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国语文)

三、課綱微調重點
(四)明確標示第四階段文言文所佔 之比例
三、課綱微調重點
學習評量增加「課外讀物得自第二階段開始, 學習評量增加「課外讀物得自第二階段開始,列入 學習評量範圍」 學習評量範圍」。
四、結語
投資教育,即投資未來。而台灣的 未來在教育人才,為人才深植帶得走的能 力,是豐厚教育必要的一環。而帶得走的 諸多能力中,語文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 的一環,更是一切學科的學習的工具,亦 是涵養人文的重要素材。因此,深耕語文 基礎,強化語文學習力,是新世紀的關鍵 能力。
國民中小學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 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 修訂重點說明
大 綱
一、前言 二、課綱微調原則 三、課綱微調重點 四、結語
一、前言
新世紀的教育不能再以「過去的 知識」,教導「現在的孩子」, 去適應「未來的生活」。
(一)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 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有效應用華語文, 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 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 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
(三)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 本國文化精髓。 (四)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 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 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 力。
國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決 定台灣的未來,你我決定台灣的教 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列車早已開動 ,唯有親師通力合作,才能為孩子 打造亮麗輝煌的未來,許孩子一個 人文與科技素養兼備的璀璨人生。
国家语文教学大纲

国家语文教学大纲国家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国家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育的基石,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指导方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它不仅规范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重视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家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性。
首先,国家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教学大纲为此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它规定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
其次,国家语文教学大纲规范了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纲明确了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它也规定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
这些规范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科学、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国家语文教学大纲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语文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而教学大纲作为语文教育的指导文件,可以及时反映这些变化,推动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近年来,大纲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
最后,国家语文教学大纲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它也提供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这种评估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国家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规范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并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做出更大的努力。
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

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是指国家对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的方案。
它是国家教育部门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和统一安排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总体目标。
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
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感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
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将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设置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训练、写作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
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将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
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将统一规划和配置语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确保学校和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五、评价体系。
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等。
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六、实施保障。
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将建立健全的实施保障机制,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师资培训等。
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保障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总之,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配合,全力推进国家统编语文实施方案的落实,为培养优秀的语文学习者和终身受益者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育课程大纲范本

小学语文教育课程大纲范本一、教育部小学语文教育课程大纲范本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小学语文教育课程大纲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制定本课程大纲范本。
第二条本课程大纲范本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与评价。
第三条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第四条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第五条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文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第一节口语交际(一) 言语表达能力1. 培养学生基本的语音语调能力,正确发音,流利朗读。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 听力理解能力1. 开发学生对汉语口语、广播、电视、音乐等各种语言音频的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第二节识字汉字与阅读(一) 基础识字与拼音训练1. 教授学生掌握常见汉字的基本读音和书写方法。
2. 进行拼音训练,培养学生正确拼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二) 识字量的扩大1. 引导学生逐渐扩大识字量,掌握更多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中所需的汉字。
2. 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三节语言文字的运用(一) 句、段落的构成与表达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法规则,构成简单明了的语句和段落。
2.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辞、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 写作能力的培养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个人经历的叙述、观察记录、读书笔记等各类写作活动。
2. 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新语文教学大纲

新语文教学大纲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本文将对新语文教学大纲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目标新语文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
新大纲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语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2. 文学常识和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口头表达和写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阅读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5.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语文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6. 语文学科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新语文教学大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与同学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创新式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任务型学习:通过给学生布置一定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考核评价新语文教学大纲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考核评价方式:1. 笔试:通过阅读理解、写作和语言技能等项目的测试,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义务教育阶段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义务教育阶段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如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汉字与词汇:学习常用汉字和词汇,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范,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
2. 语法与修辞: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3. 阅读与写作:引导学生阅读课内外的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口语交际: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5. 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散文、戏曲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语文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测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现在还有语文教学大纲吗(最新完整版)

