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大师》 纪录片
纪录片《大师》制作全记录

2020年“金帆奖”获奖作品创作经验谈Advanced T elevision Engineering 纪录片《大师》制作全记录
● 作者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杨奕
纪录片《大师》是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摄制的人
一 前期拍摄
2
047
3.包装
古人常说“文以载道”,这里的“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媒介、一种方式。
对于金石大师来说,“印章”便是“西泠印社中人”的“文”,是4.调色
调色工作通过Davinci Resolve 15调色工作站进Tangent Element 调色台。
《大师》作为人文专题纪录片,其调色的主要任务是真实、美观,不过分修饰颜色,又具备独特的色但是全片拍摄是按照4K 标准进行的,这也是为了将来制作4K 版本做好准备。
拍摄完的素材通过储存卡进行双备份拷贝,一份存储在本地阵列,一份存入Xsan,Xsan 也是未来的1.转码
由于原始拍摄素材均为4K,为了适应高清播出的需求,所有拍摄素材在剪辑前都进行转码,格式为纪录片《大师》
4
后期制作流程
3
5
特约专题
INDUSTRY TOPICS
Advanced T elevision Engineering
声音创作过程中以塑造“极具沉浸感的环绕声声场”
为总体思路,以“真实性”为主要原则,同时突出声
音细节,确保声音制作质量,即在“质”上保持声音
形象“多元化”,在“量”上保证声音素材“丰满化”,7。
记录片《大师》观后感600字

记录片《大师》观后感600字
古代是科技相对落后,而且还遭受着侵略者。
不过现在的社会进步太快了,各个国家都很发达,而我们中国就更是如此了。
那么在这里你肯定会想,科技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我想告诉你们是一群人:一群科学家和一群工程师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影片——《大师》。
看完了记录片《大师》,我真想说:“大师啊!您的人格多么伟大啊!他是我的榜样,他让我看到了希望,他让我增长见识,他给我信心,他让我明白:世界上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职业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因为在影片中,有很多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的含义。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什么高超的才能,但是我们都应该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
当然,除了要有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之外,我们还应该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这部影片给我们展示了中国的电力建设史,包括核电站、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等等,这些都标志着我们祖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
虽然现在,我们的科技水平仍旧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高超的科技,让全世界羡慕我们。
我爱这些默默付出的大师们,我敬佩他们的才华与创造力。
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努力拼搏的精神。
中国在清朝时期有很多知名的科学家,他们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现在,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
- 1 -。
大师王洛宾纪录片解说稿稿

大师王洛宾纪录片解说稿稿当今在中国大陆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一生编曲作词接近千首。
他的作品之中,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马车夫之歌》、《哪里来的骆驼队》、《大坂城的姑娘》……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多少能够唱出来的歌曲。
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更是人人知晓,至今流传。
一般人只知道这是边疆民歌,却不知词曲背后另有故事。
王洛宾于公元1913年出生在北京,193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那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初创年代,相当程度地采用欧洲音乐教学的方法。
