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博园植物造景浅析

绿博园植物造景浅析
绿博园植物造景浅析

绿博园植物造景浅析

摘要南京绿博园是一座大型城市主题公园,选取其中8个较有代表性的园子,对其内的植物造景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绿博园;植物造景;分布;手法

南京中国绿化博览园(简称绿博园)是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主会场。绿博园位于河西新城中部,新城区滨江风光带内,毗邻“十运会”主场馆奥体中心,占地面积77hm2。东靠滨江大道,西临夹江,与江心洲隔岸相望,地理位置极佳,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老的长江江畔。绿博园设有主展馆、展览温室、服务中心、花卉苗木交易区以及42个室外展园和3个滨江景观区,园区以滨江绿色生态景观为主,结合博览、科普、环保、休闲,是一座大型城市主题公园。笔者对绿博园中的植物进行了细致调查,在摸清其植物种类和分布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所用的手法。

1江苏园

作为东道主的江苏省建造的江苏园,用水景串起整个园子的景观。水畔采用了较耐水湿的水生植物:再力花、睡莲、海寿花和千屈菜。“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间”,一池碧波,优雅宜人;千屈菜配置水旁,花色明艳醒目,姿态娟秀洒脱,野趣幽然,自然得体。而且,这些水生植物合理搭配,布局合理,高矮有序,层次分明,景色自然淡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乔木主要用的是雪松、杜英、桂花和香樟;中层种植了海棠、紫叶李、碧桃、大花栀子和胡颓子;下层栽植了极为耐荫的八角金盘、杜鹃,以及夏季开花的金丝桃,适当地点缀了南天竹和凤尾兰。

2北京园

从北京园的经济技术指标来看,绿地面积占了8/11,铺地的面积仅为3/11。由此可见,该园也是以植物景观为主,乔木用了北京的市树之一——槐,配植有春季花开可人的海棠,夏季的香花植物——金银花,并群植了颇具代表性的“香山红叶”——美国红栌,又点植了常绿的白皮松。这些植物不但自身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熏陶,也奠定了北京园的基调和特色,再加入建筑景观的烘托,让人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北京深厚的历史文脉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

北京农学院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 实习一 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 课程名称: 园林艺术理论 任课教师: 郑强 学生姓名 乔丹 学 号 201420521212 系 别 园林学院 专 业 风景园林 成绩:

实习报告提交时间:2016 年 3 月30 日 实习一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 实习目的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这一重要类型园林的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这一类型的园林布局及造景手法 2.了解并掌握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平视景观,仰视景观,俯视景观的不同视觉效果 3.了解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 4.了解皇家园林前宫后苑这一园林形式 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诗情画意,典故传说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6.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北方皇家园林 一、颐和园背景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

