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英语》(2a-L9)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39)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39)教学参考Good Dog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初步掌握字母组合“all”和“ay”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Floppy的淘气和故事结尾的幽默;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信心。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图片(故事图片1-4)、句卡(详见环节5)、词卡(all, say)、字母卡(t, f, m)。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谈论狗狗,引入故事情景通过图片及提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论狗狗,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展示一张张狗狗的图片(见课件),并与学生互动: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Dogs.Do you like dogs?Do you keep a dog? Is your dog good?(请学生作答)Kipper’s family had a dog. What’s its name?(展示Floppy的图片)Floppy. Do you like Floppy?Is he a good dog or a bad dog? Let’s find the answer in the story.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Floppy的表现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Floppy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
《典范英语》(1a-L39)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39)教学参考Good Dog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初步掌握字母组合“all”和“ay”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Floppy的淘气和故事结尾的幽默;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信心。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图片(故事图片1-4)、句卡(详见环节5)、词卡(all, say)、字母卡(t, f, m)。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谈论狗狗,引入故事情景通过图片及提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论狗狗,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展示一张张狗狗的图片(见课件),并与学生互动: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Dogs.Do you like dogs?Do you keep a dog? Is your dog good?(请学生作答)Kipper’s family had a dog. What’s its name?(展示Floppy的图片)Floppy. Do you like Floppy?Is he a good dog or a bad dog? Let’s find the answer in the story.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Floppy的表现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Floppy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
(完整word版)《典范英语》(2a-L9)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2a—L9)教学参考New Trees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运用“… gave a tree.”,“… put it by …”这两个句型;能根据提示复述故事;能够仿写故事.2。
非语言能力目标:了解植树活动的意义;体会孩子们在公园植树的乐趣。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在英国,学校和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鼓励人们参与社区建设。
本故事中,爸爸与孩子们就是参与了社区公园举办的“植树周”活动,美化公园和自己的社区。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图(Dad, Biff, Chip, Kipper, Wilma, Wilf, Floppy)、图片(the shed, the stream, the pond, the bridge, the swing, the seesaw, the slide)。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了解植树活动,为进入故事做铺垫让学生观察植树活动图片,了解植树活动,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利用PPT展示关于植树的图片,并与学生互动:I’d like to show you some pictures。
Look! What are they doing?(引导学生作答)They are planting/giving trees.What trees did they give/plant? (展示课件上的植物名卡)(2)联系实际,自然引入故事:Have you ever given trees?What trees did you give?Where did you put the tree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story “New Trees”。
《典范英语》(1a-L9)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9)教学参考Floppy Did This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用“…did this.”和“It is…”介绍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复习和巩固字母“i”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验Kipper一家人画画时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赞美和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观察故事图片来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一幅教师用彩笔绘制的人物图(画班上的学生或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故事图片(第一、三、五、八幅图)、句子卡(Chip did this. It is Biff. Biff did this. It is Kipper. Kipper did this. It is Mum. Floppy did this.)、A4纸若干张(游戏环节使用)。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欣赏绘画作品,猜测故事内容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展示自己绘制的人物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Look at this picture. Who is it (BQ:Is it…)It is….Is it a good picture Do you like itWho painted this picture (BQ: Did…paint this picture)I painted this picture. I did this.(教师动作演示painted和did)(2)教师继续展示Floppy的脚印图并提出问题: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is it (Is it a picture of flowers Is it a picture of Floppy’s paws)Is it a good picture Do you like itWho did this (BQ: Who painted this picture)让学生猜测后过渡到看图讲故事环节。
典范英语2A(L1-L30)教案教学教材

典范英语2A(L1-L30)教案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建大华清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师:科目:英语所带班级:日期:8. 家庭作业(Homework)(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回忆上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画一画,写一写。
