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主题探讨系列
台南县新嘉国民小学99学年度第1学期五年级自然与生活科技领解读

臺南縣新嘉國民小學99學年度第1學期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表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家政教育3-3-1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3-3-3從事並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3-3-4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單元二戴眼鏡為什麼可以矯正視力活動1眼睛與眼鏡1. 聯結舊經驗,說明眼鏡必須透光,才能看東西。
2. 由觀察歸納得知近視鏡片是凹透鏡,會散光;老花鏡片是凸透鏡,會聚光。
3. 能推理在陽光下凸透鏡聚光後能使紙片燃燒,並以實驗證明之。
4. 由活動,學習焦點和聚焦等名詞。
5. 能由光線的行進盒實驗,了解眼球的構造與功能。
6. 由模型的觀察指出近視鏡片會使水晶體聚焦向後移位。
老花或遠視鏡片則使水晶體聚焦向前移位。
7. 依實驗結果說明近視及遠視(或老花)眼球聚焦的病變情形。
8•綜合眼球視力病變和眼鏡鏡片的特性,說明眼鏡如何矯正視力。
9. 能以凹透鏡與凸透鏡的特性,來設計內容,分辨近視和老花眼鏡。
10. 近視、遠視兩種眼鏡之鏡片的分辨方法,須實作並加以解釋。
9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2-3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4-1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岀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彰化县埔心国民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1-
教案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包括設計理念、教材優點、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 教案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包括設計理念、教材優點、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 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 學 一、設計理念:透過多媒體能讓教學流程更加便利,課程內容呈現的方式多元化,使課程 更富趣味,學生更樂於學習。 二、教材特點: 1. 統整化:使教材和各種教學媒體的使用統整,設計教材和教學媒體統整在一起,內 容流程環環相扣,使教學更加順暢。 研 2. 方便性:教學媒體的運用更加方便,將不同的教學媒體,例如:CD 或 VCD 用 Power Point 整合呈現,教師只需準備電腦和單槍投影機,不需額外的媒體,使教師上課操 作更加方便。 3. 簡單化:教案和教學媒體的設計整合趨向簡單,教師只要按著教案和教學光碟內容 設計準備教學,使教師的教學更加簡單化。 究 4. 多元化:教學媒體的多元化,相較於傳統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加富有趣味,也使教 學效率提升。 三、教學方法:觀察、師生共同討論與實際操作應用,並運用電腦多媒體進行教學。 四、教學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1.老師應注意到學生討論時應有的禮節規範。 2.學生操作樂器前,先由老師示範如何操作樂器,再讓學生進行操作與觀察。 3.學生回答問題時若有錯誤,老師不必急於修正,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操作,由學 生自行修正錯誤。 五、學生經驗:(包括學生生活經驗課程統整) 1.觀察日常生活中不同聲音之差異與變化。 2.吹奏直笛時,因擺放手指之位置不同而產生音調的高低變化。
-9-
第 四 節 開 始
活動三、認識樂音與音色 活動三、認識樂音與音色 活動 2-1 各種樂器的聲音
壹、準備活動 一、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單槍 2.筆記型電腦
2’
10’ 3.數種樂器:三角鐵、小鼓、鈴鼓、沙鈴、小 鈸、木琴、鐵琴和木魚 4.ppt1-「這是什麼聲音?」 5.ppt4-「樂器的聲音」 6.ppt5-「何謂音色與影響音色的因素」
最新台南县西埔国民小学五年级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课程计画

單元名稱
第一單元、 巧妙的施力
工具 1. 槓桿
臺南縣西埔國民小學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表
單元學習目標
節 能力指標(融入重大議 評量方式
數
題、學校特色)
1. 指出以長桿撐起 東西時,支點、
1-3-1-1 能依規劃的實 觀察評量 驗步驟來執 實作評量
施力點和抗力點
1-3-1-3 辨別本量與改 口語評量
變量之不
態度評量
同。 ( 例如溫
度與溫度的
變化 )
1-3-2-1 實驗前,估量
「變量」可能
的大小及變
化範圍。
1-3-3-1 實驗時確認相
8
關的變因 ,做 操控操作。
1-3-3-2 由主變數與應
變數,找出相
關關係。
1-3-3-3 由系列的相關