当时,他的作曲教授是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先生;钢琴教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教授则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妹妹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王洛宾在这样的教育下,完成了高等音乐教育。
1937年,王洛宾和作家萧军、萧红、塞克结伴往西北旅行,因为连日大雨,使得他们一行受困在六盘山的一间客栈。
就在那儿,经由一位“车马店”女老板的口中,王洛宾初次接触到了西北最原始的山歌。
那种民歌,是西北名为“花儿”的调令。
唱山歌“花儿”的女老板,在年轻时有一个美丽的绰号,叫做“五朵梅”。
当王洛宾听到了这样的调令之后,他被“五朵梅”征服了。
这个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的高徒,拜倒在一位布衣短衫的农村老妇面前,从此进入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世界,一生离不开中国大西北,再没有回到北京。
1941年春天,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摄一部电影,邀请当时住在青海省西宁市的王洛宾参加演出。
他们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电影故事里的牧羊女。
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着卓玛赶羊群。
拍摄的工作晨出夜归,王洛宾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
卓玛是一个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鲜花,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衬着粗粗的辫子,金丝镶边的彩色藏裙,包裹着她健美的身躯。
导演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
王洛宾起初很拘谨,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
《大师》纪录片观后感

《大师》纪录片观后感
《大师》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聚焦于各种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通过讲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成就,向观众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才能和无与伦比的技巧。
首先,这部纪录片的选材非常出色。
它选择了不同领域的大师人物,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料理等,给观众提供了多个角度去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这种多样
性让我对各种艺术形式和学科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其次,纪录片展现了大师们的刻苦努力和无私奉献。
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但他们并没有停止努力,而是持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技巧。
纪录片也展示了
大师们对自己的工作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新一代人才的培养的责任感。
这些品质让
我深受鼓舞,激励我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追求卓越。
最后,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技巧和音乐配乐都非常出色。
纪录片使用了许多精美的摄影
技巧来展示大师们的工作场景和技巧细节。
音乐配乐则与画面完美融合,增强了观影
体验。
这些因素使得观看纪录片成为一种享受,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师们
的艺术创作。
总的来说,《大师》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不同领域的大师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
的才华和付出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和启示。
我相信这部纪录片将继续激励更多的人
去追求卓越,并对自己的艺术和工作充满热情。
[男人必看的纪录片]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
![[男人必看的纪录片]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https://img.taocdn.com/s3/m/c52417807e21af45b207a84e.png)