如:We looked at the . The were .Lesson 1 Monkey Tricks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tall hungry asleep noisy big funny言进行简单总结。
5. 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掌握字母组合“aw”的拼读规律(1)发现拼读规律教师利用PPT 展示“see-saw”图卡(见课件),让学生在本课中找出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creepy-crawly,并说出“aw”的拼读规律。
(2)强化拼读规律教师利用PPT展示以下图片及单词卡,让学生运用拼读规律读一读。
如:6. 家庭作业(Homework)(1)总结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并制作单词卡。
如喜欢绘画,可以为单词配图。
板书设计Lesson 6 Creepy-crawlyget it outcrawly see-saw strawberry draw yawn paw课后反思第 7 课课型:新授课题:The Little Dragon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能够听懂录音,理解故事情节。
能够用“I am ...”句型介绍自己。
掌握字母组合“igh”的拼读规律。
过程方法: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情感态度:了解中西方文化中龙的寓意以及西方文化中的骑士。
思维目标: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Mum and Dad, Sniff, couldn’t, find;Floppy, his bone, looked for请6名学生上台,每人抽取一组词卡,将词卡组成句子,并贴在相应的人物图下方。
《典范英语》(2a-L13)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2a-L13)教学参考The Big Egg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初步掌握“This is too big for …”句型;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设计情景对话。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体验孩子们在农场捡鸡蛋的乐趣;通过观察图片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预测能力。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课题组提供)、故事图片与句子卡(见检查理解环节)。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认识不同动物下的蛋通过游戏“Egg Hunting”,让学生认识动物和他们下的蛋,引入故事情境。
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见课件),并与学生互动:Look! Mother Hen, Mother Duck and Mother Quail are looking for their eggs. (指向图片中的母鸡、鸭子和鹌鹑)Where are their eggs? Can you help them?Look! Here is an egg. (指向鸡蛋图片)Is it Mother Duck’s?No. It’s Mother Hen’s egg.Look at these eggs. (指向鹌鹑蛋图片)Are they Mother Duck’s?No. They are Mother Quail’s.Here is another egg. (指向鸭蛋图片)Whose egg is it?It’s Mother Duck’s egg.There is another egg. (指向鸵鸟蛋图片)What a big egg! (配合动作表情)Is it theirs? (指向母鸡、鸭子与鹌鹑)It’s too big for them. Whose is it? Let’s learn the story The Big Egg and find it out.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孩子们在农场捡鸡蛋的乐趣,感受一家人轻松的生活氛围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爸爸跟Kipper开的小玩笑,感受一家人轻松欢乐的生活氛围,体验孩子们在农场捡鸡蛋的乐趣。
《典范英语》(5a-L19)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5a-L19)教学参考Dad’s Grand Plan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理清故事主要事件及其发生顺序,进而复述故事;能生动地表演故事;巩固字母组合“-ge”和“-dge”的拼读规律;能围绕故事相关话题展开联想和讨论;能仿写故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故事图片,了解度假前的准备及爸爸的宏大计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设想一家人度假时的突发状况,丰富想象力,并能够乐观、积极地看待这些遭遇。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周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列有每个故事人物名字及其任务的清单、词卡(villa ge, chan ge, cotta ge, ba g, be g an, g lad, he dge)。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谈论度假经历,引入故事情境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度假经历,引出故事话题,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提出与度假计划相关的问题,与学生互动: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last holiday with your parents?Did you make a plan for the holiday?If yes, did everything go well with the plan?If not, what went wrong?学生回答后,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Mum and Dad were going to take the children on holiday. Dad made a grand plan for the holiday. Did everything go well as he had planned? Let’s read the story Dad’s Grand Plan.(教师板书故事标题)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利用课件播放故事图片1-7,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一家人度假前的准备工作。
《典范英语》(1b-L29)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b-L29)教学参考The Toy’s Party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看图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巩固字母组合“ake”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故事图片。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播放视频,引入故事情境通过播放动画Tinker Bell and the Great Fairy Rescue片段,让学生对tea party有初步了解。
教师播放视频(见课件),与学生互动,并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Now we are going to watch a clip from the movie Tinker Bell.This movie clip is about the tea party.Do you like the tea party?One day, Kipper wanted a party. Who came to the party? What did they do? Let’s have alook.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Kipper举办派对的情境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Kipper为派对做了什么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英语》(2a-L9)教学参考New Trees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运用“… gave a tree.”,“… put it by …”这两个句型;能根据提示复述故事;能够仿写故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了解植树活动的意义;体会孩子们在公园植树的乐趣。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在英国,学校和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鼓励人们参与社区建设。