活動,綜合說
出活動的主பைடு நூலகம்
要特徵。
1-3-4-2 辨識出資料的
特徵及通則
性並作詮釋。
1-3-4-3 由資料顯示的
相關,推測其
背後可能的
南一版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因果關係。 1-3-4-4 由實驗的結
果,獲得研判 的論點。 1-3-5-3 清楚的傳述科 學探究的過 程和結果。 1-3-5-4 願意與同儕相 互溝通 ,共享 活動的樂趣。 1-3-5-5 傾聽別人的報 告,並做適當 的回應。 2-3-1-1 提出問題、研 商處理問題 的策略、「學 習」操控變 因、觀察事象 的變化並推 測可能的因 果關係 。學習 資料整理 、設 計表格 、圖表 來表示資 料。學習由變 量與應變量 之間相應的 情形,提出假 設或做出合 理的解釋。 2-3-5-3 了解力的大小 可由形變或 運動狀態改 變的程度來 度量。 2-3-5-4 藉簡單機械的 運用知道力 可由槓桿 、皮 帶、齒輪、流 體( 壓力 ) 等 方法來傳動。 3-3-0-1 能由科學性的 探究活動 中,了解科學
国民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主题探讨系列

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日常生活中,我們脫離不了光,它豐富了我們的世界。
.本議題主要是讓兒童從生活經驗中發現光的現象,並藉由光的遊戲和簡單的實驗,利用日常生活小東西來認識“光“,進而主動探索光的基本原理及用途。
設計者:台中縣新平國小黃俊豪老師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二)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四)各活動科學智能一覽表(五)學習成就評量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一)光在哪裡?(觀察與發現)(了解為什麼可以看得見東西及察覺光是直線進行的)(二)鏡子遊戲(實驗與探索)(察覺光的反射現象)(三)光的魔法遊戲(實驗與探索)(探索光的折射現象)(四)我是光魔術師(經驗分享與概念統整)(探索光的色散現象,自製萬花筒、潛望鏡、針孔相機、彩色陀螺等)使用說明(一)本模組可囊括低、中、高年級三個階段,建議低年級可以選擇第(一)大項活動進行,中年級可以選擇第(一)、(二)、(三)、(四)項活動進行,高年級模組正在發展中。
(二)建議光學玩具DIY,自製萬花筒、潛望鏡….,可於中年級實施;針孔相機、彩色陀螺等則可列入高年級。
(三)本模組開始之研發向度偏向中年級,目前高年級內容尚在研發中。
(四)為了讓學生能自行建構出光的概念,因此在每個實驗出現前,老師應先提問,利用拋出的問題盡量誘導學生自行想出實驗方法或解決問題。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和光玩遊戲在黑暗中看得清東西嗎?如果在黑暗中照鏡子,手電筒要朝向哪裡,才看得清楚呢?馬路上貼有一塊塊的反光器「貓眼」到底有什麼功用呢?你知道潛望鏡可以幫助你觀察高高的圍牆外的世界嗎?萬花筒怎麼會出現千變萬化的圖案呢?對著哈哈鏡,我看「科學智能」之教學目標.. . □□□□□□□□□□□□□□□□□□□□組織□□□□□□□□□□□□□□□推斷. □□□□□□□□□□思考解決本質科技X 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二)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一、【光在哪裡?】活動指導【教學重點】本活動希望透過暗箱觀察,讓小朋友發現,原來在完全黑暗、沒有任何光線的情況下,無法看見東西,透過不同面的孔洞觀察,能自行歸納出,人們所以能看見周圍的物體,是因為光線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如再將反射光送入人的眼睛內,才能被看見。
国民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主题探讨系列3513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九十三年課程教材研習小池塘作者:吳秀連新竹縣三峰國民小學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推行課程與教學深耕輔導組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深耕輔導群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小池塘透過學生體驗、觀察與探索活動,記錄與比較水池生態環境,藉此讓學生為水生動植物設身處地的思考良好的生活環境,藉由水池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建立,激發學生思考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設計者:吳秀連新竹縣三峰國民小學接受日期:2004/02/10內容: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二)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之一覽表(五)學習成就評量二、模組內各項活動之教學示例(一)水池生態觀察與體驗(二)永續的自然水池蒐密(三)快樂小工匠(四)校園生態池塘日記使用說明:本研究計畫是由學生體驗觀察中發現問題,並且提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透過合作思考模式,共同發揮創意和巧思設計、規劃、動手改造原本不利於生物永續生存的環境,使之成為良好的水池生態環境,讓生長於此的動植物生生不息、欣欣向榮,並吸引更多的動物來訪或帶來種子,形成一處觀察、探索自然的優質場所。