[男人必看的纪录片]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纪录片的拍摄往往比影视剧更难,大量的纪录片都要拍上几年,素材达到几百小时,最后应用的只有几十分钟,这也许是纪录片为什么几乎每一部都很经典、很好看的原因纪录片就是尽量去接近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是对事物的看法,是一种精神,一种靠真实纪录的眼光和勇气建立起来的力量,带来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责任、温情、敬畏、主宰、深邃、坚韧、宽厚、淡定……我们从八个方面解构了一个成功男人的品质,推荐了八部优秀纪录片NO.1 责任First Descent绝妙降落【出品国家】美国【集数/时间】110分钟【上映日期】2005年三位雪上滑板的先锋人物:肖恩・法莫、尼克・佩拉塔和特杰・哈肯森,以及两位雪上滑板界的新星夏恩・怀特和哈娜・泰特,虽然他们在这项运动中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没有实现,那就是征服阿拉斯加雪山最陡峭、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坡度。
于是五人组成了一个小团队,踏上了征服阿拉斯加雪山之旅。
虽然目标统一,但出发点却各不相同。
佩拉塔和法莫只是想看看自己是否还能重振当年的雄风,哈肯森则是为了在自己挑战高山坡度的履历表中锦上添花,而年轻的怀特和泰特仅仅是为了在生平第一次的极限坡度挑战中体验刺激与激情。
无论如何,对于五人来说,这次挑战的成功都能让他们登上雪上滑板运动的最高殿堂。
并且,在一路同行的过程中,他们分享了各自在运动生涯中经历的故事,承担各自的责任,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
观感:画质相当不错,纯净的雪山,看得让人心潮起伏,这项运动代表的勇气、合作和责任,是需要我们传承的。
NO.2 温情The Bear子熊的故事【出品国家】法国【集数/时间】90分钟【上映日期】1988年本片改编自1885年发生在美国洛基山脉中人与熊之间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熊妈妈和小熊在一处觅食生活。
一天,在掏蜂蜜的过程中,熊妈妈被掉下来的大石块砸死了。
小熊嗷嗷地叫着,推着母亲的身体,期待它重新站起来。
大师纪录片观后感

《大师纪录片》观后感近年来,纪录片逐渐成为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其中有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大师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精彩的内容,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思想冲击。
首先,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十分独特。
与传统纪录片不同,它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将多个故事线交织在一起。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智慧的世界。
每一个故事线都充满了悬念和意味深长的隐喻,引人深思。
这样的叙事结构让整部纪录片显得更加引人入胜,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多重现实的迷宫中,跟随着导演的视角去探索真相。
其次,纪录片的内容也十分精彩。
《大师纪录片》以大师们的创作过程、生活状态和思想境界为主线,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大师们的深入采访和对关键时刻的镜头捕捉,观众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大师们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理念。
同时,纪录片还通过记录大师们的思考和交流,让观众积累了更多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观点。
这种深度和广度的内容展示,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享受,还得到了对艺术的启示和思考。
此外,《大师纪录片》还给观众带来了非凡的视觉体验。
纪录片的摄影和剪辑技术都达到了极致的水平。
无论是大师们的创作过程还是他们的作品呈现,都被拍摄得充满了艺术感和美感。
摄影师的镜头感知力以及对色彩和构图的精准掌握,让每一个画面都犹如一幅艺术品般美轮美奂。
同时,剪辑师通过对不同画面的巧妙拼接和时序的精准掌控,使整个电影节奏紧凑而流畅,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艺术世界中。
总的来说,《大师纪录片》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法、精彩的内容和非凡的视觉体验,给观众带来了一次不可思议的电影之旅。
通过对大师们的采访和作品的展示,观众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艺术追求和独特魅力。
同时,纪录片也引发了观众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热情和欲望。
