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英的产生途径

合集下载

二恶英的产生途径

二恶英的产生途径

1.二恶英的产生途径2.在焚烧过程和化学反应中二恶英是由苯环与氧、氯等组成的芳香族化合物,其中毒性最强的为2、3、7、8四氯联苯(2、3、7、8TCDD)。

二恶英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完全由人为污染造成。

其来源包括:(1)苯酚类的除草剂的生产过程和燃烧过程及对用这种除草剂喷洒过的植物的燃烧过程;(2)造纸厂在纸浆的氯气漂白过程中漂白废液;(3)焚烧含有石油产品、含氯塑料(聚氯乙烯)、无氯塑料(聚苯乙烯)、纤维素、木质素、煤炭等垃圾物;(4)含铅汽油的使用;(5)烟草的燃烧;(6)在农药生产和氯气生产过程中以副产品或杂质形式产生二恶英;(7)灭螺用的五氯酚钠含有痕量二恶英。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城市垃圾的不完全燃烧是城市二恶英的主要来源。

2. 二恶英的形成机理城市垃圾焚烧炉中二恶英有两种成因:一是二恶英类物质混入垃圾,二是焚烧炉在燃烧垃圾过程中产生二恶英,其机理相当复杂。

有关研究认为,焚烧垃圾时,二恶英的形成机理如下:2.1. 高温合成:即高温气相生成PCDD。

在垃圾进入焚烧炉内初期干燥阶段,除水分外含碳氢成分的低沸点有机物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形成暂时缺氧状况,使部分有机物同氯化氢(HCl)反应,生成PCDD。

焚烧技术标准中是根据一氧化碳浓度判断供氧不足状况的。

2.2. 从头合成:在低温(250~350℃)条件下大分子碳(残碳)与飞灰基质中的有机或无机氯生成PCDD。

残碳氧化时,有65%~75%转变为一氧化碳,约1%转为氯苯转变为PCDD,飞灰中碳的气化率越高,PCDD的生成量也越大。

2.3. 前驱物合成:不完全燃烧及飞灰表面的不均匀催化反应可形成多种有机气相前驱物,如多氯苯酚和二苯醚,再由这些前驱物生成PCDD。

高温燃烧产生含铝硅酸盐的原始飞灰中含有不挥发过渡金属和残碳。

飞灰颗粒形成了大的吸附表面。

飞灰颗粒在出炉膛冷却的同时,颗粒表面上的不完全燃烧产物之间,不完全燃烧产物与其它前驱物之间发生多种表面反应,另一方面与不挥发金属及其盐发生多种缩合反应,生成表面活性氯化物,再经过多种复杂的有机反应生成吸附在飞灰颗粒表面上的PCDD。

二恶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

二恶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

二噁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
二噁英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燃烧过程中
的不完全燃烧和其他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以下是二噁英的产生原理和
控制方案:
一、二噁英的产生原理
1.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二噁英是一种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它的产生与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有关。

当燃料中的有机物质在燃烧时,如果燃烧不完全,就会产生二噁英。

2.其他化学反应:除了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二噁英的产生还与其他化学反应有关。

例如,当废气中的氯化物和有机物质在高温下反应时,也会产生二噁英。

二、二噁英的控制方案
1.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燃烧过程中的温度是影响二噁英产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可以有效地减少二噁英的产生。

例如,在工业炉中,可以通过调整燃料的供给和空气的流量来控制燃
烧过程中的温度。

2.使用低二噁英燃料:选择低二噁英燃料也是减少二噁英产生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使用低含二噁英的燃料,如天然气、液化气等。

3.使用二噁英减排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使用二噁英减排设备来减少二噁英的排放。