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东西向1600米,南北向1900米,湖面占总面积四分之三。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宫庭画师郎元宁画颐和园设计初稿。 二、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 发表时间:2017-04-17T14:45:51.8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作者:杨文静 [导读] 园林绿化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的水平,本文从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意义、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植物造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这三个方面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进行阐述。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 1、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作用 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主要通过阳光在光合作用下吸收大量的CO2并释放出O2,从而达到净化空气及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还有部分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如夹竹桃、大叶黄杨等具有抗SO2的作用;刺槐、桧柏等能够有效吸收HF;冬青、沙枣、紫衫等具有抗Cl2性;柳杉具有抗O3的功效;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中的细菌和有毒物质,具备净化水源的功能。第二: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等作用,特别是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极重要作用。第三: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从艺术上是创造美好的自然景观,缓解人们紧张、疲劳感,让人们远离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怀抱的美好享受。 2、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以当地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尊重当地的文化气息,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当地的气候、土质有效结合起来,在科学的依据下,根据季节变化,设计出色彩多样性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品。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遵循科学性原则 要以适地适树和尽量选用乡土植物为基础。在植物造景中不仅要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掌握其对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的要求,还要对所需设计的地域环境和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让两者更好的融会贯通,才能设计出完美的植物造景,形成可持续的景观效果。植物造景在植物配置上还应与建筑、道路、山体、水体、园林小品等有机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给人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感受。 2.2遵循文化性原则 中国文化自古博大精深,多彩多姿。对不同的景观类型也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要根据景区的类型,了解其文化背景,再结合植物本身的特定含义进行植物造景,以求将植物和景区的文化内涵融会贯通。如:在寺庙中宜栽种菩提树、沙椤树、忘忧树、罗汉松、南天竹等,禁忌栽植桃树,因为桃树代表女性,也不宜栽种葱、姜、蒜等,因为它们代表荤腥。 2.3遵循季节性原则 在植物造景中要注重生态景观多元化。因此园林绿化设计在植物造景上要随四季的更替而有所变化,使之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突出一个应季的植物景观主题。力求在景观设计中,让游客一年四季兼有景可赏,确保游客流量增而不减。 2.4遵循色彩多样性原则 色彩单调,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增加色彩的多样性,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使人心情愉悦。在植物造景中除了可以利用观叶植物的叶相变化,还可以利用花卉进行各种造形来点缀绿地,以此增加绿地的色彩层次,而且花卉盛开的时候,能够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使人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如世纪广场主要以各种草花为主,草花量占了绿地总面积的1/3,使用了大量的串红、万寿菊、矮牵牛、金山绣线菊、美女樱等,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还给人们带来了嗅觉上的享受,使人眼前一亮,精神愉悦! 3、植物造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植物造景与其他园林要素的融合 3.1.1与建筑的融合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融合体现的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植物柔和的线条和优美的姿态,建筑硬直的线条,若两者处理得当,进行合理的搭配,能有效的弥补建筑的不足之处,使之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美的景观组合。 3.1.2与园路的融合 园路相当于整个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也参与园林的造景,和园林植物、建筑、地形、园林小品共同构成园林景观的统一体。根据园路的不同性质合理的配置园林植物,可使整个园林形成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的上艺术整体。 3.1.3与山水的融合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在中国古代基本形成了“无山水不成园”的理念。因此,依山傍水是我国园林设计的一个永恒主题。山刚水柔,这就需要植物造景从中协调,使“山”、“水”形成一个更好的有机整体,更好的融入到园林景观中。 3.1.4与园林小品的融合 园林小品造型丰富,类型各异,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要素。单独的一个园林小品,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若能与园林植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可以给人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 3.2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效果 3.2.1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展现地域性特色。根据园林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和各地气候的差异进行配置,使之呈现出地域性的景观。 3.2.2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造。中国园林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如在纪念性陵园种植松柏,表示革命烈士的精神长青永存。 3.2.3作为主景,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观赏价值,如孤植树景观。 3.2.4作为其他园林要素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以此突出主景,如用作石雕的背景。 3.2.5用来阻挡视线,分隔空间,起到组织空间结构的作用。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

浅谈颐和园的植物造景

浅谈颐和园的植物造景 姓名:陈紫薇学号013301845107 摘要:颐和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和北派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在树木品种选择和配置造景上匠心独运,对其主要植被配置特点及造景手法的分析,对于提高颐和园绿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颐和园;植物造景;景观配置 1颐和园植被概述 颐和园全园总面积290公顷。他的主体结构万寿山和昆明湖源出北京西山一带的自然山水,此地地处地处华北平原,属于西北山区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原始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性针叶林为主为主,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其原始植被彻底改变。其植被的变化,反映了颐和园各个时期的历史缩影。 1.1颐和园景观综合分析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也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整个颐和园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多种形式的建筑。山脚下建有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带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据乾隆《御制诗》中关于清漪园的的描绘,全园的植物景观为:

