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教案

合集下载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梳理全文结构2、分组合作,品析课文经典语段3、自己写一段解说词并演示。

【教学创意】本文位于第三模块第四单元,属于科普文章。

这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爱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且本课涉及大量的地理、物理等跨学科知识,若只就其知识而学,一来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来也不能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所以我选择了“解说词”这个切入点。

“解说词”是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我希望以本课为载体,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并能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出示课件1)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

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明确: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解说词片段。

解说词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也写出一篇漂亮的解说词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美国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一文来了解解说词吧!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2)二、整体梳理1、昨天的交流课上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说说,作者介绍了宇宙中哪些对象?这些对象是按什么顺序解说的?(出示课件3)明确: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本文遵照的是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空间顺序。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抒情,了解作者所传递的思考(宇宙不但横无际涯、辽阔瑰丽,不但可以为人类所了解,而且,从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和宇宙息息相关,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领会作者对人类好奇心、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肯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教学方法】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没有解说词的《动物世界》,再加上解说词,让学生体会解说词的重要性。

二、新课学习第一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写好解说词的要点。

1.设置情境——假如要为宣传本校的纪录片配解说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解说词的特点。

问:你认为写好一篇解说词的关键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解说词要有明晰合理的解说顺序。

②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③解说要对解说对象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2.说明顺序是一篇解说词解说效果的关键因素,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__的解说顺序。

(教师做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第二步: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希望学生可以领会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思考。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宇宙的边疆》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探讨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宇宙的边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使用课外知识对作品中的科学概念进行理解和解读;3. 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比喻手法;2. 整合课外知识,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一些宇宙景观,并提问学生对宇宙的认知和想法。

Step 2:小组合作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宇宙的边疆》的片段进行阅读。

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讨论并总结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并准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Step 3: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总结和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Step 4: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各小组的总结,进一步讨论《宇宙的边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 作品中描绘的宇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和联想?- 作者通过怎样的细节和描写来传递这些情感和联想?- 你认为《宇宙的边疆》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Step 5:深入探讨(15分钟)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外知识(如天文学、哲学等)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

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 作品中的“边疆”象征着什么?- 作者对于人类和宇宙的关系有何思考?- 作品中有哪些科学概念的启示和引申?Step 6:阅读策略指导(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并讲解一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如关键词标记、问题理解、上下文推理等。

然后,教师布置一篇相关的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Step 7:作业和反馈(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的边疆》的读后感。

并在下堂课上进行评价和反馈。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中存在的各种边疆现象;2.掌握边疆现象的定义和特征,如黑洞、星际尘埃带等;3.了解科学家们对宇宙边疆的探索历程和成果;4.培养学生关注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宇宙边疆现象的概念和定义;2.宇宙边疆现象的分类和特征;3.科学家对宇宙边疆的研究成果;4.探索宇宙边疆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习的宇宙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如宇宙有多大?有多少恒星?有没有其他生命存在?等等。

引出本次学习的主题:宇宙的边疆。

2.讲解宇宙边疆现象(2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宇宙中存在的各种边疆现象,如黑洞、星际尘埃带、引力透镜等,让学生掌握边疆现象的定义和特征,并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3.分类和特征(30分钟)针对宇宙边疆现象的不同特征,一一进行分类和介绍,如黑洞可分为施瓦茨孔洞、克尔黑洞、中等大小黑洞等。

4.科学家对宇宙边疆的研究成果(20分钟)介绍科学家们对宇宙边疆的探索历程和成果,如人类探月、旅行者号的信号探测等,让学生理解宇宙边疆探索的重要性和难度,并可以了解到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扩展的历程。

5.探索宇宙边疆的意义和价值(20分钟)介绍探索宇宙边疆的意义和价值,如对于人类了解宇宙的规律和自身的位置有重要的意义,促进理论物理研究等,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探索的价值和重要性。

6.总结和互动(10分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和检测,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深化学生对宇宙边疆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能理解宇宙边疆现象的概念和定义;2.能辨认宇宙不同边疆现象的分类和特征;3.能了解科学家们对宇宙边疆能够进行探索的成果;4.能够深入认识探索宇宙边疆的意义和价值。

