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子总结

合集下载

伤寒论方子总结归纳

伤寒论方子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桂枝加葛根汤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12枚桂枝10g 芍药30g 炙甘草6-10g葛根12g葛根20-30g 威灵仙、秦艽10g 鸡血藤30g葛根汤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12枚葛根12g 麻黄9g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12枚厚朴6g 杏仁6g桂枝加附子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12枚附子15g桂枝去芍药汤桂枝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9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12枚附子15g新加汤桂枝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生姜12g大枣12枚麻黄汤麻黄15g 桂枝10g 甘草5g 杏仁9g葛根汤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12枚小柴胡汤柴胡半斤半夏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芩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柴胡加芒硝汤柴胡8g 半夏一两人参一两炙甘草一两黄芩一两生姜一两大枣四枚芒硝二两柴胡桂枝汤柴胡四两半夏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炙甘草一两黄芩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桂枝一两半芍药一两半柴胡加龙骨牡蛎柴胡四两半夏一两半人参一两半黄芩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龙骨一两半铅丹一两半牡蛎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大黄二两大柴胡汤柴胡半斤半夏三两黄芩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枳实三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牡蛎二两…|。

伤寒论方子总结

伤寒论方子总结
生姜9g
大枣12枚
厚朴6g
杏仁6g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
附子15g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

桂枝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
附子15g
新加汤
桂枝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生姜12g
大枣12枚麻黄汤杏仁葛根汤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12枚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半夏二两 人参二两 炙甘草二两 黄芩二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8g半夏两人参两炙甘草两黄芩两生姜两大枣四

芒硝二两
柴胡桂枝汤
柴胡四两半夏两半人参两半炙甘草两黄芩两半生姜两半
大枣八枚
桂枝两半芍药两半
柴胡加龙骨牡

柴胡四两半夏两半人参两半黄芩两半生姜两半
桂枝汤
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6g
桂枝10g
芍药6g
芍药30g
炙甘草6g生姜9g
炙甘草6-10g
大枣12枚
葛根12g
葛根20-30g威灵仙、秦艽
10g鸡血藤30g
葛根汤
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
葛根12g
麻黄9g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大枣八枚
龙骨两半铅丹两半牡蛎
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大黄

伤寒论 经典方剂整理

伤寒论 经典方剂整理

伤寒论经典方剂整理
《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伤寒论》主要讨论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内容,是中医经典之一,对后世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伤寒论》中一些经典方剂的整理,这些方剂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病及相关疾病。

1.桂枝汤:
•组成:桂枝、大枣、生姜、黄芩、甘草。

•适应症:外感太阳病初起,表证未解,恶风寒,无汗。

2.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葛根、大枣、生姜、黄芩、甘草。

•适应症:太阳病,解表药不解,脉浮缓者。

3.麻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桂枝、大枣。

•适应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

4.大青龙汤:
•组成:麻黄、杏仁、桂枝、大枣、黄芩、赤小豆、人参、甘草、大青龙。

•适应症:太阳病,发汗恶寒汤出。

5.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

•适应症:少阳证病,发热、恶寒、胸胁满,口苦。

6.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杏仁、桂枝、大枣、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小青龙。

•适应症:少阳证病,发汗而不解,身体热痛,汤出而不解。

7.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半夏、生姜、大枣、黄芩、人参、甘草。

•适应症:少阳证病,发热恶风,胸胁满,口苦。

这些方剂都是根据《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制定的,其配伍、药物的运用都有其独特的中医理论基础。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方剂。

同时,这些方剂也是中医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中医经典理论和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

伤寒论公式

伤寒论公式

伤寒论公式
《伤寒论公式》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记载了关于传染性疾病伤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中,伤寒论公式是根据古代医学家张仲景的经验总结和归纳,被广泛用于治疗伤寒及相关疾病的方剂。

伤寒论公式的核心是通过草药的配伍,达到清热解毒、调和气血、舒经止痛等治疗目的。

其中最经典的公式是桂枝汤、麻黄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1. 桂枝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利水渗湿、解表散寒的特点。