现在还有语文教学大纲吗(最新完整版)现在还有语文教学大纲吗语文课程与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仍然使用语文教学大纲作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语文教学大纲是中国大陆地区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它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大纲会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如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尽管语文教学大纲仍然存在,但在实践中,教师们往往会在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大纲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
语文教学大纲最新请问您是想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吧。
2020年10月,经教育部研究决定,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进行修订,并印发了修订说明。
2023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加强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并将体育与健康科目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23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深化高考内容改革,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深入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加快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要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倾向,激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语文教学大纲是哪一年的根据我了解的知识,可以为您提供以下信息:2023年9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正式发布。
现在还有语文教学大纲吗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语文教学大纲新版(最新)

语文教学大纲新版(最新)语文教学大纲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该文件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
该文件规定了学生需要具备的语文素养,以及需要通过哪些学习目标来达成这些素养。
其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创造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此外,该文件还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跨学科的学习;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序、有文有质、有利有序的教学机制。
该文件还规定了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部分。
必修课程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唐诗宋词选读”、“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四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唐宋散文选读”、“唐宋小说选读”和“中外戏剧选读”四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外国诗歌与散文”、“戏剧名作选读”、“新闻阅读与实践”和“写作”六个模块。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影视语文教学大纲影视语文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影视语文2.授课人:张老师3.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4.课程时长:30分钟/周5.课程目标:通过观看经典电影和电视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1.电影赏析:介绍经典电影和电视剧,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影和电视剧的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分析电影和电视剧的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
2.电影创作:介绍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过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一部成功的电影和电视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电影和电视剧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电影表演:介绍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技巧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表演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引导学生尝试表演并分享自己的表演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中国语文》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总体目标《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中国语文课,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质素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
我们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人性的完善,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养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中国语文课程是兰州商学院经济类和非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它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学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本课程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写作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它既服务于其他课程又体现其他课程的综合学习成果,是检验学生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
大学语文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也有利于推进我们兰州商学院文化素质教育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人才的综合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现代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既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中国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伸展。
从纵向上看,主要是根据时间顺序,选择文学史上各个重要的“点”,以点带线,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概念。
从横向上看,主要是根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组合,选择四种文体中各类较为细致的文体,以点带面,古今中外,风格多样,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清晰的文体概念。
每篇选文的后面,都增加了一定的赏析和点评,从不同角度来鉴赏名作名篇,实际上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了鉴赏的范本和基本思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并进一步拓展学术思维。
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收录了一些推荐书目,提供给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教学上树立“大语文观”。
以文化、文明为参照背景,以文学为主线,贯通史哲,综合交叉,开阔视野。
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提炼评价性知识;在工具性知识的落实中注意实现修养性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面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国语文》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升课堂效果。
1.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作深入细致地剖析,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历史阶段的文学的全貌。
