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浓缩和结晶之食安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PPT课件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PPT课件
第27页/共49页
2. 蛋白质和酶
蛋白质
结构破坏 辐射交联 辐射降解 蛋白质辐照时交联与降解同时发生,而往往是交联大于降解,所以降解常 被掩盖而不易觉察。
第28页/共49页

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蛋白质,所以辐射对酶所引起的作用与蛋白质类似,酶 中所含的巯基(-SH)由于容易氧化会增大酶对辐射的敏感性,但在复杂的食 品体系中,由于其他物质的伴生存在而使酶得以保护,欲使酶钝化需要相当 大的辐射剂量。
第44页/共49页
第五节 食品辐照的卫生与安全
第45页/共49页
FA O 、 I A E A 和 W H O 联 合 专 家 委 员 会 于 1 9 8 0 年 1 0 月 2 7 日 至 1 1 月 3 日 在 日内瓦召开了关于辐照食品卫生会议。依据以前各届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和 这些机构组织的其他技术或法律专家会议所作出的结论,允许食品辐照的 最大能量水平是:电子射线为10MeV;g射线和X射线为5MeV。
第24页/共49页
辐射化学效应的强弱用G值表示,所谓G值 就是介质中每吸收100eV能量时发生变化的 分子数。
例如:麦芽糖溶液经过辐射发生降解的G值 为4.0,则表示麦芽糖溶液每吸收100eV的 辐射能,就有4个麦芽糖分子发生降解。不同 介质的G值可能相差很大,G值大的,辐射引 起的化学效应较强烈;G值相同者,吸收剂 量大者所引起的化学效应较强烈。例如G值 等于3,吸收剂量为1Mrad时,每千克介质 发生变化的摩尔数为3.1×10-6,剂量提高到 6Mrad时,则每千克发生变化的摩尔数达 1.9×10-2。
第16页/共49页
二、食品辐射装置
食品的辐射装置包括辐射源、防护设备、输送系统和自动控制与安全系统。
第17页/共49页

第六章 食品的浓缩与结晶ppt课件

第六章  食品的浓缩与结晶ppt课件

平衡浓缩 利用两相在分配上的某种差异而获得溶质浓缩
液和溶剂的分离方法。如蒸发浓缩和冷冻浓缩。 非平衡浓缩
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性来达到分离溶质与溶剂的 过程。
1.蒸发浓缩物料发生变化
成分变化、黏度增加; 结垢
过度受热产生结块,焦化;可用高流速或加 强设备清洗来减缓结垢生成。 起泡
尤其是含蛋白质胶体较多的食物。 结晶
蒸发器的选用
物料敏热性选择制、品度黏设计适蒸用发的器蒸,发器要类以型料液的特性说(明 热敏性、黏度等) 无作要为求重:要低依或等中据,管全式面、衡板式量、,固通定常圆选锥用式 蒸发水平器管要式满不足适以合于下结的垢基制本品
无或小① ②
符传合热高工系艺数要高真求,空圆锅,有锥、溶较式刮液高板的的膜浓热式、缩效旋比率转适且当能琼;耗胶采低、用;明间胶歇、式肉浸出液的浓缩
预习
课堂考勤
41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第六章 食品浓缩与结晶
食品浓缩的分类和目的 食品的蒸发浓缩技术 食品的冷冻浓缩技术 食品的膜浓缩技术 食品的结晶技术
一、食品浓缩的分类和目的
浓缩是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通常是水) 的操作过程,也是溶质和溶剂均匀混合液的部 分分离过程。
按浓缩的原理分为平衡浓缩和非平衡浓缩两种物 理方法。
1.多效真空蒸发的特点
①在真空条件下,液体的沸点低,有利于增大加热蒸 汽与液体之间的温差,增大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
②物料在较低温度下蒸发,可以减少对热敏性物料的 破坏;
③便于采用低压蒸汽和废热蒸汽作为热源,降低能耗, 提高生产效率。
④真空蒸发需要配备真空系统,会增大设备投资及动 力消耗。
2.多效蒸发的形式
690
413
384

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讲义(PPT 42张)