例如,可以使用催化剂来促进燃烧过程中的完全燃烧,从而减少二噁英的产生。

4.加强废气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废气处理也是减少二噁英排放的重要措施。

例如,可以采用吸附、洗涤、氧化等方法对废气进行处理,从而减少二噁英的排放。

综上所述,减少二噁英的产生和排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使用低二噁英燃料、使用二噁英减排设备和加强废气处理等措施。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二噁英的产生和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恶英产生条件、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二恶英产生条件、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二恶英二恶英(Dioxin),又称二氧杂芑(qǐ),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二恶英实际上是二恶英类(Dioxins)一个简称,它指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

二恶英包括210种化合物,这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

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恶英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此,环境中的二恶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

它的毒性以LD50表示,专业术语叫“半数致死量”。

它的毒性十分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环保专家称,二恶英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中,主要的污染源是化工冶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以及生产杀虫剂等产业。

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二恶英,悬浮于空气中。

二恶英的产生条件1.环保专家称,“二恶英”,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中,主要的污染源是化工冶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以及生产杀虫剂等产业。

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二恶英,悬浮于空气中。

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90%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含铅汽油、煤、防腐处理过的木材以及石油产品、各种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弃物在燃烧温度低于300-400℃时容易产生二恶英。

聚氯乙烯塑料、纸张、氯气以及某些农药的生产环节、钢铁冶炼、催化剂高温氯气活化等过程都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恶英。

二恶英还作为杂质存在于一些农药产品如五氯酚、2,4,5-T等中。

城市工业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形成机制仍在研究之中。

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1.在对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的焚烧过程中,焚烧温度低于800℃,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二恶英。

二恶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

二恶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

二噁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二噁英(Dioxin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由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其结构中含有两个苯环并连接一个二氧杂环。

二噁英具有极强的毒性,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二噁英的产生原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噁英的产生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燃烧过程和化学反应。

燃烧过程是二噁英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焚烧废物、燃煤和焦化等过程中,如果温度不够高或氧气供应不足,废物中的有机物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二噁英。

尤其是在含氯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氯原子会与氧气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二噁英。

化学反应也是二噁英形成的重要途径。

例如,某些化学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某些农药、杀虫剂和某些有机溶剂,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会生成二噁英。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电容器的制造和焚烧、废物处理和回收等过程中,也会产生二噁英。

针对二噁英的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源头上控制二噁英的排放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应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减少二噁英的生成。

例如,在焚烧废物时,应确保燃烧温度足够高,氧气供应充足,以确保废物充分燃烧,减少二噁英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技术,如高温氧化、催化燃烧和化学吸附等方法,有效降低二噁英的排放。

对于已经产生的二噁英,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例如,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和吸附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二噁英。

此外,在土壤和空气污染治理中,也可以利用吸附、化学还原和生物降解等方法,减少二噁英的迁移和转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监测和管理也是控制二噁英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二噁英的排放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二噁英的产生和排放。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其加强环境管理,减少二噁英的排放。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也是控制二噁英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促进二噁英的控制和治理。

二恶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

二恶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

二噁英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案一、引言二噁英(Dioxin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由苯并二恶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和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两个家族组成。

它们具有高度毒性和持久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了解二噁英的产生原理以及控制方案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释二噁英的产生原理,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案,包括源头控制、处理技术和监测方法等。

二、二噁英的产生原理1. 燃烧过程中的形成最常见的二噁英形成途径是燃烧过程中的生成。

当含氯有机物与氢氧化物存在时,高温下会发生氯化反应,并形成多个卤素化合物。

这些卤素化合物在进一步反应中生成更稳定且具有高毒性的二噁英。

2. 工业过程中的排放工业过程中也是二噁英产生的重要途径。

许多工业活动,如焚烧、冶炼、制药和化学合成等,使用了含氯有机物作为原料或催化剂。

这些过程中的燃烧、氧化和还原反应会导致二噁英的生成。

3. 自然环境中的形成除了人为活动,二噁英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形成。

例如,森林火灾和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有机物和氯化物,从而促进二噁英的生成。

此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可能导致二噁英的产生。

三、二噁英的控制方案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预防和减少二噁英产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替代有机物:使用不含氯或含氯较少的替代品可以降低二噁英生成的潜力。

