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80周年纪念
信仰的力量——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马列光辉耀大地 ,人 民伟业普新篇 。
共产党恩泽四海 ,毛泽 东名传 千秋 。 政策英 明开盛世 ,党风纯正惠民心。
国运 昌隆民作主 ,人 民欢愉 党领程 。
长征胜利八 十年 ,神 州历 史翻新篇。
中华崛起迎盛世 ,巨龙腾 飞颂 党恩。
爱党心诚葵 向 日,创业志 坚鹤 冲天。
转战 南北等 闲视 ,陕北扎根 获新 生。
( 六)
清平盛世 创新路 ,世代 英才看今朝 。
千 言 万语 说 长征 ,军 民 团结 筑 长城 。
万众一心跟 定党 ,华夏古邦复振 兴。
党 的恩情永不忘
( 七)
罗 江
千秋 万古话 长征 ,炎黄子孙倍信心。
新 时代 化 再 鼓 劲 ,树 功 立 业 齐扬 名 。
全民携手 奔小康 ,同心构建和谐 园。
68
— —
信仰的力量
纪 念 长征 胜 利 8 0 周 年
( 三 )
张 远 桃
千辛 万苦长征军 ,为 国拯 民 系深情 。
国难 当头肩重任 ,挽救 危亡共 图存 。
( 四)
长征胜利八十年 ,信仰力量大无边。 大渡桥横天将越 ,沼泽雪 山永向前。
血染 江河见赤诚 ,降龙缚虎沧桑变。
话长征
龚瑞 生
( 一 )
大射 电
马 文 骏
二 十载终 睁天 眼,
旷古未有长征路 ,奇迹创 建世嘱 目。
胜利会师震 中外 ,中华历史新 纪录。
( 二 )
看穿数 万亿斯年 ;
黑洞脉 冲细盘诘 ,
更创和谐新 宇寰。 惊心动魄长征迹 ,顽敌 穷凶费心计 。
围追堵截技 施尽 , 红军决胜战转移 。
铁流两万五千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说 起 长征 , 最 亮 点 当属遵 义会 议 。 这 个在 长 征途 中召 开 的具 有 深 远历 史意 义 的会 议 , 结束 了“ 左” 倾 教 条 主义 错误 在 中央 的统 治 , 确 立 了毛泽 东 在党 中央 和红 军 的领 导地位 , 从而 奠定 了 中圄革 命伟 大转 折 的基 础 。 遵 义会 议 的重 大意 义 , 怎么评 价都 不 过分 。 8 0 年弹指一挥问 , 红军长征已经走进 了历史的深 处, 但红军将士用鲜血 和生命造就的不朽精神却依然 穿越 时 空 , 深 刻地 影 响着一 代 又 一代 的 中华 儿女 ! 红 军将 士 舍生 取 义 、 慷慨 赴死 的壮举 令 我们 肃 然 起敬 。 今 天, 作 为红 军 的传 人 、 后代 , 就应 该 以豪 迈 情 怀 和战 斗精神 去 跋 涉 、 去 拼搏 , 去夺 取 新 的长 征胜 利 , 为实 现 中 华 民族伟 大 复兴 的 中国梦 而努力 奋 斗 !
了一 座 品莹 的 丰 碑 。 每 当重 温 这个 故 事 , 我 们 心灵 都 会 受到 一 次洗 礼 。 在 这 极 度恶 劣 的环 境 下 , 作 为 一名 军 需处长 , 要想暖和一点 , 应 该 不 是一 件 难 事 , 但 他 为 了让 官 兵 们有 军 衣 穿 , 舍弃 了 自己的 利益 , 乃 至献 H : 生 命。 我 们 可 以感 受 到 一种 无 形 的力 量 , 那 就 是 在本 职 岗位上 鞠 躬 尽瘁 、 死 而 后 已的奉 献 精神 , 平 凡 岗位 上 的
( 作 者为 军 队 离休 干部 , 9 ( 1 岁)
多人 锐 减 至不 足 1 0 0 0 人。 1 9 3 4 年1 2 月初 , 在 完 成掩 护 中央 红 军渡过 湘 江任 务 后 , 又陷 入敌 人重 重 包 围 , 师长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关注ShiZheng 时政责任编辑/边吉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长征永远在路上。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大会。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
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会标,帷幕正中是中国共产党党徽和“1936-2016”字标,10面红旗分列两侧。
大礼堂二层眺台悬挂标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上午10时,李克强宣布纪念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领导红军创造这一历史伟业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向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和在各地坚持革命斗争的红军指战员,向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向所有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提议全体起立,为在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
习近平强调,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
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念那些打破枷锁、勇往直前的革命先烈。
回顾长征的胜利之路,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意义和力量。
红军长征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一次伟大转折。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强大兴起和战斗力的提升。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离开江西瑞金,开始了一段历时两年多时间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苦跋涉之路。
长征中的路途险阻、生命危急、战斗激烈、伤亡惨烈,但红军战士坚韧、勇毅、英勇,不屈不挠、机智果断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下了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基础。
从中央苏区到陕北,长征不仅实现了激流勇退,而且实现了智取和各个击破。
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奇迹,并不在于它完成了苏区的转移,而在于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战斗经验,赢得了生存权,树立了革命宝库的重要形象。
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长征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深入人心,吸引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共同投身革命队伍。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信任,推进了革命事业。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和实践的体现。
它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民族伟力而不断前进的奋斗历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长征中策划和实施的革命策略和战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石。
长征是中国革命正确认识历史与鉴戒的活动。
历史给人类启示,提示人们未来的方向。
长征重要地启示了中国革命,指明了今后的方向,而这种方向,正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又一次极其重要的节点: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原则,正确处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激发革命的巨大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红军长征胜利的80年之际,回顾长征的历史与意义,令我们深感敬仰和感动。
80年前的长征,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贯彻实施,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前进的奋斗历程。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3篇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3篇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一:同学们: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实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
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
长征是中国革命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
