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0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2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老妪()不胜簪()泣幽咽()邺()城戍()青未了()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
(1)决眦入归鸟()(2)浑欲不胜簪()(3)老翁逾墙走()(4)犹得备晨炊()(5)吏呼一何怒()(6)死者长已矣()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5.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
6.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巍巍五岳,举世闻名。
早在古代,歌咏五岳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
请任意写出其中完整的一句,并注明作者。
二、阅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9.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七年级语文】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复习训练题(新人教附答案)

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复习训练题(新人教附答案)
八上语25.杜甫诗三首复习训练题(新人教附答案)得分卷后分自我评价
1.生难字。
岱(dài) 眦(zì) 搔(sā)
簪(zān) 逾(ú) 邺(è)
戍(shù) 咽(è) 妪(ù)
2.重点词语解释。
(1)造化钟神秀(聚集)
(2)阴阳割昏晓(之北,水之南;之南,水之北)
(3)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简直)
(5)吏呼一何怒(多么)
(6)老翁逾墙走(越过)
(7)急应河阳役(应征)
(8)独与老翁别(告别,离别)
3.通假字。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层叠)
4.一词多义。
(1)前听妇前致词(上前,名词作动词)天明登前途(前边,前方,名词)
(2)一吏呼一何怒(多么)一男附书至(一个)
5.古今异义。
(1)老翁逾墙走
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2)国破河在
国古义首都今义国家。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解释加点词。
①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③荡胸生曾.云:④老翁逾.墙走.:⑤死者长已.矣:⑥泣幽咽..:⑦老妪..出门看:⑧犹得.备晨炊:⑨听妇前致词..:..:⑩天明登前途3.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
4.默写填写:(1)造化钟神秀,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7)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8)《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9)《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10)《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5. 赏析:”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一句好在哪里?(5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6分)7.《春望》一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8.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分)二、默写诗句:(42分)1.百川东到海,?,。
《长歌行》选自《》2. ,山山唯落晖。
,猎马带禽归。
3. ,。
,。
《秋词》作者。
4、山下兰芽短浸溪,,。
?门前流水尚能西!。
选自《浣溪沙》作者代。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 .选自崔颢的《》6、,。
霜落熊升树,。
选自北宋梅尧臣写的《》7、,尚思为国戌轮台。
出自爱国诗人写的《》8、,白水绕东城。
9、挥手自兹去,。
选自代李白的《》10、气蒸云梦泽,。
,端居耻圣明。
11、东皋薄暮望,。
出自代王绩的《》12、乡泪客中尽,。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

《杜甫诗三首》评估测试题一、填空(20 分)1.“五岳”中的“岳”的意思是______ __。
“五岳之尊”指的是________,西岳指的是________、中岳指的是______ __。
2.《石壕吏》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 __诗。
3.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一生关注民生,诗风厚重,诗句朴实,故被誉为“”。
其代表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三吏”指的是《石壕吏》、《》和《》;“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和《》。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相顾无相识,。
6.乡泪客中尽,。
迷津欲有问,。
7. 造化钟神秀,。
,决眦入归鸟。
8. ,家书抵万金。
二、选择题(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聚集)家书抵.万金(值,相当)B.浑.欲不胜簪(混乱)二男新.战死(最近)C.决眦.入归鸟(眼角)国.破山河在(国都)D.存者且偷生.(活着)夜久语声绝.(消失)2.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3. 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 层云,决眦入/ 归鸟B.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 万金C.吏呼/一何怒D.二男/ 新战/ 死4.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其作者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
杜甫《春望》练习题

杜甫《春望》练习题
导语:多做练习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所学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下面是杜甫《春望》练习题,欢迎大家过来做一做!
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 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同步练习(2)新课标 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2)一、基础知识。
1、填空。
(22分)①《望岳》一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②《春望》一诗中的颔联是,。
③《石壕吏》一诗中表现出差役如狼似虎和老妇衰婉可怜的一句是,。
④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人称其诗为,称他为。
课本所选的三首诗出自,此文集是以他的命名的。
请写出除课本外的他的两首代表作,。
2、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5分)3、解释加点词。
(12分)①老翁逾.墙走②妇啼一何..苦③死者长已.矣④请.从吏夜归⑤急应.河阳役⑥犹得..备晨炊4、下列四句中语言最简明的一句是()(4分)A、三年前,当时村民过河要绕很远很远的路;现在有了桥,方便多了。
B、假如我们一旦放松了对大桥施工的监督管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C、他之所以能写出这些感人的诗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长期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
D、我省家电商业协会蔡先生提醒消费者走出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与服务的误区。
二、阅读理解。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全篇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诗中的一句话展开的,请将这句作为全诗总纲的话找出来。
(7分)6、结合诗歌内容及其背景,谈谈石壕吏为何要“夜”捉人?(7分)7、诗歌最后“如闻泣幽咽”暗示我们是谁在哭泣?“独与老翁别”又暗示了事件怎样的结局?(7分)8、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7分)9、“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7分)10、老妇人的前致词明显的多次转折,暗示她并不是一口气说完的,中间省略了差役的多次逼问。
杜甫诗三首练习

25.杜甫诗三首1、《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2、《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这一句是联。
3、《望岳》的颈联是:____ _ _______,_____ __ _______。
4、《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5、《春望》中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6、痛苦、焦虑,往往使人的身心发生很大的变化,杜甫的《春望》中“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就印证了这一点。
7、《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8、《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9、《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10、《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12、《石壕吏》中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石壕吏》中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精选练习题基础知识应用1、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决眦()凌绝顶()烽火()不胜簪()逾墙()邺城戍()老妪()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齐鲁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⑶浑欲不胜簪----⑷天明登前途------3、杜甫是--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
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又称他为-------。
4、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C白头骚更短,浑欲不剩簪。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按课文原句默写。
⑴《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⑵《春望》中借花、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⑶《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⑷《石壕吏》中老妇人“前致词”,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
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
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7、按课文原句填空⑴----?齐鲁青未了。
⑵烽火连三月,----。
⑶夜久语声绝,------。
8、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⑴三男邺城戍生活贫困⑵二男新战死战争惨烈⑶出入无完裙兵役苛酷课文精段赏读(一)望岳1、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朝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
一生坎坷。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等,皆为古今传诵。
注释译文:岳:此指东岳泰山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不仅表现了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写出了作者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4分)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2分)答:参考答案9.①4分;泰山是什么样子?(1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1分),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2分)。
②2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答案不求同一,意思对即可。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参考答案7.①不尽②终要,终当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湖北省襄樊市)阅读古诗《望岳》,完成10-11题。
(4分)10.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的形象。
(2分)1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参考答案10.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2分)11.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分)(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参考答案5.“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l7~18题。
(5分)(海南省)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的景色。
(2分)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3分) 答:参考答案17。
神气秀丽(2分,只答“神奇”或“秀丽”亦给满分。
学生若用其他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8.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情。
(3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给满分)(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6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4分)参考答案7、(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
(2分,每点1分。
)(2)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
(2分)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2分。
意思对即可,只抄写诗句不得分。
)(山东滨州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8.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2分)参考答案7.体现了诗人担忧国家前途的思想感情。
8.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朝、暮)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秀美、虚;高大、实)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