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大厦投资失败分析

合集下载

巨人集团失败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失败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

“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

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

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成功的原因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

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

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

我们想说,结果也会如过去一样,走向危险,毕竟企业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一口吃不成胖子。

巨人大厦投资失败分析

巨人大厦投资失败分析

发展足迹 1989 承包天大深圳科工贸电脑部 4000元 元 1991 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 200万元 万元 1992 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 1.19亿元 亿元 1993 销售额 3.6亿元 亿元 1994 巨人大厦动工 (预算 亿元) 预算12亿元 1995 生物工程成功,全面营销,大批生产 生物工程成功,全面营销, 1996 五月辉煌,十一月财务危机,银行求贷 五月辉煌, 1997 工程延期,内地楼花退款,巨人集团面临破
目录

集团简介

投资方案背景

投资方案

投资方案分析

我们的思考
集团简介
巨人集团奇迹般的成长和快速坍塌:
产品成功了,企业却失败了。同样的产品经营和财务策略, 产品成功了,企业却失败了。同样的产品经营和财务策略,在 创业阶段使巨人奇迹做大,但在转型阶段却带来了企业毁灭 使巨人奇迹做大 转型阶段却带来了企业毁灭。 创业阶段使巨人奇迹做大,但在转型阶段却带来了企业毁灭。
缺乏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的关系的认 真分析
高收益
承担
高风险

巨 人
投资
大 厦
投资 收
高收益 高 的 的 投资


巨人大厦失败留给我们的思考
营运资金管理 — 巨人集团资产流动性极差;用生物工程和计 算机项目的盈利现金流投向巨人大厦。 巨人大厦投资预测误差太大; 资本预算决策 — 巨人大厦投资预测误差太大;缺乏科学决策 和资产构成的科学安排。 和资产构成的科学安排。 为什么要零负债?缺乏融资的制度安排; 长期融资决策 — 为什么要零负债?缺乏融资的制度安排;极 度忽略了最基本的财务道理。 度忽略了最基本的财务道理。 公司治理落后 — 产权结构单一影响了科学决策和资本来源 多样化。 多样化。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 最高行政长官的一句话使得巨人大厦的 设计高度一增再增, 设计高度一增再增,本已脆弱的现金流一遇市场变化则无可奈何 花落去。 花落去。

论述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论述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论述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失败的开始。

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

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

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

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

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

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

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史玉柱失败决策

史玉柱失败决策

失败决策:巨人大厦建设的决策一.巨人大厦简介1992年史玉柱开始构想建造巨人大厦,但当时的概念只是一栋18层的自用办公楼。

由于当时全国正值房地产热,史玉柱此时欲在房地产行业大展宏图,在年轻人的固有的冲动下,巨人大厦计划一变再变。

后来的巨人大厦计划不再是一份合理的构思,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完全变成了一座空中楼阁。

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该决策的失败可以说是导致巨人集团瓦解的最直接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原因之一。

二.决策本身分析(一)决策类型史玉柱决定建设巨人大厦本身是一次非常规决策,且同时属于不确定型的决策。

史玉柱在做出该决策时,仅仅是因为当时国内正值房地产热,同时公司为了达到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战略目的,史玉柱决定着手建设该大厦。

(二)决策科学性该决策在制定过程中,多为史玉柱通过自己的知识、才能和经验做出的决策,属于经验型决策,从决策科学性的角度来看,该决策的制定并没有很好的遵循科学的原则、规律、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决策。

对该决策也缺乏科学的评估:即对该决策的目标、执行结果、成本、负面影响等方面评估。

三.决策失败原因分析众所周知,该决策最终成为了巨人集团倾倒的导火索,那么该决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1)目标不明确巨人大厦决策开始制定时,计划是建造18层,投资也只有2亿左右,对于当时四处扩张的巨人集团来说,这个资金是能够轻松供应上的,如果按照该计划认真贯彻下去,相信该决策的结果应该也是可喜的。

但是随着一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以及史玉柱对集团内部和外部环境认识较为片面,导致该项决策本身一变在变,表现在巨人大厦楼层的一变在变,从最初的18层变到了70层,也导致该项决策投入资金从2亿资金增加到12亿之多。

巨人集团失败原因

巨人集团失败原因

兴起的原因(1)极具前瞻性,找准市场定位——M6401—M6046迭代产品:看见电脑打字软件行业的空白,用电脑软件代替打字机,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较小,所以巨人集团占据了当时中国电脑软件大部分市场。