这部纪录片将会成为艺术爱好者们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值得多次欣赏和品味的佳作。
十大纪录片大师

十大纪录片大师简介1.海蒂•霍尼曼Heddy Honigmann生平:海蒂.霍尼曼,一个大屠杀幸存者的孩子,1951年出生于秘鲁利马,在那里,她度过了在利马大学学习生物学和文学的求学生涯。
1973年,她离开了秘鲁,穿行于墨西哥、以色列、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然后在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学习电影。
1978年,她加入了荷兰籍,目前住在阿姆斯特丹,尽管她的电影制作职业将她带到世界各地。
作为被放逐者的后代,她在纪录片中不厌其烦地以回忆、音乐和爱的形式讲述被流放者和局外人的困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她的主题涉及秘鲁的出租车司机、巴黎地铁里的移民音乐家,巴西的老年人和美国新泽西州的古巴流亡者。
除了她电影里优雅的图像组合,霍尼曼作为一个纪录片制作人最常被认可的才能是和影片中的人物建立感情联系,倾听并探得他们的内心反应的移情能力。
正如霍尼曼自己描述的,“我不做采访。
我做些闲谈。
”成就:荷兰纪录片大师,艺术造诣极高的纪录片导演。
2007年她个人获得国际纪录片节HOTDOCS杰出成就奖。
她的作品《永远》在国际纪录片界引起轰动,曾创下荷兰纪录片电影票房记录,并获得多项国际最高奖项。
她曾在包括纽约现代艺术馆在内的很多地方办过个人回顾展,她最近又被圣弗朗西斯电影节授予艺术奖、加拿大热点电影节授予最高成就奖;美国人文主义者联盟曾颁发“J. Van Praag”奖给她,以表彰她所有的作品,并称“海蒂的作品是在用电影的形式对类似于“人的生存状态”的生命话题进行终极探索。
主要作品:《永远》Forever 2007年/94分钟《被遗忘的》Obilivion 2008/93分钟《疯狂》Crazy 1999/97分钟《地下乐队》The Underground Orchestra 1998年/108分钟《自然之美》O Amor Natural 1996/76分钟《金属及忧郁气质》Metal and Melancholy 1994年/80分钟《心灵创伤》Mind shadows 1988/112分钟/电影业内评价:“霍尼曼是目前正在工作的最杰出的纪实影片导演之一。
《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邓稼先_解说稿..

东方卫视《大师》系列之邓稼先1999年,当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时,他已辞世整整13年。
而这时距他1958年投身原子弹的研究也整整过去了41年。
鹿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8年8月的一天,夜深了,辗转反侧的邓稼先久久地盯着窗外,窗外的夜色中一轮明月。
她回忆说:邓稼先喜欢月亮,常望着月亮出神。
突然,他坐了起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我的手上,眼睛却盯着窗外的月亮,轻轻地说了声:“我要调动工作了。
”【采访妻子】我以为他是从这个科研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所以问他调哪儿去,但他说不能说。
我说为什么,他说不能说,我说在不在北京可不可以通信联系,他说不行。
后来,他就说他连家也顾不了了。
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是什么样的工作要他下这样的决心,邓稼先没有回答,却说道:家里的一切都托付给你了。
那一夜,许鹿希哭了。
但她还是没想到,为这次调动付出的代价,将是夫妇俩寂寞的人生。
向来不爱照相的邓稼先走进了照相馆,与妻子和一双儿女留下了这张全家福。
那一年的邓稼先34岁。
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但许鹿希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作调动。
他根本想不到丈夫是去造原子弹。
因为邓稼先的专业虽然是核物理,但建国初期,新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把小麦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毛泽东说,“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没有人知道邓稼先在哪里工作。
他白天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
其实,他那时工作的地方与家只隔着一站路。
严格的保密纪律,让邓稼先的生活方式完全变了。
此后,他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没有作过一次学术报告,甚至,亲友间的聚会也避开了。
【采访妻子】有一回骑车过去,正好看见他,就问他怎么在这,我就根本没想到那就是他的工作单位。
他就骗我说:啊,我去看人,在这儿下错车了。