湖中遍植荷花,西北的水网地带岸上广种桑树,水面丛植芦苇,水鸟成群出没于天光云影中,呈现一派天然野趣的水乡情调。在建筑物附近和庭院内,多种竹子和各种花卉。根据弘历诗文的片段记载,结合现存的清漪园时期的1662株古树的分布加以考察,得出其植物配置的原则大体是:按不同的山水环境采用不同的植物素材大片栽植,以突出各地段的景观特色,渲染各自的意境。在时间上既保持终年常青又注意季相变化,前山以柏为主,辅以松间植。这不仅是因为松和柏是当地植物生态群落的基调树种,四季长青,岁寒不凋,可作为“高风亮节”、“长寿永固”的象征,而且暗绿色的松柏色调凝重,最宜大片成林栽植作为山体色彩的基调,它与殿堂楼阁的红垣、黄瓦、金碧彩画形成的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能体现出前山景观恢宏、华丽的皇家气派。后山则以松为主,配合元宝枫、槲树、栾树、槐树、山桃、山杏、连翘、华北紫丁香等落叶树和花灌木的间植大片成林,为点景需要还种植了少量名贵的白皮松,更接近历史上北京西北郊松槲混交林的林相,以使其富于天然植被形象,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颐和园后湖碧水滢回,古松参天,幽静异常。岸边有一条模仿江南水乡风情的苏州买卖街。后湖东端通往秀丽精巧的谐趣园。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植物景观一派江南风韵,被称为“园中之园”。沿昆明湖堤岸大量种植柳树(至今在西堤上还保存着北京最大的古柳群落),与水波潋滟相映,最能表现江南水乡的景致。“溪弯柳间栽桃”,西堤以柳树、桃树间植而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观,表现出宛若江南水乡的神韵,形成一线桃红柳绿的景色。在建筑物附近和庭院内,多种竹子和各种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也加突出,因此城市环境治理与改善成 为了各大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必修课,园林植物造景也迎来了深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园林植物造景既可以传承、延续、发展地域文化,同时地域文化在影响人们审美 水平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间接决定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形式和风格。而在新 时代环境下,城市治理与发展应该对园林植物造景和地域文化之间进行不断地探 索实践,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生命力,彰显不同地域文化风情的同时,也为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多样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重点阐述了阐述园林植物造景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以期在 满足人们精神追求和艺术修养需求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地域文化;优化措施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 上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也带动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城市多元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园林植物造 景不再单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记之一,同时它还是美化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净 化城市空气、降低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维护城市良好环境、保障城市路面交通 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园林植物造景实现了城市建筑景观、自 然景观及各种人工景观完美的结合,在塑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同时 也更好地体现了不同区域下城市文化的显著差异,使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更具有地 域特色和多元化特征,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精神需求和艺术修养 的需求。 一、阐述现阶段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的工作措施 (一)实地踏勘,协调各要素关系,处理实际问题,为园林植物造景奠定设 计基础 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重点体现项目之一,为保障后期实 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园林造景施工前,工作人员需做 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即清楚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明确此区域内的温度带、气 候特征、土质特点、地势地形特点、距离海域以及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植被种类。除此之外,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工作人员还需了解设计图纸 中园林植物造景等绿化用地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生产用地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 最大程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向稳定发展。 (二)充分调查分析地域文化特征,挖掘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多渠道展示体 现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园林植物造景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高度发展下,完成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是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园林 产业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和难点。故此为保障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在园林植物造景 中的充分体现,设计工作人员需在设计之前,对设计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有 目的性地选择,然后根据城市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造 景的方式将其进行体现。 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的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 根据设计城市的文化特色,选取合适的设计手法与施工操作技术,其次在完成对 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研究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立足城市场地的土壤状况、地形高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 1、引言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 3.1.1 叶色

颐和园的植物造景

颐和园植物景观 (材料检测1121 严聪灵学号:2011102240)颐和园是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家园林,其植物景观具有独特的风格。对颐和园的植物景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颐和园的植物造景水平和颐和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颐和园植物景观综合分析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也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皇家园林。 整个颐和园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多种形式的建筑。山脚下建有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带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据乾隆《御制诗》中关于清漪园的的描绘,全园的植物景观为:湖中遍植荷花,西北的水网地,带岸上广种桑树,水面丛植芦苇,水鸟成群出没于天光云影中,呈现一派天然野趣的水乡情调。在建筑物附近和庭院内,多种竹子和各种花卉。根据弘历诗文的片段记载,结合现存的清漪园时期的1662株古树的分布加以考察,得出其植物配置的原则大体是,按不同的山水环境采用不同的植物素材大片栽植,以突出各地段的景观特色,渲染各自的意境。在时间上既保持终年常青又注