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讲义(PPT 42张)
微生物类 型
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
酵母菌, 醋酸菌, 真菌,兼 细菌,需 性厌氧 氧型 酵母菌的 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 醋酸菌在 有氧条件 产生醋酸
毛霉,真 乳酸菌,细 菌,需氧 菌,厌氧菌 毛霉产生 蛋白酶和 脂肪酶 乳酸菌无 氧呼吸产 生乳酸
原理
反应条件
15~18℃接 18~25 ℃, 30~35℃, 种,酒精含量 常温,无 通入氧气 控制在12% 氧条件 无氧 左右
发酵初期,泡菜中的微生物繁殖很快,微生物 (包括一些硝酸盐还原菌),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 成亚硝酸盐,如此同时,蔬菜中的酚类和维生素C等 物质也会将亚硝酸盐氧化,但总体来看,生成的亚硝 酸盐大于被还原的亚硝酸盐。 随着微生物代谢活动的持续,氧气被消耗殆尽, 泡菜坛中的环境不利于除乳酸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 生长。与此同时,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由于被氧化而 减少,因此,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并趋于一个 相对稳定的数值。
(2)发酵条件
制作果酒 最适发 18℃——25℃ 前期: 需氧 后期: 不需氧 酸性环境 (3.3-3.5) 制作果醋 30℃——35℃
酵温度
对氧
需充足氧 酸性环境 (5.4-6.3) 7—8 d
的需求
pH 发酵时间
10—12 d
3、实验装置
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 充气用的;制酒时关闭。
充 气 口
菌种来源: 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 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 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 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 染,保证产品质量。
让豆腐长 出毛霉
温度控制 在15- 18℃
加盐 腌制
析出豆腐 中水分, 并抑制微 生物生长 避免豆腐 腐败变质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全套课课件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全套课课件
(二)、其它贮藏方法 辐射法;腌渍;化学保藏法;罐藏法
第四节 水产原料特性及保鲜
一、水产原料及其特性 1. 原料的种类 2. 原料的特性 (1) 水产原料的多样性 (2) 水产资源的多变性 (3) 鱼体大小、部位对成分的影响 (4) 不同季节的鱼体成分变化 (5) 易腐败变质
二、 品质要求及质量鉴定
二、食品加工辅助原料
(一) 调味料 (二) 香辛料
精品课程《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第二章 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
(配合学习课件:食品的杀菌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 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热处理
——作用、类型、特点、加热方式
▪ 食品热处理反应的基本规律
——加热对微生物、酶及食品品质的影响;热处理反应动力学
一、低温处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食品低温保藏技术的种类和一般工艺
三、食品低温保藏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食品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低温对酶的作用 三、低温对食品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第三节 食品的冷藏
一、冷藏食品物料的选择和前处理 二、食品的冷却方法 三、食品冷却冷藏的工艺控制 四、食品冷却过程中冷耗量的计算 五、食品在冷却冷藏过程中的变化 六、冷藏食品的回热
感官鉴定 化学测定 微生物学测定
三、鱼的保鲜(活)方法
(一) 冷却保鲜法 (二) 冻结保藏法 (三) 鱼的保活方法
麻醉法 生态冰温法 模拟冬眠系统法
第四节 乳与蛋原料及其特性
一、乳及其贮藏特性 (一) 牛乳的组成及各种成分存在的形式
1. 牛乳的组成 2. 牛乳中各种成分存在状态 (二) 乳的保鲜及加工特性 1. 加工用原料乳的技术条件 2. 乳的保鲜 3. 乳的加工特性 (1) 热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 (2) 冻结对牛乳的影响

食品加工与贮藏学ppt完美版

食品加工与贮藏学ppt完美版

水分活度对食品保藏性的影响
1、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2、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3、水分活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1、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aw范围
1.00~0.950.95~0 Nhomakorabea91 0.91~0.87 0.87~0.80
0.80~0.75 0.75~0.65 0.65~0.6 小于0.5
第二章 食品的脱水
概述
脱水的类型 浓缩:浓缩得到的产品是液态,水分含量在15%以上(浓缩果汁)
干燥:干燥得到的产品是固态,水分含量在15%一下(奶粉,果粉)
食品脱水加工类型: 1、在常温下或真空下加热让水分蒸发,依据食品组分的蒸汽压不同而分离去除 水分至固体或半固体(干燥或干制) 2、依据食品分子大小不同,用膜来分离水分(如超滤,反渗透),主要是用于 浓缩
第三节 食品加工工艺
食品加工: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械、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 品或可食用产品的过程,加工可分为清洗、粉碎、混合、分离、成型、发酵、热处 理、冷冻等 食品工艺: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 食品工业的组成: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
能抑制酶活性
3、水分活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淀粉:淀粉的食品学特性主要体现在老化和糊化上。老化是淀粉颗粒结构、淀粉链空 间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溶解性能、糊化及成面团作用变差的过程。在含水量大30~ 60%时,淀粉的老化速度最快;降低含水量老化速度变慢;当含水量降至10~15%时, 淀粉中的水主要为结合水,不会发生老化。
无溶剂能力,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单分子层
定义:处于非水物质外围,与非水物质
邻近水
呈缔合状态的水;