适用于伤寒初起发热、头身疼痛、肢节痛、恶寒发热等症状。

2.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散寒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伤寒病情严重,体温持续升高,出现水肿、呼吸困难以及胸闷等症状。

3.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附子组成,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心脏活动,改善伤寒引起的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症状。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式,伤寒论还有其他一些公式,如礼记瘟论、观热论、脉经龟车论等,它们都根据伤寒不同阶段和症状表现,进行了精细的分类和治疗。

然而,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对于伤寒病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因此,在使用伤寒论的公式时,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程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总而言之,伤寒论公式是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实践和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治疗伤寒及相关疾病的方剂,可以作为参考依据,配合医生的指导和个体化治疗,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伤寒论方剂整理

伤寒论方剂整理

太阳阳明合病呕逆;风寒束表, 内犯胃腑;发汗解表,降逆止呕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呕 逆,无热象,舌苔白,脉浮或脉紧
黄 芩 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
(172) 十二枚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或呕;少阳邪
黄芩加半夏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汤
十二枚 半夏半升 生姜一两半
大枣
热,内迫阳明;清热止利,或兼 和胃降逆
草汤
三两
焦;温中化饮,通阳利水
辘,四肢不温,口不渴,小便利,
桃 核 承 气 汤 桃仁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甘 蓄 血 轻 证 ; 血 热 初 结 , 蓄 于 下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 1.先煎诸药,后下芒硝;2.饭
(106) 草二两 芒硝二两
焦;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舌红苔黄,脉沉涩
前服用;3.每次五合。每日三
胸中满闷,脉来急促,恶风寒
阳气
桂枝去芍药 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一枚
太阳病误下致胸阳损伤;胸阳损 伤,表邪不解;温经复阳,解肌 胸中满闷,脉微,恶寒较重 祛风
桂枝加芍药 生姜各一两 桂枝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 人 参 三 两 新 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四两 加汤
人参
汗后气营不足身痛;营卫不和, 气营不足,筋脉失养;调和营
暴虚,阴寒内盛;救急回阳
微,身无大热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甘草
汗下后阴阳两虚烦躁;少阴阴阳 两虚,阳虚为主;回阳益阴
烦躁,肢厥,恶寒,脉微细
1.阳虚水泛;肾阳虚弱,水邪泛 1.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扑
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 滥;温阳利水 2.少阴阳虚水泛; 地或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

《伤寒论》经方113方总结

《伤寒论》经方113方总结

《伤寒论》经方113方总结1.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论方剂总结

伤寒论方剂总结

伤寒论方剂总结伤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于其症状多样且复杂,治疗起来也较为困难。

在中医中,伤寒被视为是寒邪入侵人体,引起了体内寒热不和的病理变化。

为了对抗这种异常状态,中医师们总结出了不少有效的方剂,用以治疗伤寒。

本文将对伤寒论的方剂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地了解伤寒的治疗方法。

在伤寒论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剂之一是桂枝汤。

桂枝汤是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的,具有温通阳气、解表散寒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的初期,特别是在表邪较重、病情较寒的情况下。

桂枝汤的应用不仅能缓解发热、恶寒和头痛等症状,还能促进汗出和阳气的恢复。

与桂枝汤类似,麻黄汤也是伤寒的常用方剂之一。

麻黄汤的组成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具有发汗、祛风寒、宣肺气的功效。

这方剂适用于伤寒病邪在阳明经脉,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无汗、恶风寒等。

麻黄汤的应用能够打开阳明经脉,促进热邪排出,同时也能舒缓头痛、咳嗽等症状。

除了桂枝汤和麻黄汤外,伤寒论中还有一些其他方剂也非常有用。

例如,黄连汤是由黄连、黄芩、黄柏、黄芩和干姜等药物构成的,具有热清毒、凉血解毒的作用。

这方剂适用于伤寒病邪进一步侵犯脾胃,出现口干苔黄、大便秘结等症状。

另外,法半夏汤和犀角地黄汤也是常用方剂,分别适用于伤寒病邪伤及胃肠和伤及阴血的情况。

当然,在治疗伤寒时,方剂的运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使用单一的方剂,中医师们还常常根据病情的变化来进行联合使用。

