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学习葫芦丝的关键要领

在学习葫芦丝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第一坎;气息的控制我们经常说“吹葫芦丝”,吹是用气的,故先学好“吹”是第一坎。
如果你平时经常锻炼身体,那么你气息可能很好,已经先天具备了很长的气息和腹部控制气流强弱的能力。
如果你气息不好平时又不爱锻炼身体,那么就得从长音开始学习。
天天吹曲前都练长音,直到一口气能吹40秒以上,那么你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在不改变作曲风格的前提下从容地选择在哪个地方换气。
在练习长音的同时除了注意音的平稳,也得注意渐强渐弱的练习。
第二坎;手指的灵活性我们如果把气息撑握得好了,那么下一步就该让看看你手指灵不灵活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管手和脚的灵活程度的。
你的手指灵活了,也说明右脑开化了。
手指的灵活主要是靠大家对“活指练习”的重视。
也就是说,我们要吹曲达到快而不乱。
很多看似简单的乐曲,如果你加了“花”进行说不定可以画龙点精,但是如果你手指不够灵活,反而会适得其反哟。
第三坎:技巧的熟练性葫芦丝相对竹笛来说技巧是少了很多的,但是少不等于简单。
像虚指颤就讲究颤和波长和影响度。
而双吐则讲究吐得是否清楚有力。
技巧如果就单个地来说,是不难学的。
不夸张地说,一天就可以领略,但是如果把这些技巧放进乐曲里面,达到融会贯通的话,就需要专业的老师指导和听大量的乐曲了。
第四坎:韵味的体会葫芦丝是比较讲韵味的乐器,韵味也是一首曲子的灵魂。
怎么把握住韵味不是可以一语道破的,主要是看大家怎样去感觉和体验乐曲本身。
葫芦丝发霉怎么处理?最近常因为初学者不善保养葫芦丝以及气候的原因导致葫芦丝出现各种问题,为了让新老客户懂得日常保养知识,减少损耗,我参照了一些相关资料,整理了一下,本人也在学习和摸索中,也许不是很专业或不怎么详细,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气息力度的控制:葫芦丝主管簧片的保养尤为重要。
葫芦丝巴乌是靠簧片的震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的,由于制作所需,要求簧舌根部较薄,其震动的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演奏时气息力度必须有所控制,只要能发出正常音即可,但大多初学者都会走两个极端,一是用力很轻,不能发出正常音,二是用力过猛,导致低音区失真,中音高音区无法发音,特别是低音567大家都会很用力去吹,虽然低音区相对要用力些,但如果气息超出正常音所需力度的话,低音5在较短时日内就会变低,所以,演奏时一定要试着把握气息力度的控制。
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

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说说葫芦丝巴乌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
你可别小瞧这俩玩意儿,它们虽然个头不大,但是魅力十足啊!葫芦丝,那可是个充满魔力的乐器。
就看它那葫芦一样可爱的造型,就让人忍不住想把玩一番。
我第一次瞧见葫芦丝的时候,就觉得它长得特别逗趣,好像一个等着我去唤醒的小精灵。
然后我拿起它,试着吹奏,嘿,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把你的耳朵给叫醒,让你的心情一下子就愉悦起来。
巴乌呢,也不甘示弱。
它那独特的音色,低沉而悠扬,感觉就像是一个深沉的智者在默默倾诉。
每次听到巴乌的声音,我都仿佛能看到一片宁静的森林,或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
刚开始学巴乌的时候,我还老是弄不清吹气的力度和角度,不是吹不响就是吹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把自己都给逗乐了。
学习葫芦丝巴乌的过程,那也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
就比如说那个指法吧,一开始真能把人给绕晕了。
我记得我刚学的时候,老是按错孔,吹出来的声音那叫一个乱七八糟。
不过没关系,咱有耐心呀,慢慢练呗。
我就天天抱着葫芦丝巴乌,跟它们死磕,到后来,嘿,还真就被我给攻克了。
还有换气,这也是个大学问。
刚开始那会,我老是换不过来气,吹着吹着就喘不过气来了,感觉自己就像是一条离了水的鱼。
后来我才慢慢琢磨出窍门,掌握了节奏,终于能吹得行云流水啦!要说演奏葫芦丝巴乌的好处,那可真是不少。
首先,它能陶冶情操,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当你吹奏起那些优美的旋律时,所有的烦恼都能被抛到九霄云外。
其次,它还能锻炼你的肺活量和手指灵活性。
再者,你要是在朋友面前露一手,那得多有面子呀!总之,葫芦丝巴乌就是这么有趣又神奇的东西。
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
所以,朋友们,还等什么呢?快来加入我们葫芦丝巴乌的大家庭吧,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生活的美好!。
葫芦丝与巴乌的相同点与区别

