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ppt
体格检查PPT_完整版

按顺序进行检查。 ❖ 6.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复查,以便补充、修正诊断和
指导治疗。
第一节 基本检查方法
一、视诊
视诊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 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全身视诊 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观察,如发育、营养等
第三章 体格检查
总论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指医师运用自 己的感觉器官和借助于简单的诊断工具(如体温计、血压 计、听诊器等),客观地查体以了解和评估人体状况的一 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 1.态度和蔼,认真负责,举止端庄,有高度的责任感。 ❖ 2.检查要细致、轻柔,根据不同需要应有所侧重。 ❖ 3.在适当的光线,适宜的温度和安静的环境下进行。 ❖ 4.病情严重者,做重点检查,并及时抢救。待病情好转
1.频率改变
呼吸增快:呼吸>24次/分;呼吸过缓:呼吸<12次/分
2.深度改变
呼吸深快:代谢性酸中毒,称为库斯莫尔呼吸
3.节律改变
潮式呼吸:由浅慢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变为浅慢,继之呼吸暂停一 段时间,再开始新一次的周期性呼吸 比奥呼吸:有规律性地呼吸几次后,呼吸骤停,短期间隔后继续呼吸 潮式呼吸和比奥呼吸为患者生命垂危的征象之一
视诊
局部视诊 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观察,如头颈、胸部等
特殊部位视诊 借助耳镜、喉镜等
二、触诊
触诊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 一种检查方法。
浅部触诊法:检查时,医师将一手轻轻放在被检查部位的 体表,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 方式轻压触摸。 适用部位:体表浅在部位病变,如关节、软组织、浅部血 管、神经、阴囊、精索等。
诊断学体格检查PPT课件

诊断学体格检查PPT课件•绪论•一般检查•头部检查•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及脊柱检查01绪论诊断学概述诊断学的定义研究如何识别疾病的学科,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诊断学的发展从经验医学到实验医学,再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
诊断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03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体格检查可以为实验室检查提供方向和依据,而实验室检查可以验证和补充体格检查的结果。
01体格检查的定义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身体检查。
02体格检查的意义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发现疾病的线索,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包括诊断学概述、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常见症状的体格检查、各个系统的体格检查等内容。
课件内容课件结构课件特点按照从总论到各论,从基本方法到具体应用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
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030201课件内容与结构02一般检查生命征观察测量身体温度,评估是否存在发热或低体温情况。
检查脉搏速率、节律和强度,反映心脏功能。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评估呼吸系统状况。
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 指数,评估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身高与体重观察皮肤色泽、弹性和毛发状况,反映营养和健康状况。
皮肤与毛发检查骨骼发育、肌肉力量和肌张力,评估运动系统状况。
骨骼与肌肉发育与营养评估评估患者是否清醒、嗜睡、昏睡或昏迷。
意识清晰度检查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观察患者情感反应、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评估精神状况。
情感与行为意识状态与精神状况检查表情变化分析患者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等变化,反映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面容特征观察面部轮廓、肤色和五官特征,了解患者基本面容。
眼神交流观察眼神交流是否自然、自信或躲闪不定,评估患者的社交能力和信任感。
体格检查ppt课件

8
注意事项
1.以病人为中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检查室环境温度适宜,光线适当。 3.医师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态度和蔼。 4.医师应礼貌的做自我介绍,说明检查原因、目的和要求。 5.避免交叉感染,检查前洗手或消毒液擦手。
6
基本要求
体格检查的内容务求全面系统。这是为了搜集尽可能完整的 客观资料,起到筛查的作用,也便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 项要求。
体格检查的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遵循上述全身体格检查内容和顺序的同时,允许形成自己的
体检习惯。 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原则的灵活性。
7
强调边查边想,正确评价;边问边查,核实补充。 检查过程中与患者的适当交流。 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熟悉检查项目之后,可以使体检从容
实验
体 格 检 查(一)
——头、颈、胸、背部
1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简便的检查工具,客 观地了解和评估人体状况,一般在问诊后开始,可 以验证问诊获得的症状,发现病人的体征。
2
常用体格检查的器具
听诊器 血压计 压舌板 电筒 叩诊锤 大头针 直尺 棉签
3
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也是评 价和考核医生基本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段学 习各器官系统的检查之后,学生应学会融会贯通,综合 应用,面对具体病例应能全面系统地、井然有序地进行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PPT 完整版