教師在研究計畫中則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提供學生必要的協助及諮詢,從學生探索式的學習活動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記錄與對話,審慎思辯是否使學生達到主動學習及發揮創造思考教學的目的。
網址:(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二)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四)各活動有助於科學智能培養之一覽表1-3-1-3)□分類1-3-2-3☑關連1-3-3-3☑推斷1-3-4-4□思考☑□本質4-3-2-4□(五)模組之學習成就評量1.學習單:(如附錄)2.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
3.學生作品成果發表。
二、各項活動之教學示例頁次(一)水池生態觀察與體驗( 9~10 )教學要點、教學資源、教學示例。
(二)永續的自然水池蒐密(11~13 )教學要點、教學資源、教學示例。
台北县安坑国民小学九十三学年度上学期四年级自然兴生活科技领(精)

台北縣安坑國民小學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四年級自然興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 •、本學期學習目標:
(一) 察覺月亮東升西落的現象,發現月形變化具有週期性變化。
(二) 認識水域環境與其中各種生物的特殊構造,並培養愛護水域環境的情操。
(三) 透過實際觀察、試驗、製作、紀錄、討論等方式,了解光是直線前進,並認識光的反射、折射、色散與色光的意義。
(四) 認識各種運輸工具的構造及運輸能源,並懂得節約能源。
、本學期課程架構: 活動二:水生植物的秘密 活動四:月亮與生活
活動一:參觀牛伯伯水生植物園 活動三:水生動物的秘密
設計者: 章五奇
傳統藝術
活動一:小小研究家
活動二:自製會動的玩具車
活動三:製作節約能源海報
三、本學期課程內涵:。
国民小学九十七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自然与生活科技领(精)

台北縣中正國民小學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設計者:朱秀華
一、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3)節,銜接或補強節數(0)節,共(60)節
二、本學期學習目標:
三、本學期課程架構
自然3 上
健康
植物的身體
活動4植物的日常用途
活動3植物的花和果實
活動2植物的莖與根
活動1認識植物的葉子
負責
第二單元磁力
活動2磁力的應用
活動1磁力真有趣
創新
第三單元空氣與風
活動2風來了
活動1有趣的空氣
尊重
第四單元廚房裡的科學
活動3食物的保存
活動2點心高手
活動1調味小廚師
中正兒童快樂學習多。
屏东县潮南国民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教学活动设计

六大議題
資訊教育環境教育兩性教育。
人權教生涯發展教育家政教育。
教學準備
1.電磁作用簡報檔
教學媒體
電腦、單槍
教學研究
教材分析
一、認識指北針和地磁。
二、電磁鐵的原理。
三、電磁鐵的用處。
四、認識含有電磁鐵的用品。
學生經驗分析
一、能分辨天然磁鐵與電磁鐵的不同。
二、會使用指北針並知道其原理。
三、知道電流會產生磁力;知道製作電磁鐵的方法。
四、認識電流與迴路,並知道串聯與並聯。
五、認識力的種類,知道磁力也是力的一種。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
具體目標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3-5-5知道電流可產生磁場,製作電磁鐵,瞭解地磁、指北針。發現有些「力」可不接觸仍能作用,如重力、磁力。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能規劃、組織探討的活動。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本課結束-----
01.指北針
02.地磁簡報
01.磁鐵漆包線
02.指北針
03. 3號電池
04. 3號電池盒
05.電線
06.砂紙
07.吸管
08.試管夾
09.電流磁力圖
10.教學簡報
01.教學簡報
5分
20分
10分
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主题探讨系列和光玩遊戲日常生活中,我們脫離不了光,它豐富了我們的世界。
、本議題主要是讓兒童從生活經驗中發現光的現象,並藉由光的遊戲和簡單的實驗,利用日常生活小東西來認識“光“,進而主動探索光的基本原理及用途。
設計者:台中縣新平國小黃俊豪老師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二)活動項目一覽表(三)主題探討活動(四)各活動科學智能一覽表(五)學習成就評量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一)光在哪裡?(觀察與發現)(了解為什麼可以看得見東西及察覺光是直線進行的)(二)鏡子遊戲(實驗與探索)(察覺光的反射現象)(三)光的魔法遊戲(實驗與探索)(探索光的折射現象)(四)我是光魔術師(經驗分享與概念統整)(探索光的色散現象,自製萬花筒、潛望鏡、針孔相機、彩色陀螺等)使用說明(一)本模組可囊括低、中、高年級三個階段,建議低年級可以選擇第(一)大項活動進行,中年級可以選擇第(一)、(二)、(三)、(四)項活動進行,高年級模組正在發展中。