然后他看见公共汽车来就赶紧上车,我没想到他是骗我的。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2颗原子弹,使世界真切地看到了原子武器毁灭性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大师》纪录片任凭岁月如何雨打风吹,任凭记忆如何铺张浪费,大师就像我们的灵魂一样永远在心中预订了一个位置,当我们用双手打开这个位置,马修斯、斯蒂法诺、贝斯特、克鲁伊夫、贝肯鲍尔、普拉蒂尼、巴斯滕、巴乔、罗纳尔多、齐达内、小罗纳尔多、卡纳瓦罗……这些名字足够令任何一个人眩晕,而他们持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证――欧洲金球奖得主。
斯坦利・马修斯(1956年)Stanley Matthews1956年,《法国足球》杂志将第一届金球奖授予了41岁的马修斯,这一年斯蒂法诺带领皇马赢得欧洲冠军杯,但为了纪念马修斯的整个运动生涯,英国人首获这一殊荣。
当回忆起这件往事时,马修斯显得很淡然:“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么多广告,一个老先生特地从巴黎来到布莱克本,将金球奖给了我,而我只记得这些。
”迪・斯蒂法诺(1957年&1959年)Di Stefano1956-59年,斯蒂法诺连续四次成为西甲射手王,不仅如此,1957年的欧冠决赛,他为皇马首开记录,而两年后的欧冠决赛,他同样攻破了对手的大门。
雷蒙德・科帕(1958年)Raymond Kopa1958年是属于科帕的,身为法国队的一员,他在世界杯上贡献3球,帮助法国队获得季军。
在俱乐部,他为皇马拿到联赛冠军和冠军杯冠军立下战功。
无论是在法国队还是皇马,方丹、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的伟大也掩盖不了科帕的光芒。
路易斯・苏亚雷斯(1960年)LuisSuarez1960年的冠军杯半决赛,皇马以总比分6比2淘汰巴塞罗那,可在这一年的金球奖评选中,巴塞罗那队长苏亚雷斯却击败了皇马射手普斯卡什,也许是苏亚雷斯在巴塞罗那的突出作用征服了金球奖的评委。
西沃里(1961年)Sivori作为笫一个来自意甲的金球先生,在效力尤文的8年中获得3个意甲联赛和3个意大利杯冠军,其中1961年拿到最后一个意甲锦标,于是他被写进金球奖的历史。
马索普斯特(1962年)Masopust第一个产自东欧的金球得主,而1962年,正是约瑟夫・马索普斯特率领捷克斯洛伐克杀进世界杯决赛,并在决赛进球,因此当年的金球奖评选中,他力压尤西比奥和德国人施内林格。
列夫・雅辛(1963年)Lev Yashin到目前为止,雅辛依旧是惟一一位染指金球奖的门将,那是1963年,里维拉、格里夫斯、丹尼斯・劳和尤西比奥纷纷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其实1963年的前几个月,雅辛并没有什么亮点,转折点出现在10月23日,由于英格兰足总诞辰100周年,英格兰与世界代表队进行一场纪念赛,雅辛正是世界代表队的门将,格里夫斯和博比・查尔顿对他都无可奈何。
当年的11月10日,前苏联同意大利在罗马争夺1964年欧洲杯的入场券,又是雅辛阻挡了马佐拉和里维拉的进攻,里维拉在赛后留下一句话:“雅辛让人恐惧”。
丹尼斯・劳(1964年)Denis Law丹尼斯・劳的球风并不绅士,不过《法国足球》的评委们无法忽视这样一份成绩单:1964年,丹尼斯・劳在联赛和杯赛中共进46球,1963-64赛季有5场比赛上演帽子戏法。
颁奖仪式上有记者对他的球风提出质疑,劳的回答是:“要是在球场上有人给你一脚,你怎么办?”尤西比奥(1965年)Eusebio1965年,国际米兰在欧冠决赛上战胜了本菲卡,但在金球奖的竞争中尤西比奥却战胜了法切蒂和苏亚雷斯。
同年,凭借“黑豹”金子般的进球,葡萄牙淘汰捷克斯洛伐克获得1966年世界杯门票。
博比・查尔顿(1966年)Bobby Charlton世界杯决赛被英格兰打败后,贝肯鲍尔一针见血地指出:“英格兰之所以能够打败我们,只因为多了一个博比・查尔顿。
”听到这么权威的评语,金球奖不给他能行吗?弗洛里安・阿尔贝特(1967年)Fiorian Albert1967年,普斯卡什宣布退役,这一年他的同胞阿尔贝特荣膺金球奖,原因是阿尔贝特带领费伦茨城队获得匈牙利联赛冠军。
乔治・贝斯特(1968年)George Best1968年,贝斯特到达职业生涯的最巅峰,他在对本菲卡的冠军杯决赛中攻进决定性入球,使曼联成为第一支夺取欧洲冠军杯的英格兰球队。
吉亚尼・里维拉(1969年)Gianni Rivers没有了里维拉的组织,就没有了普拉蒂在决赛的帽子戏法,AC米兰也不会拥有历史上第二座欧冠奖杯。
金球奖官方给里维拉的评价是:“一位优雅的、有艺术想像力和有创造性的中场大师!”盖德・穆勒(1970年)Gerd Mueller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单单依靠1970年世界杯独进10球的资本,金球一出,谁与争锋呢?若不是与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两大巨星同处一个时代,盖德・穆勒绝不会只拿到一次金球奖。
约翰・克鲁伊夫(1971年&1973年&1974年)Johan Gruyff1971-73年,阿贾克斯处于全盛时期,连续三次问鼎冠军杯,所以身为球队领袖的克鲁伊夫成为1971年和1973年的欧洲足球先生在情理之中。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1974年的金球怎么能不给贝肯鲍尔呢?要知道,1974年的世界杯冠军是德国队,1974年的冠军杯冠军是拜仁,怪不得贝肯鲍尔发出如此感慨:“还叫我怎么做”。
弗朗茨・贝肯鲍尔(1972年&1976年)Franz Beckenbauer1972年,贝肯鲍尔作为队长举起了欧洲杯。