五、嗅诊
嗅诊 是医师以嗅觉来判断患者呼吸或身上散发的异常气味 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诊断方法。
呼气蒜味—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 氨味—尿毒症 脓血便腥臭味—细菌性痢疾 肝腥味—肝性脑病 痰液臭味—厌氧菌感染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 呕吐物粪臭味—见于肠梗阻
• 检查部位:两侧桡动脉 • 检查内容:次数、节律、强度 • 正常值:60-100次/分
二、脉 搏
❖ 临床常见异常脉搏
1.脉搏增快:脉率>100次/分,见于情绪紧张、剧烈运动, 病理情况下见于甲亢、发热、贫血、心衰等 2.脉搏减慢:脉率<6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减 、运动员 3.水冲脉:患者手臂抬高过头,医师可感到脉搏急促有力,骤起骤落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严重贫血患者
第二节 一般状态检查
一、体 温
四大生命体征 包括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体温 (T)
测量方法 正常范围
口测法:36.3-37.2℃ 肛测法:36.5-37.7℃ 腋测法:36-37℃
(三)生命体征
体温的记录方法 按时记录在体温记录单上,并绘制出体温曲线
二、脉 搏
❖脉搏 (P)
• 定义:动脉管壁随心脏搏动有节奏、周期性地起伏称为 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视诊
局部视诊 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观察,如头颈、胸部等
特殊部位视诊 借助耳镜、喉镜等
二、触诊
触诊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 一种检查方法。
浅部触诊法:检查时,医师将一手轻轻放在被检查部位的 体表,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 方式轻压触摸。 适用部位:体表浅在部位病变,如关节、软组织、浅部血 管、神经、阴囊、精索等。
全身体格检查ppt课件

用于骨折、肺部疾病等初步诊断。
CT检查
提供更为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 用于颅脑外伤、肿瘤等疾病的诊 断。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关节等疾病的诊断。
超声检查
无创、便捷,用于腹部脏器、血 管等疾病的诊断。
THANKS
感谢观看
腹部检查
腹部外形与对称性
腹部膨隆
01
常见于肥胖、腹水、腹内积气等。
腹部凹陷
02
常见于消瘦、脱水等。
腹部不对称
03
常见于脏器肿大、肿瘤、腹内炎症等。
肝脏触诊
肝脏大小
。
肝脏质地
正常肝脏质地柔软,若质地变硬则 提示肝脏病变。
肝脏压痛
正常肝脏无压痛,若压痛明显则提 示肝脏炎症或肿瘤。
况。
血压测量
测量方法
使用血压计进行测量,被 检者需静坐5分钟后进行测 量,一般测量右上臂血压。
注意事项
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 饮咖啡或茶等刺激性饮料; 排空膀胱;保持环境安静、 温暖。
评估标准
根据血压值评估被检者的 血压状况,如正常血压、 高血压或低血压等。
脉搏与呼吸观察
观察方法
通过触诊桡动脉或颈动脉搏动来计数 脉搏;通过观察胸廓起伏来计数呼吸。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等样本的采集和化验,以了解生化指标 和器官功能。
影像学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X光、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 辅助诊断。
结果解读与咨询
在完成所有检查后,医生会解读检查结果,给出相应的 健康建议和治疗方案。如有需要,可以咨询专业医生进 行进一步了解和治疗。
02
CATALOGUE
一般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精品PPT课件

3、深压触诊法: 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 腔压痛点。
4、冲击触诊法: 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
难以触及者。
(三)叩诊
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 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 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 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 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 适用于胸部和腹部范围较广泛的病变,如 胸膜粘连或增厚、大量胸水或腹水及气胸。
体型: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 包括骨骼、肌肉的生长与脂肪分布的 状态。
1. 无力型-瘦长型 2. 正力型-匀称型 3. 超力型-矮胖型
三、营养状态 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分布的
个体差异最小,为判断脂肪充实程度最方 便和最适宜的部位。在一定时间内监测体 重的变化亦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态。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
呼吸:观察记录患者呼吸的节律性 及每分钟次数
脉搏:观察记录患者脉搏的节律性 及 每分钟次数
血压:观察动脉血压的高低
二、发育与体型
发育应通过患者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 (包括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 进行综合评价。
正常人各年龄组的身高与体重之间存在的对 应关系。
病态发育与内分泌改变相关 巨人症 垂体性侏儒症 呆小病 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一)视诊 是体格检查重要的第一步
视诊可观察患者一般状态和许多全身 性的体征,如发育、营养、体型或体质、
意识、表情、体位、姿势和步态。
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机体各部分的改变。
对特殊部位,如骨膜、眼底,则需用某些器 械如耳镜、内镜等协助检查。
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 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 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 囊和精索。
《体格检查》ppt课件完整版