(二)建議光學玩具DIY,自製萬花筒、潛望鏡…、,可於中年級實施;針孔相機、彩色陀螺等則可列入高年級。
(三)本模組開始之研發向度偏向中年級,目前高年級內容尚在研發中。
(四)為了讓學生能自行建構出光的概念,因此在每個實驗出現前,老師應先提問,利用拋出的問題盡量誘導學生自行想出實驗方法或解決問題。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和光玩遊戲在黑暗中看得清東西嗎?如果在黑暗中照鏡子,手電筒要朝向哪裡,才看得清楚呢?馬路上貼有一塊塊的反光器「貓眼」到底有什麼功用呢?你知道潛望鏡可以幫助你觀察高高的圍牆外的世界嗎?萬花筒怎麼會出現千變萬化的圖案呢?對著哈哈鏡,我看到奇怪的我?走到郊外,原本欣賞的水面美麗倒影,因為突來的一陣風或下雨,水中倒影就模糊不清了!這些現象,到底和光有什麼關係呢?觀察情境察覺問題沒有光,我們真的就看不見東西了嗎?你會把光請到陰暗的地方嗎?光是怎麼走的呢?光通過不同的透明物體,會有哪些現象呢?彩虹是如何形成的?要如何製造人造彩虹呢?光和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關係呢?引導討論確定問題‧「你看見了嗎?」:讓兒童共同討論及透過實驗,釐清「黑暗」中不能看見東西,並發現光線照射物體後,反射光進入人的眼睛,才能看見物體。
、‧「光通過了嗎?」:透過遊戲及分享簡報,探討發現光是直線前進的。
、‧「鏡子遊戲」:、從多項鏡子遊戲中,發現光的反射現象。
‧「碗底的秘密?」:藉由實驗了解物體看起來形狀會改變‧是因為光經過不同的物體,產生折射的現象。
‧「東西放大了嗎?」‧「植物園驚奇之旅」:認識長相不同的植物,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美麗的彩虹」:運用生活經驗,找出製造彩虹的方法‧「光學玩具DIY」:利用光的特性,製作潛望鏡、萬花筒、針孔相機、彩色陀螺,並探討原因。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作業、應用推廣發現開拓性的問題:‧自然界怎麼會充滿繽紛的色彩?‧光還有哪些特性、功用?‧光與顏色‧燈泡的光和雷射光有什麼不一樣?‧光對植物的影響?‧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海市蜃樓」?綜合評鑑推廣應用教學成效評鑑「科學智能」之教學目標素養要項達成之「科學智能」能力指標學習活動項目X12345過程技能觀察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XX□□比較與分類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1-2-2-2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1-2-2-3瞭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引致這種結果的原因……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作不同的分類……………………………………………、XX□□□□□□□□□□X□□□□□XXXX□□□□□組織與關連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作描述(例如物體愈大則愈重…)………………………………1-2-3-2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因…)…………………………………、1-2-3-3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XXXXX□□□□□□□□□□XXXX□□□□□歸納研判與推斷1-2-4-1由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實驗的結果…………………………………………………、1-2-4-2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XXXX□□□□□□□□□□XXX傳達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及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XXXXXXXX□□□□□科學本質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XXXXXXXX□□□□□科學態度發現樂趣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發現……………………………、、5-2-1-2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5-2-1-3對科學及科學學習的價值持正向態度……………………………………………………、□□□□□□□□□□XXXX□□□□□思考智能批判思考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XXXXXX□□□□□創造思考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XXXXXXXX□□□□□解決問題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6-2-3-2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XXXXXXXXXX□□□□□科學應用7-2-0-1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