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乌课堂教学一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

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

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说说葫芦丝巴乌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

你可别小瞧这俩玩意儿,它们虽然个头不大,但是魅力十足啊!葫芦丝,那可是个充满魔力的乐器。

就看它那葫芦一样可爱的造型,就让人忍不住想把玩一番。

我第一次瞧见葫芦丝的时候,就觉得它长得特别逗趣,好像一个等着我去唤醒的小精灵。

然后我拿起它,试着吹奏,嘿,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把你的耳朵给叫醒,让你的心情一下子就愉悦起来。

巴乌呢,也不甘示弱。

它那独特的音色,低沉而悠扬,感觉就像是一个深沉的智者在默默倾诉。

每次听到巴乌的声音,我都仿佛能看到一片宁静的森林,或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

刚开始学巴乌的时候,我还老是弄不清吹气的力度和角度,不是吹不响就是吹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把自己都给逗乐了。

学习葫芦丝巴乌的过程,那也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

就比如说那个指法吧,一开始真能把人给绕晕了。

我记得我刚学的时候,老是按错孔,吹出来的声音那叫一个乱七八糟。

不过没关系,咱有耐心呀,慢慢练呗。

我就天天抱着葫芦丝巴乌,跟它们死磕,到后来,嘿,还真就被我给攻克了。

还有换气,这也是个大学问。

刚开始那会,我老是换不过来气,吹着吹着就喘不过气来了,感觉自己就像是一条离了水的鱼。

后来我才慢慢琢磨出窍门,掌握了节奏,终于能吹得行云流水啦!要说演奏葫芦丝巴乌的好处,那可真是不少。

首先,它能陶冶情操,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当你吹奏起那些优美的旋律时,所有的烦恼都能被抛到九霄云外。

其次,它还能锻炼你的肺活量和手指灵活性。

再者,你要是在朋友面前露一手,那得多有面子呀!总之,葫芦丝巴乌就是这么有趣又神奇的东西。

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

所以,朋友们,还等什么呢?快来加入我们葫芦丝巴乌的大家庭吧,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生活的美好!。

巴乌-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巴乌-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巴乌-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巴乌所在的位置和特点;2.了解巴乌的历史和文化;3.熟悉巴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4.掌握有关巴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及阅读与巴乌有关的简单英语材料,并简单表述;2.能够描述巴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1.3 情感目标1.增强对多样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了解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文化和历史,拓展视野;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维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主要内容1.巴乌概况;2.巴乌的文化和历史;3.巴乌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特点;4.巴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重点1.探究巴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2.调动学生的感官直觉和认知能力。

2.3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某些陌生的物种和环境的科学性认识;2.针对描述范围的不同对巴乌的教学进行规划和掌控。

三、教学方法3.1 前置准备1.教师展示巴乌的地理位置、景区、特产等资料;2.安排学生小组就巴乌的一些问题展开探究;3.整理学生会用到的巴乌相关的词汇。

3.2 教学过程1.安排故事调查:让学生通过听、问、看的方式对巴乌的概况有更多认知;2.列举一些典型的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名胜、民俗等)和自然意象(如河流、山脉、自然保护区等);3.使用课堂发言、PPT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活跃的参与和讨论;4.分组展开巴乌文化连接活动,把词汇和巴乌文化宣传画联系起来,让学生产出创意。

3.3 教学成果1.学生可以自己撰写一篇有关巴乌的简短文章,并进行展示;2.学生可以根据课程中所学的巴乌文化进行创作,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评估4.1 评测方法1.询问校内小学和中学的同学对巴乌的印象;2.评估学生撰写简短文章的质量和内容丰富度;3.评估学生小组制作的巴乌文化连接活动的创意。

4.2 评估标准1.学生对巴乌的认知情况;2.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展示能力;3.学生对于巴乌文化的连接理解情况。