《食品浓缩和结晶》课件

《食品浓缩和结晶》课件

浓缩技术案例分析
浓缩技术原理
通过减少食品中的水分含量, 提高食品的浓度和稳定性,从
而延长保质期和增加风味。
浓缩技术分类
根据不同的工艺和原理,浓缩 技术可分为蒸发浓缩、冷冻浓 缩和膜浓缩等。
浓缩技术应用
浓缩技术在果汁、果酱、调味 品、乳制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如浓缩苹果汁、浓缩番茄酱等 。
浓缩技术优缺点
04
食品浓缩和结晶技术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趋势
高效节能技术
智能化控制
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环保要求 的提高,高效节能的浓缩和结晶技术 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 术,实现浓缩和结晶过程的智能化控 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型分离材料和工艺
新型分离材料和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如膜分离、离子交换等,将进一步提 高浓缩和结晶的效率和纯度。
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功能性食品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 断提高,功能性食品的需求越来 越大。浓缩和结晶技术将在功能
性食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对高纯度、高质量的 原料需求较大,浓缩和结晶技术将 有助于提高原料质量和降低生产成 本。
环保领域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高盐废水处 理等环保领域将更多地应用浓缩和 结晶技术。
食品结晶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用于糖、盐等大宗 工业原料的结晶。
优缺点比较
食品浓缩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加工成 本低,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然而 ,食品浓缩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改变食品的质 构和风味,以及浓缩后的食品容易变质。
食品结晶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将食品中的有效成分或杂质 进行分离和纯化,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然而,食品 结晶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结晶过程较为复杂、设备投 资大、加工成本高等。