意季相变化,前山以柏为主,辅以松间植。这不仅是因为松和柏是当地植物生态群落的基调树种,四季长青,岁寒不凋,可作为“高风亮节”、“长寿永固”的象征,而且暗绿色的松柏色调凝重,最宜大片成林栽植作为山体色彩的基调,它与殿堂楼阁的红垣、黄瓦、金碧彩画形成的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能体现出前山景观恢宏、华丽的皇家气派。后山则以松为主, 配合元宝枫、槲树、栾树、槐树、山桃、山杏、连翘、华北紫丁香等落叶树和花灌木的间植大片成林,为点景需要还种植了少量名贵的白皮松更接近历史上北京西北郊松槲混交林的林相,以使其富于天然植被形象,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颐和园后湖碧水滢回,古松参天,幽静异常。岸边有一条模仿江南水乡风情的苏州买卖街。后湖东端通往秀丽精巧的谐趣园。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植物景观一派江南风韵,被称为“园中之园”。沿昆明湖堤岸大量种植柳树(至今在西堤上还保存着北京最大的古柳群落),与水波潋滟相映,最能表现江南水乡的景致。“溪弯柳间栽桃”,西堤以柳树、桃树间植而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观,表现出宛若江南水乡的神韵,形成一线桃红柳绿的景色。在建筑物附近和庭院内,多种竹子和各种花卉, 乐寿堂周围大片丛植玉兰,曾被誉为“香雪海”名闻京城。殿堂庭院则以松柏行植,间以花卉,缀以山石。颐和园植物景观可以概括为,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大量植物材料的应用突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之美,提升了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的艺术价值。 2.颐和园植物造景的特点 颐和园主要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

园林绿化论文植物造景论文: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论文植物造景论文: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的园林绿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园林绿化中的影响不可轻视。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特色,提出了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造景应用 近年来城市环境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各地园林绿化的建设也逐步加快步伐,许多好的园林景观已经能够较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恰当地把握植物之间的选择和配置,深刻体现历史文化的内涵。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予以调整、舒缓。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环保抗灾的生态作用。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概念 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体现了技术人员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巧妙的技艺,他们采用栽培管理、整形修剪、搭架造型等艺术技巧创造出了一幅幅美妙的艺术图景。这其中包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精华,将园艺学、美学、建筑学等艺术融于一体,使不同审美要求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及崇尚自然的追求。 (二)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密不可分。吸收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工业、商业贸易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创造已成为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城市环境中,要创造生命之绿,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是唯一的途径。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应用最广泛,最不可缺的材料,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造景已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植物造景在其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沉淀着人类社会中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无数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先辈们创造出优美的造型艺术,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造型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征。不同的造型和色彩给我们创造了无限的视觉感受和精神上的享受,研究它们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社会服务。 二、园林植物造景原则 (一)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正所谓“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 (二)美学原则 1、多样统一的原则 统一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风格等,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根据园林主题来确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园林组成部分会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相似程度小的园林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轻松活泼。 2、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协调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园林中协调的对象有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景物的相互协调必须相互有关联,并且具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属性。 3、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这是指在园林的整体或局部空间里,通过和谐的布置达到感觉上的对称,使人舒适愉快。植物自然存在着两种对称,一是两侧对称,如植物的对生叶,二是辐射对称,如菊花头状花序上的轮生舌状花,可以按照这两种对称进行植物配置。 4、均衡的原则