五、教学资源1.PPT:巴乌风景、文化特点等;2.巴乌地图、特色小吃照片等;3.有关巴乌的简短文章和文化戏谑神曲。

横吹巴乌的吹奏方法

横吹巴乌的吹奏方法

横吹巴乌的吹奏方法一、巴乌的基本认识。

1.1 巴乌这乐器啊,可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小玩意儿。

它造型简单又独特,横吹的方式让它在吹奏乐器里别具一格。

巴乌的音色那叫一个迷人,低沉的时候像山谷里传来的幽咽溪流,轻柔而又神秘;高亢的时候呢,又好似云雀在高空欢快地鸣叫,清脆又明亮。

1.2 它的构造并不复杂,由吹嘴、管身等部分组成。

在开始吹奏之前,得先把巴乌拿稳了,就像战士握紧自己的武器一样。

手指要自然地放在音孔上,可别太僵硬了,不然就像机器人似的,那可吹不出美妙的曲子。

二、吹奏的姿势。

2.1 吹奏横吹巴乌的时候啊,身体要坐直或者站直。

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基础姿势端正了,后面才能吹得好。

要是弯腰驼背的,那气息都不顺畅,就像水管子被弯折了一样,水都流不利索,气也一样。

2.2 头部呢,要保持自然的状态,既不能仰得太高,像个骄傲的大公鸡,也不能低得太下,像个犯错的小鹌鹑。

眼睛平视前方,整个人要放松,就像在自己家院子里晒太阳那样自在。

2.3 肩膀要自然下垂,可别耸肩啊,耸肩就像是扛着千斤重担似的,这可不利于气息的控制。

咱得让气息像微风轻拂一样顺畅地在巴乌里流动。

三、气息的运用。

3.1 气息可是吹奏巴乌的关键,这就如同汽车的汽油一样重要。

首先是吸气,要像闻花香一样轻柔地吸气,把气深深地吸到腹部,这叫腹式呼吸。

可不能像喘粗气那样,那是不行的,那叫“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吹奏巴乌的吸气得细水长流。

3.2 呼气的时候呢,要均匀而缓慢。

就像吹蜡烛,不能一下子把气全吹出去,得慢慢地、稳稳地吹。

气息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巴乌的音色,强的时候要像狂风呼啸,弱的时候要像春风拂面。

这气息的控制啊,就得靠平日里多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嘛。

四、指法的技巧。

4.1 指法在巴乌吹奏里也是个大学问。

手指要灵活,按音孔的时候要准确无误。

这就好比走钢丝,差一点都不行。

每个音孔对应的音高都不一样,就像每个钥匙开一把锁一样。

4.2 手指在音孔上的动作要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

巴乌教学计划

巴乌教学计划

巴乌教学计划巴乌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让孩子们学习巴乌,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起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一期学习内容:1. 了解巴乌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 学习巴乌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 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颤音,倚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

4. 吹奏人们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等乐曲《小夜曲》《欢乐颂》《映山红》《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二.学习目标:1. 严格标准的掌握巴乌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 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 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音程,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等基本乐理知识。

4. 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 通过对巴乌的学习来提高学员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调整。

篇二:葫芦丝巴乌计划2008年葫芦丝训练计划葫芦丝、巴乌教学计划葫芦丝、巴乌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因之衍生的葫芦丝文化发源于我州,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学习葫芦丝和巴乌的学生越来越多,演奏层次也越来越高,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第一课时9、7一、教学内容:葫芦丝的基本构造,及其乐器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通过第一课来认识乐器的基本构造,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充分的认识乐器。

三、教学过程:1、按孔方法(指法)及部位2、葫芦丝的保养与维护3、葫芦丝的构造与简介4、演奏姿态5、气息运用6、入门练习(音阶)低音5的练习,课本练习第1、2、3条。

四、音乐知识讲解1、讲解连音线和延音线的作用与区别,并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2、乐理小知识一:音符时值的知识、拍号的知识、休止符的基本知识,并针对课本练习曲进行讲解示范,学生进一步练习。

巴乌的基础知识与演奏技能 呼吸和换气怎样用好气息

巴乌的基础知识与演奏技能 呼吸和换气怎样用好气息
2. 严格按照气口换气 :按照气口换气就像 朗读文章时的标点符号,讲话要有停顿; 也像是一天中的三餐,要按时吃饭。换 气也是一样,乐谱中的换气口是很科学 的,按照气口换气演奏出的乐曲乐句连 接才得当。
呼吸和换气 怎样用好气息
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演奏出的声音效果, 如果呼吸不好,那么演奏出的音响效果一定 会受影响。一个气息不足的演奏员不可能演 奏出饱满的音色。
练习呼吸的方法
1
吹奏乐的气息是 “哈气”,要做 到正确的呼吸方 式就要不断地练 习。
2
练习呼吸的方法: 弯 腰 练 习 、仰 卧 练 习 ,吹 纸 练习。
练习呼双脚分开与 肩同宽,把腰弯下九十度,打开节拍 器或心理数着拍子,以四拍为一组, 四拍吸气、四拍呼气
➢ 这个状态下无论呼吸的气量多或少, 我们的作用点都在腹部的位置。吸满 气后腹部撑起来了、呼出气后腹部收 进去了
练习呼吸的方法
➢ 仰 卧 练 习 :平躺在床上,双手 搭在腹部,做深呼吸
练习呼吸的方法
➢ 吹 纸 练 习 :面对着墙站立,手 臂伸直,把一张纸按在墙上, 大口吸气,用力吹向纸,手同 时松开,让吹出的气流把纸附 着在墙上不掉下去,收气时再 用手按住纸。
注意事项
1. 错误的呼吸方式 :吸气抬肩。吸气抬肩 说明我们把气吸到了胸腔而不是腹部。 用鼻子吸气是绝对的错误。吸气时不要 抬肩、呼气时要用“哈气”、课下要多 练习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