食品保藏和加工技ppt课件

食品保藏和加工技ppt课件
速冻冻藏法:30min内快速降温到冰点以下,水不形 成大冰晶,以玻璃态存在,保证了食品 品质
17
辐射保藏
定义: 利用放射性核素或低能加速器放出的射线对食品 进行辐射处理,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原理: r射线及电子束,引起生物体内的分子和原子激发 和电离,杀灭微生物并影响食品的生化过程,抑 制发芽 、生长和成熟。
冻结保藏(-23 ℃冻结,-18 ℃保藏)
14
冷却保藏
定义:食品温度在冻结点之上,水分不结冰, 降低 酶和微生物活性的储藏方法。
冷却方式:空气冷却、冷水冷却、真空冷却 空气冷却:在冷藏库的冷却间或过堂内进行, 至冷藏温度后入库冷藏,适用果蔬、肉 及其制品、蛋品、脂肪、乳制品、冷饮半制 品及糖果等 冷水冷却:冷水(0-3℃)喷淋或浸渍,适用根 类菜和较硬果蔬、禽类、鱼类等 真空冷却:真空条件下,冷却温度2-3 ℃,适用 阔叶蔬菜
40
五、食品的微波加工
1、食品微波加热技术 2、食品微波干燥技术 3、微波处理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
41
1、食品微波加热技术 原理:电磁场作用,分子碰撞、摩擦,将微波转化
为热能,导致物料升温,同时引起蛋白质变性。 特点:内部加热法 (1)加热速度快 (2)加热均匀性好 (3)加热易于瞬时控制 (4)节能高效果
42
2、食品微波干燥技术 分类:常压微波干燥、微波真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及应用:热敏性物料、浓缩果汁、
蔬菜、水果等,较好的保持食品的色泽、风味、 维生素等
43
3、微波处理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 (1)蛋白质
适当的处理能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 (2)脂肪 强度大会导致有力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降低大豆
效果
1-10
无抑制作用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第二版培训课件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第二版培训课件
关注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的创新和 进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 方案。
未来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技术,实现食品加工与保 藏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新型包装材料
研发新型包装材料,提高 食品的保鲜度和保质期, 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 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提 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 性。
03
冷藏与冻藏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低温会导致某些食品成分发生变化,如蛋白质变性和淀粉结晶等。
食品气调保藏
气调保藏原理
通过调节储存环境中的气体比例,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呼吸,延长保质期。
气调保藏工艺
控制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比例,选择适宜的气调包装材料等。
气调保藏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主要用于水果、蔬菜、谷物和肉类等易腐食品的保鲜。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第 二版培训课件
目录
•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概述 • 食品加工技术 • 食品保藏技术 • 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安全问题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01
概述
食品加工的目的与意义
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通过加工处理可以去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减少微生物和有害生物的数量,提高食 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法规要求
规定了食品生产和经营的许可制度、食品追溯制度、食品召回制度等,确保食 品质量和安全。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05
各类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的应用实例
罐头食品加工
冷冻食品加工
脱水食品加工
通过高温杀菌处理,将 食品装入密封容器中,
延长食品保质期。
通过快速冷冻技术,使 食品在低温下保持新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直接 或经加压后引入另一蒸发器,作为 该蒸发器的热源,可提高体系热能 的利用率,这种串联蒸发操作称为 多效蒸发。
间歇式蒸发
又称分批式(或批量式)蒸发。在 蒸发器中料液的添加是不连续的, 随着蒸发的进行,当料液浓缩至所 需的浓度时停止加料和蒸发,把浓 缩液一次性排出,完成一批物料的 蒸发浓缩处理。
间歇式蒸发的特点
间歇式蒸发会使部分物料(先进入 蒸发器的那部分物料)长时间受热, 故不适于热敏性物料的浓缩;
设备利用率低;
但该类设备结构简单,最终浓度容 易控制,适于小规模生产 。
连续式蒸发
在蒸发器中料液的添加和排出都是 连续进行的。
该操作方式物料受热时间短,适于 热敏性食品物料,设备利用率高, 处理量大,是常用的浓缩方法。
② 物料在较低温度下蒸发,减少对热 敏性食品成分于采用低压蒸汽或废蒸汽作为加 热源,有利于多效蒸发,降低能耗;
④ 真空蒸发需要配套的真空系统,会 增大设备投资及动力损耗;
⑤ 由于蒸发潜热随沸点降低而增大, 故热量消耗较大 。
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
蒸发过程产生的二次蒸汽直接冷凝 不再利用的蒸发操作为单效蒸发。
二次蒸汽
工业上蒸发浓缩采用的热源通常为 水蒸汽,而蒸发的物料大多是水溶 液,蒸发时产生的蒸气也是水蒸汽。 为了把两者区别开来,称前者为加 热蒸汽或生蒸汽,称后者为二次蒸 汽。
蒸发的必要条件
蒸发的必要条件是不断供给热能和 及时排除二次蒸汽。
蒸发的必要条件
如果不设法除去这些二次蒸汽,则 处于液相上部空间的二次蒸汽的气 压将逐渐增大,当气压增至该温度 下水的饱和蒸汽压时,逸出液面与 进入液相的水分将趋于平衡,表观 汽化趋于停止。
1. 冰晶体生成速率
✓冰晶体生成速率取决于冻结速度、冻 结方法、搅拌、溶液浓度和食品成分。
✓当溶液接近冰点时冻结速度过快,容 易形成较多的晶核,冰晶体积细小, 溶质夹带多。
2. 局部过冷
✓在层状冻结中,当冻结面的温度较低 时,靠近冻结面的液体容易出现局部 过冷,导致产生的冰晶细小,冻结层 的溶质脱去率较低。
主要用于原果汁、高档饮品、生物 制品、药品、高档调味品的浓缩。
冷冻浓缩的不足之处
浓缩过程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得不到 破坏,制品需冷冻保藏。
浓缩比不高,浓缩程度有限。 有溶质损失。 生产成本高。
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
食品溶液中的溶剂(即水)在食品 冷冻过程中形成冰结晶析出,随着 冰晶体的形成和分离,食品溶液中 的水逐渐减少,溶液逐渐被浓缩。
一、蒸发的种类
按操作室压力可分为: ✓ 常压蒸发 ✓ 加压蒸发 ✓ 减压(真空)蒸发
按二次蒸汽的利用情况可分为: ✓ 单效蒸发 ✓ 多效蒸发
一、蒸发的种类
按操作的方式可分为: ✓ 间歇式 ✓ 连续式 ✓ 循环式
真空蒸发的主要特点
① 在真空条件下,液体的沸点低,有 利于增大加热蒸汽与液体之间的温 差,增大传热效率,减少蒸发器所 需的传热面积;
浓缩的种类
按操作方法可分为蒸发浓缩、冷冻 浓缩、膜浓缩等。
按浓缩的原理,可分为平衡浓缩和 非平衡浓缩。
Ⅱ.蒸发浓缩
使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汽 化,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得到提 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浓缩,简称 蒸发。
汽化
溶液受热时溶剂分子获得了动能, 当某些溶剂分子的能量足以克服分 子间的吸引力时,溶剂分子就会逸 出液面进入上部空间,成为蒸汽分 子,这就是汽化。
2. 局部过冷
✓搅拌有助于传冷,可防止局部过冷。 ✓浓度较高的溶液初始冻结点较低,在
冻结时不易出现局部过冷的现象。
✓成分不同的食品具有不同的导热性, 导热性能越好的食品,在冻结过程中 越不容易出现局部过冷的现象。
3. 水分的扩散速率
✓冰晶体的成长是晶核周围的水分不断 在晶核表面结晶的结果,水分扩散速 率越快,形成的冰结晶越大。
水的相图和三相点
冷冻浓缩的终点
✓食品的低温共熔点为-55~-65℃。 ✓理论上,冷冻浓缩过程可持续进行至
食品的低温共熔点;但实际上在此点 远未到达之前,浓缩液的粘度已经很 高,此时很难将冰晶与浓缩液分开; 因此,冷冻浓缩产品的最终浓度不可 能很高。
冷冻浓缩的溶质夹带现象
✓在冷冻浓缩过程中,析出的冰结晶不 可能达到纯水的状态,总是有或多或 少的溶质混杂在其中,这种现象称为 冷冻浓缩的溶质夹带现象。
✓影响水分扩散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溶液 的粘度和搅拌。
✓溶液粘度越高,水分扩散系数越小, 不利于晶核的成长,生成的冰晶会比 较细小。
这种操作方式的主要缺点是终产品 浓度波动较大,特别是在浓缩比较 大时,控制难度较大。
循环式蒸发
在连续式蒸发器中使一部分浓缩液 返回蒸发器使器内料液浓度逐渐增 加,以提高终产品的浓度一种浓缩 操作方式。
在浓缩比较大时,连续蒸发难以一 次完成的情况下采用循环式蒸发。
二、蒸发浓缩过程中食品物料的变化
食品加工与保藏食 品浓缩和结晶之食