浅谈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2517078.html, 浅谈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设计 作者:杨明衡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4期 摘要:康复花园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景观,其设计理念来源于康复保健功能这一设想。根据调查发现,这种新型景观多使用园艺疗法,该疗法对慢性疾病、思维能力欠缺等康复保健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效果。本文简单分析了医学理论与景观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让医学理论发挥对景观设计的辅助作用,让两者达到和谐状态。 关键词:康复景观;园艺疗法;社会园艺;植物景观 1植物景观在康复花园中的作用 1.1营造区域的健康效应 对于花园中枝繁叶茂的树木,枝叶放电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光电效应,让空气电离形成了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空气维生素”,即空气负离子。而且植物有着吸收有害物、净化空气的特点,例如,迎春和银杏可以吸收S02。除此之外。植物还具备杀菌功能,本身又带有清新的气味,被称为天然的灭菌素,既可以保证自身的健康生长,又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例如,丁香可以有效消灭结核杆菌等细菌。 1.2营造强烈的心理效应 花园中的花、树、草都具有美感,也有着多样的色彩、气味和形状。植物在一年中的状态完全不同,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康复花园中一定要关注植物所具有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花朵、枝叶、果实都有着独特的味道,新鲜的空气,一阵风过后,会形成一种“香远益清”的景象,令人忘乎所以、深陷其中,忘记了烦恼、忘记了压力,心理上得到治疗。植物不但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可以放松心情,给人带来灵感等。 1.3参与空间是园艺治疗的基础 在康复花园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大部分人利用在花园中进行一些活动,让身体保持健康,甩掉消极的情绪,让身心更加健康,这就是所谓的园艺治疗法。植物是开展园艺治疗法的基础,通过种植不同的植物,如吊篮等,可以很好地释放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嗅觉感官,让人们慢慢地由外部的刺激转变为心里的平静,增进健康。通过植物和园艺产生的促进作用,人们进行园艺活动,增加了身体健康,放松了心情,产生一种满足感,这表明园艺师和社会都比较重视人们的健康。 2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化

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

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 摘要: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也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造园的常用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素来注重理水,有“无园不水”之说。颐和园是传统园林的代表山水园,他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又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及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本文以颐和园的昆明湖、后湖、谐趣园三大水系为载体,分析其的理水基本原则、艺术与手法,诣在为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水设计的立意和表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理水;颐和园;艺术;手法;继承发展; 引言 “水,活物也。”(郭熙《林泉高致》)“水为陆之眼。”(陈从周《说园(四)》)造园必须要有水,无水难以成园。因为水总给人以清新、明净和亲切的感受,人们都愿意与之接近。水面随园林的大小及布局情况,或开阔舒展,或襟回幽深,使空间延伸,使景观度幻。当山石、花木、建筑与水的漫延流动的神态结合一起时一,更觉得自然而富有生气。水面五彩缤纷的倒影和跳动着的山泉、水瀑、浪花,令人欢快,逗人遐想。“欲草木欣欣”,需水;“欲挟烟云而秀媚”,需水;“欲照溪谷而生辉”,亦需水。故水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 1.中西园林传统理水的的特点 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西方园林也特别注重构造水景。但中国园林构造水景的艺术情趣与西方园林构造水景的艺术情趣迥然不同:中国传统园林理水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讲求“师法自然”的理法,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审美原则进行构造,完全因势而筑。而西方传统园林理水则崇尚人工美,要求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进行构造,将水限制在整整齐齐的几何形状的石砌池子里,并用喷泉造成人工活动的水景。现代园林的理水则可以吸取两者的精华而构造水景。 2.颐和园的理水艺术 颐和园是传统园林的代表山水园,他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又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及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现以昆明湖、后湖、谐趣园为载体,分析其理水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手法,以剖析说明其“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的皇家园林的理水艺术。 2.1理水基本原则 1)得其性 中国哲学家降水拟人化说其具有德、仁、智、义、勇、平等特性,在营造园林水景时,尽量去理解和发挥其特性。根据外环境的不同和满足观赏者的需求,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水景,形成河、湖、溪、涧、泉、瀑等不同或近水、亲水、戏

浅谈居住区绿地设计的要素

浅谈居住区绿地设计的要素 1、植物配置的设计 植物配置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对户外活动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如北方地区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居住区是休闲放松的生活家园,植物造景要满足、符合居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应尽量体现出大自然的美。 2、水体景观的设计 水环境可调节居住小区的环境,增强居所的舒适感。水景观给人带来生动的美感,可供人宣泄情感、调整心态、寄托情怀;水景观为人提供休闲、交往的集聚场所。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南方干热地区应尽可能为居住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北方地区在设计不结冰期的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的枯水景观。跌水瀑布和涉水池向来是园林造景中的点睛之笔,有着其他景观无法替代的动感、光晕和声响,使居住环境增加景观层次,扩大空间,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喷泉和倒影池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

