段能力指標劃分不清楚,解讀有誤差。
2.部分能力指標文字敘述抽象、籠統、解讀不同,造成無法有效落實於教材學習目標中。
3.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分能力指標和次主題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應全面檢視修正。
4.能力指標的表達方式,可以增加不同主題軸在不同學習階段之對照參考,以利教師學習目標之落實。
5.相似的能力指標與細目出現在不同的階段,應如何安排?請明確化。
【例如】2-3-2-1和230-3a;210-2a和210-3b、3c、4a。
6.能力指標的內涵不明確,解讀不同,造成老師、作者、審查委員之間各自表述、各自解讀、沒有交集,落差很大,作者無所適從。
7.在學校換版本與學生轉學時教科書銜接有問題,請考慮年段能力指標改為年級能力指標的可行性。
8.建議指標敘述應更詳盡,並舉例補充說明之。
9.如何藉由科學與科技素養的提昇,培養各項基本能力之教學策略,及應達成之能力指標,需有一對應表,供大家使用。
目前此項中未列「科技的發展」的所有分段能力指標的編號(4-2-1-1到4-4-3-5),敬請重新列入。
且上述對應問題在(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中,3a對應及3b的表格中出現了(2-3-2-2)的編號,這是唯一的「認知」能力,不知如何解釋。
10.指標敘述不夠詳盡,造成審查與編者解讀不一的情形。
【例如】能力指標2-2-4-2觀察月亮東昇西落的情形,以及長期觀察月相,發現月相盈虧,而它的改變是週期性的。
細目 2a察覺月亮東昇西落2b觀察並知道月亮有盈虧的現象從上列指標與細目均無需學生測量月亮高度角,但審查卻要求編者增加測量月亮高度角的活動。
11.能力指標敘述科學概念的涵蓋面過於廣泛,徒增編寫者困擾,宜縮小範圍並更描述具體。
【例如】能力指標2-2-3-1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不同,關。
九年一贯课程「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课程与教学」

課程改革 理念 動 實踐
縮短理念與執行之間的落差 目前老師所做的努力 未來我們還可以努力的方向
九年一貫課程的特色
「自然與生活科技」重要的教育目標
學科知識的學習 轉化為生活知能的培養
教學方面: 是否有標準教學方法可依循 教師與學生的角色 解決問題作中學的創新教學,教學資 源能否充分提供 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有合適的評量工 具來呈現
達成目標
家長、教師、學生、教育行政 人員對於教與學的理念 建立教師教學專業對話的機會 行政方面的全面配合 教學資源的充分提供
謝謝 敬請踴躍討論
對自然的好奇與興趣
驚奇發光的眼神 「哪是什麼?」 「為什麼?」 「怎麼會這樣?」 「有什麼不一樣?」
對自然的好奇與興趣
生活經驗中發現所學的妙用與樂趣 思維的樂趣 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系統化科學知識」的學習 「解決問題做中學」的學習
對自然的好奇與興趣
學習動機 主動學習 內化知識 提升創造力
「課程與教學」相關議題
分別從「課程」與「教學」來討論 面對的問題:學生、教師、家長、 行政人員 我們可以怎麼做
「課程與教學」相關議題
課程方面: 一綱多本 版本轉換之間的連接 統整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內容 教師選編或自編教學活動 科學知識的學習是完整或零碎 是否有漏掉沒學到的
「課程與教學」相關議題
九年一貫課程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課程與教學」 相關議題
報告人:台南師院自然系謝秀月副教授
有改變一定會有所獲也會所有失
疑慮與不確定性 學習成果沒有信心
課程改革 理念 推動 實踐
九年一贯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课程设计之研究讲解

OR 日本人
到底我該怎麼做?
鑽研科學 發展技術 努力生產 不打仗 OR 政治、經濟… 核能
教育下一代能自我省思 並做出合適的決定 才是永續發展的關鍵
技術層面的努力
空氣污染防治技術改良 空氣污染成因的調查 空氣品質責任區域劃分 環境評估條件的設定 …………..
台灣南部風場潛勢預報 - MM5
環保5R概念 5 R Concept of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簡樸生活
適可而止 量力而為 來日方長
STS課程設計之範例(二) 科學與責任
曼哈頓計畫
曼哈頓計畫
1945年6月 廣島 原子彈 杜魯門總統 飛行軍官 Tibbets and Sweeney 愛因斯坦
曼哈頓計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
曼哈頓計畫
原子連鎖反應
愛因斯坦 E=MC2
佐賀超級阿媽的孫子的爸爸
到底這是誰的錯?