葫芦丝、巴乌的滑音技巧讲解及曲谱

葫芦丝、巴乌的滑音技巧讲解及曲谱

葫芦丝、巴乌的滑音技巧讲解及曲谱滑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的一种演奏技巧,多用于优美、抒情、诙谐、幽默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的丰富了葫芦丝、巴乌的表现力。

滑音可以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和圆滑音三种。

首先讲解上滑音的演奏,上滑音用反抛物线标识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演奏我们只要一句话,手指由直接抬起变为抹动抬起,上滑音的的效果自然出现。

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从标识符号来看它用正抛物线来标识,从演奏上来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渐关闭,也就是由直接关闭变为逐渐关闭,下滑音就自然出现。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点缀,使音乐的表现更具魅力和特色。

从微观上来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几乎每个音都采用了滑音这一技巧,区别在于所占时间的长短,在教学中我经长强调手指接触音孔时的感觉,特别重要,这是决定音乐优美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滑音中比较困难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这对手指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要求较高,要多加以练习才能到位。

常用滑音技巧上滑音:低音6到1的上滑音为右手食指和中指一齐向上45度角的方向推抹后抬指并回环到原位上空。

在推抹过程中气息逐渐减弱;1到2的上滑音为左手无名指弯第一关节逐渐往后拉抹后抬指;2到3的上滑音为左手中指弯第一关节逐渐向左上方拉抹全孔后抬指;3到5的上滑音为左手食指向垂直方向挑抹全孔后回环到原们上空;5到6的上滑音为左手大拇指向左横抹全孔后抬指。

下滑音:5到3的下滑音为左手的食指先平指向下慢压掩后弯第一关节掩实。

在滑实过程中气息逐渐加强;1到低音6的下滑音为右手的食指、中指一齐从“1”音向下慢压掩;3到低音6的下滑音为右手的食指、中指稍比左手的无名指、中指慢落;2到低音6的下滑音右手的食指、中指稍比左手的无名指慢落。

吹奏要点:吹奏上滑音时气息逐渐减弱,吹奏下滑音时气息逐渐加强。

明天我们继续讲一讲葫芦丝演奏技巧和练习曲。

巴乌入门1

巴乌入门1

1巴乌入门导学案课程名称:巴乌入门学习目标:1、了解葫芦丝、巴乌的由来以及构造。

2、了解葫芦丝、巴乌的发声原理、音域、气息运用等。

3、会全按做低音5的所有指法。

学习难点:会全按做低音5的所有指法。

学习过程:一、葫芦丝、巴乌简介1、葫芦丝、巴乌的由来葫芦丝、巴乌又称葫芦箫,流行于云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彝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

如傣族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就救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进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他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

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

从此,葫芦丝和巴乌就在傣家世代相传。

2、葫芦丝、巴乌的构造葫芦丝、巴乌的构造比较特殊,所用材料均取自天然,纯手工制作过程。

它有竹管、簧片、附管组成,竹管有七个孔,前面六个,后面一个。

其中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长于表示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巴乌的发声原理、音域、演奏方法和葫芦丝一样,只是,巴乌的银色较厚实,它们成为“姐妹乐器”。

3、全按做低音5的指法表二、示范演奏方法、姿势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三、气息的运用吹奏葫芦丝、巴乌的气息与竹笛、竖笛截然不同。

竹笛、竖笛吹奏低音时气流要轻缓,而葫芦丝、巴乌吹奏低音时气流要强;竹笛、竖笛吹奏时高音气流要强,而葫芦丝、巴乌的高音只能缓吹,如果用力过猛可能导致无乐音或者损坏簧片。

四、演奏练习1、“T”为单吐音符号,表示此音要吐奏,吹奏时要像唱“tu”那样,不能用“hu”去吹。

2、长音练习时,注意吸气时气息要深一些,另外注意换气符号“V”。

3、演奏练习5 5 5 5...5./5 .-. -. -./ ..../5 .-. -. -.5 5 55 5 5 5..../5 .-. -. -.5 5 5 5..../5 .-. -. -.//4、练习《两只老虎》的音阶五、小结。