Ⅰ.浓缩及其分类
浓缩是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通 常是水)的操作过程,也是溶液中 溶质和溶剂部分分离的操作过程。
浓缩的目的和作用
✓ 减少食品物料的重量和体积 。 ✓ 提高制品的浓度,增大渗透压、降
低水分活性、延长制品的保质期。 ✓ 浓缩是干燥及结晶的预处理过程。 ✓ 真空浓缩过程还有脱气作用。
✓夹带有内部夹带和表面附着两种。
冷冻浓缩的过程与控制
✓冰晶生成及控制 ✓冰晶与浓缩液的分离 ✓冰晶的洗涤
冰晶生成及控制
✓冷冻浓缩过程,要求形成的冰晶大小 适当。
✓冰晶过小,液固分离困难,溶质夹带 较多;冰晶过大,结晶速度慢,操作 费用高。
影响冰晶大小的因素
1. 冰晶体生成速率 2. 局部过冷 3. 水分的扩散速率 4. 冰晶生成的方式 5. 其他因素
(一)食品成分的变化 (二)食品物料粘稠性增加 (三)结垢 (四)发泡 (五)结晶 (六)风味形成与挥发 (七)设备的腐蚀
Ⅲ.冷冻浓缩
是利用在低温条件下食品溶液中的 冰和水之间的固液相平衡原理进行 食品溶液浓缩的一种浓缩方法。
冷冻浓缩的优点及应用
过程不涉及加热,可避免食品中热 敏性成分的破坏和食品中芳香物质 的挥发损失,获得高品质制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