葫芦丝与巴乌的相同点与区别
长期以来,传统葫芦丝和传统巴乌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至今已成为颇具独特艺术表现力的乐器。
一、葫芦丝
葫芦丝(亦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使族等民族中。
音域为十一度。
音阶排列(简音作“5.”)3. 5. 6. 7. 1 2 3 (4) 5 6。
葫芦丝属于簧管类乐器。
主要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也有用木管或其它材料的)组成。
竹管头一方(即插入葫芦的一方)装有簧片。
竹管分主管和附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或称音孔),一个泛音孔,两个穿绳孔,其尾端装有塞子。
一根附管只发一个音,没有音高变化,作为持续和音用当前常用的葫芦丝有以开第一、三、三音孔的D调、C调、bB调、G调和F调等几种。
传统葫芦丝各部位名称(见图1)
巴乌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彝族、哈尼族等民族中,音域有十一度,音阶排列(简音作“5.”)3. 5. 6. 7. 1 2 3 (4) 5 6。
音色具有厚实、柔和、淳朴、丰满等特点。
巴乌也属于簧管类乐器。
由一根竹管(也有用塑料管、木管等)制成。
管身开有七个按音孔,一个泛音孔、两个穿绳孔,还有一个装有簧片的吹口,管内吹口旁(靠向顶端一方)装有塞子,有的巴乌在第七音孔与吹口之间装有活动插管,以克服气温变化对音准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巴乌有:
开第一、二、三音孔的G调、F调、D调等几种。
传统巴乌各部位名称(见图2)。
第1课葫芦丝与巴乌简介

汇报人:XX 20XX-01-16
contents
目录
• 葫芦丝与巴乌基本概念 • 葫芦丝结构与演奏技巧 • 巴乌结构与演奏技巧 • 葫芦丝与巴乌曲目欣赏 • 葫芦丝与巴乌在民族音乐中地位 • 学习葫芦丝和巴乌方法和建议
01
葫芦丝与巴乌基本概念
葫芦丝定义及特点
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
吹口
簧片
巴乌的簧片是振动的发声体,一般采 用铜质或银质制作,簧片的薄厚、宽 窄和长短都会影响巴乌的音色和音准 。
巴乌的吹口呈扁长方形或扁椭圆形, 是气流的通道,吹口的大小、形状和 角度对巴乌的音色和音量都有影响。
演奏姿势与口风控制
演奏姿势
演奏巴乌时,身体要自然放松,坐立均可,胸部自然挺起, 将巴乌轻轻贴住嘴唇,吹口对准风门,头不要抬得太高。
指法运用及技巧
指法
葫芦丝的指法包括单指、双指和三指 等,通过不同的指法组合可以演奏出 不同的音高和音色。
技巧
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运用滑音、颤音 、波音等技巧来丰富音乐表现力。同 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手指的灵活 性,使音乐更加流畅自然。
03
巴乌结构与演奏技巧
巴乌结构组成
管身
巴乌的管身是一根细长的竹管,一般 采用紫竹制作,管身上开有八个按音 孔(前七后一),上端装有铜质或银 质的簧片。
根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包括每天要完成的练习任 务、要学习的曲目等。
坚持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坚持每天练习
要想提高演奏水平,必须坚持每 天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来熟练
葫芦丝、巴乌的滑音技巧讲解及曲谱

