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教育本质,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我的教育理想——做一名有理想的校长

我的教育理想——做一名有理想的校长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一名校长,我怀揣着追求卓越的教育理想,希望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
以下是我作为一名有理想的校长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我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核心。
我相信教育应该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未来栋梁之材。
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校长,我将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
我会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研究兴趣和潜能。
同时,我也将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专业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强化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是学生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为校长,我将积极推动家校合作。
我会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共同制定帮助学生的研究计划。
我还将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加家校沟通的机会,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
作为校长,我将注重个性化教育。
我会和教师们一起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研究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教学。
通过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我相信他们将能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和个人成长。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校长,我将致力于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我会鼓励学生们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还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分享,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样的校园文化,学生们将能够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研究和成长。
我的教育理想是做一名有理想的校长,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强化家校合作、注重个性化教育以及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杨林科的万言书

这几天一直比较纠结,因为几位家长的“上访”,我被告到校长那里。
对一个“资深”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重事件。
虽然我可以理解各方所持立场,但面对时仍有许多困惑。
不久前开家长会,会后,有一位家长和我交流,说了一些赞扬和鼓励的话,说现在像我这样的教师真是太少了,不仅教书,还要做孩子的心灵导师,真不容易,甚至说到“崇拜”一类的话,这种话我已经听多了。
我曾告诉学生,不要崇拜任何人,也不要让人家崇拜你自己,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这是现代意识。
听到学生家长又在说“崇拜”一类的话,我立马插话:“不要崇拜,我和孩子是朋友。
”我告诉家长,其实我一直在教育我自己,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自我的需要。
没想到第二天,风云突变。
领导找我“谈话”,说几个家长对我有意见,主要是学生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一些东西不相信了,爱怀疑了;对家长的话也不怎么迷信了,甚至用事实、道理和家长辩论;说我上课讲了批判性的话,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应该用“正面的、阳光的”东西教育孩子。
意思大致就这些。
我深深理解领导的苦心,在教育市场化的现实背景下,家长缴了学费,买的就是学校的教育服务,作为“服务单位”的学校,为了“可持续发展”,能不考虑“上帝”的要求吗?其后,虽然我做了一些解释说明,但在不同的思维空间里交流,似乎很累。
实际情况是,个别家长的一面之词能说明一点问题,但却容易遮蔽更大的问题。
我联系一些大学生自杀以及杀人的事实讲了我的价值选择理由,我希望用人生教育统摄和抑制应试教育下的功利冲动,把生命教育、理想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当然从现实生存的角度,高考成绩也是很重要的,但必须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要用人生大目标统摄高考小目标,目标高远,行动才会更有力。
就这样,我一下子进入一个夹缝之中:一边是一些学生以及家长的夸赞与“崇拜”,一边是个别学生家长的排斥与“上访”,我心里五味杂陈。
1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沉沦下去,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用处,在教育行动中,让孩子明白活着要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问题本质上是校长的问题

马云:教育问题,本质上是校长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校长。
1月6日,2019年马云乡村教师奖与马云乡村校长计划颁奖典礼在三亚举行,活动期间首次举办了校长领导力论坛。
马云在现场表示:“中国有20万乡村校长,至少能影响6000万孩子的未来,多年前,鲁迅先生说‘救救孩子’,今天我们想呼吁‘帮帮校长’!”一个校长的一天到底有多忙?来自全国的60多个乡村学校校长和城市名校长纷纷谈起了自己的日常:不仅要给学生上课,还要懂管理,懂财务,懂心理,懂营养……但中国从来没有一所校长学校教人当校长。
海南乡村校长包瑞在现场谈起自己做校长的困难,感觉自己似乎每一天都在处理学校大量的账务,“就是签字,签不完的字”,感觉“比马云还忙”。
青海乡村校长班玛多杰经常要在高原上骑马家访,早上6点半出发,4、5个小时才到牧民家,凌晨2点左右才能返回学校。
如何像当CEO一样当校长?马云提出了许多建议,也再一次阐释了自己对教育的相关思考,不时有金句爆出。
以下为马云当天演讲全文(有删减):这几年,我越来越感受到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必须进行教育改革。
我们将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国家的挑战、人类的挑战,也是每个人、每一个家庭的挑战。