巴乌教案模板

巴乌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巴乌的起源、特点及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巴乌音乐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巴乌的基本演奏技巧。

2. 巴乌音乐作品的欣赏。

教学难点:1. 巴乌的音色变化及音准把握。

2. 学生对巴乌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巴乌的起源、特点及演奏技巧。

2. 学生欣赏巴乌演奏的乐曲,激发学习兴趣。

二、基本演奏技巧1. 教师示范巴乌的基本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巴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问。

2. 教师简要介绍巴乌音乐作品的特点。

二、提高演奏技巧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奏,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三、音乐欣赏与创作1. 教师播放巴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创作简单的巴乌音乐作品。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巴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巴乌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关注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表现,鼓励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音乐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乌课堂教学一基础知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一讲基础知识
一、巴乌简介
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

用竹管制成,有七个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葫芦丝和巴乌在音色上区别不大。

巴乌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芦丝的簧片在葫芦里面,音域通常是一样的。

但是葫芦丝有多个管,发的是复音,而巴乌是单音。

二、巴乌结构图示(同葫芦丝)
三、按孔方法及部位
注意的问题: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多有不利。

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管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四、演奏姿势
吹奏葫芦丝的姿势分坐、立两种,通常称为坐式和立式。

(一)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时采用这种姿势。

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

切忌过分挺胸或歪斜。

(二)坐式
就是坐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

切忌过分放松或僵硬。

五、气息的运用
吹奏葫芦丝的气息与竹笛、竖笛的气息截然不同。

竹笛、竖笛吹奏低音时气流要轻缓,而吹奏葫芦丝的低音(低音“”音除外)气流要强;竹笛、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流要强,而葫芦丝的高音只能缓吹,如果用气过猛可能导致无乐音或损坏簧片。

同学们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1)吹奏低音“”时气流要急,而且气息要下沉,有一种下坠的感觉;
(2)吹奏中音“123”时气流要适中;
(3)吹奏高音“56”时气流要渐缓,气息要有所控制,有一种上提的感觉;
(一)风门
指吹奏葫芦丝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叫“风门”。

注意的问题:
1.“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
2.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与吹奏竹笛截然不同);
3.“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

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情况应上下嘴唇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往里收。

(二)口风
指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叫“口风”。

注意的问题:
1.“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

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主要有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振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振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

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音(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

2.“风门”的急缓变化是靠腹部、横膈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配合好。

(三)口劲
指控制“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时上下嘴唇和两肌肉反复收放活动的力量叫嘴劲。

注意的问题:
1、“嘴劲”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

2、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

特别提示: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超吹气息)。

其原因是由于它自身条件而限定(音域)。

六、呼吸方法练习
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运用呼吸使葫芦丝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而气息是音能的来源,是决定成声体振动过程的力量。

能否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在葫芦丝吹奏中得以应用,这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我们知道,在吹奏时无论是音的强度或是它的延续,都要看吹奏者的呼吸如何?呼气愈长,发出的声音就愈长,反之亦然。

所以,要做到吸气短暂、迅速而无杂音,呼气平稳、均匀而延长。

如何能满足呼吸的基本要求,需掌握科学的方法。

目前被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呼气时也容易控制,那么所谓的呼吸是指“吸气”与“呼气”两个方面,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如何吸气
当拿起葫芦丝含住吹孔时,首先两边嘴角要微微张开,舌头自然向后缩一点,同时用嘴和鼻子很快将空气吸人,形成吸气,(要注意吸气不要留有太大痕迹,否则会带动气箱里的簧片而发出基音),这时胸腔及腹部有明显的扩张感,此时必须注意肋间肌肉和腹部肌肉动作协调,以求完成合理吸气,即胸腹式结合吸气。

练习方法:
将点燃蜡烛吹灭,通常你会下意识的深吸一口气,这时吸气往往自然松弛,为胸腹结合式。

(二)如何呼气
我们要想吹响管乐,吸气只是为呼气作准备,管体要靠气流振动方可发出声音来,所有呼气则是真正吹好管乐器的重要手段。

那么呼气如何为最佳,首先呼出的气流越均匀,则发出的声音越平稳,呼出的气流越充实,则发出的声音越宽厚。

练习方法:
同样是吹蜡烛的过程,把所吸的气释放出去,将蜡烛吹灭的过程就是呼气。

七、手指按孔发音图示(●表示按孔,○表示开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