葫芦丝、巴乌的滑音技巧讲解及曲谱滑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的一种演奏技巧,多用于优美、抒情、诙谐、幽默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的丰富了葫芦丝、巴乌的表现力。
滑音可以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和圆滑音三种。
首先讲解上滑音的演奏,上滑音用反抛物线标识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演奏我们只要一句话,手指由直接抬起变为抹动抬起,上滑音的的效果自然出现。
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从标识符号来看它用正抛物线来标识,从演奏上来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渐关闭,也就是由直接关闭变为逐渐关闭,下滑音就自然出现。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点缀,使音乐的表现更具魅力和特色。
从微观上来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几乎每个音都采用了滑音这一技巧,区别在于所占时间的长短,在教学中我经长强调手指接触音孔时的感觉,特别重要,这是决定音乐优美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滑音中比较困难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这对手指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要求较高,要多加以练习才能到位。
常用滑音技巧上滑音:低音6到1的上滑音为右手食指和中指一齐向上45度角的方向推抹后抬指并回环到原位上空。
在推抹过程中气息逐渐减弱;1到2的上滑音为左手无名指弯第一关节逐渐往后拉抹后抬指;2到3的上滑音为左手中指弯第一关节逐渐向左上方拉抹全孔后抬指;3到5的上滑音为左手食指向垂直方向挑抹全孔后回环到原们上空;5到6的上滑音为左手大拇指向左横抹全孔后抬指。
下滑音:5到3的下滑音为左手的食指先平指向下慢压掩后弯第一关节掩实。
在滑实过程中气息逐渐加强;1到低音6的下滑音为右手的食指、中指一齐从“1”音向下慢压掩;3到低音6的下滑音为右手的食指、中指稍比左手的无名指、中指慢落;2到低音6的下滑音右手的食指、中指稍比左手的无名指慢落。
吹奏要点:吹奏上滑音时气息逐渐减弱,吹奏下滑音时气息逐渐加强。
明天我们继续讲一讲葫芦丝演奏技巧和练习曲。
葫芦丝与巴乌

葫芦丝の 葫芦丝の选购
• • • • • 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 铜质簧片,所以在选择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加以认真筛选。葫 芦丝的外表造型要精细美观,然后再分别看一下三个组成部分。 气箱葫芦的选择:要选择成熟的葫芦、颜色发黄、皮厚结实;不 成熟的葫芦则皮薄、颜色发白、容易损坏。 竹管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音色的好坏。一支好的葫 芦丝首先竹质应该细密老成,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重量,过轻了则不妥。 簧片的选择尤为重要,簧片的好坏应有一定的技术标准、震动频 率、抗疲劳能力等,这些指标受条件所限都无法加以验证,只能通过 试奏感觉簧片震动与竹管耦合发出的声音好坏来加以选择。 选购葫芦丝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由于温差的变化对簧片震动 频率影响很大,一支好的葫芦丝反差越小越好,相对稳定。鉴别音准, 用全按做低音5的指法先吹奏最低音5(这个音不稳定多数偏高)和做 高音6,如果这两个音试奏没有问题,再吹一下音阶看一下每个音是 否发音干净,没有杂音(嘟噜)声。 对附管的要求:主要标准就是音高与主管相同,音色干净音量要 比主管要小一些(音量不能超过主管,否则喧宾夺主)。如上述的条 件都能满足,这就是一支好的葫芦丝。
葫芦丝の简介
• •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 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 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 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 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 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 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 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 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 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 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 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小D调,降B调,F调,G调等几种
巴乌指法表

本网页中介绍的巴乌指法表,是根据国内大多数民族乐器厂家生产的巴乌的规格绘制的,指孔为七孔(有的巴乌,比如早期巴乌就因为音孔的数量以及孔距和现代巴乌不一样因而指法也不适用于本栏目中的指法表)的巴乌绘制的。
一些变化音,指法表中并没有标注出来,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觉以及演奏经验组合新的指法准确演奏,本表只是起到大致的参考作用。
巴乌和葫芦丝的模样看起来完全是2种乐器,然而它们发音的原理却是一样的,指法也几乎完全一样。
如果把葫芦丝的主管从葫芦中取出来,这根取出来的葫芦丝主管其实就是一根巴乌。
此指法表也适用于葫芦丝。
一、全按为5(sol)的指法表(最常用)
二、全按为1(do)的指法表
网页制作:赵洪啸。
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