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观点、想法、感悟。
教育的关键在校长国家的未来看孩子,孩子的未来看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中小学校,中小学的关键在校长。
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师离开学校,主要原因是对校长不满。
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学校的方向,决定老师和学生的发展。
校长没想法、没规划、没有愿景,老师看不到希望,学生就难有未来。
偏远乡村,校长就是当地的“教育部长”。
一位优秀校长,不只影响一所学校,而是影响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人才和文化水平。
中国有20万乡村校长,如果把 20万乡村校长培训好,就可能解决6000万孩子的未来。
102年前,鲁迅先生喊出“救救孩子”。
今天,我们想呼吁一下,“帮帮校长”。
只有帮助校长才能帮助好教育。
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作者:诸戈文来源:《湖南教育·上》2013年第05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校长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决定了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成功的校长,必须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同时也是仰望星空的思想者。
一、为什么要做有思想的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而思想又是一个校长的灵魂。
所谓校长思想,是指校长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体系。
有思想的校长,才能办出有理性的教育,创建有特色的学校,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
1.这是教育回归本质的需要。
所谓回归本质,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坚决按教育规律办事。
但审视我们的学校,由于校长办学思想的偏离,功利主义、因循守旧、行政化倾向等,使得一些学校不能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离素质教育的要求渐行渐远。
我看外地一些名校,如江苏洋思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与其说这些学校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极大成功的典型,不如说它们是按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代表。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校长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总指挥,必须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回归教育本真。
2.这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的这个“好”,更大程度是指其思想的高度、深度与维度;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它能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付诸于日常的工作实践,必将会带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极大提升。
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逢会必讲学校文化,而且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举办一次校长论坛,就是希望校长们有触动、有思考、有激情,然后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般而言,建造楼堂馆舍易,凝聚学校精神难;改变学校环境易,培育文化氛围难。
只有当校长由重视硬件建设转变为重视校园文化,再把校园文化纳入整个学校文化,我们的学校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的文化建设才会真正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局面。
学习优秀校长用“五心”做教育

学习优秀校长用“五心”做教育作者:河北/马庆荣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C版》 2017年第2期马庆荣(秦皇岛市新世纪高中,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如何办教育、如何办优质教育始终是校长思考的现实问题。
全国优秀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育实践,启示校长用静、净、敬、精、竟“五心”做教育,学校将走在更加理性和自觉的轨道上。
关键词:优秀校长;教育思想;感悟;“五心”;做教育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06-0004-04一、静心,安定心神思考教育教育是需要静心的事业。
校长心灵安定,专心宁静地思考教育,才能摆脱吵杂世界的烦扰,唤醒对教育终极性的思考、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对教育信仰的执著。
很多人在教育自己孩子或设定自己座右铭的时候经常借用诸葛亮对其子的教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达以内心平静使自己尽善尽美,安定清静以实现远大理想的志向。
校长做教育又何尝不需要“宁静致远”呢?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田间校长静心思考石室中学的办学历史,“‘文翁石室’始终屹立锦江之滨,坚守庠序之教,引领巴蜀文化教育,为巴蜀地区乃至全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深切感悟到“文翁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勇于担当、革故鼎新的领军精神不仅为巴蜀人民永远铭记,更是石室千年发展永不朽灭的灵魂。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为领军人才成长奠基”办学理念。
河南淮滨高级中学李明校长作为践行在县级层次的高中校长,不停地对教育的终极性进行静心思考:“县中教育到底承载着什么使命?建成一所规模相当的学校就是造福家乡吗?管理好学校就一定能培养人、发展人吗?”李明校长正是“在不停地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对教育价值追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也正是这样静心思考及积极践行,才使他的校长生涯从“当校长”阶段发展到“办学校”阶段再升华到“做教育”阶段。
办有灵魂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校长

办有灵魂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校长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校长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就不可能有所成就,一个学校绝不能超过校长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一个没有教育理想追求,只求当维持会长的校长绝不可能办出优秀的学校来。