(2)有效的广告策略:采用报纸广告策略,然后采用赊账方式快速宣传产品,使其产品具有品牌效应,资本得到快速增长。

(3)产品多元化:思路是好的,只是步伐迈的太快了,良好的企业生态圈不单单是把自己熟悉的领域做大做强,还要不断开阔自己的产品领域,比如说现在的腾讯,阿里巴巴,但是前提是你现有的领域已经就像一盆水即将溢满,才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失败的原因史玉柱自己说过巨人集团破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CEO个人性格缺陷、狂妄(2)管理层面出现问题(3)发展战略不合理(4)广告营销失误(5)产品泛而杂具体的我们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来谈:一、内部环境1.发展战略不合理:巨人集团自从尝到电脑软件领域的甜头后,就开始膨胀,在企业初期就搞产品多元化:做服装、做保健品、做药品、做化妆品;还盖巨人大厦(严重消耗现金流),史玉柱说过“企业初期就像是一个空盆,多元化就是多了几个空盆,没水装,不亏才怪”2.企业文化不好:史玉柱作为巨人的CEO在访谈时自己也承认个人性格存在缺陷,自己总是觉得高下属一等,长期一久高层人员肯定会不满。

二、风险评估1.没有为企业内外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盲目投资,涉足多元化经营,CEO个人没有意识到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已经把巨人开始推向破产的地步,财务总监也没有提醒管理层风险的存在,96年现金流开始紧张,97年爆发。

巨人大厦的修建更是对巨人集团的现金流棒头一击。

2.产品泛而杂:史玉柱说过“多一个领域就多一分风险,企业刚起步就讲生态是不对的”三、控制活动1.管理层面出现问题:组织结构不合理,CEO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需要相互牵制。

四、信息与沟通1.广告营销失误:没有弄清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整版报纸宣传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去宣传企业的形象,产品销售没有沟通好。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史玉柱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史玉柱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史玉柱,自负的冒险家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

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巨人集团的陨落是有着深刻的多重原因的。

比如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的结构,财务管理的失控,以及企业策略和文化的偏差。

在此,我只对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一个主观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人们在说起巨人集团的时候就一定会说到史玉柱,在说到史玉柱的时候就一定会感叹曾经的巨人神话。

在史玉柱叱咤风云的时候,人们探讨的是他的成功秘术。

在史玉柱马失前蹄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他的受挫真由。

在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时候,人们赞叹的是他的不屈精神。

性格决定命运。

史玉柱的个人因素在巨人集团的崛起和陨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研究史玉柱个人,分析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来探究和剖析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观原因。

一、成功的冒险家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从小就敢想敢做,外号“史大胆”。

他聪明而执着,对于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籍很着迷,曾经照着书上所说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方法,自己配置土炸药,并且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检验了“自造炸药”的威力,完全不顾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和同学打赌,史玉柱竟然把一瓶湖南产的辣椒酱全都灌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当他赢得胜利的时候。

已经被辣得连庆祝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就是史玉柱,一个胆大而执着的人,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就一定会勇往直前。

这样大胆的他,自然是很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1984年,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的统计局。

由于工作突出,他被保送到深圳大学读研究生。

当他学成回到单位后,却立即向领导递交了自己的辞职报告。

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惊叹下,他带着4000元的创业资本,来到深圳开始寻找他的梦想。

巨人集团失败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失败案例分析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産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

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爲投资的失误。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麽方向发展。

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巨人的衰落,正是由於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爲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爲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産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

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

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産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

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

该産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後盾。

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

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进入房地産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爲,并不是出於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産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论述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论述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失败的开始。

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

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

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

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

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

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

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乏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的关系的认 真分析
高收益
承担
高风险
由于集团前期巨人汉卡的 高收益,以及后来生物工 程取得高额利润,使得集 团的决策人史玉柱过度自 我膨胀,再一次仅凭商业 直觉就决定了巨人大厦的 投资项目。
巨 人 大 厦
投资金额巨大 投资回收期长
无法对后期资金短缺、工程延期及上门讨还 定金等状况采取有效措施。
缺乏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决策体系。
巨人集团的每一次重大决策,都是史玉柱苦 思冥想出来的,没有经过集团的决策程序进行 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尽管点子多、思路好,但 个人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史玉柱决策失误 多,执行难度大、风险大。 巨人大厦项目就是在史玉柱一人决策的情 况下启动的投资项目。
没有及时足额的筹集资金以保证巨人 大厦的资金供应
• 2. 收益率调整 3.从资金的筹集分析 4.从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分析 • 3. 参照当时的同类房地产项目的情况估计 巨人大厦的现金流情况。
投资方案
所投项目:巨人大厦 所投资金:预算:2亿元 人民币 12亿元
项目规模:18层、38层、54层、64层、70层 资金来源: 计划:1/3贷款 1/3出售楼花 1/3自有资金 实际: 0 贷款 仅靠售楼花和自有资金
第三小组:郝哆乾 郝一一
目录