飛行軍官 杜魯門 原子彈發明人 愛因斯坦
所以, 高屏地區…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不下 台灣空氣品質最差的地區 臭氧與懸浮微粒是最嚴重的問題 WHY ? 了解成因,
We need 地球科學 環境工程 電機電子 化學材料…
HOW ? 如何解決
We need 科學 工程 法律 商業 教育…
6
空氣污染 : 污染現況、污染源、污染原因
過去十五年當中,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一三四%(全 球成長一六%),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萬噸,是全球平均 值的三倍。 高雄市每人每年就「貢獻」三十四.七萬噸二氧化碳,號稱是全 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
台灣產業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沿革
衝突的情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05/31
014 015
111-4g 瞭解光年的意義 111-4h 知道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之 一,太陽是銀河系裡的一顆恆星
主題(二):地球上的生物 次主題 120 生命的共同性---№03. 生物的代謝 016 120-4a 瞭解生物進行代謝作用時,透過酵素把物質分 19、54 解、合成與轉換 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的 017 120-4b 瞭解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及細胞的構造與 功能 個體的組成層次 知道生物可分為單細胞生物與多細胞生物;多 20、29 018 120-4c 細胞生物體內,細胞的分工合作,形成組織、 器官或系統 次主題 121 生命的多樣性---№04. 生物的分類 019 121-4a 知道現行的生物分類系統 9、30
主題(三):物質的組成與特性 次主題 130 物質的構造與功用---№05. 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 020 130-4a 能能由科學活動(如擴散、切割)知道物質是由 粒子所組成 瞭解擴散現象是粒子由高濃度往低濃度運動 的現象
021 022 023
130-4b
130-4c 瞭解在達到平衡時,粒子仍不斷在運動 130-4d 知道物體的質量可由其受地心引力的大小來 測量 原子與分子
211-4d 觀察冬季和夏季風向、溫度、溼度的變化 211-4e 體會季風對台灣氣候的影響 天氣的預報 2
045
211-4f
知道天氣預報和機率預報的意義,和其中重要 的氣象術語 認識衛星雲圖和天氣圖上與天氣現象有關的 符號,如颱風路徑與強度、颱風 移動速度等 知道紫外線指數的意義和紫外線指數高低對 人類的影響 晝夜與四季---№09. 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94_1st_國中基測自然試題教材內容細目檢核表
2005/05/31
94 年第 1 次國中基測自然科試題 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國中階段】教材內容細目檢核表
流水號 代 碼 教 材 內 容 細 目 題號檢核結果 備 註 欄
【課題壹】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 主題(一):地球的環境 次主題 110 組成地球的物質(岩石、水、大氣)---№01. 岩石圈、氣圈、水圈 001 002 003 004 005 認識 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分布情形 110-4a 110-4b 利用模型來認識地球的內部結構 110-4c 23
010 011 012 013
111-4c
知道重力作用影響太陽系中的每一個成員
111-4d 認識太陽系的成員 111-4e 111-4f 知道有些行星和衛星上也有地質與大氣的活 動 瞭解地球是非常獨特的,能煌 編製
94_1st_國中基測自然試題教材內容細目檢核表
024 025
130-4e 130-4f
能用簡單模型或符號說明原子與分子二者之 間的關係,並舉例說明 能說明原子與分子的組成與性質不同 原子結構
026 027
130-4g
經由對原子模型(電子、質子、中子)的認識, 48 知道原子的化學性質元素與化合物
130-4h 瞭解元素與化合物之間的組成關係 (如可利用 37 2
046
211-4g
007
110-4g
瞭解大氣的重要成分與性質 (氧氣、氮氣、水 氣、二氧化碳等) 地球和太空---№02. 地、日、月系統
次主題 111
008 009
111-4a
利用模型描述地、日、月之間的相對運動,並 33、45 解釋月相變化、日食、月食的現象
111-4b 認識潮汐的現象,並瞭解潮汐發生的原因 太陽系與宇宙
台中市立四育國中 輔導主任 陳英煌 編製
94_1st_國中基測自然試題教材內容細目檢核表
2005/05/31
積木堆成不同形狀的類比示例 ),進而經由實 驗或模型瞭解化學反應 (如分解、化合、置換 等)以及原子重新排列的概念 028 130-4i 化合物的鏈結 元素符號與化學式 029 130-4j 能瞭解元素符號及簡單化合物的命名原則與 方法 元素性質的規律性與週期性 030 130-4k 瞭解元素的性質具有規律性,及週期表中同一 族元素的性質相近 原子量、分子量 031 130-4l 瞭解原子量、分子量的概念,並能做簡單的計 算 物質的形態與性質---№06. 探討物質性質的改變 032 131-4a 探討物質各具的性質 (如熔點、沸點、密度、 36、55 比熱、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探討物質性質改變的現象,將這些改變分成物 033 131-4b 理變化或化學變化,並設法應用於日常生活 中。 034 131-4c 探討影響物質形態或性質的因素 (例如溫度、 26、56 壓力、濃度等)
036
210-4b
037
210-4c
3
台中市立四育國中 輔導主任 陳英煌 編製
94_1st_國中基測自然試題教材內容細目檢核表
2005/05/31
次主題 211 天氣變化---№08. 台灣的天氣 040 041 042 043 044 211-4a 認識氣團(如冷氣團與暖氣團的性質) 14
211-4b 知道高、低氣壓推移流動的性質 211-4c 認識台灣的各種天氣現象(如鋒面、颱風、寒 流、和梅雨等)
知道地球由一層空氣所包圍,這層空氣的溫度 31 隨高度而變化
110-4d 認識地球上的水圈;地下水、河流湖泊與海洋 13、22 110-4e 知道淡水和海水不同,海水無法直接飲用 生物圈 瞭解地球上生物分布的範圍;並體認地球擁有
006
110-4f
維繫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以及人類必須珍惜 並愛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性 大氣的組成與特性
次主題 131
【課題貳】自然界的作用 主題(四):改變與平衡 次主題 210 地表與地殼的變動---№07. 地貌的改變 035 210-4a 瞭解地貌改變的主要原因 (如風化、侵蝕、搬 運、堆積及一些地質活動) 認識地球上許多快速變化的作用,如火山爆發 和地震 認識褶皺、斷層等常見的地質構造,試著解釋 12 台灣地區各種地形的成因 板塊構造運動 038 039 210-4d 210-4e 知道火山爆發、地震、和山的形成主要是由於 板塊構造運動 認識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運動,並介紹其歷史 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