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同步练习

2.默写名家名句,走近文学大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中的“ ,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壮阔,历来为人

所称道。请你从诗歌画面和意境的角度,对这两句诗做简要的鉴赏。

简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对照李清照的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的评价。

简答: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 ;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这首词中,“书生意气”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 ____ ; “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这首词

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精神面貌,与他后来的成就有怎样的关系?

简答:

3.什么叫“经典”?经典就是那些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 作, 是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

《红楼梦》 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在你看来, 这部著作的经典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呢?请将你的看法写在下面。

4.作家的个性、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他们作品的艺术风格。作者所处的年 代、环境、 阶层, 也影响着作品风格的形成。鲁迅作品的风格有哪一些?这种风格是怎样形 成的?请你谈谈对这方面的理解。

5.“对于文学经典, 通读全本和只读节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现在有许多所谓的简写本,以 及许多根据经典改编的电视电影,对于了解经典也有帮助,但这些都代替不了自己诵读经 典。”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明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1. (答案不是唯一的,仅供参考)

略) 揭露资产阶级暴发户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的

(略) 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道义最终战胜了邪

略)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塞万提斯

作家姓名 狄更斯 巴金 雨果 曹雪芹 落 英国 中国 法国

中国

国籍 作品名称 大卫 ?科波菲尔》 家》 (略) 巴黎圣母院》 红楼梦》 (略) 印象深刻的文学形象 作品的思想精华 大卫 艰难困苦,玉汝于

成 反叛封建家庭,追求民主、幸福的理想家园 (略) 教会的

丑恶与贫民百姓的真善美互为反衬 反叛封建礼教, 崇尚个性

解放, 哀悼封建社会的末 巴尔扎克

法国 《高老头》 金钱关系

莎士比亚

英国 《哈姆雷特》 恶

罗贯中 中国 《三国演义》

西班牙《唐吉诃德》(略)崇高的理想一旦脱离现实,便只能酿成悲剧

2.(1)星垂平野阔这两句描写了这样的画面:星辰垂在天边,衬托出原野的广阔,跳动

的月影随波涌动,伴随着江上的滚滚波涛向东奔流。这写的是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感人至深。

(2)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不肯过江东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女词人把酒与菊花相对,见菊花斗风傲霜,而人却悲秋伤别,无从消愁,此情此景让女词人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人比黄花瘦”一句,含蕴丰富,情思无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是借古讽今,用项羽的故事发泄对南宋朝廷误国的愤恨。国难当头,南宋统治者在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中花天酒地,而区区一柔弱女子,却能痛切国破家亡、始终为此而愁思郁郁,不肯去追欢取乐。这两首诗体现了女词人外柔内刚、忧国思民的宝贵人格。

(3)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书生意气”指有革命理想的青年学生,意气风发,奔放豪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撰文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这首词反映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和建设美好国家、造福人类的豪情壮志。这种远大的志向激励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地奋斗,打下无产阶级的江山,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3.《红楼梦》是毫无疑问的文学经典。凡经典之作都是经得起时间的反复阅读反复品味的,《红楼梦》的经典性不仅仅表现在它艺术的丰富性,人物的典型性,意蕴的复杂性上,阅读时难以言传的丰富感受,每一次阅读时不同体会,无数读者精神生活因之发生的变化更是难以历数。在中国小说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红楼梦》这样既气势磅礴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广阔,同时又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粼粼波光,而其中折射的叛逆精神和浪漫情怀又让人无数次的怦然心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精神文化的缩影。难怪人们发现这样的感慨: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凝聚着二十四史的史书,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4.鲁迅具有爱憎分明、刚烈、韧性、开放等人格特征,这就决定了他在作品中更多地对各种各样的丑态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形成了作品风格内容上鲜明的审丑取向。而鲁迅人格构成中的开放性特征又使他能博采众长,敢于“拿来” ,更善于“创新” ,这决定了鲁迅作品创作方法上的兼容性和独创性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具有不同凡响的反抗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对民族国民有着深入的解读和思考的特色;另一方面,先生的作品也具有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的风格。

5.示例: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里的学生对读书不是十分热衷,学校的条件也并不好,买书对于并不富裕的农家少年,总不是一件易事。平时,我阅读得比较多点的是一些简写本,虽然能大致了解故事的梗概,但我觉得很不解馋,毕竟,简写本只是浮泛地讲故事,并不能将故事的背景和深刻社会内涵展示出来。

幸运的,由于电视电影的普及,很多书都被搬上了银幕,我们间接地也就“读了书” 。可是,这样的读书总给人一种不真切、不充盈、缺乏原汁原味的感觉。受商业利润的影响,许多名著在被改编为电视电影时,都“走样了” ,里面充斥了太多的感情戏,矫揉造作,无法触及原著的思想核心。

所幸到了高中后,我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一些名著,从此打开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书像-

个永远都不会背叛我的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它都真诚地牵着我的手,给我鼓舞和勇气,给

我人生启发,指点迷津,伴我快乐成长。读书就如同爬山,登得愈高,望得愈远。读书,品味的不仅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情感,更是品味哲理。当带着书中的理性爬上山顶,擦亮眸子,目光就会穿越世俗的尘埃,上升到一种高度、一种品味、一种潇洒、一种脱俗。博览

经典名著,能让众多的智慧之光聚焦我的头脑,开启我的智慧之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