五、作业撰写一篇小论文,说明对宇宙边疆的理解和认识,可参考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

六、参考资料1.《宇宙边疆探秘》著名机器人探险家让·-{皮}-耶尔·蒙诺著。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篇一【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

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1、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

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第三部分(11—一三)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第四部分(14—一qi)我们的星系及地球(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高二上册语文教案:宇宙的边疆2篇

高二上册语文教案:宇宙的边疆2篇

高二上册语文教案:宇宙的边疆高二上册语文教案:宇宙的边疆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宇宙的边疆教案类型:课堂教学教案时间:2节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宇宙的边疆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宇宙边疆与人类探索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宇宙边疆的探索精神和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宇宙边疆的概念和特点;2. 探究宇宙边疆与人类探索的关系;3. 分析文章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方法;2. 理解宇宙边疆的本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二语文教材(上册)第六单元《宇宙的边疆》;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学生宇宙中的边疆与人类探索的关系。

2. 学习课文(30分钟):教师将课文《宇宙的边疆》分段朗读,并对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

学生跟读并理解文中的内容。

3. 讨论交流(15分钟):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a. 作者描写宇宙边疆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b. 宇宙边疆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4. 小结与预习(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阅读与思考题。

第二节课:1. 回顾(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与宇宙边疆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 文学欣赏(15分钟):教师选取与宇宙边疆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并分析其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方法,与学生一起探讨宇宙边疆主题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

3.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与宇宙边疆相关的科普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拓展延伸问题,鼓励学生对宇宙边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查找与宇宙边疆相关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并进行分享与分析。

2. 学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模拟宇宙边疆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作为解说词,作者抓住说明对象,按照空间说明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逐步推进介绍: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

每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

同时,作者融入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使文本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也不断地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思考。

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对人类的关怀结合在一起,使这篇文章超出简单的科学知识介绍层面,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因此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解说词的基本特点,并以此为线索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然后跳过浅层次,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课型①阅读欣赏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基本知识和结构。

②分析探究课。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自发自主地探究分析体会,教师则适当引导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对象、顺序与语言等;②了解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①体会解说词中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好处;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德育目标:①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②体会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难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体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范文

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范文

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范文《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记录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把握说明的顺序,品味说明文的的语言3.体会本文议论和抒情的好处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把我说明的顺序,品味说明文的的语言3.体会本文议论和抒情的好处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要有最宽广的胸怀,请先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疆?有,是暂时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没有,是扩张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所以面对未知的宇宙,主动权在人类手中。

人类是勇敢、光荣的,我们以我们渺小的身躯,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广阔的宇宙的未来……二、作者介绍: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

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

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

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明确的对象、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边疆》教案开封市五中李念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

2.理解解说词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二、德育目标1.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认识。

2.合作探究人类进行宇宙探索的意义。

3.了解宇宙,培养宽广的胸怀。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要有最宽广的胸怀,请先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作者介绍: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公众科学家天文引导几代年轻人探索宇宙外星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电视宇宙意义深六十多国十种文同名科普畅销书(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宇宙》配套)八十多国争着印(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500多万册)作者介绍: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

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

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

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教学步骤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用圈圈出各段的说明对象。

2.用直线画出(或用语言概括出)各段的说明要点(或说明对象的特点)。

3.理清说明顺序。

4.如何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回答:这样的说明顺序好还是不好?或者回答:为什么用这样的说明顺序?)如何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先整体后局部,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规律。

电视解说词,解说随着摄影镜头缓缓推进,解说与画面同步协调,表述清晰。

跳出宇宙之外,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思维习惯宇宙演,镜头推进又转换跳出宇宙好解说,更清晰也更直观合作探究1.用曲线画出文中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2.议论与抒情表达了作者怎么的观点?(议论对象+作者观点)3.如何理解这些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议论与抒情句子摘要:1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心情激动。

2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4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

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6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

行星、恒星和星系特别稀罕而珍贵。

8在星系里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

9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10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13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14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

17地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18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