•确保完全燃烧:在工业过程中,确保完全燃烧可以减少未完全反应产物中含有未被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有机氯。

•控制温度和氧化性: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氧化性可以减少二噁英的生成。

•垃圾分类和处理:合理分类和处理垃圾可以减少焚烧过程中有机氯的释放。

2. 处理技术对于已经产生的二噁英,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可以有效吸附二噁英,将其从废气或废水中去除。

简述二恶英产生原因、防控措施。

简述二恶英产生原因、防控措施。

问题:废旧塑料焚烧过程、防控措施不到位,易产生二噁英有毒物质。

简述二噁英产生原因、防控措施。

是什么:二噁英通常指具有相似结构和理化特性的一组多氯取代的平面芳烃类化合物,属氯代含氧三环芳烃类化合物,包括75种多氯代二苯并一对一二噁英和135种多氯代二苯并呋哺,缩写为PCDD/Fs。

来源:目前,由于木材防腐和防止血吸虫使用氯酚类造成的蒸发、焚烧工业的排放、落叶剂的使用、杀虫剂的制备、纸张的漂白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等是环境中二噁英的主要来源。

一、焚烧炉中二恶英废气的产生原因垃圾焚烧炉中二恶英有两种成因:一是二恶英类物质混入垃圾,二是焚烧炉在燃烧垃圾过程中产生二恶英,其机理相当复杂。

有关研究认为,焚烧垃圾时,二恶英的形成机理如下:1.1高温合成即高温气相生成PCDD。

在垃圾进入焚烧炉内初期干燥阶段,除水分外含碳氢成份的低沸点有机物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形成暂时缺氧状况,使部分有机物同氯化氢(HC1)反应,生成PCDD。

1.2从头合成在低温(250℃~350℃)条件下大分子碳(残碳)与飞灰基质中的有机或无机氯生成PCDD。

残碳氧化时,有65%~75%转变为一氧化碳,约1%转变为氯苯再转变为PCDD,飞灰中碳的气化率越高,PCDD的生成量也越大。

1.3前驱物合成不完全燃烧及飞灰表面的不均匀催化反应可形成多种有机气相前驱物,如多氯苯酚和二苯醚,再由这些前驱物生成PCDD。

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剩余部分前驱物及未燃烬的环烃物质在烟气所含金属(尤其是Cu)的催化作用下与氯化物和02反应,生成二恶英类物质,反应温度在300℃左右。

如果采用静电除尘,当烟气在流过静电除尘器时,由于静电干燥器含有较多的Cu、Ni、Fe等金属微粒,且烟气入口温度为300℃左右,因而很容易生成二恶英类物质,所以近年来优先采用袋式除尘器。

二恶英在焚烧炉中产生,致于哪一种机理起主导作用则取决于炉型、工作状态和燃烧条件。

二、焚烧炉中二恶英废气的控制方法二恶英类物质是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能仅用单一的洗气、除尘、净化装置就可以除去,必须在焚烧固体废物时进行全过程控制。