那么,学校如何在一个教育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迅速崛起?在当前以学生核心到头为主题的教育发展趋势中,关键的是要有探索理想的教育的信心和勇气,要以理想的教育去吸引和回报家长。
办有灵魂的教育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校长的灵魂就是校长办学的思想、办学理念。
如果一个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可以说,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价值观及其形成的学校发展主题、发展定位是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
现代教育已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我们要在立足国内外教育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办学方略,例如学校的办学理念,这其中应包含四个内涵理念:一是学校的核心理念。
人文与科学是人才成长的双翼,发展个性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学校在定位办学理念时,把“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作为办学理念的核心,而这核心,也正是我们对未来教育的理想追求。
二是德育理念。
有教无类、立德树人等等育人思想及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事业要超越教化心灵来耕耘,力求创造一种能沁透心灵的现代德育模式。
三是教学理念。
以研促教,是大家知道的教育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而作为教学理念,我们要引导教师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真正走出科技兴教的全新教育改革之路。
四是学习理念。
用生命的激情学习,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学生的学习理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位置,全面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创新学习模式,实现一流的发展。
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校长要放眼世界,培育具有现代意识和观念、具有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创业、成功的能力和素质,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高科技、高竞争、高情感社会所应具备的良好心态、健康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现代人”。
做一个有教育思想的校长

做⼀个有教育思想的校长2019-10-11最近重读吴⾮先⽣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笔者很欣赏书中⼏句话:“想要学⽣成为站直了的⼈,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我们教师不⼀定⾮得成为教育家、特级教师才会有思想,也不⼀定⾮得要拿出⼏本教育专著才能彰显你的思想。
但是我们教师必须有思想,学会思考,由此我们教师才“有资格”站在学⽣⾯前。
也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格的、⾃信的、有思想的学⽣。
同样。
校长是教师成长的磐者,如t望者都没有了思想,教师岂不迷失了成长的⽅向?那么我们校长如何让⾃⼰教育思想更富有呢?通读吴⾮先⽣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它给我们以下⼏点启⽰。
1 校长的思想从反思中来校长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来的,更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是从他们鲜活的教育管理⽣活中来,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管理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责任中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因此校长应将教育反思看作⼯作习惯,因为管理前,反思使教育管理成为⼀种⾃觉的实践,管理中,能使教育管理⾼质⾼效地进⾏;管理后,即有批判地在⾏动结束后进⾏反思,能使教育管理经验理论化。
在复杂⽽鲜活的教学实践中,⼀些微观的,看似⽆意义却真实⽽具体的⽇常教育教学⽣活,才是校长管理反思研究的真正视点。
2 校长的思想从合作中来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个苹果,我也有⼀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个苹果。
但是,倘若你有⼀种思想,我也有⼀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将各有两种思想。
”因此校长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共享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合作学习交流的实践活动:⼀是研讨型的学习场,⼆是沙龙型的学习场;三是实习型的学习场,四是展⽰型学习场。
由此把⾃⼰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及管理成果主动拿给别⼈分享,也要积极地分享别⼈的教育思想。
3 校长的思想从批判中来⼀个真正的思想者,应该拥有这把⾦钥匙,做到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发问、敢于怀疑、敢于批判。
做有思想的校长 办有品位的学校

一、一名合格的校长,应该做有思想的智者
(一)做教育的“名家”
“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让 童年快乐,为人生奠基”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可以不成长”这是著名主 持人杨澜的一句话,也是我校每位教师的成长理念。
一、一名合格的校长,应该做有思想的智者
(二)做教学的“专家”
二、一名合格的校长,应该做能作为的行者
(三)抓好学校的管
1.要学会管理 2.要学会调动
三、一名合格的校长,应该做敢担当的仁者
校长要做敢担当的仁者。 主要表现在: 一是热爱学生。 二是热爱教师。 三是的强者
(一)
善于创造一流的质量
(二) 善于创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的三个条件: 1、学校要有品位。 2、教师要有灵魂。 3、学生要有素养。
结束语
一个校长,心中装着理想,工作才有朝气; 一个校长,心中装有未来,做事才会大气; 一个校长,心中装着事业,做人才会大度; 一个校长,心中装着师生,治校才能有担当, 管理才有人性化,决策才有人情味。 做校长,就应该去做一个有思想、有担当、 有爱心的校长。
一、一名合格的校长,应该做有思想的智者
“校长是一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校长要做智者,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