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

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

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议论与抒情句子要点归纳:作者对宇宙的认识:宇宙美丽迷人,对人类具有无比的吸引力。

宇宙是广袤、荒芜、寒冷的真空与稀罕、珍贵的天体的组合。

整个宇宙法则一样。

宇宙中很可能到处充满生物、智能生命。

作者对人类的认识:人类诞生于宇宙,有幸暂时居住地球。

人类渴望返回宇宙。

在宇宙中,人类非常渺小。

地球可能仅仅对人类有意义。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人类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探索宇宙是人类的天性和责任,人类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有知识、有能力探索宇宙。

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拓展延伸:“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讨论:人类探索宇宙有什么意义?作业布置:1.写一篇介绍宇宙的小短文。

(200字左右)2.解说词的写作应注意什么?地球离太阳8光分。

太阳系包括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等八大行星。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猎户臂内侧边缘。

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包括四千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等。

包括银河系、仙女座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小麦哲伦星系等约50个星系在内的星系团叫本星系群。

宇宙海洋中有若干千亿个星系,聚在一起的星系叫星系团。

……现在,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到250亿光年。

解说词的写作应注意什么?解说词要紧扣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解说词要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要用好知识和情理的扩展。

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1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比喻说明。

生动形象。

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多用文学散文手法。

)2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平易通俗。

)3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0之后接33个0)。

(列数字、举例子。

平易严谨。

)4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

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

M31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

(描写说明、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

生动形象,风趣引人。

)5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生动形象。

)6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

(打比方、作诠释。

生动形象,平易通俗。

)7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

(描写说明,生动形象。

)8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打比方、平易)议论与抒情句子分类重组: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心情激动。

海水是迷人的。

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

行星、恒星和星系特别稀罕而珍贵。

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在星系里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

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

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地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

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

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为什么人要有宽广的胸怀?怎样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因为我们有很多更大的事情要做。

有宽广胸怀的人将来才能成就大事。

胸怀宽广,才会有更多的支持者与合作者。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要想得到,就必须胸怀宽广。

多看纯净高远的蓝天,一望无际的大海,雄伟壮观的高山,辽阔无边的草原。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眼界宽的人,胸怀也会宽广。

追求真理,献身科学。

了解宇宙,心有宇宙。

多读书,向名人学习。

廉颇负荆请罪,韩信后来作了元帅,竟然宽恕那几个当年侮辱他的人的时候。

宽容,不自私心胸。

学会处处忍让,不去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必要斤斤计较。

多为他人着想,做事不要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待人要和蔼,学会宽以待人,不要发火和出口伤人,学会包容。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一件事情就否定或不喜欢一个人。

探索宇宙的意义捕鹿骑士编辑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在未来需要时全人类移民外星。

外星人如果超过人类,或许人类的科学可以迅速向前发展几千年。

证明高度进化的生命类型不只是人类一种。

可以激发全人类的科学精神。

在宇宙无限空间,人类可以驰骋想象。

可以刺激推动一大批高科技术发展,刺激推动管理科学的巨大进步可以让人的心胸无比广阔,让人类的最终和解成为可能。

一、地球是我们可以永远依存的家园吗?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空闲的大陆。

——开拓生存空间。

人类对地球状况的危机感不断加深。

——保护现有的地球。

地球资源枯竭时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寻找宇宙能源。

太阳不会永恒,地球不会永恒。

——人类不能坐以待毙,探索宇宙也是给遥远的后代进行技术积累。

地球在某一天是否会出现毁灭性灾难。

——寻找有生命条件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或者在外星改造出一个“地球二号”。

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在未来需要时全人类移民外星。

登陆月球、探测火星是伟大地理发现时代的延续。

“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二、外星人问题1行星诞生生命条件:母恒星至少在约50亿年内稳定地发光发热。

行星到母恒星距离要恰到好处。

地外生命应该与地球上生命有类似的化学组成。

有液态水,有大气和引力。

2宇宙间有外星人吗:人类最先进的哈勃望远镜的观测,各种电磁波的探测都表明,至少在太阳系里是没有其他生命的,更没有高级的智慧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