7-2-0-2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7-2-0-3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科技的發展科技的本質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2-1-2認識科技的特性…………………………………………………………………………………□□□□□□□□□□科技與社會4-2-2-1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4-2-2-2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4-2-2-3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二)活動項目一覽表項目(活動方式)器材與資源活動內容一、光在哪裡?1、你看見了嗎?2、光通過了嗎?自製暗箱20—30cm長塑膠管圖卡光圖簡報1、藉由藏寶盒尋寶遊戲,了解由於有光照射物體,才能看見東西2、設計數項遊戲,發現光的直進現象,並由簡報圖片解是生活中所見光影光照現象二、鏡子遊戲1、鏡中迷宮2、鏡中乾坤鏡子雷射筆利用鏡子設計走迷宮遊戲、寫名字遊戲,發現光的反射現象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三、光的魔法遊戲1、碗底的秘密2、東西放大了嗎?3、誰是神射手杯子、筷子、碗、錢幣、線香、方形透明塑膠盒、玻璃片、放大鏡、各種杯子、插花用海綿、透明水箱、各種魚類圖案貼紙、竹籤1、先讓小朋友由碗底錢幣、筷子折斷、水池變淺等現象,思索如何解答老師的問題並理解實驗原理2、利用射魚遊戲比賽,讓小朋友活用所習得的概念及原理四、我是光魔術師1、美麗的彩虹2、光的玩具DIY三稜鏡、光碟片、鏡子、杯子、吹泡泡、水晶飾品…、牛奶盒、紙盒、玻璃、塑膠盒、捲筒軸、湯匙、鋁箔片…等生活上的一些小物品1、由彩虹探索光的色散及能活用身邊器材與生活經驗自己創出彩虹2、透過分享同學帶來的市面上的光玩具,探討該玩具如何利用光的特性製成,並由此引發個人的創意,利用身邊器材自製玩具並能互相欣賞(三)主題探討活動「和光玩遊戲」教學活動流程說明【觀察情境察覺問題】小朋友天天在陽光下遊玩、嬉戲,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卻不清楚周遭與光有關的一些現象的原理。
本教學活動從小朋友玩手影遊戲開始,將話題環繞在與光相關的各種經驗,引發一連串問題,由此逐步引導小朋友。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每次藉由老師表演一個小「魔術」,引發學生探討的興趣,再提出問題,讓小朋友思考解決的方法,嘗試自行設計實驗,藉由一連串的實驗與遊戲,讓學生了解光的部份特性。
1、有光才能看見東西2、光是直線前進的3、光照到鏡子時,會以和入射角一樣的角度反射出去。
4、光進入不同的透明物體,會產生偏折的反射現象。
5、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6、利用光的特性自製光的玩具【分工合作進行探究】每個實驗儘量先提問,誘導學生想出實驗方法,再進行驗證。
進行活動一「光在哪裡?」1、「你看見了嗎?」;藉由藏寶盒尋寶遊戲,了解由於有光照射物體,才能看見東西2、「光通過了嗎?」;設計數項遊戲,發現光的直進現象,並由簡報圖片解是生活中所見光影光照現象進行活動二「鏡子遊戲」;1、利用鏡子設計走迷宮遊戲、寫名字遊戲,發現光的反射現象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進行活動三「光的魔法遊戲」;先讓小朋友由碗中錢幣、筷子折斷、水池變淺,思索如何解答老師的問題並理解實驗原理,並利用各種不同裝置,發現物體的形狀或位置會改變或者由全班共同閱讀「黑夜真可怕」一書,由閱讀活動中探討,主角為什麼不喜歡黑夜?晚上真的看不見東西了嗎?有光能做些什麼呢?等等問題,引發小朋友提出與光相關的各種經驗,可能更易引起小朋友探索光的主動性。
「黑夜真可怕」一書為心靈成長小學系列叢書,艾閣萌全美CMI出版,譯者:邱孟嫺、蕭心玫見附錄2暗箱、jpg見附錄2光、ppt見附錄2走迷宮圖、jpg;對稱、圖、jpg;星板、jpg「和光玩遊戲」教學活動流程說明【分享經驗整合成果】市面上光的玩具分享探討,討論原理與製作方法。
進行活動四「我是光魔術師」;1、藉由探討生活中的經驗,思考自然界中常見彩虹的出現情形及場所、探索光的色散及能活用身邊器材、生活經驗來創出彩虹;2、蒐集家中線有與光有關的玩具帶來分享,並參考一些光玩具製作方法,再利用身邊器材,創造出擁有個人風格的玩具並能互相欣賞、給予改進意見【綜合評鑑推廣運用】1、學生學習成就之檢核:*希望透過本模組的學習,學生能養成對周遭現象的探索與觀察興趣*能將所學應用在對周圍現象的解釋、討論*懂得運用身邊器材,進行簡易實驗或工具製作*期望前一個概念的形成,能引發學生對下一個活動具有設計實驗的能力引發對相關問題的研究興趣,如:1、望遠鏡為什麼可以看得那麼遠?2、不同顏色的色光混合後會有什麼變化?3、只有陽光才能形成七彩的顏色嗎?4、利用凹凸透鏡可以做些什麼?5、為什麼老人和小孩戴的眼鏡不一樣?、、整個模組的評量方式著重在:合作學習評量及學習過程評量,包括每次的實驗方法盡量由學生自行進行設計,或有的實驗即是一邊實驗及一邊進行前一個概念的評量一、【光在哪裡?】活動指導【教學重點】本活動希望透過暗箱觀察,讓小朋友發現,原來在完全黑暗、沒有任何光線的情況下,無法看見東西,透過不同面的孔洞觀察,能自行歸納出,人們所以能看見周圍的物體,是因為光線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如再將反射光送入人的眼睛內,才能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