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
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
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
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
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
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
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但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
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2026年10月11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时刻。
纪念这个胜利,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奋斗的无名英雄。
1927年8月7日,在南昌举行的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军在江西和闽西的一系列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由于内部分裂、敌强我弱的矛盾和错误决策,人民革命军的势力很快被国民党武装镇压所收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旅和其他人民革命军主力被迫离开井冈山,向着西部行进。
这就是长征开始的时候。
长征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
在这一历程中,中央红军旅和其他部队共行程24000公里,横穿18个省份,越过14个大江大河,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困难的生活。
长征的最终目的是在西瀛渡口建立新的根据地,在1935年德阳会议上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红军主力就此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在长征中,红军英勇无畏,不屈不挠。
他们面临着严酷的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况,但是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并坚信共产主义事业。
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长征是一次实现国共合作的过程。
在长征前,国共两党因为意识形态、区域分布、军事力量分配等问题出现了分裂。
但是,长征中进行的合作,为两党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基础。
长征使中央红军和其他的人民革命军主力得以保持联系,这为新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此外,长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一次经验总结。
由于内部矛盾和错误决策,人民革命军主力在革命战争中遭到严重的挫折。
然而,长征使革命烈士在复杂的环境中得到快速成长,并提出了新的革命方法。
长征的成功表明,以久遇战略的革命及其他战略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党的根据地中,共产党总结了过去所犯的错误并赢得了战略成功。
对于当代的中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专 栏
·9·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Commemorating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宋清渭/ Song Qingwei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史上的
一座丰碑,记载着传奇与不朽,巍然屹立于世人的心目中。
一支背负民族存亡重任的人民武装,为了谋求救国救民之路,审时度势,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开启了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战略上,长征蕴含着丰富的《孙子》智慧,在敌众我寡的态势下,红军“不若则能避之”(《谋攻篇》),且在雪山草地等长途艰险的生命禁区,敌军阻力也相对薄弱,正所谓“行千里而不劳,行于无人之地也”(《虚实篇》)。
而红军将士之所以上下一心,历千难万险而不溃散,就是能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始计篇》)。
整个情报的掌握和局势的控制,皆出自帷幄运筹,所谓“上兵伐谋”(《谋攻篇》)……
作为一名老兵,值此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颇多感慨,夜难成寐,拼成拙歌三首,以抒襟怀。
长征颂
长征圣途红军闯,伟略奇谋党主张。
避狼何惧险千重,民族大义放光芒!不若能避因敌胜,万里轻劳敢于争。
上兵伐谋循大道,孙武智慧在传承!远瞩高瞻骋妙智,破难攻坚战神勇。
何患强虏施鬼伎,兴军强国建新功!
收稿日期:2016-9-22
作者简介:宋清渭,山东孙子研究会名誉会长,原济南军区政治委员、上将。
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哪天

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哪天2016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哪天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那么2016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是哪一天呢?下面请随店铺一同来了解下吧。
2016年10月22日为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拓展阅读】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x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领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蒙古与军领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三大主力会师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
时间:1934年10月
历史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5年1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1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1日~1935年8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8月19日~1936年9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9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大事略记
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1935年1月29日-3月21日,四渡赤水河。
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共8万余人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
25日,强渡大渡河。
29日,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7月,红25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
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5年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
1935年9月10日,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继续北上,17日拂晓,夺取天险腊子口。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
11月初,在甘泉附近地区同红15军团会师。
1935年9月-1936年2月,张国焘南下行动使红军屡屡失利。
6月,被迫接受了北上方针。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7月2日,红2、红6军团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1936年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