集团简介

投资方案背景

投资方案

投资方案分析

我们的思考
集团简介
巨人集团奇迹般的成长和快速坍塌:
产品成功了,企业却失败了。同样的产品经营和财务策略,在 创业阶段使巨人奇迹做大,但在转型阶段却带来了企业毁灭。 发展足迹 1989 承包天大深圳科工贸电脑部 1991 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 1992 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 1993 销售额 3.6亿元 1994 巨人大厦动工 (预算12亿元) 1995 生物工程成功,全面营销,大批生产 1996 五月辉煌,十一月财务危机,银行求贷 1997 工程延期,内地楼花退款,巨人集团面临破



风险来源分析—项目收益风险
项目收益风险即影响项目收入的不确定因素, 他对于项目是否可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史 玉柱决定建巨人大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 为他看到当时房地产行业的火热,觉得当时 房价很高,有利可图。 但是,他忽略了两点关键。 第一,忽略了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周期性 第二,忽略了珠海楼市的实际情况
风险来源分析—投资与经营成本分 析

大厦正巧建在三条断裂带上,为解决断裂 带的积水问题,大厦多投入了3000万。 期间,珠海还发生过两次水灾,大厦地基 两次被泡,整个工期耽误10个月。

风险来源分析—筹资风险
• 1.巨人大厦建立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卖楼花的所得,由 始至终没有向银行申请贷款,使得资金的筹集得不到 保障。 • 2.为什么不向银行贷款? • (1)史玉柱一直奉行零负债理论,并以自己无银行 负债而自豪。 • (2)从银行的机制看,为保证资金安全,限制对民 营企业的贷款。 • (3)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也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1997年初巨人大厦因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期 完工,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
巨人大厦决策失误的原因

什么原因导致看似高收益的“巨人”倒下? 史玉柱激进的投资理念,导致了对风险的低估!

风险来源分析

Step1. 项目收益风险
Step2. 投资与经营成本风险 Step3. 筹资风险 Step4. 其他风险
巨人大厦日志
• 1992年7月史玉柱把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的 总部搬到注册地珠海。当时珠海市政府为 了扶持巨人集团,先后批给其总共9万平方 米的土地,地价降至125元每平方米。
• 1993年史玉柱宣布将新建巨人大厦,层高 72层,在当时是全国最高的楼宇。
巨人大厦日志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在贷不到款的 情况下,史玉柱将保健品业务的资金调往 巨人大厦。
风险来源分析—其他风险

巨人大厦这个项目还有一个风险就是决策者的 主观判断。 决策者激进的投资理念和不够严谨的决策方法。

模式:

用在香港和内地卖楼花所 筹资金的1.2亿元资金,发 展一个新产业——生物工 程(脑黄金),所赚利润 反哺巨人大厦。
分析:
因为巨人大厦几次加高,费用跟着大量 增加。当卖楼花的钱用完以后,史玉柱从 生物工程方面抽调资金,由于抽调过度, 导致新兴的生物工程出现萎缩,几近枯竭。 巨人大厦工程资金缺口尚有三四个亿。 史玉柱的错误不在于发展生物工程反哺 巨人大厦,而在于一时冲动下的70层的 计划以及抽调资金过多,而不向银行贷 款。
巨人大厦的预算资金为12亿元人民币,而至巨人大厦动工时,巨 人集团金仅筹集到2亿元投资资金。 随着巨人大厦的兴建,巨人集团妄图仅依靠集团的自有资金来支 撑庞大的巨人大厦工程,因而没有向银行提出贷款。 因为抽血过多导致对巨人大厦反哺的生物工程奄奄一息,巨人大 厦的资金来源被切断。 受巨人大厦的拖累,巨人集团流动资金链断裂,又逢宏观调控限 制,此时再向银行为巨人大厦贷款,以无人伸出援手,导致巨人大厦 的建设无资金支持。

2001 脑白金,史玉柱重出江湖来还债 2007 巨人网络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投资方案背景
1.支柱产业——电脑业受到冲击
2.生物工程取得高额利润,具有一 定的自有资金
3.地方政府及领导支持 4.全国地产热
计 划 : 支 柱 产 业 转 型 投资决策分 析
1.从资金运作模式分析 • 1. 当时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 (参照万科) 2.从组织结构和决策体系分析
巨人大厦失败留给我们的思考
营运资金管理 — 巨人集团资产流动性极差;用生物工程和计 算机项目的盈利现金流投向巨人大厦。 资本预算决策 — 巨人大厦投资预测误差太大;缺乏科学决策 和资产构成的科学安排。
长期融资决策 — 为什么要零负债?缺乏融资的制度安排;极 度忽略了最基本的财务道理。
公司治理落后 — 产权结构单一影响了科学决策和资本来源 多样化。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 最高行政长官的一句话使得巨人大厦的 设计高度一增再增,本已脆弱的现金流一遇市场变化则无可奈何 花落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