2.读、写、议结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以专题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作品,在此基础上安排课堂讨论及完成具有一定见解的论文。
3.古为今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生活实际,使中国语文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
4.在中国语文教学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即通过中国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时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使学生与学界前沿保持同步。
5.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教学互动。
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意识深处潜藏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进入五彩斑斓的审美苑菀,具象地、主动地进行审美活动。
7. 课后练习和习作相结合。
8.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大学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将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时数45或54学时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精讲篇目二十篇第一篇《诗经·采薇》(一)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采薇》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对于《采薇》诗主题的不同理解;体味这首诗诗歌意象的艺术意境和“杨柳”意象。
(二)教学内容一、分析诗歌以“采薇”起兴的原因及特点二、分析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作用三、体味“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艺术意境四、艺术特点1.比兴手法的运用: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2.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3.全诗记叙议论相结合,写景、抒情和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妥贴自然。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篇《先秦诸子语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儒家修养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道德,提高自身修养。
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
背诵《论语》八章。
(二)教学内容一、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二、集中讲解《论语》语录八条的思想内容三、联系现实,讲解语录中所表现的儒家思想及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思考题1、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如何理解忧患意识的近代转换及其当代价值?3、从现代观念看,“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否仍有借鉴意义?4、为什么说,孔子所论之“和而不同”还关系人的品格道德?5、你认为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具有借鉴意义?(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篇《秦晋崤之战》(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从对比中认识《左传》在历史和文学两方面的成就与地位。
通过对教材篇目的具体讲解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左传·秦晋崤之战》的善于描写战争的突出特点。
(二)教学内容一、《左传》简介1.优秀的历史著作:《左传》是第一部完整系统、详细具体记载历史事实的编年体史书。
2.杰出的文学著作:善于叙事;善写战争;善写人物;善写辞令。
二、写作背景1.秦晋关系:秦晋两国本是盟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接壤,而且世代联姻,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所谓“秦晋之好”来源于此。
2.战争背景:“烛之武退秦师”3.战争本质:秦穆公想通过吞并郑国向东方扩张,侵犯了晋国的利益。
双方都想称霸中原,矛盾日益尖锐,战幕由此拉开。
三、层次分析:文章由以下情节组成1.晋文公显灵。
2.蹇叔哭师。
3.王孙满观师。
4.弦高犒师。
5.皇武子辞师。
6.先轸论伐秦师。
7.秦晋崤之战。
8.文赢请三帅。
9.孟明谢赐。
10.秦穆公哭师。
四、艺术特色1.善于叙事。
2.善写战争。
3.善写人物。
4.善写辞令。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篇屈原《湘夫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屈原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楚辞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作品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湘夫人》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一、屈原及其楚文化简介1.屈原简介。
2.屈原作品。
3.“美政”理想。
4.屈原的影响。
二、作品分析1.作品背景。
2.课文注释。
3.课文评点。
4.课文简析三、艺术特点1.比兴手法的运用。
2.细腻的心理描写。
3.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
4.屈原式的抒情模式(“爱”与“怨”)(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篇陶渊明《饮酒》(其五)(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陶诗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一、思想背景1.魏晋风度之文人与酒。
2.陶渊明的诗与酒的关系。
二、饮酒组诗原序的深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饮,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虽多,辞无全次,聊命古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写作时间大约在义熙元、二年(405、406),从原序可知,这组诗之所以命名为《饮酒》,是因其借是诗人酒醉之后所作,但内容却与“饮酒”事无关。
三、《饮酒》意象及意境分析1.“心远地自偏”句中“远”和“偏”解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之“采菊”与“南山”解3.“飞鸟”句解4.“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之“真意”与“忘言”解(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六篇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则)(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世说新语》不仅是“志人”体小说的代表作,而且是“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对后世士大夫文化有很大影响;体会其“冷峻玄远”的语言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一、《过江诸人》本篇反映了东晋高级士族官僚软弱无能、无法收复失地的没落情绪。
写新亭对泣,寥寥数百字,场景、气氛、与人物表情都越然纸上。
通过对比,鲜明、生动地传达出各自不同的精神境界。
“新亭对泣”、“楚囚相对”已传为成语。
二、《雪夜访戴》鲜明地体现了当时士人所推崇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的名士作风。
关于“魏晋风度”(可以参看鲁迅的《魏晋风度与文章和药及酒之关系》)雪夜访戴,造门不前,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兴之所致,惊世骇俗。
言简文约,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三、《石崇与王恺争豪》写两人斗富,揭露豪门的奢侈、娇纵之情。
通过细节刻画人物,以皇亲国戚进行铺垫,反衬石崇的富有,将巨富和跋扈的程度衬托到了极制致。
对王恺心理变化的点染,也恰倒好处。
文字简洁生动,意味丰富、深长。
是难得的小说佳作。
思考题1、《世说新语·石崇与王恺争豪》是怎样达到从侧面反映西晋社会的?2、试对于这三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进行综合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七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张若虚的生平2、理解本诗出色的绘景,及由此生发出的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
3、体会此诗诗情画意及哲理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一、分析作品1.前十句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2.中间六句阐发人生哲理。
3.后二十句抒发游子思妇相思别离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