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3、建筑小品的设计 景观建筑小品应有适当的观景空间和观赏视角,否则有堆切之嫌。目前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居住区小品设计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一般都是套用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经验,因此在小品的视觉、空间、体量上,多数设计均沿用城市景观设计的尺度,但居住区有其特有的性质,生搬硬套,对于场地较小、用地有限的居住区景观十分不利。 小品的风格应协调,同时又能统领该小品所处区域的设计主题,居住区景观规划中特别喜欢选用一些设计主题,一般都是通过小品建筑或植物种植来点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主题相互间又不相呼应连贯,甚至产生冲突。 4、硬质铺装的设计 铺地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决定于它是否于环境相协调。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建筑物的协调。色彩上应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而且要与建筑的色彩相匹配。在铺地中最常用的也最具表现力的是线性。路面上与道路平行的直线具有强烈的方向指示作用。与轴线垂直的间隔出现的直线条能刻画出明快的节奏感。道路广场上的方格图案的铺地会给人安静而又条理的感觉。整齐统一的铺地图案能够比较容易的与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个居住区的景观品质。不规则图形的铺地创意需要较高的设计能力,才能表现出很好的设计效果。大空间的铺地要粗犷些,因为粗糙的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着、开朗。小空间尺度小、细致,给人以精美、柔和的感觉,所以铺地要

颐和园南湖岛植物造景浅析

毕业论文 题目:颐和园南湖岛植物造景浅析 英文题目:The Summer Palace South Lake Island plant landscaping

颐和园南湖岛植物造景浅析 学生姓名:导师姓名: 摘要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粹。南湖岛是颐和园中一座相对独立的湖心岛,它在植物造景手法上秉承了颐和园的整体风格,同时又拥有其独有的特点。本文在对颐和园南湖岛的植物种类和植物造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造景特点进行归纳,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期为岛屿植物造景提供参考。 关键词颐和园、南湖岛、植物造景 The Summer Palace South Lake Island plant landscaping Name of student:Guowanyue Name of tutor:Chenyuan Abstract The Summer Palace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which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garden culture.The South Lake Island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island in the Summer Palace,its plant landscaping techniques adhering to the overall style of the Summer Palace,at the same time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i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ze of the Summer Palace South Lake Island plant species and plant landscaping,summarize its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then make some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roblems,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sland plant landscaping. Key words The Summer Palace South Lake Island Plant landscape 目录

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造景分析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手法:园林种植设计中有许多应用手法和原则,但绝大多数下不能孤立地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而是要紧密地结合项目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以及总体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统一考虑。在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1、均衡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看到的景物中寻找平衡。在植物配置中都存在着虚实或真实的轴线,当群植的植物分布于轴线两侧时,平衡和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均衡就是一种量的均衡感,而将这种平衡将轴线两侧的竞争力协调一致,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稳定。

简洁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简洁不是指视觉效果上的简单和单调,而是设计中所必需的控制性和适宜度,以期能形成一种长久性的美感,体现出“简洁即是美”的真谛。 对比 对比的手法在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又可分为色彩对比、形态对比、体量对比以及质感对比等。对比的效果由对比的强弱来体现,实质上也是一种相互的衬托,突出彼此的个性。但是盲目使用对比,可能会造成混乱的视觉,所以应用时要服务于整体效果。

韵律及节奏 韵律是一种规则或不规则的间歇式重现,而重复出现其中的空间距离就是节奏。

统一 园林中的种植设计都有其中心,即主题。种植设计中的各种手段,从植物种类的选择,到植物配植方式的运用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都统一这一主题中。但统一并不是无变化的,应有主有次,宾主分明,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是指色彩的变化统一和植物种类的变化统一。 7、重复 这是指在植物种植设计时,某些植物材料以相同或相似的外形、质地或颜色反复出现,或者通过将相似物体放在一起,来增强景观的节奏感。

主次和多样性 突出主次关系,也就是要突出重点,强调重要的特征。可通过强化种植中主要成分的主导性和次要成分的从属性来实现。这也是植物混合配植中常用的方法,体现出秩序与多而不乱的造景效果,使主与辅有机地结合,营造有序而主题分明的景观效果。