本故事中,爸爸与孩子们就是参与了社区公园举办的“植树周”活动,美化公园和自己的社区。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图(Dad, Biff, Chip, Kipper, Wilma, Wilf, Floppy)、图片(the shed, the stream, the pond, the bridge, the swing, the seesaw, the slide)。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了解植树活动,为进入故事做铺垫让学生观察植树活动图片,了解植树活动,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利用PPT展示关于植树的图片,并与学生互动:I’d like to show you some pictures.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引导学生作答)They are planting/giving trees.What trees did they give/plant? (展示课件上的植物名卡)(2)联系实际,自然引入故事:Have you ever given trees?What trees did you give?Where did you put the tree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story “New Trees”. Who gave new trees? Where did they give trees? Let’s have a look.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孩子们在公园植树的乐趣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孩子们和爸爸种树的过程,体会在公园植树的乐趣。
(Picture 1)Dad and the children went to the park.Floppy went too.What did they want to do?(Picture 2)It was “Give a tree” week.Everyone wanted to give trees.Dad went to buy some trees.Look! What’s this? (引导学生观察袋子上的文字Bone Meal)It’s Bone Meal. What is it used for? (BQ:Is it for dogs? Is it for trees?)(Picture 3)Dad gave a tree.He put it by the shed. (教师指向图片中的shed)Look at the card! What tree did Dad give? (引导学生观察树上的卡片和卡片上的容)Dad gave an oak tree.Where was Floppy? What was he doing? (引导学生观察Floppy的动作,鼓励学生大胆推测)(Picture 4)Chip gave a tree.He put it by the stream. (教师指向图片中的stream)What tree did Chip give? (引导学生观察树上的卡片和卡片上的容)It was a willow tree.(Picture 5)Biff gave a tree.It was a beech tree. (引导学生观察树上的卡片和卡片上的容)Where did Biff put the tree? (BQ: Did she put it by the shed?)She put it by the pond. (教师指向图片中的pond)(Picture 6)Look! Wilf gave a tree.He put it by the bridge. (教师指向图片中的bridge)It was a chestnut tree. (引导学生观察树上的卡片和卡片上的容)What did Floppy get?Floppy got a bone.(Picture 7)Wilma gave a tree.The lady helped her.It was a maple tree. (引导学生观察树上的卡片和卡片上的容)She put it by the swing. (教师指向图片中的swing)What did Floppy do?(Picture 8)Floppy dug a hole.Did Floppy give a tree?No. Floppy gave a bone. He put it in the hole.(Picture 9)Dad and the children made a card for Floppy’s bone.“A funny tree,” said Chip.“A funny bone,” said Dad.本环节中,教师要把握故事主线,无需过度关注细节,并尽量使用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英文。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 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
注意“put it”的连读以及读最后两幅图片的语音语调。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1-2遍。
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容的基础上,逐句跟录音指读。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读出戏剧化效果。
(3)放录音,每幅图可请2-3名学生独立模仿,引导学生注意“put it”的连读,以及读最后两幅图时的欢快语气。
必要时,教师可进行示。
4.朗读故事(Reading Dramatically):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故事的习惯,练就语言基本功。
(1)全班集体朗读。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故事。
(2)朗读比赛。
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幅图男生组和女生组各读一遍,比比哪组读得好。
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价:voice,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fluency。
(3)朗读接龙。
教师随机请几名学生进行朗读接龙,每人读一句。
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给予表扬、鼓励和指导。
5. 检查理解(Story Comprehension):梳理故事情节,提炼故事主线(1)引导学生回答“Who gave a tree?”。
教师提问“Who gave a tree? Who gave a bone?”,请学生将人物图贴到黑板一侧,并说出相应的句子:… gave a tree./ … gave a bone.(2)引导学生回答“Where did … put the tree?”。
教师展示图片(the shed, the stream, the pond, the bridge, the swing, a hole),然后逐一提问“Where did … put the tree? Where did Floppy put the bone?”,请学生将地点图片置于相应人物图的右侧,并说出相应的句子:… put it by …。
(3)复述故事根据板书(见附录),教师和学生一起接龙复述故事。
教师先示复述故事开头:It was “Give a tree” week.。
6.游戏(Games):通过种树游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1)准备道具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公园简图,并将一些地标图片(the shed, the stream, the pond, the bridge, the swing, the seesaw, the slide)随意贴在公园图。
(2)游戏:Give a tree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小树图片,请几名学生依次上台任选一个“种”到公园的某个地点,台下学生说出相应的句子,如:… gave a tree; … put it by …。
教师用语可参考:Let’s play a game “Give a tree”.It’s a park. (指向黑板上的公园)Here are the trees. (展示小树的图片)Please come here and give a tree.I gave a tree. I put it by the slide.(教师示,并将句子写在黑板上)如学生水平较好,可在小树图片上写出树种名称,如:a willow tree, a cherry tree, a peach tree, an apple tree等。
7.家庭作业(Homework)(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和爸爸妈妈一起玩“Give a tree”游戏,并仿照故事中的句子写一写。
六、教师自我反思1. 教学理念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本课所提出的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等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学生能否掌握并简单运用“… gave a tree.”和“…put it by …”这两个句型;学生是否体会了爸爸与孩子们种树的乐趣等。
3. 课堂操作(1)提问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否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能否通过教师提问的引导观察图片并了解了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