二恶英的产生及危害

二恶英的产生及危害

PCDD/Fs已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受控 清单,各缔约方都必须采取法律和行政技术措施 对其严格控制。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面,P CDD/Fs排放总量已经有了大幅度削减。但迄今为 止,人们对PCDD/Fs的认识仍然是初步的,国内 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研究水平远落后 于发达国家,许多方面目前仍为空白、尤其是钢 铁等行业。我国新的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目 前正在制订过程中,已经将PCDD/Fs排放限值列 入其中,不久将会出台。
二恶英类化合物在环境中并不自然存在,但由于 人类工业活动而使其无处不在。目前已知来源的95% 以上是废弃物(含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和医疗废 弃物)焚烧时所产生。除此以外,金属制造业、农药生 产、一些造纸工业的副产品及某些特定化学工业中也 产生一定量二恶英,其主要来源分布见表1。
二恶英的形成机理
(2)严格控制焚烧过程
根据二恶英的特性,要求燃烧室温度保持800 ℃ 以上,滞留2秒钟以上,使完全燃烧,冷却设 备基准要求在200℃以下,这样,可大幅度减少二 恶英的生成与排出。
(3)利用植物清毒
二恶英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具有高度的脂溶 性,所以容易积存在人体内脂肪多的部位。日本 专家研究认为,富含纤维素和叶绿素的食物如菠 菜、萝卜叶等有助于消除体内富积的二恶英。其 原理是反利用肠肝循环,在二恶英被小肠吸收前, 使其附着在食物纤维上,然后排出体外而解毒。
PCDDs由2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 环,PCDFs由i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 环(见图1和图2)。每个苯环上的氢原子都可以被 i~4个氯原子取代,由于取代的位置和数量的不 同可形成210种异构体(PCDDs有75种、PCDFs有135 种), 见表1。
理化特性
二恶英有两种形态:挥发性的气体二恶英和颗粒 状的固态二恶英。它们在环境中都能长时间存在,且 随着氯化程度的增强,PCDD/Fs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减 小。 二恶英仅在有机溶媒溶解,水几乎不能溶解。 容易生成的温度是180—400℃,分解温度在700℃以上。 在人与动物体内及受3lOnm左右紫外线照射时缓慢分解, 在脂肪中高度分解。对酸、碱稳定,土壤吸着性高, 挥发性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水解及光分解 作用对二恶英分子结构的影响均很小。例如,TCDD(四 氯二苯异二恶英,共有22个异构体)具有很低的蒸发压, 25℃时仅为2.3×10-4Pa,熔点3O5℃,在水中的溶解 度仅为0.2g/L,且热稳定性好,即使温度高达700℃ 也不会分解。

二恶英的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

二恶英的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

二恶英的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二恶英是指二十二二硬氯联苯二十-单五甲基硬元与英;国产生的一类有机有害化学物质。

它由多个类似于氯苯的分子组成,是无色无臭的固体,在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存在。

二恶英是有毒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从二恶英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两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探讨二恶英的产生原因。

二恶英的主要产生途径有两种:工业活动和自然过程。

工业活动主要包括燃烧、冶炼、化工生产等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硬元和英可能会反应生成二恶英。

此外,二恶英还可以通过民用燃煤、焚烧垃圾、汽车尾气等燃烧过程产生。

另一方面,二恶英也可以通过自然过程产生,例如丛枝菌根菌在土壤中的活动和山火燃烧等。

总体来说,二恶英的产生是由于燃烧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存在不合适的条件而导致。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控制二恶英的措施。

为了控制和减少二恶英的产生,我们应该从源头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产生和排放二恶英。

首先,工业企业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废物不含有二恶英,以减少二恶英的排放。

其次,对燃煤、焚烧垃圾和汽车尾气等燃烧过程,应采用先进的净化技术,如烟道脱硫、脱氮和脱毒等,以减少二恶英的生成和排放。

此外,对于丛枝菌根菌在土壤中的活动和山火燃烧等自然过程,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二恶英的产生和扩散。

除了源头控制,我们还可以通过治理已经产生的二恶英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用植物来吸收和降解二恶英。

研究表明,一些植物对二恶英具有吸附和降解的能力。

通过种植这些植物,可以达到减少二恶英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等技术来处理含有二恶英的废物和废水,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起来,二恶英的产生是由于工业活动和自然过程中的不合适条件导致的。

为了控制和减少二恶英的产生,我们应该从源头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产生和排放二恶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二恶英的产生途径
4.在焚烧过程和化学反应中二恶英是由苯环与氧、氯等组成的芳香族化合物,其中毒性最
强的为2、3、7、8四氯联苯(2、3、7、8TCDD)。