《体格检查》ppt课件完整版目录•体格检查概述•体格检查方法与技巧•常见疾病体格检查要点•特殊人群体格检查注意事项•体格检查结果分析与解读•体格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01体格检查概述Part定义与目的定义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观察和检查患者身体各部位,评估其健康状况的一系列操作。
目的发现潜在疾病或健康问题,提供诊断依据,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迹象,避免病情恶化。
早期发现疾病全面了解健康状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体格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体格检查,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从而及时纠正。
030201体格检查的重要性适用范围及对象适用范围体格检查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
高危人群对于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的人群,如家族遗传病史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者等,体格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人群通过体格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患病人群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02体格检查方法与技巧Part包括面色、表情、体型、姿势等,以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
观察患者整体状态重点观察病变部位的颜色、形态、大小等变化,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观察局部病变如使用手电筒、压舌板等辅助工具,以便更准确地观察病变情况。
借助工具进行检查用于检查体表浅在病变,通过轻触或滑动的方式,了解病变的轮廓、大小、硬度等。
浅部触诊法用于检查腹腔深部器官或组织,通过深压或冲击的方式,了解器官或组织的形态、质地、压痛等。
深部触诊法利用双手的协同作用,对病变部位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如检查肝脾大小、质地等。
双手触诊法直接叩诊法用右手中指的指端叩击腹部,了解脏器的大小、位置及密度等。
间接叩诊法将左手中指紧贴于腹部皮肤,右手中指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通过听取叩诊音的变化来判断脏器情况。
听诊法直接听诊法将听诊器头紧贴于被检查部位,直接听取心音、呼吸音等生理或病理性声音。
体格检查ppt课件