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吹奏乐器的分类有哪几种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希望大家喜欢!(一)吹奏乐器的分类:我国的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二)吹奏乐器的特色:因为吹奏乐器发音原理的不同,所以乐器极具个性化,其种类和音色丰富多采。
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的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三)吹奏乐器的介绍:1:箫(1) 箫的由来:箫在汉魏六朝时代称为逐(加竹头),逐(加竹头)是从我国西北羌族地区传到中原地区的,最初只有四个按孔,西汉京房(公元前77年--前37年)在背面加一孔,才有了五个按孔。
晋代乐工列和在公元前247年左右所吹的笛(箫),已有六个按孔,与今天的箫差不多。
在唐代有一种称为尺八的吹管乐器,形制与今天的箫相似。
(2) 箫的组成结构:箫为竹制的吹管乐器,直吹,按孔为前五后一,上端开一吹孔。
(3) 箫的演奏形式:箫的音色圆润、柔和,用于伴奏、合奏和独奏。
2:巴乌(1) 巴乌的.由来: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
(2) 巴乌的组成结构: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3) 巴乌演奏的形式: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3: 葫芦丝(1) 葫芦丝的由来:葫芦丝是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
傣族旧式主管上开有六个按音孔(前五后
一),适合吹奏傣族民歌小调。
现今流行的被称之为传统葫芦丝的主管是从旧
式主管改良过来,上面开有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可发九个全孔音及八个
半孔音(或组合孔音),主管背面下方还有一个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
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
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
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发主管第五孔音;低音附管发主管第一孔音或主管第三孔音两者任选。
一般的葫芦丝只有一个高音附管,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以使音乐更具活
力,附管音孔,按住时附管不发音,打开时附管发音。
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
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
卡子: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丝构造上的稳定,使附管与主管牢牢捆在一起。
主管尾塞:它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更加圆润。
拆卸功能托: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与竹管有机的结合,竹管牢牢的插入葫芦内,密封、不漏气。
由于此托的使用,竹管可以不用粘死在葫芦上,起到随时拆卸,可利于专业人士及对葫芦丝簧片发音原理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进行时时的簧片调整。
巴乌的构造:巴乌构造比葫芦丝简单,造型上与竹笛相似,制作原理与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
巴乌是用嘴包着吹口横吹,在它正面开有六个按音孔,背面开有一个按音孔,一共七个按音孔。
在下面还有一个出音孔。
所以在制作和构造上与葫芦丝是基本相同的。
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
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巴乌由管身和簧片组成。
管身竹制。
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
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
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节或木塞封闭,中间竹节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
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
高音、中音巴乌,管长30厘米-50厘米、内径0
.8厘米~1.4厘米,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米。
在距封闭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一3厘米、孔宽0.7厘米-l厘米。
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刺簧片。
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一般应略小于簧框。
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
也有的用细竹蔑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
管身上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
横吹的巴乌,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45度角。
还有的巴乌在尾端开有尾音孔。
簧片是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
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不应超过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
将铜片剪成长2.5厘米、宽o.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锐三角形簧舌。
簧舌的大小根据调高而定,以F调为例,舌长1.7厘米,舌根宽0.25厘米,刻好后将簧舌理平,底面用水砂纸磨去毛刺,再把舌尖挑起,使其翘高0.15厘米左右,达到簧舌与黄框缝隙微小、自由振动通畅。
簧片调音最为关键,簧舌根部较厚,中部及尖端较薄,应一边刮削一边装在巴乌上试听,以灵敏度高、音色优美、各孔发音协调为佳。
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调高的巴乌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
通常应为调高的下方五度音,如F调巴乌,簧片应发升B音。
簧片的音高允许有小二度的游动范围,如将簧片音提高为下方四度音,就要将基音孔的位置错后或利用管口,才能使发合灵敏、明亮。
巴乌与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乐器,但簧片不同。
笙是每管一簧发一个音,簧舌是长方形的;巴乌是一管一簧发九个音,簧舌是锐三角形的,并且舌尖翘起。
虽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动,但音色根本不同,如果将巴乌换上空的簧片,就不会发出浓厚而柔美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