二恶英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完全由人为污染造成。

其来源包括:(1)苯酚类的除草剂的生产过程和燃烧过程及对用这种除草剂喷洒过的植物的燃烧过程;(2)造纸厂在纸浆的氯气漂白过程中漂白废液;(3)焚烧含有石油产品、含氯塑料(聚氯乙烯)、无氯塑料(聚苯乙烯)、纤维素、木质素、煤炭等垃圾物;(4)含铅汽油的使用;(5)烟草的燃烧;(6)在农药生产和氯气生产过程中以副产品或杂质形式产生二恶英;(7)灭螺用的五氯酚钠含有痕量二恶英。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城市垃圾的不完全燃烧是城市二恶英的主要来源。

2. 二恶英的形成机理
城市垃圾焚烧炉中二恶英有两种成因:一是二恶英类物质混入垃圾,二是焚烧炉在燃烧垃圾过程中产生二恶英,其机理相当复杂。

有关研究认为,焚烧垃圾时,二恶英的形成机理如下:
2.1. 高温合成:即高温气相生成PCDD。

在垃圾进入焚烧炉内初期干燥阶段,除水分外含碳氢成分的低沸点有机物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形成暂时缺氧状况,使部分有机物同氯化氢(HCl)反应,生成PCDD。

焚烧技术标准中是根据一氧化碳浓度判断供氧不足状况的。

2.2. 从头合成:在低温(250~350℃)条件下大分子碳(残碳)与飞灰基质中的有机或无机氯生成PCDD。

残碳氧化时,有65%~75%转变为一氧化碳,约1%转为氯苯转变为PCDD,飞灰中碳的气化率越高,PCDD的生成量也越大。

2.3. 前驱物合成:不完全燃烧及飞灰表面的不均匀催化反应可形成多种有机气相前驱物,如多氯苯酚和二苯醚,再由这些前驱物生成PCDD。

高温燃烧产生含铝硅酸盐的原始飞灰中含有不挥发过渡金属和残碳。

飞灰颗粒形成了大的吸附表面。

飞灰颗粒在出炉膛冷却的同时,颗粒表面上的不完全燃烧产物之间,不完全燃烧产物与其它前驱物之间发生多种表面反应,另一方面与不挥发金属及其盐发生多种缩合反应,生成表面活性氯化物,再经过多种复杂的有机反应生成吸附在飞灰颗粒表面上的PCDD。

焚烧垃圾温度为750℃且氧过剩时最易生成不完全燃烧物。

具体哪一种机理起主导作用取决于炉型、工作状态和燃烧条件。

生成PCDD的前提可以概括为:存在有机或无机氯,存在氧,存在过渡金属阳离子作为催化剂。

发生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会大量吸附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这样便形成了浓雾。

另外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
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

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

这次的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

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以致暴病成灾。

多诺拉烟雾事件和1930年12月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及多次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1959年墨西哥的波萨里卡事件一样,都是由于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中排放的有害物质。

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总量为5.6亿吨,其中一氧化碳(CO)2.7亿吨,二氧化碳(CO2)1.46亿吨,碳氢化合物(CH)O.88亿吨,二氧化氮(NO2)0.53亿吨。

美国每年因大气污染死亡人数达5.3万多人,其中仅纽约市就有1万多人。

大气污染能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城市燃煤煤烟的排放,城市居民肺部煤粉尘沉积程度比农村居民严重得多。

工业发达的洛杉矶城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石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300多吨氮氧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强烈阳光下,会与活泼的氧化物如原子氧、臭氧、氢氧基等自由基发生作用,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链式反应,生成醛、酮、烷、烯和中间产物——自由基。

自由基进一步促进NO向NO2转化,生成臭氧、醛类和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多种重要的二次污染物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同水蒸气在一起,在适当的条件下便形成了带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生成后的活动性极强,可以随风、云和降水在任何一片空间安家。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

燃烧化石燃料、农业
和畜牧业、垃圾处理等等都会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