21
五、嗅诊
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 疾病之间的关系 迅速提供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
汗液、痰液、脓液、呕吐物、粪便、尿液、呼吸气味
22
一般检查
23
是体格检查的第一步,是概括性观察,以视 诊为主,配合触诊、听诊和嗅诊。 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呼吸、脉 搏、血压、发育与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 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
2.结膜 睑结膜、穹隆部结膜、球结膜
充血,颗粒与滤泡,苍白,黄染,出血。下睑明
显
翻转眼睑 1cm 协助复位
3.眼球 外形与运动
(1) 眼球突出 双侧 甲亢眼征
(2) 眼球下陷 (3) 眼球运动
单侧
30~40cm 固定 中线位 运动障碍,复视,斜视,眼球震颤
(4) 眼内压减低、增高
49
眼球六个方向的运动及其相应的配偶肌、神经支配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
胸部肿瘤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消化道肿瘤
急、慢性淋巴结炎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瘤 各型急、慢性白血病
44
头部
45
一、头发和头皮
头发:颜色、疏密度、脱发的类型与特点 头皮:分开头发观察头皮颜色、头皮屑,有无外
伤、血肿、疖痈、瘢痕等
二、头颅 头围测量
(二)耳
1.外耳 耳廓 注意耳廓外形,大小,位置,对称性,是否有 畸形、外伤疤痕、红肿、结节等 牵拉耳廓 外耳道 皮肤有无红肿及牵拉痛,溢液,耵聍或异
物 2.中耳 鼓膜是否穿孔,位置 胆脂瘤 3.乳突 皮肤有无红肿、瘘管,有无压痛 、叩击痛 4.听力粗测 堵塞一侧耳道,1m以外逐渐移近 ,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
(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左侧叩2-3肋间,右侧 叩2-4肋间)
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双侧对比)。 视诊心尖、心前区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心包摩擦感。
以手掌尺侧或2-4指腹触诊, 感觉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弱, 以手掌尺侧触诊心前区有无震颤。 以全手掌触诊有无心包摩擦感
腹壁压陷约1-3cm)
训练受检者作加深的腹式呼吸2~3次。 深部滑行触诊脾脏、肝脏。 检查胆囊点有无压痛。(胆囊点定位?检查意义?) 检查麦氏点有无压痛,剑突下有无压痛、反跳痛。 触诊膀胱。(麦氏点定位?检查意义?)
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肿块、疝等。
腹部检查
全身皮肤
触诊滑车上、腘窝淋巴结。 检查肢体关节活动度 检查全身皮肤弹性、完整性、皮下出血等,甲
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 音)。
听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各听诊区的定位?
背部
请检查者坐起,充分暴露背部。 视诊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检查胸廓扩张度及对称性。
背部
受检者上身略前倾,头稍低,双手交叉抱肘。 触诊双侧肺部语音震颤(肩胛下区、肩胛间区) 听诊背部(自上而下,双侧肺对比) 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检查骶尾部有无水肿、压疮。 检查双侧肋腰点、肋脊点有无压痛 检查双侧肋脊角有无扣击痛。
背部
腹部
正确暴露腹部,受检者屈膝,双上肢置于躯干 两侧,平静呼吸。
视诊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及腹式呼吸等。 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 (正常肠鸣音次数?)
视→听 叩→ 触 →
叩诊:从脐下部开始,“O”型叩诊全腹部、膀胱。 浅触诊:自左下腹开始,“S”型浅触诊全腹。
(双腿屈曲,暴露腹部,左下腹开始, “S”型触诊,
体温: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腋下,10分钟后 取出读数。
脉搏:用手指按压在桡动脉上,计数脉搏搏动的次数。
在脉律规则的情况下,可计数30秒乘以2,得出1分钟脉搏 次数。
呼吸:在被检查者不知觉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胸腹起伏,
至少30秒乘以2,得出1分钟呼吸次数。
血压测量
血压计、被测肢体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即 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肱动脉 平腋中线;
四、甲状腺触诊
要点: 1.峡部触诊:由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吞 咽 2.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
一手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另一手在胸 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同时在胸 锁乳突肌前缘触 的检查
1.颈静脉:正常人平卧位颈静脉充盈水平 不超过锁骨上缘与下颌角连线 的下1/3。
骨上缘与下颌角距离的下2/3内)
触诊左右颈动脉 配合吞咽动作,视、触诊甲状腺侧叶
( 检查左叶时,右手食指及中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 向左轻推甲状腺右叶,左手三指触摸甲状腺的轮廓大 小及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震颤。)
触诊气管位置
右手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食 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食指与无名指之间)
床,双下肢皮肤有无水肿等。
一些重要体查的手法
一、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
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 结腋窝淋巴结、滑车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腘窝淋 巴结 方法: 二、三、四指并拢,用指腹滑动触诊 注意: 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 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情况
伸肘,并稍外展;
袖带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 窝2-3cm;
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以左 手固定, 听诊器胸件不可塞在袖带下。
头颈部
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触诊头颅 视诊双眼和眉 检查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观察双侧瞳孔大小。 检查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对光反射时,光源
二、甲状腺触诊
要点: 1.峡部触诊:由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吞咽 2.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
一手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另一手在胸锁 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同时在胸锁乳 突肌前缘触。
三、甲状腺触诊
要点: 1.峡部触诊:由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吞咽 2.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
一手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另一手在胸锁 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同时在胸锁乳 突肌前缘触。
护理体查
教学组
主要内容
检查前准备 一般状态 头颈部 胸部 背部 腹部 全身皮肤
检查前准备
准备和清点器械:体温计、血压计、压 舌板、手电筒、听诊器、皮尺。
检查
自我介绍 评估患者 简单解释检查目的和
要求
取得配合
洗手
流动水 洁芙柔
一般状态
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体位 和意识状态。
从侧面进入。 )
头颈部
视诊双侧外耳、耳道及耳后区 视诊外鼻 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畅情况 观察口唇
头颈部
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舌、软腭、 腭垂、口咽部及扁桃体。
头颈部
暴露颈部。 触诊双侧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
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
头颈部
视诊颈静脉(正常人平卧位颈静脉充盈水平 不超过锁
2. 颈动脉:搏动 3.颈部血管听诊:听诊器置于颈部大血管
区和锁骨上窝
六、胸部视诊
内容:
1.胸壁检查 营养状态、皮肤、静脉等。 2. 胸廓检查 ①胸廓形状(正常前后径:左右径1:1.5) ②肋间隙 ③乳房 3. 呼吸运动:频率、节律
七、胸部触诊
内容:
1.前胸廓扩张度:(两侧肋缘对称部位) 2.后胸廓扩张度(拇指与中线平行
头颈部
头颈部
甲状腺
胸部
暴露胸部。 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
触诊双侧腋窝淋巴结(5群)
检查有无胸壁压痛、胸膜摩擦感及胸骨压痛。 (下前壁)
检查双侧胸廓扩张度。(两手置于胸廓前下侧部对称部
位,左右拇指分别沿肋缘上方指向剑突,手掌和其余4指伸展置于 前侧胸壁,嘱患者作深呼吸动作)
皮肤向中线推挤) 3. 语音震颤:对称、由上至下、前、侧、背
两手交替 4. 胸膜摩擦感:胸廓下侧部
八、胸部间接叩诊
内容:
1.肺部叩诊 由上至下,前、侧、后,逐一肋间左右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