浅谈颐和园的空间处理

大 众 文 艺大 44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意识分 不开的,以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出心目中无限的“宇宙空间”。颐和园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空间的处理很具代表性。 关键词:颐和园;空间;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一种视觉的空间艺术,园林设计首先必须有空间。在自然界,空间是无限的,看不见、摸不到。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园林空间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进而深化、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空间意识分不开的,以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出心目中无限的“宇宙空间”。颐和园这座大型皇家园林,在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本文将解读它的空间处理手法。 一、空间序列 序列空间反映了空间排列的次第关系,两个以上毗邻的空间就存着序列关系,序列空间与时间要素密切相关,是在特定时间内通过路径,穿越不同区域所体验到的,因此园林序列空间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整体性问题。 颐和园犹如一卷优美的传统山水画卷,更似一曲动听的乐章。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特点,追求空间丰富的层次与意境深远,强调动观的空间营造。 东宫门作为序列的前奏,拉开了颐和园乐章的序幕。入口部分由一列四合院所组成,经仁寿殿前院的宏伟与气派,步入封闭的建筑群,然后是玉澜堂引人入胜的隔窗看景,跨过邀月门,进入长廊。顺着廊往前走,突然开始转弯,从廊往外看,隐隐约约有金碧辉煌的屋檐映入眼帘;眼前出现了开阔的广场,随着长廊峰回路转,来到略微探入水中的广场,北边气宇轩昂的佛香阁引人神往,许多的建筑院落空间,构成众星捧月之势,形成了整座园林设计的高潮;由此返回长廊继续往西可绕至后山,则顿感幽静;至后山中部登须弥灵境再次形成高潮;回至山麓继续往东可达谐趣园,似乎是序列的尾声;再向南至仁寿殿便完成了一个空间循环。 二、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是一项很重要的空间处理艺术手法。将两个以上的不同空间,放在相毗邻的位置上,构成相互关系。在古典园林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最普遍,也最富有成效。颐和园在运用大小空间对比和不同形状的空间对比方面尤为突出。 绕过涵虚、罨秀牌楼,广场的尽头便是东宫门,入东宫门迎面是一座牌坊式门楼,边柱两侧连着红墙,接着步入严整、封闭的皇家庭院。仁寿殿等建筑规模宏伟,以朴素的青瓦代替华丽的琉璃瓦,并在院内栽植常青树木,点缀山石,以求同园林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仁寿殿外宽大的月台,对称排列着铜龙、铜凤、铜缸和四个鼎炉。穿过仁寿门,便进入了仁寿殿院落,迎面是一块高丈余的湖石挡住了视线,此石称“寿星石”,成为院内的一块天然屏障。穿过仁寿殿,从殿外南侧西行,两个小土丘遮住了视线,给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错觉。小土丘中间有一条曲径,经过小径来到玉澜堂前院,经过西配房,即可透过墙上的小窗隐隐约约看到外面宽阔的湖面及远处玉泉山和塔影,让人忍不住要走出去。走出西配房,视野突然开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让人出乎意料的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通过描述,可以感到东宫门到昆明湖的视觉空间变化:其一,颐和园运用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对比、封闭与开敞空间的对比、内聚与外向的对比,把游者先引入皇家宫殿庄严的氛围,然后通过墙上的透窗给人提示与向往,引着游人逃脱封闭庄严的氛围去感受视野开阔的心旷神怡。其二,宫殿区建筑空间严整有序,院落空间封闭,转折后进入空间开阔的自然风景中,有限的人工建筑庭院空间与无限的自然山水空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关系,使人为之一振,美不胜收。 三、引导与暗示 引导与暗示,是园林设计的常用方法。某些藏得很深的景,或可望而不可及,或者根本不能被发现。借助于空间的组织和导向性,将游人引至景点。这种空间的导向通常需要借助游廊实现。在空间的设计上,颐和园的长廊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暗示作用。 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它还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呈细长的空间形式通常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由于它总是向人们暗示沿着它所延伸的方向走下去必然会有所发现,因而处于其中的人们总不免怀有某种期待,巧妙的利用这种情绪,便可以通过长廊把人们不知不觉的引导至某个确定的目标。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它既是整座园林建筑的骨架之一,也是景点的联系路线,又与各样建筑组成空间层次多变的园林艺术空间。 颐和园作为大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景点众多,没有良好的空间设计,很难达到现在的艺术效果,本文仅从空间序列,对比和引导暗示三方面进行了粗浅分析。相信对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可以说颐和园是一座宝库,有待大家更加深入潜心探索。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何佳.中国传统园林构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浅谈颐和园的空间处理毛 玮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0081) 体,人为景观是对山地自然景观的补充与点缀。山地自然景观是山地景观的基础,山地建筑是山地自然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山地环境中,山地建筑具有双重的角色。一方面点缀强化了山地自然景观,本身成了山地景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山地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较佳的观景条件。 室内环境的室外化,室内空间划分采用开放式规划格局,注重室内门窗的大小、方位,打破传统室内外的界限,墙体采用大片落地门窗来扩大视觉空间,将室外景观、花草树木、空气引入室内,使人亲近自然,与自然零距离接触,使室内和室外打成一片,模糊建筑的边界。 山地建筑位于山地环境中,是由于山体的存在而存在的,没有山地风景,也谈不上山地建筑,所以更应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建筑的各种类型之中,山地建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创造出各种富有特色的建筑形式,以适应于各种环境的不同需要。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6 [2]卢济威, 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1 [3]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 2006-9-1 理论研究?设计