人、一个善于感悟的人。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对教育有 超前的理念,是教育的“名家”;对教学有独到的见解,是教 学的“专家”;对管理有明确的目标,是管理的“行家”。
作为校长,不仅要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而且 还要掌握现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积极参与学校的 教学工作,深入到教师、班级和学生中去,只有这 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一名合格的校长,应该做有思想的智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问教育本质,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作者:李丰安刘耀春朱红梅来源:《教师·上》2017年第11期哪几个追问呢?第一个追问,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第二个追问,教育有没有一个衡量标准?第三个追问,教育现代化有哪几个核心问题?第一个追问: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它的版图大小、人口多少关联不大,只和它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为国家目标奉献和付出有关。
在今天,民族的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大事,可到底有多少人在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目标奉献和付出呢?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和每一个坐进教室的孩子,是不是有为国家奉献和付出的目标?这必须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
在今天,有无数的教育人在思考和追问教育的常识性问题:究竟为什么办教育?好学校、好教师、好课堂、好学生是什么样的?等等。
学校必须回到这些常识问题上作出应答,这才是学校的意义,教育的意义。
党的教育方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我们在讲“立德树人”时,实际上就开始意味着教育要从人出发了——以人为本,分析人、关注人、发展人。
离开了“人”,不可能有教育。
教育从来不排斥考试,但真正的考试不是发生在考场,而是发生在社会,仅仅赢得考场的教育,最终一定会输掉社会。
教育既要能让学生赢得考场,更要让他们赢得社会。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校长、教育行政人员思考的。
所以说,教育的意义应在于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公民。
第二个追问:教育有没有一个衡量标准?答案是有——基于对人的基本尊重。
如果教育不尊重人,那只能是疯狂追求升学率的举动,一切都为了升学率。
我们只能这样愤懑地表达:当教育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升学率、为了分数而存在的时候,这就充分证明我们的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
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是,应试教育已经夺走了某些学校教育的“底线”,要不然怎会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荒谬标语?可以说,在很多所谓的应试名校那里,教育早已名存实亡。
全美最佳教师雷夫:“我从来不会控制孩子,而是教会孩子自控。
尽管我的块头很大,面对10岁的孩子,我可以对他们大吼大叫,让他们因为害怕而屈服于我,但我不会那样做,那不是教学,而是欺负孩子,我的教室是没有恐惧的教室。
”“好教师会把学生当‘人’看,平等对待孩子,关注孩子的想法,注重与孩子沟通。
”雷夫说,好教师会让自己不断进步,在课堂内外都喜欢与孩子相处,包括玩游戏、打球等。
第三个追问:教育现代化有哪几个核心问题?教育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
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今天,我们必须思考,教育现代化离我们还有多远?制约我们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问题究竟是什么呢?作为校长,作为学校管理人员,我们要思考。
在教育的诸多问题中,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其实从根源性上讲,除了学校硬件建设的现代化以外,不外乎有三个:学校制度、教师队伍、教学方式。
1. 逐步建立一套现代学校制度我们来看一些教育现象。
比如,我们在教室里会挂上一个钟表,钟表的旁边再设计一个“高考倒计时”牌子;比如,我们所有的评价,包括“绩效工资”,都与升学率挂钩,我们信奉好教师就是学生成绩好的教师;比如,我们眼里的好学生与他的身体素质和日常行为没有关系,所谓的“三好”只看学习成绩……学校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有专家这样通俗地解读现代学校制度——“好的、先进的、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制度”。
一个基本形成共识的看法是——现代学校制度一定是一个能释放人性、提升精神的制度。
学校制度是教育魂之所在,没有了“魂”,就没有了“底线”。
要从这个角度去建立学校制度,或者逐步从这个方向去建立学校制度。
2. 逐步建设一支有精神追求的教师队伍中国近代教育其实是不缺乏有精神追求的好教师的,比如陶行知、陈鹤琴;中国当代也不缺少好教师,比如霍懋征、斯霞。
他们留下的名言:“为读书而读书,为教书而教书,乃是亡国的教育。
”“教是为了不教。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
”……好教师是教育真理的符号。
好教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呢?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爱是最高的师德;兴趣是最好的教学;研究学生是最大的课程。
建设一支有精神追求的教师队伍,挑战来自于哪里?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职业信念要坚定。
著名教育家、曾任苏州市市长的朱永新教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做第二种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
有良心的老师不是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而是每年教师节有多少学生还记得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
做让学校骄傲的老师,实属不易,你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想你,同事领导念你,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第四种老师,是于人于己都会创造故事和传奇的老师。
在乡村学校,出名师很难,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因素。
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
朱永新教授提供了“吉祥三宝”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是专业阅读。