尽管1974年不敌克鲁伊夫,但“足球皇帝”还是在1976年击退另一名荷兰人伦森布林克,再次赢得金球,除了欧洲杯亚军,贝肯鲍尔在这一年还帮助拜仁拿到欧冠的奖杯。
奥列格・布洛欣(1975年)Oleg Blokhin只有一个人在1971-76年对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进行了“双杀”,这个人便是乌克兰传奇球员奥列格・布洛欣。
1975年的金球奖评选前三名分别是:布洛欣、贝肯鲍尔、克鲁伊夫,而布洛欣在1975年最大的收成是优胜者杯和超级杯冠军,其中同匈牙利费伦克瓦罗什的优胜者杯决赛完成锁定胜局的进球,与拜仁两回台的超级杯对决中包办球队的3个进球。
阿兰・西蒙森(1977年)Allan Simonsen他没有劳德鲁普兄弟的名气大,但却被称为“丹麦足球的先驱者”,1977年的金球奖是一个缩影。
在上世纪70年代,拥有西蒙森的门兴格拉德巴赫是惟一能和拜仁分庭抗礼的德国球队,1977年完成联赛三连冠,并杀进冠军杯决赛,虽然最终败在利物浦的脚下,但瑕不掩瑜,西蒙森的进球一度为门兴扳平了比分。
凯文・基冈(1978年&1979年)Kevin Keegan汉堡俱乐部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是从基冈加盟算起的,1978年在基冈加盟一年后这支球队就拥有了首个德甲冠军,而基冈也成为1978年金球奖得主。
1979年,基冈成功卫冕,比第二名鲁梅尼格高出62分之多。
卡尔・鲁梅尼格(1980年&1981年)Karl Rummenigge继盖德・穆勒之后,鲁梅尼格是德国又一门重炮,1980年他以26球成为德甲射手王,并为德国队获得欧洲杯桂冠。
1981年,鲁梅尼格再次荣膺德甲金靴,拜仁也伴随着他的进球获得了德甲冠军,以及闯进冠军杯决赛,金球也成为他的战利品。
保罗・罗西(1982年)Paolo Rossi世界杯年,要想成为金球奖得主,最大的捷径是赢得世界冠军的同时成为射手王,罗西无疑做到了。
回顾意大利的夺冠历程,罗西的功劳显然是无法回避的,对巴西的帽子戏法,对波兰队半决赛进2球,对德国队决赛进1球,仅仅看这6个进球的分量,他就无愧于金球奖。
米歇尔・普拉蒂尼(1983年&1984年&1985年)Michel Platini人这辈子不可能天天中彩票,也不可能天天喝凉水塞牙,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但对于普拉蒂尼而言,这些规律统统被抛在九霄云外。
1982年世界杯后,普拉蒂尼转会到尤文,1983年拥有意大利杯冠军,1984年赢得意甲、优胜者杯和欧洲超级杯冠军,1985年将冠军杯和丰田杯揽入怀中,同时1983-85年他连续三次荣膺意甲金靴,1984年为法国夺得欧洲杯冠军。
伊戈尔・别拉诺夫(1986年)lgor Belanov如果当时金球奖的评选标准像现在这样对全世界开放,那么1986年的当选者必然是马拉多纳,当然也不能说别拉诺夫走了狗屎运,毕竟他帮助基辅迪纳摩获得当年的优胜者杯冠军,并且在1986年世界杯上同比利时的交锋中完成帽子戏法。
路德・古力特(1987年)Ruud Gullit1987年,古力特以850万美元的天价转会到AC米兰,在登陆亚平宁半岛之前,他刚刚打进自己在荷兰甲级联赛里的第100球,并率队举起联赛冠军奖杯。
1987年12月9日,古力特捧起欧洲金球,在他的眼中,最强的5个金球奖得主是克鲁伊夫、巴斯滕、里维拉、齐达内和罗纳尔多。
范・巴斯腾(1988年&1989年&1992年)巴斯滕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三获金球的球员。
1988年的得奖是实质名归的,因为那是欧洲杯年,除了帮助荷兰队拿到至今惟一一个大赛冠军,他本人也成为最佳射手,其中同前苏联的零度角进球已经成为传世之作。
1989年,巴斯滕在欧冠决赛中梅开二度,帮助米兰时隔20年后重回欧洲之巅,而同前两次相比,1992年的当选多少有些质疑,同瑞典IFK哥德堡队的比赛中独进四球体现了他的射手本色。
洛塔尔・马特乌斯(1990年)Lothar Matthaeus古时候母以子贵,世界杯年就是球员以世界杯贵了,1990年世界杯,马特乌斯身为队长带领德国队站在世界之巅,他本人也有卓越的表现,尤其是同前南斯拉夫那记长途奔袭后的远射最为精彩。
帕潘(1991年)Papin帕潘是马赛王朝的代表人物,1991年马赛继续称雄法甲,并和贝尔格莱德红星在决赛中会师,而帕潘也达到个人的最高峰,不仅是在俱乐部风光无限,他还帮助法国队以全胜战绩进军1992年欧洲杯。
罗伯特・巴乔(1993年)Roberto Baggio1992-93赛季,巴乔意气风发,在27场联赛中打入21球,在联盟杯中贡献6球,是尤文赢得联盟杯桂冠的第一功臣。
这一年,巴乔包揽了世界足球先生和欧洲金球奖这两大荣誉。
斯托伊奇科夫(1994年)Stoitchkov1994年美国的夏天,保加利亚成为最大的黑马,一路杀进四强,而斯托伊奇科夫也以6个进球荣膺金球先生。
维阿(1995年)Weah维阿是历史上第一个来自欧洲之外的金球奖得主。
有命运的巧合,也有维阿的不懈努力,他在这一年帮助圣日耳曼队夺得法甲联赛冠军,并进入到冠军杯的半决赛。
萨默尔(1998年)Sammer在1996这个欧洲杯年上,德国队最终依靠一个金球获得冠军,但金球奖并没有给比埃霍夫,而是颁给了德国队的核心萨默尔。
作为“自由人”,萨默尔踢满了全部比赛,阅读比赛的能力高人一等。
罗纳尔多(1997年和2002年)Ronaldo1997年,罗纳尔多是以国米球员的身份拿到金球奖,但谁都知道之前在巴塞罗那的成功才是他畅通无阻的资本,1997年5月14日,当时还是巴塞罗那球员的罗纳尔多在决赛中打进惟一进球,使得巴塞罗那赢得优胜者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