浅谈植物造景

※园林园艺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16213 浅谈植物造景 孙爱琴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农业中心,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植物造景对于丰富物种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城市的绿色生态和农村村庄绿化、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植物造景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如何科学地进行植物造景,营造植物景观,提高景观质量,最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 关键词: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S68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186 引言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是园林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群落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主体,其生长状况、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景观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绿地多种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水平。营建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群落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1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首先要利用适地适树原则以及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习性,充分挖掘植物与植物间的配置、植物与园林小品的配置,注重空间意境、绿色生态、城市文化表现,在不同季相变化中凸显美景度和游客的满意度。在漫长的岁月中,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配置方式以至园林植物的种类都有很多变化,形成了众多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对植物配置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当今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创造出更具特色、更为美观、更加宜人的植物景观。 2植物配置类型种类 植物间的配置类型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篱植和林植等类型。根据所处的环境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意境,主要分为对称式(主要是庄严陵园或规则的建筑群)和不对称式(主要是在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选择独特用途树种时,要注意其适用的配置方式并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如独赏树,要求树冠宽大、枝叶繁茂、长势旺盛、姿态优美为好;通常采用孤植的方式,定植地点以在大草坪上最佳,或植于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转弯处;庭荫树,要求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多植于路旁、池边、亭前后或与山石,建筑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区三五成群地散植各处,形成自然有趣的布置;亦可在规整的有轴线布局的地区进行规则式配植。因此,植物配置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空间搭配、生物、生态特性,还要配合凉亭、桥梁等基础设施,巧妙应用,做到四季有美景、处处有看点。3植物配置需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利用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习性规律、植物群落间的制约影响,适地适树原则最重要;明确文化主题和绿地功能,巧妙配置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协调搭配效果,提升美景度,植物色彩的协调,植物与植物间、植物和园林小品间的协调,要注重形态的变化和四季景观的动态美感;有针对性地对游客需求进行调研,植物配置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空间意境、绿色生态、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凸显美景度和游客的满意度。 4植物配置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植物种类缺乏多样性,与自然群落多样性相差甚远,很容易造成视觉审美疲劳,没有形成城市园林绿化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植物色彩单一,缺乏四季色彩的韵律变化,无法突出季相变化带来的美感。另外,空间结构也相对单一、凌乱,应该利用乔、灌、草不同空间层次以及与园林小品的配置,深化文化主题、注重地方特色乡土树种的运用,吸引游客驻足欣赏。同时,植物的生态功能(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合理科学的植物配置来发挥植物的各种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秀英.浅谈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J].景观设计,2012(4):52. [2]毛嘉颖.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南方园艺,2010 (2). [3]陈波.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6. [4]张梅.辽东山区秋色叶树木资源及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 2007(8):152-153. [5]陈岚,秦华.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其园林应用 [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5):62-65. [6]王娟妮.公园树种的应用及分析[J].绿色科技,2016(19):67-68. 作者简介:孙爱琴(1965-),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农业中心林业工程师,主要工作方向:林业技术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