例如,当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体温持续升高时,医师可能会在桂枝汤中加入黄连等药物,强化其解毒效果。

同样地,如果患者出现心悸、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医师可能会联合使用柴胡汤或桂枝加葛根汤,以调和气血、平肝安神。

总结起来,伤寒论方剂提供了丰富的治疗伤寒的方法。

桂枝汤、麻黄汤等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伤寒的初期,能够解表散寒、发汗解热。

而黄连汤、法半夏汤等方剂则适用于伤寒病邪进一步侵犯脏腑,解毒、凉血。

在治疗伤寒时,方剂的组合使用和调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伤寒论》113方汇总

《伤寒论》113方汇总

《伤寒论》113方汇总2022-09-27 发表于内蒙古1、桂枝汤类方(21方)1)桂枝汤,2)桂枝加葛根汤,3)桂枝加附子汤,4)桂枝去芍药汤,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6)桂枝麻黄各半汤,7)桂枝二麻黄一汤,8)桂枝二越婢一汤,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1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12)桂枝甘草汤,13)小建中汤,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15)桂枝加桂汤,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7)桂枝附子汤,18)去桂加白术汤,19)桂枝加芍药汤,20)桂枝加大黄汤,21)桂枝人参汤。

2、麻黄汤类方(8方)1)麻黄汤,2)大青龙汤,3)小青龙汤,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5)麻黄连翘赤小豆汤,6)麻黄细辛附子汤,7)麻黄附子甘草汤,8)麻黄升麻汤。

3、葛根汤类方(3方)1)葛根汤,2)葛根加半夏汤,3)葛根黄芩黄连汤。

4、抵当汤类方(3方)1)桃核承气汤,2)抵当汤,3)抵当丸。

5、栀子豉汤类方(7方)1)栀子豉汤,2)栀子甘草豉汤,3)栀子生姜豉汤,4)栀子厚朴汤,5)栀子干姜汤,6)枳实栀子豉汤,7)栀子柏皮汤。

6、陷胸汤类方(6方)1)大陷胸丸,2)大陷胸汤,3)十枣汤,4)小陷胸汤,5)白散,6)瓜蒂散。

7、泻心汤类方(6方)1)半夏泻心汤,2)大黄黄连泻心汤,3)附子泻心汤,4)生姜泻心汤,5)甘草泻心汤,6)旋覆代赭汤。

8、甘草汤类方(4方)1)甘草汤,2)炙甘草汤,3)甘草附子汤,4)甘草干姜汤。

9、苓桂术甘汤类方(6方)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3)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4)五苓散,5)猪苓汤,6)文蛤散。

10、黄芩黄连汤类方(4方)1)黄芩汤,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3)黄连汤,4)黄连阿胶汤。

11、白虎汤类方(3方)1)白虎汤,2)白虎加人参汤,3)竹叶石膏汤。

12、承气汤类方(6方)1)调胃承气汤,2)小承气汤,3)大承气汤,4)麻子仁丸,5)蜜煎导方,6)猪胆汁灌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朴6g杏仁6g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附子15g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附子15g
新加汤
桂枝9g芍药12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12枚
麻黄汤
麻黄15g桂枝10g甘草5g9g大枣12枚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半夏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芩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8g半夏一两人参一两炙甘草一两黄芩一两生姜一两大枣四枚
芒硝二两
柴胡桂枝汤
柴胡四两半夏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炙甘草一两黄芩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桂枝一两半芍药一两半
柴胡加龙骨牡蛎
柴胡四两半夏一两半人参一两半黄芩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龙骨一两半铅丹一两半牡蛎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大黄二两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半夏三两黄芩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芍药三两大黄二两枳实三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
桂枝三两干姜二两
瓜蒌根四两牡蛎二两
桂枝汤
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桂枝10g芍药30g炙甘草6-10g
葛根12g
葛根20-30g威灵仙、秦艽10g鸡血藤30g
葛根汤
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葛根12g麻黄9g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