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二是专业写作。
写作的过程是总结、归纳、剖析、反思与提升;三是寻找专业发展共同体。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乡村教师一定要跟外界取得联系。
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并不孤单,最有效的方式就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讨论、分享、碰撞,彼此鼓励,取长补短,对成长非常有益。
二是教师的教育角色。
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十大美语、十条禁语”遴选活动。
十大禁语为:“你不学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人!”“就你事多,快点,我很忙!”“你父母是干啥的?”“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我就知道,你改不了!”“你怎么越来越差了?”“不想听的可以睡觉!”“你要不想学就回去!”“我怎么一点都感觉不到你们年轻的朝气!”十大美语为:“错了别怕,咱们再来一次!”“你是最棒的女孩!”“孩子,世界上总有一扇门为你而开!”“我相信你,你能做到的!”“过去不代表将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生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
”“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
”“学习不怕起步晚,成才不怕起点低。
”“宁可让你现在怨我一阵子,也不愿你今后恨我一辈子!”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职业需要极高的专业性:回溯人类近代史,日本这个曾经资源贫乏、内忧外患的小国,为何能飞速发展,最终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可以肯定的是,教育在日本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又与其高素质、高专业性、高稳定性的中小学教师密不可分。
全美最佳教师雷夫“从教32年,我为什么还能保持激情”“默默地做好教学,不让无谓的事情影响自己,保持好心情。
”雷夫认为,这是他保持激情的第一秘诀,他从不会企图去说服家长、学校改变学生,但会与合作的家长共话教育,一起讨论孩子的成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观点,是不懂教育的人说出的不负责任的话,教师不可能拯救每一个学生。
”在雷夫看来,学校里存在三种学生:第一种是上帝送来的礼物。
这类学生天生喜欢学习、喜欢学校、喜欢教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父母也非常喜欢学校和教师,会与教师通力合作教育孩子。
第二种是讨厌上学、讨厌老师的学生。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父母也有类似的态度。
第三种就是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没人会关注到安静的他们。
雷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三种孩子的身上,静静地等待这些孩子的自我改变,这会让自己有一种成就感,这是雷夫保持激情的第二个秘诀。
“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培养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这是雷夫保持激情的第三个秘诀。
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诸如教师待遇不高、工作量过大、责任过重,学生课程过多、学习时间过长、学业任务过重,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政府对教育重视不够、校长聘任制度有缺陷,等等。
但是,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落实,越往下待遇越高理念的实施,乡村教师的工作激情、精神追求一定会得到大大激发。
3. 逐步改革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现代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否有了三通两平台就是有了现代化的课堂?未必见得。
技术性改良只能是课改的切入点。
课改的最终目的仍然需要回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
回到育人,也就是回到了教育的“常识”。
从“人”的角度划分三代课改。
回顾一下,以山东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第一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调整课堂结构”,也就是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第一代课改的出发点就是“效”,是为了解决课堂“低效”的问题。
但第一代课改显然存在的问题是依然传统的“教为中心”“师为中心”。
当然,第一代课改相对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是一个突破,这种突破的意义在于,它注重和增加了“学”的分量,更加强调学习的能动性。
第二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重塑教学关系”,它相对于“调整课堂结构”的改良算得上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改革的深入。
第二代课改首次触及到了教学关系的本质,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师中心”为“生中心”,它首次开始把“学”和“生”置于主体地位。
第二代课改下的课堂的主要特点是“师退生进”,有三个标志性形式: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展示。
可以说,这是具有革命性的改革。
第三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改变教学意义”,它相对于“教学关系”的改革而言,又可称为一种颠覆性改革。
如果说第二代课改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那么第三代课改试图解决的就是最根本的“学什么”以及“为何学”的问题。
第三代课改力求打破课堂的固有形式,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第三代课改主要的特点有三个:取消导学案、无限放大自学、一名教师同时给多个班级上课。
第三代课改的核心价值在于重塑“课堂之魂”,以“课堂之道”去培养“三格”。
总之,从最初的“10+35”,到后来的“0+45”,再到以“快乐”为唯一评价标准的“0分课堂”,一直到今天以“自由”为价值追求的“无师课堂”,他们的改革所提供的脉络,显然不是指向于“分”,而是指向于“人”的。
我们讲课改,不必拘泥他们的形式,也不能评判他们的是否真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但课改的方向必须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出学生自主自信的课。
(作者单位:李丰安,湖南省双峰县教育局;朱红梅,湖南省双峰县甘棠片校;刘耀春,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